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无主之地

动作片内地2016

主演:陈韦然  迟漠寒  高梓刚  

导演:邓宇

 剧照

无主之地 剧照 NO.1无主之地 剧照 NO.2无主之地 剧照 NO.3无主之地 剧照 NO.4无主之地 剧照 NO.5无主之地 剧照 NO.6无主之地 剧照 NO.13无主之地 剧照 NO.14无主之地 剧照 NO.15无主之地 剧照 NO.16无主之地 剧照 NO.17无主之地 剧照 NO.18无主之地 剧照 NO.19无主之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7

详细剧情

在城市的边缘,有一个无人管理的地方,称为第8区。里面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无不在其中,他们干着黄、赌、毒等勾当,看似混乱的社会,却也有着自己的秩序。

 长篇影评

 1 ) 夹缝里的战争本质

看完以后,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把这部片子称作战争片,因为它缺少了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战争片元素。不必说大规模的交战场面,就连将军的运筹帷幄、士兵的冲锋陷阵都省略了,战争的起因、过程、结局都没有特意作出交待。影片所描述的,仅仅是战争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揭露战争残酷性之犀利,并不让于《拯救大兵瑞恩》之类用刺激的场面所带来的直观效果。

影片的前半段告诉我们,主角是三个士兵,都阴差阳错聚到了一条战场中间的战壕里。三个人都面临着尴尬无奈的困境,尤其是塞利,只能够躺在地上动弹不得,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怖。这样的戏剧性场面给故事增加很大的张力。而影片的后半段给出了战争各方面的反应,维和士兵、新闻记者、拆弹专家,一个个似乎都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但最终还是一个个掉头不顾而去。在这个过程中,片中的主角一直都在希望和失望之间徘徊,这种大起大落的心路转折也能对观众形成极大的心理刺激。

影片没有通过累累尸骨来直接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把战争夹缝中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描绘成一场闹剧,进而揭示战争的荒谬本质。影片中的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士兵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是一味的宣称自己代表了正义的一方,称战争的最初都是对方激起的。而当一方对另一方那个掌握生杀大权的时候,另一方并不能坚定立场,只能唯唯诺诺表示妥协。战争对普通人来说,只是盲目地成为政客的工具。而作战的双方并没有正邪之分,成王败寇才是唯一的真理。

而影片的结局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绝望的。尼诺和西基为了莫名的仇恨而互相残杀,塞利更是从一开始就被宣判了死刑。战争的本质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争里没有拯救者,每个人通向的都是一条不归路。就像法国维和士兵评论拆弹专家的那场对话——“拆弹专家一生只能犯一个错误”,“不,是两个错误,另一个错误是他选择了这个职业。”对每一个参战的士兵来说,一开始的选择就是个错误,注定要被战争的洪流所吞没。

导演在描述战争的时候完全是中立的,战壕里不同民族的两个士兵也是均势的,并没有对任何一方进行偏袒,这充分说明了导演的人道立场和宽容情怀。而对联合国安理会与新闻媒体的功利和不作为作出了极为大胆的揭露和讽刺,这也点明了冲突无法调和的外部原因所在。影片所带来力量的强大还在于这场战争的时间距离,配上新闻的纪录片效应,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片,因为它充分揭露了战争的本质。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定义战争的,至少在最后镜头从塞利身上缓缓升起的时候,那种绝望的感觉是如此的真切。

 2 ) 无主之地----没有主的世界

 无主之地----
                                 没有主的世界
 电影开头,深沉的女声,夹杂着整齐的有节奏的踏步声……
   浓雾中的镜头,几个吊儿郎当的老男人在寻找着敌人的阵线。坐在大树下,闲谈,调侃,抽烟,打呼噜,毫无紧张气氛,如果不是他们手中的枪,我实在难以将战争与士兵和他们联系起来。闲谈也偶尔透露出点儿智慧,在迷路后,一个在士兵说,乐观派与悲观派的区别:悲观派认为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而乐观派认为这件事的确很糟糕。这无心的闲谈却道出了人类的渺小以及难以避免的永久的悲剧性。结局由于这一句话也变得理所当然。
   天亮了,看清了这几个连军装都穿不整齐的老男人的睡眼惺忪,也清晰地看见了塞军的旗帜,没过多久,昨晚倚靠的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坟墓,几十秒的狂轰乱炸,片刻归于宁静。
   故事发展并不复杂,小股波斯尼亚部队在寻找敌人中迷路了,天亮才发现闯入了塞族阵地前沿,最后只有西基归入战壕侥幸得生。塞族准备派出两人查看,这一场戏颇为有趣,当指挥官说出任务后,镜头依次给在场的人,莫不心不在焉,战争的厌恶感一显无遗,本来刚刚紧张起来的战场经此又变得松弛起来,最后只能无奈的派出一老一小,无名老兵和新兵尼诺。
  不得不说导演Danis Tanovic对细节的把握与表现确实很有功力,苍蝇的嗡嗡声,新兵扭曲的腰带和笨拙的动作,老兵随身携带的猛男照片,这些声音或画面成功使角色立体化,导演利用镜头肆意的调侃使沉闷的战场也颇为有趣。由此可见,电影画面的“潜台词”的作用远远大于戏剧对白。
  最喜欢尼诺和西基躲避炮轰在战壕里面的戏,一个塞族士兵和波族士兵关于战争的二律背反的讨论,两人在战壕门口一左一右,前景画面看似对称,但不同民族士兵的相对以及一人有枪一人徒手、后景的炮火场面却极其的不对称,似乎预示着在战争的死亡面前人类的平等与现实世界的不平等以及暴力逻辑的荒谬。两个人都不愿承担战争的罪恶的责任,谁也不愿承认是自己的民族发动了战争,不过最后这复杂的争论竟然由简单的暴力威胁结束,可笑的人。
看的很多电影中,男女主人公面对无数危机与矛盾都能奇特的化解,我们这些傻了吧叽的观众不论看没看懂,也无论什么超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的手段,都皆大欢喜,以至于看到电影中的任何矛盾,我比主人公还要笃定,莫不信心十足。所以当发现“尸体”下有跳雷时,我们都乐观的想象着等待着英勇的拆弹专家的到来,想象着中士英雄般的顶撞上司,想象着记者曝光维和部队的丑闻,但当准时的德国专家跳进战壕,当中士无奈的只说出战争没有中立者,当维和部队的总指挥官牵着满脸幽怨的小蜜来到现场,Danis照样抛给我们沉重的现实,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群注定悲剧的人类,不仅如此,无休止的自私、猜忌、误会、仇恨、报复毁掉了尼诺和西基,注定那个地雷上的士兵只能望着天空,望着奇迹,等待着真主,等待着死亡
回头想一想,是谁发起了战争,是谁埋下了地雷,塞族波族都不愿承认,尼诺也不愿在镜头前承认,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了,我们连个错误都不敢承认,我们什么事不敢做?
片尾曲,轻轻的深沉的女声夹杂着整齐的踏步声,人类义无反顾的在悲剧的道路上走下去,没有主的世界我们无所顾忌。

 3 ) 战争的秘密

《无主之地》没有战争电影中常见的枪炮轰鸣、鲜血四溅的场面,但没有人不会承认它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在一篇访谈里,本片的导演曾说,他并不喜欢拍摄战争,战争从来不是优秀的电影主题;他又说,拍电影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处理主题的方式。他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巴尔干,有拍摄大量战争纪录片的切身经历,作为一个波斯尼亚人,战争是他心头永远挥不去的梦魇。为了缓解这种无时不在的痛楚,他选择了幽默。战争的残酷无情、戕毒人性因为荒诞的力量愈发凸显,在跟随着导演的幽默笑过之后,剩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奈。
是的,幽默被人们误解得太多,它不仅是暂时止痛的麻醉剂,也是一把刀,在灿烂的太阳下闪着刺目的光芒,刀尖上可能还滴着波斯尼亚人或塞尔维亚人的血,尼诺和西基的血,我或者你的血。战争就是对立的双方,就是双方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厮杀冲突,以及这种对立的解决之道。导演用他忧伤的喜剧之眼注视着这种对峙,一点一点告诉我们战争的秘密。

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

我试图回忆,却怎么也想不起在这块小小的弹瓦之地,战火已经燃烧了多少年,我看见的只是蓝天碧野下一队队对峙的人们,一个个相向的枪口。对那些遥远的民族,我们也无法确知谁对谁错,也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只好如小孩一般用枪指着对方,让他承认战争是他那一方发动的。到了最后,连他们自己也厌倦了这样过家家般的游戏。就在这样的对峙中,一个个身体倒下了,一张张面孔衰老了,人们只能在断垣残壁之侧、连天炮之下小憩,做梦,听残破的风琴呜咽,学习习惯随时可能中断的生活,天亦荒地亦老,永远见证着动机越来越抽象的战争。
战争也许会有正义的名义、信仰的名义,一旦发动,却没有哪一方是绝对无辜的,受伤的也不会只有一方。

尼诺和西基

尼诺的塞尔维亚情人曾经是西基的同学,这带给他们的单纯的欢乐也只持续了短短的一瞬,转眼间他们又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安全算计着对方的性命。如果不是战争,因为种种机缘,他们可能还会相熟,甚至成为朋友,可他们就硬是被莫名其妙地丢到同一个战壕,成为近在咫尺的敌人,连求救都要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我总以为不论地雷能否排除,塞拉能否得救,不论他们以后是否有机会刀兵相见,至少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他们会获救,会回到自己的族人中间——可是真相要残酷得多,他们竟然在获救的一刻,自己杀死了自己,可怜西基死时才到战场一天,连枪都不会开。
抽象的仇恨竟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让素不相识的人甘愿性命相搏?
战争由人发动,保护人的生命和利益,但子弹从来看不见单个的人,真正无辜的是卷入战争的具体的个人。恐惧只会教人恨,而不会教人爱。

维和部队和新闻媒体

在电影中,维和部队和记者的关系也是对立的。维和部队的官僚和暧昧的不干预,媒体的高效率和无孔不入,使这个战场上普通的援助事件向着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到最后演变为一场荒唐的悲剧。在当代社会,媒体绝对不会放过战争,军队也只是政客的工具。我不否定部分媒体和记者个人的人道情怀,也更加不能否认所有媒体背后的利益因素。在媒体与政客的利益追逐中,必然产生掩饰和谎言,必然更加无视个体的生命,战争只是政治的继续,是话语的游戏。
而维和部队和记者对于波族和塞族双方来说,都是冷漠的第三者。
政治和谎言可以形成同谋,就像为救援行动双方达成停火一样,战争可以暂时中止,对峙却永远不会结束。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仇恨总会重新露头、滋长,硝烟随时随地又会再起,无辜的人继续他宿命的轮回。
在这个波斯尼亚导演看来,这便是战争、甚至是这个世界的秘密。除了苍白无力的幽默,他还能做什么?

最后的一个镜头俯瞰着地雷上的塞拉越拉越高,塞拉其实是所有无辜的人,或者在地雷上的整个世界。有人从这个镜头看出了悲悯,可镜头不是上帝的眼睛,也许上帝根本就不在场,塞拉永远离不开地面升上天堂,他只能静静地躺在暮色四合的大地上,绝望地等待他的命运。

 4 ) 【转】南斯拉夫是如何走向解体的?

要谈南斯拉夫如何解体,首先应该从南斯拉夫如何成立开始谈起。

南斯拉夫这个国名,是1929年才出现的。再往前,该国国名叫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这个国家成立于1918年。而这个三联王国本身又是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国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State of Slovenes, Croats and Serbs)在1918年底合并而成的。 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在一战前已经存在,是19世纪从土耳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出来的斯拉夫小国家,一战中站在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受到德奥军重创几乎死了一代青年男子。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这里的塞尔维亚指的是奥匈帝国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尤其是屯田兵)则是一战末期从奥匈帝国内独立出来的,包括之前奥地利帝国的卡林西亚公国(一部)、卡尼奥拉公国、施蒂利亚公国(南部)、达尔马提亚王国、匈牙利王冠领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和奥匈君合政府中央直辖(不隶属于奥地利和匈牙利任何一国)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省。

【奥匈帝国末期的民族地图,其中灰褐色为斯洛文尼亚人,黄褐色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克人】

【奥匈帝国末期行政区划图,斯-克-塞国大致由上图的第4、5、17、18区全部和第3、12区南部组成,且希望得到第7区】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比起当时的塞尔维亚王国来说地盘更大、人口更多、经济社会文化都更加发达,甚至军事实力也更强大(它继承了奥匈的全部海军)。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前宗主国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因此如果它就此宣布独立将很可能遭到对达尔马提亚沿海虎视眈眈的意大利侵略。出于这个目的,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家就已经与塞尔维亚政府达成了合作,因此斯-克-塞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国民议会——在独立后不到一个月就决定拥立塞尔维亚国王为自己的国君,实现南斯拉夫各族合作以自保。

【1918年从奥匈帝国独立的斯-克-塞国】

但是这个企图从一开始就落空了,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列强凭借着实力从南斯拉夫夺走了达尔马提亚沿海的许多岛屿和城市,以的里雅斯特为中心的奥地利滨海省(居住着许多斯洛文尼亚人)则也被意大利夺走。

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不但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庇护,反而迎来了国王带来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压制。国王从一开始就把新生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当成大塞尔维亚来治理。 试看以下三幅政区图:

【1922年以前的政区图】

1922-1929年行政区图

1929-1939年行政区图

1921年登基的亚历山大国王先是取消了各民族自治权,将从奥匈帝国沿袭下来的、大体上按照民族划分的政区划分为许多小州。

1929年1月6日,国王借口国会内部克罗地亚农民党和塞尔维亚激进党的激烈对立(实际上是民族冲突的反映)解散国会实施独裁。接下来,他把国名从塞-克-斯王国改为南斯拉夫王国,然后将小州合并几个打乱民族成分的大省。就像在塞尔维亚王国内马其顿人(更接近保加利亚人)被强制塞尔维亚化一样,新的王国把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克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和塞尔维亚人一起统称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试图通过语言的同一性(除了马其顿人外,其他四个民族确实都说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来构建统一的民族。通过其他民族的“被塞尔维亚”,只占人口40%左右的塞尔维亚人就强行变成了占全国人口将近四分之三的“主体民族”:

我再一查,终于明白了,原来这玩意儿是1921年第一南斯拉夫建国初期的人口普查数据。这里的建国说的是【南斯拉夫王国建国】。 Попис становништва 1921. у Краљевини СХС 然而这个74.36%并非是塞尔维亚族,而是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也就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而在大塞尔维亚主义语境下更是包括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克和黑山五个民族。如果按照这个口径,那么铁托自己也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这个主体民族的一员了,有什么必要自己打压自己呢?事实上他倒是没少推这个概念,还搞出一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标准语。然并卵,今天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如暗先生之流是不认的,非要把他归为克罗地亚人不可。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怎么能把人在统计的时候算进去,说事的时候又撇开不认呢?!事实上,我们再一看宗教统计,一切就都露馅儿了。1921年南斯拉夫王国的东正教徒比例只有46.67%,再减去5%的马其顿人和2%的黑山人,实际上真正的塞尔维亚人也就那40%上下罢了。与第二南斯拉夫相比,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然而以国王为中心的这种构建本身就意味着其他四个民族的塞尔维亚化,国王的独裁政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塞尔维亚化政策(如在波斯尼亚和桑贾克地区针对穆斯林封建主进行的所谓【土改】严重偏袒塞尔维亚人)更是加剧了这一点。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王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独裁政权引起了各民族强烈的抵抗,首当其冲的是由克罗地亚农民党为首的克罗地亚人。1934年,亚历山大国王在马赛被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MRO)成员暗杀。此后南斯拉夫国内局势更加混乱,摄政王保罗被迫尝试与占总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全国第二大民族克罗地亚人妥协,试图采用奥匈帝国的故技,通过给予第二大民族自治权的办法巩固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对其他小民族的统治。1939年,克罗地亚获得自治,值得注意的是克罗地亚自治省比今天的克罗地亚共和国还要大。

图内红色部分为1939年成立的克罗地亚自治省

然而,此举反而刺激了波斯尼亚克人、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乃至黑山人争取民族自治的雄心,南斯拉夫国内矛盾更加激化。与此同时,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也人心不足蛇吞象,妄图进一步兼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以建立大克罗地亚。

1941年3月25日,摄政王保罗决定同轴心国合作,然而他迅速被彼得二世国王领导的政变所推翻。借助这一混乱形势,轴心国在1941年4月6日侵入南斯拉夫。不满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各民族纷纷给轴心军队带路,甚至认为王国政府不够大塞尔维亚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也加入了带路行列,南斯拉夫王国(第一南斯拉夫)就在带路党横行之中迅速陷入了瓦解。

二战中被占领和分割下的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族的切特尼克(南斯拉夫国内军)和克罗地亚族的乌斯塔沙(克罗地亚独立国)等民族主义武装一方面互相残杀、一方面又争相与德军合作,抵抗运动逐渐团结到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XX党和南斯拉夫X民XX军手中。

1942年11月26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西波斯尼亚的穆斯林城市比哈奇建立了南斯拉夫反法X斯民族XX委员会(AVNOJ),以“民主、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私有财产和各民族自立经济”为四大纲领,迅速得到南斯拉夫各民族(也许德意志族除外?)人民的支持。

铁托部曲兵力表

1943—1944年的主要根据地波黑和克罗地亚的兵员情况。可以推算得,虽然起初游击队也是以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为主,但最迟到1943年底斯洛文尼亚人(3万人)、克罗地亚人(7万人以上)和波斯尼亚克人(3万人)在游击队中的比例已经与它们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相当

1943年11月,南斯拉夫反法X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在波斯尼亚中部的克、塞、波三族杂居城市亚伊策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战后的南斯拉夫将成为六个平等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黑和马其顿)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会议建立了以铁托为总理的临时政府,至此南斯拉夫实际上已成为联邦制国家。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六个共和国之外的联邦实体,比如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伏伊伏丁纳(匈牙利人)、桑贾克(波斯尼亚克人)等,但其中大部分被解散,只剩下科索沃和伏伊伏丁纳作为塞尔维亚共和国下属的两个自治省被保留下来。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徽章,与后来的南斯拉夫国徽相比,缺少一个代表波斯尼亚克族(穆族)的火炬

1945年,南斯拉夫民主联邦(DFY)立宪会议废黜了国王彼得二世,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XX共和国(FPRY),1963年又改为南斯拉夫XX主义联邦共和国(SFRY)。

1948年,铁托以“情报局分子”的罪名肃清了南斯拉夫XX党内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势力,随后迅速开始了一种所谓的“XX主义自治”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上实际上是一种以集体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因此又被经济学界称为“伊里利亚资本主义”。在这种模式之下,以利润为导向的所谓劳动者自治企业与地方政权相结合,再加上控制在各共和国手中的金融机构,导致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固化,与外国资本的经济合作更强化了这一点,久而久之国家丧失了统一的经济基础,政治上的分裂在强人铁托死去、经历二战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的一代人凋零后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时整个南斯拉夫联邦的分X实际上不仅仅是向共和国分裂,甚至还有向更小单位分裂的趋势——极端的例子是西波斯尼亚自治省,这个所谓自治省(后改为共和国)是以当地一家大型企业为基础的,几乎就是一个企业共和国。这个企业共和国在战争中是与波黑塞族共和国联手对抗穆克联邦的,最终也因为协助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克罗地亚塞族建立的国家)而在西方支持的穆、克联合军事行动中被摧毁。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后来南斯拉夫的解体有比民族主义更深刻的因素。

企业国家西波斯尼亚自治省(图中蓝色部分)

西波斯尼亚自治省省徽,该共和国实际上是Agrokomerc农业公司的一个马甲

此时,维系联邦统一的力量基本上只剩下了军队。然而到了1969年,铁托集团被华约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所震惊。联想到自己很可能也将是勃列日涅夫“跨国专X”的对象,铁托集团决定早作总体战部署(在南斯拉夫被称为“全民防御计划”ONO),其重要一环就是组建边防军(TO,实际可以翻译为领土防卫军)。与职业化的人民军不同,边防军是由地方统率的民兵武装,囊括了大部分适龄青年男女。根据全民防御计划,边防军平时进行业余军事训练,战时则将作为后备力量在人民军指挥下投入作战,或是单独遂行游击战和辅助性军事任务。然而,边防军的组建实际上意味着地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至此分裂实际上只缺一个契机而已。

边防军徽章,边防军不但没有如愿成为捍卫铁托集团的利器,反而成了其掘墓人

然则民族矛盾此起彼伏的南斯拉夫从来不缺少这种契机。铁托在世时,他就先后轮番打压了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者。然并卵,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打击完全不能抑制其死后民族矛盾的爆发。

1980年铁托在卢布尔雅那死去。根据其死前制定的“既定方针”,南斯拉夫在其死后不设总统,而是由六共和国和两自治省代表各一人组成的联邦主席团执政,上述八名代表轮流担任主席。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低效的决策机构,然而对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却并非不利。伴随着南斯拉夫经济和东欧其他国家一样陷入困境,民族矛盾日益激化。1986年,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抛出了质疑联邦基础从而动摇联邦国体的《塞尔维亚科学艺术院备忘录》(网上众多铁托打压塞尔维亚的神论最初也是出自该备忘录)。1988—1989年控制了塞尔维亚本土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通过煽动民粹情绪发动政变很快控制了黑山共和国和伏伊伏丁纳自治省的政权机构,同时又镇压了科索沃的反政变。此后,连同塞尔维亚和本来就效忠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当局代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已控制主席团的四票,加上波黑塞族出身的波黑代表这一票,得以动辄否决克、斯两国代表提出的改革方案。

当然,克、斯两国代表亦非善茬,他们的改革方案本质上就是甩包袱,“加速地区分化”,很符合最近权威人士在《人XX报》上鼓吹的内容。然则这种改革方案对塞尔维亚人没有什么好处,对科索沃和黑山等国来说就更糟糕。大塞族主义者利用这一点,要求建立塞族领导的中央集权国家。可是,动议由于得不到波黑塞族代表的支持而被否决了。于是,在米洛舍维奇的唆使下,大量塞族人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进军,要去改组那里的政权机构。斯洛文尼亚当局大惊失色,连忙与反对派联合起来,动员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警民将其阻止。这就是1989年12月的“北方行动”。

此后形势一发不可收拾,1990年3月7日,斯洛文尼亚当局对反对派投桃报李,将国名改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4月又实施多党制选举,12月举行全民公投,到1991年6月彻底完成了斯洛文尼亚独立进程。1991年6月27日起,斯洛文尼亚军队在十日战争中击退了南斯拉夫人X军,迫使联邦在7月承认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至此南斯拉夫XX主义联邦共和国(第二南斯拉夫)开始解体。

斯洛文尼亚独立后,克罗地亚等共和国马上跟进,到1991年底,联邦已经不可救药。然而,以米洛舍维奇为代表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此时对于挽救被他们搞垮的联邦已经毫无兴趣,因此完全没有试图与联邦主义者为主的人民军内共盟党组织联手挽救联邦,而是试图趁乱扩大塞尔维亚的国土。于是他们迅速在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扶植了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东(西)斯拉沃尼亚塞族自治区和波黑塞族共和国,试图拼凑一个实质上是大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FRY)。而大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图季曼也不甘示弱,在波黑拼凑了一个所谓波黑克族共和国。至此,波黑战争爆发。

1993年波黑战争中的前南斯拉夫,黄绿色为斯洛文尼亚、橙色为克罗地亚方势力,蓝色为塞尔维亚方势力,紫色为马其顿,深绿色为波斯尼亚克方势力

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惜完全不看全球大势。当时西方刚刚赢得冷战,你个东正教前XXX国家还想在欧洲做地域小霸,实属不遵守列强制定的基本法,因此打得再好也没有用。1995年克罗地亚在美国和欧盟的扶植下发起风暴行动,不但很快解决了本国国内的塞族武装,还大举攻入波黑境内。另一方面,米洛舍维奇为了早日解除列强对自己的封锁,也出卖了塞族武装,迫使其签订代顿协定,结束了波黑战争。

然则米洛舍维奇虽然认怂,西方势力却不打算放过他了。1996年科索沃出现了所谓科索沃解放军,起初不过是小股游击队而已,在米洛舍维奇铁拳打击下无大作为。可惜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官方制造的旁氏骗局破产而发生人民暴动,贝里沙的民主党政权瓦解,大量武器流入科索沃,再加上1998年经济危机席卷包括南联盟在内的东欧各国,导致科索沃解放军迅速坐大。西方借此机会开始干涉科索沃,在1999年3月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轰炸到6月份就迫使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在事实上宣告投降。至此,米洛舍维奇在国内声望扫地,在2000年被推翻。

科索沃解X军军徽

米洛舍维奇被推翻后,此前被压制的黑山分离主义思想开始登堂入室。200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签订了联盟条约,将南联盟(第三南斯拉夫)改组为邦联,也就是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塞黑未续签联盟条约,邦联和平解体,至此第三南斯拉夫宣告解体。


链接://www.zhihu.com/question/46383462/answer/101219647

 5 ) 所谓“人道主义”

极大讽刺了各势力所谓的“人道主义”。

明明讲同样语言却成为互相残杀的敌人,看到民族主义意识在人身上生根发芽,哪个不是为守卫家园而战,最后却成为被国家随意丢弃的旗子。 打着人道主义旗子的维和部队不想承担责任,三个无人区的士兵还是没有得到解救;号召维护人权、监督政府的新闻媒体眼里只有收视率、曝光率,他们想要探寻的并不是真相,而是新闻爆点。 影片最后镜头伴随着苍凉悠远的女声逐渐拉远,留给观众的是直面现实的悲怆。

 6 ) 《无主之地》电影剧本

《无主之地》电影剧本

出品:联美公司 2001年出品
制片:迈克·巴切特
编导、音乐:丹尼斯·塔诺维奇
摄影:瓦尔特·凡·丹艾德
剪接:弗朗西斯科·塞尔维利
主演:布兰科·德里克(饰契奇)、雷尼·比特拉克(饰尼诺)、菲利普·萨瓦维克(饰塞拉)、乔治·塞提斯(饰尚·马基奇少校)、卡特琳·卡特里奇(饰简·利维斯通)
获奖:200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2002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2002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编译:汪方华

(忧伤的女声咏叹曲中)灰黑色背景中显出字幕:无主之地

外景·塞军与波黑冲突的前沿阵地·雾夜
浓浓的雾笼罩着整个战场,伸手不见五指。静静的战场,酝酿着更大的危机。一个胖胖的身影渐渐从雾中迎着镜头走来,他神情木然,动作谨慎,左顾右盼,充满恐惧。这是一支波黑方支援小分队的向导,他正带着这支十人左右的部队穿过塞军阵地,到达前线。他在浓雾中举着手,一边摸索着,一边艰难地向前移动。后面跟着的一个名叫契奇的青年士兵满腹狐疑地看着过分小心的向导,不满地向身边的一个叫塞拉的士兵抱怨道:“看他这样子,是个能带路的吗?”粗壮结实的塞拉显然要比契奇年长些,他轻声安慰焦躁不安的同伴:“他起码没有把我们带到敌人的阵地去。”
听到他们的议论,前面的向导不安地转身瞅瞅他们,稍稍考虑了一会儿,下定决心,对着不远处紧跟着的同伴们征询道:“雾太大了,这样太危险,歇息一会儿,雾散了再走。”
小分队的其他人员开始在雾中找歇息的地方了,向导却小心地摸索着向前查看去了。
契奇还在不停地嘟囔:“跟这种胆小鬼在一起,就是喝咖啡都会有危险,怎么带得好路。”
旁边的战友为向导辩解:“还是在雾里等着更好些吧。听向导的没错,他是个很乐观的人。”
契奇一边在找落脚的地方,一边嘲讽道:“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
其他的战友们也都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平坦的地方坐下休息。一个已经坐得安稳的战友补充了一句:“悲观主义者认为情况已经是最糟了的,乐观主义者却认为情况还会更糟。”他一边说,一边自得其乐。
契奇与他背对着背坐着,却感觉不到这有什么好笑的,他生气地责备他:“去你的笑话,这时候,还有心情说笑,显得这样愚蠢。”
“如果我有脑子,就不会在这个鬼地方了,早就是一个将军,或者是个国家干部,最不济也得是个开酒店的老板了。”
旁边闷声不响的塞拉在树底下靠着,给自己点上一支烟,惬意地吸了一大口。旁边的契奇和另一个战友发现了,凑过来要烟。他一边分给他们,一边向背朝自己、正在说话的同伴打趣:“如果你不需要烟,那么就能减少我的预算了。”那个生性开朗的士兵急忙转过身,一边说:“我是圣母特丽莎,怎么会拒绝别人的馈赠呢!”一边接过烟。

外景·前沿阵地的一棵大树底下·雾夜
阴冷的雾霭中,三个相互偎依着的士兵,美美地抽着烟,为死寂的战场增添了一丝生气。
正在前面探路的向导急忙扑向他们,责骂道:“你们不怕暴露目标吗?”
契奇却不以为然,他嬉皮笑脸地回应:“这大雾,我连自己的脚都看不到,没关系。”
“掐掉!”向导冲着他们命令道。
三个人掐了火,小心地把烟藏在身上。向导又去前面探路了。
三个精神不错的士兵开始拉起家常了。旁边一个半大的小兵正在呼呼大睡。三个成人大发感慨:“现在的孩子们,真是什么也不懂,这样的环境竟能睡得着。”那个爱搞笑的士兵放下枪,站起身,凑过去,一把打掉了小兵拄着睡觉的枪,满心以为他会吓一跳的,不承想,小兵就势侧身,继续做他的美梦。三个人努力屏住自己的笑声。
向导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契奇赶紧问:“知道我们现在的位置吗?”
向导头也不抬:“大概快到了,天亮后就看到了。”然后也找了个平坦的地方,坐下歇息了。
契奇扭头想跟身后的同伴说话,同伴搭拉着头,已经睡着了。
(一个俯视大全景中)浓雾里小分队的士兵们横七竖八地倒着、靠着睡着了。战地一片死寂。
雾渐渐地散了,人影越来越清晰。不远处,地平线上升起的一缕光线穿透了浓雾。
太阳一点一点地蹦出地平线,昆虫的叫声、鸟儿的打鸣声隐隐传来。

外景·阵地前这棵大树边的一片原野中·一个阳光明媚的黎明
阳光打在脸上,背靠着大树的塞拉第一个醒来。在鸟儿轻快的歌声中,他向四处张望,想搞清楚自己的方位,但还是很茫然。他开始叫醒还在睡梦中的同伴。
不远处,雾尚未散去,灰蒙蒙一片,杀机重重。小分队的人却已经完全暴露在阳光下了。
他们端着枪一步一步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恐惧和不安。
一阵微风吹来,最后的一缕雾气飘走。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绿树成荫,鲜草勃勃,间或有一朵两朵白的、金黄的小花从草丛中冒出来,生机盎然。远处,一棵枝干分叉的枯树上挂着一面红白蓝三色旗,那是塞军的旗帜。
看着这面在风中飘扬的旗帜,每一个波黑士兵的眼里都充满了恐惧。塞拉在用劲地揉眼睛,想确信自己是不是在梦中,但面对死亡的绝望弥漫在这个美景如画、生机无限的原野中。
地平线上,一辆坦克的炮口从花草丛中缓缓地升起来,瞄准这群倒霉的人。一支冲锋枪的枪口对准了向导,十字型瞄准镜的焦点捕捉到向导那宽宽的脑门儿。随着扳机扣动的声音,向导的脑门儿上迸出一朵红红的血花,美艳万分。向导吐出最后的一个骂人的字眼“他妈……”,应声倒地。
契奇大喊一声“快跑……”,但是埋伏在战壕里的狙击手的枪口早已捕捉到各自的猎物,一声声枪响中,又三个士兵倒地。剩下的士兵四下逃窜。一个勇猛的士兵端起机枪还击,一声枪响,他的巨大身影像堵墙一样倒下。(升格镜头:慢慢地倒在草地中,金黄色的小花在他的脸边随风摇曳)
一个士兵被击倒,挣扎着想爬出这块死亡之地,瞄准器的十字架准确地卡住他的身影,一声枪响,后胸露出一点儿红意,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升格镜头:他痛苦地在草地上挣扎,直至不动)
(沉重的鼓声一声声击打在观众的心上,杀戮还在进行着)又一个士兵被击毙,坦克逼过来。
一声炮响,烟雾弥漫中,正在逃命的契奇被爆炸的气浪抛起,跌落到战壕里。
战场上一片寂静。烟雾袅袅上升。山谷里绿意葱葱,宁静而幽深。一场杀戮没有留下一点儿痕迹。

外景·塞军阵地的战壕里·黎明
一个胖乎乎的白发军官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的情形。他怀疑地问身边的下级:“是波黑那方想夺回阵地吗?”
一脸苦相的士兵毫不在意地回答:“大概是他们的援军吧。”
军官下令他去查看一下。士兵离开工事走向战壕。

外景·波黑军队几棵枯枝布置成的简单工事前·黎明
波黑军队的工事里,三个士兵正在值守,一个士兵刚被惊醒,正在揉眼睛。军官急忙问刚才发生了什么?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的士兵回答道:“是我们的援军在雾里迷了路。”
“还有人活着吗?”他沮丧地问。
望远镜里一片平静的草地,一个人影也没有。他急忙去指挥部报告去了。
剩下的士兵问正在从望远镜向外看的同伴:“会有人活着吗?”
“除非死人会走动。”那个士兵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战场上笼罩着一种兔死狐悲的气氛。

内景·塞军阵地的简单营棚里·黎明
塞军指挥官看着一群围坐着闷声不响的士兵认真地布置:“我需要两个人去侦察一下前面的情况。”他的目光扫过一个留着长须戴着圆帽的士兵身上,一个正在咀嚼面包的胖子身上,一个哭丧着脸留着长发的士兵身上,一个神情严肃地表现出自己不想去的老兵身上,最后落在一个角落里穿着与众不同的军装的尼诺身上。戴着眼镜、刚到战场的新兵尼诺显得与这一切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指挥官拍了拍坐在面前秃顶的老兵的肩膀,暗示要他去完成任务。老兵一言不发,站起来准备开始危险的侦察行动。
指挥官又招手示意尼诺:“那个新兵,跟着一起去!”
老兵开始抗议了,他嚷着:“这个新兵,什么也不懂。”
指挥官一边叽咕着,“刚好教教他”,一边知趣地离开了营棚。
老兵极不情愿地摸着光光的脑袋,无奈地接受了命令。尼诺一言不发地起身背上枪,整理自己的行装。

外景·无人之地的战壕里·上午
天空中白云朵朵,山谷一片寂静,原野的这边是一片炮火摧残过的荒地,青灰色的岩石裸露出地面。战壕里断壁残垣。
阳光下的契奇苏醒,他摸摸自己的前胸,满是鲜血的伤口还在流血。缓过神来,他开始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他努力爬起来,躲到战壕里观察外面的动静。
透过木头间的空隙,看到一具具横七竖八的尸体。他冲着最近的尸体喊着他的名字“塞拉”,但是没有反应,他只能接受同伴全都丧命的现实。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摸到前面地上的一把枪,拖到战壕里。抱着枪的契奇终于镇定下来了,他觉得自己有了安全感。

外景·塞军阵地的营棚外·上午
老兵气定神闲地坐在一堆弹药箱上,抱着手,打量着正在全副武装自己的尼诺。他正在挂上水壶,战地铁锹,救护箱,零七八碎一大堆。老兵终于受不了了,他走近尼诺,一把扯掉多余的装备,不耐烦地告诉他:“这些都用不着。”
对老兵的轻蔑,尼诺很不友好地反击道:“我有名字,叫尼诺!”
老兵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他,尼诺也狠狠地瞅着对方,两人对峙着。指挥官刚好过来,交给老兵一袋干粮,看了看尼诺,很关切地问他怕不怕。尼诺横着脖子说:“不怕!”
指挥官吩咐他们:“现在阳光刺眼,敌方发现不了你们,有情况,就等到晚上摸回来。”
老兵带着尼诺出发了。

外景·无人之地的战壕里·日
战壕里,契奇拿着枪带着伤,弓着身子寻找出口,没走几步,看到一根细细的地雷引线拦在战壕里,他庆幸自己躲过一劫。他急忙回过头,小心地走回刚才的地方。在战壕里竟然拣到一个烟头,他幸福地叼在口中,才发现自己没有火。他焦急地看着烟头,很失望。突然,他想到塞拉挎包里的打火机与烟。
透过洞眼,外面塞军的旗帜还在飘扬。又有零星的枪声传来,危险还在虎视眈眈地逼近。他顾不上这些,爬出战壕,滚到尸体边,一把抓着包,牵了过来。然后他滚回战壕,坐下来,点上火,美美抽上一口。

外景·塞军阵地前沿·日
老兵严肃地教导尼诺:“跟着我,一切听我的,别自作聪明。”说完麻利地翻过战壕,爬向对方的阵地。尼诺龇牙咧嘴地在后面笨拙地跟着,留下指挥官在后面的祝福。

外景·无人之地的战壕里·日
抽完烟后,精神开始恢复的契奇着手查看另一个出口,没走几步,看到一个小营棚。他警惕地端着枪,在门口附近查看。外面零星的枪声又响起来了。契奇非常紧张。

外景·两军阵地之间的原野上·日
老兵带着尼诺在草丛中匍匐着前进。

外景·无人之地的战壕里·日
发现没有人的契奇放松下来。营棚前,一尊废弃的大炮,凌乱的弹药箱。契奇放下枪,坐在弹药箱上,检查自己的伤势。看着胸口的鲜血,他找不到什么办法,只能继续抽烟,以便减少痛楚。

外景·两军阵地之间的原野上·日
老兵在前面奋勇地爬着,后面尼诺在草丛中努力匍匐着前进,不时扶正自己的眼镜。

内景·无人之地的小营棚里·日
契奇开始像个主人一样检阅自己的营房,这是一个不错的木头房子,收拾得很整齐,像是刚有人呆过。

外景·无人之地的战壕前·日
老兵动作敏捷地翻下战壕,反应迟钝的尼诺却一骨碌滚下来,闹出大动静。老兵一下子感到紧张起来。

内景·无人之地的营棚里·日
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契奇注意到突如其来的响声。他竖起耳朵判断声音的来源。

外景·无人之地战壕里·日
老兵严肃地盯着可怜的尼诺,冲他嚷道:“小心!”

外景·无人之地小营棚前的空地·日
契奇出来查看动静,他一眼看到那边正在进行搜查的两个塞族士兵,然后看了一眼落在不远处的枪,估计自己已经来不及拿枪了,只好闪身躲进营棚里。
营棚外,老兵和尼诺端着枪紧张地向营棚运动。
营棚里,契奇拔出藏在靴子里的匕首,准备与他们殊死搏斗。
营棚外,老兵和尼诺分头查看。尼诺好奇地盯着一个大木箱,刚想动手去翻,老兵回头让他不要乱动,小心有地雷。尼诺吓得浑身一震。他急忙跟着老兵行动。
营棚里,透过墙缝契奇紧张地盯着门外的敌人,一边祈祷神灵保佑。
营棚外,老兵在门口扫视一眼营棚,除了嗡嗡的苍蝇声,寂静无声。老兵刚要进去细细查看,笨拙的尼诺无意间竟把枪口撞在老兵的下巴上。老兵紧张地推开枪,愤怒地盯着尼诺。他像躲避瘟神般地走开,竟没有检查营棚。没有一点战地经验的尼诺急忙跟上老兵,更顾不上查看。
营棚里,被吓得六神无主的契奇长吁一口气,继续观察对方的行动。

外景·无人之地战壕里·日
老兵弓着身子像一个大瞎子端着枪往前移动,尼诺亦步亦趋。
契奇匆匆钻出营房,一把拿过落在门外的枪,又躲进营棚。他把子弹推上膛,终于有了安全感,警惕地观察对方的举动。

外景·无人之地小营棚前的空地·日
战壕里,老兵和尼诺费力地把塞拉的尸体拖到营棚前。
营棚里,契奇对塞拉的做法显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营棚外,老兵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一个触发雷,尼诺奇怪地问他要干什么。
老兵得意地告诉他,趁着这段时间做个游戏。
他亲切地拿着地雷问尼诺认不认识。尼诺不解地反问:“不就是一个地雷吗?”
老兵卖弄地告诉他:“这是一个地雷,但有人踩上去,会怎样?”
“爆炸。”尼诺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对”,老兵一边示意一边告诉他这种地雷的特点。这种地雷踩上去不会爆炸,但是人一离开,就爆炸。它的威力奇大,2000多根炸线能把50米内的一切破坏掉。
他把塞拉的尸体移开,在身下挖了一个洞,垫上石块,把地雷埋好,然后,嘱咐尼诺小心地搬动尸体压上去。
一切准备就绪,他命令尼诺去抽出地雷上的引信。尼诺生气地责问老兵,为什么让他冒险。老兵平静解释,拔出引信没有危险,只要不震动地雷,肯定是安全的。
尼诺小心地把手伸向地雷。
营棚里,听到他们的残忍计划,契奇恨得咬牙切齿。他努力克制住,不让自己冲出去,等到一个有利的时机再去解决两个没有人性的家伙。
营棚外,鼓起勇气的尼诺触到地雷就软了,他没有胆量去拔引信。
老兵一边骂他是个胆小鬼,一边熟练地拔出引信,示威般地扔给尼诺。他向尼诺夸耀是自己发明了这种技术。当敌人搬动尸体的时候,一声巨响,会将他们送下地狱。
沉浸在自满中的老兵顺便问了尼诺的名字,尼诺一边回答,一边伸出手去握手,但是老兵根本就不理睬他,转身躲到阴凉地去了。
尼诺一面观察尸体一面问:“他怎么像个熟睡的人?”
老兵不屑地回答:“刚死的人都这样,这么热的天,一会儿就臭了。”
他让尼诺睡一会儿,等到晚上天黑就爬回去。然后他开始炫耀自己刚才的举动,也干掉了几个波黑士兵。
细心的尼诺没有听到老兵的炫耀,他突然发现刚才靠在战壕一边的枪不见了,大叫起来。
营棚里,契奇浑身一震,他紧扣扳机准备迎战。
老兵还是漫不经心地走过来,问尼诺:“什么枪?”尼诺一声不吭,盯着刚才有枪的地方。老兵一下子反应过来,迅速去拿被搁在地上的枪。
契奇风一般地从营棚闪出来。一阵扫射,两个塞军士兵倒地。老兵毙命。
尼诺捂着腹部在地上打滚,痛苦地呻吟着……
契奇换了一个枪栓,逼上前来。
外面响起一阵凌乱的枪声。
契奇一手持枪,对准了地上的尼诺。尼诺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绝望地闭上眼睛,等着最后一声枪响。
过了好一会儿,尼诺没有听到枪声,却听到一声乌鸦的叫声,他慢慢睁开眼,眼前的阳光非常耀眼,腹部的枪伤让他痛苦地呻吟着。
契奇把他的枪扔到远处,然后拎着老兵的挎包,坐在一个大弹药箱上,找出绷带,处理伤口。伤口疼得他直咬牙。
地上,尼诺掀开衣服,露出腹部的一个弹孔,鲜血已经发黑。他痛苦地呻吟着。
契奇在好奇地看着老兵剩下的一个触发雷。
面朝天躺着的尼诺只能用自己的衣服堵住创口,不让鲜血喷出来。
契奇用枪指着尼诺,问他出口在哪里。
尼诺在地上疼得直呻吟,没有顾得上回答。
契奇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拿着一个急救包,诱惑正在流血的尼诺回答。尼诺一边伸手去要急救包,一边回答:“是在外边。”
契奇没有把急救包给他,继续盘问:“哪里?”
尼诺有气无力地答道:“田里。”
契奇又看了一眼战道,问道:“有地雷吗?”
尼诺老实地回答:“不知道。”
契奇没有把急救包给他,继续问:“另一头通向哪里?”
尼诺已经绝望了,气急败坏地应道:“自己去找!”
契奇小心翼翼地到了另一个出口,这是一个布满蜘蛛网的地下掩体。他无奈地回来。

外景·无人之地小营棚前的空地·日
倒在地上的尼诺恢复了一点体力,爬起来包扎自己的伤口,然后去一边拾自己的枪。刚好赶来的契奇不要命地冲过来,把他撞得老远。尼诺的枪也被撞掉了。
契奇气势汹汹地问:“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尼诺吓坏了,他结结巴巴地告诉契奇是爬过来的。
契奇大吼一声:“撒谎!”作势要开枪。
尼诺一边挥动双手乞求饶命,一边解释道,因为一边是阴面,所以契奇没有发现他们爬过来。
契奇问他:“哪儿埋着地雷?”
尼诺告诉他自己不知道,老兵知道,但他已经死了。
契奇放下枪,扑向老兵,去翻他的口袋,口袋里有一个钱包,钱包里除了一张老兵同性恋对象的裸照,什么也没有。契奇失望地扔掉钱包,冲向尼诺。
他逼着尼诺交出地图,尼诺徒劳地反抗道:“为什么我要把地图给你!”
“因为我手上有枪!”契奇张牙舞爪地威胁他。倒在地上的尼诺艰难地掏出地图交给契奇。契奇看了一眼地图,觉得没有什么用。他像只困兽般疯狂地来回走动。
他踢了尼诺一脚,用枪指着他脑袋,逼他脱掉衣服。
尼诺徒劳地反抗道:“为什么我要脱光!”
“因为我手上有枪!我说了算!”契奇张牙舞爪地威胁他。

外景·塞军阵地的工事里·日
烈日暴晒下,空气中的一切都懒洋洋的。两个士兵在值勤。躺在地上休息的士兵抱怨自己已经饿死了,另一个正在望远镜里观察对面的动静。他没有理会这个胖子。胖士兵顺手打开单放机,优美的音乐驱除了睡意。
用望远镜观察的士兵发现了什么,突然叫道:“快看!”那个躺着的士兵极不情愿地起来拿过望远镜。
(伴着单放机传出的优美的旋律)望远镜的镜头里,光着身子只穿一条拳击短裤的尼诺一手捂着腹部的枪伤,一手挥动着白毛巾,正在绿色的原野中朝自己这方示意,像是求救。
胖士兵问同伴,知不知道是哪一方的,对方用生气地语气说:“他身上又没有标志,谁知道。快报告长官去!”
胖士兵也生气了:“报告长官,说是一个死人在走动。”他很不乐意地去指挥部报告。

外景·无主之地前两军之间的一片开阔地里·日
在身后契奇的枪口威胁下,尼诺带着伤举着白毛巾在战壕前来回走动。
契奇命令他可以下来了。尼诺停下来,一边用眼睛看了看被扔在一边的枪支,一边在盘算。
契奇冲着发愣的尼诺大喊一声,尼诺笨拙地从战壕上翻下来,捂着伤口,一屁股坐在木头上大口大口喘气。

外景·塞军阵地的工事里·日
指挥官带着人赶到工事,他从望远镜中观察,绿色的原野中空无一人。他向值勤的人询问,这个士兵也说不上他是哪一方的。
指挥官犹豫了一会儿,拿起电话命令炮兵部队开火。

外景·波黑阵地前沿工事里·日
简单的工事里两个士兵躲在后面用望远镜观察,他们也不知道刚才那个穿着拳击短裤的家伙是哪一方的。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日
契奇威风凛凛地坐在弹药箱上盯着对面的尼诺穿衣服。
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契奇和尼诺抱头鼠窜,先后躲进营棚里。

内景·无主之地的营棚里·日
门外,炮弹炸得烟雾弥漫;门里,两个倒霉的家伙分坐在门两侧的阴暗中。
尼诺不满地嘲笑契奇:“你有没有比这个主意更好的主意!”
自知理亏的契奇喝道:“再说就把你踢到外面去!”
两人干坐着。尼诺找了个话题:“不再打炮了。”话音刚落,一发炮弹落到战壕里,炸出一个大坑。
契奇恨恨地说:“你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枪炮。”
尼诺也生气了,他反击道:“你们也没有停过!”
契奇指责是尼诺这方挑起战争的。尼诺坚决不肯承认。
契奇故意带着笑嘲讽道:“不是你们是红色高棉的强盗们。”
尼诺火了,他说是契奇这方先动手的。
“你们这群混蛋,说要建立什么大塞族共和国,全世界都知道你们干的。”契奇大声指责。
尼诺抬头大声嚷道:“是你们烧了我们的村庄,然后说死的是你们的人。”
门口又有炮弹落下来,两人浑身一震,契奇指着门外告诉尼诺,是他们的人在开炮,这些刽子手,连死人都不会放过。
说到这里,他想起两个塞军士兵刚才在尸体下埋地雷的恶作剧,顿时燃起无明火。
尼诺意识到自己和老兵刚才干的缺德事,无力分辩。
契奇身体往尼诺这边倾,大声骂着:“往死人身上埋地雷、杀人、强奸,都是你们干的好事!”
尼诺也急了,他也冲向契奇反击道:“你骂谁!”
契奇告诉对方,亲眼看到他们把整个村子烧掉的。
尼诺分辩道:“我不在场,没有看见,但是是谁杀了我们的人?”
“是你们”,契奇讽刺道:“就是现在向我们开炮,把你也一起杀掉的人。”
炮声又响起来。
“他们不知道是我”,尼诺继续分辩。
“是谁在毁灭我们美丽的国家”,契奇情绪开始失控,他逼近尼诺:“是你们开始这场战争的。”
尼诺不甘示弱,回击道:“是你们干的!”两人开始互相谩骂。
气急败坏的契奇拉开枪栓,枪口顶着尼诺,逼问:“是谁挑起战争的?”
在枪口下尼诺只好轻声承认是自己人干的。
“你们这群混蛋”,契奇念念叨叨:“把你踢出去,你们这些疯子,害得我都快崩溃了。”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一把把尼诺摔出门去,一个人坐在黑暗里生闷气。

外景·波黑阵地前沿工事里·日
听到刚才的一阵炮轰,波黑这边的士兵有些摸不着头脑,一个士兵提着枪去向上级汇报。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日
烈日当空,被赶出营房的尼诺捂着伤口可怜巴巴地靠在营房壁上小憩。无计可施的契奇也走出来问尼诺他们原来的计划是怎样的,尼诺告诉他,是等到天黑之后再返回。
契奇命令尼诺天黑之后一起走。
“然后放了我?”尼诺试探性地问道。
“做梦!”契奇干脆地告诉他。
两个人都无话可说了,气氛变得非常紧张。
寂静的烈日下,突然传来一声呻吟,契奇看到刚才被两个塞军当做尸体抬过来的塞拉竟然发出声音了。
契奇箭步跑去,紧紧按住正要转身的塞拉,告诉他不要动,因为身下有地雷。
“开玩笑吧,身下怎么会有地雷?”塞拉不解地问。
“我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契奇焦急地回答。
看到塞拉活过来了,担心他们报复的尼诺感到很紧张,情不自禁地往后退。
“过来排雷!”契奇命令道。
“我不会。”尼诺开始躲躲闪闪。
契奇把枪口对准他,命令他快行动。
尼诺告诉他,如果自己去排雷,肯定一起完蛋。
契奇手足无措。还是塞拉冷静,他问契奇这是怎么一回事。
契奇手脚并用比画着告诉他,兄弟们都死了,塞军士兵还想用他的尸体炸死来处理尸体的波黑人。
“干掉他!”仰面朝天身下压着地雷的塞拉催促着契奇。
契奇恶狠狠地盯着尼诺,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不停地抽动,但还是下不了手。
躺在地上的塞拉大叫着:“干掉他,快!”
尼诺的眼神里露出动物般的乞怜,吓得开始哭了。
契奇慢慢放下枪,还有一点儿理智的他没有勇气杀掉一个手无寸铁的活生生的人。
“留着他会有用处的。”他向塞拉解释。
枪口余生的尼诺知趣地走到塞拉旁边,递给契奇一个水壶,喂塞拉喝水。
塞拉开始打听同伴们的情况。契奇告诉他全完蛋了。
塞拉乞求契奇别让自己死在这儿。
契奇开始认真地查看塞拉的伤势。趁契奇注意力集中在塞拉身上,尼诺偷偷拿起地上的枪支。
契奇没有觉察尼诺的举动,他还在继续安慰塞拉,告诉他一切都好,没有伤。
尼诺突然用枪口指着契奇,命令他丢下枪。
契奇看到情形不妙,很配合地扔下枪。
从没有战争经验的尼诺一面挥动枪支一面命令契奇后退,一不小心,扣动了扳机,突然的枪声吓了他们一跳。
契奇举起手,镇定了一会儿,然后请求允许自己去照看塞拉的伤口。人性未泯的尼诺同意了,他告诫契奇不要轻举妄动。契奇开始为塞拉清理伤口。
惊魂未定的尼诺又命令契奇脸朝自己,好掌握他的行动。
契奇听从尼诺的话,转过身来拿出匕首开始行动。
塞拉生气地抱怨:“为什么不干掉他,惹上这样的大麻烦。”
听到他的话,尼诺又紧张了,他举着枪大声斥责契奇,命令他丢掉匕首。
契奇站起身来,从口袋里掏出烟,想吸上一口。尼诺命令他把烟贡献给自己。
契奇犹豫了一会儿,满肚子不情愿,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顺从地把烟递给尼诺。
尼诺用血淋淋的手接过烟,点上。
可怜的契奇向他索要一支,尼诺瞪了一眼,不同意。
契奇不解地问:“为什么?”
尼诺神气地告诉他:“因为我手里有枪,就得听我的。”
契奇指着地上的塞拉,求情道:“我们得帮他。”尼诺置之不理。
尼诺用枪指着他坐下,契奇没有反抗。
尼诺又神气地问:“战争是谁引起的?”
契奇只好小声回答是自己的人引起的。
尼诺神气活现地让他再回答一遍。
躺在地上的塞拉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有谁关心战争是谁引起的!”
他向尼诺要支烟抽。
有些内疚的尼诺把自己抽的烟放到躺在地上受罪的塞拉嘴里。猛不丁地,塞拉一把拉倒尼诺。被拉倒的尼诺大吃一惊。他问塞拉想干吗。
塞拉吐掉烟,命令他放下枪。尼诺可怜地说:“放下枪,他会打死我的。”
“如果不听话,我们一起完蛋。”塞拉威胁道。
尼诺努力反抗塞拉的威胁。
站在一边的契奇很冷静,他保证不开枪打死尼诺。
“我们同时放下枪。”尼诺开始妥协。塞拉也不再坚持。尼诺小心地爬起来,于是契奇和尼诺都把枪挂在肩上,彼此相安无事。
空气中的紧张一下子淡了,尼诺诚恳地表示,现在大家一样了。
他捂着枪口,步履艰难地移动到塞拉身边,友好地把水壶塞进挎包,垫在塞拉脑袋下边。
在两人的协作下,塞拉终于可以舒服些了。但弓下身的契奇的枪突然掉了,两人急忙去护枪,不约而同地对准对方。
地上的塞拉大叫道:“都放松一点儿,我讨厌这样。”
两人又放下枪,尼诺问契奇接下去怎么办,契奇说,先来根烟。

外景·波黑阵地前沿工事里·日
两个士兵百无聊赖地守在战壕里,一个较瘦的士兵正在认真地看一份杂志,边看边对同伴大发感慨:“你看卢旺达平民的惨状。”正在观察的同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他有毛病。那个士兵不再说话,认真地看新闻,不时发出感慨。
观察的士兵大叫“快来看,太不可思议了!”另一个士兵赶紧凑过来。

外景·无主之地前两军之间的一片开阔地里·日
绿色的原野上,两个几乎全裸的人各自朝着自己的阵地挥动白毛巾,又叫又跳,热情地向自己这方打招呼。

外景·塞军阵地前沿工事里·日
塞军也发现了这两个奇怪的人,指挥官确定其中一个是今天早上派出去的新兵,他只好下令打电话向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求助。

外景·波黑阵地前沿工事里·日
一群士兵围过来躲在掩体后观看两军之间的这惊人一幕,他们也觉得这件事情很棘手,一个军官跑去指挥部请示。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日
经过这次合作,两个敌人之间有了一点儿信任的基础。两人都安静下来,一人坐在一边开始抽烟。躺在地上的塞拉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问契奇,抽的是不是他的烟。契奇幽默地说:“当我拿走它的时候,没有想到你还会需要它。”他把烟放在塞拉的嘴里,安慰他:“现在我希望你有一天能死于癌症。”
塞拉美美地吸了一口,突然被呛着了。
契奇急忙按住他,生怕引爆身下的地雷。他对塞军的愤怒又燃起来了。
不知就里的尼诺很有诚意地过来打听有什么情况,契奇扭头不再理他。
“我叫尼诺,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尼诺很有风度地伸出手来。
契奇带着冷笑,嘲讽地说:“你以为需要自我介绍吗?然后留下对方的联系电话、地址吗?笨蛋!我们不需要自我介绍,下一次再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拿着枪指着尼诺,尼诺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他悻悻地退回去。
躺在地上的塞拉嘱咐契奇,要留意敌人的举动。

外景·联合国维和部队当地驻军的营房前·日
墙上刷了醒目的天蓝色,标着白色的“UN”联合国缩写,两个荷枪实弹的蓝盔士兵在门前站岗,一辆载着联络人员的吉普车从远处开进营房……

内景·联合国维和部队当地驻军上校办公室·日
在陈设简单但布置得很舒适的办公室里,穿戴整齐却无事可做的上校双脚架在办公桌上,正在看一本休闲杂志。勤务兵敲门喊报告,上校急忙放下脚,合上杂志,用文件盖住,正襟危坐。
勤务兵把一张报告交给上校,他紧锁眉头很不情愿地开始看报告……

内景·联合国维和部队当地驻军营房中的电台室·日
上校亲自到电台室给前沿部队发报。两个发报员起立敬礼。

外景·战地附近飘着一面联合国旗帜的维和部队哨所·日
一面飘扬的联合国蓝底白徽旗帜,镜头缓缓掠过维和部队哨所前的山谷。寂静的山谷深处是波黑和塞族的阵地。
画外音:上校问:查理探戈呼叫亚利桑那2号;哨所应答:收到;问:报告中平民还是士兵;应答:不知道,请求实地查看;问:不行,一定要确认是否停火,我先向上级汇报再行动;应答:知道。镜头摇过山谷,停在一间木制小营棚上。

内景·战地附近联合国维和部队小分队哨所·日
紧张激烈的波黑和塞族战场附近驻守观察的维和部队小分队却无事可做,在充当和事佬采取不介入立场的原则下,他们非常压抑。现在小分队的四五个全副武装的法国籍士兵开始对自己的使命产生怀疑。富有同情心的尚·马基奇少校开始抱怨,其他士兵也附和他。另一个士兵尖锐地指出,要想停止这场杀戮,除非使用武力或者卷进战争中去。
焦躁不安的少校站在窗前,看着门外停着的那辆崭新的白色装甲车,痛苦地表示,自己憎恨这种不干涉的立场。
沉吟了好久,进行了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少校出发了,身边的两个士兵极力阻止。
尚·马基奇少校问道:“如果继续停留在这儿,那我们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其他两个士兵也鼓起勇气和少校一起行动了。他们的动作惊扰了一旁呼呼大睡的一个士兵,他茫然无措地看着正在离开的他们……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烈日下的正午
烈日下死寂的战场充斥着一种不安、焦灼和懒洋洋的气息,尼诺远远地坐在战壕一边,契奇守在塞拉身边照顾他。
一片浮云遮住了阳光,仰面躺着的塞拉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眼神里流露出沮丧。
无计可施的契奇提醒他不要睡着,否则可能会动弹,一动就会爆炸。
塞拉痛苦地说:“背下埋着这么个东西,怎么睡得着!”
契奇安慰他,让他静下来,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脸上血迹犹存、汗水不断流下来的塞拉恳求契奇不要让他死在这个鬼地方。契奇告诉他自己会陪他到最后的。

内景·塞军阵地的一个扼守道路的哨卡里·正午
寂静的战场上只有飞虫的嗡嗡声,午后的酷热使人昏昏入睡,一个窗台上摆着花盆的房子改成的营房里一个肥胖的塞军军官正在歇息,一个娃娃兵在拉手风琴给他听。优美的琴声给烦躁的气氛带来一些平静。听到门外有车子开来的声音,军官急忙出来查看。

外景·塞军扼守道路的哨卡前·正午
简易营房前,一堆沙袋加上七八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就是一个哨卡。士兵们示意维和部队的装甲车接受检查。
很不耐烦的少校居高临下地站在车上,说着士兵们听不懂的法语,没有塞军士兵回答。
少校用英语问:“有没有人会英语?”
一个玩世不恭的士兵答了“YES”。
少校跳下车,向他说明自己的来意,那个士兵连声地“YES”。
法国少校继续问他,求助的人在哪里,士兵还是回答“YES”。
少校才知道敢情他什么也没听懂。他摊开双手,彻底绝望了。
胖军官从营房跑出来,尚·马基奇少校还是用英语问他,他不懂。法语呢,还是不懂。
少校连比带画地解释,胖军官问部下,法国人说什么,那个自作聪明的部下出了主意,不管他说啥,说“YES”就行了。胖子甩手给了他一个耳光。
拉手风琴的娃娃兵跑出来伸手向守在车上的米歇尔要烟抽,米歇尔转身不理睬他,小兵拉起了手风琴,气氛一下子嘈杂起来,米歇尔忍受不了,只好从口袋里掏出烟扔给他,娃娃兵高兴地跑回去了。
尚·马基奇少校在地图上比画半天,胖军官总算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少校比画着问路上有没有地雷,军官表示没有。
两人握手后,两人握手后,军官命令部下不得开枪,一边向上级汇报去了。
装甲车隆隆地穿过哨卡。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午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战,战壕里的两人开始一前一后坐在一起。前面的契奇面朝战壕外向尼诺表示了歉意。尼诺说,希望两人刚才在战壕外的求助会收到效果。尼诺关切地问契奇:“躺着的人怎么办?”
契奇不悦地反问:“你希望能有什么结果?”
尼诺转移了话题,问他与塞拉认识了多久。契奇告诉他,早在战前就认识了。他指着地上老兵的尸体问他们是不是一样。尼诺说自己根本不认识他。
契奇转过身,突然问尼诺:“你是从班亚路卡镇来的吧?”
尼诺惊奇地问对方是怎么知道的。
契奇得意地告诉尼诺:“我的对象也在镇上,名字叫桑娅。”
尼诺眼瞅外面,说自己是认识一个叫桑娅的姑娘。
契奇开始描绘桑娅的样子。“丰乳”,尼诺点头。“棕色头发”,契奇继续描述,尼诺又点头。“高个子,还有一双大眼睛”,尼诺还在点头。“对了”,契奇接着问尼诺怎么认识她的。尼诺告诉他,他们是同学。
契奇手舞足蹈地告诉塞拉,尼诺竟认识自己说的桑娅。
塞拉冷冷地说:“要有脑子。”
契奇继续打听桑娅的情况,“她出国了”,尼诺惋惜地告诉契奇。契奇连忙表示自己不会怪罪她的。
两人又沉默了,一起朝着远方若有所思。气氛紧张起来了。

外景·波黑军队设置的路障前·午后
白色装甲车隆隆开到波黑哨卡前,在值守的士兵拦下装甲车。站在车上的少校问:“有人懂法语吗?”没有人回答。他接着问:“有懂英语的吗?”指挥官说自己懂一点儿。少校说明自己的来意。波黑军官热情地告诉他是自己打电话求助的,不用再说了,快出发。
尚·马基奇少校又问了前面有没有地雷,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钻进装甲车,向无主之地开去。

内景·联合国维和部队驻萨格勒布的总部办公室里·午后
萨格勒布市中心一个花园式的建筑里驻守着维和部队总部,墙上联合国蓝底白徽的标志非常醒目。宽敞的办公室里,英国将军在听电话里来自前沿的汇报。上校告诉他已经接到交战双方的请求了。将军问他为什么不跟他的直接上级联系,而是和自己联系。上校解释道,自己的上级全都在热内亚召开关于媒体联系的会议。
将军指出,报告上看是有两个人困在战场中间地带,但是不能知道是平民还是军人。上校承认情况是这样。
将军补充道:“我不能让我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两个身份不明的人。”
正在这时,将军的年轻漂亮的女秘书走进来放肆地坐在将军的办公桌上,露出漂亮的长腿。
将军示意女秘书安静,继续在电话里责怪上校。他问上校要不要告诉他维和部队的使命。
电话那头上校支吾了。
将军强硬地拒绝了上校的行动请求,他表示没有安理会的命令,他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的。而安理会是绝不会为了两个身份不明的人召开特别会议的。
坐在桌上的女秘书拿着将军面前摆的棋盘里的一个棋子玩,将军一把夺下棋子,示意她不能乱动。一边告诉上校,维和部队对这件事没有责任,不能轻举妄动。
上校还想争取行动,将军大为光火,他冲着电话大吼:“我们不能有任何行动,不介入任何一方,听清楚了!”然后“啪”地挂掉电话。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午后
天还是那么凉,阳光还是很耀眼,契奇在战壕里不安地踱来踱去。他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躺在地上同伴的生命威胁让他紧张。
塞拉问他:“有人来了吗?”
契奇安慰他:“快来了,听,现在没有枪声了。”
塞拉绝望地哭泣着诉说:“我不知道地雷埋在哪,我死定了。”契奇安慰他,会有工兵来的,
一切会结束的。
一阵隆隆的车声传来,越来越近,战壕边眺望的尼诺开始欢呼,手舞足蹈。契奇兴奋地跑过去,开始大喊大叫。一辆装甲车从天而降。塞拉的眼里露出希望的神情来。对面戛然停下的装甲车上的“UN”标志显得异常清晰。
车上的尚·马基奇少校告诉部下,一有消息就报告,然后跳下车查看。
车下的两人并排站着等着维和部队的搭救。
简单地打过招呼后,少校惊奇地发现一个塞军士兵竟然躺在一个引爆的地雷上,他们觉得这些人是一群疯子。
尼诺和契奇上前带着少校来到塞拉身边,两人急忙解释现在的局面。
马基奇少校上前查看塞拉的伤势,契奇和尼诺一起扑上前去阻止少校的动作。他们告诉少校,身下有一个引爆的地雷。
少校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固执的他还是探身查看塞拉的身下。尼诺一把拉住他,然后去找出老兵剩下的那个触发雷交给少校。少校吓了一跳,他告诉两人,自己会去找个工兵来排雷的。
正在马基奇少校想找一个解决的办法的时候,留在车上的士兵报告,有命令来了。少校急忙上车。
电话里上校命令他们不得任意行动,战场的情况太复杂。
马基奇少校报告,自己已在现场,一切在控制中,激战双方都希望停火,他提出请求再派一个工兵排雷。
“在5分钟内撤离回驻地。”上校不留一点儿余地。
少校再次请求:“派一辆车和一个工兵排雷。”
上校命令他迅速撤离,不由分说地挂上电话。
少校命令手下撤退。契奇和尼诺恳求他们留下。少校给了他们一个安慰性的答复后,匆匆上车。
契奇在后面指天骂地的,沮丧的少校问他们愿不愿意离开,可以带他们先走。
担心塞拉生命的契奇粗暴地拒绝了少校的提议。尼诺却有些心动。
躺在地上的塞拉也劝契奇离开,然后带人来救自己。契奇拒绝了。
站在一边的尼诺犹豫着走开,他叫住少校,准备爬上装甲车。身后的契奇用枪指着尼诺,命令他回头。
尼诺不解地问自己为什么要留在这儿。契奇坚决地说,这一切是尼诺的错。如果他不在这儿当人质,塞军会开火的。
不管尼诺怎么解释,契奇就是不放他走。尼诺继续爬上车,契奇扣动扳机,一枪打中尼诺大腿。一旁的少校大声阻止但是没有作用。另一个士兵用枪瞄准契奇,局面一触即发。
少校迅速带人发动装甲车离开,身后尼诺在惨叫。车上的维和士兵大声骂着这群疯子。
(俯拍大全景中是三个无助的人)
被击伤腿的尼诺大声骂契奇,他发誓要干掉契奇。契奇不以为意。他扔给尼诺一个急救包。
天气越来越热,烈日下,塞拉的眼睛已经睁不开,全是汗。契奇一把扔掉尼诺丢下的枪,又急躁起来,不停地走来走去。尼诺开始包扎大腿上的伤口。
契奇让地上的塞拉保持冷静,坚持到天黑再想办法。坐在地上的尼诺开始费劲地包扎伤口。契奇突然满脸怒气地跑过来拿着地雷逼问尼诺,这个地雷是怎样引爆的。尼诺自顾自包扎伤口,头也不抬,很不客气地表示,自己不晓得,但上面压着的重量一离开,地雷就会引爆。契奇严峻的脸上充满对塞军的仇恨。

外景·波黑军队在阵地前设置的路障前·午后
几个波黑士兵半死不活地坐在路边一辆锈迹斑斑的旧车厢上,好奇地看着一个金发美女在摄影机镜头前做现场报道。他把话筒伸到一个士兵面前问他,对正在热内亚召开的国际会议有什么看法。这个年轻士兵答非所问地表示,自己也很想去热内亚旅游,然后不怀好意地邀请女记者一起去。记者继续纠缠他,问他是否憎恨那些不顾战争中士兵的疾苦继续围坐在谈判桌前光说不干的官僚们。
远处,尚·马基奇少校乘坐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装甲车开过来,站在车上的少校问波黑士兵们,又有什么事件发生了。
摄像师赶紧把镜头对准少校,女记者简·利维斯通伸出话筒。少校暴跳如雷。他请记者们走开,带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帮手来。
简突然让马基奇少校说出真相。少校问她是谁。简面向镜头自我介绍:“我是环球新闻频道的简·利维斯通,这位是尚·马基奇少校,他就是佐治桑亚2号的呼号。”
少校大吃一惊,问她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简告诉他,自己窃听了他们的无线电信号,因此赶来采访。简及时问少校:“你们真的准备回去处理这件事吗?为什么需要工兵?”
少校拼命用手挡着镜头不让拍自己。简却咄咄逼人。
马基奇少校说自己打算撤回营地,简大声咆哮:“你们不是来这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吗?”
她示意摄像师跟她一起直接去现场采访。少校急忙阻挡他们。
富有同情心的马基奇少校不忍心看他们去送死,只能告诉他们真相……
少校和简订立了一个君子协定。他拿起步话机向上校报告。在电话里他告诉上校:“有家英国的电视台知道了我们的行动,他们正在采访我,我们不知怎么办。”
简接过步话机,口齿伶俐地质问上校:“你确信维和部队不对这些受伤的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吗?谁下的命令?总部知道这件事吗?”
站在一边的马基奇少校焦急地等待谈判的结果。在连声地质问中,被激怒的上校命令他们滚蛋,威胁要取消他们的采访证。
在马基奇少校面前想表现一番的简继续质问上校,上校只能以上级正在热内亚谈判来搪塞。少校示意上校在撒谎。简继续逼问:“谈判谁负责,怎么联系?”她威胁到自己的另一组准备前往现场了。上校以军事机密不能暴露为由拒绝采访。
简直截了当告诉他:“现场正在撤离的维和士兵是怎么回事?谁下的命令?”
上校语塞了,他表示要请示上级。简威胁道,电视台的几百万观众正在关注这次行动。
上校命令少校在原地等候命令。
炎炎烈日下,装甲车上的人员在焦急等候消息,采访车上的记者和波黑士兵也在原地呆着。少校和简在美丽的原野边漫步。简问少校为什么这样做,少校告诉她,自己不想做个袖手旁观的人。
简好奇地问:“你们不是持中立立场吗?”
少校诚实地回答:“面对正在进行的谋杀,不可能保持中立。什么也不做,就是默许屠杀。”简表示由衷地敬佩少校,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少校接受采访。
马基奇少校警觉地回答,自己可能是个疯子,但绝不是傻瓜。他拒绝了采访。两人僵持在原地。
简的助手过来让她去接总部的电话。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日
烈日下,尼诺在一个阴凉处包扎伤口,契奇趴在塞拉身上睡着了,塞拉觉得腿痒得难受,开始伸手去挠。契奇一下子惊醒了,他问塞拉怎么了。塞拉告诉他,契奇竟忙阻止他,怕他引爆地雷。一边帮他挠。在地雷上熬了半天的塞拉已经对危险麻木了,他觉得现在很舒服。
塞拉突然说自己想上厕所,契奇让他拉在身上,塞拉说不是小便,契奇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没事。塞拉恼火地骂道:“说着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外景·波黑军队控制的路障前·日
在波黑士兵暂时坐着休息的那辆锈迹斑斑的车厢前,简在做现场直播。她以悲伤的语调向观众介绍。

内景·维和部队驻萨格勒布的指挥部中将军的办公室里·日
将军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坐立不安。一旁的电视机上正播放着简的新闻。
他让秘书联系上校,秘书告诉他,她刚把上校的电话挂掉。将军生气了,要她马上接上。
电视画面上,一个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正在发表声情并茂的演说,他号召塞族人维护国家统一。
画外音:在南斯拉夫军队帮助下,塞族的武装开始大规模地种族清洗,他们的坦克开进村庄和城镇,炮火不停地轰炸,波黑一方在瓦砾中抢救伤员。
画面:挂着联合国旗帜的白色装甲车一辆辆行驶在通向波黑的路上。
画外音:在美国第六舰队支持下,9000名联合国维和士兵被送到波黑。
画面:全副武装的维和部队做好了战斗准备。
画外音:法国总统希拉克到了萨拉热窝,他和卡拉季奇谈判,提出一个相反的想法。
画面:希拉克与卡拉季奇热烈地拥抱,谈笑风生。
画外音:卡拉季奇同意开放机场,允许联合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派遣观察员。但不能武装干预冲突。
画面:一批批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波黑,路上横着一具具尸体。
画外音:站在同情波黑的立场上的解说员指出在联合国武器禁运的条款束缚下,波黑人民被剥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
将军对着屏幕左右为难。
画面:一群波黑士兵在战地烤火取暖。一辆塞军坦克向他们开火。
画外音:波黑人得到的援助仅是每天120克食物。
画面:一个维和人员在派发食物,无数的手伸出来抢夺。
美丽端庄的播音员告诉观众有来自波黑的即时报道,有人被困在战地中央,我们的记者正在现场,我们拭目以待维和部队采取什么行动。
画面:播音员和简分占了屏幕的两边,简开始向观众报告。她简短地介绍了目前的情况,然后以煽动的语气告诉大家,期待拯救的人就在不远处。她强调道:“不干涉主义实质就是谋杀,在战场上没有中立的说法,只有选择,介入或不介入。”报道完这条消息后,电视上出现“爆炸性新闻”字样。
将军做了一个深呼吸,下定决心行动。他命令手下准备地图和一架直升机,准备到现场。

外景·波黑军队设置的路障前·日
正站在车的阴影下焦急等待中的简接到总部的电话,电话里,总部的人告诉她要取得现场的报道,并且告诉她其它电视台的人已经赶往这里。她向总部保证会促成维和部队行动,取得这条独家新闻的。放下电话,她向助手抱怨道:“我们已经不是独家了,其它电视台看到我们的新闻后,已经赶来了。”
说话间,两辆采访车呼啸而来,简故做大方地与竞争对手打招呼。
已经接到行动指令的少校走过来告诉简,自己要上现场了,但简必须留在原地。简开始抗议了。少校暗示她可以跟着后面赶来的工兵一起进入战地。
他不由分说地上车,扬长而去。身后的简像个撒泼的女人一样大声抗议,但无济于事。
其他的同行用幸灾乐祸的神情看着没有一点儿淑女风度的简。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日
战场上烈日暴晒,蝉声增添了人们焦躁的情绪,饱受折磨的塞拉在烈日下闭上了眼睛。尼诺在一个避光的角落等待救援,契奇在一边细心地照料塞拉。
尼诺看着契奇,越看越气,他的眼光落在不远处契奇扔掉的匕首上,恶向胆边生。他拖着伤腿一步一步挪动。契奇发现他的举动,不由自主地去拿枪。尼诺就不动了。契奇看他没有动作,放下枪。尼诺看无机可乘,又挪回原处。
躺在地上的塞拉非常绝望,他让契奇帮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这是他妻子的照片,一直带在身上。那边的尼诺趁机把不远处的匕首拿起来,藏在身上。
契奇看着照片奇怪地问:“为什么在战场上厮杀的人都把家人的照片带在身上?”塞拉理都不理他,急着要看照片。契奇把照片放到他眼前,他认真地盯着照片上的妻子,耀眼的阳光闪得他什么也看不到。他的眼里充满痛苦。契奇用手替他挡住光线,他终于看到照片了,顿时老泪纵横。
契奇偷偷观察了尼诺一眼,看他没有异常的动静,就放心地和塞拉聊着……
突然尼诺带着伤奋力扑向契奇,拿出匕首刺向契奇。契奇拼死反抗。两人激烈地进行搏斗。一旁的塞拉在无力地调停,他已经厌倦了仇恨。
尚·马基奇少校的装甲车及时赶到,他跳下车分开正在拼命的对手,跟上来的士兵一起制服了两个人。少校大声告诉他们,工兵马上要来了,一切就要解决了。
在少校的强烈要求下,略懂英语的尼诺告诉塞拉和契奇这个消息。
契奇爬起来,护着伤口,对着尼诺愤恨地说:“我要干掉你!”
少校开始安慰塞拉,地上的塞拉看到了希望,喜极而泣。
细心的马基奇少校让米歇尔看好尼诺,自己上车拿来一挺机枪交给他。地上的塞拉还在激动地流泪。

外景·波黑军队设置的路障前·日
马基奇少校的装甲车又折回哨所,他告诉记者们,情况已经在控制中,大家可以去现场了。简带着助手追着少校打探消息。
一辆插着联合国维和部队旗帜的白色吉普车戛然停下,胆小怕事不愿招惹是非的上校下车与少校握手,一群记者蜂拥而上,想得到有用的消息。
上校沉稳地让大家先安静下来,他把少校带到车子后面,私下开始交换意见。
听了少校对战场的描述,上校决定,如果遇到麻烦,他们照原样撤离。少校岔开话题,问道:“记者们怎么办?”上校很干脆地让他们采访。
他接着批评少校:“这是你想要的后果吗?”少校急忙为自己辩白。上校不再搭理他。
上校颇有风度地与记者们交换意见,少校开始介绍情况。
在伸上来的话筒和摄像机前少校紧张地介绍战地情况,特别提到有一个身下压着地雷的人需要紧急救援。
他告诫记者们,不要太接近现场,因为地雷随时会被引爆,威力奇大。
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询问细节,少校无言以对,上校急忙出来控制局面。
他在简短地宣布了采访纪律后,带领大家一起准备开赴无人之地。
士兵们簇拢来带着记者们离开,上校叫住少校盘问,为什么报告中没有提到一个压在地雷上的人。少校顾做不知。上校背着手,慢条斯理地说:“我们还是等工兵来。”
“工兵没有跟你一起来!”马基奇少校大吃一惊:“我们的人很忙,所以只派了一个德国工兵。”上校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说:“下午3点半。”
说话间一辆崭新的白色宝马牌吉普车开来,一个德国工兵来报到,简单地寒暄后,三人分头上车开赴两军间的无人之地。
一个波黑士兵冷冷地看着眼前这热闹的一切,显得毫不关心。

外景·无主之地战壕前的原野上·下午
到了下午,阳光不再那么强烈了,刚才还是死寂的战场突然活跃起来了。士兵们开始把尸体抬上车,记者们开始拍摄这难得一见的战争场面。
简站在装甲车前报道:“现在维和部队正在营救第三个受伤的士兵,他身下正压着一个地雷。这场疯狂荒诞的战争还在延续,什么时候才能平息,请继续关注环球新闻频道的报道。”

外景·无主之地战壕中·下午
塞拉面对天空,两眼呆滞、神情麻木。记者和士兵们开始忙碌。契奇坐在一旁等待工兵来解救塞拉,简带着助手赶来采访。她们站在战壕边,居高临下地采访契奇,契奇粗暴地指出:“她们只是为了钱,利用可怜的波黑人挣钱。”然后拒绝了她。简恼羞成怒,一面骂着婊子养的,一面拿正在继续拍摄的助手撒气。她告诉助手,这儿只有一个人有权力思考,就是她。
初步受挫的简不甘心,继续采访尼诺。她故意诱惑尼诺:“要来支烟吗?”
尼诺一瘸一拐地过来,接过烟。
简继续问:“会英语吗?”尼诺点头。她趁热打铁地要采访尼诺,他没有拒绝,点头表示同意。
简问:“感觉怎样?”
尼诺回答:“不错。”
简问:“累吗?”
尼诺回答:“是。”
简趁机问了一个敏感的问题:“是你将地雷埋在那个士兵身下的吗?”
尼诺反应过来,瞪着简,伸出中指,做了一个很不友好的手势,把烟掷到她的脸上,一瘸一拐地离开。
简又拿助手撒气。
充满不祥的空气中,契奇守在一旁,越来越紧张,他一边丢小石块撒气,一边念念有词,发誓要干掉这个可恶的家伙。塞拉不解地问他犯什么病,契奇恨恨地说:“我饶了他,他竟然要杀我,我要干掉他。”他恨恨地盯着尼诺,尼诺也狠狠盯着他,双方剑拔弩张。
塞拉开始沮丧地说起自己的感受:“先是被击中,再是身下有个引爆的地雷,然后是全世界看到我的倒霉样,还有你的喋喋不休。”
一切都该结束了,契奇一边安慰塞拉,一边回头,看了看那把沾了血的匕首。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外的野地里·下午
德国工兵准备就绪,他要求将所有的人驱除出现场,避免意外发生,上校急忙去布置。

外景·无主之地战壕里·日
看守尼诺的维和士兵正在听耳机,一阵奇怪的音乐声响起。契奇装做系鞋带顺手捡起匕首,藏在裤腿里,那边尼诺在士兵的监视下吸烟,一点没有发觉。
轻快的音乐中,士兵们安排现场的人撤离。正在听音乐的米歇尔没有听到,马基奇少校让赶紧撤离。马基奇少校连比带画地告诉契奇,契奇没有听懂。他要求有个翻译。一旁的米歇尔不客气地上来拉他,他一把挣脱,盛怒之下就要跟他动手。少校急忙来做和事佬。尽管少校说个不停,契奇还是不走。马基奇少校让尼诺给他的朋友翻译。“他不是我的朋友。”尼诺严正声明。尼诺一边一瘸一拐地撤离,一边回头告诉契奇,他们要排雷,要撤离现场所有人。
契奇还在生气,他叫着:“我不要翻译。”尼诺大怒,骂他是个疯子,不可理喻。
契奇追上前,就要动手,马基奇少校一把拉住他。
地上的塞拉大叫一声:“契奇,冷静!”他劝契奇先离开。
愤怒的契奇满心不情愿地离开。他一边走一边和米歇尔推攘着。细心的马基奇少校让米歇尔看紧点儿。
在少校维和士兵注视下德国工兵开始排雷。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外的野地里·日
维和部队拉起一个黄色的警戒线隔离出一个排雷的现场,两个士兵分头看着契奇和尼诺一前一后地撤离。记者们蜂拥而上,开始报道。
士兵们押着契奇和尼诺撤离。
(镜头摇过)简和助手跟着他们在做现场报导:“走来的两个士兵,一个塞族士兵,一个波黑士兵,他们身后还留着第三个士兵,他正等着士兵拯救他的性命,对他来说,折磨远未结束。”
简和助手在现场报道,契奇好奇地看着这个漂亮的女记者。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外的一片开阔地·日
绿色的原野上摆着七八具尸体,那是契奇的小分队的战友。他看着这些尸体,心里又燃起对塞族人的仇恨。他下定决心要杀掉尼诺。
好心的米歇尔把急救包交给契奇,契奇一把打落急救包,赶他离开,想趁机干掉尼诺。
不远处尼诺坐在一辆废弃的车厢里歇息,他已经疲惫至极。看着他们的士兵们在互相聊天,他们一致认为巴尔干人是一群疯子,他们的戒备之心也松懈了。

内景·英国环球新闻频道总部演播大厅里·日
巨大的演播厅,墙上挂着一块块屏幕,一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两个编导正在通过卫星与远在波黑的简联系。
名叫约翰的编导跟简打招呼,面前的八块大屏幕上有一半是简在现场的身影,她高兴地与总部人员打招呼。
约翰不容置疑地布置道:“你在现场抓到的新闻太令人振奋了,但你要告诉观众那个压着地雷的人的详细情况,最好去拍摄排雷的现场实况。你还要采访当事人,了解整个过程,一有消息,就现场直播。”简陪着笑脸,唯唯诺诺地答应。

外景·无主之地的战壕里·日
镜头中,塞拉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像一具被抛弃的尸体。天色渐暗,影子拖得长长的,暗示着塞拉的霉运。
工兵开始排雷,他小心翼翼地把工具排成排,一面让塞拉不要动,一面小心地去探雷。
伏在战壕外观看的马基奇少校大发感慨:“这真是要命的活。”
身边的士兵幽默地说:“一个工兵一生只能犯一次错。”
“两次”,马基奇少校纠正他:“他选择这个行业就是一次错。”两人发出会心的笑。
战壕里,工兵细致地探雷,他绕着塞拉来回转了几圈,长长的探针没有探到雷,他努力抬起塞拉的手,往下查。塞拉就势看自己手中的照片,暂时忘记自己处在生死关头。
工兵无计可施,他到少校身边告诉他塞拉身下是石头,自己什么也发现不了。少校急忙拿出那个老兵留下的地雷,德兵谨慎地接过触发雷,宣布塞拉已经是个死人了,自己无能为力。
躺在地上的塞拉对自己的命运还是一无所知。
马基奇少校还是不死心,他让工兵设法在身体和雷之间垫上东西,或者再找些人来。工兵严肃地告诉他,世上没有人有办法,特别是面前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三个人充满同情地看着躺在地上的塞拉。

外景·无主之地外美丽的原野中·日
一阵轰鸣声中直升机降落在原野中,大家以为是派来的排雷专家和必要的设备,如释重负。
标着“UN”的直升机降落后,将军带着女秘书下飞机。
契奇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尼诺也平静地朝这边观望。
一群记者围上去,将军自豪地宣布,考虑到这次行动的巨大意义,为波黑和平开辟了新道路,他亲自来前线视察。
记者们七嘴八舌地提问,动作敏捷的简先问道:“听说你的士兵们接到不准介入的命令以至于焦急地等待很久,他们表示厌倦这种没有意义的做法。”
老谋深?

 7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战争总是少数人打着捍卫"国家""正义""民主""尊严"的幌子制造出来
和平总是多数人以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为此买单
少谈什么空泛如幻影般的"国家""正义""民主""尊严"
我不懂更不想懂,我不信更不想信,
我只知道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人,只不过上帝让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国家
自由自在的活着就是真正的道理
谁TMD爱动武,单挑才算英雄

 8 ) 寓言

2001年的最佳外语片,八年之后才看未免晚了些,不过我又怀疑自己01年的时候未必能看懂。那时班上跟我关系最密切的姑娘是南斯拉夫人,家住贝尔格莱德,我们一起逃课,互相抄作业,不时交换CD(我把她变成了齐秦的粉丝),她妈妈来的时候还请我吃饭,送了我一个漂亮的笔筒,并且邀请我去南斯拉夫玩。那时候我只知道南斯拉夫这个地方有点乱七八糟,连传说中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都只能作鸟兽散,其余的一概不通,英文又不大灵,南斯拉夫姑娘给我讲历史,我也只能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她。
 
刚看完片子的时候,觉得战壕里这三个人之间的张力和动态表现的很绝,影片里的其他人却都十分单薄,甚至相当的泛政治化。以导演描摹这三个人情态的功力,完全可以把其他人也写得同样立体同样善恶莫辨,可是他没有。后来我明白了,他所讲的,只不过是一个寓言。这三个人并不仅仅是Ciki, Nino, Cera,他们的名字叫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南斯拉夫。而其他人的名字则分别是维和部队、各国首脑和新闻媒体。他们都只是简单的标志,其上的标签分别是热心无奈、老奸巨滑和不明真相,每个标志都必须足够简单片面,才能够衬托出三个主角之间的局面,如此立体、复杂而无解。(给twin:或许写小说也是这样,让每个人都饱满并不是必要的,甚至也许是有害的。)
 
影片开始不久,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从两个对立的阵营走出来,阴差阳错在三不管地带相遇,中间因为枪的归属,强弱互换了几轮,却都没有杀死对方。波斯尼亚说:“我不能杀了他,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塞尔维亚则好心地给躺在地雷上不能移动的南斯拉夫(其实是另一名波斯尼亚士兵)递烟,因此失去主导地位。虽然不肯互通姓名——“因为下次我们见面的时候,是透过枪上的瞄准器”——他们却聊起了那个金发高个子的姑娘。在他们俩的身上,你觉得人类毕竟是有希望的,而且,热心的维和队员不是就快来了么?

然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你却眼睁睁地看着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从相对和平的状态,冲突一步一步地升级,直至终于不能和解。波斯尼亚咬着牙想:我一定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他!这个时候,他还能记起先前在战壕里,两个人为了究竟是谁挑起这场战争,都已经吵得面红耳赤吗?这个时候,又有谁分得清楚,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
 
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终于同归于尽了,就在维和部队和新闻媒体的面前。留下的,只有虽然还活着,却躺在一颗无法排除的地雷上,稍一动弹就会粉身碎骨的南斯拉夫。维和部队的排雷专家到来的时候,南斯拉夫苦笑着说:整个世界都在看着我,可我想拉屎。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世界却都已经离去。不论真心假意,没有人能够解救它,只剩下南斯拉夫自己,依旧躺在那颗地雷上,等待着终究无解的命运。
 
我有种恶趣味,看评论总从评价最低的开始,因为骂人骂得好往往更有内容(豆瓣评论似乎不能按平价排序,这让我很不高兴)。不过这一次,我失望了。基本上,给负面评价的人们都是在置疑这个片子的可信度,为什么塞尔维亚腹部近距离枪伤还可以走动,为什么那颗地雷不能排除。imdb上有人说:我讨厌那些电影里面,情形明明很简单,每个观众都能看出解决的办法,我只花了两分钟就想到了,可是片子里却非把它演得好象很困难,甚至最终都不能解决……(I hate movies in which the solution is so obvious to any member of the audience, but the whole thing plods on as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and even remains unresolved at the end... It took me about two minutes to figure that out.)我想他若非很年轻,就和八年前的我一样是个纯洁理科生,热爱逻辑和理论,而不知道那颗地雷并不叫地雷,它叫人性。

这片子只是一个寓言,它说的不仅仅是南斯拉夫,不仅仅是战争,是我们逃不开的人类的死锁。

一个哥们曾经说:Sometimes, there's no way out. 他说的是爱情,而我却惊悚地发现,爱情竟然也与战争相通。其实,爱情和战争都一样,也只不过是人性的寓言罢。

 短评

南斯拉夫内战期间的种族悲剧。影片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批判上,更多的是突出一种无力感,在抢救地雷受害者时,英国女记者、法国军士、拆弹专家都曾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他们的努力都显得很苍白。凯特琳·卡特利吉可谓女记者专业户,在另一种反映种族冲突的影片《暴雨将至》也有她的出演。

10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和《美好的一天》差不多故事,从细节小故事出发,讲述一个大的环境,也包含在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与自欺欺人的谎言,结尾太震撼了,有什么比躺在地雷上等死更让人觉得可悲与凄凉的的呢。

1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这种大的战争背景下,囚于一方空间,靠寥寥几个人来撑起的剧情,想到了阿布哈兹下的《金橘》和二战下的《平安夜》。讽刺意味无需赘述,对南斯拉夫这片土壤的情愫从大使馆开始,到铁托,再到老库的一系列作品。于是又问自己一遍悖论:如果一开始在巴尔干半岛上就没有这个国家,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悲剧了

1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本片获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二十余项褒奖

19分钟前
  • (๑⁼̴̀д⁼̴́๑)
  • 力荐

1.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娱乐,也能拓展见识、学习知识。若不是《无主之地》,对历史兴趣度有限的我都不会晓得「波黑战争」的存在:波黑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2.波塞两士兵在战壕里为谁先发动战争而争论的段落和我预想的如出一辙,谁拿枪谁掌握了控制权,战争就由对方“发动”。3.面对屠杀你无法中立,中立永远帮不了战争中的任何一方,拒绝中立。4.-他们说炸弹专家只能犯一次错误。-是两次错误。-怎么说。-第一次是他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5.老兵钱包里竟然掏出一张裸体肌肉男的照片,真是始料未及的“同性”元素?……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9 有点才华。故事不错,可惜几处伏笔略生硬,波族士兵的爆脾气也莫名其妙,人物小传有缺陷,许是导演是波族的缘故,觉得波族人有诉求是理所当然;拍成讽刺喜剧的设想也好,但导演掌控力不够。

28分钟前
  • 小A
  • 力荐

没想到一部战争片让我一直笑,结果最后还是悲剧收场,转折的好突然。波族一队士兵在雾中闯入两军前线之间的空地,赛军开炮,只有基掉入战壕躲过一劫。波族两个士兵查看情况,老兵把跳雷放在尸体下设置陷阱,基趁机开枪,打死老兵重伤新兵诺。基逼迫诺挥舞白衣求助,没想到赛军又开炮了。跳雷上的尸体拉居然还活着,三人之间从剑拔弩张逐渐可以和平相处,两人一起挥舞白衣求助。两军都不敢上前,只能联系维和部队。维和部队的领导不想介入军事,但是热心的特来到现场并答应带走基和诺,但是对拉无能为力,基想留下陪拉,并打伤诺逼迫他也留下。记者简监听了维和部队的电话,利用国际舆论向维和部队施压。所有人都来了,记者问题尖锐,基和诺拔枪相向同归于尽,领导用尸体欺骗记者已经拆弹成功,记者也不求甚解,热心的特也无能为力,只剩下拉继续等死。

31分钟前
  • 赫安
  • 力荐

困在无主之地上的三个人,他们的名字叫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南斯拉夫。而其他人的名字则分别是维和部队、各国首脑和新闻媒体。他们都只是简单的标志,其上的标签分别是热心无奈、老奸巨滑和不明真相,每个标志都必须足够简单片面,才能够衬托出三个主角之间的局面,如此立体、复杂而无解。

36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2002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格局中的大视野。本片和14年外语片提名《金橘》有许多互文之处,讲述三不管地带中两个偶遇后被迫和平共处的敌对士兵及第三人之间的故事。纪实般冷峻镜头,配乐缺失,只在首尾出现悲凉的女声清唱,结尾极具讽刺性。战争的荒诞,媒体的无良,政客的冷漠,中立的无用。(8.8/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战争状态时,和平和中立只是打酱油而已。

44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虽然是用正剧的形式讲的故事,却有些喜剧,黑色的,味道,极具讽刺性。一大堆人忙活了大半天,三个人还是都得死,留在战壕中静静等待黑夜等待死亡到来的战士是某种结束。200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2002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4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8,战争讽刺悲喜剧的佳作,几乎跟战争有关的所有人,包括联合国军还有新闻记者都受到影片创作者无情的奚落,结尾那个阿族士兵躺在地雷上等待死亡的画面绝对能震撼到看过电影的每一个人,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辈子都不会懂的

53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联合国维和部队不仅草菅人命还欺骗百姓,军人忠心耿耿、为国效力到头来只不过是一枚棋子,太令人心寒。

5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最可贵的还不是讽刺的深刻,而是导演一个都不放过的态度。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真不错!一开始看两个人互相“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互斗,还在发笑,没想到真正讽刺得厉害的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和战地媒体啊。。。(德国人的准时梗,喷了)虽然故事格局很简单,但以小见大地把战争对各种人(普通人、政府、联合国等等)真正的意义都说得透彻

6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抽离于现实之外的“舞台剧”风格,very well-done though.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为什么?因为我有枪而你没有”“顺便说一句,是谁先发动战争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我,我真想大便”“你会说法语吗?……你会说英语吗?”“悲观的人认为事情没有比这更糟糕的,而乐观的人认为这确实很糟糕”“据说一名拆弹专家一生只能犯一次错。“”不,两次,第一次是选择这个职业”

1小时前
  • 狄飞惊
  • 推荐

真实的战争片都一样,就是有真实残忍的结局。片子中时不时的幽默和最后三名士兵的死亡构成了一部另类的好片。在这部片子里我又看到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丑恶,和卢旺达饭店里同样的丑恶,政治是最为主要的,平民的生命毫无价值,这个无政府主义的世界,这个主权高于人权的世界,政治是必要作秀的谎言。无论何时想起都会觉得很操蛋,想想这次联合国驻黎巴嫩的观察站被炸的事情吧,又有什么丑恶的内幕在里面。

1小时前
  • Trailleo
  • 推荐

war=we are right,最后一个镜头和片尾曲+1星。希望随落日西沉,上帝视角下满满的荒谬。

1小时前
  • Белка
  • 力荐

人物太脸谱化,剧作也过分戏剧化,毕竟有一个太过明确的政治图解在前。比较有趣的是媒体介入之后的事态变化。法国中士真是可爱(为数不多的正面形象,是因为法国给钱么呵呵)。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