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战争片德国1993

主演:多米尼克·霍卫兹,托马斯·克莱舒曼,约亨·尼克尔,达娜·瓦罗娃,塞巴斯蒂安·鲁道夫,马丁·本拉特,西尔维斯特·格罗特

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播放地址

 剧照

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2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3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4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5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6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3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4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5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6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7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8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9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17

详细剧情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的史无前例惨败的一役,也是欧洲战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苏联红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德国炮弹和飞机的轰炸,但被战争涂炭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这部影片从德军的独特角度深刻探讨了战争对人性与生命的摧残。

 长篇影评

 1 ) 这里没有英雄,只有寒冷和死亡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欧洲战场重要的转折点,各个国家都有各类书籍影视来描绘和记忆这场战役。苏联的电影,会强调苏联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国家的英勇和牺牲;美国的电影,突出战役的视觉元素和爱情故事;德国拍的这部斯大林格勒战役,则是从头到尾非常深刻地反思战争谴责战争,我可以感受到德国真的在反思战争带给别人和自己的伤害,真的从内心里明白战争的罪恶和丑陋,没有荣耀没有骄傲没有胜利没有英雄,只有死亡伤残崩溃冥灭和死亡。

德国某突击营在非洲战场取得胜利后,在意大利的海滨城市度假休整,影片的开头就是从这样美丽的场景开始的,清澈蔚蓝的海水,缓缓驶过的列车,美丽辉煌的城堡,打牌抽烟看书的士兵,还有游泳的美女护士,这是多么惬意的开场,跟影片结局冻死在斯大林格勒的情境相比,给人非常强烈的反差感。在紧急集合颁发勋章后,他们“被装上”列车驶向2000公里外的斯大林格勒,领袖说那里只有少量苏联军队在抵抗,但迎接他们的是满街的伤病和疲惫的眼神,战争从来都不像沙盘或小说里那么有趣和美好,他们带着荣誉和军人的自豪投入到巷战中,400人的建制经过巷战冲锋只剩下62个人,在残破的楼房中跟对方的苏联军队僵持,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缩影。在去地道搜索敌人的过程中,他们的战友受到重伤,由于伤病太多得不到及时治疗,他们的队友死去了,而他们因为持枪威胁医生被剥夺军职扫地雷,然后被送往前线跟苏联坦克对战。然后就只剩下不到10个战友了,选择逃走的人没能赶上离开斯大林格勒的最后一架飞机,选择留守的人饱受寒冷饥饿的煎熬。射杀了虐待他们的军官后,他们在储藏室里得到了温暖和食物,但最终面对被包围的结局,他们踏上了走出去的路程,最终冻死在斯大林格勒郊外的风雪中。

很多人看了会觉得太围观了,丝毫没有体现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宏大场面,我只想说你选错了电影。电影中的战斗戏很少,只有巷战和坦克战两场,而且也谈不上有多么宏大的场面;这部电影也不会穿插战争中凄美的爱情,比如让那个苏联女战士跟德国士兵发生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爱情。为什么?因为影片的重点不在于此。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因为导演并不像用那些让观众热血澎湃,没有爱情故事,因为在战争中,根本就不会发生这种扯淡的事情。整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围绕着反战,不停地控诉战争的罪恶和带给人的伤害,无论这种伤害是施加在被侵略者身上,还是发生在侵略者士兵身上。他们曾经有个温暖的家庭,但是因为连年征战在外,妻子已经背叛了自己;他们曾经有个漂亮的女朋友,现在却写信告诉他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他们曾经有农场土地和兔子,现如今却只能在照片中回忆和期待战争结束后能够返回家园;他们曾经穿着笔挺的军装带着荣耀前来,结局却是裹在破烂的衣服里取暖没有食物和房屋;他们被迫跟其他人厮杀,只为了少数权力者的贪欲和鼓吹,他们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射杀苏联小孩,因为有恶毒的军官和严酷的纪律,但即便是遵守纪律著称的德国士兵,也会在最后爆发杀死那个没有人性的军官,也会逃离营地冒充病号想方设法回国。在战争中,他们失去了一切,不仅仅是生命。

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宝贵,他们绝对不会胡乱叫嚣要轻启战端,他们懂得在战争中没有所谓的胜利方,二次大战结束几乎所有的国家从战胜国到战败国,除了美国平白捞到不少好处外,所有的国家和它的人民都饱受战争的苦难,即便美国也有无数士兵牺牲在战场上,只是本国没有收到袭击罢了。随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请问那个国家经过战争实现了所谓民主和富强?希特勒当年的演讲和口号,一定比如今某些政治家更有说服力和煽动性,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德国士兵奔赴战场,但历史证明了这是场世界性的悲剧。战争从来就不曾有过美好,曾经象征荣誉和骄傲的十字勋章,在最终却抵不过干硬的面包,今日的胜利者就是明日的失败者,今日你杀人他日别人杀你。如果你觉得战争中有英雄和骄傲,那你真的是想的太多了,那些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人物和爱情故事,真正的战争中没有。真正的战争中有的是,沮丧、恐惧、懊悔、流血、残肢断臂、血肉横飞、家人的哭泣、虚伪的鼓吹;没有或失去的的是食物、健康、希望、温暖、家庭、爱情、良心、道德、耻辱感、活下去的期望。那位苏联女军官,没有在受辱的时候自杀,也不会跟德国士兵产生感情,那些德国士兵也没有荣耀和满足,他们甚至不想活下去;那个苏联小男孩,也没有成为苏联军队的密探,引导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我看不到英雄,也看不到战争的壮阔,我只看到在雪地中冰冷死去的尸体,我只看到无人医治痛苦死去的士兵,我只看到在现代武器下横飞的血肉,我只看到人类彼此间不知原因毫无意义的屠杀!

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希望能和平幸福地生活,希望不要再有那么多悲剧,人类最大的悲剧是不停重复着同样的悲剧!

 2 ) 音乐太TM牛逼了

不少经典的台词、

最后一幕很悲催:“冬天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切都没有感觉。”

永远也走不出的西伯利亚,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

 3 ) 20170213

战争场面拍得太细碎了,总感觉德军很散没有战术,而且并没有很多关于个体为什么参战的讨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为之牺牲生命,并不是不违抗命令就能解释的。在看战争场面时因为德军是主角还老希望德军胜利,真正的矛盾并没有被带出来。并不是表现战争残酷死了很多人大家都想家,反省就是深刻的,可能出于内疚德国视角很容易就停留在这一点上。整体情节感觉从战争到个人命运,头重脚轻,情节走向也随意,风格很喜欢所以也不觉得无聊,喜欢那个大耳朵士兵和那个不小心打死战友的,光看他们两个了

 4 ) 德国深刻反思之作

德国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从德军的独特角度深刻探讨了战争对人性与生命的摧残,于1993年1月21日上映。影片讲述1942年,几个普通的德军士兵从温暖的海滨随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随着冬天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每天都有上千德国士兵死亡。德军的溃败就像一场大灾难,士兵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两个人在幻想着回乡的温暖中冻死在白色冰面上。影片可视为德国对战争的反思之作,在操蛋的枪林弹火中,谁不想与妻儿团聚?谁又想杀人?谁愿去恼人的沙漠,谁愿忍受麻木了一切感觉的西伯利亚的寒冷,谁想做一颗棋子?在影片中,天真,理想,干净,爱护自己的士兵的中尉,渴望用勇气来赢得他们的尊敬,但是斯大林格勒的残酷真相终究摧毁了他的一切,从精神到肉体。恪守职责只知奋力战斗的上尉伤重而死。早已心灰意冷的老兵奥托将自己一枪爆头。弗里茨抱着中尉一起冻死在荒原。冰冷寂寥的雪覆盖了一切曾经炙热的生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超过100万人死亡。大多是冻死或饿死。包括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第六兵团有26万人被困,91000被俘。只有6000人在数年后得以重返家园。”

 5 ) 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5周年纪念日

央视新闻直播间反复播放俄罗斯在伏尔加格勒举行的阅兵活动,原来,今天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5周年的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熟悉又陌生,不可一世的德国军团在西伯利亚寒冷的冬季面前不堪一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转折。

别无其他。

遂决定找部电影看看。

在豆瓣上查到的关于该战役的电影有几部,我选择了其中评分最高的一部,1993年德国人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没有找到高清版,整个画面很灰暗。看惯了天朝抗战剧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电影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家国情怀,没有气势汹汹的法西斯。德国士兵视角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人性的脆弱在战争面前一览无余。

不关乎胜负,只关乎生存。恐惧,无助,逃兵,想回家又回不去的绝望。

我本身不爱看战争片,但电影中有几个镜头还是让人触动。

1. 飞回德国的最后一架飞机前挤满了想要回家的德国伤员,然而,长官们为了自己能回家,把这些伤员一一扔下了飞机。飞机轰然而起的瞬间,白茫茫大地上蔓延出无尽的绝望。

2. 士兵们饥寒交迫,迫切需要食品,这时候一架德国飞机投下了物资包,士兵们兴奋地追着飞机跑,结果发现包裹里是一堆勋章。简直是讽刺。谁会在意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电影最后一幕,两个士兵依偎在漫天的雪地里,无穷无尽,走不出去,“冬天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切都没有感觉,一切都冻住了。”

豆瓣上有网友如是说——

战争于群体而言就是沙盘上的小旗,于个人来说就是精神的歇斯底里。

 6 ) 德国人眼中的二战

  这部电影是我所看过的战争电影中对战争反思得最彻底的一部。一部德国视角的二战题材电影。德国是二战的始作俑者,一直充当着侵略者的角色,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则是失败者的角色。所以在他们的电影里,没有对英勇奋战精神的歌颂,没有对英雄主义的鼓吹,没有对优秀将领的膜拜,甚至没有希望。对于俄国人来说,这场战役是“保卫战”,只是保护家园与同胞这一点,就足以令他们找到冲锋厮杀的价值;可是对于这些普通的德国士兵呢?除了听命于军令外还有什么?远离家园,向不相干的人举枪,忍受伤痛、严寒与饥饿,为的只是独裁者的野心与所谓的军人荣耀。
  主人公一行一直对十字勋章充满了向往,但到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家却希望空中投下来的救援特资里更多的是食物而不是该死的十字勋章,对战争的厌恶与反思在这里达到了高潮。以前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得知希特勒因为有信心迅速攻陷斯大林格勒,根本没有给士兵们配发冬装,导致冻死者无数,当时我只是觉得他们罪有应得,侵略者与刽子手的报应。可是现在却明白,战争之所以被称为人类之殇,就是因为除了一些野心家与投机者外,大多数平民与士兵都挣扎在痛苦与绝望的边缘上,看着德国伤兵们追逐着最后一架从斯大林格勒起飞回国的飞机,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没有明星,没有特技,没有华丽的剪辑,却让人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残酷杀戮。我毫无个人感情立场地看着双方士兵的厮杀,记住的却只有不忍直视的断肢与惨绝人寰的哀嚎,还有在饥寒与恐惧中找不到方向的平民。这的确是我所看过的一部最为绝望,最为名副其实的反战电影。以前看过的多数战争片,无论是亚洲的还是欧美的,看过之后总有种想抓起枪杆奔赴战场痛宰敌人的冲动,或是着迷于硝烟中那铁与血的奋战。而这部片子却真真正正令我恐惧战争厌恶战争,正是因为它没有英雄,没有快感,没有希望。主人公一行最终全都死去——不是死在战斗中,而是冻死、饿死甚至自杀而死。他们曾为生存而射杀无辜的俄国难民,曾为生存而做不光彩的逃兵,曾为生存杀死长官;为了生存他们不惜变成魔鬼、叛徒,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因为战争还未结束,它就像个狰狞的恶魔,无情地吞噬着投入它怀抱的人们——无论是哪一方的人,无论他们愿不愿意。挑起战争的独裁者不会看到这些,而后的漫长日子里,青壮年人死去太多了,希特勒却又征召17与70岁的德国人入伍,主人公们是不是该庆幸,自己至少可以在还端得稳枪杆子的年龄死去?
  影片的最后,两位主人公在望不到边际的冰天雪地中死去,临死还向往着沙漠——那里很热,可至少不像这里这么冷。大雪渐渐埋没他们尸体,就像时光埋没那段历史那样。可我们又怎可以忘记战争的伤痛。该死的战争。

http://hi.baidu.com/rei1900/blog/item/59113f123cd153dbf5039e65.html

 7 ) 小人物个体的诉求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故事从1942年8月开始,彼时阿拉曼战役德意联军正处于上风,把英军打退到尼罗河之后,作为突击分队立功的二连一排在意大利休养一个月后接到新的任命,将和新长官一起被派往斯大林格勒进行攻坚战。电影整个第一幕都保持着一种轻松的气氛:爱情美好,士兵对未来充满幻想,甚至士兵和中尉以死亡为赌注开玩笑。但进入第二幕,电影色调在肃穆的主题性音乐、行军的脚步声、伤兵的惨状和士兵游离的视线中转瞬变得阴暗,直到中尉和俄国战俘一起倒在积水里时,观众才终于摆脱第一幕和第二幕间的巨大差异造成的精神恍惚,由此电影加快了节奏,人不断地死去,伴随着一个个接连被展示的战争中残忍的现实话题:虐待战俘、误杀战友、枪杀平民、抢掠民宅、视士兵为草芥、让士兵充当炮灰、士兵的伤病和生活情感,而其中最为尖锐的莫过于战争中的生存问题,尤其是支撑着人类活下去的必须品——食物,在士兵们最饥饿的时候,空运机送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勋章和奖状,这不得不说是一大讽刺。而更为讽刺的是,通常在电影里多以弱者和爱情符号出现的女性,在本片里的作用被刻意扭曲,除了那个象征着士兵生活情感的以信件形式出现的出轨妻子,唯一在电影里正式出现的女性是一个德俄混血儿,她先在战争中帮助苏联红军,被俘后又以军妓身份苟活,最终在被解救后,被苏联红军枪杀,也一并摧毁了仅剩的两名士兵存活的希望,最终冻死在冰天雪地里。本片立足于一小队士兵的视角,充斥着浓浓的反战情绪,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如是说:“我不是纳粹党。”这代表着许多德国士兵的心声,他们并不是希特特勒法西斯主义的信徒,而只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目的,被迫走上战场,而他们接连死去的悲剧的命运,也反映出个体的诉求在时代大环境下的渺小。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部非通常结构的电影,与一般按好莱坞模式拍摄的电影不同,它并非按照“开端-发展-小高潮-发展-大高潮-结局”的叙事结构,而是一个不断崩塌、下滑、直至毁灭的下坡型结构,这也和电影的情感线保持一致。同时因为德国人严谨客观的性格,他们在拍摄二战题材的电影时更多采用景深镜头、全景镜头客观地还原环境,并通过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突出细节,以加深情感张力。这一点在本片内体现的格外明显,近乎教科书般标准的镜头和场面调度,使观众常常忽略了摄影机的存在,但却也因主题的压抑令电影在沉重之余颇显沉闷。
  除此之外,对于苏联红军的电影形象,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苏联电影大多以主旋律电影为主,政治色彩浓厚,因此塑造的红军形象近乎超现实主义,美国电影又难免对其进行丑化,而德国作为最早的电影艺术发源地之一,一直以严谨客观的风格著称。本片中,苏联红军以亲近人民的朴实形象出现,比较贴近历史。

 8 ) 有没有注意到,剧中的人性和生命摧残都是拜希特勒所赐

虽然是很老的一部电影了,最近在重温24部经典战争片,所以才第一次看,完整版,从开头的海边生活到最后的悲哀结局。前面的战争气氛渲染还是不错的,但看完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并不打算用宏大的战争场面来吸引观众,而是从战争中的人性流露来唤起人们对灭绝人性战争的谴责。德军士兵也是人,他们中有些人被培养成了战争机器,但更多的人还是有血有肉,有感情。开头一段双方休战抢救伤员似乎很好笑,我怀疑这样的情节在这场战役中是否真的存在过,但是这和《战马》那一段停战抢救那匹马的情节相似。在双方放下武器面对面时,我在心里替他们说,有意义吗?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刺刀戳进对方的身体?为什么要不顾一切杀死这些陌生人?我们现在只是看电影,但身临其境,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触?

后来的情节就没什么场面了,等待着电影中这些主角的只有死亡。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士兵没有食物,没有药品,没有御寒的情况下,纳粹军官仍然过着舒适的生活,这也是纳粹党统治下德国极权的产物,越是地位低的人,其生命也就越微不足道。我看过许多美剧电影,战争片相关的,虽然很多是美化美帝国主义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知道美军对待士兵的生命至少不会这么漠视,不会像《兵临城下》中俄国人那样扫射后退的士兵,也不会像德军那样随意地把人枪决。

最后回到标题,是希特勒发动的种族灭绝,杀死了6百万人,发动的二战仅在斯大林格勒这一战中就夺去了百万人的性命,值得吗?多数人的命运掌握在暴君手中,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愿类似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你也许会说,战场上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是的,这是事实,但是在这个背后,我们也许应该考虑一下这是正义的战争,还是被邪恶力量控制的战争。既使真相是被蒙蔽的,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也会发现它。

 短评

德国人的视角看斯大林格勒战役——谁不想与妻儿团聚,谁又想杀人,谁愿去恼人的沙漠,谁愿忍受麻木了一切感觉的西伯利亚的寒冷,谁想做一颗棋子?愿我们永远不会为国家意志牺牲自己的小幸福。

9分钟前
  • Soda兰
  • 推荐

足球、战争,沉浸在男人的世界里,越发觉得这是一群不可理喻的动物...

14分钟前
  • 花间鹿
  • 推荐

比较少见的角度,一般二战片是从反抗国角度来拍的,而这个电影是从德国。很真实,很棒。德国人在承认历史错误上,比日本人要好的多。同时也应了一句话,历史上最愚蠢的事就是希特勒攻打苏联。。。

15分钟前
  • HollowCat No13
  • 推荐

战场环境还原得不错,但是演员的在战场上行动显得非常业余。导演为反战而不遗余力地将几个主角置于绝望的境地渲染悲壮气氛反而使得影片有些失真

18分钟前
  • Zacchaeus
  • 还行

冬天的好处就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一切都冻僵了,连哭也不能

20分钟前
  • Nicolas
  • 力荐

9分,城内城外谁能熬过寒冷的冬天,谁就可以赢得胜利,赢得世界。

24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力荐

终于找到资源马上看完了。就是真实,93年拍的片子非要去拿现在的审美去解读,就不要对这部片子有更多的诋毁了吧…这部片子带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反战。要特技、要人物如何展现的那些人。。。要的太多了…超五星!

27分钟前
  • yvette
  • 力荐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超过100万人死亡。大多是冻死或饿死。包括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第六兵团有26万人被困,91000被俘。只有6000人在数年后得以重返家园。”

28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四部同题材中最好的一部。人性的诉求,下坡型反常叙事结构,女性符号被刻意扭曲,以及直面战争中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值得反复看。

33分钟前
  • 猫苦艾。
  • 力荐

中尉是个典型人物,天真,理想,干净,爱护自己的士兵,渴望用勇气来赢得他们的尊敬,但是斯大林格勒的残酷真相终究摧毁了他的一切,从精神到肉体。恪守职责只知奋力战斗的上尉伤重而死。早已心灰意冷的老兵奥托将自己一枪爆头。弗里茨抱着中尉一起冻死在荒原。冰冷寂寥的雪覆盖了一切曾经炙热的生命。

34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德国人角度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更关注个体命运,生命之渺小,战争之操蛋。

39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观看途中打了好几个透心凉的哆嗦。恍惚间,我觉得人类好像从未进步,或者一直在倒退,走三步退两步,这是为什么。斯大林格勒看不到边际的雪地很冷,人们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自我了结。而现在,举目之下是万家灯火、欣欣向荣,我们却甘愿把良心浸泡在愚昧、压迫和分割里去了。再要细讲,文字恐也是无力的。但愿人人保持清醒、坚定的意志,强壮的体魄,及最重要的一颗火热的爱心,向前走,向光亮处去。

42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德国人视角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战情绪贯穿全片。苏德双方一百万亡者中大多是冻饿致死。巷战坦克战场面残酷,双方休战捡尸体,挤最后一架飞机,木匠男孩混血女人,开篇温暖惬意的海滨,落幕冷到彻骨的雪原,悲怆之作。

47分钟前
  • 顾小山
  • 还行

对于战争中人性的真实还原,德版强于俄版不少,德国人爱认真,俄罗斯人爱浪漫

52分钟前
  • 德尔苏
  • 推荐

战争场面比较粗陋,剪辑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比较深入。

53分钟前
  • 还行

为了满足少数人的欲望导致一大批一大批的人前赴后继地冻死饿死冤死被枪炮轰死……PS被打完艰苦的坦克战后,冰天雪地里的几个士兵分享一支雪茄的画面戳中。

54分钟前
  • 猫龟🐌
  • 推荐

仅就电影来说,德国拍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比俄罗斯的同名影片要好太多了。中国和二战有关的电影,捆起来也达不到日本《人间的条件》那种高度吧。这上哪儿说理去?

55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战争与群体而言就是沙盘上的小旗,与个人来说就是精神的歇斯底里。

58分钟前
  • 心知_道
  • 推荐

啥都没拍明白,充分表现出了战场上的混乱。大部分人都是饿死冻死病死的,对吧。难得的是德国的角度。

1小时前
  • 细胞核桃仁波切
  • 还行

从侵略者的角度拍一场战争的失败,选题敏感必然导致反思力度过火。从非洲战场撤回的小股部队被调往斯大林格勒,踏上战场直接就是巷战争夺。进攻斯大林格勒还没持续一半时间,已经转变为如何逃出斯大林格勒。情节安排上过于巧合,巷战遇到的小男孩在后段再见到时要执行枪决(小男孩具体帮了什么语焉不详),下水道遇到的苏联女兵在最后进入地下仓库时又发现被绑在床上。几个主角士兵的性格形象不太分明,缺少一眼可见的区分特色。战斗场面还行,也只局限于排级单位的小规模,没有大场面的宏观战场。摄影做得很好,尤其是后半程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绝望感。

1小时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