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991

大陆剧大陆1991

主演:王绘春

导演:张新建,刘子云

 剧照

孔子1991 剧照 NO.1孔子1991 剧照 NO.2孔子1991 剧照 NO.3孔子1991 剧照 NO.4孔子1991 剧照 NO.5孔子1991 剧照 NO.6孔子1991 剧照 NO.13孔子1991 剧照 NO.14孔子1991 剧照 NO.15孔子1991 剧照 NO.16孔子1991 剧照 NO.17孔子1991 剧照 NO.18孔子1991 剧照 NO.19孔子199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9

详细剧情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

 长篇影评

 1 ) 读不懂《论语》怎么办?不如先看看这部国产良心剧

这几年兴起了“国学热”,本来挺好的一件事,但总因为商家炒作和某些学者心灵鸡汤式的解读,让很多人对国学产生了反感。

国学必读的两部经:《论语》和《道德经》

以《论语》来说,最受争议当然是于丹的《论语》心得了,最玄之又玄是南怀瑾《论语别栽》,有自己独到见解是傅佩荣《论语300讲》,带有个性化语言解读是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最哲学式的解读是李泽厚《论语今读》……

可以说,扯到《论语》的书至少上千种。

如此琳琅满目的书,对于古汉语能力比较差的人,又想了解国学的人,如此才能找到正解阅读《论语》的方式呢?

上周,我写《孔门十弟子》的书评搜索了资料,意外地发现一部国产良心好剧——1991年版《孔子》,豆瓣评分8.9,打五星占比60.6%。

虽然豆瓣有水军,但整体上的分数还是可信。怀着好奇心,我打开视频网站看这部电视剧。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年代有些久远,《孔子》有些画面有些模糊,但是演员的台词功夫很好,吐字清晰,加上人物性格鲜明,配乐和背景音乐悠扬动听,实在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好剧。

对于文言文底子差的人,这部剧带来的好处多多。

一、一部看得见、行走的《论语》

关于《论语》的作者,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主流意见:一种是孔子和弟子所作,另一种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

对于想要了解《论语》内容的人来说,我们先不用关心《论语》的作者是谁呀,哪个墓出土的孔子版本才是真的呀等等,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论语》的正文。

电视剧《孔子》拍摄了孔子十五岁到七十三岁的人生旅程,依据就是《论语》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信仰周朝礼制,他的儿子孔鲤娶了一妻,不能生育。孔子的老婆寻思着给儿子娶妾,但是孔子说自己家不能娶妾。可是,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回来,老婆已死,孔子就劝儿子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娶妾生子,儿媳妇仍留在家中。

从这一件事看,孔子既有他的理想操守,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孔子》的情节绝大多数根据《论语》的记载而演绎,非常的生动,比起捧手读《论语》精彩了许多。

二、《孔子》最大化地还原了当时孔子的生活环境

知乎上有人说,王绘春扮演的孔子是至今最好的版本,这话基本没错。从外貌上,孔子的画像都是有点暴牙,镜头和化妆都重点突出暴露的门牙。从行为举止上,当年只有二十九岁的王绘春把老年的孔子形态也演得非常的逼真。

这部剧拍于上世纪90年代,没有美颜、滤镜、特效和替身,每个演员都是很卖力在演,演技全都在线。

还有,《孔子》的拍摄场地和道具尽可能地贴近春秋战国时期了。麻衣、土路、矮房、食粟、竹简等,电视剧一开播,我就好像回到久远的年代。

三、学习古礼的视频教材

以前,我看到小说时就不太明白:某人死了,死者的亲人来哭丧时要“捶胸顿足”才表示诚意。

以前,我不太明白有人把“婚礼”又叫“昏礼”的原因。

还有孔子准备出游列国了,还在国界线等了三天,直到明白君王不会挽留他了。他才归还了朝服,换上了便服出游了。

孔子生逢乱世,他的理想是寻求明君,推广礼制天下。可惜生不逢时,孔子至死也没有实现理想。可是,一部《论语》奠定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根基,影响了中国人的伦理、教育、修身治国两千多年。

《论语》的中心思想是“为人、为学、为政”,孔子是践行的第一人。虽然不完美,但给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总体而言,《孔子》这部电视剧虽然有美化孔子的倾向,但是故事化的讲述、生动的表演和大规模的历史叙述,让我们从中学习《论语》的精髓!

原创文:灵林玖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的微信公众号:悦读越欢喜~

 2 ) 孔子

这部电视剧,我个人感觉思想程度不是我所喜欢的,此剧总是给人多了一点死板的感觉,些许刻板,不懂收放自如。孔子与老子对话时,老子所说,正如河流不能倒流一般周礼已是过去。然孔子却一直执着于复兴周礼。剧中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也让我深深感动,大同世界,博爱之人,奈何无人与他志同道合,何其孤独。

 3 ) 最佳电视剧孔子

《孔子》是由张新建和刘子云导演,王绘春等主演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一举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同时获“最佳美术”、“最佳音乐”单项奖,还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照明”两项提名荣誉奖。创造了一剧独获五项“飞天奖”的纪录。

 4 ) 对孔子思想的一些考证和澄清(主要依据:论语、礼记、左传)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味无味(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844449435/

对孔子的评价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的许多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由于时代,有些问题是由于年龄,有些问题是无意识的,有些问题是出于利益,有些问题则根植于许多人的品性。不过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和它的民众会如此的糟蹋自己的文化英雄的。下面列举一些网络上对孔子辱骂的根据,并加以澄清。

对孔子的误解:

误解1:孔子很僵化保守,泥古礼开倒车。

澄清1:①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可见孔子绝不泥古,而是扬弃古代优秀文化成果。②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可见孔子面对礼崩乐坏,并不力图恢复旧礼,也并不盲目随当时风俗,而是根据道理加以选择。③孔子为了救周代礼乐繁文之弊,提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就重新给枯萎而形式化的礼乐注入了新的精神,此外孔子晚而读易经,更是撇去了巫术的成分。一句话,孔子通过反思开辟了理性化的时代。④在经济上,孔子从来没说过要恢复古代井田制;政治上,孔子尊君但反对专制,强调君臣各自的义务。

误解2:孔子提出三纲,提倡愚忠愚孝。

澄清2:在人伦上,孔子从来没提出过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是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礼记),而要达到这一点,双方都得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朋友交先施之,此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那里,礼,既包括抽象原则的仁也包括节文施为,才是最大的,所以孔子解释孝是:“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父母违背了礼,做子女也不能一味顺从(从逻辑上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杀了人,孔子可能会赞同子女跟着一块杀人吗?),所以一般引用“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说孔子愚孝是不对的,这里的不违指的是礼敬父母之心不违,换言之不违是对“敬”的语意补足。《左传》就有证据,如“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这里不违是对淫乐的补足,“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这里不违是对私欲的补足,凡此皆肯定而保持的含义。所以不违不是说无论如何都听从父母,而是说即使父母做的不对,也要有礼敬,而且想办法再帮助父母纠正错误,因为在孔子看来,父母出了错而子女不进谏,无异于让父母陷于不义,是极大的不孝。

误解3:孔子是反动贵族阶级的代表,或维护贵族阶级世袭利益,甚至还鼓吹愚弄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澄清3:①孔子弟子三千,不少人是贫民、甚至是刑徒,贵族阶级会与这些人为伍?孔子自己都说自己“少也贱,故多能也”,这叫贵族阶级吗?孔门提出“学而优则仕”不正是用来打破贵族世袭的吗?②如果说孔子不革命就是维护贵族阶级利益,那就算是吧,但要知道革命代价的高昂。③孔子要是愚民的话干嘛还提出教化百姓,干嘛还肯定的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里“不可使知之的”的“不可”是力量达不到的意思,而不是不应该或不要。有例为证: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可不可即能不能做到,如果解成要不要或应不应该,则说不通。即使在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向它的国民把政策解释彻底、并且能够说服所有或大多数民众的。

误解4:孔子一生求官、追逐富贵,非常虚伪、油滑。

澄清4:①如果孔子真得留恋富贵,何不在鲁国一直做大司寇?干嘛非得冒极大的危险,与鲁三桓为敌?何不和光同尘?如果孔子真得追逐富贵,为什么周游列国,批评诸侯,而且三次遇到生命危险?

②实际上孔子是遇到富贵(不是求富贵),就能安处不作妖;重回贫贱,仍能乐处不忧愁。子曰“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

误解5:孔子歧视女性、工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澄清5:①这里的女子肯定不是泛指所有女性,比如王后、女性长辈都绝不可能包括在内,所以这里的女子指的就是女儿的意思,《孟子》:女子之嫁也,母命之。《礼记》:女子许嫁,缨。而且这句话大概率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家的女儿,而是他自己的女儿。而小人逻辑上肯定不是指品德低劣者,这样的人没必要养;肯定也不是泛指庶民,因为他的许多弟子难道不是庶民吗?所以这里的小人指的就是服役于他自己的人。女儿通常娇气,仆役通常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这是孔子有感而发的。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里樊迟的提问并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来看,从孔子的回答围绕为政来看,樊迟的话大概率是想要学习春秋战国时农家治国的模式,所以孔子是从政治角度的蔑视了这一提法,认为樊迟和农家对治国的理解太low了。

 5 ) 夫子从未离我如此之远,夫子又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夫子从未离我如此之远,夫子又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人类文明发展至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三大哲人相继问世,古希腊苏格拉底、古印度释迦摩尼、中国仲尼夫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世情险峻,仁义陷落,人人自危,但同时,也是文明急剧动荡、感痛而生的时代。孔子,就是在这样,国不国、家不家的的时代下,眼看着礼崩乐坏、人心荡逸,自此而生不同之心。

然而,大时代如此,一人之力又能如何呢?夫子之路,可想而知。无怪乎夫子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称名。

几十年的好学不待言,夫子所得之乐趣,我们也不可想象。但是性命危难之际,才知道君子之难。

厄困于陈蔡之际,身体饥寒,性命危顿,命运倾覆只在片刻之间。然而万死不悔者,是夫子也。万死不悔者,是夫子之弟子也。大道之重,大道之远,夫子之困,夫子之艰。弟子之惑,弟子之虔,弟子之敬,弟子之诚。

关于孔子一生,我明明早已知道结果的,每一件大事也都知道经过的,最后一定会安然无恙的,可是当看到夫子低头、子路疑问,还是哭了个稀里哗啦。

夫子这一生,一直在强求,一直在强求。可是这份强求又是那么纯粹,那么干净,那么执着,执迷而不悔,哪怕是不赞同他理想的那些人,也对这个人无可指摘。为何中国只有这一个人可以被叫作圣人,其实不是他好学,不是他博学,不是他文武兼得,不是他弟子三千,也可以说不是他开创私学让平民有机会可以学习,而是他的明知不可而为之。

子路真是夫子的好弟子。一生能得夫子之指教,一生能得如许弟子,何其幸也。冉求,冉求,终是敬爱夫子的好弟子。冉求眼里的光与欣喜,唏嘘唏嘘。泪目。颜回之死,让人太痛心了。最深情的陪伴是颜回对夫子的敬爱:夫子在,回何敢先死。可回还是先死了啊。厚葬颜回是不合于礼的,可是厚葬颜回是合于情理的,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礼与深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道难寻,又岂可放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这一生,到底该坚守什么?守礼而死,重义而死,子路先生你后悔吗?夫子,夫子,子路万死而不悔,坚持仁道与礼仪,你是欣慰呢还是心痛呢。

夫子说,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是啊!为什么仁德之道不被世人所接受呢?

颜回告诉我们答案:

夫子之道至大,天下都难以容纳。但这是因为世人无知,并非君子的错。如果是大道没有修明,那是君子的错误,现在大道修明而不能被用,那是各个掌权者的丑陋无知。正因为如此,才更显示出夫子的伟大。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这部电视剧是1990年拍摄的一个电视剧,服化道、场景真的是朴素极了,夫子家里穷的那个造型,跟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有一批的那种穷,穷到我心里了。但是,在这种穷困更见出了文化的富有。虽然电视剧中多处与事实不符合,改变的挺严重,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来讲,已经是极为不错了。王绘春老师演绎的孔子颇得夫子好学之三昧。推荐给各位。

 6 ) 為夢想奋斗终身

這部劇更直觀的展現了孔老夫子的一生,逐漸成為聖人的艰难之路,看著好心疼,一個老者為了自己的复周禮安定社會的夢想,带着弟子到處游講,以前總感覺周遊列國多逍遙自在,殊不知他老人家受了多少苦,不敢說孔夫子的話句句是普世的永恆真理,但总能從論語中領悟到不論何種時期都適用的積極的進取精神。後世對孔夫子的偏見都是有關君臣父子的所谓等级觀念,但如果孔夫子在奴隸封建社會時期就有自由平等觀,那...你們說扯不扯 ,歷史沒有如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光看著人不和合當代的觀念就妄下評論,而遮住了人的有價值的部分

 短评

服化道叹为观止,张黎版逊色多了,尤其是编舞,每一出都设计用心,真正构筑了春秋礼乐的图景(虽然礼乐崩坏,但礼乐仍在)。

6分钟前
  • 倒行逆施
  • 力荐

这部很经典了。

10分钟前
  • 南峰
  • 推荐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必将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14分钟前
  • 江欲燃
  • 推荐

只记得一幕:一个奴隶男孩大叫“孔先生说了,奴隶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头

18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看过几集,缺点明显,节奏慢,另外时代变化太大,中国落后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于重视个人发展而不重视生产力发展。

22分钟前
  • 山人
  • 还行

用心又尽力,很难想象这样的电视剧的出现。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因为剧本身就不想让人快速消化。节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静的时候才看得下去。考证太棒,可惜当年经费不够过于简朴,可话说回来现在还能有谁这样拍?那一代前辈自己在给自己拍绝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时代一样。

23分钟前
  • 芒砀
  • 推荐

何其荒凉!王绘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陆影视古代人物的巅峰了。重刷第三遍。

26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坚韧悲良有余,温和之气不足

30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光光从服化道和对礼乐的还原就值得五星,对孔子的刻画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理想有原则的学者。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篇幅比较短,结局有点匆忙。

31分钟前
  • 阿笨猫
  • 力荐

经典

34分钟前
  • LSomnusy
  • 力荐

有教育意义

36分钟前
  • 阿呆同学
  • 力荐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极致还原。要做好此类传记历史剧是很难的,首先要有一部剧该有的戏剧冲突;其次在创作方自身对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着深刻的把握,经过巧妙的艺术手法消化、反刍,保证所有观众能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剧对孔子的刻画好在这两点:第一,在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境界。第二,对于孔子这一充满争议的文化符号,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赞美,由此在史观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38分钟前
  • 求缺
  • 力荐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一部电视剧。

41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文王操

44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力荐

非常考究。原来先秦的古人这么朴素,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到情感都有一种朴素、纯真的美感。

48分钟前
  • 夏木
  • 力荐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记·孔子世家》与《论语》拍摄的,这部剧对先秦时代的礼仪考证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寻根文化下的中国影视文化。

52分钟前
  • 中国的华莱士
  • 力荐

根本让人感觉不到是在拍电视剧,就好像真的是先秦历史再现一样,古朴苍凉的氛围,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整个制作组非常棒!

55分钟前
  • dp
  • 力荐

孔鲤不错,出境太少了。。。

60分钟前
  • Sunny rain
  • 力荐

人若能将华夏的礼乐典籍尽皆掌握 取其精华 被加以丰富 才可称得上博学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样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称得上多才

1小时前
  • .
  • 力荐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热和寻根热的痕迹,如把孔子塑造的略显呆滞,如对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画,但磅礴大气的表现风格、严谨的服饰礼仪、悲凉苍茫的影像气质,已经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颜回死的场景,师门聚餐饮酒的桥段,都令我怆然而涕下。

1小时前
  • danybo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