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乱世情

战争片澳大利亚,美国2008

主演:妮可·基德曼,休·杰克曼,布兰登·沃特斯,大卫·文翰,大卫·古皮利,杰克·汤普森,元华,布莱恩·布朗,谢伊·亚当斯

导演:巴兹·鲁赫曼

播放地址

 剧照

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2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3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4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5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6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3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4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5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6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7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8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19澳洲乱世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18

详细剧情

英国贵族小姐萨拉?阿什莉(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孤身飞跃重洋打算说服丈夫卖掉牧澳洲场重返英伦。在澳大利亚北部港口城市达尔文,萨拉相遇牧牛者卓(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饰)。卓开车带萨拉长途跋涉前往牧场,没曾想只见到萨拉新亡丈夫的尸体。悲痛的萨拉本欲迅速卖掉牧场,可又为了保护初谋面的土著小孩诺拉(布兰登?沃特斯 Brandon Walters 饰)与地头蛇的农场经理尼尔?弗莱彻(大卫?温汉姆 David Wenham 饰)闹翻。一千五百头公牛要赶去达尔文港装船,萨拉只好求卓帮忙。牧牛之旅让萨拉与卓情定澳大利亚。婚后二人耳鬓厮磨不久,卓的流浪个性使其离开萨拉继续牧牛;而本该进行澳洲土著成人出走礼的诺拉则与其他混血儿童一起被抓入教士岛,祖父“乔治王”(大卫?盖尔菲利 David Gulpilil 饰)也入狱。与此同时二...

 长篇影评

 1 ) 澳大利亚

实在不忍把此片归为烂片。期待了几个月,结果竟然如此不堪。

对于澳洲历史,我怎么也想不起该国还跟鬼子二战时交过手。专门请教了土著。该斯说打小就知道日本人不是好birds。感觉这地界儿广袤无垠,地广人稀,人民自给自足,放放羊,潜潜水,冲冲浪,采采菊花,悠然见蓝山,过着陶渊明般的腐败生活。

估计是得到了共鸣,我国政府觉得电影中给倪洪鬼子的近景都是极其猥琐的脸,引进的时候专门美化了名字,“澳洲乱世情”。我最不待见这种程式化的翻译,人家好好的名字,愣是给弄的恶俗难耐,动不动什么这百分百,那百分百,什么“。。爱恋”,什么“绝世。。。”万恶的翻译啊毁了多少片子。

此片本想展示黑,黄,白,棕这些人们是在一起多么的其乐融融,小黑孩代表土著和欧洲的后裔,赶牛人是新移民,当然妮可是英国贵族,那个King Gorge吓着我了,特别是最后一个镜头,华丽丽的臀部。
有很多中国元素,灯笼,旗袍,汉字,中国厨子宋星。他的名字也挺可乐,Sing Song.估计导演是想结合本片主题歌Over the Rainbow.
妮可的旗袍让人无奈了,谁给设计的,胸口挖个大洞,下面还是鱼尾。不适合啊不适合。

整个故事有点虎头蛇尾,爱情显得很突兀,中间的剧情转折也莫名其妙。本来其乐融融的一家,小黑孩忽然要去walkabout了,所以赶牛人也忽然觉得自己这辈子不能就这么交代了,转身就离开了女人。妮可撕心裂肺,但不动声色,黯自看他背影,说了句特俗的话,走了就别回来。
男人连头都没回。
妈的,看到这我又骂人了。

妮可的表演还是老一套,但同样是战争爱情题材,同样是妮可,“冷山”就可以把战争与和平,爱情与现实,等待与倔强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就差远了,不能怪导演,澳洲历史就那么点儿。
值得肯定的是她的英国皇家音。男主角应该是纯澳洲人,口音很重。bloody这bloody那, mate你mate我,crikey,哈哈。

想说算了,就当是一部风景片来欣赏,可是看来看去除了几只袋鼠蹦跶,我喜欢的考拉都没见着。自然景观嘛,全是拙劣的电脑特技。那群牛冲向悬崖的一幕,假的太厉害,让我想起了马达加斯加。

当然也有好的,男主角还算养眼,虽然导演给的眼神放电大特写太过矫情。

 2 ) 澳大利亚:Welcome to Australia

战争与爱情的结合是个永恒的主题,这类电影通常都是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交织融入到整段历史事件中,以惊鸿一瞥折射历史的车轮,并加以导演自己的思考.最经典的例子是乱世佳人和英国病人.这类题材及易出彩,成为经典,但是也极易沦为炮灰.没有多少人的观点能总揽全局,这也就很容易造成片面的陈述,所以也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再者,这类的电影实在很多,大多都是一个角度,歌颂真善美,爱情力量的伟大等等,角度的单一也是无人待见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时而战争时而爱情的叙述很容易造成故事的脱节,事倍功半.近年来的这类影片也就冷山和去年的赎罪能称得上成功.所以澳大利亚,顶着澳洲版乱世佳人头衔的电影,有很大的压力.当然这压力也有1.5亿美元的投资.

感谢verycd..感谢shooter..终于让我看上了这部史诗..170分钟的片长确实很骇人..但是这一阵子经历了本杰明巴顿奇事,调包婴儿,米克传等长片的狂轰滥炸之后,这也不算什么了..澳洲大陆很美丽,澳洲人民也很热情,秋冬万物息声,广袤的土地一望无际,雨水一来,风景美不胜收,看过之后很想身临其境..嗯,澳大利亚给该片投资的5000万算是没白投,活脱的澳大利亚宣传片,该片全球上映之后的影响力应该不亚于当年的悉尼奥运会..

影片很长,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讲述一个英国贵妇莎拉如何从一个家庭主妇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农场主人的心路历程,这里包容了很多元素,文化冲突,种族冲突,白人与土著的对立,男人与女人的对立,科技与自然的对立,现代与传统乃至西方现代文明与澳洲古老文明的对立,莎拉成长的过程也包括了对陌生土地由抵触,到接触,相容,最后深爱的过程.第二部分,人物交代清楚之后当然乱世中的重头戏 战争就要登场了,1942年日本袭击达尔文港,剧中的一家三口由于使命,身份的不同各奔东西,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历经磨难,恶有恶报,真爱战胜一切的大团圆结局.

这是一部爱情史诗,注定要客观的刻画历史,但是我喜欢里面有一些魔幻色彩的设置.小奶油和他的爷爷是土著人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他们会为自己要保护的人唱歌,他们可以"通灵",他们喜欢流浪,他们坚信成长需要开口的视野.影片中有几处细节,如小奶油让1500头牛停止奔跑,还有处处冥冥之中的保护,让这种魔幻色彩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不是自圆其说,这也不是搞怪,这个信仰是澳洲土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让澳洲大陆充满神秘色彩的源泉.

影片之中充满了各色人种.莎拉是典型的欧洲贵妇,牛老是澳洲本土人,但不是土著,他是白人,小奶油的妈妈,爷爷还有一个阿姨,是土著人,莎拉家的厨子是亚裔(由元华饰演),(特别要说的是其实小奶油就代表着他们即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他们有白人的血统,所以白人把他们集中到教会管理,不愿让他们在黑人家庭中长大.),澳洲本事土族人的家园,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存了上千年,但是最后土著的文明还是敌不过侵略者的武器.澳洲也是各个人种移民的天堂,所有人都被这片神秘的大陆深深吸引.各色人种的交织本来就是很有戏的,种种爱恨交织构成了本片故事发展的基础.

随着故事的发展,莎拉与牛仔之间产生真爱,莎拉与小奶油之间产生了深深的亲情,莎拉接受了这片土地独有的文化,莎拉也体会到这片土地的魅力.莎拉证明了一个女人也可以做许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莎拉演绎了一个独立女性依靠自己的聪明勇敢,善良,充满的爱的本质度过了一段艰辛岁月的故事.

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应该说是很成功,可以说光芒四射,所有人,包括饰演牛仔的休杰克曼都沦为了配角..弱弱地说一句..huge就像个大花瓶嘛..可以听出妮可努力说了一口英国口音,她的骑术也应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训练,总总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一个鲜活的,活泼的,有血有肉的英国成功女性莎拉..还有就是..她也换了太多衣服了吧..简单数数也有10套..而且都是雍容华贵,甚至还有两件旗袍..这再大多数时间都在做赶牛人的戏里是不是有点点夸张..呵呵..不过这确实是初澳洲风光外的另一大视觉享受...当然..对于女生来说huge绝对也是个看点...我说了..大花瓶嘛..

画面很美,每个镜头都有油画的效果,每个镜头的处理也都极其讲究,很工整..这也让澳大利亚的风光尽收眼底..山脉,河流,大海,森林,草原..美不胜收..特别是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一组万物复苏的镜头剪辑...像是再电影中插播了澳洲旅游广告片..很美很讲究..

个人觉得电影有些故事线索很无力,像坏男人的老婆(想不起名字了..)那个上尉,还有坏男人的老爸人物的刻画就让人抓不住头脑..既然没有那么多戏,为什么还总是让他们出场呢..还总有一些貌似要延续下去的线索,,所以这些时间不如省下来,还有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部分也没有必要出现..所以拍成170分钟应该是导演的失误,再缩短了半小时控制在120~130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总的感觉他没有超过冷山与赎罪,男女主角的爱在众多叙述中显得苍白无力,战争部分也没有控制得很出色..比珍珠港,没有那么宏大的轰炸场面,比赎罪,没有那么有技术含量的长镜头..只能说中规中距,没有突破.

但是看过之后有立刻想冲去澳大利亚的冲动,这部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吧..整部电影都在对你说~Welcome to Australia.

 

 

 

 

 

 3 ) Australia

一流的背景,一流的音乐,一流的演员,二流的故事。
断断续续总算把想要交待的事情讲完,欲大气却无张力。

 4 ) 还是不错的

虽然媒体的肆意贬低
但是还是一部大片

只是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
显得衔接有些生硬,有些杂乱
但是这并不影响该片的整体震撼力

里面的风景,情节
还有妮可的服装,气质和表现
都很不错的

值得一看

后半部分很感人
千万要看完才能感悟电影

 5 ) 《澳洲乱世情》五大经典笔触

有人对我花60块钱去电影院看在网上已经可以下载到DVD版的《澳洲乱世情》表示非常不理解,我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人挖苦我是不是要支持正版,我也一笑置之。原因很简单,我喜欢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这种感觉,像《澳洲乱世情》这种电影值得我去电影院看,单就妮可儿—基德曼这一个名字就值得我跑一趟,结果也丝毫没让我失望。

 

有人不禁要拿《澳洲乱世情》和《乱世佳人》来比较,说尼可尔是澳洲版斯佳丽,就像有人拿《黑皮书》跟《色戒》比较一样,中国人喜欢比较,还喜欢列出个一二三。其实在看《澳洲乱世情》时,我是丝毫没觉得和《乱世佳人》像,反而倒最后“寻根”的主旨才让我找到斯佳丽最后对“土地”的深情同样的归属感。现在就说说我个人对《澳洲乱世情》的一点感想。

 

景致

 

电影展现的是澳大利亚的中西部自然风光,广袤的干旱的平原、辽阔的沙漠区:其中包括著名的厄亚斯巨石(红石),在平原上奔跑的袋鼠、数百只的野马、数千只的野牛。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完整的再现了澳大利亚中西部概貌,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澳洲乱世情》一大看点,既有美国西部的情调,又有非洲平原、沙漠的景致,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澳洲中西部独有的风景。

 

母爱

 

这里说的是尼克尔出色的演绎,无论在《大开眼界》里的大胆出位,《红磨坊》里的艳惊四座、《冷山》里的温情执着,还是《黄金罗盘》里的邪恶妖娆,都让人觉得无与伦比,而这次塑造的Sarah,除了勇敢、坚强、出众的气质,还带上了由衷的母性温暖,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她对那拉母爱的演变是本部影片的一个暗线,也是非常精彩的,环环相接,循序渐进。

 

从她第一眼看见那拉(混血男孩)开始就买下了这个种子,第一次在鞭子下就出那拉,是种本能的母性的保护,在那拉的母亲意外去世,她去安慰那拉,虽然作为母亲的业务不很熟练,但当拉近两人的距离时,一切变得那么自然。在悬崖的尽头抱住惊吓过度的那拉这一刻是这条线索的高潮,也是点睛之笔,这种情感是种本能,从这个时候,Sarah已经完全进入母亲的角色。这也是后来那拉要去跟乔治王寻根时,Sarah极力阻止的主要原因,这是爱第一阶段的提升,“母爱”。接着,那拉被送到岛屿上接受政府“驯化”,Sarah答应那拉一定会去找他,这个承诺变成了Sarah坚持到底的原动力。影片最后,那拉跟着乔治王去寻根,Sarah意识到“爱就要放手”,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寻找自己的根,这是伴着那拉远去的身影,经历战争、离别种种的Sarah对那拉的爱再次提升一个层次,变为“大爱”,以这种广博的放射性结尾给这条主线画上圆满的句号。

神秘

 

整部影片弥漫着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神秘的气息,他们古老而又神秘,他们坚信自己有超能力,无论是古老的习俗、古老的土著语言、古老神秘的歌曲、祭奠仪式都让人们觉得神奇。尤其是乔治王,他像那拉的保护使者一样,永远远远的看着他,庇佑着他,帮助那拉等人找到水源,走出荒漠,或是在关键时刻出手就出那拉。那拉也相信自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甚至在阻止受惊的牛群冲出山崖时,倒是不敢肯定是不是那拉的超能力让牛群止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拉有着异乎寻常的勇气和信念,也许正是这种勇气和信念在一个孩子身上体现变真正成为一种超乎常人的“神秘力量”。同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这种土著民族传统备受冲击,所以越是现代人不了解的就越觉得神秘,这种神秘感正式这部影片又一处吸引人的地方。

 

歧视

 

这里的其实包括民族歧视,甚至对性别的歧视。在上面提到土著民族,不得不看到这种 “民族歧视”的现象,这是一个历史悠远的遗留问题,到现在依旧没有解决。不过在影片里导演始终抱着一颗红心,与人向善,这种心情让我尤为感动。从Sarah、牛仔、那拉三个背景甚至种族截然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快乐的生活着,本身已经是一种向世俗观念的巨大挑战了。从酒吧规定土著和女人不住进入,本身也是性别歧视和民族歧视的缩影。Sarah用自己的能力向大家证明了女人不比男人差,于是她成为特例得到了和男人一样的待遇,一起喝“穷小子”酒,这是第一个进步;后来战争爆发了,酒吧老板依旧守着土著不准进入的规定,被牛仔的坚毅打破了,甚至要求老板同样拿玻璃杯给他土著伙伴(中国人论的大舅哥)倒酒,当两个同样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放在残破的吧台上时,镜头停留的几秒钟让你觉得这种平等的感觉如果能一直像玻璃杯一样清透该多好啊,这算是第二个进步;在影片结尾,打出字幕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对“失窃的一代”道歉,表明的政府的态度,也是人们对消除种族歧视的心声,这便是第三个进步。导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改进表达着自己美好的愿望,时而含蓄自然、时而义正言辞,煞费苦心,我是由衷的敬佩。

 

寻根

 

影片把最后的笔触放在了“寻根”,是有深远含义的。为什么《乱世佳人》耐人寻味,最后意识的升华,对恋人的爱恋升华为对土地热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同样《澳洲乱世情》的结尾把对孩子的母爱升华为“寻根”的博爱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我倒不觉得是拾人牙慧,反而是青出于蓝。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这个民族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融合力和包容力。他们多数来自于西欧国家,最后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全新的民族,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民族,所以“寻根”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我认为,这里的寻根并不是要追溯你从哪里来,当你知道你从哪里来时,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到这里来,这个“根”与其说是根源,不如说是归宿。归宿到哪,就是扎根到哪,扎根到这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子子辈辈的生活下去,这就是人们所要寻的根,你属于这里,这里就是你的根。

 原载于我的博客
流水溯源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raygrace

 6 ) 《澳大利亚》:诉求诸多,成色欠佳

(芷宁协约2009年2月18日)
   一部被寄予厚望来势汹汹的影片,一旦有或马失前蹄或语焉不详或缺乏梳理的“毛病”,就很容易遭遇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何况其明星效应下的男女主角的表演并无多少突破之处,导演的七年之痒还貌似“痒”出了技能不足的嫌疑,于是,在北美好片云集的岁末年初上映的由澳大利亚人倾情打造的《澳大利亚(Australia)》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欠佳典型”,自上映之日起,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几乎和之前的期待成正比。
   本想略过该片不谈,于是晃了些时日,不过,或许因最近一不留神地也跌进了被骂的行列(小女子何德何能啊),不由得同情起为此片热诚劳心了很久的导演巴兹·鲁尔曼。但是,同情归同情,不足之处还是不能忽略的,虽然此君有为家乡打造一部鸿篇巨制的拳拳之心,也在片中显露出了欲包罗该国万象的野心——历史、殖民、爱情、阴谋、战争、罪恶、种族、生存、自然、蛮荒、文明,甚至包括移民政策等等,但想法太多,难免顾此失彼,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还很可能造成既努力错了方向又没踏在点上的结局。如此看来,具有不俗舞台艺术感和审美品位的鲁尔曼似乎更适合制造类似于01年《红磨坊》那样瑰丽多姿的眩目歌舞片,一旦船头掉得幅度太大,反而容易倾覆,即便踏上了家乡的土地也可能水土不服。
   然而,如果说视觉效果是鲁尔曼的强项的话,那么该片的最终呈现连这点也丢了几分,虽然片中不少镜头画面色彩丰富,精美浓烈,但总给人虚拟之感,一些技术层面不高的电脑特效,部分虚拟场景还隐约露出后期合成的痕迹,实在不由得为那花出去的一亿四千万美元感到冤。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鲁尔曼的老婆、美术指导凯瑟琳·马丁为该片所做的服装造型,其中妮可·基德曼的那款改良中式旗炮,红色曳地鱼尾长裙和头戴白色栀子花的造型十分抢眼,既显精致典雅又表随性自然,以服装提点了那场戏中妮可所饰英国贵妇兼澳洲寡妇萨拉所应具有的特质,而那款有点暧昧的贴身红色也仿佛暗示着情感高潮的来临。
   把该片宣传为澳洲版的《乱世佳人》,实在是个馊主意,因为诚然影片有向昔日经典《乱世佳人》、《走出非洲》等片致敬的意思,但这一不当比拟却坑苦了它,仿佛被诱哄进了一个注定挨骂的陷阱——此“噱头”不仅转移了公众的关注点,还令影片较薄弱的情感戏分被过分聚焦,反而凸显其空洞与单薄,更使这个种族混杂国度里其他人性故事的呈现显得潦草而尴尬——既没足够的整合梳理,却有一箩筐的“史诗”诉求,还没个绝对中心引领,难免令影片呈现出混乱而杂糅之气。
   凭心而论,该片所营造的爱情戏,尚不及很多西方言情小说的桥段,貌似编导们的兴奋点太多,没法集中精力编织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于是情节设置呈现出简单而俗套的一面,而男女主角的性格似乎也被固化,在每个需要心绪转换的地方又显得过于直接。而就整体而言,爱情似乎又是个招摇的幌子和想抓人眼球的借口,于是,这两个相互吸引的成年男女似乎沦为了混血土著小孩纳拉的“陪练”,而全片以小孩之口述说的旁白更强化了这种倾向。按理说,如果爱情戏不够新鲜,那么还不如放手去打磨土著小孩的奇特身世和坎坷际遇,去碰撞出另一个更为博大的情怀,然而,编导们似乎也没能把这条线完成,只是做了个大概,结果两头都未达成,于是形成了成品缺乏清晰主线的境况,而战争这个双刃剑的搀合将这个缺乏又加剧成了散乱。
   另外,影片对于这么个冗长拖沓又无充沛情愫的故事明显缺乏必要的梳理加工,剧情转换又常显得过于突兀僵硬,且分段感强烈,至少按明显的分段法可分为“澳北牧野篇”和“战争来袭篇”,而前篇的初来乍到、赶牛之旅似乎还明显比后篇“战争与离合”的架构清晰点,抛开和后续情节转变、人物塑造有着断档割裂感的略显滑稽的“初来乍到”不谈,虽然片中部分赶牛之旅的沸腾场景很容易令人想起一些老片,但至少还算呈现顺畅,而后篇则杂乱松散得多,常常语无伦次又语焉不详,仿佛不知着墨于哪点才算稳妥,结果令这部付诸了期盼、心血和重金的影片距离一部经典越来越远。
   此次妮可的表演有着了用力过大的迹象,面部拿劲儿过足以至于显得发僵,而很多戏份的塑造又似丢掉了一个“魂”字,既无惊喜又无感动。至于第三个“曼”,休·杰克曼的男主角,很多可爱的观众被他那不吝啬裸露的性感健美身材吸引,从而忽略了其表演上的简单游离,此君虽美则美矣,但也似丢了“魂”般的游离于角色之外,且随着剧情的发展愈发严重,如果仅仅被设定为一个阳光沐浴型男+牧野牛仔的话,那么的确很难唤起一场百转千回的爱情。
   片名为《Australia》,似乎憋着要以某个震撼人心的角度去诠释一个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但以该片的成色和火候来看,显然不够,且不太着调。而其中所表现的土著文化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其中那个可爱混血小孩的土著外公总如鬼魅般频繁出没,还常常预言歌唱,和这个看似现实的题材又有点不搭,其实要反应澳洲特有的土著文化,也不一定非用这招,当然,该片的不协调之处也不止这点,何况这还算是其中较小的不协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9525458_d.html

 短评

我看到他们把牛赶到港口的时候以为结束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多!而且休杰克曼太霸气了~爱~!

7分钟前
  • 可可爱爱郭麒麟
  • 力荐

看颜值还是不错的……结局有点突然……

12分钟前
  • 红色的狐狸
  • 推荐

下午六点看到现在(AM:1:54).

15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看“大片”最怕看到这种电影:塞满了“好看”的元素,但样样都做得不行,全是回天乏术的无力感,心疼剧组花的钱。

2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作品让人觉得一般,但服装吧,打光什么的真心赞,许多电影画面都特别美,光影效果也很棒

22分钟前
  • 小雨沙沙地下
  • 还行

我是来看大花瓶的,我指的是金刚狼

23分钟前
  • 砒霜拌飯
  • 推荐

情节没多大看头,风景和服装造型还能看一下。乡愁是什么呢?可能是一种牵挂吧,但前提是你在内心认定一个地方是故乡。无怪澳大利亚人对此没什么概念,一个允许拥有双重国籍的国家,又能对国、对家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呢?

27分钟前
  • ╯^╰
  • 还行

想表达的太多了结果什么都没表达好,总让我想起《先知》。不过澳大利亚的风景和土著的确很吸引人

28分钟前
  • Started
  • 还行

超好看 我特爱纳拉那小孩 角色以及声音 战乱里永远存在无限无法言喻的感人情感2009.04.06

33分钟前
  • 饲养幻想
  • 力荐

风景让我痴迷.剧情就算了吧.可以略去了.

35分钟前
  • AlphaDiao
  • 力荐

说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坏。

4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严肃点,煽情呢

42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风光无限好,只是剧情糟。

43分钟前
  • 白发生
  • 还行

澳大利亚版的与狼共舞?休杰克曼+妮可基德曼,真正主角却是混血小孩诺拉。I will sing you to me,用那散发着魔力的歌声

46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虽然最后还是用了主角不死定律= =不过除了这点真的挺好看的

51分钟前
  • 见晴
  • 力荐

我觉得画面很赞,爱情很养眼。虽然史诗感弱了些,可能我最近泪腺比较脆弱。。

5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少的一颗星给大团圆结局和略显生硬的转折

60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为了美人美景吧…

1小时前
  • Beryl
  • 还行

可以看的出導演的野心,將很多元素都納入其中,包括了愛情、親情、戰爭、種族議題等等。看似內容充實飽滿,其實卻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焦點過多且雜!不過還是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運鏡和取景,實在是很美輪美奐,讓人看的心曠神怡無不享受!

1小时前
  • mingjoyc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