播放地址

高山下的花环1985

战争片大陆1984

主演:吕晓禾,唐国强,何伟,童超,盖克,王玉梅,刘燕生,斯琴高娃,倪大红,何毅,石磊,贾雨岚,李丹军,管宗祥,李振平,胡宗琪,洪军

导演:谢晋

 剧照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2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3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4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5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6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3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4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5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6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7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8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9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17:15

详细剧情

  驻扎在四川广元的九连长梁三喜(吕晓禾 饰)为了从军政治部调来的指导员赵蒙生(唐国强 饰)推迟了探亲假,可出身高干家庭吃不了苦的蒙生打算只干几个月就走。1979年,赵母吴爽(刘燕生 饰)得知蒙生部队将要赴越作战,加紧督办调动之事。耿直的炮排长靳开来(何伟 饰)听说后火冒三丈,扬言要自费上北京告状。部队开赴云南边境,吴爽孤注一掷请求军长雷震(童超 饰)将蒙生调回后方……

 长篇影评

 1 ) “奶油小生”的历练岁月

昨天在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听他讲下乡当知青的经历突然就想到了《芳华》这部电影。

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工团人的故事。

重温了一遍就顺着看到了《高山下的花环》这部84年香港上映,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谢晋导演作品。对比一下这两部作品,能看出来导演水平的高低,也能看出来创作环境的不同。

看到了年轻时期的唐国强老师和倪大红老师,时间果然是一把杀猪刀,年轻还是好啊,脸蛋嫩得能捏出水来。

言归正传,《高山下的花环》讲述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西南边境一个连队的故事,以连长梁三喜,炮排长靳开来和指导员赵蒙生为主线。

先说说指导员赵蒙生,典型的红二代,花花公子。原本是一个摄影干事,被母亲动用了关系下放到连队当指导员,便于以后的工作调动。说白了就是下基层混一混,赚个履历。

连长梁三喜,工作勤恳认真负责。本已经请了假,打算回家看老婆和刚出生的孩子。不巧遇上了下基层来混日子的赵蒙生做指导员,迟迟抽不开身回家,因此就一直耽搁着。

炮排长靳开来,说话心直口快,敢说真话,敢指出问题,容易得罪人,因此一直得不到晋升,便想着打算转业回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去了。

不料遇上了这场战争,国难当前,个人的事便抛诸脑后,往前线开拔去了。

战争打响前夕,赵蒙生的母亲已经打点好了一切,调令下来了。本已经准备离开的赵蒙生在梁三喜的劝说下,迫于压力还是随着军队出发了,不过还是心不在焉。

这时老太太坐不住了,一个电话打到了军长的指挥营里,希望能把赵蒙生调到后方。赵蒙生的母亲是雷震的救命恩人,当年从死尸堆里救出来的。而雷军长不仅没有徇私,还拿这件事做了例子来做军前动员,赵蒙生羞愧难当。所谓知耻而后勇,至此赵蒙生的心便定下来了。

在这场战争中,,有只知道用尺子量地图瞎指挥的上级,有劣质的炮弹还害死了一个士兵。

在敌人的碉堡里,看到了当年援助敌人的粮食和饼干,两百亿的援助就养了个白眼狼。

靳开来去砍了敌人的甘蔗来给士兵们补水,没成想踩到了地雷牺牲了。连长梁三喜则因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了,最后只有赵蒙生活了下来。

影片的最后一部分,讲的是战后嘉奖和抚恤的事情了。牺牲于砍甘蔗的靳开来没有得到该有的嘉奖,远道而来的梁三喜家人用抚恤金来还梁三喜借过的钱,还有因为劣质炮弹牺牲的“小北京”其实是雷军长唯一的儿子等等,影片中最感人的部分都在这里了。

影片反映的问题,放在今天的语境下,其实很多都是禁忌。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是辉煌过的,那时的创作环境还算宽松,电影人也还是抱着理想,和知识分子的追求去创作的。

《高山的花环》里不仅有对那段历史的反思,还有着对英雄的赞扬称颂。

那个癫狂的年代里,我依旧看到了对理想主义的赞歌,最朴素的情感和最可爱的人。《芳华》里大家都想着要离开文工团,去转业去追求个人理想,可是在离别的那一天大家还是泣不成声,因为这份信仰始终是真的。

梁三喜对赵蒙生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怕吃苦了又削尖脑袋要回到大城市里去。可他对他说:“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靳开来说:“提拔我为副连长,站前送了一个送死官”。即便有怨言,他还是自荐领尖刀排,义无反顾做第一个向前冲的人。

最后梁婆婆对雷军长说:

你是个军长,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牺牲了。

哪怕我只看到了这一个。

中国能兴旺啊!

以上。

奶油

 2 ) 哭得像一条被暴打过的狗,浑身抽搐

重看这部电影,依旧哭得像一条被暴打过的狗一样浑身抽搐。 我们常说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影像大概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可像这种后无来者的国产佳片豆瓣评分人数也不过1.5万。 这部电影中,有革命干部家母亲打电话打到前线为自己的儿子开后门,也有一个老将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有先烈们爱国爱党的拳拳赤子心,也有临阵退缩的纨绔子弟在战火硝烟中的成长与转变,还有对英勇无畏的烈士家属们战后安置的反思。 电影的主旋律味道和讽刺意义兼具。既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烈士挽歌,也讽刺了硝烟时代乃至今时今日依旧残存的不正风气。 我一直觉得,电影有呈现的义务。呈现,不一定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为了让后人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无意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又老生常谈:和平不易,感谢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革命先烈。本来嘛,自己似乎也没有为此做过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 只是突然觉得,任何一个时代,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漆黑一片,总会有一些明明灭灭的灯火在黑暗中摇曳,也许他们的光亮极弱,也许下一秒就会殒灭,可当我们整体来看的时候,因为这些星星点点的汇聚,反而帮助我们照亮了整个世界。

 3 ) 中国最好的战争电影是它,我不接受任何反驳!

《八佰》的热映引发了网友对于战争电影的讨论。

关于如何评价《八佰》, 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这都在意料之中。

在文章的最后,我写到:“中国最好的战争电影是《高山下的花环》”。

正好借这个机会,聊一聊这部我个人认为中国战争电影的NO.1。

国产战争电影十有八九都是抗日抗美,只有那一二分才聚焦其他战争。

《高山下的花环》的历史背景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年轻人可以上网查一下,我这儿就不科普了。

七八十年代,一个特殊的时期,一场特殊的战争,一部特殊的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谢晋。

狂放不羁的姜文对他崇拜不已,称他为“丰碑”;

国师张艺谋说,谢晋他们那一代导演比我们会讲故事。

影后陈冲说:没有他就没有我。

在中国能称为大师的电影导演不多,谢晋绝对算一个。

不管是红色时期拍摄的《红色娘子军》,还是后面令他名声大噪的《芙蓉镇》,亦或者是这部《高山下的花环》。

他都能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讲述故事、构建人物。

《高山下的花环》的主演分别为董卓、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扮演者吕晓禾、唐国强和倪大红。

当年的唐国强名副其实的小鲜肉一枚,只不过是另外一个称呼“奶油小生”。

那个年头,“奶油小生”算不上什么好词,唐国强因为这部电影成功转了型。

男主角吕晓禾凭借《高山下的花环》获得金鸡百花双料影帝。

还有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苏大强”。

《高山下的花环》的剧情分为三段:战前、战中和战后。

战前,在部队的高干子弟赵蒙生想要调回城市,采取迂回政策下放到连队担任指导员,和连长梁三喜、排长靳开来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

就在调令下来的那一天,南边战争爆发,部队开拔。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赵蒙生随着部队南下。

战中,赵蒙生从一个纨绔子弟在连长的信任、战士的激励之下,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英雄。

战后是关于烈士的善后问题,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讨论更是让今天的电影望尘莫及。

既然是战争电影,宏大的战争场景必不可少。

《高山下的花环》因为有部队的支持,所以在拍摄大场景时,一点儿也不含糊。

尤其是坦克、重炮、直升机,这种镜头几乎可以媲美好莱坞的越战电影。

战争的惨烈场面绝对空前。

国产战争电影中首次出现如此血腥的场面,应该就是这部电影。

场景再怎么宏大,战争再怎么血腥,如果没有反战思想,那在我眼中都算不得好电影。

我们应该有一个常识,为什么要拍战争电影?

文艺创作者拍摄战争电影不是为了报仇,不是为了泄愤,而是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观众看完战争电影应该也是同样的感受。

所以,对于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来讲,反战很重要。

国产电影中反思战争的片子很少,《高山下的花环》是一个例外。

虽然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在倡导为国捐躯的理念。

作为师长的雷震在战前动员会上为全体军民打气;排长靳开来也对下属说,谁敢后退就一枪毙了他。

赵蒙生作为电影中最为复杂的角色,他从之前的胆小懦弱到后面英勇杀敌,也符合这种逻辑。

但看到最后,在残酷战争的洗礼之下,在战后内部矛盾推动之下,这种感觉逐渐减弱。

你所感受到的只是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正如电影一直在讲敌我矛盾,可讲到最后你看到的只剩内部矛盾。

反战之外,还有反思。反思的是官僚主义,反思的是当时的社会。

赵蒙生是高干子弟,母亲可以动用各种手段让他调回城市,甚至可以把电话打到战争前线的师部,要求师长对她的宝贝儿子另加看待。

梁三喜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子弟,他一生清苦,最后的遗书是一封欠账单。

他说:人死,账不能空。

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是少数。

炮排排长靳开来,他直言不讳、顶撞领导,反映问题从不缺席。

可在上头领导看来,他这是“爱发牢骚”

干了几年一直是排长,直到临上战场,才被提拔为副连长,赏了他一个“送死的官”。

这样的英雄在最后,连个三等功都没评上。

除了这些英雄,有一个人物更加有意思。

赵蒙生的母亲,一个曾经立功无数、现在身居高位的“马列主义老太太”

“马列主义老太太”这一形象在八九十年代电影中经常出现。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82年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

1985年黄建新执导的《黑炮事件》里也有这么一个老太太。

这些老太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曾经是共和国的功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精神,变得自私,甚至有些刻薄。

电影里很多场景和台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梁三喜对想当逃兵的赵蒙生说: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他说这句话时,眼中泛泪。

当九连踏入越南境地,发现他们使用的、食用的都是中国援助的物品、食品。

当年越南抗美时,我们确实没少捐献。

讽刺的是,靳开来因为砍了越南的几根甘蔗,就失去了授勋的资格。

“200个亿换不回来一捆甘蔗!”

因为“批林批孔”时期的哑弹,小北京被敌人打死。

连长愤怒地说:批林批孔,批你奶奶的头!

赵蒙生在经历了战争以及战后那么多事,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咱们离开人民太远了。

梁三喜的母亲说:你是一个军长,送自己的孩子上前线,我哪怕只看到这一个,就这一个,中国能兴旺啊!

银幕前的我们看到这些时,我们会难受,我们会流泪。

流泪过后呢?我们更应该思考。

老生常谈再说一句:看电影得思考,如果只是为了打卡晒照,那就真的很可惜了!

 4 ) 我们鄙视的演员都是我们自己塑造的

图1-4是85年的唐国强和斯琴高娃,1-2是唐国强面容的成长,1-3是他意志的成长,演员的鬼斧神工,可见一斑。图5-6是一脸素颜雀斑却演技传神的盖克。 以前的演员,只需要演戏,不需要卖脸,也不需要卖隐私,卖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于是就一门心思好好演戏,凡是上的了银幕的,就一定是对得起观众的。于是,无论美丑,言语之中,眉眼之间都是戏,演个啥,是个啥。 《高山下的花环》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任何作品中都看不到的唐国强,谢晋这一类型电影的导演,我觉得国内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杨德昌比之更拖沓,其他的大牌比之显得浮夸和不自然。谢晋,真的早,还能这么好,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进步,大概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和社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筛选器,如今的时代,滤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追求了什么,又舍弃了什么。但大自然最后选择的一定是进步的。 谢晋在87年拍的《芙蓉镇》中喷文革,喷运动;在64年拍的《舞台姐妹》中喷社会黑暗;85年的《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有经典语录如“上战场前封我一个去送死的官”,“一个贵妇人,有多大权利,把电话打到前线”,“中国人都像他那样说实话,做实事,我们的国家某很多事都好办了”。。。这些话,难道不会让如今的我们感到羞愧吗? 那是一个歌功颂德趋之若鹜的年代,而谢晋 能在第一时间,把社会的正式面目和正确的价值观带给大众,没有丝毫的迎合,迎合大众,迎合国家政策,应该广电局。 细想我们惊愕于某些演技平平演员天价片酬时,难道我们我们自己的价值选择造就了这些天价片酬吗?如果我们不喜欢,不尖叫,不狂笑,他们又怎么会收视率和利益。我们错时因为我们喜欢了一些东西,他们错是因为他们就只知道给我们我们喜欢的那些。 《高山下的花环》豆瓣8.5。

 5 ) 英雄的事迹,不该沉寂!

一直都是看电影评价时,会上豆瓣,没有过评论。但今天,两个半小时看了电影,又花了半个小时平复心情后,写下这篇评论,不为抒发个人过多的情感,只为致敬那战斗时牺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些真正的英雄。我就生活在当时的战区,云南文山,爷爷辈经历过79年自卫反击,父亲辈经历过两山战斗。身边也有朋友的父亲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记忆中,小学清明节都回到马关烈士陵园扫墓。那是,只知道里面长眠的是英雄,却对他们的真实事迹知之甚少。可想而知,我一个就在边境长大的孩子都不能太多得了解,那,没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广大的其他地方除了切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那批60后,又有多少人多少80后90后对那场战争,对那些英灵,知之甚少。冯小刚拍下芳华,有人认为他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拍了其他人不敢拍的题材。我不禁疑惑,祭奠英烈,为什么就成了部分人‘不敢做的事情’,那些年国家养了个白眼狼 越猴子 ,我们做了正义的事,维护了尊严,救边民于水火!为什么不能挺直了腰杆传唱我们英雄们的故事。感谢,这部电影,从2:20分副连长牺牲后,小北京牺牲,到连长牺牲,赵蒙生嘶吼着端起手榴弹包冲向敌人,战斗后截肢的小柱子让爸爸转给奶奶的拐杖和烈属们到部队一幕幕一个个故事让我眼泪一直停不下来。感谢为国捐躯的英烈,感谢英烈背后的烈属,感谢诸如臧雷营长这样的从战场活下来后为战友传唱事迹的英雄,感谢这部拍摄于80年代的电影。伴随着赵蒙生的蜕变,也希望唤起我们心中不该沉寂的对英雄的敬畏!

 6 ) 我把青春献给了谁?

    云南的老山前线,那里有一片战士们的陵墓,如果问那是哪次战争的陵墓,那么还是尽早离开。
    《高山下的花环》,看过,哭过,忘记过,《血染的风采》,听过,唱过,理解过。
    爸爸的战友有的上过老山前线,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小时候常常无知的问,战友淡淡的笑笑,不愿回答。
    如果现在再问,我也不愿回答,那是怎样一种生离死别,前一分钟还在我面前活蹦乱跳,此时此刻只是冷冰冰的躺在你面前?其实自己曾经经历过,中学时在部队,那天我出门了,结果部队战士们在排雷过程中出现了事故,现场没有看到,但是听他们所说,很惨,很惨。有一个战士我们昨天还在一起玩,今天,就只剩下一根手指……我曾经去医院看过,但是自己又不敢进去真正的看看他们,不怪当时自己懦弱,因为现在我依然无法承认当时发生过如此的事情。军人,必须承担的一些事情,我没有这个勇气。
    陵墓中的战士们都很年轻,肯定的,打仗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活着的战友们去看他们,把他们的碑擦了又擦,把给他们点烟,给他们倒酒,跟他们说说话,泪不住地往下流,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却似乎很远,很远。
    陵墓附近的部队来到这里做革命教育,教导员说,这里长眠的战士都是青春年华,看到他们,现在的战士们有什么思想问题都解开了——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呢?
    想起了姥爷,一个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越发明白他在去世前为什么老是从梦中惊醒,哭着说对不起,因为他的战友们或许就要看到胜利,却倒在最后一颗子弹之下,而自己却活着,活着,就是为了记住他们,替他们看看这个世界。
    战友们说,不经历生死,是不会明白我们的感觉的。我明白,我也不明白,我不希望身边的人出事,但是如果出了事,只要人没事,我就心满意足——活着,真好!
    战士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我呢?我把青春献给了谁?

 短评

他们默默地死去了,沉默,像脚下的土地,像地里的粮食,连留一下一句遗言的机会都没有,只有靳开来留下一句话:“让大伙儿吃甘蔗。”

6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至高牺牲都是温饱生活 都不曾享有的人做出来的。唐国强演出的指导员,望好里说是高富帅接上了地气、受了真正的人的薰陶;望坏里说,就是安插进去化解阶级矛盾的洗地侠。宣传干事那个角色在30年前,就隐隐透出了一股微博大V兼公知的味道。

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黄昏将至,我们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那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愿后代子孙铭记历史,惟愿青山不老,忠骨永存,惟愿国家强盛,无敌来犯,我们的英雄能够不再流血牺牲。

9分钟前
  • 一句话与一辈子
  • 力荐

一部表现和平时期战士的影片 将战争作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情感 而人是社会的人 是社会矛盾的承载体 在战争背景下将凝聚强烈情感指向各种矛盾一一展现 有对走后门不正之风的批评愤慨 在对四人帮倒行逆施造成灾难后果的愤懑 有烈士留下的带血的欠账单 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

13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我觉得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了,再见伟大的八十年代。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到今天依旧能打动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二百个亿养个狼。赵蒙生,名字起得好,赵家从沂蒙老区那样的群众中诞生,千万不要忘了啊。

17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不论是真实出镜的武器装备(62坦克,170,56等),还是战术动作细节(单手换弹夹,三三式等),还是对尖锐问题的反映(WG十年对工业体系的影响,高层特权等),处处透着认真和严谨,秒杀一众当下敷衍圈钱的片子。

20分钟前
  • 驱逐舰
  • 力荐

我想说的是,这电影之所以成功,不是应为导演的能力,是因为书的作者,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你看过书,再对比电影就知道,电影上的东西基本上找不出跟书上不一样的,情节、动作乃至对白,基本完全一样,我甚至怀疑根本没有剧本,剧本就是那本小说

21分钟前
  • Putin 547
  • 推荐

8/10。批判大于歌颂,臭弹失效招致部队牺牲,上级用尺量图瞎指挥,副连长开路牺牲却因生前话直不予评功,革命干部家母亲打电话到前线开后门。后半段以人死不赖账为主线揭示老区人民的贫困,收阵亡通纸书、遗物等桥段含蓄处理为哭坟高潮释放巨大情感,烈士归来及家属的人物关系层层递进、结构线索流畅。

2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30年后的《芳华》竟然还比不过当年《高山下的花环》,谢晋导演牛逼!

28分钟前
  • 最爱喝白开水
  • 力荐

中国电影在倒退,真的。

31分钟前
  • 就这样醒到天黑
  • 力荐

爷爷跟我们讲过,抗日战争时,第二天他被派第一个去炸碉堡,前一晚,把他叫到指挥所,给他做了一碗红烧肉践行。第二天,日本兵夜间转移了,才捡回一条命。朝鲜战争时,他们连打到只剩他一个人,捡回一条命,后为了让连队留种,把他调到指挥所当电话员。有次战役中,电话线被炸断了,军长要他们半小时必须连接,否则电话员挨个枪毙,可线断了再拨打也无济于事,第一个电话员就地枪毙,我爷爷第二个,后在指导员提醒下,爷爷是军官,枪毙需要组织汇报,所以没有枪毙成,捡回一条命。后来接线过程中,他的最好兄弟跟他并排走,一颗榴弹炮当爷爷面直接把兄弟炸成了碎片,瞄的不是他,捡回了一条命。爷爷打了日本人,打了解放战,打了抗美援朝,洗澡见他满身弹坑,其实战争离我们真的不远。不经历战争的人,不知何为太平,何为珍惜。爷爷已经走了19年了。

32分钟前
  • Mr.long森
  • 力荐

8.7你是大山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高干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军长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 你们也是祖国的孩子 祖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生,血液流淌在一起 死 ,军魂葬在一起 你是祖国的孩子 思念写成的书信最终变成一张还不完的情感欠账单 你是祖国的孩子 享乐的吞云吐雾最后烫成了浴血重生的疤痕 你是祖国的孩子 军衔庇护的免死金牌最终换成了英烈勋章 祖国是你的家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各自有家 生,为了小家而守护大家 死 ,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

36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三十多年后再看才发现是谢晋导演的,唐国强演的小白脸,是斯琴高娃演的东来嫂。战争场面堪称巨制,飞机坦克在当时应该是让人叹为观止了。这电影打100分的话,战狼什么的15分吧。

41分钟前
  • 唐宋
  • 力荐

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

43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我只用一句话来表示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我差点没在公司里哭死。第一次看电影如此。

47分钟前
  • 竹傲风
  • 力荐

借着《芳华》,看一下这部,人物塑造情感充沛。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55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国产五星,千禧年之后中国的电影最大的毛病,还是情感的缺失,导演当商品做,不带情感,标榜冷静克制,虽然八十年代电影滥情,但这种电影里的真情感,现在是在也看不到了

59分钟前
  • 阴到贵
  • 力荐

唯一还能让我们感知新时期硝烟的记录,仅评这一点,就具备了应有的价值。

60分钟前
  • small脉望
  • 推荐

这部电影我肯定看过,但是确实没有印象了,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原著小说,应该说,在80年代初期出现的原著小说思想性相当超前的,说实在,这片子放在今天,可能都要禁映,反应的问题实在是太尖锐了。

1小时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