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

大陆剧中国台湾1991

主演:郑少秋,赵雅芝,江淑娜,周庭坤,张庭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乾隆 剧照 NO.1戏说乾隆 剧照 NO.2戏说乾隆 剧照 NO.3戏说乾隆 剧照 NO.4戏说乾隆 剧照 NO.5戏说乾隆 剧照 NO.6戏说乾隆 剧照 NO.13戏说乾隆 剧照 NO.14戏说乾隆 剧照 NO.15戏说乾隆 剧照 NO.16戏说乾隆 剧照 NO.17戏说乾隆 剧照 NO.18戏说乾隆 剧照 NO.19戏说乾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43

详细剧情

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传奇。以戏说的形式描述了乾隆皇帝(郑少秋 饰)微服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从诗情画意的江南到神秘的西滇,结识朋友,偶遇佳人,趣事不断。或是纵情山水,或是身处险境,或愉悦或失落。在这过程中,体会皇帝的得意与失意,取与舍。  故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江南除霸》、《西滇风云》和《宫闱情变》。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性格各不相同,一个是盐帮帮主程淮秀(赵雅芝 饰);一个是欲向乾隆讨杀父血债的侠女沈芳;还有一个是江南刺绣女金无箴。在河山间,在惊险事件里,穿插着乾隆与这三位女子的感情纠葛。本片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十大经典港台剧之一。

 长篇影评

 1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重新看了一遍戏说乾隆,当初只觉得里面那个“往施”很漂亮 后来才知道是赵雅芝


春喜 贾六 宝柱 是否还记得
主题曲《问情》很喜欢 “山川载不动爱 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 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
有些迷茫,我不喜欢相忘于江湖的这个结局,虽然这个结局看似那么的美好,让观众浮想联翩,但这始终是一个缺憾。
我希望这个结局是美好又圆满的。但这都是个人的情怀,不想让结局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我也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圆满结局!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种遐想!
天宝盐站外那一抹红的出现,让他有了份激动,他去追她,结果就在街上他把她给追丢了,他懊恼,气愤,失望,一遍遍的在大街上呼喊着她的名字。。。。

 2 ) 乾隆的皇后们

小时候看《戏说乾隆》,四爷对沈芳说,我的两个老婆,一个跳河了,一个出家为尼了。当时颇不能理解,何以皇帝的老婆如此命苦。后来明白了,皇帝的老婆命苦并不奇怪,但乾隆的前两位皇后,也并没有跳河和当尼姑,不过是一个死在了船上,另一个死得颇为不甘。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妻子,新婚时期的她和乾隆感情算是不错,雍正六年到雍正九年的三年间,就生了二女一子三个孩子,到了乾隆十一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她的四个儿女,有三个都早早夭折,只有大女儿固伦和敬公主活到了六十多岁。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孝纯贤皇后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即死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岁。这个皇后是怎么死的,据说是因为皇帝和皇后的亲嫂子,傅恒的老婆傅夫人有一腿,皇后一直生气,加上两个儿子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先后夭折,出巡期间拖着病体还要照顾皇太后,身体吃不消,最后在船上郁郁而终。皇后死了,乾隆悲痛不已,不但皇后的葬礼空前隆重,更是要求全国的文武官员摘除冠上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皇后死后,乾隆一度暴躁不已,倒霉的皇长子永璜因为毫无悲哀之意,而被盛怒的乾隆斥为不孝,连同其师傅、谙达等一同都受罚,也因此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一直到乾隆十七年,孝贤纯皇后奉安,乾隆还亲自作了《述悲赋》,据说此文催人泪下,本人未曾拜读此赋,乾隆一向喜欢舞文弄墨,甚至是史上最高产的诗人,然而流传于世的少之又少。人都死了,作什么破赋有啥子用。

    乾隆和傅夫人的风流事还有后续,傅夫人的儿子福康安,有人说其实就是乾隆的种,所以后来福康安才那么受乾隆的重用和宠爱,死后还被封郡王配享太庙。福康安兄弟四人,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尚公主做额驸,也被人用来证明他其实是乾隆的儿子的证据。

    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也就是《还珠格格》里出现的那位皇后,之所以她没有谥号,是因为她最终是以皇贵妃的丧葬仪式下葬。乾隆还是亲王的时候,乌喇那拉氏为侧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进娴贵妃。孝贤纯皇后逝世后,进皇贵妃,主持后宫。乾隆十五年,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女子剪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皇帝从此对她失去了一切耐心,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这个可怜的女人就死了。为什么好好的,乌喇那拉氏要剪头发呢?有人说,自从她做了皇后,皇帝对她一直不咸不淡,对她的儿子也没有像对孝纯贤皇后的两个儿子那样,先后被秘密封为储君。南下的路上,乾隆又对地方官员送来的美女来者不拒,不但南下的路上,绕过孝贤纯皇后死的地方,还为孝贤纯皇后赋诗一首“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乌喇那拉氏心理极度不平衡,于是就剪了头发,把自己也逼上了绝路。可怜她一共有两子一女,只有一个儿子永璂活到了25岁,而这个可怜的皇十二子,一出生就被封为贝勒,直到死后也没有再追封,地位,还不如那个不知是不是野儿子的福康安。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这位皇后,就是《还珠格格》里出现的令妃,她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做过皇后,只因为她的儿子做了皇帝,所以死了好多年之后,才被追封为皇后。这位魏佳氏乾隆十年入宫,封为魏贵人,同年十一月十七册封为令嫔,十四年四月初五册封为令妃,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册封为令贵妃,三十年六月十一册封为皇贵妃,晋升的速度并不算快,然而,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生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十年间,生育了六个子女,足见她有多么得宠。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令懿皇贵妃逝世,享年四十九岁。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

    孝仪纯皇后比乾隆小16岁,她的小儿子庆僖郡王永璘,也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比他更小的,只有那个备受宠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了。乾隆65岁那年生了这位小女儿,对自己的生育能力极为得意,于是特别宠爱她,《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嘉庆四年,和珅死了,现在的恭王府,也就是当年的和府被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固伦和孝公主,即是的十公主;另一半就给了嘉庆的弟弟庆僖亲王永璘。据说庆僖亲王小时候曾经戏言,自己没什么大志向,将来能得到和珅家的大花园就满足了。于是和珅倒台之后,嘉庆就把和珅的另一半园子给了他。这是另一个故事,不多赘述了。

 3 ) 《戏说乾隆》

1992年,中国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二件是《戏说乾隆》的轰动播出。为什么把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连在一起说呢?马克思同学告诉偶们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滴。所以这两件事必然有联系!邓小平说什么什么得再快点,于是中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前几年县级电视台就已经萌芽了,经济的发展带动各地电视台迅速发展起来。邓小平还说那什么什么得再大点,于是各电视台不再满足于播放80年代甚至是70年代港台已经老掉牙对大陆却很新鲜的港台剧了,于是台湾新拍出的《戏说乾隆》隆重登陆中国内地。

  难以形容《戏说乾隆》当年的轰动,晚上你调台吧,那些新兴起来的电视台都想靠着放《戏说乾隆》一下打开市场,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在大街上,音像店里都在唱着“春风载不动太多悲哀”,小孩子们玩过家家都扮演着春喜、贾六。大小报纸都刊登着男女主角的介绍,就连演春喜的配角都迅速走红。记得当年报上登了采访赵雅芝,她对三个角色的理解时说程淮秀一角颐指气使,当时我不懂颐指气使这个词,还去查了字典。说无箴处变不惊,说沈芳什么我已经忘了,反正是三个性格很不同的女子。

   虽然轰动,但是此剧也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批评――《戏说乾隆》开了戏说历史的先河--历史怎容戏说?戏说,非历史。不说历史,那么戏说的价值何在呢?篡改历史难道只是为了娱乐一下子?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三部戏。

  第一个故事《江南除霸》虽然乾隆和淮秀的爱情故事是主线,但化解漕盐两帮矛盾,除去贪官盐漕总督索拉旺却是乾隆的目的,那段爱情只是偶然。虽是戏说,编剧是严肃的,不是胡乱的编些肥皂剧哄骗观众。故事的结局并不像一些爱情小说中那样或是谁负了谁,或是携手共百年,程淮秀在处理爱情的问题是冷静的理智的,虽然也有一时冲动到皇宫找了乾隆,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了自己的归宿,盐帮不能离开她,她不能离开盐帮,国家离不了乾隆,乾隆不能离开皇宫。
当爱情与家国大事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

  第二个故事《西滇风云》中沈芳是一心要找那个害她满门抄斩的坏皇帝报仇的,但是当她的剑就要可以报仇雪恨的时候,她犹豫踌躇,最终放弃了。她放弃,是因为爱情吗?爱能战胜恨吗?情能战胜仇吗?她放弃更大的原因是,乾隆悔过了,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坏皇帝,反而是一个还不错的皇帝。
在家仇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呢?

  第三个故事《宫闱惊变》中金无箴本是一个一心只会刺绣的民间女子,土匪岑九为讨她欢心而抢了进贡的京绣,害得她被乾隆人赃并获。乾隆破案过程中被无箴的美貌才智所吸引,进而又引发出一段爱情故事。但是无箴是个犯人,乾隆不能纳一个犯人为妃。无箴也不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出卖朋友岑九。
在是与非,情与理之间,一个人又该如何选择呢?

  爱与恨,情与仇,家与国,敌与友,是与非,情与理……矛盾。戏说只不过把这些矛盾给予一个大的历史时代背景,让矛盾更突显出来。面对这些矛盾,应该会有怎样的内心挣扎?怎样的选择?而赵雅芝把这些矛盾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着生活。谁说历史不能戏说呢?此剧之后,戏说成风,但没有一部戏说超越此剧。因为那些戏说,只是戏说罢了,没有这么多生活哲理包含在里面。此剧赵雅芝告别少女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4 ) 人生若只如初见——沈芳


沈芳是个小女儿家,相对于淮秀的“大气”,沈芳就更见“小气”。淮秀眼里有盐帮,有天下千千万万受苦的穷汉子,有盐漕的平衡,有关乎民生的盐,有兄弟情,有江湖义,有儿女情长;而沈芳眼里却只有家仇,只有血债,其他都是浮云。确切的来说淮秀眼里看的、顾的人太多,而沈芳却只看见自己。一个又倔又烈,爱憎分明的小女人,有点爱娇,有点偏执,有点让人放不下。
四爷回京坐在金銮殿提起沈芳说:“我欠沈芳的。”是啊,他是欠,不仅欠了血债,更欠了情债。血债还有得还,而情债却要怎么还?苗疆夜下,沈芳对四爷说:“伤人最深其实是情。”那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今生的亏欠结局。而沈芳也注定了孤苦无依,浪迹江湖的结局。或许她会跟沈封走镖;或许会在曾经赖以生存的执念一瞬间成为空谈之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或许……无论怎样,我都希望这倔烈的小女人有一个幸福的归处。
若人生只如初见。若四爷与沈芳仅止于河边的偶遇,她抬手擦汗的娇俏可爱,他打马经过时的惊为天人;若两人只仅止于蒙古包巧遇,他邀她走走,她对他说夜行多露;若两人仅止于草原市集相遇,他对她说好巧,她分明记得他,却故意问道你是谁;若两人仅止于桑间濮上耳鬓厮磨。结局会怎样?或许不如此刻一般刻骨铭心,但至少不失为一桩浪漫的风花雪月。若能仅止于此,我希望就仅止于此吧!然后沈芳跟四爷回宫“红颜未老恩先断”也好,两人就此分别相忘于江湖也罢。爱的不深,就不用如此受伤。
沈芳标准的小女人姿态,从河边娇俏的擦汗开始逐渐的在我们眼中展现。少年时代的她娇生惯养,养在深闺,或许懂得“改土归流”之类的朝政,或许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或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许……但却未见得懂政治的黑暗与世事的难尽与复杂。所以才有了她是非黑白的性格基础,加之倔强、刚烈的天性,便只能从“我”的角度出发了,不是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的想问题,而是不能,如果多想一点别人,自己会委屈致死的。或许她也有过老刺猬的想法“杀一个乾隆还会有干隆、湿隆、万隆,也少不了这么多不平之事”,可若就此罢手,那么自己呢?自己又将置自己于何地?若活着连自己也顾不上,那么又何必活着呢?这就是偏执,然而也正是这份偏执成就了沈芳不同于一般小女人的美,这偏执赋予了她顽强的生命力与柔韧的彪悍。
因为一桩错案,她的生活遭逢巨变,然而她想的却不是自哀自怜,而是不服,不服怎么一个君王就可以如此冤枉一个臣子并牵连其一家,不服怎么可以就凭君王一句话就可以要人生要人死,不服连死都赐、都要谢恩……或许不是没有想到自哀自怜,而是太多的不服已化作了无尽委屈与冤枉形成一种执念,先入为主地占据了整个心思。凭着这种执念,她挺过了军前为奴的艰难时光,苦吗?再苦苦不过心里因执念引起的恨,越苦恨意便越深。正是这一股子的恨撑起了她的生命,若这恨突然消失了,那么她的生活还能剩下什么?这是偏执的悲哀。不止沈芳,你我都有的,不过不如戏里揭露的这么明白罢了。
四爷与沈芳的相遇都没有太过于认真,彼此心存好感,偶遇后巧遇发展成了一场不错的艳遇。若沈芳没有向四爷说过她必讨的血债,四爷为见识过这小女人骨子里偏执的彪悍,或许这一场艳遇也就仅只于一场艳遇而已了。可偏偏四爷见识到了,那个爱娇却又偏执的沈芳,真的是让他放不下。所以他到承德要找她,要帮他。这一切不过是心知所想便有所行动罢了,并没有真真正正的把彼此放在心底。
然而这一切从两人河边谈话后发生了质变,前一刻沈芳帮了四爷打退了怒族的杀手,下一刻沈芳告诉四爷她要讨得血债究竟是什么恳请他帮她。就在那一刻沈芳真真正正的驻进了四爷的心理,那一刻四爷不应该说是乾隆爷无疑经受了重大的打击。康乾盛世的繁荣使得年少风流的皇帝多少有些自负与自得,在宫里他以皇帝的身份听恕妃说怒族的苦与委屈,他不信,他认为只是恕妃年少无知,只是蛮族胡搅蛮缠,但此刻他以四爷的身份看见了自己治下活生生的错误。可谓铁证如山,他受到的冲撞从他震惊、不敢相信的眼神与表情中可见一般。沈芳只当他是无法接受找皇帝逃血债的事实,又怎知在他的心里她已不是一场风花雪月,而成了自己失败的证据。
可以说四爷对沈芳的爱从这一刻开始埋下了种子,先前的挂念只是出于一种猎艳的好感而已。或者可以这么说四爷对沈芳的爱掺杂了太多的不纯粹,因为从这一刻开始四爷对沈芳的感情才刚刚入了心,爱才刚刚萌芽而已。
交往越深,沈芳的执念表达的便越强烈,四爷对沈芳的亏欠也就越深,爱也就越深。或许有人说这不是真的爱,因为掺杂了太多,但这样刻骨的感情我们不称之为爱又能称之为什么呢?毕竟那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出自内心的怜惜。那夜,沈芳对四爷说其实伤人最深的不是血债,而是情,血债有得讨,而情债却无从讨起。那一刻,四爷从头到脚所有的细胞怕事都充斥着对沈芳的亏欠,他甚至就要忍不住说出他的身份了。最终他压抑了冲动,他是冷静的男人是英明的皇帝,只暂且把着亏欠搁在了心底,在心底久了也就慢慢变成了对沈芳更深的怜惜与爱护。
四爷是这样爱着沈芳,沈芳又使怎样爱着四爷呢?她从一开始就在躲他,是因为她的心里只有血债容不下其他,也是因为她怕,她知道“情”伤人至深,而她被血债折磨的伤痕累累的心已经不起“情”所伤,所以才不断的躲吧。之所以躲是因为心存好感,蒙古包外他明目张胆的调戏,桑间濮上的耳鬓厮磨,若一个女人没有把这个男人放在心底又怎么可能容忍至此呢?她请他帮忙讨血债,他震惊了,但仍不忘对她说明天给她答复。她却没有等他的答复,而是逃开了,逃得不是四爷,而是自己,她怕听到她不想听的答案,她怕受“情”所伤。于是,索性做了一只鸵鸟。如此沈芳对四爷的爱是先入了心的,所以四爷说沈芳的好是要慢慢地品味的,那是想爱而不敢爱却又发自内心的柔情与关怀啊!所以注定了四爷要亏欠沈芳的。
云南大庙相遇是意外也是惊喜,沈芳无疑是快乐的,情路上她暂时没有伤到,他追来云南是与她得血债有关的,即便他没有说,她心底也笃定。一个满心亏欠化作真心怜爱,一个满心愉悦感受情之所系的依靠,这便是他们的爱情了。虽然她说“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但还是忍不住问他成婚了没,虽然她不想“三宿桑下”但还是被“桑”牵绊了。
他冒着生命危险就她,眼看着随昙的身体瞬间成为碎片,即便知道他是乾隆,是债主,也是忍不住揪心的吧?又怎能不感动。下一刻,看到他安然无恙,又想到他就是乾隆,心底里的执念又起,她要杀乾隆,挥剑便刺。这一剑是必须要刺的,因为那是这些年来她活着的理由,她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以手接剑,剑锋划破手掌,她心底已范疼,纵使沈封不来第二剑她也刺不出的。第一剑是心底的执念使然,是下意识的;第二剑时,失去的感性与理性都回来了,对于这个男人她感性理性上都已矛盾,又怎会刺得出?她问他疼吗?他说只要你在我身边我无论怎样都不疼。那不是情话,那是知道即将失去,却想要抓住的浮萍。她说,我们以后都不会相见了吧?天涯海角我会记得你的,四爷。不会相见是因为血债的终结,会记得是因为“情”之所衷。她用这两句话为他们的恩怨划下了句点。这一刻的沈芳已从小女人的姿态中成长起来,这样的决绝,何其的干脆潇洒!他对她说“跟我回宫,我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对你,怎么对沈家的!”其实何必看,宫里有个恕妃已是活生生的例子,纵使再多的爱怜与愧疚,也不能只顾着这一人,他还要顾祖先为他们祖先出过力的哈达钦拉族,或者别的债、别的恩、别的情。他自己也明白的吧,他这句话说的何其的没有重量!所以他想如果我只是一个马贩子该多好,那么这个小女人便不会如此受伤,那么即便是在这小女人为别人受伤的时候我也可以安慰她!
这以后,是相见不如不见。他想起她说“一寸相思一寸灰”,那样的灰心,或许不止为情,也为他治理的天下。还记得他说过,一个皇帝做的再好,也是有好多人要找他讨债的,有讨不完的债。所以还是不去想的好吧!
不恨天意弄人,恨只恨人生不如初见时!
PS:没想到写沈芳我能写这么多,可能我骨子里的“小女人”情结作祟的缘故吧,看沈芳我特能理解她的偏执,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决绝,她的倔强与刚烈,因为我们在初长成的十年前何尝不是如此呢?世间只有我而已。在我看来程淮秀是有些仙气的,趋于完美的,世界女人所有的美她都占齐了,所以写她我颇费纠结,耗时3个夜晚也未能写成心中所愿,难免有言辞难尽之嫌。写沈芳却是一气呵成,因为她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我过去的影子。写这样的沈芳让我淋漓尽致,但骨子里却还是偏爱淮秀,那是望尘莫及的高度的缘故吗?或许这也是一种偏执,总在期待自己不存在的高度。

 5 ) 只有相忘于江湖,才不枉此生相见

再刷《戏说乾隆》时才发现,这部剧现在这个年龄看才刚刚好。

    生于八零年代初期的我们这波人,首播时,还在上小学,只觉得打闹有趣恋爱好看,并不能觉察到在浪漫戏说的背后,是在用三个故事讲述一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道理。而它好看,是一对男女在于悬殊身份下势均力敌的爱意碰撞。

这种势均力敌不是简爱那种“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你特么必须跟我好”的道德绑架,还没出手就先矮一截。也不是作势柔弱,让对方满怀优越感“小笨蛋,没有我,你可怎么活呀”的宠溺;更不是兜圈子、打哑谜、玩孙子兵法自以为高智商的做游戏;而是在你面前,将所有外在条件都抛之脑后,越过阶级利益的关卡,本能的伸出手去够你,如果你恰好也伸出手来,我们就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了。

程淮秀的身份是盐帮帮主,有见识,冷静而果断,为人磊落豪爽,这几乎是现代女性的完美造型。情难自禁时就算知道万劫不复也不后悔,她不想让儿女私情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用佛陀不三宿桑下的典故来规范自己,再艰难,也要手起刀落斩断荷尔蒙。相较之下反倒让作为老司机的四爷显得患得患失了。

如果故事止于皇帝身份揭开,独自摆驾回宫,与女强人程淮秀隔空保持英雄相惜的爱意还倒罢了。而程淮秀哪里是普通人,才不会委屈自己,想得慌就主动进京寻情郎。

当她见识到京城的繁华,皇宫的气派后才发现,自己多年来扎男人堆厮杀打拼混帮派积累下来的豪气与自信,在情郎和他的帝国面前如蝼蚁般渺小和可笑,这时,他们不再势均力敌,盐帮帮主沦为一介草民。与她共枕的不再是熟悉的四爷,而是陌生的皇帝,旱湖一夜是两个对等的灵魂赤诚相见,而龙塌上是君臣,是恩赐,是不对等的圣宠。

她甚至用不到冷静的头脑也能预见如果留下是怎样的灾难。失去自我的程淮秀时间久了被冷落倒是其次,没有盐帮去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她分分钟都受不了。

第一个故事从程淮秀的人设上就能看出来,是比较有现代感的情感故事,而第二个故事就属于群众喜闻乐见的狗血古装复仇故事了。所谓狗血,就是用爱上仇人这种戏码来让人虐出快感。

如果说四爷对程淮秀是率先一步的动心,那在第二个故事里,沈芳对四爷的好感始于初见他时锦衣骏马的潇洒,而那时四爷对她的印象不过是河边拭汗的漂亮姑娘,蒙古包再见面时,沈芳用装作不记得来掩饰对他的好感。接下来老司机用驾轻就熟的那一套来把妹,水到渠成。那时的沈芳对于四爷,只是个惊喜的艳遇;而对于背负仇恨的沈芳来说,这露水情缘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可就算这样,沈芳仍然要比猎艳的四爷爱的更多一些,直到沈芳告诉四爷自己的仇家就是皇帝,四爷才开始真正的慌乱起来。满怀的愧疚化作加倍的爱意,刻骨铭心。

最后的真相大白,对沈芳来说,爱恨交织之下,只有对这个人比爱还要强烈的、加倍的情感。隔在两人中间的,是水火不容的立场,是说不出,哭不出的绝对不可能,更是最后一眼便要看尽余生的炙热和绝望。

在故事开场安排了一个云南美女进贡给皇帝,皇帝确实乐呵的好几天,美女被族人当做枪使,行刺未遂。皇帝虽然失望,但毕竟还是喜欢,既往不咎,美女自己别扭,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皇帝很快就失去了耐心,跑热河浪去了。

面对有点性格的云南美女都这样,可想而知,对十足性格的沈芳最终会怎样。

芥末放一点在寿司上,一口下去,是好带劲的美味;吃一勺芥末试试。

第三个故事不好看,从一开始,皇帝就以本来的身份面对金无箴,没办法恣意妄为的洒脱,一切都要按规矩走,而最重要的是,金无箴太理智太圣母,始终用头脑和皇帝周旋。即使冷静如程淮秀,也有在大堂上面对四爷赤裸裸的调情,被电的瞬间失神的时候。

和上两个故事不同,在和皇帝的情感博弈中,金无箴始终是处于上风。从一开始皇帝看到她的脸,脑中闪出程淮秀和沈芳时,她就已经先胜一局。中间再来一个土匪备胎,让皇帝捉摸不定,吃尽飞醋,再胜一局。皇帝一天三次往大牢里跑,对她谈笑风生又不动刑,钦妃都看出猫腻来了,聪明如金无箴怎会一点都觉察不到。

对皇帝的爱让金无箴觉得对不起备胎,论世俗地位,土匪岑九没法和皇帝比;在三角关系中,岑九更是输家,皇帝用风雅和见识几天下来就让金无箴喜欢的心服口服。她得到三千宠爱,而岑九什么都没有,圣母心之下,金无箴哭着说岑九太可怜了,恨不得立刻用自己的爱心普照整个太行山。

而同样是对她能以命相抵的备胎下属,程淮秀大声喊出“我许你了吗?我和你睡了吗?你要问得出我就说得出!”泼辣又绝情,有了四爷立即就和备胎划清界限。

金无箴连对皇帝的喜欢都不敢表白,说到底,还是不够爱。

钦妃在这部剧里至关重要,她的境遇完整的说明了一个有性格、有美貌的聪慧女子长期留守在花花公子身边的悲催下场,也在说明金无箴选择多么智慧。皇帝对她当初的爱一定不会少于对程淮秀、对沈芳、对金无箴的。并且,钦妃是有家族势力做靠山,而对于故事中的主角来说,热情退去后,只会比钦妃更不得善终。

《戏说乾隆》用三个性格各异的女子来让你看到势均力敌的爱情多么带劲,又让你看到阶级、立场、观念,每一样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荷尔蒙后继乏力的时候,这些裂开的鸿沟是葬送爱意的坟墓。

所以,你们歌颂的那些可以逾越世俗界定的爱情,只属于转瞬即逝的真心,昙花一现的情不自禁。只有相忘于江湖,才不枉此生相见。

 6 ) 相忘于天涯

《戏说乾隆—西滇风云》

我不得不承认,在戏说乾隆这部戏的女主角里面低估了沈芳,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正式的重温过这个单元。和程淮秀从小在草莽中历练不同,沈芳是一个兼具了小女儿性情和大女主性格的形象,她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江湖儿女,一个被迫闯荡江湖的孤女。

沈芳的性格倔强而刚烈,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圣旨到了她都敢高喊“不服”,在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女孩子有多么的难得。家庭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让她对男权主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三从四德就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她更向往民风自由甚至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这个格局就上升的有点高了。她曾提到过她亲眼见到父母的鹣鲽情深,由她对男女地位的观点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必定是举案齐眉的,可以想见沈父是一位多么尊重女性的开明父亲,也允许女儿可以通读古今典籍而无所顾虑。片中那段最经典的对白,是四爷问沈芳的婚姻观,沈芳性格中的桀骜不驯在这里展现到了极致,她说“做官的不嫁,皇帝不嫁,商人不嫁,读书的也不嫁”,原因种种。四爷摇头苦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能驾驭她这样奇女子的男人。

但是沈芳的性格有断层,有割裂,因为她的人生是由两段完全不同的境遇组成的,前一段是书香世家的闺秀,学的是诗书礼义,她的见识她的眼界她的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虽是女子却性格桀骜。后一段则是颠沛流离,苦大仇深,尝尽了人间百苦,这一段更加深了她性格的刚烈,甚至有点偏激了。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因文字狱冤死,她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而是直指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她聪明而又清醒。

但是换个角度,她倔强刚烈的内心却也是柔弱的,从小被父母家人宠在手心上,没吃过半点苦,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从云端跌入泥土,刚强的性格纵然支撑她走过了那些至暗时光,可她仍然想到过死,为父报仇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念想,这也应该是她能活下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片中有一个桥段非常打动我,沈芳在听到热河行宫里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连累”二字时,猛然醒悟,报仇成了她的执念,自己的命在所不惜,可是和她有关的人呢,于他有恩的人呢,她好像从未想过。于是当晚,借着酒劲,她终于一诉衷肠,下定了决心虽要报仇,也绝不能连累恩人。这让我忽然悲从中来,她到底还是一个人,即使摆脱了曾经的苦难,也再回不到从前,就算是杀了乾隆,父母也不能再生。可是沈芳的确聪明,她在这番领悟之后,放弃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莽想法,而是转而决定去边陲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管他什么政治立场,利益纠葛,只要和她的目标一致,就是她的朋友。

沈芳的年龄在剧中有一处揣度,可以大致推测,她遭逢家变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流放边疆,之后被军中小官夫妇收养,她的功夫应该是养父传授无疑了,这也需要几年时间。在热河蒙古包,又提到她这样每年往来热河小住也有个几年了,可以推断,从家变后到故事发生时,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剧中沈芳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清朝绝对算得上是熟女了。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和四爷萍水相逢感情发展之快了。另外一点,经历过家变经过过发配流放,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改变,毕竟生死一线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况且青春易逝,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苦难中消磨了,如今难得能遇到一个入得法眼的男人,怎能不会心动呢?

心动归心动,但她是清醒的,她一直视报仇为活着的唯一使命,于是在和四爷多次聊到男女感情的话题时,她总是显得那么超然洒脱,桀骜不拘,或许这有她从小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因她历尽苦难之后,看待感情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四爷在怒江和沈芳谈情缘,可是却谈的极其雅致,在四爷探询沈芳对情缘的看法时,她提到了“罗汉不三宿桑下”这个典故,其实是怕自己陷得太深,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以至最后的生死相随,她渴望这样的感情,可又害怕这样的感情,换句话说吧,她害怕自己真的爱上四爷而无法自拔。同时,她知道自己为了报仇是不惜性命的,可是一旦有了牵挂便不能孤注一掷,如果两人一同赴死,岂不是白白连累了无辜。

关于她的复仇,从一开始她就心心念念,甚至有点剑走偏锋,她一出场,就多次出现沈芳对父亲服毒当日情景和自己被发配时的回忆,竟然有三四次之多。可是剧中呢,无论是恩人、亲人、情人、路人,没有一个支持她赞成她的,从头到尾都想帮她化解,全剧也可以说是沈芳放下仇恨的心路历程。

在云南,四爷得知沈芳身世之后,一方面暗中阻挠她接触当地的反清势力,另一方面,试图唤起她被仇恨盔甲围裹着的内心中最柔软的一丝感情,那便是她对父母爱情的见证和期许。四爷试图让这份仅存的柔软变成燎原之火,一点点吞噬她冰冷的仇恨。所以这里,四爷已经不是单纯和沈芳在做小儿女谈情了,而是推己及人,从古至今,从皇帝到百姓,世人皆有爱与被爱的权力,而其中的“朝朝暮暮情”也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用爱来化解仇恨,四爷他爱沈芳,同时也怜惜她,所以四爷没有放弃,锲而不舍的努力。沈芳也爱四爷,可是这份爱有多深呢,能否深到可以让她放下仇恨呢,四爷不确定,也不敢赌,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告知身份,应该说是没来得及,让反派抢在了前头。

这个时候就得说说老马了,作为沈芳唯一的亲人,老马的话能有她父母一半的分量,尽管当时不听,可是老马代她父母说出了希望她有个归宿,有家人有后代的想法时,沈芳的心里应该是唏嘘的,她也不小了,也懂得这不过是世间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简单的希冀——像个普通人一样,好好活下去。老马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拿她过世的父母来压她,而是一面视死如归,一面又用世间最朴实的语言在开解她。沈芳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最后结尾处,沈芳从反派处得知了四爷的身份,仇恨加上欺骗,让她怒不可遏。可是当她看到四爷不顾生死来救她,看到一处接一处的爆炸,她惊呆了,她想起了他们的情,而最后舞着剑奋力一挥,竟被老马的一声跪倒拦了下来,说明此时她内心已经没有了仇恨,再也没有力气去恨了。眼泪恣意,有一点点埋怨自己的无用,但我想,更多的应是对命运的慨叹,刚烈如她,也有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低头无力的时刻,四爷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就好了”。扔下了手里的剑,也扔下了心里的恨,这已经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她也许设想过很多种和四爷的结局,但是绝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在他们相遇之前,命运就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所以沈芳决定远走天涯,此生再也不见,而四爷呢,他懂得沈芳,所以没有去追,甚至没有再多的挽留,因为他知道,他们的相识能有这样的结局,对沈芳来说已是很艰难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男女主角的分别竟然是这么的干脆利落,也透着洒脱,四爷纵有抱憾,可是他愿意成全沈芳,成全沈芳的不羁,放下了仇恨,再没有什么能够成为她的束缚了,从此天涯海角,她会是最自由的灵魂。

 7 ) 《戏说乾隆》:90年代荧幕CP多如恒河沙数,但谁能经典过郑少秋赵雅芝?

上个世纪90年代,大小荧幕的经典CP不胜枚举,但若要说起最深入人心、令人难忘的古装CP,郑少秋赵雅芝当之无愧。

1992年,两人主演的言情武侠剧《戏说乾隆》在大陆播出,一时间风靡全国,引起广泛的收视热潮。这不仅是两岸三地合拍剧的典范之作,而且还开启了“戏说”历史剧的先河。该剧以气势恢宏的时代背景,极富魅力的文学语言,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展现了乾隆三次微服出巡,体察民情,整肃贪官,以及同三位民间女子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寄娱乐于历史,以嬉笑怒骂的口吻和浪漫文艺的笔调再现全新的帝王形象。

自此,“戏说”历史剧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宫戏遍地开花。《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同类电视剧多次推新收视率,给广大观众和影视创作者带来强烈冲击。作为一种天马行空任由想象的自由文化形态,“戏说”剧渐渐成为历史剧的重要分支,其影响力直到今日仍不容小觑。而郑少秋最初塑造的乾隆,其风流皇帝形象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

倜傥的郑少秋,可算作美男界的鼻祖。无论楚留香还是乾隆,风雅的古装戏,翩翩浊世公子,数十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他仪态端庄、面容清俊、站姿挺拔、气质潇洒,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而一双多情侠客的桃花眼,注定一生要背负情债累累。有人说他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最好诠释,更盛赞其长相可以打破审美年龄壁垒。尤为难得的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中年男人罕见的浪漫气质,少了世俗的烟火气,让人暂时忘却柴米油盐,满心诗情画意。半个世纪叱咤风云,无论豆蔻年华的小姑娘还是徐娘半老的阿姨,几乎都无一例外为之倾倒。

早年郑少秋确实靠颜值打天下,但是能够打下TVB半壁江山,也绝非仅仅靠颜值。

郑少秋适合出演大人物,盗帅和皇帝个个不同凡响,有侠气,更有贵气。玉树临风,器宇轩昂,宜古宜今,只要站在那里,就是一副盛世气象。

但是气质太盛的演员,风采往往会掩盖丰富的内在和精湛的演技。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终身难以甩掉偶像的包袱。

其实,他本系出名门,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型艺人,而且颇下苦功,严于律己,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堪称华语影视圈楷模。楚留香和乾隆,观众总会以为那是本色演出,他演的不过是郑少秋自己。但是不要忘记,他还是丁蟹和谢文武,这两个人物足以证明演技。

今年,郑少秋已经70岁,但古稀之年依旧俊朗挺拔,一张过马路的动图刷爆社交媒体。面容隽秀宛如仿宋体钢笔字帖,仪表体态秒杀一众当红男星。这样的演员就算是花瓶,也是价值连城真材实料的古董级花瓶。

郑少秋的最佳拍档是极具东方古典美的不老女神赵雅芝,她演绎的诸多角色,如白素贞、冯程程等,都颇为经典。

作为最受瞩目的荧幕情侣,到底是演技出众还是戏假情真,他们戏里戏外扑朔迷离的感情一度被传为佳话。无论是楚留香和苏蓉蓉,还是四爷和程淮秀、沈芳、金无箴,两人并肩而立,男才女貌,无不惊艳,堪称璧人,深受观众喜爱。

在《戏说乾隆》中,这位被“戏说”最多次的皇帝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文韬武略,侠骨柔情。虽生在帝王家,却不甘寂寞,骨子里有一颗古龙笔下的天涯浪子心。万人之上的天子,任是一朝权在手,苍生尽在掌握,后宫佳丽三千,却更乐于纵情山林草莽,寻觅人生意义。化名四爷微服出巡,一把折扇行走江湖,看皇宫外面的花花世界。走最艰难的路途,斗最凶狠的仇敌,爱最烈性的女子。

多情而不滥情,风流而不下流。 一出帝王戏,可以拍得如此性感,又如此感性。

但你若以为它只讲男欢女爱风花雪月那就错了,它还讲政务,讲时势,讲官僚,讲江湖,讲民情。谋略与权术,都寄予在看似不经意的谈情说爱、插科打诨中。

一部电视剧,三个单元,三组故事,三位女主。最令人心疼担忧、放心不下、难以割舍的,不是英姿飒爽的盐帮帮主程淮秀,也不是婉约清丽的江南绣女金无箴,而是性格刚烈、自以为独立强大到不需要任何男人的复仇女神沈芳。

程淮秀可以将与乾隆相濡以沫的往事珍藏心底,然后坦荡荡地相忘于江湖;金无箴可以与岑九过着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生活,不再理睬俗世烦扰;只有沈芳,最后满脸泪痕弃剑而逃,巨大的仇恨与深沉的爱意拧成一个死结。

沈芳常着一身忧郁的紫色,脸上淡漠得没有任何表情。童年悲剧和原生家庭不幸,让她严重缺失安全感。她武功高强,遗世独立,但内心世界却压抑自卑,时刻如履薄冰,脆弱到不堪一击。她表面上几乎没有软肋,时刻披着刀枪不入的盔甲,和煦的阳光也无法照进心灵。她与乾隆父仇不共戴天,褪去女性特有的温情,只剩下文字狱后满门抄斩之恨。当她踏上荆棘丛生布满鲜血的复仇路,简直看得观众心惊胆寒。

剧中乾隆与沈芳偶然相遇,一个不识愁滋味,一个恨海苦无边。他试图救赎她的心,但沈芳半生活在血债血偿的执念里,眼中无时无刻不燃烧着仇恨火焰,无法与往事和解,坦然面对内心。即使男主角放马让她一剑刺过来,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不止有恨,还有人爱着她;她最后仍然选择与情人在泪水中永诀,从此生生世世,天各一方,再不相见。

本剧可以称奇的是,三位女主都是重义轻情、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中丈夫。江湖儿女,至情至性,敢爱敢恨,甚至都有点波伏娃的气质。她们的女性意识都很强,男人不能成为她们的主宰,就连俊逸潇洒、文武双全又痴心一片的皇帝也不例外。她们忠于自我,思想独立,意志自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听从内心的声音,遵循身体的欲望。

她们拒绝屈从于礼法桎梏,不做愚蠢幼稚的女人,每人都拥有一方与众不同的天地,这样自由奔放的灵魂在古装剧中实属罕见。听惯三贞九烈的老故事,很少有女人能够不为儿女私情所困,说出如此胸襟磊落、气场强大的话。

恒河沙数的女子,没有人和她们相似。难怪她们一走后,皇帝的生活都变得没意思。

既可以生死相许高高提起,也可以淡然一笑轻轻放下,不管清朝是否真有这般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90年代初期的影视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前卫的现代意识,都极为难得。这也是《戏说乾隆》的先锋性。

铁打的四爷,流水的红颜。《戏说乾隆》之后,还在上演续集。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剧中乾隆的寻芳史,既是一笔糊涂账,也是一把辛酸泪。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到头来,每位佳人都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匆匆过客,最后只剩下空荡荡的紫禁城中独自徘徊的身影。

天若有情天亦老。

都道是高高在上的天子,看到剧终,我却只见得一个万般寂寞的中年男人。

作者介绍:稻麦青花,生于北京,文艺学硕士,专栏作者,喜欢看书看电影看世界。也许你说我只是个梦想家,我却相信有天你会被感动。

本文发布于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稻麦青花(daomaiqinghua)。欢迎关注!

 短评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3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4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只看了部分

7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12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曾经很痴迷

14分钟前
  • Lena
  • 推荐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16分钟前
  • 3Day
  • 推荐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20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24分钟前
  • 阿宅Doooooris
  • 推荐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28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31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32分钟前
  • Lionheart
  • 推荐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37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40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45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47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50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52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小时候的最爱

53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5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经典之作

59分钟前
  • ma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