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情片法国1945

主演:保罗·贝尔纳  玛丽亚·卡萨雷斯  伊莲娜·劳波蒂尔  Lucienne Bogaert  Jean Marchat  伊薇特·埃蒂耶旺  马塞尔·鲁泽  贝尔纳·拉雅里热  Lucy Lancy  Nicole Regnault  Emma Lyonel  Marguerite de Morlaye  布兰切特·布若尼  Gilles Quéant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播放地址

 剧照

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2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3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4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5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6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3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4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5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6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7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8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19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9

详细剧情

  本片取自狄德罗小说中的一个片断,讲一个上流社会女子被情人抛弃后,想出一招:她鼓励对方跟一名有卖淫背景的女子结合,先实行广泛的保密工作,事成后再把这则天塌地裂的消息公诸于众。

 长篇影评

 1 ) 电影与书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跟原著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很大的不同。电影是改编自狄德罗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老板娘说一个她知道的真事。虽然电影基本很忠实于书的内容甚至对白,只是增添了一些情节特别是关于候爵和年轻女孩单独一起的,删减了候爵曾经是怎么热烈地追求海琳娜以及之后的变化;年轻女孩和她母亲其实是和海琳娜合谋的;候爵曾送给年轻女孩和她母亲珠宝,甚至提出给自己一半财产,当两母女想接受因海琳娜的训斥而拒绝等等情节。正是这些不同大大改变了书里最处想表达的意思。
    在书里说完这个故事之后,作者写到“读者,你以为替拉·宝姆蕾夫人(海琳娜)辩护是比较难的吗?” 还有“说到拉·宝姆蕾夫人,你就会生气,就会大声喊叫:‘啊!可憎的女人!啊!伪善的女人!啊!下流的女人!……’不要惊喊,不要发怒,也不要有偏见,我们来理智的研究一下。”然后用作者了很长的篇幅说出候爵曾经怎么辜负了海琳娜,以及作者自己的看法,这里引用最后的那句:“我在这里可只看到不同于寻常的不忠实行为; 要是有一条法律,把引诱又遗弃正直女人的男人判处和妓女一起生活,我完全赞成,下贱的男人该配给下贱的女人。”
    电影大概是为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更合情合理而进行了改编,因为在书里,当老板娘说完这个故事后,雅克的主人就说了她对年轻女孩的看法“假如你要使别人同情这个年轻的女郎,你就得给予她正直的性情,并且把她说成是她母亲和拉·宝姆蕾夫人逼迫下的无辜牺牲者;必须以最残酷的手段逼使她,虽然她不愿意,在一年中参与了一系列有连续性的罪恶的行为;你应该这样为这个女人和她丈夫的言归于好预伏一笔。” 于是有了候爵在雨中的等候,有了年轻女孩说不出内容的信,也有了评论里出现得更多的是那种“最毒妇人心”之类的话。
    我想书里之所以对年轻的女孩没有合理的说出她的转变,就正如人们在这个故事最开始不能给海琳娜正面的看法一样,人们往往只是知道事情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就决定了整个看法。那些看似不合理不正确的事,通常都有它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

 2 ) 无往不在命运的枷锁之中

我爸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行善积德无数,被大家称作张善人。

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位神仙对他说,村中即将发洪水,看在他平日乐善好施,特意提醒赶快收拾细软离开这里。

他问,什么时候。

神仙说,村头石狮子眼睛红了的时候。

那之后,张善人每天清晨都去一趟村头。村头有家小茶铺,店里有个小二,看到他每天来这里看石狮子,忍不住好奇问他。张善人便将梦中神仙所说全部告诉了他。

小二觉得有趣,当晚偷偷拿朱砂涂红了石狮子眼睛。

第二天清晨,张善人照例来村头,看到了红着眼睛的石狮子。

他开始挨家挨户通知,村中即将发洪水,让大家赶快离开。

店小二一看不对头,连忙和张善人说这是他涂上去的。

张善人并不理他,依旧继续,直到告诉最后一家。

最后一家是一个粥店,夫妻两已经开了十几年,张善人一来通知,店里的人都连忙回家收拾东西。夫妻两就想,要不他们也走。

他们环顾一周,店里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那个水缸,已经不知道传了几代,神奇的是,水缸里的水从来都舀不完。一合计,他两打算带点盘缠细软,还有这个水缸走。

等他们收拾好东西,村里的人也已经走的七七八八,天色近晚,他们开始搬这个水缸。

水缸很重,两人费了吃奶的劲,终于抬了起来。

就在抬起来的一瞬间,水流从缸原本在的地方喷涌而出,迅速冲破了老旧的地面和砖墙,水势越来越大。到日落之时,整个村庄都被洪水淹没。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石狮子眼睛上的朱砂已经掉了色,村中一片寂寥,只剩水中浮木与墙灰。

谁能操纵命运呢,大家都是棋子而已。

 3 ) 笔记

在文字时代风格的层层覆盖下,给予对白韵律和时间性,然后以一种持续、有声的时间记录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影像的速度感才无法改变它们内在的缓慢。“在布列松的作品里,嗓音、人声、音乐产生一种运动,和底片结合成一体,几乎持续不间断,就好像是重复了影像,在区分每个段落的淡入或淡出的黑暗中心,动作浮现,声音的乐谱诞生。而加上去的声音里有汽车的轰隆声、雨声、门声,甚至转变到可以用一些东西来制造不自然的声音(剧场演员、作家们的对话),集中注意在”人物心结的开与解“,给予影片运动,一种真正的运动。

 4 ) 人是什么?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阿瑟王被抓走了。

恶魔对骑士说:你要回答我的问题,就是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能答对,就能救出阿瑟王。

只有森林的女巫知道办法。骑士找到女巫,发现她是一个长相丑陋的女人。女巫就说:我可以告诉你方法,但是你要娶我。忠诚的骑士为了救阿瑟王,答应了女巫。然后她就告诉他:女人最想要的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命。

阿瑟王被救出来了。骑士遵守承诺,娶了女巫。

等到婚礼那天的晚上,骑士发现新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女巫对骑士说:我受了诅咒,要么选择晚上和我一起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白天恢复原来的样子。要么选择白天和他人一起的时候是这个样子,晚上是那个样子。骑士就说,你不是说女人最想要的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命吗?那么,我把选择权留给你。当骑士说出这句话时,诅咒解除了。

可怜的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想要什么。以至于他们每次错,都是一错再错。

真没想到,优雅的布列松也曾经「烂俗」过。但大雅即大俗,小雅不佩服。在我看来,他这部彰显古典主义美学的早期作品是一部真正具有道德力量的艺术杰作。要知道,这些「烂俗」情节正是《温柔女子》所不屑以及试图颠覆和超越的。这也说明,布列松风格直到遇见陀氏才真正「现代」起来——他已经不再叫《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去傻傻地报复男人了,而是让她们走出舒适的牢笼去追寻危险的自我。正如本片中女人们的形象:既像天真的白雪公主,又如恶毒的黑袍女巫。

人是什么?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布列松对于这段俗气的三角关系里显而易见的阶级性看似漠不关心,实则这瓶极易被人忽视的毒药正是他的杀手锏。观众和剧中的男女一样,都糊里糊涂,误以为那个负心汉势必会栽在这个被嫉妒心驱使的女人手里。但当真相揭晓时,我们也和剧中的男女一样,错愕又无可奈何。男人看似是被女人算计,实则是被不可逾越的阶级性以及权力不对等的两性关系裹挟。这时,一个被爱情占据的女人和一个被爱情羞辱的男人都还在为他们婚姻里貌合神离以及将死的爱情假装努力与坚持。

可怜的女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至于她们每次错,都是错上加错。

 5 ) 真爱无敌

很多诚实的女孩最后都变成了不诚实的女人,也许我会证实反之也一样成立。我不值得你靠近我,但请耐心等待,请留给我一点希望,然后你可以评判我的所作所为。如果你能忍受我的存在,我会非常开心,在你家里给我留一角栖息之地,我会毫无怨言地待在那儿。我并不坏,而且我爱你,那是唯一的借口。

布列松的《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根据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里一个故事改编,台词和镜头都很棒,充满诗意。女主最后的这段告白非常美。

虽然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因为影片happy ending而有点转折过大,宿命感也因此被消解,然而这个结尾还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动人的结尾之一。特别是男主最后握着妻子的手,一声声的“Lutte!"、“Reste avec moi!”(坚持住!、留下和我在一起!)十分动人,鼓舞人心,让人不禁联想是导演和编剧在对观众们发出这样的鼓励。

虽说《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部“布列松片”,但是看完此片我们应该相信,任何阴谋和宿命都比不过真爱的伟大,这也许是导演留下的最暖心之作。

 6 ) 爱与仇恨

#BFIPlayer 未成风格作品,不过从演员略显僵化的动作,手部的特写镜头,或空镜或渐暗的转场,强环境音的大量介入和人物内心的矛盾看影片已经具备极简主义雏形。影片整体看其实挺割裂的,尤其是最后结尾处的狗血处理。

视觉上,大量的摇镜头,而且推拉摇也经常搭配门框和镜子使用,感觉很多时候的运镜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情绪。印象最深的男主诉求见一面时那场戏的镜头运用,男主诉求时,越过钢琴和女主的前景遮挡镜头,即使仰拍也显得男主过于急切的弱势形象,而当男主阐述自己的爱后,固定镜头拍摄的女主剧烈起伏的胸口,刺痛让眼睛流下的泪水,随后摇镜头下她“俯看”着镜中的男主,壁炉中那熊熊的“复仇之火”燃烧着。构图上,大量使用门框,窗框和镜子,就像他所一直强调的影像作用。

配乐非常少,大部分是现场演绎弹奏。不过还是有几部分有配乐参与大都是用来反馈被摄人物的心态转变。

不喜欢的点,感觉演员的表演略浮夸与整体风格不太符,还有这演的实在是有些尴尬,而且整体运镜流畅的情况下,镜头跳切的处理有些突兀。

 7 ) 导演访谈重译|是内在在把控

《法国银幕》,第72期,1946年11月12日

L'Écran français, n° 72, 12 novembre 1946.

让•科瓦勒(Jean Queval):一部影片由什么构成?

罗伯特•布列松:一部影片是由许多不相干的元素构成的,它拥有如此多的资源,如此大量的组合与构成,以致常常招致地狱般的混乱。所幸,我们会遇到那被称为一种“内在的必要”的东西。它是紧急必要的。但是它并不向我们透露它的缘由。我们遵从它,因为它是属于我们的,因为我们别无他法。它是无法向第三方进行解释的。

罗伯特•布列松是一股不得安宁的顽强意志的受害者。在我采访他的整段时间里,他的思想背景更为在场,而不是他的身体。他对我的答复饱含无限善良的意志,以及善良的优雅。不过当我一离开,他就思考起将要回到的剧本,思考起他所设想的表演,思考起我所引起的分心。

布列松:是内在在把控。我知道这说法对一门完全外在的艺术来说貌似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我看过一些每个人都在飞跑,而本身是缓慢的的影片。另有一些,角色们一动不动,而本身是快速的。我注意到,图像的节奏无力矫正任何内在的缓慢。赋予一部影片其运动,其真正的运动的,是角色们内在的打结与解结。我努力通过一些东西,或者说一些东西的组合,而不仅仅是通过对白,试图展现的正是这种运动。

科勒瓦:在这种电影观念中,对白的重要性是否是次要的?

布列松:有声电影首要地发明了静默。我发现解释性的对白美妙且方便。但是理想情况应该是让对白伴随角色,正如蹄声伴随马匹,嗡鸣伴随蜜蜂。

科勒瓦:就算将对白视为一种音乐,对白是否,照你说的,必须是剥得光光,严格节制的?

布列松:这是一个品味问题。我喜欢事物平淡。我喜爱这种品质。

然后罗伯特•布列松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补充道:“‘每句闲话都是要算数的’,《圣经》说。”*

科勒瓦:你是否认为电影能在微妙性上与小说等齐?

布列松:它当然是可以超过的。它有更丰富的手段。但是我们还等什么呢?我们可以更快到达那里……

一部影片完全由各种关系构成。因为你所说的微妙性,存在于那必须进行放置的关系之中。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演员与他们周围的物件与布景之间的关系,情节与图像节奏之间的关系,等等。

现在我跟他谈起大卫•里恩(David Lean)与诺埃尔•考沃德(Noel Coward)的《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我们都看过了,他和我,在伦敦。

布列松:这是一部让人钦佩的影片。至少这部影片的一半是让人钦佩的。就是用简约的手法表现角色们的面孔向我们靠近,以及他们的秘密向我们透露的那一半。在电影界,存在着一种与简约对着干的偏见。每当我们破除这个偏见,其效果都是非常动人的。

科勒瓦:你还看过什么其他最近的影片是让你感兴趣的?

布列松:《东京上空三十秒》(Trente secondes sur Tokyo)。创新在空袭戏中,在一种角色换位中。惊人之处在于,突然之间,你看到布景动了起来,而角色们一动不动。

科勒瓦:你对彩色胶片有什么看法?

布列松:彩色胶片的问题并非色彩本身的问题。它完全是另一回事。彩色胶片是好是坏并不重要。我们总是能够对坏工具的好的部分加以利用,前提条件是我们清楚它是不好的。正是这一点将好工匠与糟糕的工匠区分开来:好工匠懂得选取他的工具。不,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彩色胶片的神奇特质,让人眼花,让人走神的特质,在目前,阻碍了它在正剧和悲剧中的应用。

——————————

法国银幕(L’Écran français)1943至1952年刊行的法国周刊。

让•科瓦勒(Jean Queval, 1913-1990)法国作家、记者、影评人、翻译家,是由说法语的作家和数学家组成的团体“潜在文学工场”(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简称“乌力波”(Oulipo)的创始成员之一。

*参见《新约•马太福音》第12章第36至37节:“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大卫•里恩(David Lean, 1908-1991)英格兰导演、编剧、制片人、剪辑,拍过多部史诗片,擅长震撼的画面与创新的剪辑。凭1957年的《桂河大桥》(The Bridge of the River Kwai)和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诺埃尔•考沃德(Noël Coward, 1899-1973)英格兰剧作家、演员、导演、作曲家。凭与里恩合导的1942年的《与祖国同在》(In Which We Serve)(还担任编剧、作曲、主演)获1943年的奥斯卡荣誉奖。

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1945)改编自考沃德的独幕剧《静止的生命》(Still Life)(1936),里恩执导。是1946年第一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十一部大奖作品之一,历来被认为是英国电影史上最佳作品之一。

东京上空三十秒(Trente secondes sur Tokyo, 英语名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1944)美国影片,导演是茂文•李洛埃(Mervyn LeRoy)。获1945年奥斯卡最佳特效奖。

 8 ) Please forget it's Robert Bresson's film

Jean和Hélène本来是一对恋人,后来Jean对恋情渐渐厌倦,在两人“和平”分手的假象背后是Hélène的复仇之心她首先找到了3年未曾联系的邻居母女,女儿Agnès本是舞蹈演员却因家道中落而作了舞女,Hélène资助了她们并刻意安排Agnès与Jean结识,两人坠入爱河并结婚,在婚礼上Hélène将Agnès不体面的过去告诉了Jean,Jean痛苦万分,然而对妻子的爱情终于让他回到了Agnès身边。。。

这当然是一部拍的很浪漫又经典的爱情片:爱情、复仇、欺骗、背叛、宽恕等等构成曲折爱情故事的元素都有;Agnès虽然沦落风尘却举止高贵贞洁,Jean是个花花公子却从不会毛手毛脚;男女主角总是在雨天相遇;主角们的衣着典雅又精致,身姿婀娜的女主角还会穿着薄纱舞裙翩翩起舞;用柔焦拍摄人物,使主人公的脸庞呈现一种梦幻般的朦胧光晕。

好吧,也许你已经看出了我似乎话中有话。没错,如果你以Bresson的L'argent或者Au hasard Balthazar的标准来看这部电影,大概就只会觉得老掉牙:那些像舞台剧一样的台词(还是Jean Cocteau改编的呢)和夸张的表演,浪漫却不真实的情节,人物突兀的情感变化。

所以电影史书籍不太可能把这部毫无创新可言的电影收进去,但对我们这种普通观众来说依然温馨愉悦,足以用虚假的美好Romance逃避现实(千万别老想着我在看Bresson的电影就成!)

http://avivatang.blogbus.com/logs/4794442.html

 短评

7。女人复仇记,和后来的片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5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女人,爱情和复仇,所以特吕弗喜欢

8分钟前
  • spaceman
  • 推荐

(上一刷没评星:海莲娜总是穿黑的,让人生畏。)加一刷:结尾在技巧上跟《罪恶天使》很像,而且布列松好像只有这两部片用了少量摇臂镜头。这个故事改编自狄德罗。但真心不好看,乏味,没有导演往后作品的纯粹感。同期声还是挺难得的。另外,照明很难看,时代局限吧。

12分钟前
  • 复印
  • 还行

布列松在本片中只开发出了简洁,而尚未找到属于他的语言“布列松式的特写”。本片基本还是属于法国“优质电影”传统之中的作品,文学改编,对白讲究(谷克多写的对白真是绕啊),影像精致。布列松的严谨简朴和雷诺阿的漫不经心都是超越优质电影局限的途径。

1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还不太具有Bresson的风范,前半比后半拍得好。

17分钟前
  • 狼哞
  • 还行

“正常”一点的布列松。

19分钟前
  • 微笑迦朵
  • 推荐

精致的法國傳統電影,但需要由Bresson來完成嗎?

24分钟前
  • 何阿嵐
  • 推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diWS7HHnJU/

27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或许是之前一场盲人影院体验项目太过投入,接下来的尤伦斯,我被人生中第二次看的布列松彻底催眠了,成为观影历史上睡得最长的一次,还好这完全不影响对剧情和人物的认知,于是也相信即便是清醒状态下布列松这部立足经典叙事的早期作品。

28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转型前作品,文学色彩较浓

30分钟前
  • 推荐

布列松的第一缕光,阴暗的嫉妒,被利用的爱情,送不出的信,说不出口的真相。“命运是可悲的,但我宁愿自己选择,也不想别人强加于我”,但是艾格尼斯却无法选择。布列松的镜头干净而且高傲,但是余韵简直可以用太多语言来描述。

31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玛丽亚·卡萨瑞斯的表演真是叹为观止,非常出彩!在壁炉前试探让的那段印象很深!

35分钟前
  • barcelona
  • 推荐

Cocteau的痕迹要比Bresson更重

37分钟前
  • motongg
  • 还行

很多诚实的女孩都变成了不诚实的女人,也许我会证实反之也一样成立。我不值得你靠近我,请耐心等待,请留给我一点希望,然后你可以评判我的所作所为,如果你能忍受我的存在我会非常开心,在你家里给我留一角栖息之地 ,我会毫无怨言的呆在那儿,我并不邪恶,而且我爱你,那是唯一的借口。

38分钟前
  • 跑步去流浪
  • 推荐

Love is not exist. Only the proof of love is exist. Revenge can never be a success. It is already so that you are a failure.

43分钟前
  • 嘉 玲
  • 推荐

①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女人的复仇之心;②抵御这种复仇恐怕也只能假戏真做,但是如果真的孕育出真情,爱还是大于仇恨;③能够为爱而死的女人恐怕要神圣于复仇者;④尽管伊始像一出伦理警示剧,最后却变成了正统的悲剧,布列松在本作中更像一个直男癌。

46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7.5;多麼討喜的猶猶豫豫的攝影機

49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1944#第一句献给CC。可称为布列松早期的集大成,较前作垮了几个台阶。风格远未形成,却承古典而来,精妙考究的台词、简洁的叙事,表演用光、幕起幕落十足的舞台范,对男女情爱的熟谙一点不亚于侯麦(谷克多的功劳?)。一部让人享受的电影,迫不及待地想再重放一边,看看布列松是如何处理得这般美妙。

5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重看#局部特写镜头拉至中景,横移,转向,跟拍,一个镜头内的信息量颇大,初具气象;忠于原著式的台词让这个三角故事减去几分流俗,多了几分人心普世化的意蕴;不管爱或不爱,无法容忍背弃的、被践踏的自尊,越是骄傲的女人,复仇的气焰越强大;结尾数次倒车用得好,亮点。

5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3.5

60分钟前
  • Amush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