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妮

剧情片印度2018

主演:吉蒂卡·维迪亚·奥利安,萨洛尼·巴特拉,维卡斯·舒克拉,莫希·查乌汗,希曼什·科赫利,高里·查克拉波蒂

导演:伊凡·埃尔

 剧照

索妮 剧照 NO.1索妮 剧照 NO.2索妮 剧照 NO.3索妮 剧照 NO.4索妮 剧照 NO.5索妮 剧照 NO.6索妮 剧照 NO.13索妮 剧照 NO.14索妮 剧照 NO.15索妮 剧照 NO.16索妮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4-06-14 15:23

详细剧情

  印度每年有超过二万宗针对女性的暴力罪案,平均每二十二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暴,每六小时就有一名妇女因家庭暴力丧命。年轻的基层女警索妮与上司卡帕纳在德里一同接手调查不同的女性暴力事件,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遭受到了重大阻力,无日无之的罪案令她脾气暴躁,做事方式偏离常规,被裁定在执勤中行为不当,而私人生活也影响到了她的职业表现,与丈夫已经彼此疏离,却要被迫面对他突然的到访。印度电影少见的写实题材,以一场一镜营造出真实迫力,将社会低下层女性受到压迫的问题表露无遗。

 长篇影评

 1 ) 镜头里的印度:女性的艰难(一)

影片通过女警索妮,直观的展现了印度女性所处的苛刻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印度社会各个角落遇到的无处不在的各种骚扰和偏见。

场景一:诱捕行动

索妮独自骑着自行车穿过黑暗破旧的小路,旁边跟上来一个不断试图调戏她的家伙,索妮仿佛很惊慌的样子,让人不由替她捏一把汗。

停下车来,面对索妮的质问,这货依然不断言语上调戏。索妮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一句彪悍的“要温暖找你妈”之后,直接把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二货摁再地上一顿暴揍,不远处一堆警察跑过来才拉开他们。。。

原来身为警官的索妮参与的是对调戏猥亵妇女的嫌犯的一次诱捕行动,本来正常的剧本应该是索妮把他引入警察们的埋伏圈。然而,索妮的暴脾气,还没到埋伏圈就忍不住出手了。

虽然揍得痛快淋漓,但由于索妮出手有点狠,嫌犯负伤了,为后来索妮反被投诉埋下了伏笔。

索妮的女上司卡帕纳批评了索妮,除了没有按照命令执行,也为索妮的安全而担忧,相比于索妮的冲动性格,卡帕纳还是比较理智的。

场景二:单调的生活

镜头跟着执行完夜间任务的索妮回到家,可以发现,索妮住在很普通的居民区,家里陈设简单干净但也略显单调,属于典型的单身女性的居住环境。

来帮忙的阿姨重复唠叨叮嘱索妮各种生活注意事项,还不忘记唠叨一下索妮个人感情问题,知道索妮不爱听,好心的阿姨也无可奈何。

非常普通的生活环境,并不太丰富的生活常识,个人感情问题也不是特别顺,可能既是索妮性格易冲动的原因,也让索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警察工作中。

场景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镜头转到了上司卡帕纳的家里,丈夫已经升任警察高层,看家中陈设布置,已经是处于印度中产偏富裕的家庭水准。夫妻俩人忙于事业,在家都难碰到一起。

卡帕纳的婆婆对于儿媳妇忙工作顾不上要孩子耿耿于怀,卡帕纳不能直接反驳,但言谈之间丈夫还是比较回护她的。

即使家庭富裕事业有成,还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卡帕纳所代表的印度女性中上层依然也很难摆脱传统观念带来的压力。卡帕纳是运气好,赶上了一个相对开明和理解她的老公。要是运气不好呢?

场景四:何时起,周六还有农贸市场了?

索妮在警局,日常处理普通民事纠纷,大妈说房东大叔涨租不成就非礼她,大叔说只想涨租没有非礼,典型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叽叽呱呱语速快到吵个不停,谁听到都头大。

索妮的判断很简单也很有效,听到大妈的老公说当天去农贸市场了,一句终结大妈和老公的谎言:何时起,周六还有农贸市场了?

作为警察的索妮,对细节的敏感和对疑点的判断力,让她从纷乱复杂的状况中找到切入点,迅速做出有效的决断。在警察这个职业上,索妮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办法的,而且以明显超越男性同是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由此可见,在这个对女性充满偏见的社会环境中,要想获得职业发展上的认可,女性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场景五:海军军官的尊严

索妮带领警队负责夜查酒驾,查到两个喝的醉熏熏的海军军官,执勤警员无可奈何。索妮只好再次亲自上阵。

俩海军军官估计是平时就横惯了,根本不把索妮这些警察放在眼里,外加醉酒后看到索妮的姿色,不断的语言调戏。有了之前上司卡帕纳的叮嘱,索妮一忍再忍。

也该着那傻冒军官出门不看黄历,居然把手放在索妮手上动手动脚,忍无可忍的索妮直接爆发了,给他一耳光拉下车一顿胖揍。。

印度男性全民好色果然实至名归,上到人模狗样的军官下到街头混混,在索妮这样的女警察面前都敢犯浑,一般普通女性只能惹不起躲开或者忍气吞声。

短短的几个小场景,就可以看出索妮嫉恶如仇,但有点容易冲动,同时又非常敬业。这样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是完全不容于印度传统观念(主要是男性至上观念)对女性的社会定位的,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冲突。

影片中有意思的小细节:索妮听到新闻里除了报道政府吹牛就是无关紧要的外国动态,几乎不提及度国内的民生问题,这种鸵鸟式掩耳盗铃的舆论政策,也让我们毫无陌生感。要是放到美帝那,估计早没观众或者听众了吧

 2 ) 镜头里的印度:女性的艰难(二)

场景六:停职在家

痛揍海军军官的结果就是停职在家,阿姨建议索妮再额头点朱砂,假装已婚来避免被骚扰。阿姨是出于好心,但索妮听不进去:凭啥要用自己的名声替掩盖流氓们的无耻?

看似高大威猛的男友,总是记不住进厨房脱鞋和索妮喜欢喝温水的习惯。

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对女性苛刻,而对男性特别的宽松,男友丝毫不觉得忽视索妮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大不了的,反倒觉得索妮太固执。

场景七:吸取教训

卡帕纳来到老公的新办公室,为索妮的事情求情,老公则告诉她不要让感情影响了判断。

索妮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处罚结果,卡帕纳告诉她将会被调职到控制室。索妮虽然接受,但心有不服。

卡帕纳于是讲了一个故事:读8年级的时候,看到三个警察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痛哭哀嚎,但三个警察一直打,直到他晕过去。卡帕纳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年轻人跟踪学校的女生。。。直到后来想起来他的哀嚎,只会觉得很恶心。

不得不说,比起那些只知道以上压下一味用强的上级,卡帕纳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喝感受来教导索妮:某些人是欠揍,但不明白真相的人看到会怎么想呢?

此时此刻,卡帕纳更像是在教育自己犯错的孩子一样,她希望索妮能吸取教训,学会处理愤怒的方法。

场景八:应该让索妮回来

卡帕纳侄女的生日会后,婆婆依然不忘记唠叨催促她生孩子,老公和妯娌都在帮她打圆场。老公的哥哥一家也是典型的上层社会家庭,谈笑间给索妮起了个“暴怒女王”的外号。

可见即使是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的观念中,索妮的抗争举动还是不能被接受的,更不用说在印度广大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底层民众中,索妮的形象更加的不堪。

回警局路上,卡帕纳听到广播里一本正经的说只有隔离才能保证女性的安全,回到警局就发现男性警员在对待一个可能受到侵犯的女孩的求助时候丝毫没有同理心,又遇到了索妮之前处理案件时候当事人的母女的请求。卡帕纳想到了也是女孩的索妮面对过的情况,还有被她忽视了的索妮处理纠纷的能力,她觉得自己应该为索妮做点什么。

在和老公休息前,卡帕纳想让索妮复职,老公很无奈,虽然不赞同,但也不想让妻子失望。

卡帕纳不认同索妮的暴力处理问题,但深深的感受到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不公,增进了她对索妮的同情和认可。

场景九:控制室里的无奈

索妮来到控制室,就是负责接听各种报警电话,就在别的女警员给她演示如何接听报警电话的时候,就接到一个调戏的电话,女警员见怪不怪的说这很正常。

这个几分钟小场景,就可以看到印度社会中对女性的骚扰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就连女警员接听个报警电话的档口都要见缝插针。可以说,整个社会的风气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场景十:和上司一起执勤

卡帕纳带着索妮一起巡逻,遇到了两个男警察敲诈约会的小情侣,卡帕纳非常生气,但她给索妮演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卡帕纳有心在引导索妮。

执勤结束,索妮带卡帕纳喝茶。虽然俩人年纪相差不大,但卡帕纳把索妮当成自己女儿一般的耐心教导,也让索妮很感动,俩人的感情不由的拉近了很多。

安排这个场景,一边是女性随时随处的被骚扰,另一边是情侣们连个正常的约会都很困难,社会矛盾之处的尴尬让人很无语。

既是索妮因为冲动受到处罚陷入低谷,也是卡帕纳通过自身点滴感受逐步理解接纳索妮的过程。两个女警察,性格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但在面对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时候,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共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度社会中女性的艰辛。

 3 ) 东施效颦

这是一部伊朗味十足的阿拉伯影片。

长镜头多发生在半夜,观众们对着黑乎乎的镜头浮想联翩。

基层民警被演绎成了公安部高管,换个简装的新办公室非要请老婆喝茶翘个啸天腿来得瑟,阿三对老婆树立威严的方法清新脱俗。

基层女民警执法过程中总是单打独斗,哪怕队员和上司只隔着50米,我偏不呼叫支援,我非要让观众感受到世界对我们女性强烈的恶意,我孤身力敌邪恶势力的勇气。

印度的核心问题是等级制度,女性地位崛起就可以不用向贵族纳头便拜了?madam就可以对阿三老公颐指气使了?

很多优秀的印度商业影片无不在表现令人发指的等级制度,在这部文艺片里我没有看到什么新意,反而文艺片拍的一点也不美。只能感受到:第一、索妮智商有问题;第二、印度女性不洗澡;第三;富裕阶层的奢华生活就是吃肉和甜点;第四、基层民警在装逼;第五;全片大量的人物特写,可惜演员演技平庸。

两星给片头的飙车,就是这把我骗进来了。

 4 ) 天天遇色狼,妯娌催生娃,女人活着好难

也许无力,也许无解,但她们的抗争依然动人

2017年,广州设立地铁女性专用车厢。

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保护,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女性还有男性的歧视。

我们知道执行这项措施的国家有日本、有印度、有伊朗……都是一些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

今年土豆要说的一部印度电影,对这项措施下了一个定义。

这是一项软弱的政策。

这部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荣誉最佳影片,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与我们熟悉的印度电影完全不同。

它没有已经成为印度电影标志的歌舞,连插曲都没有。

它也没有我们看到的印度电影的热血或者煽情,影片足够克制。

这部冷色调的电影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印度电影。

《索妮》

影片讲述年轻的基层女警索妮与上司卡帕纳在德里一同接手调查不同的女性暴力事件,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遭受重大阻力,罪案令她脾气暴躁,做事方式偏离常规,被裁定在执勤中行为不当。

在印度谈女权,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

众所周知,在印度女性地位是出奇得低,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指出印度性地位排名第108,这是一个十分差劲的、倒数的名次。

但是这部片子,好就好在虽然说得是女权,却十分克制。

片中的人没有控诉,没有声嘶力竭,甚至没有说自己怎么遭遇不公。

最多就是女主听的广播总在不断地提印度专供女性使用的公交车。她吐槽这些政策的软弱。

但是只要你看了这部片子,就能感到印度社会带给女性的重压,以及和社会相比渺小又坚韧的女人本身的力量。

影片虽然名字叫做“索妮”,但其实却有两位女主。

一位自然是年轻的女警索妮,因为年轻,所以她充满了冲劲。在面对社会的不公,男人的调戏的时候,索妮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也因此被认为脾气暴躁,行为不当。

另一位女主是索妮的上司卡帕纳,不仅她自己是长官,她的老公在警察系统更是身居高位,有着独立的办公室。

相比索妮,卡帕纳冷静理智很多,但是在内心,她其实也是一个火爆性子,值班时发现两位警察勒索民众,她自己能气上一个晚上。

01

这个时代的愤怒,女性忍受的尤其多

影片很多人赞赏的地方就是一场一镜。

片子第一个镜头先从声音开始,这是一个让人惊艳的长镜头。

先于画面,寂静夜晚的口哨声,男人的调笑声先刺激着人们的听觉。

画面慢慢呈现。

索妮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骑着自行车正在赶路,一个男人也骑着自行车在旁边调笑着,不断地靠近着索妮。

在黑暗的小路上,索妮终于忍无可忍,跳下车想要让男人离开,但是男人反而恼羞成怒,嚷嚷着索妮是个贱货,想要捉住她。

怒火中烧的索妮终于挥起了自己的拳头。

伴随着被揍男人的求饶声,小路远处的警察纷纷跑了过来。

这次的冲动行为让卡帕纳批评了索妮,但是卡帕纳的重点在于她的鲁莽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女人,就算是警察,在印度也是十分危险的。

索妮被贬职到调控室接电话的时候,教她操作的女警就接到了调戏她的报警电话。

这位女警见怪不怪,对索妮说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女警的工作日常,就是一出观看女性被压迫被歧视的日常。

工作不顺心,其实女警的家庭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

索妮的阿姨来到索妮家里,关心的却一直都是她和丈夫什么时候能够和好的问题。

相似的遭遇在卡帕纳那里也发生了,回到家的她被指责天天值夜班不顾家,缺乏对家庭的责任。

而她的妯娌,和她的话题永远就是劝她生孩子。

哪怕成为警察,这个本应该最有力量的职业,身为印度女人的索妮和卡帕纳面对的却多是工作和生活上的无力。

她们一个用拳头作为武器,一个用理智抵御外界,结果却都是在社会的洪流中苦苦挣扎。

02

女人的悲剧,都是来源于男人吗

这一天的早上,警局就像一个菜市场一样喧闹。

其实人倒是不多,就是一个女人拽着自己的房东说他想要强奸她。

同行的,还有女人的丈夫。

就是这么几个人,把警察局弄得鸡飞狗跳。

男人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怎么从农贸市场回到家中看到房东意图对自己的老婆不轨,自己的老婆又是怎样抵死不从,自己又是怎么和房东扭打在一起。

但是房东却声称绝无此事。

女人脱掉自己的外套,露出了被撕扯坏掉的衣服。

她大嚷着衣服不会说谎。

几个人情绪都十分激动,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候,索妮说了一句直击灵魂的话“周六农贸市场不开门。”

索妮断定这是一场土地之争,起因不过是房东提高了租金,引发了房客们的不满。

索妮想把这几个人打发走,卡帕纳却指责了索妮断案的草率,她坚持对房东提起诉讼。

但是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却证明了索妮的正确。

警局起诉了房东,但是曾经情绪激动的租客却不肯来到警局做书面证明。

最终,警局不得不释放了房东。

这是一个十分滑稽的案子。

但是在滑稽的背后,却让人感到无力。

在印度,女性的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但是这样的现状却没有引起一些女性的反抗和觉醒,反而让她们利用这一点编造故事为自己谋利。

女性地位低下,真的都是男人的锅吗?

就像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多少是女人比男人更加坚决。

03

也许无力,也许无解,但她们的抗争依然动人

索妮第一次职业重大危机因为遭遇了醉酒的海军。

海军把车停到了路中央,却拒绝下车。

醉酒的他对索妮言语调戏,愤怒的索妮忍不住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拉下了车。

这件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印度,海军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

因此,索妮被调职到了调控室,成了电话接线员。

但是在卡帕纳的运作下,索妮重新回到了本职。

卡帕纳请索妮去一家高档餐厅喝茶。

去上厕所的索妮却发现了三个男人占着女厕吸食毒品。

在一番言语交锋之后,索妮对着调戏自己拒绝离开的男人们挥起了拳头,并以吸食毒品罪逮捕了他们。

但这一次,领头的那个男人却大有来头。

卡帕纳的老公,警局的高层也被男人父亲请来的人骂得狗血淋头。

这一次,卡帕纳决定屈服规则,释放这几个男人。

索妮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选择辞职。

身心疲惫的卡帕纳回到家中,却发现和自己关系十分好的小侄女把自己锁在了房间。

询问过后才知道,班里的同学给小侄女开了一个十分恶心的笑话,小侄女对卡帕纳说,她想开枪把他们全都突突了。

对此,卡帕纳大受震动。

她去索妮家里,送给了索妮一本“印花税票”。

有人嘲笑这本书的作者一生毫无意义,用一张小小的印花税票的背面就能写完,于是作者写了一本自传,名字就取名叫“印花税票”。

影片的结局这里就先卖个关子了。

印度女性地位之低举世闻名,《索妮》通过两个女警察的双眼客观而理性的揭露了这个问题。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却无法客观。

索妮因不公而倍受创伤,因创伤而脾气暴躁,习惯用拳头说话,但是很明显拳头解决不了问题。卡帕纳作为索妮的上司,看似成熟,但是在她克制理性的背后其实也有对男权社会规则的妥协。

她们的反抗看起来无异于蜉蝣撼树。但是,尽管现实残酷,两个人依然互相理解、互相扶持,虽然她们的力量看起来微不足道,她们也仍在坚持战斗。

只要有人还在战斗,那么希望也就在。蜉蝣撼树也总有一天会变成星星之火。

-FIN -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5 ) 索妮,索妮!

影片应该改名为《Madam》电影中索妮的女上司。前3/2部分现实主义,后1/3改走文艺片路线,实际上这两者还是有差别的,没有办法拿现实的标准的去观看最后的部分:镜语的重点突出/省略、情节的心理化、语言的留白和隐喻等突然出现,这无论如何也不再是现实主义风格。

影片围绕性别歧视,深入印度社会展现了女性在印度的地位如何低下,从屈从于男权的软弱法律制度到最日常生活的残酷现实,女性的需求从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到财产公正和社会地位,即使是女警,其生活的稳定性也不堪一击,似乎只有通过激进敏感的主体意识与盲目排他的仇男主义并存,才能在不可抵抗的窒息的社会现状下存有些微生命的意义。

片中女权斗士呈现为三个层次:成熟的女权捍卫者女长官、遭受创伤行为偏激的索妮,以及潜在的女权主义者女长官13岁的侄女。之所以电影改名为《Madam》更好,实际上Madam作为索妮的精神导师的角色,不仅不断指引索妮认识自己、教导她的行为,而且在处理女性创伤和引发女性——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内部分裂的泼妇一类人物时发挥了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比之下索妮对待社会犯罪以暴制暴以及对待前男友绝不妥协,这样一种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直到影片最后似乎发生了动摇。索妮带着Madam赠予的答案之书在报警接听员的位置上坐下,似乎暗示着她正在接受一种间接的、温和(或者说软弱)的方式去面对印度社会的黑暗、琐碎、无聊以及另一性别言语、行为的侵犯(报案电话带着戏谑以及女尸等案件内容)。

如果仍以《索妮》为片名,其中似乎有一种更加扭曲的精神内涵。那就是,作者一方面赞赏索妮拒绝妥协的行为,尽管她的行为存在很大问题,但是勇气和精神可嘉;而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以索妮为代表的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们终将走上妥协与温和/软弱的道路,她们看起来变得更加成熟,懂得使用理性法制的武器,但正如影片中讽刺的印度低下的办案效率——在这样一种臣服于男权的绥靖体制下,寄希望于意识形态机器惩治罪犯实在毫无希望。

那么,以索妮之名,似乎就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如果历史的现实不可抵抗,那么至少用电影赞美片刻的抵抗;如果个体的献祭被证明是连悲剧意义都不曾具有,那么在它沦为有所保留被称之为余地的东西之前,至少让这种英雄主义前赴后继。

 6 ) 焦虑致死

我看到的印度影片真的不是很多,大都是宝莱坞的歌舞剧,剧情沸腾且夸张,像极了人生就是一场闹剧。这部剧是我第一次接触有深度的印度电影。

在印度说女性权利,哪壶不开提哪壶。

然而越是被压抑的,越是具有反抗力,如同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女人们走出家庭参与工作,摆脱不幸的婚姻加入政治运动,思想解放,个性解放,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代表人物,俱往矣,看看当下,女德重返舆论高点,是不是一种倒退呢?或者是螺旋式的进步?我宁愿相信后者。

用世俗的评判标准来看,索妮们的生活是不幸的,因为男权社会制定的标准必定是要压制女性的。首先,大量的权力和金钱被男性掌握,妇女即便鼓起勇气走出家门也只能从事边缘工作,女性从小被教育要顺从,要以家庭为重,要牺牲自我成全男性,女性被衡量被审视而且被评判,大量女性的焦虑来自于会不会失去家庭,会不会失去孩子,因为这些都是男权社会考量女性的标准,达不到标准将会被打上失败的烙印,从而失去正常的社会关系,进而失去生存能力。

索妮们的不幸,源于自身的觉醒。就像黑客帝国里人们从虚幻世界直面荒凉的现实世界一样,能否像真正的勇士那样直面血淋淋的现实。

女性如何才能承认自身的弱小,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依附男性,作为独立个体,健全的人行走世间,这仅仅是生而为人的第一步,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却是最难的一步。

所以女性会焦虑致死。

 短评

头一回看这样的印度电影,节制得清冷,清冷得疼痛,疼痛得咬着牙,却不知该用几分力,才好把那些忽明忽灭的荒唐给噬断。女性长期被压制、鄙夷与污名化,以致于被困在泥潭中,哪怕拾起警察的身份与力量,也处处掣肘。两个女人试探着走近、结盟、抗争,哪怕无解甚至无力,也是微妙动人的。三星半。@平遥

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很聪明的剧本,互为镜像的两女主合力演出了一部内敛的Buddy片。展现社会现实的野心颇大以至于细节难免蜻蜓点水,但主线一直把握得好。手持摄影漂亮。

9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从伊朗《女人三部曲》里勇敢出逃的自行车,又闯入印度漫漫黑夜的街巷

1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罗马尼亚印度电影…还挺少见

14分钟前
  • 有寂
  • 还行

#pyiff2018 没有歌舞的的印度严肃电影,3.5。摄影、颜色都出彩。

15分钟前
  • 费尤
  • 推荐

与《里程碑》为同一导演拍摄,风格相当一致,但张力不如后者强。通过女警索妮磕磕绊绊的生活,展现了德里基层警察那种憋屈且压抑的职业生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政治社会中的腐败。索妮形象塑造得不错,她有正义感,也有职业荣誉感,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太过冲动,每次均把本来占理的事情搞砸。影片拍得没有力量,但也正好与主角甚而整个社会的无力感暗合。

1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在印度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少见地刻画了两位稍显强硬的、试图反抗的女性角色,这确实是过往的印度影片中较难见到的。整个片子拍法挺藏拙的,但到后面也没有逃脱掉堆砌冲突的嫌疑。

2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印度每年有超过二万宗针对女性的暴力罪案,平均每二十二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暴,每六小时就有一名妇女因家庭暴力丧命。" 某种程度上 我们想成为soni 但尘世 本该让我们有勇气成为自己 "第二性"被作为权与利的附属 当我们不再对女性权益投注太多目光 才是趋向矛盾平缓之时"你看看现在的小男孩 一个个裤子穿的那么短 也不知道想勾搭谁 那个身材呀 zzzzzz 真想把他给……………"

2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相当克制严肃的印度片,完全没有歌舞元素,也没有煽情渲染,人物刻画很有耐心。想到昨天李沧东说的这个时代的愤怒,女性忍受的尤其多。

33分钟前
  • 阿作也不是很作
  • 推荐

简洁干净,懂得留白。罗马尼亚新浪潮范头,处女作正。

35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平遥补标,这居然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艺术电影,说起来现如今印度艺术片少得可怜,不足以匹配其电影大国的身份。作为处女作完成度相当不错,对印度的女性问题有着切实的表现,女性地位的低下展露无遗。镜头锋利又克制内敛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导演应该也是达内与罗马尼亚新浪潮的追随者,并且真诚坦荡地面对印度社会现实问题而没有将其包裹成载歌载舞的传统娱乐大片,让观众得以脱离奇观见到一个相对逼近“真实”的印度。两位女性警官的刻画简洁、深刻、有力,她们在男权社会与传统桎梏里难以施展手脚的挣扎可见、可感、引人深思,除了针对女性的骚扰侵害与职场偏见外还要面对传统家族施予的婚恋压力,女主角在社会中无路可走也无处可逃的逼仄境遇被导演以压抑的影像呈现出来,通篇赋与极强的人文关照。印度平权之路任重道远。

36分钟前
  • 推荐

和中国社会很像了

3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平遥#画面非常写实的印度电影,印式鸡血和BGM完全不在此片中出现,因此异域特色的娱乐性也没有了,但是可以看到一个相对贴近印度现实的生活情景。故事不够跌宕起伏,也没有一条完整贯穿的情节线,偏生活流,主角是两个性格独立的女警察。3.5

43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充滿了懸念,看到了無奈,這也是用影像積蓄某種力量以達到書寫和揭露現實。

45分钟前
  • 飛了
  • 还行

@PYIFF 2018 | 7/10,很少见到这么讲故事的印度女性电影,映前发现导演没口音就明白了七八分

49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老成女上司与热血女警惺惺相惜,受各种性别暴力案件的刺激,逐渐从对头变成知音的故事。从色调、表演到故事都很现实主义。女主索妮室内的几场戏都是长镜头。

52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职业女性角度去看印度的女性地位问题,写实题材一场一镜。故事平庸了点,节奏也略拖沓。就算是公职人员,也一样被蔑视被不尊重。

55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全片很压抑,即使是两位女主的丈夫,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贬低自己的妻子。如果面对所有的事情都用忍来解决早晚会爆发的,印度女性的地位很低,但是有看到有人在一直努力,很好,也为片里两位女主之间那种女性才懂得情谊感动。

59分钟前
  • 今天不回家
  • 推荐

虽然是印度电影,题材和叙事方式却是实打实的欧洲味道,镜头愿意在人物身上停留、凝视,整体都很沉稳。结尾过于明亮,丢失了力度,又回到印度味道了。不过,印度大街上的歌舞片和不少中国片与之相比,显得特别毛躁。3.5

1小时前
  • 南悠一
  • 推荐

抱着一场一镜的期待来,其实并不是,准确的说是每个镜头都是一个长镜头,镜头语言沿袭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风格。这几年也看过一些印度的独立电影,不过看到各国新导演的视听语言风格越来越欧洲电影节范儿,倒也觉得很正常,就像《空间》的那位塞尔维亚新导演风格却像早期的贾樟柯。这部电影的人物身份很有戏剧性,一位印度德里的女警察值夜班,导演借此讲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讲印度社会的官僚主义,故事里灰色绝望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很容易让人有共鸣,某些时候,你甚至觉得这就是一个中国故事,只是中国导演无法拍摄无法过审的那种。不过结尾的时候,导演很友善,留了一个独立女性在战斗的结尾,好吧,虽然很绝望,至少他们的年轻人还有抗争。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