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光荣战役 剧照 NO.1光荣战役 剧照 NO.2光荣战役 剧照 NO.3光荣战役 剧照 NO.4光荣战役 剧照 NO.5光荣战役 剧照 NO.6光荣战役 剧照 NO.13光荣战役 剧照 NO.14光荣战役 剧照 NO.15光荣战役 剧照 NO.16光荣战役 剧照 NO.17光荣战役 剧照 NO.18光荣战役 剧照 NO.19光荣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20:35

详细剧情

  美国南北战争,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马修·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饰)在战斗中负伤,被一位名叫约翰·罗林斯(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饰)的掘墓人发现送进了野战医院。在波士顿养病期间,罗伯特自愿接下了全部由黑人组成的“麻州第五十四兵团”指挥官的职务。然而面对种族歧视的严重偏见和白人同僚的冷嘲热讽,以及新兵瑞普(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饰)的种种质疑,他毅然将一群从南方黑奴制度中脱逃至北方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由他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光辉的一页。然而罗伯特自己却在上战场攻坚时壮烈牺牲。  由知名奥斯卡获奖导演爱德华·兹维克执导的史诗战争影片《光荣》,根据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本片以对作战场面触目惊心地描写和对黑人受虐惨况催人泪下地刻画,赢得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响等多项大奖。尚未成名的丹泽尔·华盛顿更凭借此片一同收获1990年第47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

 长篇影评

 1 ) 事关荣耀

“他不是一个伟大的黑人,他是一个有着黑色皮肤的伟大的人。”

    这句话是形容丹泽尔·华盛顿的。如果我把它送给摩根·弗里曼似乎同样实至名归。而他们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就,这样的赞誉,实在是因为曾经有一批同样有着黑色皮肤的伟大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像摩根·弗里曼的姓氏所描述的那样的自由的人。
    
    丹泽尔·华盛顿和摩根·弗里曼的演技已经毋庸置疑了。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却感觉他们表演的痕迹过于浓重,并不像他们在后来那些经典影片中的表演那么挥洒自如。是什么原因呢?我相信是因为他们的演出过于投入,而这投入源于真诚,而这真诚又因为崇敬,对他们那些流血牺牲的祖祖辈辈的崇敬,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你们的自由与尊严,这话听起来有些矫情,但是事实如此,而这光荣牺牲的历史,开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北方麻萨诸塞州第五十四兵团,也许更遥远。

    这个电影就讲述了这个兵团的故事,这是一群为了自由而集结起来的美国黑人,在他们为成为军人而奋斗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歧视,这种歧视来自于身为他们盟友北方白人,这使得他们深切的感受到自由以及伴随而来的尊严与荣耀的价值,而这一切就必须通过反抗和牺牲来获得,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队伍,一个最为渴望战斗渴望牺牲的队伍。并且在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光辉的一页。我记得在影片《教父2》里面,迈克尔·克里昂去古巴洽谈生意,在古巴街道上,遇到了自杀式恐怖袭击,随即迈克尔放弃了同古巴政府的生意,古巴方面大惑不解,说有警察和军队保护,没有问题。迈克尔回答说,警察和军队是在为别人而战,而这些反抗者是在为自己而战。是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有了牺牲觉悟的人,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征服,无法奴役的,尊严和荣耀在这里已经超越了生命,成为永恒的追求,这就是这个黑人兵团力量所在。而这股力量也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胜负手,并一直激励着美国的少数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主角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上校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他的书信至今还保存在哈佛大学。 我们有义务象影片一样,为罗伯特·古尔德萧上校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相比于那些美国黑人的自我牺牲,古尔德萧上校是一个像格瓦拉一样的理想主义者,他是出于正义,出于对美国黑人悲惨境遇的同情,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甚至生命。这更加显示出人格的伟大,正如他在自己的书信中写的那样:“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他没有放弃美国人民,而美国人民也没有忘记他。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理想主义,始终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

    奥斯卡将最佳男配角颁发给了丹泽尔·华盛顿,与其说评委们为华盛顿的演技所感染,不如说他们为这种真诚所感动。每一个美国人都不会忘记1776年那个伟大的宣言,以及里面所蕴含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谨以我们的生命、财产以及我们神圣的荣耀互相共同保证,永誓无贰。”

    《独立宣言》是这样结尾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为两百三十年前所发出的誓言感动着。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它象征着人的尊严,而这尊严,是一个人最神圣的荣耀。当人们失去这神圣的荣耀,那么其他的一切也将毫无意义,为了这份荣耀,人们将义无反顾的献出生命,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光荣的死去。

    

 2 ) 平庸的指挥官,伟大的人

肖上尉在战斗中负伤,有了回到家乡的机会。他家是北方豪族出身,家里有权有势(遭到军中的不公时,能搬出父亲给将领施压,而且他的父亲可以与林肯直接通信,有可能是参议员之类)。
在家族位于波士顿的大豪斯里,高端人口组了一个高端局。在这个场合,肖上尉见到了很多大人物,有很多省部级干部。现在是林肯坐天下,在站的都是林肯的盟友。林总统是废奴先锋,准备组建一支由黑人士兵构成,白人军官领导的军队。这支政治意味颇浓的军队,筹办好了对当事人的前途肯定加分。州长是老肖的朋友,有心将这份大功劳顺水人情给老友的儿子。于是,宴会之后肖上尉变成了肖上校。
本片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究一个用真实打动人。肖的上位,离不开裙带关系。他之后为自己的部下争取权利的过程,也多次用了裙带关系。换作一个普通出身的军官,很可能做不了这些事情。虽然肖二代的身份,削弱了故事的传奇色彩。然而,现实不正是这样吗?哪来那么多传奇呢。
之后,是招募人手——将散兵游勇训练成正规军——克服种族歧视,为自己的军队争取军需、薪酬上面的同等待遇——争取参战的权利——勇敢作战。基本上是线性故事,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批黑人士兵,很多都是从南方逃走的奴隶,比如12岁就逃走的trip。军需上受到不平等待遇,他为了给自己找一双合脚的鞋,外出搜寻却被认为是逃兵,按照条例应该受鞭刑。然而,当除掉他的上衣后,他背上疤痕好像我国的交通网,令人不忍直视。即便这种情况,再不忍心也得施刑,trip落泪。这个时候他应该心碎了,参军的目的,正是为了同奴役他们的南方人作战。没想到参军之后,白人军官仍然不拿自己当人,还以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自己。白人士兵犯错,同样会被鞭刑。但在黑人看来,就是不一样。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做错了,有的家长脾气暴躁,一顿暴打,感觉也没什么。如果这样打了别家的孩子,即便你确实为了教育ta,看看吧,你身上有十张嘴也解释不清楚,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说,现场的黑人都看到了trip受到了鞭刑。他们多数是奴隶出身,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跟他们解释这是军规,谁犯错也能一样,他们会相信吗?所以这件事如果不妥善解决,打完trip了事,这个队伍就完了。人心散了,队伍以后没法带了。所幸,利用裙带权势,肖上校为自己的手下争取了600双军靴和1200双袜子。如果没有家族关系,我不相信对军需官一顿电吹风发完飙之后,啥事没有。
另外,争取600双军靴,可见肖领导的黑人部队员额在600人以下,大概是一个营的兵力。肖此前是上尉军官,指挥一个连,直接擢升到上校。违反组织程序不说,他的指挥能力很有问题。从之后的表现来看,泛善可陈,不是那种很出色的军人。我觉得,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第一次将这群黑人士兵看作“人”。他们不是苦力,他们也不是弱者小可怜,他们也不是政治意味浓厚的样板。他们是堂堂正正的USA army,拥有被平等对待,拥有作战的权利,这才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所以,他严格操练士卒(那个严格的白人军士长对他帮助非常他,也深刻影响了他。要想让一个孩子成长,就应该放手让ta去飞),积极为他们的权益奔走。
不得不吐槽一下十九世纪及以前的步兵战术,两队人马呈平行线,不断靠近。在这个过程中互射,相互伤害。比拼得就是装填的手速,枪支性能。我不懂军事,可能这种方法杀伤效率高?看起来似乎更容易死啊。
另外,在池塘边,trip跟肖的对话,说得也很好。trip说自己搞不清战争的意义,战争结束后,肖回北方的大豪斯,自己还是要到处做苦工,好像也没什么两样。肖回答,如果我们失败了,你们就一无所有了。说得非常有道理,有些“正义”的战争,保护的是普罗大众。胜败与否,赵家人照样过好日子。一旦失败了,普通人连自己的小确幸都保不住了。

 3 )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当摩根·弗里曼掌掴丹泽尔·华盛顿时,他说,不要抱怨全世界,要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对白。

当我看到汶川大地震时,许多十几岁的娃娃兵练兵多日,第一次派上前线,却被安排每天挖掘大量的简易坟墓时,我想起了这出电影。作为一个战士,不能上战场是可悲的,同时很有可能下一次的坟墓就是为你而挖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奥巴马有着与丹泽尔华盛顿当年演泽的角色一样的坚定眼神,实现了黑人当美国总统这个伟大的梦想,我又想起了这出电影。还记得第一个晚上黑人们睡在同一帐篷里时,丹泽尔·华盛顿的一个认真的笑话吗?"我去参加总统竞选了,但是没有选上。"

 4 ) 转贴:百度南北战争吧scopa2055 的历史研究

原帖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702842921

简述

罗伯特=古尔德=萧(Robert Gould Shaw,1837年10月10日-1863年7月18日) 是在南北战争期间参与北军,担任全以黑人组织的麻萨诸塞州第54志愿步兵团的军官,最终阶级为上校。参与在南卡罗莱纳州,查尔士敦附近的华格纳要塞攻坚战失败而战死。
在1989年的电影「光荣战役」("Glory",1989)中作为主角,由马修=柏德瑞克(Matthew Broderick )饰演。


早年生涯

罗伯特 \出生於波士顿的一个知名的废奴主义家庭中。家族有父亲法兰西斯=乔治与母亲莎拉=布莱克=史塔基斯=萧,以及四位姊妹安娜、约瑟芬、苏珊娜与艾伦。家族在罗伯特五岁时搬到了波士顿郊外West Roxbury的一座大农场中。而在他的少年时期曾游学於瑞士、义大利、汉诺瓦、挪威与瑞典,后来父母搬到了纽约的史坦顿岛,加入了废奴主义的文学社团。他回国之后就学於圣琼斯大学预科(后来的福坦莫大学),并在1856到1859年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加入陶瓷社,但未完成学业前即肄业。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开打后,罗伯特志愿从军,在1861年4月加入了纽约第七步兵团,并前往防卫华盛顿三十天。之后在5月时改隶属於麻萨诸塞州第二步兵团,为少尉。
而到了1862年下半年时罗伯特的父亲提出了纯黑人部队的构想,并请他担任指挥。罗伯特最初一度婉拒,但在深思熟虑下最终接受此了提议,并就任麻州54团的指挥。从他的书信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对於黑人部队是否能够成功组建抱有疑问,但仍被这些士兵的牺牲奉献所感动,而尊敬起来。在发觉黑人士兵的薪饷少於白人士兵时,他们发动了拒收的行动。而54团的姊妹团麻州55团也同样参与杯葛,直到1864年国会通过黑白同饷的法案为止。
1863年3月31日罗伯特升任少校,同年4月17日升进为上校。

婚姻

1862年5月2日,罗伯特在纽约市与安娜=尼兰特=哈格提结婚。因父母的担忧,两人是在部队离开波士顿前结婚的。

书信

罗伯特最为人知的便是他超过200封寄给双亲与朋友的书信。现在这些书信都在哈佛大学的休顿图书馆中保存。而这些书信现在已电子化,并对一般大众公开。
http://oasis.lib.harvard.edu//oasis/deliver/deepLink?_collection=oasis&uniqueId=hou00649
作家彼得=巴恰特(Peter Burchard)便依此写作出小说《伟大的冲锋》(One Gallant Rush ),日后也成为电影《光荣战役》的底本之一。


华格纳要塞攻坚战

罗伯特随麻州第54团,与另外白人的两个步兵旅共同参加位於南卡罗莱纳州查理士敦的华格纳要塞的攻坚战。当部队畏於南军炮火下时,罗伯特奋起高呼「前进!第54团,前进!」,激励士气,身先士卒,却被流弹击中心脏而死。54团的黑人士官长形容,他是在率领大队攻坚时被打倒在要塞外的。
南军的指挥官强森=海格(Johnson Hagood)在战役后为了羞辱他,把罗伯特的遗体与黑人士兵们同葬在万人坑中,而不像其他军官一样被送回北军阵地。他曾对被俘的北军军官说「若他是领导白人的军官,我本可以将他厚葬;所以他活该与这些黑鬼葬在一起。」不过罗伯特的父亲听到消息之后,却说这样的死法才是光荣而正义的。他在对团中军医林肯=史东(Lincoln Stone)的书信中写道:「我们不该把他从这些忠勇无畏的兵士们倒卧之处移走;......就我想像所及,再也没有比此处更加神圣的墓地,因他身处於这些忠心而牺牲奉献的勇士们之间,我们也想不到更适合与他齐葬的人们了。--多完美的守护者!」
而他的妻子也未再嫁,战后便搬到欧洲与其姊妹住了。


第54团的电影与史实

电影《光荣战役》中的内容虽然基於史实,但却有些异同之处。下面列出几点:
1.麻州第54团确实是北军中最初正式编制的黑人部队之一。(最早的非正式建置黑人部队是南卡第一义勇步兵团。)
2.电影中的54团被描写成大部分由逃亡黑奴所组成,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北方的自由黑人。
3.电影中的54团除萧上校外皆非以实名登场,而他的副官卡波特=福布斯的名字也是由罗伯特的其他朋友的姓与名中组合而出的。
附带一提,史实上54团的副官是爱德温=哈洛威中校(Lt. Colonel Edwin Hallowell)。在华格纳攻坚战时身负重伤却活了下来,在1865年54团解散前接任团长一职,最后以准将退役。
4.电影中罗伯特很快就接掌了54团,但实际上他花了几天考虑。而他也不是一接任团长便马上升为上校,最初几个月间他都保持少校的军阶。
5.在华格纳要塞攻坚战前,罗伯特曾经寻找备位的旗手,但实际上找旗手的是乔治=寇克=史壮少将(General George Crockett Strong)。而他找到的黑人士官威廉=哈威=坎尼中士(William Harvey Carney )在战后保护军旗有功,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荣誉勋章的黑人受勋者。
6.电影未提及罗伯特有结婚的事情。
7.电影最后说54团在华格纳要塞攻坚战时损失过半,但正式记录上死伤者为272人,占全团40%,其中战死者116人。不过若与被俘的人数相加起来就过半了。
8.实际上在攻坚时,54团的右边才是海。之所以变成左边乃是出於拍摄时光线角度的考虑。
9.电影中鼓噪拒收薪饷是士兵自发的,但实际上是罗伯特自己要求士兵们拒收的。

 5 ) 为什么有这些缺点还值得五星?纯粹是因为其他作品的衬托

原则上要减一星,因为有更好的作品出来了://www.douban.com/game/36235484/


《继续光荣的故事》肖上校和马萨诸塞第五十四团的真实故事

《光荣》内容本来更丰富,包含了平民肖,他的爱情经历,还有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号非裔召抗战的宏伟集会的场景,那是我见过的还原的最准确的道格拉斯,也是我在电影里听过的最好的演讲。

原本甚至还有少年肖的镜头,展现了他从小深受废奴主义熏陶,还有他与母亲的亲密情感,继承了母亲的高尚精神。你能想象肖在出征前向新婚妻子道别的情形吗?

十分遗憾,这些全被剪掉了,理由是这会分散叙事,可能是想把注意力转移,从肖的传记片变成歌颂团队和黑人的牺牲。

换句话说,《光荣》本来可能是充满厚重历史感的电影,却最终被剪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有点小家子气的样子。在黑夜中号召抗战的道格拉斯的雄辩的声音成了只有两句台词的过场,而观众根本不会通过电影知道肖在出征前刚刚结婚。

以上是被阉割的事实,下面谈谈被歪曲的事实:

蒙哥马利上校:一位被妖魔化的高尚的英雄

喜欢拿历史开涮的无知之徒只听说过国内三无网文捏造的谢尔曼烧亚特兰大,却不知道联邦军有位蒙哥马利上校真的烧毁过一个小镇。看过这篇文章,相信读者会同意蒙哥马利上校的一把火烧的好极——因为对穷凶极恶的奴隶制势力,必须毫不留情的进行制裁。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蒙哥马利上校,大概是在电影《光荣》里。

蒙哥马利刚一出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后来我们随着肖的视角发现蒙哥马利这人有问题。蒙哥马利上校的台词有一句是这样,他对肖说:“这群黑人就像是小孩,就是一群猴子,你只是需要看住他们。”同时扮演蒙哥马利的演员配以乖张的肢体动作,以及对黑人轻蔑的眼神。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位蒙哥马利是个比主角肖拥有更高尚的品质的废奴主义者,为废除奴隶制,为解救奴隶,为黑人权益奋斗一生,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这样的人会有电影里的这些言行?

编剧将《光荣》里出场的包括蒙哥马利在内的所有联邦军将领刻画成冷血无情,贪得无厌,腐败无能之士,很明显是为了凸显主角肖上校的英伟,然而这种编剧手法是拙劣的,毫无必要的。

电影的第一个高潮是蒙哥马利命令肖上校烧毁一个不设防的小镇,肖上校正义凛然的回绝。

蒙哥马利跟谢尔曼一样,认为要尽早结束战争,必须威慑邪恶帝国的嚣张气焰。但跟保守派的谢尔曼不一样,蒙哥马利的目标不是军事设施,而是一座小镇。不只是目标不同,蒙哥马利更深层次的原因也不同。

蒙哥马利很早就在堪萨斯与奴隶主武装斗争过,他的战友便是著名约翰·布朗。蒙哥马利早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见识过奴隶制势力如何烧杀抢掠,战争爆发后蒙哥马利又有了对付游击队的经验——那些恶棍专门烧毁房屋和农田,掠夺财物,以强奸女性,虐杀儿童为乐,不活动时便隐匿在奴隶制支持者的社区。蒙哥马利怀着对奴隶制势力的无限仇恨,才有了后来烧毁叛军小镇的这次行动。这个行动源于对十恶不赦的奴隶制势力和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的复仇渴望,而这样的复仇是正当和正义的。

还有一个事,电影同样没有演出来——就在这个时候,蒙哥马利上校还与著名的哈莉特·塔布曼联合行动解放了八百奴隶,这是大多数联邦将领都没有过的伟大行动,肖本人也没有。

蒙哥马利被编剧写成了正义之师中的反派,化着反派才有的黑眼线容妆,这就是真实历史和好莱坞电影的区别。就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说过的,了解真正的历史应通过广泛阅读第一手材料和优秀的历史作家的作品。

蒙哥马利是一位真诚、狂热的废奴主义者,最积极的奴隶保护者,真正的废奴主义斗士。

为什么有这些缺点还值得五星?纯粹是因为其他作品的衬托。


罗伯特·古尔德·肖(Robert Gould Shaw)

电影

 6 ) We die for freedom

看看美国人怎么拍自己的内战吧。没错,观点是很主流,毕竟成王败寇;取材是很讨巧,为了自由而战。但它没有讲领袖怎么运筹帷幄、没有见对手多么穷凶极恶、没有拍战争如何波澜壮阔,反倒是我军士气时高时低、内部勾心斗角、军官为非作歹,最后甚至打了大败仗。可是,这并不影响你喜爱这部影片,敬佩那位稚气未脱但坚毅勇敢的白人上校,感动于那群向往自由捍卫尊严的黑人士兵。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配得上“光荣”。
当然,本片的艺术加工痕迹明显,台词说教味浓,结构偏松散,众人与上校的关系存在跳跃,都是缺憾。
本片可算是导演Edward Zwick和演员Denzel Washington的成名作。后者凭此片一举拿下了奥斯卡、金球双料最佳男配角。

 7 ) 关于光荣--一篇自己表现的非常左的评论

20年前拍摄这个关于美国历史上第一支黑人军团的时候该不曾想到20年后会真的出选一位黑人美国总统吧.
400年的前赴后继,这是一场人类的战争,虽然到今天种族主义苗头还是比比皆是.
这部关于最后惨烈失败了的战争的电影让我好几次哽咽在喉,虽然他没有所谓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什么高超的特技,但是它所传达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一场代表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弱势群体的到今天都不能说胜利了的战争.
DENZEL WASHINGTON跟FREEMAN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黑人演员.DENZEL跟是凭借此片一举拿下当年最佳奥斯卡男配角. 影帝风范20年前就清晰可见.他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不曾践踏过黑人的尊严,这些年来他孜孜不倦的拍摄的电影,也都是为了争取种族平等而不懈努力着。相较而言,每每看到那些辱华的电影,那些热衷扮鸡,扮小丑的亚洲面孔,脑袋上面长得,难道不是脸吗?把华人尊严踩在脚下的华人演员们这样就能争取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么?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愈发的喜欢像DENZEN WASHINGTONG跟CLINT ESATWOOD这样的严谨,保守,做事情一丝不苟的电影人。 他们遵守的可能是在今天看来过于古板严苛的道德标准,但是在某些做事情的原则上,我也愈发不能容忍玩世不恭的态度。

这些伟大的黑人,因为对自己的尊重,因为对自己肤色,种族的尊重,渐渐赢得了来自美国白人以致世界给与他们的尊重。
对比北美到今天那些还耻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后代的ABC们,他们令人叹服。而那些以自己的肤色为耻或者不尊重其他种族的人,才真正让人鄙视。

 短评

爱德华兹维克的电影镜头优美,音乐出色,叙事沉稳,只要配以好的故事质量绝对不会差。这部其早期的电影绝对符合以上的条件还有惊喜,在如油彩画的摄影下,耳边一直飘荡这优美的旋律,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十分的具有感染力。算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一部典范之作了。

6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上影节day3相较于昨天俄国人的战役还是略逊一筹,除了动作设计和拍摄手段的落后,南北战争的整体格局与战斗方式本就在硬件上少了几分味道,战前拍手歌的戏特棒,主角太尬了1

8分钟前
  • Himizu
  • 推荐

终于看全了,也终于知道那种自杀式的冲锋陷阵不是傻逼行为,而是为了自由与光荣的一种殉道方式!看着喜欢的演员一个个死去,滋味不好受啊~ 那时候的他们还都不是大牌呢!4

11分钟前
  • S@m
  • 推荐

完美!在战争高潮出现之前就完成了所有的叙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文戏却能保持张力十足、一个人,一个团,一场悲壮的战役,仅仅1800万的预算拍出了那个时代战争片的恢宏气势,每个角色都可爱丰满,两个小时的节奏极好,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1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这什么二逼片。前面一直在各种煽情,海滩上非常有气势的进军,然后被炸得七零八落,从早上趴到晚上,苦逼啊。

18分钟前
  • raul
  • 较差

現在很難拍這種正氣的片子了。

22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一部影片,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以及民主的成长过程

26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那些被告知的,错误的信息。并非一切努力都将有结果。死伤过半,也没能攻下来。坚持坚持坚持坚持坚持放弃。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坚持。作为人生标准。

31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关于自由与荣耀的故事,对于黑人,自由是投身战场的目标;荣耀则贯穿于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对于萧上校,自由是帮助黑人恢复正义;荣耀则是为此神圣而庄严的使命献出生命。故事的承载并不算大,仅仅是黑人建军到被允许上战场并且通过英勇战斗获得赞誉与荣耀,并未将南北战争进行到底,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回答了黑人们为谁而战的重要问题。题外的话,百年前的战争,依然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对阵与冲锋方式,根本不懂得匍匐前进与卧倒,傻得可歌可泣可叹!

32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爱德华·兹威克作品,讲述南北战争时期一支黑人部队的故事。虽为明显的美国主旋律,但几乎全片都在刻画人物,把黑人士兵与白人军官的由相抗都互解的过程讲述得热血又感人,最后的一场大战就是兹威克的拿手好戏了。

34分钟前
  • Jerry_Zoo
  • 推荐

描述内战的作品很多,黑奴是战争诱发的潜在因素,本片着重于黑人军队,他们逃出农庄,他们毅然从军,他们为权益呐喊,他们渴望冲锋陷阵,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死有何惧,苟活才是耻辱。高举尊严与自由的大旗,昂首向前,54军团,让光荣永世传扬!

35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愚者成功+伙伴之情+金羊毛,不谙政治、不懂世故的出水之鱼们,在相处时化解冲突、变得完整,最终追寻共同使命的故事。本片的亮点是,54军的每一个人都是出水之鱼。上校Robert起初不懂练兵和政治(因为54军顺理成章地可以上战场),不懂如何了解黑人士兵;Forbes总是混淆私情与公务;黑人士兵不知北方白人的歧视;Trip——黑人士兵中的出水之鱼——有现实感而无使命感。最后他们都完善了自身,形成了一只凝聚的队伍。本片的不足是,54军以外的每个人都过于脸谱化。54军因使命而斗志高昂,其他黑人军团却满足于烧杀抢掠;Robert, Forbes信奉黑人解放,其他白人(无论官阶大小)却视黑人为自由的奴隶。(更多内容见长评)

39分钟前
  • DIY shop
  • 推荐

起码争取一下能要到军装和皮鞋,我们抗日时候哪有这些?可我们的战争片却把感人的历史拍得让人生厌。

44分钟前
  • 狂而无依
  • 力荐

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目光的人。能听到人们心中的呼唤,心中的爱,能跨越一切障碍。

48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看DVD的时候好几部里面的,当是觉得其他都很一般,只是被感动了,现在还是觉着一般,不过能把我感动了加一星。

51分钟前
  • 谍影重重
  • 推荐

我一直不明白这种站桩当靶子摆阵对射战斗。现在能明白点。就跟牛仔对射一样,别人是有honor的。不偷袭,不玩陷阱,指挥官站在前面冲。说实话,真都这么打仗,也太天真了,你看看三国,全是玩阴的啊,全tm是火攻水淹加夜袭反夜袭啊。我们这种没节操的战斗模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邦?

53分钟前
  • Remy Mathers
  • 推荐

在Mr. Hinojosa 的课上解决的电影。总是能在战争里看见闪闪的精神。你们到底 为了什么奋斗,为了什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可以不回头的义无反顾的向前。配乐赞。

54分钟前
  • 大朵奇葩花۶
  • 力荐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慢慢欣赏这部片子的精彩。群像刻画非常精彩,最爱的是大战前的祷告戏,音乐与剧情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出黑人士兵独一无二的乐观与互助的精神。丹泽尔华盛顿的演出完全没有表演痕迹,把自己与角色融入了一体。

56分钟前
  • 留下来
  • 推荐

IMDB的高分电影 有关美国人的英雄记忆 所有一切操练准备 在最终都化成为荆轲赴死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壮烈

57分钟前
  • 阿门
  • 推荐

丹泽尔·华盛顿真是帅,尊重与歧视。很好的美国主旋律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