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情人

爱情片英国2001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佩内洛普·克鲁兹  

导演:约翰·麦登

 剧照

战地情人 剧照 NO.1战地情人 剧照 NO.2战地情人 剧照 NO.3战地情人 剧照 NO.4战地情人 剧照 NO.5战地情人 剧照 NO.6战地情人 剧照 NO.13战地情人 剧照 NO.14战地情人 剧照 NO.15战地情人 剧照 NO.16战地情人 剧照 NO.17战地情人 剧照 NO.18战地情人 剧照 NO.19战地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6 20:26

详细剧情

希腊小岛赛福伦尼亚岛,纯美恬静,仿若世外桃源。岛民世代居住生活在这里,与世无争。然而二战硝烟很快打破了这份宁静祥和。

 长篇影评

 1 ) 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战地情人》观影笔记

近期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当属一部老片《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可能是片名过长不好念的缘故,国内通常译作《战地情人》。但后者的译名,总感觉透着一股俗劲,会影响在观影前的第一印象分。看完全片后,很显然我更中意于前者直译,因为曼陀林这个奇妙的乐器,是本片中最重要的道具没有之一,所以还是直译的味道更好一些。

为了尽量减少剧透,这篇观影笔记将直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段落。我没读过这本据说在英语世界不是一般畅销的原著小说,所以一切点评分析,都是基于电影中的人设,与原著无关。

1. 曼卓斯为什么输掉爱情?

当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一,柯莱利上尉将要住进医生父女家里时,相信观众都能预感到,这位从亮相伊始就自带魅力光环的柯莱利上尉很可能会与女主佩拉吉娅发生点什么剧情。

但毕竟佩拉吉娅与同村的参军小伙儿曼卓斯有婚约在先,所以在期待剧情推进的同时,又不禁替本片捏了一把汗,三角恋的故事不好讲啊!很有趣的开头,可千万别被烂俗的三角恋桥段给拖后腿演砸咯!

这种故事要想讲好,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处理从女主这个角出发的两条边如何此消彼长的细微过程。因为,如果与未婚夫曼卓斯的感情消褪没有合理的缘由,那么与柯莱利上尉感情线的进展就会显得孟浪而冒犯观众。

电影不像原著小说,没有那么多时长可以铺陈细节,更不合适以大量旁白方式凸显人物内心体验的变化,那么本片是如何处理的呢?聪明地从人设出发,让女主佩拉吉娅与未婚夫曼卓斯天然就具备一种不谐感。

作为一个海岛小渔村,故事发生的塞佛伦尼亚岛在1940年代战争爆发前还是一个比较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希腊岛民质朴而粗粝,渔民的儿子曼卓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容易热血冲动,当意大利对希腊宣战时,征兵官简单的几句号召,就让曼卓斯对素未谋面的敌军怒不可遏,争先报名远赴异国他乡阿尔巴尼亚的前线赴死。

他又有一些顽皮中二,影片开头时岛民们庆祝圣耶拉西莫斯节时的尬舞、在节日礼炮第二响之后夸张的诈伤、在出征前一晚村里的践行宴会上对佩拉吉娅一番深情表白背后暗藏的整蛊恶作剧,这些生动的段落又让这个人物显得有几分滑稽可爱。

佩拉吉娅是怎样一个人设呢?她自小随父亲学医,父亲在片中是当地村里唯一一位大夫,而且一直立志要为本地修史,文化程度相当高。有此家学渊源,佩拉吉娅的文化素养在村中应该也是罕逢其匹,从影片稍后部分展现出来的佩拉吉娅写给曼卓斯的100封信中的文字段落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滑稽、闹腾、热血的曼卓斯相反,佩拉吉娅的性格相当沉稳安静,几乎从来没有很夸张的表情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印象中影片中两次不那么沉稳安静的时候,一次是得知希腊军在阿尔巴尼亚打了胜仗逼退意大利军,当时以为马上就能和未婚夫曼卓斯团聚;一次就是看到已经浑身是血在鬼门关不知走了几遭的柯莱利上尉被扛了回来)。

仅仅是人设上的差异,还不足够营造这对未婚夫妻间所固有的不谐感;未婚夫在由夏转冬长达100封信的时间间隔里都生死未卜杳无音信,无疑会大大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裂痕,但还不够致命。真正压垮这头感情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在精神世界的高度不同频。

在曼卓斯返乡与佩拉吉娅第一次重逢的时候,佩拉吉娅问:“每天我都写信给你,写了有上百封,可是你却一封也没回过?”曼卓斯表情痛苦地从怀中掏出用橡皮筋捆好的那上百封信,答道:“我从没学过阅读、写字……”

于是在之后的几天里,佩拉吉娅为曼卓斯把信一封封地念出来,念到最后一封信,也就是佩拉吉娅自述自己对未婚夫的感情是如何发生至为关键的转折时,却被曼卓斯打断。原来此时他听到一队意大利占领军列队前进的声音,进而感慨他不应该待在村子里,他应该去的是战场,是前线。

此时有一个演技爆发的小片段令人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当念最后一封信被打断时,佩拉吉娅微微地眉头一蹙,这个细微的表情被女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拿捏得极为精到,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标志着此二人在精神世界彻底的分道扬镳。

曼卓斯对佩拉吉娅的感情,是宏大的、笼统的。此时他的脑海里,已经被家国情怀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不可能满足佩拉吉娅这个角色对内心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细腻的需求,而佩拉吉娅对于感情,是细致入微的、高分辨率的体验,在这个问题上,二者几乎找不到共同点可言。

影片进展到这里,可以说无论有没有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的存在,至少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是再也回不到影片开始时两人在海边嬉戏的时光了。

也许有些朋友会为曼卓斯叫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那样一个抵抗外族侵略的特殊时刻,曼卓斯心怀家国,宁舍温柔乡也要千里赴戎机,他何错之有?

的确,对于二战这段历史和救亡这个情境更加感同身受的我们,很自然容易更同情曼卓斯这个角色。但是,历史和生活,并不总是由宏大叙事构成的。

读史的后人,所处的是上帝视角,眼中尽是时代的脉搏、历史的潮流;但是对于生活于其中的微观个体,大时代和大历史,与平常老百姓隔了太多重人和事,时代的一粒粒灰就足以形成每人面前的一座座山。

身处佩拉吉娅的境地,我们不可能苛求这个人物去硬要理解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斗争的历史潮流,也不能苛求她去对曼卓斯近乎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家国情怀无条件理解。

这样一个人物,在此时此境,感受到的就是她对于感情的体验,很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对方合乎预期的共振,以至于对这个人究竟是不是真正对的那个人产生了怀疑,仅此而已。

2. 佩拉吉娅的情感成长

恋爱需要学习吗?有人认为不用,因为这是人类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必然具备的动物本能。但从本片中佩拉吉娅的经历看来,恋爱是需要学习,而且可以学习和成长的。

影片前半段她和曼卓斯的爱是真的,后半段她和柯莱利上尉的爱也是真的。只不过爱有深浅,爱也会结束。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对爱情有过特别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少年初识情滋味之际,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爱的诱因——对方长得帅/美、性格可爱、在一起玩得开心、对自己关心爱护等等,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找到了爱情。

佩拉吉娅也是这样,她和曼卓斯青梅竹马,一起跳舞、一起在海边嬉戏,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自己的内心体验都非常美好,对相互的彼此感觉同样美好,在彼时的他俩看来,这些不正是爱吗?正处于感情上升期的他们,看到的都是对方最美好的一面,他们相信,各自性格的差异都不足以成为白头偕老的阻力。

此时的爱情,青涩、美好、又盲目。盲目到什么程度呢?曼卓斯出征前,两人在各自长辈的陪同下,在神父的见证下完成了神圣的订婚礼。到了第二天临行时,佩拉吉娅承诺要经常写信给曼卓斯,也叮嘱曼卓斯要记得回信。曼卓斯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以一个帅气的飞吻作为无言的回应。

到了影片后来我们知道,曼卓斯从来都不识字,连读信都不会,更不可能写回信。然而这么重要的信息,身为未婚妻的佩拉吉娅竟然一无所知,可见他们的感情有多么青涩盲目,也可见得,大家在此前的相处过程中,都是尽力呈现给对方美好的一面,隐去自己的短板不足。

尽管盲目,但当曼卓斯要去前线参军离开,两个人面临长时间的分离甚至可能天人永隔,外在环境的急剧变化成为了二人关系的催化剂,从好感阶段直接大跨步迈入订婚状态。

这一段让我不由想起了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同样是战争时期,香港的沦陷成全了这一对本不会走到一起的恋人。有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两个人的关系走得比爱情本身更快,也会掩盖一些原本就存在的问题。

一段感情,无论起点多么高亢激昂,总会进入激情消褪的平缓期,各自的短板缺点不可能向对方一辈子隐藏。在平缓期你眼中看到的对方,一定不如上升期眼中的对方,两人性格、阅历、才华上的差异逐步显现,对感情的考验才真正到来。

更大的考验还来自于对比。就在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发生了质变的同时,柯莱利上尉出现了。柯莱利上尉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也是轻佻而滑稽的,身为基层军官的他,走在炮兵方队的外侧,于本地观望的人群中,一眼就扫到了佩拉吉娅,喊不正经的口号、行挑逗意味的军礼,然后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背影——他身后背着被包裹住的曼陀林琴,就仿佛背了一个巨型鸡腿。

随着柯莱利上尉住进医生父女家,二人的互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佩拉吉娅和柯莱利上尉,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一个是被征服方的民女,一个是征服者军官。对一个攻占了自己家乡的敌军将领,她预期对方是野蛮的、耀武扬威充满敌意的,但真实的柯莱利上尉却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一个在曼陀林弹奏和歌剧演唱方面造诣甚高的音乐家、一个富有思想底蕴的哲人,总之,这是一个入伍以来竟然从没拿枪指过别人的另类的“敌人”。

如果不考虑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关系,单就人本身的素质而论,前面说过,整个塞佛伦尼亚岛上可能都找不到一个能在精神世界和佩拉吉娅匹敌的年轻人,但如今,这个不仅匹敌、而且足以胜出一筹的柯莱利上尉出现在眼前,而且还自带BGM和魅力光环。

在精神世界和文艺素养这方面,柯莱利上尉填补了佩拉吉娅生命中的真空地带,他对于佩拉吉娅毫无疑问是唯一的存在,也是没有竞争对手和参照物的存在。

他们之间的感情进展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以至于能够对感情形成阻力因素的,只有感情以外的世俗世界的东西——与曼卓斯的婚约如何处理?敌我关系的大是大非如何对待?

在第一部分曼卓斯为什么会输掉爱情里讲过,念最后一封信被打断之时,也就是他俩的婚约在佩拉吉娅的内心中死亡之日,内心的这一层束缚在此之后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在人情世故层面上如何息事宁人。

敌我关系的大是大非,也因柯莱利上尉这帮“敌军”的过于非典型而逐步得到消解。如果影片中只有“敌军”与“我民”的歌舞联欢,消解会苍白无力,因为姜文的《鬼子来了》里同样有类似的片段,但那里的联欢之后伴随的是血腥屠杀。

好在影片里对柯莱利上尉这帮另类的敌人之塑造,充满了浪漫和喜剧色彩:作为占领军的他们,在本地的强梁“刁民”的嘲讽面前左支右绌全无征服者的威风;入伍新兵可以不会开枪开炮,但一定要会一门音乐才艺;整个炮兵连队的音乐造诣明显在战斗造诣之上,重音阶甚于军阶;想为本地岛民做件好事排掉一战时期遗留的旧炸弹,结果出现各种逗比乌龙;甚至当得知母国意大利投降之时,全军官兵第一反应不是痛苦、愤怒或羞愧,而是狂喜,因为终于可以结束战争回家了!那股喜悦和庆祝的气息洋溢于荧屏,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谁打了胜仗谁要投降……

所以经过影片中这么多细节的铺陈处理,观影的我们看不到大是大非的存在感,敌与我的界限也随着德意两方后来的决裂而变得益发模糊,我们能看到能感受到的,就是两个同样充满文艺气息、精神世界也同样多姿多彩的这对男女,一步步相爱了。

有了曼卓斯那段失败感情的前车之鉴,有了老父亲关于人生情感经历的点拨,虽然此时仍然处于感情的上升期和盲目期,但相比和曼卓斯在海边嬉戏和从军前的订婚那时候,佩拉吉娅成长了,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当上升期的激情退潮之后,她会迎来怎样的体验,以及到那个时候,她是否还能像此时这般捍卫这段感情。

当她真正想清楚之后,她面临着人生感情经历中最大的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前未婚夫曼卓斯背着奄奄一息的柯莱利上尉出现在她面前!前者明知道后者是他致命的情敌,也明知道佩拉吉娅早已“变心”,但仍然有此君子之举,把情敌从鬼门关前奋力抢救回来,只是为了重新争得一次选择的机会,希望佩拉吉娅能够为此而感动,并重新爱上自己。

这一关,一般人很难很难过。如果我们身处佩拉吉娅当时的境地,道义上的感激、青梅竹马的回忆、民族大义的赞赏……这些感情之外的东西,都会和感情掺杂在一起,变成一种复杂的混合物,让我们难以判断和抉择。

但此时的佩拉吉娅,对感情的认知,已经完成了从朦胧到清晰的进阶,她只听从于内心,只从最纯粹感情的角度去做选择取舍,她还给了曼卓斯当初的订婚戒指。

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这就是佩拉吉娅在成长后给我们展示的答卷。

3. 迷人的柯莱利上尉

关于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的人设,在前一部分讨论了不少。这一部分想首先结合尼古拉斯·凯奇这位演员的演绎来谈谈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印象中在豆瓣和海外影评都看到过一些批评的声音,有些批评者们认为这部影片中的凯奇,以临时抱佛脚现学的意大利语口音英语来演绎这么一位军官,不是最佳选择。有的国外影评人甚至直接毒舌:“凯奇演的更像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意大利人。”

但我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口音问题没让我感到是个问题。相反,我个人认为凯奇的加持为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增色了不少。首先声明,我只是凯奇大叔的一位曾经的路人粉,对凯奇巅峰年代的作品赞赏有加,对成为烂片之王以后的凯奇完全无感。

我一直有种感觉,凯奇这位演员具备某种混合的气质,一种能把悲剧感和喜剧感毫不违和地混合在同一张脸上的那种气质。在某些微表情的状态下,他会给人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感;然而在很多电影里,他又有那种嚣张、轻佻、甚至有些欠扁的桥段。

所以他相当适合去饰演那种不太正经的、常常会走霉运的非典型正面人物或者非典型反面人物,前者如《勇闯夺命岛》,后者如《战争之王》,而两者结合到一起,既正且反的角色,除了那部经典的《变脸》,就当属本片中的柯莱利上尉了。

柯莱利上尉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更像反面角色的定位,侵略者的身份、初见佩拉吉娅时轻佻的举动,让人不禁担心会发生一段侵略军强抢民女的故事,也让人为正义凛然的未婚夫曼卓斯而捏了一把汗。

这个角色在观众心目中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去反面化,是因为一次次对心理预期的打破。熟悉心理学的都知道,对一个人的评价,实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们认为一个人好或者不好,往往不是因ta本人的客观状态决定,而是因ta的客观表现与我们对ta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差值而决定。古谚所谓的“声妓晚景从良,半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首失节,一生之清苦俱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柯莱利上尉也是如此。在我们思维定式中,侵略者会做的事情,他一件都没做。他的言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作为占领军军官却在市政府门前的受降谈判中碰壁,欢迎新战友的破冰沟通变成了他的即兴清口歌剧秀,在医生的数落面前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像法庭辩论中那样提出抗议,各种有趣的桥段与反差萌,让这个有关侵略与征服的故事显得一点沉重感都没有,也一步步地烘托出这个角色的独有魅力。

真正让柯莱利从有魅力升格为迷人、进而彻底“洗白”变成正面角色的,还是那个经典的桥段,也是剧中最重要的道具——柯莱利上尉的那把曼陀林首次隆重登场的那一幕。

医生父女期待的曼陀林琴声迟迟没有响起,只能听到空荡荡的节奏敲击声,画面上分别是沉醉于“演奏”中的柯莱利、一脸懵逼的医生,和安静等待的佩拉吉娅,三人的表情神态同现于一幕显得十分有趣。

不耐烦的医生终于忍不住发问,好容易从陶醉中回归神来的柯莱利道明了原委,此刻的他,已经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前面的节奏敲击声,是为管弦乐队留出的四十五分半小节,是一段轻松优雅的前奏乐章。

当曼陀林琴声终于响起,医生已经离开,镜头给了佩拉吉娅几个特写,此时她的微表情在片中相当少见,眼神游移闪动,仿佛在思考什么,也像是在寻找什么。也许像此时屏幕前的我一样在想着,如果不是这场战争,眼前的这位演奏者,会是怎样一个人生状态?

音乐上的天赋暂且不论,这里的柯莱利上尉,是一个走到哪里都背着曼陀林,在战争中也要脑补出并享受着一整场音乐会的人;是一个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为自己营造一个独立、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人。从后面逗小女孩玩耍的片段、炮兵官兵忘情投入地合唱那首经典的桑塔露琪亚的片段等等太多地方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柯莱利上尉是不完美的,有时候甚至是相当笨拙不靠谱的。亲自指挥爆破一战遗留旧炸弹那一段,作为一个失败的军事操作案例简直是太成功了。

到了影片后段,放下武器准备回家的意军官兵,目睹战友被德军杀害决定倒向游击队同德国人奋力一搏时,也看不到任何主角光环的加持。

作为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位和伏击掩体都提前准备完毕的情况下,面对无论是远距离的敌军军舰,还是中近距离的敌军坦克与步兵,精心瞄准连发数炮竟然全部打偏无一命中;当火炮已经无能为力不得不举枪巷战时,柯莱利的举枪射击姿势又是活脱脱一个军事小白,与网上常被调侃的黑叔叔怪异射击姿势相比也专业不到哪里去,敢情儿这帮人的天赋树技能点全点在了音乐上!

这种不完美,并非刻意为之的喜剧化处理,它是这个故事本身对战争的一种控诉态度。这帮人技能点的点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战争的错。

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代表的总体战,几乎把主要参战国的所有青壮年人口都裹挟进了战争机器,一群本来有着各自人生轨迹的不同民族的青壮年,被迫在战场相逢,无论你过去的专长是种田、烹饪还是音乐,到了这里评判标准只剩下杀人的技巧。

然而即便在这种战争修罗场的局面下,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影片中的柯莱利上尉,始终保持了他痴迷沉醉于音乐世界的文艺、善良的本色,以及能够随时把周围的人们带入音乐世界享受美妙音乐所带来快乐的奇特感染力。

对于战争,他可能是个差劲的不专业的军人;但对于生活,对于长期与世隔绝缺乏新鲜事物体验的塞佛伦尼亚岛民,对于身边早就厌烦了战争渴望回家的战友,对于同样注重内心世界丰富体验的佩拉吉娅:柯莱利上尉,足够迷人。

影片最后,战争结束,渡尽劫波的柯莱利和佩拉吉娅终于重逢走到了一起。有人说这个结尾相对于原著过于happy ending,但我想说,只有这样的happy ending,才配得上柯莱利这样迷人的和可爱的人。

4. 洞见人生百态的老父亲

从影片一开始,老父亲就好像电影的旁白叙事者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没错,旁观者清,这位老医生一直都是影片中看人情世事看得最门儿清的那个人。

在佩拉吉娅与曼卓斯的热恋期,当女儿试探性地谈及嫁娶时,老医生就当头泼上一盆冷水:“你们俩都太年轻。大家都结婚得太早。我常想你只有嫁给外国人才会幸福。”这三句台词仿佛三句预言,分别印证了之后的故事进展。

从电影拍摄技法看,影片设置这么一位带着上帝视角的角色提前埋下各种伏笔,为这段故事增添几分宿命般的厚重感;从这个角色的内生逻辑来看,老医生仿佛先知那样料事如神,也不算出格。

这位老医生熟知本岛历史,对历史上本地发生过的战争屠杀和地震了然于胸,他的台词里多次提到这一点。

屠杀与地震,事关生死,是比爱情分量更重一个层级的母题。沉浸在故纸堆里的老医生,经历了两千多年诸多次生死命题的洗礼,在精神世界里仿佛走过了普通人多少辈子的轮回。以这样的精神体验回头看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和女儿的感情之路,那么老医生表现出来的豁达通透的人生智慧,也就不是无源之水。

影片中,老医生的金句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摘录。老医生对女儿的感情,其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一直随着剧情进展而调整。

在曼卓斯这条线,最初泼冷水,然后接纳、配合参加完订婚礼,然后又为女儿的感情设置一道保险阀(力主婚期后推,等曼卓斯打仗回来再完婚;要是没有这波操作,女儿见到柯莱利上尉就只能恨不相逢未嫁时),最后为女儿指明怎样体面地结束这段感情,给曼卓斯母子一个交代。

在柯莱利这条线,老医生总体以鼓励和推动的态度为主,但也不忘适时地泼上一桶冷水,不对,是两桶。第一桶是泼在柯莱利上尉头上,当时柯莱利对佩拉吉娅刚刚完成第一次表白,佩拉吉娅动心却不松口,柯莱利不得要领怏怏而回。

老头子幽幽地旁敲侧击,说自己当初追佩拉吉娅母亲时,人家也是有未婚夫滴。加完这把柴,就紧跟着泼冷水,借历史上这片土地发生的屠杀和地震告诉柯莱利,世事无常,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中,少做计划为妙。第二桶是泼向再次进入热恋中的女儿,告诉她真正的感情,看的不是在感情的上升期两个人有多么激情燃烧,而是到了激情褪去之后二人还能保持怎样的状态。

老医生在这两条感情线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看似有些反复摇摆,但是背后遵循的是完全统一的逻辑。看多了太多的人间生死世态无常,老父亲的智慧已经足够将感情提纯,把感情中掺杂的其他杂质剥离,还原出最纯粹本真的感情来。他的推动鼓励、接受现实和泼冷水,背后的驱动力都是鼓励女儿从最纯粹的感情出发而做各种决策。

他希望女儿体验到的爱,完全遵从于内心最本真的声音,不掺杂民族大义、世俗评判,不被激情澎湃的热恋期迷惑双眼,也不因外部世界的急剧变化而不得不做出可能有违于本心的选择,总之,是那种剔除掉一切杂质、而且当各种绚彩幻化于乌有一切复归于平淡之后真正纯粹的爱。

这是多么的理想主义啊!现实生活中的婚配嫁娶,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太多,能到达这重境界的,有几人欤?

也正因其稀缺可贵,我要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领略到这世间罕有的、不掺杂质的纯粹感情,原来是这个样子。

好好欣赏这部影片吧,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

 2 ) 激情退去过后爱情依旧灿烂

   电影开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尼古拉斯凯奇的戏份。而一直营造着女主角佩雷吉亚和她未婚夫小城镇里的小爱情。直到战争临近,直到有情人分割异地。佩雷吉亚的父亲有一句话说得好“爱情是激情燃烧后留下的东西”。佩雷吉亚开始给年轻的未婚夫写信,一封两封三封...一直到一百封,在第一百封信里佩雷吉亚说“自己仿佛已经等了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天天盼望你从前线回来,但是现在只剩下空虚,甚至怀疑自己其实自己并不爱你。”也就在此时背着一把可爱的曼陀林的意大利军官科莱利出现在这个地中海上的小岛上。二战的历史背景赋予了科莱利一个侵略者的身份,不过这样一个漂亮的开场,是观者也忘记了这样一个残酷的大背景:
    科莱利率领他们的军队,踏着正步穿过小岛的街道,所有的居民拥挤着疑惑着甚至带着恨意来围观这个敌方军队的驻扎。不过科莱利上尉背着一把小小的可爱的曼陀林,一身帅气的制服,充满快乐的叫道“漂亮的小姐在右前方。敬礼!”这是这一对战地情人的第一次邂逅。如果看做我方军队的凯旋应该是很美的。不过正因为他们立场的不同而显得他们的爱情如此珍贵。
    科莱利上尉理所当然的拥有吸引佩雷吉亚的魅力,他快乐聪明勇敢,他快乐在于不管什么情况下总可以唱快乐的歌,甚至当佩雷吉亚质问他别人在前线打仗他还有心思在这里唱歌的时候他还不安又诚恳的解释:“当小孩受礼时,在结婚典礼上,人们在工作时,军人在行军时……就连人死了,也会唱歌。生命里应该充满了歌声。”聪明在于他理解音乐的魅力,并努力感染身边的人在战争中依然享受生命的乐趣。很可爱的一个情节是佩雷吉亚父女要求他演奏曼陀林,他拿着曼陀林很享受的敲敲打打了很久而不弹奏,他在等待属于曼陀铃的段落,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无比盛大的音乐会,有小号有钢琴有提琴的时间。勇敢在于,当他爱上佩雷吉亚他就勇敢表达出来,用他的曼陀林,尽管他是一个"侵略者",尽管佩雷吉亚已经订了婚。这样直率勇敢的男人没有理由可以拒绝。他不迷信希特勒或者墨索里尼,只是坚持他认为对的事情甚至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这个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中没有一个魔鬼,也许德国军官懦弱,但是他毕竟放了科莱利上尉,就算是佩雷吉亚的未婚夫最终也选择了救回中弹的科莱利上尉,作为一个连女朋友的信的无法阅读的捕鱼人,他却明白,爱一个人就是帮她做她要去做的事情,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你再爱我一次”。这样一部战争与爱情的电影没有批判人性而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和地中海这样美丽的地方在歌颂人性和爱情。
    佩雷吉亚睿智的父亲道出这爱情的本质,需要激情退去,需要时间考验。所以直到电影尾声当科莱利上尉多年后重返小岛,告诉佩雷吉亚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分别最后明白没有佩雷吉亚就没有办法活的时候,我们才相信他们真的可以天长地久。
    真的很喜欢这种温暖的故事,爱就是这样“在她开口之前将劈柴搬进屋里。当她觉得冷时,给她披上暖和的披肩。从田间干活回来时,记得给她捎回一朵野花……”

 3 ) 我把心声弹拨在指尖

人生走过大半,才知道,遇到爱的人是人世间的幸运儿。面对销烟与战火,才知道生命中能拼上性命争取一回的东西真不多。

战争中的爱情总是这么耀眼,面对随时会来的死亡,每一分一秒都是金子。所以奋勇,所以抛下了所有只为成全自己内心的一点渴望。

看着这样的爱情故事而感动, 是因为我们在眼下看似安逸的生活中,活得妥协而卑怯,自私而软弱。

……

高中语文老师曾经就我当年的一篇批判向的电影影评作文,对全班作了一个思想指导,就是说意识一定不能非主流,否则肯定得不到高分。

可是人生不是作文,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们往往没有什么典型的主流意识,他们只想享受平静、美景、健康和爱人的脸庞。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和错误。

那一群意大利士兵这样想的,最后死于盟友军的手里。

女主佩拉吉娅 这样想的,但是在战争开始的前期,她写了百来封情书去等待和呼唤她的初恋情人,直到自己的心凉透。

佩拉吉娅 的初恋情人这样想的,他饱含着要保护爱人和家园的信念,坚守阵地,隐忍无限的思念,直到为了成全所爱,卑微地渴望用搭救情敌的方式挽回其已经失去的爱情。

上尉安东尼奥·柯莱利 这样想的,于是目睹了所有的战友死在眼前,染满了帮其挡子弹让他得以幸存的战友的鲜血,直到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分离,不知何日能再相见。

还有那个被自己的人以背叛的罪名吊死的女孩子,她爱错了人,对生活的一切美好寄予了太大的信任。

……

这世界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之分,也没有什么美好与丑恶的绝对界线,但确实有许多生存与毁灭的抉择时刻。

佩拉吉娅的男友是守护者的角色,他展示了爱的最大的宽容,成全了爱人,哪怕她背叛和辜负他们的诺言。

佩拉吉娅展示了爱的勇气、坚守、牺牲与忍耐,在开始爱上上尉时,她作过仍维护初恋婚约的努力,只是战争和爱情来袭,她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流言蜚语、俗世成见面前,她勇敢地跟随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爱情(这点普罗大众都是千难万难做到的)。最后为了爱人的生命,忍痛决别。

在战后无尽未知岁月里,她终于冷静地决定不妥协于生活,不在孤独和磨难中将就于悠悠岁月(这点普罗大众的又一痛点)。独自生活、行医、面对地震这样的灾难。冷静而从容。

其实我觉得在这两个角色面前,上尉的角色个性是比较弱的,如果结局不把书里的老来再相聚的情节改成电影现在这样,七年后的回归的话,上尉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败笔了。

在战后还想着自己曾经爱过的人,并回来为自己的爱人续写她的爱情梦想,才是真男人该干的事。否则,就是一个在战争中醉生梦死还要发泄一下身体的会点音乐勾搭女性的渣男了。

……

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为主角的电影。 佩内洛普·克鲁兹 演的很细腻,女性的不服从命运的倔强,爱情中的两难、挣扎、忌妒、满足,分别的痛苦,孤独岁月中的冷静、寂寞、坚强,再见面时的喜极而泣,层次丰富。

她的演绎的光芒,盖过了凯奇的演技和 克里斯蒂安的帅气。

……

最后表白凯奇的努力:带意大利腔的英语口语应该不好练;意大利歌剧的唱腔,颤音与高声部的技巧,感受到了,挺好听的;电影中段那曲如泣如诉的曼陀铃,听得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十五六岁初尝爱情的时光。

并谢谢,电影完美的结局。

(我以为豆瓣吞了我的第一帖,所以换个角度又写一篇。特此留念。。)

 4 )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1993)

二战中发生在地中海支海爱奥尼亚海中的一座希腊小岛(塞法罗尼亚岛)上,讲述希腊与德、意两国的历史故事。

希腊:“拒绝向被我们在阿尔巴尼亚战败的国家投降”

“希腊人拒绝向意大利军队投降,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只愿意向打败自己的德国高阶军官投降——可惜岛上只有200德军,上尉就是最高的军衔了,所以只好失望的向上尉投降。” 欧洲的战争,除了苏德之战,与东方的战争很不一样啊!

浪漫的意大利士兵唱了快半场电影时长的歌剧

“一众高唱威尔第的意大利驻扎士兵,对比希腊小岛本地大字不识的民兵……歌剧不愧是人类宝贵的艺术精华,在战争中不仅能模糊敌我,还能拉近敌我心与心的距离……” 片中爱情,通篇寥寥,克鲁兹饰演的女主的情感变化莫名其妙,贝尔饰演的男二的慷慨让步简直让人无力吐槽,整体更像是为了应付剧本而硬塞进去的桥段。

这里凯奇嘴角抽搐了一下,立刻联想到某位亚洲舞王

结尾的凯奇和克鲁兹重逢拥抱也是让人难以共情,比较无感,除了景色很美外。

电影本身立意很高,剧本也属上乘之作,但拍摄属实差劲,本片算是为二战时边区的视野提供做出了一定贡献。 所以曼陀林是个什么乐器,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

 5 ) 战地情人:女婿输给岳父的智慧,不丢人

浪漫,也是有等级划分的。

肉体平等的浪漫,C级。

思想平等的浪漫,B级。

价值平等的浪漫,A级。

能给浪漫定级的权威人士,一个是岳父,另一个叫丈母娘。

哪怕你是全球闻名的帅哥,

情人专业户,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在,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里的英国情报六处的处长,约翰·赫特(John Hurt),

这样的岳父眼中,

一个是C,一个是B,都不够A。想娶我女儿,还需调教。

岳父大人调教女婿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占领了希腊。

大批打仗根本不行,恋爱特别在行,的意大利帅哥,在希腊的村庄里,晃来晃去。

岳父选择女婿的方式,是淘汰。

C级,本地蝙蝠侠,不识字,就支持他去参军,让他爱国先。

B级,外来的情圣,心太花,就拉他住进自己家,给他机会先。

然后,让他们两个人,直面自己最大的缺陷。

C级,只有肉体的浪漫,留不住一颗读书、识字、知道世界上有《罗马假日》的女人心。

B级,顶着侵略者的身份,让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尊重女性、平等相爱的思想,保不住女人的命。

两个痛苦、无解的男人,

不约而同,选择了去死,一个赤手空拳去当游击队跟德军干,另一个率唱歌剧的手下直接造德军的反,

他们俩,都想:如果,我死了,我会永远活在“佩拉吉娅”的心里,是她最爱的人。

悲剧中的悲剧是,两个人,都没死。

战争结束了。

岳父大人,把自己的女儿,调教成了A。

一位追求价值平等浪漫的,独立自主的,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

整个岛上,没有一个人配得上她,“佩拉吉娅”。

岳父大人,从有了女儿之后,就没有想让她嫁给本地渔夫的意思。

他教女儿读书、识字、跟他行医问诊,

听音乐,不听海风;

聊世界,不聊乡情;

讲逻辑,不讲规矩。

自己的行为举止、装束教养,都是英国绅士标准。

日复一日,坚持言传身教。

18年后,

就算,本地渔夫,一时肉体浪漫冲昏了女儿的头脑。

就算,外国花心,不来竞争。

冷静下来的女儿,也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只需要,一条老招数,拖。

拖延,把女儿真正的婚礼时间,尽可能地向后拖。

时间,自然就会带来变化。

哪怕是战争,对女儿的浪漫,也是个晋级的助手。

输给这样“智慧与执行力”都是A级的岳父,

真的,不丢人。

因为,你们都晋级了。C升了B,B到了A。

A才配抱得美人归。

备注:

《战地情人》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2001)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6 ) 爱的曼陀林

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进驻了希腊一个美丽的小岛。整齐划一的队列里,身穿军服的科莱利上尉因为背上背着一个可爱的曼陀林而显得与众不同。当他看见人群中美丽的佩雷吉娅时,他快乐地冲着队伍喊道:“漂亮的小姐在右前方。敬礼!”佩雷吉娅羞涩地躲进了人群里,而克莱利上尉则可爱地敬着礼,一路高歌着和队伍一起走远。

就这样,科莱利上尉出现在了佩雷吉娅面前。

科莱利上尉被安排住在了小岛上一个有威望的医生的家里。佩雷吉娅是医生的女儿,美丽独特,举止优雅,受过良好的教育。克莱利上尉开朗、热情、待人真诚,但因为意大利人是他们的敌人,佩雷吉娅一直对他不很友好。科莱利上尉很爱唱歌。当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战友时,将他们都比做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他接受新的战士或是结识新的朋友时,总会问上一句:“你会唱歌吗?”仿佛这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佩雷吉娅愤怒地质问他为何前方在打仗他却不停地唱歌时,他有些吃力地解释说:“当小孩受礼时,在结婚典礼上,人们在工作时,军人在行军时……就连人死了,也会唱歌。生命里应该充满了歌声。”而当上尉和一个叫雷曼妮的小姑娘一起快乐地嬉戏、玩耍,佩雷吉娅却很生气地将小姑娘从他身边领走时,上尉微微有些伤感地对她说:“战争时期我们更应该尽情地享受每一个快乐时光。”

夜色笼罩下的小院里,科莱利上尉准备为医生和他的女儿弹奏曼陀林。他并不是立刻就开始弹奏,而是用手指不停地轻轻敲打着曼陀林,好像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表情非常投入。漫长的等待之后,医生终于耐不住好奇,问他究竟在等什么,他说,他在想象自己此刻正处于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中。他在认真聆听美妙的音乐,他在等待其他乐器演奏到一定音段时再弹奏他心爱的曼陀林。说这话时的神情仿佛他正和很多音乐家同台演出,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都屏住了呼吸。看到这里,我被深深打动了,觉得这个上尉好可爱。尽管他手里只有一个曼陀林,尽管他正处于一场战争,但他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曼陀林听到整场音乐会。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是浪漫的,乐观的,有着美好愿望的,有了如此的心态,战争又算什么。医生不再耐心等待,起身离开了。就在佩雷吉娅也站起身来准备离开时,曼陀林的声音终于开始飘荡在柔美的夜色里。那些音符在科莱利上尉的轻轻抚弄下那么宁静,优美,似一个动听的声音在低声诉说。科莱利第一次看到了佩雷吉娅迷人的微笑。

在广场PARTY上,科莱利上尉弹奏的一曲曼陀林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四周一片静寂,只有曼陀林在浪漫深情地诉说。弹奏完毕,科莱利上尉深情地凝望着佩雷吉娅,对在场的每一个人说:“刚才弹的那个曲子是《给佩雷吉娅》。”佩蕾吉娅幸福又惊慌地从座位上站起,迅速跑开了。克莱利上尉也出乎意料地将曼陀林遗落在广场上。大家都很吃惊。整个小岛上的人都知道了上尉爱上了美丽的佩雷吉娅,而佩雷吉娅已有未婚夫,且上尉又是一个意大利人!科莱利上尉跑去找佩雷吉娅,告诉她尽管他可以用曼陀林弹奏出动人的音乐,但面对他对佩雷吉娅的爱,他的曼陀林已经黯然失色了,他无法用它弹奏来自他内心的声音。再美丽的音乐也不能表达他对佩雷吉娅的热爱。佩雷吉娅终于投入了他的怀抱。呵呵,面对这样动人的语言,我相信没有姑娘会不动心的。在爱情面前,音乐、鲜花、诗歌……再美好的东西也会黯然失色。爱情就是这么绝美得没有道理。

爱情是美丽的,但战争是残酷的。科莱利倒在战场上的血泊中,奄奄一息。佩雷吉娅的未婚夫曼德拉斯面对垂死的情敌,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他从战场上背了回来。当佩雷吉娅问他为什么要救科莱利上尉时,曼德拉斯说:“我想让你再爱上我。”这样的爱多么真诚又执着。做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面对情敌,他想要的只是一个诚恳的挑战。他要佩雷吉娅自己做出选择。但佩雷吉娅还是将订婚戒指从手上摘下,还给了曼德拉斯。佩雷吉娅的父亲曾说:“爱情是激情燃烧过后留下的东西。”的确如此。激情过后,在漫长的沉淀之后,科莱利上尉和佩雷吉娅最终发现彼此才是对方的真爱。

为了不连累岛上的居民,科莱利上尉不得不离开了小岛。一别经年。佩雷吉娅总是不言不语,平静地生活,不去回忆。但她一直在忧伤地等待。老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他坐在屋里给上尉写信:“……有伤口一定要尝试着去治疗。上帝选择让我们活下来一定有他的理由……”信刚刚写完,小岛顷刻间发生了地震。很多房屋坍塌,包括佩雷吉娅家的屋子。当佩雷吉娅满怀恐慌、飞快地跑回家时,她在废墟旁边看到了受伤的父亲。佩雷吉娅向她伤痕累累的老父亲跑过去,父女俩抱做一团失声痛哭……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是啊,上帝选择让他们活下来一定有他的理由,就比如老医生活下来是为了继续治疗别人的伤口,上尉活下来就是为了回到佩雷吉娅的身边,而佩雷吉娅活下来就是为了等待……

科莱利收到老父亲的信后,终于出现在了小岛上,来到了佩雷吉娅的面前。而当时,佩雷吉娅正在四处跑着找小姑娘雷曼妮。阳光镶嵌着她美丽的身影,转过身,爱,就在那里。
电影结尾处。佩雷吉娅的父亲和他的几个老朋友一起走在路上。他对其中一个朋友说:“你爱你的妻子吗。那么就在她开口之前将劈柴搬进屋里。当她觉得冷时,给她披上暖和的披肩。从田间干活回来时,记得给她捎回一朵野花……”
老父亲随着人群走远了,温馨浪漫的曼陀林的声音又开始响起……

 7 )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色•戒》的希腊先驱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改编自路易斯•德•伯尔尼埃1993年的同名小说,这是他最有名的一部小说,在电影《诺丁山》中,有个镜头就是休•格兰特在读这本书。

    电影上映于2001年,故事发生在二战中被意大利占领的希腊塞弗伦尼亚岛(Cephallonia),这里战前田园牧歌般宁静美丽,被爱琴海的蔚蓝包围着,一派恬然。一直致力于要写一部关于这座小岛历史的当地医生Iannis知道,战争很快会燃烧到这里来的,在历史上,这座岛就被战争和地震破坏过多次。意德盟军开过来了,很顺利地接管了这座小岛,背着曼陀铃来到这里的意大利占领军的科莱利上尉和Iannis 的女儿佩雷吉娅(Pelagia)产生了缠绵的爱情,是小说与电影中关于爱情与战争的永恒主题。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不了解那段历史,不了解二战中希腊的政治,不了解小说在希腊境内激起的口水和争议,普通观众完全可以把电影当成战争中的爱情或者三角恋爱故事,类似于看《日瓦格医生》或《英国病人》的感觉,大的背景是一回事,个人的选择欲望与情感是另一回事,可能外国人看《色•戒》也是这样看的,不觉得有受到刺激或伤害的地方。

    但太近的历史往往比较敏感,特别涉及到政治立场,黑与白的问题时,所以电影去掉了政治比较敏感的部分。即使这样,电影中科莱利和佩雷吉娅的爱情是不可以被当时当地的伦理道德所接受的。他们逐渐了解对方,互相吸引,我们觉得他们产生感情很自然。但希腊人不是这样感觉,他们本应是敌对的双方,尽管科莱利是从没有把枪指向过希腊人的占领军。就像我们有人接受不了王佳芝爱上汉奸易先生一样。当然那个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汉奸易先生和从不拿枪指向任何人的科莱利上尉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电影中Pelagia是幸运的,岛上另一个与德国军官相爱的女孩就被游击队给吊死了,这样政治不正确睡错了人最后被清算的女孩在电影中还有很多,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莫尼卡•贝鲁奇扮演的玛莲娜,《巴黎烟云》中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吉尔达,战后都难逃被羞辱或处死的命运。

    我以为这会是一场没有杀戮的不一样的战争,开始也确实不一样,意大利占领军完全像是来岛上度假的,他们唱歌,跳舞,还带来了一车妓女,没有枪弹,只有音乐和party。他们在沙滩上演唱歌剧,德国军官过来打招呼,先敬礼:Heil Hitler! 科莱利上尉的回应是:Heil Puccini! 很有意思的一幕,音乐是他们的至高统帅。德国军官对他们有些嘲讽的话他也毫不介意,很无辜地回答:We are Italian, famous for the singing, eating, making love.科莱利上尉如此热爱生活和音乐,他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的人生,面对佩雷吉娅的质问,他也说:I have always found something in life worth singing about and for that I cannot apologize.是呀,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中,人们也有理由发现美和寻找快乐,特别发现战争是如此荒唐的时候。

    佩雷吉娅的质问也有道理,他们自己的男人们在前线作战,在牺牲着,而这些人,却在这里寻欢作乐,她应该做的,也许像她未婚夫所说,找机会杀掉科莱利,毕竟科莱利住在她家里。她也可以压抑自己,不去爱上科莱利,然而共同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还是渐渐喜欢上了他。在把他从家中赶走后,军民联欢party上,佩雷吉娅主动跳起了舞蹈,她的舞姿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音乐与舞蹈都是感情的表达,当话无法说出口时,毕竟还有音乐,还有舞蹈,她用舞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如同科莱利上尉用音乐表达了对她的情感。

    然而战争毕竟是战争,总有它狰狞的一面,盟军投降,但德军却要集体枪决掉缴械了的意军,即便不愿意拿起枪,科莱利上尉还是选择了与当地游击队合作,抵抗德军。

    幸存下来的科莱利被送回意大利,战后佩雷吉娅成了一名医生,在孤独与绝望中等待着科莱利的消息。她的父亲看着女儿受苦,写信给克莱利上尉: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Pelagia is happy, but she is full of tears she will not let fall, and of a grief no doctor can mend. She blames herself for the pain we have suffered, and perhaps the same is true for you. You know I am not a religious man, but I believe this: if there is a wound, we must try to heal it. If there is someone whose pain we can cure, we must search till we find them. If the gods have chosen that we should survive, it will be for a reason.

    他在写这封信时,岛上又发生了地震。佩雷吉娅跑回家寻找父亲的一段非常感人,那种抱头痛苦分不清是因为亲人幸存劫后重生的喜悦还是大灾难面前的无力悲伤。是的,经历了战争与地震,依然幸存,一定是有理由让你活下来的。

    科莱利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又回来了,给了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而小说并不是这样,小说中佩雷吉娅一直是处女身,终身未嫁。科莱利上尉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家。他们到老才再相见。这种相见,真的不如怀念了,太残酷。

    片中父亲Dr.Iannis 的角色设置得很好,他是没有执照的医生,相当于中国乡村以前赤脚医生的角色,是这里少数受过教育的人,深受当地人的尊敬,他智慧,幽默,总用看穿世事的哲人的眼光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曾告诉女儿,爱情是激情燃烧过后留下的东西,这一主题也确实贯穿在了电影中,他们在激情过后,依然发现最爱的还是彼此。

    小说出版加上电影的放映,塞弗伦尼亚岛很快成了旅游胜地,小说作者对电影的改编非常不满意,亦非常恼火岛上本来有着很完美的希腊名字的咖啡馆改成了Captain Corelli。但毕竟,作者还是活人,还能为小说引发的口水作辩护,电影的演员也不是希腊人,即使敏感到在希腊遭禁,也影响不到尼古拉斯﹒凯奇和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演艺生涯。张爱玲如果活着,不知对李安拍的《色•戒》满意否,但死人是没有嘴巴的,不可能为别人一厢情愿的东西作辩护,汤唯也只有另寻出路了。

 8 ) 小岛上的爱情

    那首淡淡的曼陀铃曲始终贯穿全片,伴着它的是帕拉吉亚和安托尼奥宠辱不惊的爱情。乐天派的意大利上尉结识上恬静的希腊少女,两个人的生活与思想方式都在对方的融入中发生改变。之前一直很疑惑,帕拉吉亚是否爱过曼德拉斯。直到后来,从帕拉吉亚看安托尼奥弹曼陀铃的眼神中才渐渐明白,在她遇上安托尼奥之前,曼德拉斯始终是她单调、孤寂生活的衬托与依靠,直到安托尼奥为她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门,从中她正真明白谁,是可以和她的灵魂交融的。也渐渐回味过来,那种和我们看过的肥皂剧迥然不同的西式爱情:不是一见钟情,也不是细水长流,而是在一个眼神,一种举动,一句话语中即可以萌生出来的轻缓却浓郁的爱。

 短评

1,什么都不可怕都不可悲,最可怕最可悲的是同盟军的背叛!!!。2,德国,意大利,希腊。3,爱从你的眼睛里流入,也会从你的眼里流出。

6分钟前
  • 紫领 爱
  • 力荐

人美,景美,音乐美。本是一群不该在战火中的人,残酷的战争往往衬托的是永恒的爱...

10分钟前
  • Le Samourai
  • 推荐

“上帝让你活着,一定是有原因的。”电影普及了一段我不知道的凯法利尼亚岛二战历史(德军枪杀手无寸铁的意大利士兵惨无人道啊),讲了一个曲折圆满爱情故事。加之尼古拉斯凯奇、佩妮洛普克鲁兹俊男美女,四星妥妥值了!

11分钟前
  • 海德文
  • 推荐

在爱情故事中,这是最完满的。开头上山受苦遭难期待奇迹,结尾下山生活琐碎执子之手。也因为太完满太HE似乎损失了回味与想像的魅力。但是两位主角太致命。凯奇叔噘着厚嘴辱睁着毛茸茸的蓝眼睛,谁不想让战争赶紧滚蛋,让他和佩内洛普一起跳舞。它不需要余韵,它只要结结实实地满足平凡而美好的愿景,就是最美的。毕竟他们是南欧人,法国人和德国人就一定得BE。

14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他轻轻的弹奏起曼陀林,和她的眼神交汇,那一短暂的瞬间,他们深信对方的爱。

17分钟前
  • 推荐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哪怕经历了多大的灾难,地震,战争或者心灵的创伤----有伤口一定要治愈。 贝尔的冷峻的太迷人了,凯奇饰演的意大利上尉很有意思,曼陀铃很好听,还是喜欢不上克鲁兹。

22分钟前
  • Thoreau
  • 推荐

我不愿看到他和她KISS

26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最喜欢的男女演员表演的精彩的故事

30分钟前
  • E
  • 力荐

欧阳推荐的,对这部电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总会在午夜想起他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Bale演了一个挺欠打的人物。

33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三星半。原来当年是希老请求意大利支援,去侵占希腊的,战败了希老那伙人不爽,还要灭意大利人,米天理~~没料到凯奇的曼陀铃居然还有两下子。没料到佩内洛普的未婚未这么有义气,虽然这义气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但还是让人挺感动的。

38分钟前
  • Mena
  • 还行

很早看的了。。。今天cctv6放了一遍。。。发现还是很有记忆

42分钟前
  • Promeneur
  • 力荐

够经典,但是结尾太老套了,给人的回味没有了。应止于那张唱片的音乐响起,叠出画面的是她面向意大利方向、大海和那封医生父亲写出的信的画外音。把结尾和想象留给观众。

45分钟前
  • small脉望
  • 力荐

桑塔哈吉斯,你爱你的妻子吗?如果爱她,就请对她好一点。她还没说的时候,就把劈柴拿出去;她冷的时候,就给她披一条围巾;每次从地里回来的时候,给她带一朵鲜花。

50分钟前
  • Eva . Z
  • 力荐

NicolasCage的那双眼睛哟,任他不帅也动人。

51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还行

编剧真的很一般 也浪费了这组cast 只不过 漂亮宝贝 两点钟方向 向她致敬 这句不错

53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较差

多想去看看希腊岛屿的风景,很美;只要有伤痛,就要努力的去治愈;另外,可爱的意大利军队,肿么老是这么倒霉啊,真乃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啊!

57分钟前
  • 橙二侠
  • 力荐

故事看的很别扭,不是故事别扭,是心里别扭,Cage故意想把腔调意大利化,一开始还真的觉得挺像,但是越听越别扭……有点儿愣。很喜欢最后地震的情节,也属于小收煞,是我见过最好的小收煞。另看了第二遍才想起来里面有Christian Bale。。。

1小时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2008/10/25深夜CCTV-6。意大利占领军真是温文尔雅。

1小时前
  • 鸟甲
  • 推荐

又一部让人伤心的战争电影,让人热爱和平

1小时前
  • 赵天霸
  • 力荐

某站把电影翻译成了《战地情人》,我还是更喜欢它本来的名字《上尉的曼陀铃》。潘潘素淡了眉眼仍然美的不可方物,凯奇还在当红的上升期,甚至男二竟然是贝尔,现在回看真是顶级阵容。贝尔和凯奇的人物塑造都很丰满立体,唯一遗憾的是潘潘的心路历程太突然了,应该再刻画细腻一点的,肯定评分会比现在高。不过潘在有限的戏份空间内已经竭尽全力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去表达和诠释了,在演技方面潘是满分的,人设薄弱是导演的问题。全片真灵魂主角是女主爹,简直是行走的金句机,太通透太智慧。

1小时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