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兰道

恐怖片法国2001

主演:娜奥米·沃茨,劳拉·哈灵,安·米勒,贾斯汀·塞洛克斯,斯科特·科菲,梅利莎·乔治,布兰特·布里斯科,罗伯特·福斯特,凯瑟琳·汤,李·格兰特,比利·雷·赛勒斯,查德·艾微特,丽塔·塔格特,詹姆斯·凯伦,洛里·海瑞,安哲罗·巴达拉曼提,迈克尔·德·巴雷斯,马库斯·格雷厄姆,丹·哈达亚,马克·佩雷格里诺,蒙蒂·蒙哥马利,迈克尔·J·安德森

导演:大卫·林奇

播放地址

 剧照

穆赫兰道 剧照 NO.1穆赫兰道 剧照 NO.2穆赫兰道 剧照 NO.3穆赫兰道 剧照 NO.4穆赫兰道 剧照 NO.5穆赫兰道 剧照 NO.6穆赫兰道 剧照 NO.13穆赫兰道 剧照 NO.14穆赫兰道 剧照 NO.15穆赫兰道 剧照 NO.16穆赫兰道 剧照 NO.17穆赫兰道 剧照 NO.18穆赫兰道 剧照 NO.19穆赫兰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6

详细剧情

  深夜的穆赫兰道发生一桩车祸,女子丽塔(劳拉·赫利 Laura Harring 饰)在车祸中失了忆。她跌跌撞撞来到一个公寓里藏身。  一名男子说他常常梦见一个叫云奇的地方,那里有个恶魔盯着他。于是就来到云奇,果真见到墙后有怪物出现,男子当场晕死。  另有一名杀手杀死了他面前 的男人,然而蹩脚的他却惹来了不少一连串的麻烦。  故事回到一个刚到好莱坞“寻梦”的女子贝蒂(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她的姨父姨母在电影圈有广泛人缘,让贝蒂的发展如虎添翼,试镜大受好评。同时,她所住的公寓,正好是丽塔藏身之地。贝蒂收留了丽塔,二人感情融洽。面对记不起自己是谁的丽塔,贝蒂决定帮助她寻找回自己的记忆。  一名导演想自己决定新戏的女主角,却被他人强行安排人选。工作不顺意的他还发现妻子和清洁工睡在一起。  这些看似松散的事件,就像一个迷宫,引向一个让人猜不透的世界……

 长篇影评

 1 ) 还是让真正的心理师说话吧

看了好多影评,想找些解释,越看越没劲。想想,自己才是专业人士啊。为什么不自己写呢?长的写不了,短的先写点吧。

1 没人提到betty试镜时那段。引荐人说,要真实感受到才能演出来。镜头一转,坐着的几个女性十分尴尬和不悦,好像他说了什么违背社会规范的话。
解析:Diane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长辈引诱侵犯。她甚至还努力去配合(练习台词,去试镜很兴奋)。对到底是伤害还是爱感到迷惑,常见于乱伦受害的儿童。试镜的对手演员说,acting is reacting,也充满了性的意味:你没吸引力我才没兴趣。这种“Use”的心态,也常见于喜欢物化对象的性侵害者。而帮助挑选演员的老太太,引荐人也说,她“经验丰富”,但是“请不起”,不过在选角色上面眼光毒辣。如果DIane的伤害经历成立,那么在她心里,这位女性长辈实际上是默许了侵害发生,甚至Diane认为,这位女性长辈也是同谋者。当然,在求助(未必是直接的求助)失败后,Diane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这位女性长辈即使反对,也至少纵容了侵害。而实际生活中,侵害者的伴侣也时常会对受害者产生愤怒,有时甚至认为对方是情敌,一切咎由自取。


2 开头机场的老夫妇在车上的诡异笑容,有人提到了。补充一点,DIane对他们充满愤恨,所以梦中Betty是纯良无知的模样,还以为遇到了好的同伴,自愿对他们提供“帮助”。

3 投射性认同。梦中常常会有和现实换角色的事情。

4 妓女那段很感兴趣,不过没想明白,也没找到合适的解释。

5 餐厅女招待也叫Betty,并非意味着Diane想重头再来。到可能是她联想到自己年轻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候。而对她来说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梦中以那个形象出现。

6 结尾的老头老太太不代表良心。说代表良心的,一定看了点弗氏文章就开口闭口精神分析,学了个超我的概念就随便拿来用的。
    结尾的老头老太太,意味着,Diane终于没能超越童年的创伤。本来到好莱坞寻梦,以为可以摆脱那张牙舞爪的童年现实,结果梦碎了,恶魔重新来。

    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只能用梦去呈现。感谢林奇,感谢你的悲悯。

 2 ) 这部电影自有它的观众

这部电影在前面讲述了一个逻辑混乱,N多主线的故事,人人各有一段故事,略搞笑、略惊悚,看了一大半,我都没看懂这部电影在讲什么。想想各个权威对这部电影的评价——经典中的经典,终于忍着在最后一部分快进将这部悬疑经典看完。
结局略惊悚。想想那个笑靥如花、生气勃勃的贝蒂,变成一具面目狰狞的尸体。真是噩梦成真。
中国历史上有个典故,叫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讲几个人闲来无事,比赛谁讲的故事更恐怖。一人曰:百岁老翁攀枯枝。一人曰:襁褓幼儿放在轱辘上。一人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在座中正好有一人瞎了一只眼,便觉浑身寒意,恐怖至极。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浑身寒意。只因故事的影射,让我不觉想到自身。失业又失意,妄图掌控人生,却被牵着鼻子走。
就像贝蒂,只能在梦境中虚构美好,报复社会给予她的伤害。然而一梦而醒,颓废至极,内心虚弱,几近崩溃。
而我前段时间,正好经历了两次几近崩溃的时候。一次仿佛是书中他人的不幸故事,讲述来是为了衬托这个世界的幸福;一次仿佛是上天要降任于我先要蹂躏一番。
从情绪至心灵,虚弱至极。对于不知道我处境的人,我选择彻底隐瞒,选择性的隐瞒,好吧,几近于说谎,就是对和我关系最亲近的人。除了我自己,没人知道我过得多惨。对于他人,我总是将自己的处境美化。那一次次叠加在一起的伤害,只有我能掂清它们的重量。这份沉重,只能自己消化。

对于贝蒂最后对自己的毁灭,恰好引起我的共鸣。在内心深处,那些魔鬼也曾经试图跑出来,将我拖进地狱,虽然只是很少很少的时候。

 3 ) 一种可能性的延展——《穆赫兰道》的精神分析之路

就电影来说,使观众产生心理活动的手段是光波和声波,而心理学表现在电影里就是立体幻觉和运动幻觉。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光影和声音正是在摹拟的人感觉。电影给予观众的光波声波的刺激不是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是诉诸于观众记忆储备中的经验,也就是通过刺激观众的视听感觉来调动在他记忆中由平在生活中通过感觉而积累和归纳出来的知觉、认识和思想,从而达到理解。甚至可以说,从卢米埃尔兄弟开始,一切的电影都是心理电影。声光影的亿万种结合,无一不是在引导观者的认知过程。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提出:“接受相机拍摄下来的事物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但这恰好与认识世界相对立,因为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拒绝接受世界的表象开始的。产生认识的一切可能性都以说‘不’的勇气和能力为根源。”这个新锐得令人生畏的女学者,毫不留情的指出“人类无可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柏拉图的“洞穴之影”借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隐喻了这么一个事实:人们都生活在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的“洞穴”之中,所信奉不移的信念和理想原本仅仅属于“真理”的幻想而已。柏拉图表现出了对主体感觉的怀疑,认为所有的知识的起点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必然决定赖以行事的知识不可靠。因此,每一个存在都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充当了“洞穴囚徒”的角色,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会程度不同的受到“洞穴假象”的袭扰和欺骗。

各个艺术形式都早已开始探讨我们所生存的客观世界与我们的认知之间的哲学关系,而《穆赫兰道》便是这样一部电影——质疑影像的真实与认知的真实,对认知的可能性说“不”的电影。姜文在谈及《太阳照常升起》时提到了“开放式电影”的理念,即在有限的时间长度、手法使用的限制内,将影视艺术从讲故事者变为引导者,从而给观者提供自己想象与发展的开放空间。在这一方面,《穆赫兰道》也是很出色的代表。

让我们开始对《穆赫兰道》的解析之行。首先强烈的建议,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最好不要去看下面的内容。这只是一个从弗洛伊德的理论角度对《穆赫兰道》中梦作用的分析。过早的接受一个观点,会让你丧失整个电影其他丰富的可能性。

《穆赫兰道》的叙述分为两个部分,以影片约115’处,蓝色小盒子被打开为区分点。前半部遵循了一般的叙述模式,虽然略有凌乱但比较容易看懂——故事的主线是青年演员Betty,她为了追寻演艺梦想来到了好莱坞,遇到了因为车祸而失忆的女子Rita(来自电影演员Rita Hayworth,这个名字的意义将在后面被提及)。Betty 与Rita 开始了寻找记忆的旅程。她们唯一的线索是前一天的车祸和Rita 偶然想起的一个名字——Diane。最终,两人在Diane 的住处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女尸,并在极度的惊恐中开始了同性恋的关系。前115分钟还夹杂了其他故事——一个男人被墙后的魔鬼吓昏,一个笨手笨脚的杀手干了一票笨手笨脚的买卖(杀死目标但是接连被目击者看到,不得以灭口),以及导演Adam Kesher 的倒霉经历——新片女主角被资方敲定,自己因为反抗被整得一无所有,最后不得不妥协。

影片95’到115’是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故事开始走向古怪和荒谬,暗示了信息的不真实性。115’之后,叙述开始转向混乱(很多人也就此放弃了这部影片,认为其不知所云)。Betty 的名字变成了Diane,而Rita 则变成了Camilla。唯一继承的线索是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但明显Camilla 抛弃了Diane 并与Adam Kesher 走到了一起。Diane 濒临崩溃之时,找到了杀手(就是第一段中那个笨蛋杀手)要求他杀死Camilla。最终,Diane 在枪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简略的剧情介绍当然不足以说明电影的精彩。这个包含了梦境与现实复杂关系的故事,可以很精确的嵌套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中。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释梦》第四章“梦的化妆”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摹仿作用(identification)”。在《释梦》提供的病例中,弗洛伊德一个女子在自己的梦中将自己的形象与一位女友“等同起来”,梦就获得了一种全新而合理的解释。在这名女子的梦境中,既出现了自己的主观意志,同时也整合了部分自己女友的主观意志。她梦到想去商店买一些熏鲑鱼举行晚宴,却恰好赶上商店关门。打电话叫外卖又碰到了电话故障。这既体现了做梦者作为自己主观的愿望,即不想让女友有勾引自己丈夫的机会,同时女友“想变得丰满些”这个欲望未得到满足内化为做梦者自己的欲望。“它不过是用自己代替了女友的位置,或者我们可以说,她把自己与她的女友‘等同起来’。”弗洛伊德的观点通俗的来讲,即在梦中,作为做梦者意识主体的并不一定是做梦者本身,而是潜意识里对多种意向整合的结果。梦中之自我并非真的自我,而是潜意识里为了满足欲望而构筑的虚拟人格。

晦涩的理论总是难于理解,让我们回到《穆赫兰道》的剧情中。我们看到,影片开头(4’)处的车祸,和128’的Diane 赴宴的桥段一模一样。Diane 和 Rita 的台词皆为” What are you doing? We don’t stop here.” 两次发生在Mulholland Drive 上的相同段落,是本片最明显的暗示。Diane (即前面的Betty)与Camilla (Rita)的角色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互换。115’之后的情节来自于现实,而之前的一切部分都是Diane 所作的一个梦。

当然就此妄下结论未免过于牵强,需要相关的镜头以佐证。2’处有一段怪异的镜头——来回晃荡的摇镜,粗重的女子喘息,最后镜头栽在了枕头上——这正是已经得知Camilla 死讯后的Diane 睡着时的情境。而后面的截止115’前的一切故事,都是这一夜Diane 所做的梦。另一个例子来自道具的使用。即Diane 所居住的房间就是梦境中Betty 和Rita 找到腐尸的房间。Diane 知道Camilla 之死是自己一手导致,因此在梦中虚构了这样的情节。推敲细节并不是本文的目的,因此其他的证据不再详述,你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慢慢寻找。

“摹仿作用” 即identification 是揭开这个梦境的蓝钥匙。Diane 的梦境中混杂了各种复杂的因素——爱、恨、自卑、冲动、后悔、理想主义、嫉妒、内疚等。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梦境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首先,爱以及由爱生恨。这是Diane 杀死Camllia 的原因。Camilla 与她是同性恋伙伴,也是一起在好莱坞闯荡的朋友。但是Camilla 迅速走向了成功,并与导演Adam Kesher 定婚。Diane 希望保持关系但遭到拒绝(122’)。Diane 威胁她,但是Camilla 不以为意。Diane 终于雇用杀手杀死了Camilla。在梦中,Diane 希望Camilla 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于是安排了梦中的Camilla 在穆赫兰道的车祸中失去了记忆。很明显的是,115’之前的部分,Rita 一直是依赖着Betty 的,Betty 处于强势地位,Rita 则处处需要她的帮助、保护与安慰。这就是摹仿作用最明显的体现——Betty 是Diane 的理想化自我,整合了Camilla 的一部分特质——优秀(从她出色的演技可以看出)、自信、从容不迫等等。Diane 在与Camilla 的关系中沿袭了一贯的自卑感,这让她在梦中把自己和强大的Camilla 整合以求得满足。值得一提的是,梦中的Camilla 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Rita,来自于好莱坞著名影星Rita Hayworth。而这个影星饰演最多的角色皆为蛇蝎美人类型。由此可见Diane 对于Camilla 给予她的巨大伤害耿耿于怀。

其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片开头的剪影舞蹈是Diane 曾经脱颖而出的表演(后面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叫jitterbug 的舞蹈,是加拿大以及美国北部的舞蹈)。这样的成就使Diane 对自己的演艺生涯充满了理想。但是来到好莱坞后,一次次落选与失败让她渐渐濒于崩溃,又陷入了与Camilla 的同性恋情中不能自拔。所以梦中的Betty 具有了Diane 不具备的优秀条件——有一个生活在好莱坞的姨母留给她房产,并拥有出色的演技(很可能Diane 的演技也不错,但是残酷的挑选和一系列暗示中提到的暗箱操作让她永无出头之日)。Diane 深知自己犯了错,于是将真正的亲戚,也就是抚养自己长大的姨父姨母在梦中变成了同行的陌生人,这样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伤心。影片最后,Diane 开枪自杀前的幻想,就是面目狰狞的姨父母。Diane 无法面对社会和亲情的压力,最终自己走向了死亡。在这里,摹仿作用的体现在于姨父母的角色转换。

另外,冲动与悔恨。Diane 一时的感情冲动,雇用了杀手杀死了Camilla。梦中她当然希望这一切都没发生过。于是自己雇用的杀手变成一个极笨的笨蛋,毛手毛脚地连杀三人才得以脱身。而杀手的同伙,那个云奇餐厅后墙的面目狰狞的乞丐,则是Diane 梦中最为恐怖的东西。是他告诉了Diane Camilla 的死讯,很可能还给了她一些证据(残骸或者死尸的照片?),装在蓝色的盒子里。Diane 将这名乞丐想成了一个魔鬼一样的存在,并将那天一个路边的男人吓晕。可惜Diane 的愿望没能实现——杀手干净利索的杀了Camilla。而蓝色盒子,则是一个类似薛定谔的猫的假设性存在——它在打开之前,里面有什么都不会确定。而当它打开时,一切的幻想和可能性都转变(量子物理则称之为“坍缩”)为唯一现实。这也是为什么蓝色盒子打开,梦境就结束的原因。Diane 意识到了Camilla 的死已是事实,她的所有希望都已破灭,最终在臆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95’到115’中间的部分在一个歌剧院中进行。主持人不断高喊No hay banda!(没有乐队)It is an illusion. 仿佛带有中世纪宗教色彩的表演。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A Nation under God”,即大部分人为信教者。而基督教的教义则是众多人基础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在Diane 梦中出现的宗教场面,可以理解为她心中宗教道德底线对于自己所犯罪孽的审判。在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中,此场景可解释为“检查作用”。无意识的欲望在梦境中逃过检查作用,让我们看到了前面Diane 的幻想与梦。而在梦的结尾,也就是Diane 逐渐清醒的时候,检查作用开始了对潜意识的压抑,不断告诉意识本身“这是一个幻觉,一切都是幻觉”。

与精神分析理论无关的一点,对于“造梦”的讽刺是《穆赫兰道》最大的主题。影片暗示性的描写了许多电影圈的黑暗——资方的恶意操控、霸道的权钱交易、不公平的甄选机制等等。这类的问题在Diane 的梦境中亦有体现。演员处于整个运作机制的最下层,在商业上也处于被动地位。成功要依附于人,又会伤害于人。同时在演戏的过程中,人格的分裂也是痛苦的。Diane 的扮演者Naomi在一次访问中透露她在拍这部片子时一度想放弃,心情沮丧,甚至一度萌发开车到穆赫兰道自杀的念头。她曾几次提到导演David Lynch在"exploring my dark side"。

对于电影的分析到此为止。这些苍白的文字是绝对无法概括这部伟大电影的内涵,只是一种利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这个故事一次简单而粗浅的探索。领略它更深刻的意义,请你打开DVD机,和David Lynch 一起在穆赫兰道上重温Diane 的噩梦。虽然这肯定不是一次愉快的过程,但你必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释梦》,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商务印书馆。
《论摄影》,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些网络上的评论。

穆赫兰道 影迷讨论网站 LOST ON MULHOLLAND DRIVE
http://www.mulholland-drive.net/

 4 ) 梦比现实更残酷

   “此刻,我生活在现实中,还是梦中”,这是看完《穆赫兰道》后我心中突然涌起的想法,看完该片我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但又不能马上从片中挣脱出来,在脑海中还回转着片中的情节,片中的梦。这是一部考验你耐心的影片,但是,如果你经受了这样的“考验”,那么你应会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诡异的林奇又献上了一部诡异的电影。
    影片刚开头不久,我就已经晕了头,一个看上去很上流的女子看上去要被劫持,突然而来的车祸让她逃生,但是失去记忆。但是突然片中又出现一个神经质的男人在咖啡屋里唠叨,然后莫名奇妙的似乎被吓死。到这里,我心中已经给这部片子定了调,一定是一部悬疑片,是的,这部片子非常悬疑,比如“丽塔”的身份,不过这部片的悬疑也太调我的胃口,而且其中的情节也够“混乱”。一会是对“丽塔”身份的探寻,一会是莫名起妙的办公室内的枪杀,一会又是一个怪异导演的出现,在我够糊涂的时候,又出现一段同性之恋,接着的诡异的舞台表演又让我张口半天。这时候,最刺激人的情节出现了,原来片中的一切都是梦,都是一个名叫黛安娜的怀揣好莱坞梦想的不得志女孩的梦境,我看过不少主人公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片子,向这样整部片子几乎就沉浸于梦中的影片还是让我有些惊叹。通常,看这样的在你观看过程中把你折磨一通的影片,如果没有一个出人意料的“通俗”结局,是会让你很不爽的事情。这部片子的结局让我说不出味道,似乎在最后已经“真相大白”,一个女孩在好莱坞不得其志,梦想的破灭让她在梦境中沉醉,而对一个女演员的同性之暗恋更是让她备受折磨。到了最后,我已经不知这部片子是处于黛安娜的梦境,还是现实了,当我明白一切是一个梦时,我才理解该片中很多看上去不相关的情节的交错,我们都有做梦的经历,我也体会过梦中这样的片断的梦境中交错的感觉,这样想来,林奇的情节设计令人称道。
    任何如《穆赫兰道》这样的影片在上映后,都会引来一阵的解读和讨论,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它让我在观看时有些晕头转向,但是我却死死坐在椅子上盯着屏幕,没有产生放弃的想法。在黛安娜自杀后影片在一阵压抑悲哀的气氛中结束时,我还是死死的坐在椅子上,这自杀是黛安娜的现实还是梦?带着这样的情绪我又不停的回味这部令人回味的影片,每当看了一部令人回味的影片后,我都会有兴奋之感,当然这是在我回味之后,如这部在有些伤感的气氛中结束的影片,实在令我的在回味中也略带伤感。
    这部《穆赫兰道》究竟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对影片理解的争论已经太多。我倒宁愿相信这是一部很个人化的影片,是一部从个人角度多重体会的佳作。你可以说它揭示了好莱坞的罪恶毁掉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你也可以说它展示了生活在残酷现实中的人们的痛苦,你还可以说它表现的是在梦境与现实交织中的精神错乱或身份错位,或者干脆不要去自虐般的思考它,就是单纯的体验林奇带给我们的梦境,然后目瞪口呆,然后错愕发愣。我同意有人的评论,这是一部最接近“梦的现实”的电影,片中情节的交错真的就如梦一般。我认为这是一部残酷的影片,我们常说“借酒消愁,愁更愁”,那么,梦呢?看完这部影片,我只能说,梦比现实更残酷,就如黛安娜在梦中以贝蒂的身份实现着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她面试演出大获好评,她与心爱的卡米拉肌肤相亲,可是,残酷的现实又让她在梦中也经历了些如床上腐尸一样噩梦般的场景。而当从梦中醒来时,她现实的落魄让我看着也颇为揪心,她甚至不愿从梦中醒来,在一阵近乎歇斯底里的自慰中,希望重回梦境,重回那“美好”的生活。对于黛安娜这样的女孩来说,从美梦中醒来无疑是无比残酷的事,越是美好的梦就越是残酷,因为越是美好越是离现实越远。虽然,导演没有向我们讲述黛安娜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挫折,但是从结尾她在梦中的自述,从她在现实中不多的镜头中的绝望表现看,我已经可以了解了她深深的痛苦,了解了一个曾经心怀好莱坞美梦的女孩莫大的绝望,她最后的死令人唏嘘,我的脑海里也久久是她最后在歇斯底里的绝望中挥枪自尽的残酷画面,残酷的令我感叹导演为何如此残忍,但是,这确是一种真实的残酷。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当你在现实中屡经挫折,梦想破灭时,或许你就真的只有在梦中去追逐你的梦想。梦想破灭的痛苦是巨大了,当然,你可以对梦碎之人说出一大堆励志的话语,但是,那样的话语有时却显得那样的苍白,而对黛安娜这样孤独的女孩来说,她说面对的就只能是梦境与现实的牵扯了,最终,这样的牵扯彻底撕裂了她的心灵,心已死,她也最终走向肉体的死亡。我们对自杀之人总是充满了鄙夷,我们总是说,坚强的面对生活吧,我们总是大力宣扬那些从困境走出的人的励志故事,在我们眼中,自杀之人自杀的原因就是他们懦弱。林奇残酷的揭示了现实与梦境的残酷,让我们得以体会一个人自杀前被梦魇折磨的痛苦处境,或许我们应该学会对自杀者表示尊重,只有你能深深的体会自杀者心灵的痛苦,你才能更深的体会那些或许就在你身边的虽然活着但是被残酷梦境折磨的人。梦比现实更残酷,他们在梦中的残酷往往是现实残酷的反应,而造成这样的残酷的往往就是她身边的你,我,他。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65611.html

 5 ) 『穆赫兰道』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第一遍看懂了75%,第二遍看懂了99%。

这是一部必须要看两遍以上的电影,导演是大卫·林奇。

那么,真相是什么?

(以下强烈剧透,慎入)

Part.1

好莱坞演艺道路上失败的女主角A看到自己的同性爱人B竟然飞黄腾达并且和导演C搞在了一起,无比绝望的她竟然雇佣杀手杀死了B,并在事后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愧疚。为了逃避这个操蛋的现实,她倒在床上做了一个梦。

Part.2

在梦中,她偏执的潜意识将现实中的一切元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逻辑关系等等)全部打乱然后重组,强行再造出了一个看似合理实则牵强的梦幻世界。在这个虚拟的现实中,她试图改变自己的演艺命运,并希望与自己的同性爱人B产生一个正面的良好结局。然而,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向她表明,梦毕竟不是真实,并且随着复杂度的上升,一切的逻辑都行将崩溃。在一场诡异的魔幻演出之后,她找到了记忆黑匣子的钥匙,并不可挽回地跌入了现实。

Part.3

梦终于醒来,女主角A发现她终究还是改变不了这个操蛋的世界,于是举枪自杀。

----------华丽的分割线-----------

大卫·林奇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未使用Part.1>2>3这样的常规顺序来叙事,而是采用Part.2>1>3的非线性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既是大多数人第一遍看不懂的缘由,也是这部电影成为梦幻经典的点睛之处。

影片的重点在于导演的意图。大卫·林奇压根就不想靠故事的感染力来打动人,他的真正目的在于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视点/立场的切换,并从这种颠覆性的切换中,获得一种自我内省的独特经验。

切换的时刻发生在大约1小时55分钟处(D9全片157分钟)。在前两个小时内,观众都是以一种高度的主观代入感,沉浸在两个女人的冒险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显示出『这个世界不对劲』并给人带来不安的感觉——直到梦的破碎,女主角跌回冰冷残酷的现实,观众亦随之切换到纯粹的旁观者视点/立场之上,之前诸多不合理的细节产生联系并得到解释,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一场梦』。

这种创造性的叙述结构,使得这部电影并非一串传统的线性故事板,而更像是一套类似拼图、魔方这样的非线性智力玩具。导演将所有的剧情线索都随机、杂乱地散布在长达2小时的梦境中,并在最后的30分钟内简洁、有力地给出真相和答案,继而推向最终的结局。如此一来,导演成功地让观众在前2小时内模拟了一场梦游,并使用一套伪逻辑让观众在梦中不断发现梦的痕迹,衍生出逻辑上冲突的兴奋点——并在最后的30分钟内使梦的逻辑被证伪——这个证伪恰恰是导演、观众共同进行的,而非简单的灌输。

这种世界观的建构方法,实现了戏剧冲突的一项超越——传统的戏剧讲究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冲突,是形而下的、可见的;但『穆赫兰道』这样的电影,其核心的戏剧冲突却是形而上的,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冲突,观众需要在无形的思考中对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真实/虚幻)进行辨证,并在最终与导演一起作出真伪的判决。

要判断一个歌手是否假唱,只需在现场将ta推倒,然后听听看声音是否还在继续。『穆赫兰道』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
http://www.leeforce.com

 6 )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穆赫兰道》

题记:电影分为现实部分与梦境部分,为了区分两个故事中姓名的差异,梦境部分出现的名字全加上“双引号”以做区分。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谨慎阅读。

1梦与现实

电影前四分之三的篇幅都在拍摄主角Diane的一场梦境,梦境部分围绕着“Betty”(Diane外表)与“Diane”(Camilla外表)寻找“Diane”车祸后失忆的真实身份展开(“Diane”在梦中曾临时取名“Rita”),其间伴随着导演“Adam”的一些遭遇,以及警察和神秘大佬的很多幕后行动。整个梦境的素材来自于电影最后四分之一里发生的现实故事,梦境将女主角Diane现实中的记忆进行了一定的扭曲和改装,看似悬疑与荒诞的梦境实则隐藏着Diane的大量潜意识活动。

电影将Diane的潜意识以梦境的形式直接冲击着观影者的内心,这种潜意识共振引发的是一种血淋淋的痛疼感与幻灭感,梦境部分的故事有种欢快与压抑并行的矛盾感受,这其实是Diane的愿望与恐惧的交织。Diane努力用梦境构建一个愉悦的世界,在梦境中可怕的现实记忆被暂时掩盖了,然而噩梦依然一步步逼近。当梦中的“Diane”打开了标记自己身份之谜的蓝盒子时候梦境开始坍塌,Diane以疲惫和绝望的姿态跌入现实世界。

Diane在靠近现实记忆的时刻惊醒,这场梦是她的一次幻灭之旅。哀莫大于心死,醒来以后的Diane以自杀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人生谢幕,她的死刚好应验了梦中死亡的一幕(潜意识对于意识往往是先行存在的,前者向着后者的方向伸展)。可以说,电影实际上拍摄了一个理想幻灭的小镇女生的临终精神状态。

大卫林奇的拍摄手法忠实于梦境逻辑,其中的梦境构建方式符合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讲述的梦的原理。

本文尝试运用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电影中的梦境部分,将电影中梦境部分与现实部分进行对照,揭示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并且尝试去理解那些梦境片段对于Diane的心理意义。

2、现实部分:

电影中梦境部分与现实部分的分界点是Diane伴随着敲门声醒来的时刻,起床后的Diane回忆了很多现实中挫败的往事。Diane来自加拿大某个小镇,在一次吉特巴舞比赛中获胜后萌生做演员的梦想,姨妈曾是好莱坞演员,姨妈去世后留给她一些遗产。想要踏着姨妈的脚步,Diane来到了好莱坞闯荡。但是她的事业并不顺利,某部电影中导演Bob没有选择Diane作为主角,而是选择了Camilla,Diane结识了Camilla并且在后者的帮助下获得一些演出机会。Diane与Camilla以同性恋人的关系相处着,但是两人的感情因为导演Adam的介入而产生过矛盾,双性恋的Camilla继续保持着与导演Adam的来往,并且两次用秀恩爱的方式沉重的打击了Diane。在Adam的家庭聚会中,Diane发现Camilla不仅与导演Adam的关系持续深入(已经发展到谈婚论嫁的程度)而且又还结交了新的女友。(根据镜头推演,悲愤的Diane因为情绪失控当场打翻了咖啡杯,现场应该是混乱的。)恼怒的Diane决定雇凶杀人,她在Winkies咖啡厅把钱和Camilla的照片交给了杀手,杀手给了Diane一把蓝色的钥匙,暗示事成之后会在一个乞丐手中拿到一个蓝色的盒子,盒子里可以找到Camilla已死的证据(逻辑推测应该是从Camilla身体上切割下来的“证据”)。在打开蓝色盒子确认刺杀成功后Diane的精神状态陷入萎靡,与此同时侦探已经开始侦查Diane,未来被捕几乎难以回避。

3、梦境部分:

3.1姓名的符号

在解析梦境之前,先做一些人物介绍,梦中的人名与外表大多是混淆的,姓名与外表的错位一方面是梦境表达的独特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象征Diane内心中自我形象的模糊与混乱。

梦境中“Betty”(Diane外表)是Diane早年的阳光心态的人格表象,梦借用了现实中Betty这个咖啡厅服务员的名字来标记Diane这个子人格。现实中,在Diane雇佣杀手时看到了服务员Betty,Betty性格阳光爽快,这与Diane的当初的单纯是相似的,Betty身为服务员地位卑微,这让Diane想到自己出身于小镇来到大城市打拼的类似人生境况。在这个短暂的相遇中,Betty恰巧也打碎了一个咖啡杯,这让Diane想到自己在Adam家打碎咖啡杯的经历。当一或多个相同元素出现在两个事物中,潜意识的转喻功能在此可以发挥作用了,现实中服务员Betty的性格、地位以及打碎咖啡杯这三个逻辑元素使得Betty这个名字成为了Diane自我认知的一个标记。(换喻的符号是等价的,Betty 与Diane这两个姓名在潜意识中进行了互换,所以梦境中服务员叫做“Diane”)。

梦中“Diane”在车内与司机的对白是现实中Diane说过的对白,车祸后失忆的“Diane”从电影海报中临时寻找了一个名字“Rita”。梦中“Diane”是现实Diane的理想自我表象,借用了现实Camilla的外表,“Diane”这个形象是叠加了现实Camilla以及现实Diane于一身,她是“混合的”,“复合的”,带有隐喻的效果。(“Diane”既是客体表象,又是自我表象,可以理解为“镜像人格”,“外在于自我的自我”)。

在梦境中自己成为他人将会具有多种心理效果,这种体验就像是让自己的灵魂进入到另一个人的角色中,内心中可以用成为他人的方式对他人进行掌控。梦中成为他人也是尝试理解他人内心的一种方式,像是一种“深度的共情对方”的心理。当“Diane”充当客体表象功能时,Camilla表象是受到Diane梦境控制的,Diane用梦的方式让幻想中的Camilla远离了情敌,并且始终陪伴着自己依赖着自己。

梦中的“Diane”有现实Diane想要成为Camilla的愿望,现实Camilla被Diane理想化了,Camilla成为了梦者理想自我的化身。Camilla的形象是一个令梦者渴望的外衣,梦者Diane想要穿上这件外衣,即“想要成为她”。理想自我的这种外在性不在Diane的掌控,她居高临下的侵凌着梦者,当梦者无法抵达这个理想位置时,对于理想自我的攻击就会出现,Diane攻击Camilla其实是自我惩戒,她在攻击她自己,所以杀死了理想自我就等于一种自杀,这是梦中看到“Diane”尸体的深层原因,她发现自己已经死了。

3.2梦与解梦

一段舞蹈剪影镜头过后,出现了喘息声,镜头是Diane的主观视角。伴随着不均匀的呼吸,眩晕状态下的Diane趴向了枕头入睡,梦境正式开始。(欢快的舞蹈是对于曾经舞蹈比赛获胜的回顾,这个片段的画面形式抽象,只有叠加的剪影没有现实空间感,不算是标准意义的梦境,这段舞蹈可以理解为一种半睡眠状态下的幻觉体验。这段舞蹈的幻影与电影结尾处笑容幻影构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结构,从虚幻开始再到虚幻结束。)

人在精神备受打击后会依赖睡眠的方式切断现实刺激进行自我保护,入睡时Diane最强烈的心境是否认自己买凶杀人的事实,想要否认恋人Camilla移情别恋于Adam,而且对于给自己挫败体验的Adam以及导演Bob都有种报复的冲动。梦是愿望的满足,Diane的否认与渴望,仇恨与恐惧,都在梦中以隐匿而委婉的方式进行了表达。

梦境开篇是一场车祸,Diane将自己现实中宴会受挫的经历比喻成了这场车祸,是自己内心遭受的一次“重创”。“Diane”车祸后的逃离也带有逃离了赴宴之路的含义,这样就可以回避受辱了。另外车祸也可以是杀人事件的一个比喻,(当“Diane”充当客体表象时)所以“Diane”被枪指着也可以暗示Camilla被枪杀的经过,车祸受伤后的“Diane”逃离现场则表示刺杀失败,这是Diane内心希望的。车祸还可能拥有的含义是Diane想要将Camilla带走的愿望,让Camilla远离Adam家。整个梦境中“Diane”一直伴随着“Betty”,没有与他人见面,他俩的相处与其他故事是分开的,这里有Diane对于Camilla的占有欲。另外,车祸可能有Diane对于买凶杀人的自我惩罚。车祸是多重思想的表达,这是梦境表达方式里凝缩精炼的特征,从现实到梦境信息量必然要经过压缩,梦境是一份“压缩文件”。

车祸发生后警察开始展开调查,这个调查行动可以表示Diane对于警方调查自己买凶杀人的担忧。警察同时也象征着理智、现实逻辑,梦想中逃避现实的幻想与现实认知是相违背的,所以理智逻辑总是要把幻想逻辑“捉拿在案”。

幕后大佬的手下不停的打电话寻找女孩,这个大佬在玻璃背后指挥着一些事情,他可以象征着命运之手(大他者),他拥有决定事件发展的力量,常人无力摆脱。牛仔(大佬意志的执行者)对导演“Adam”说“人的态度决定人的一生”,又说“电影不归导演掌控了”,这里其实也是命运对于Diane说的话,Diane自己也遭遇了命运的敲打,大他者也在对她进行训教,她内心里感受到她自己的态度毁了自己的人生,她的梦从此也像“Adam”的电影一样渐渐的不归她管了,此后现实逻辑不断涌入(Diane的梦是从回避现实到再次触碰现实的历程)。牛仔在Diane快要醒来的时候进行了揶揄式的唤醒,作为大他者化身的牛仔是压制所有人的现实力量。

名词含义与图像含义的叠加效果 梦境中名词的意义与图像的意义是并存的,“Camilla”这个角色至少有两个含义,她也是叠加的意象,以名词维度可以表示Camilla表象,以外貌维度可以表征Diane现实中遭遇的情敌。梦中的选角事件某种程度上比喻了现实中的恋爱事件,从图片含义出发,叫“Camilla”的女孩被大佬强行推给了“Adam”,这里包含了Diane希望Adam相爱的不是Camilla而是别人,这样Diane就可以不必失去Camilla了。从名字含义出发,也就是当“Camilla”代指Camilla表象时,有强大背景保护的“Camilla”意味着可以规避掉被凶手的危险,这同样也是Diane的愿望。 大佬对“Camilla”选角事件的操控也表示Adam与Camilla相爱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实,命运的力量不可回避的将Diane的情人与情敌捏合在一处。选角事件同样是一个多重表达,它包含了很多矛盾对立的思想。这涉及到梦境固有的机制,意识层面无法接受“二律背反”,但是梦境过程却可以做到,梦境可以明目张胆的表达“很黑的白色”,以及“像冰一样寒冷的火苗”。潜意识可以将矛盾对立的事物贴在一处,梦境的表达方式不仅是达利式的混搭,同时也是毕加索式的多重视角。 命运的代言人 梦境中的幕后大佬在强行安排“Camilla”的同时也顺便帮助Diane惩罚了情敌“Adam”,这种惩戒大致建立在一个逻辑推演上,传递了Diane对于Adam的一些仇恨想法:“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天你也会被绿的,到时候你就可以尝尝被绿的滋味了”(这是“Adam”老婆与工人私通的桥段表达的想法)。“命运对所有人都是冷酷的,我不相信你什么都说了算”(这是“Adam”遭遇“卡氏兄弟”的潜在表达) 之所以说幕后大佬是命运之手,有一句台词是比较关键的,“卡氏兄弟”说的“this is the girl”,这句话是现实中Diane给杀手照片时说过的原话,这句话从大佬手下嘴里说出可谓意味深长,这是一句彻底毁灭Diane的对白,它预示着无可挽回的悲剧的开始。如果说“Diane”与“Betty”在姨妈家相互扶持是Diane的内心里的修复幻想,那么大佬把“Camilla”推到“Adam”身边则带有死神把命运带回的含义,“Camilla”与“Adam”的相遇的实事是Diane无力摆脱的命运。 这是Diane梦境破碎的背后力量。Diane没有疯癫,她反而保持了现实感,正是直面沉重的现实才压垮了她。 对于人脸的恐惧 车祸后,“Diane”一路逃向“Betty”姨妈家,“Diane”晕倒,画面出现了Winkies咖啡厅里陌生男人谈话的画面。陌生男人似乎在与侦探交谈,他说自己恐惧一张墙背后的脸。这个片段是Diane的一段梦中梦,这个片段里有着Diane的极大恐惧,现实中她在与杀手交谈时被这个陌生男看到,所以Diane担心这个目击者听到了自己的对白从而泄露买凶的秘密。旁观者“Dan”在Diane内心也承担了一个想象中的他者的角色,她用他者视角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带有道德审判的效果,这道德审判甚至不需要太多言语,一张脸就够了。“Dan”出现在梦中其实传递出Diane无法承受的道德上的自我拷问,这个目击者叫做“Dan”是“Diane”的缩写,“Dan”既是一个路人影像,同时也在替代着“Diane”言说着恐惧。“Dan”发现乞丐的恐惧就是“Diane”自己真实的恐惧。这里的乞丐象征着魔鬼,这是“Diane”与魔鬼进行交易的比喻,她觉得自己的心灵已经被腐化了,在他人评价中这她的行为是恐怖的罪恶。“Dan”说自己梦到过这间咖啡厅其实也是Diane因为担忧和恐惧而梦到过这里的表达。Diane进入了“Dan”角色中,另外的含义是为了搞清楚这个目击者到底知道多少。“Betty”与一对同行的老人告别的情节其实是Diane回顾自己与姨妈的分别,同行一段路可以寓意“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两个老人的笑容非常诡异,比起邪恶对比,无言的狞笑更让人毛骨悚然。老人的诡异笑容也是一张审视的脸,是Diane假想的被亲人的凝视,这凝视因为带给Diane太多压力而被感受为恐怖的。两个老人的笑脸反映出Diane对于超我的恐惧体验,Diane因为辜负了姨妈而感到愧疚,恰恰是老人的期待让Diane难以承受自己的挫败与堕落。出租车内的诡异笑容是Diane崩溃时幻觉体验中姨妈化身厉鬼的一个递进,厉鬼形象是自我惩罚赋予的力量,她们狰狞面孔的背后是Diane严厉的自我攻击。 “dream place”里的自我 “Betty”与“Diane”在“Betty”姨妈家汇合,接待“Betty”的是现实中Adam的妈妈Coco,因为现实聚餐中Coco对于Diane的体谅及对于Adam娶Camilla的不满,使得Coco表象在Diane潜意识里成为了一个亲切的角色,她是Diane的同盟,维护了Diane的自恋体验。姨妈家有一个坐出租车离开的红发女人,这个红发女人拿着“Betty”姨妈家的钥匙,暗示她是Diane梦中的姨妈形象,她或许代表Diane内心希望姨妈依然健在,这样自己就可以住姨妈家受到姨妈的保护了。在“Betty”说到姨妈家是一个“dream place”时,“Diane”出现眩晕,这个眩晕在梦境中一方面表现为车祸导致的头部创伤,另一方面其实表达是“

Diane”对于“梦幻”二字的恐惧,因为这个“dream place”是Diane逃避现实挫败的梦幻之地,一个为了躲避现实痛苦的梦境摇篮,一旦揭露梦幻就需要直接直面现实了,在没有大量内心铺垫时Diane暂时无力接受现实,她需要用幻想镇痛。整个梦境都是在围绕着“铸梦”与“梦碎”之间的博弈展开的,也就是自恋感与现实感之间的拉扯,这时候的Diane内心是分裂的。 “Diane”失忆是想要忘记现实,梦境部分寻找“Diane”的真实身份成为了一条重要故事线索,内在的含义是Diane重新接受现实的过程,寻求身份也寓意着“Diane”在重新寻找自我,因为她迷失了自己。 蒸馏咖啡引发的灾难: “Adam”在谈判桌被卡氏兄弟威胁电影选角必须为指定的人选“Camilla”,冲突的引爆点带有梦境常见的荒诞色彩,卡氏兄弟因不满咖啡的口感而大为震怒,这里将卡氏兄弟的挑剔与强硬进行了漫画一般的放大。梦中的卡氏兄弟的形象借用了现实中Adam家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至少对于Diane而言,此人未发言只是发生过目光接触),因为Diane现实中被轻视的经历,导致梦境中特意将次要人物的重要性提升起来,将次要人物赋予重要地位反映出Diane作为次要人物的愤怒与不满,表达了被忽略者的抗议与复仇。卡氏兄弟在梦中表达的愤怒实质上是Diane自己被他人忽视的的愤怒。(卡氏兄弟在梦中同时也是神秘幕后大佬的执行人,他们的蛮力形象也象征着命运的不可违背性。) 这个桥段之所以把冲突放在咖啡口感问题上,是因为Diane现实中打翻了咖啡,打翻咖啡被内心赋予了愤怒的意义。现实中打翻咖啡是一次社交事故,是狼狈的,但是梦境中将其颠倒为提供咖啡者是诚惶诚恐的,这是Diane为现实的屈辱经历雪耻的过程。现实中相对于Diane而言更次要的人物是梦境中的牛仔角色,他在现实中与Diane连目光接触都没有发生,只是从背景中走过去而已,然而“牛仔”在梦境中却十分强

势的教育了“Adam”一番,直接导致后者服从了大佬的安排。次要人物被赋予重要意义是梦境常用的手法,梦境会运用日间残留记忆中的“边角料”作为组织材料,相对于现实而言梦境经常是黑白颠倒的,本末倒置的。重要的信息被遮盖起来,无关紧要的却大张旗鼓。因为内心为了避免一些自己不愿看到的东西所以才会用此方式“加密”,这也导致梦境经常是荒诞而离奇的。梦境内容的颠倒与转移是梦境的基本表达方式,《穆赫兰道》在这一点上遵循了这一规律。 二元关系的维护 我倾向于主观的把梦境的情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Betty”与“Diane”相处的部分,其他部分可以说是“外部世界”,包括:车祸部分、餐厅部分、“Adam”部分、试戏部分、杀手部分、酒吧部分。你会发现,梦境中失忆的“Diane”一直与“Betty”相伴,她根本没有与“Adam”以及其他人相见,Diane在梦境中将情敌Adam的影像与情人Camilla影像之间的交往完全给切断了,这背后有种Diane对于Camilla的占有欲。(Diane处于同性恋的心理位置上,在幼年的情感原型中最初恋爱对象是妈妈,所以现实中潜意识深处Diane需要打败的情敌Adam象征着与自己争夺妈妈的爸爸,这是一个女版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现实层面Diane输给了Adam,在这过程中她不仅仇恨Adam的夺爱,更仇恨于Camilla在“欲望着他者”,在梦中Diane直接排除了这一竞争者。) 梦境中“Diane”大部分时间都在“Betty”的姨妈家陪伴着“Betty”,姨妈家是一个抗拒现实世界的“dream place”,这里其实是Diane内心里的子宫意象,“Betty”在这里练习台词做着明星梦,并且在这里与恋人相爱。这里是维护自恋体验的地方,是尝试修复二元关系的地方。“Betty”与“Diane”相处的过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这部分是Diane在内心中寻找自我的过程,梦中“Diane”失忆忘记身份象征着Diane精神上的迷失,她必须要要面对自己是谁的问题,当她在梦境中发现了“Diane”尸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内核其实已经死掉了,这是现实中自杀的先兆。 戏言并非“戏言” “Betty”参加“Bob”导演的试戏是对于现实中曾经挫败经历的一次内心修复。现实中Diane没有被导演选重从而错失了参演机会,在梦中“Betty”则完美的演绎了角色,而且惊艳了全体工作人员,这是对于挫败的补偿。试戏过程导演“Bob”的形象在梦中遭到了丑化处理,他显得表达混乱反应迟疑,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却又混乱指挥,这种讽刺形象是Diane内心的愤怒使然,她意在表达“你就是个笨蛋,根本不懂表演”。 “Betty”试戏的对手演员是一个老男人,戏的内容大致是女孩与父亲朋友的情感纠葛。梦中的这段试戏可以归类为梦中梦,广义的梦中梦可以指那些在梦中发生的脱离当

前梦境逻辑的情节。梦中梦往往隐藏着梦者更为深层的内心冲突,而且多为创伤事件,因为带有冲击所以会被埋藏在梦中某个角落里。 “Betty”的试戏可以反映Diane的创伤式情感模式(可能潜在的揭示出的被长辈诱奸的成长史),“Betty”的试戏故事中包含了一个被恋人伤害的元素,而且双方强弱不对等,“Betty”饰演的角色处于弱势一方。阿德勒认为,梦中的性格表现是人的真实性格的映射。她在戏中受伤后的处理方式与现实中Diane冲动杀人的性格特质是一致的,戏中的女主角说“我讨厌自己讨厌我们两”也是Diane在现实爱情关系中的情感表达。在正式试戏之前“Betty”与“Diane”练习了一段戏份的对白,这段对白差不多可以移置到Diane与Camilla现实中的情感冲突上,它是真实情感以游戏方式的一种返回。“Betty”念台词说“我要杀了你”,现实中也的确是如此做的。这里意在表达Diane的这一情感模式埋藏于性格深处,她与Camilla的关系与这段试戏的寓言式结构是呼应的。梦境有种将伤痛减轻的幻觉作用,对词结束后两人相视而笑,仿佛这都是玩笑而已,那一刻是Diane内心对于悲痛现实的否认。 试戏内容很可能是Diane早年创伤记忆的浮现,这段试戏是理解Diane性格的关键,过激的处理方式以及强烈的自我仇恨是Diane将人生导向毁灭的深层原因。

笨人的作用 梦中有一段杀手行凶的情节,这是Diane幻想中的行凶过程,杀手被塑造成一个办事不牢的滑稽角色,这掩盖了他做的恐怖事情。对于杀手办事不牢的幻想可能存在有两层含义,第一是Diane担忧杀手行凶后会留下太多线索,这是担心事情败露的焦虑。第二是杀手的蠢笨和滑稽缓解了恐惧感,恐惧被幽默的形式防御着。梦拥有幽默的能力,甚至有些人会笑醒,它把可以把疼痛进行戏谑化处理。这场幻想中的凶杀对象是男性,中途顺便杀了一个女性,Camilla表象没有出现,梦转移了重点,仿佛有种事不关己的效果,这种与现实记忆的疏离效果直接给痛苦事件遮蔽了。Diane在梦中回忆了与杀手接触的过程,她以一个不检点的女孩形象出现的,这似乎是Diane对于另一个自我形象的认知,在这里她的内心形象是堕落而轻浮的。与杀手勾搭的女孩也可能是Diane现实中买凶过程“肉偿”的部分,杀手可能曾经借机揩油(情节中有性的暗示) 梦的谢幕 梦境的结尾是以Diane揭示自我身份结束的,“Diane”戴假发是一次身份标签的变动,“Camilla”换上黄色假发后暗示“Betty”与“Diane”其实是同一的,两个分裂的自我开始走向合并。在观看寂静酒吧的表演以后,“Diane”打开蓝色盒子,回忆起杀人的记忆,这时作为阳光人格的“Betty”表象已经消失了,也意味着此刻的Diane已经失去了一切阳光与自信的活力,“Diane”此刻是一个空壳,她跨越梦境的边界后就变成了无比颓废的那个Diane了。“Diane”与“Betty”来到“寂静酒吧”,这里上演了一出由声音与画面拼凑而成的戏,寂静酒吧是梦与现实的一个过渡空间,是苏醒的前奏。舞台上的表演意在揭示梦的虚幻,悲伤歌声传递着Diane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在视觉上歌手的倒地寓意着死亡,它暗示着现实层面的悲剧,但歌声依然延续着,这是梦境营造出的幻觉,梦境用幻觉遮盖了真实记忆,幻觉可以延续,但是现实已经不可逆的消逝了,当下的感知已属虚妄。台上的寓言是Diane开始决定接受现实的标志,这是接触真实的时刻,也是异常恐惧的时刻,“Betty”恐惧的战栗是对于现实冲击的畏惧。

寂静酒吧的表演揭示了Diane在梦中经历的所有悲欢乃是一场空虚的幻觉,这里同时也有对于现实人生隐喻的表达,人生如梦,到头来也未免是一场虚无。因为生命有终,所以每个人的人生也都会有被清零那一天,“故去的人与事”只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故事”存在吗?它生于虚无,又灭于虚无。

 7 ) 戴安娜王妃与卡米拉夫人?是巧合,还是隐喻?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合乎逻辑的假设:Diane与Diana两个名字只差一个字母,而Camilla的名字则没有任何区别。

现实中的故事众人皆知,戴安娜王妃先是遭遇了一段长时间完全被曝光的婚姻破裂,随后死于一场谜一样的车祸。而做了查尔斯王子35年“情人”的卡米拉则在戴妃死后8年,正式进入英国王室,升级为“卡米拉王妃殿下”。两个女人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大卫林奇为影片中两位女主角在现实部分中取的名字,是巧合还是隐喻?影片中的情节,是否也与这段王室往事有所联系?

首先,Diane与Camilla之间,戴安娜王妃与卡米拉夫人之间,都有一位有身份但无实权的男人。电影中是导演Adam,他的身份虽为导演,但实际上连选角这样的基本工作都受黑势力控制。而现实中的查尔斯王子,虽贵为王储,但谁都明白那只是英国一个没有实权的礼仪上的头衔而已。

电影中的Diane受到爱人的冷落,并需强行忍受爱人与他人明目张胆的的恋情,感到极度失落、愤恨、嫉妒。而在现实中,戴安娜王妃的遭遇不也是极为相似吗?从八十年代与查尔斯王子婚姻出现裂痕开始,从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恢复情人关系开始,她同样感到无比失落,愤恨与嫉妒,而且贵为王妃的她,同样需要在世人面前强行忍受这种痛苦。而她丈夫与卡米拉的婚外情,也同样可以称为是“明目张胆”,因为这几乎被当时的媒体完全曝光。而另Diane与戴安娜王妃落得这个地步的女人,都叫Camilla,只是影片中Camilla是Diane的恋人,而现实中卡米拉是戴安娜丈夫的情人。

我甚至认为,大卫林奇创作的Diane/Betty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就是以戴安娜王妃为原型的。电影的梦境部分中,那个近乎完美的Betty,是否代表着世人面前,那个光鲜亮丽,优雅从容,令人羡慕的戴安娜王妃形象?而电影现实部分中的Diane,是否隐喻着遭受婚姻失败打击,孤独,暴躁,颓废的真实的戴安娜?在梦境与现实中,Diane与Betty的长相没有变化,正如世人面前与自我面前的戴安娜,都同样是那个金发美人,但是真相却是,Betty只是Diane在梦中虚拟出的一个完美版的并不存在的自己,而戴安娜也绝不会一直保持着那个浮华世界中的美丽王妃形象。

影片与现实中都有死亡。Diane因嫉妒生恨,最终雇杀手杀死了那个摧毁她人生的Camilla。而现实中,戴安娜王妃虽有类似的遭遇,结局却是自己死于一场车祸。也许,悲剧注定以死亡结束,尽管影片与现实选择了不同的代表。

Diane与戴安娜王妃,有着相似的名字,有着同样的金发,有着类似的遭遇;两个Camilla成为她们悲惨遭遇的起点,与终点。她们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只是结尾略有不同:影片中的Camilla与导演Adam订婚,随后被杀害;而现实中的卡米拉,见证的是戴安娜王妃的死亡,如今已成为查尔斯王子的妻子。

我始终认为本片有无数种解法,即使Diane-戴安娜王妃;Camilla-卡米拉夫人这种隐喻假设成立,也仅仅是大卫林奇无数种思路中的一种。不过我也相信,Diane与Camilla的名字绝不是巧合,正如被林奇列为十条线索之一的神秘的Ruth姨妈:Aunt Ruth,连读下来,不就是Untruth吗?




 短评

最烂的神作,最神的烂片。

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逻辑特别清楚的人能拍出来让人捋不清逻辑的电影而且不解释

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你说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1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ps:(再此真的想骂国内的这些影视平台,说真的又打码又大幅度删减的就不要引进资源了,先不说不尊重导演的成果,不尊重观众,像穆赫兰道这种本就是悬疑性烧脑题材的电影,删减那么多只会更加云里雾里,影响观感)片子思路非常清晰,任何的前期不合逻辑,在梦醒后一切都会解答。电影接近梦的本身,所有的日常经历和潜意识都会杂糅在梦中,就像普罗大众说的,梦是相反的。依赖的情人,热情充满才气的自己,落魄倒霉的导演,活着的姨妈…一切都是潜意识的渴望,所有的人来自于现实匆匆一瞥,来自那些挚爱和憎恨,碎片般的碎落在梦中,然而现实才是噩梦。

16分钟前
  • 懒潘潘
  • 推荐

不喜欢哲学的别看

21分钟前
  • 白羽
  • 力荐

我相信林奇绝不是在故弄玄虚或者故作高深,他应该是个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人说电影就是在造梦,那么林奇的梦最离奇。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A+. 目前看过对梦的叙事化最成功的案例。不像《盗梦空间》拘泥于结构作茧自缚,也不像《红辣椒》汪洋恣肆却难以收拢,而是在严密对位中保持不可预知的不稳定性,从而达成一种“自洽的疯狂”。林奇鬼魅的视点游走时刻诱发观感的颤栗,但真正让人细思恐极的破坏性,是在解梦的同时瓦解了整台“造梦机器”:梦被组装的机制与电影被拍摄和观看的过程并无区别,而本片最虚无而吊诡的逻辑正在于,它一面展示了电影拥有还原梦境体验的神奇力量,一面揭露了它在本质上的虚假:所有力量的来源,都基于我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并维持我们欲见的幻象。//巴黎午夜场二刷。比起第一次被mind fuck的震撼,这次却是被掏空的悲伤:我们都在徒劳地逃避。她活在电影中的梦里,我活在电影造的梦里。仅此而已。2022.1.9 Filmothèque

24分钟前
  • 双晚
  • 力荐

林奇前后几部电影,都像精神领域的公路片。路,无尽、未知、被黑暗笼罩的路。传统类型片一路撞车刹车踩油门,哪怕碰上个搭车的,最后总能到达一个期想的终点。林奇的电影,半路会掉进坑里,不然就是根本没有终点,你根本不知道车子会开向哪里。这部电影关于噩梦,也关于鲜亮美丽的好莱坞。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几乎与现实颠倒,那些不曾实现的爱恋在梦境中达到高潮,那是心底最深处的隐蔽与渴望。爱使人变的扭曲而疯狂。

31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165】太玄乎,一个人夜里看,有点儿承受不来。百合福利真是不错,只是黑毛儿的胸实在太假了。最让我难过的是,即使是在梦里黑毛也没有开口说爱她。

34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寂静夜总会之歌好动人,因为从始至终都是你在歌唱给自己听。所以歌者死去,歌声却依然继续。你所听见的一切都是事先录好的,你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幻觉。

38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你要不想太后怕,就别总是回想其中的情节

41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看影评前觉得自己傻逼,看影评后觉得电影牛逼!

43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对这部电影如果非挖空心思要把每一处情节都搞懂理顺,那其实有点买椟还珠了。如果说《出租车司机》里用极其迷离炫目的流光溢彩来折射出都市的妖异,那么这部电影则是用声音和色调来表现噩梦里的都市。尤其喜欢寂静酒吧那一段,充满想象力和诡异。有些电影需要的是感受而不是理解。

47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一遍看懂,其实diane一醒来我看到她的床和毯子的颜色就知道之前的是梦了,因为太片断化,失序,而且所有人都行为刻板古怪,不会是真的。后半段有因有果才是现实。很悲伤的一个故事。一首llorando唱的人冷汗都出来了。

48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鉴于林奇真的是一个固执不讨好的神人,我自作主张地出一份力吧。致后来者:1.别说自己智商不够,看不懂确实是因为电影故弄玄虚。2.所以,看看解析吧,既然看不懂不丢人,那看看自诩看懂的人怎么说也无妨。3.宁可惭愧地后知后觉,也千万不要因为被玩弄就上火而忽视它的牛逼。→21.9.27 北影节资料馆大银幕重温。

52分钟前
  • Ocap
  • 力荐

请第一遍就看得懂的人站出来

55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初级评:时间是个圈,空间是个圈,圈即无限。中级评:点线交集,元素启示,大即小小即大,宇宙奥秘。高级评:(...)).(..).)..

59分钟前
  • Little Punk
  • 力荐

以歌剧午夜场分界,之前五分之四的部分皆为梦境,一场因现实中强烈负罪感而自造的补偿性幻象。此幻象中,事业失败/情人变心的黛安给自己极致形象美化,模式部分照搬好莱坞类型套式:她叫贝蒂,姨妈大明星,聪明活泼,具表演天赋、乐于助人勇于冒险,失忆美女卡米拉心存感激投怀送抱;同时,夺情最恨男导遭尽羞辱,妻子外遇奸夫痛扁卡遭注销,更因神秘牛仔威胁被迫选角不喜女星,却对贝蒂美貌才华另眼相看(片场回眸)……所有梦境“参演”,主要来自穆赫兰道那次聚会上互动或目睹过的真实人物,主配亲疏视个人喜恶而定,比方导演母亲比较和蔼,就变身亲近房东;杀手冷酷高效,最想疏远的负罪同党,就让暗杀过程愚蠢狼狈……林奇之所以不给梦/现作区注,除了那并非其美学偏好,更在于如观众因迷惑而反复重看,可强化其潜意识之中对于梦碎主题的认同感。

1小时前
  • 赱馬觀♣
  • 推荐

①2017-5-20六刷仍泪奔,次次均有新发现,色彩配乐机位布景皆完美。②永爱糯米,最适合做励志偶像的演员,以及没提影后真是奥斯卡不可理喻了。③凌晨的街头碎纸飘飞,冷寂萧索 | Silencio | This is all a tape-recording | It is a illusion | 迷幻的蓝色妖雾。④我在梦与现实间彷徨。⑤2021.9.23.北影节-三里屯美嘉欢乐影城-4K修复版(画质色彩极佳),深夜圆梦!这回惊觉不止一个场景与[双峰]神似。另外林奇实在太擅长混搭融调多种元素/异质性氛围了,比如寂静剧场和死亡结尾都是在惊悚恐怖与哀伤凄婉之间轮转,梦境部分的多段穿插叙事亦使观者于滑稽古怪与疑惧紧张/积极喜乐(糯米在梦里初到好莱坞的乐观憧憬之情太有感染力了)间摆荡~(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