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未在此

悬疑片英国2018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亚历桑德罗·尼沃拉,亚历克斯·马内塔,约翰·道曼

导演:琳恩·拉姆塞

播放地址

 剧照

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2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3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4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5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6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3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4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5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6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7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8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9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00:36

详细剧情

饱受战后创伤后遗症困扰的老兵乔伊回到老家后成为职业杀手,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委托,去营救被迫成为雏妓的议员女儿妮娜。营救过程中乔伊发现,无论是委托人还是议员都陆续意外身亡,而且更多的麻烦找上门来了……

 长篇影评

 1 ) 合约杀人的故事背后透漏的是杀手的悲剧人生

主角按合约杀人时,影片并没刻意渲染杀人的血淋林场面,而是用黑白的监控摄像镜头描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编导暗示此片的重点是在展示男主的不幸悲惨人生……

纽约的退役军人乔,有着童年饱尝家庭暴力的经历,服役期间又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洗礼,心理满负创伤的他,看透了世间丑恶,为人沉默寡言,人到中年仍孤身未婚而与年老的母亲居住一起。暴力阴影与战争创伤使乔几度欲窒息自杀,这也是片中几次展现乔头罩塑料袋窒息的缘故……于是,置生死于身外的他,就做起了合约杀手的生意……

干完一票生意后,乔又从中间介绍人约翰·麦克利瑞获得另一桩生意,——参议员艾伯特·沃托的女儿妮娜失踪,怀疑被逼做幼娼卖淫;因议员担心此事会影响其正与威廉姆斯州长竞选新任州长的活动,议员没有报警,而选择雇佣杀手解决此事。临走,议员告诉乔,所有当事人包括嫖客都不放过……

拿到生意,乔至商店购买相关用具,包括一直惯用的武器铁锤,——这也是当年残暴父亲殴打其母亲的惯用工具……

摸到当地幼娼窝点,乔用铁锤毫不留情地一一将歹人砸死,酣畅淋漓地将妮娜救出……

乔带妮娜来到事先和议员约好的旅馆等待议员,然而,令乔意想不到的是,他正步入危险凶恶的政治谋杀漩涡……乔刚从电视新闻得知艾伯特议员意外“跳楼自杀”,接着就迎来两个纽约市警用无声手枪杀入房间。黑警一枪将旅馆服务员爆头后,就扛走了妮娜;另一黑警欲将乔灭口,被乔反击致死……

逃过一劫的乔试图联络麦克利瑞,但对方一直留言不接。无奈,乔冒险来到麦克利瑞住所,发现其早已被杀……

更痛心的是,乔回到家中,发现睡在床上的年老母亲被爆头暗杀……而此时,乔发现杀手仍在屋中……乔打死一个杀手,另一个中弹倒地挣扎时,乔从其口中获知妮娜在威廉姆斯州长手中,因为她是州长的最爱……

水葬了母亲后,乔唯一的心理寄托就是救出年幼的萝莉妮娜……

跟踪尾随州长专车,乔悄悄潜入其豪宅别墅,用铁锤击杀两名保镖……摸进卧室,乔发现州长已经被割喉死亡,而妮娜在厨房两手鲜血淋淋地吃着食物……

在街道餐馆,妮娜问乔要去哪里,乔很迷茫,回答不知道,妮娜也坦诚不知所去。但妮娜却微笑地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2 ) 极度诗意化的技术和细节处理大大提升了影片质量

带着 Taxi Driver 的外壳、《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内核、还有《飓风营救》见神杀神见鬼杀鬼的暴力,但这些都掩盖不了 Lynne Ramsay 所赋予《你从未在此》原著小说所没有的独特诗意。

你可能无法欣赏和认同这位英国女导演的作品风格,但你无法否认,她特立独行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情感内核和罕见的成熟度。

《你从未在此》像是一曲完成度极高、高手强强联手的交响乐,导演、配乐、剪辑、表演各方面在各自领域表现得无可挑剔之余,亦不会喧宾夺主影响叙事。

距离 Lynne Ramsay 上一部作品《凯文怎么了》,已经过去了 6 年,《你从未在此》是她导演生涯的第 4 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严重精神障碍、有极强烈自杀倾向的合约杀手 Joe

极度依赖音效、配乐和剪辑的 Ramsay 并没有放弃叙事,而是借助了这些电影手段打造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尤其钟爱文学改编)。

而她确实是成功了,无论是《凯文怎么了》中的惊悚,还是《捕鼠者》的反衬效果,都相当令人惊艳,更别提那些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捕捉。

有很多人会觉得不长的 90 分钟里,《你从未在此》暴力镜头过多,故事来得太过于简单,甚至连整个连环杀戮背后的阴谋,也只是通过一个将死的 FBI 探员之口说出来。

Lynne Ramsay 的本意就不在于要讲述一个“飓风营救”的故事,对 hitman 【杀手】的关注点落在了 man 【人】上而不在于 hit【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闪回、那么多的饱含情绪的无谓镜头。

如果仅仅讲述一个杀手拯救萝莉的故事,我们就没有机会看到那些诗性十足的情节,也听不到那些过度忧伤的老歌曲了。

比如 Joe 躺在自家地板上、和被自己枪杀的 FBI 专员跟着电台轻声唱起 I've Never Been to Me,楼上躺着被杀的母亲。

又比如在监视录像的黑白镜头的不断切换,Joe 将保安、将那些在装修甚好的房间内侵犯未成年少女的官员权贵们一个接一个地用铁锤杀死,背后响起的是 Angel Baby 【天使宝贝】。

Joe 在湖中水葬母亲,是整个影片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情节。他面无表情地包起被枪杀的母亲,驾车去到湖边,拾起大大小小的碎石,装进包裹着母亲的塑胶袋中,同时也装进自己的西装口袋和裤袋之中。他想跟着母亲一并死去,母亲的银丝发梢的特写、阳光在水底的透射,还有 Joe 放任下沉的身体,都似乎马上结束在湖水波动的声音之中。

而最后的枪杀臆想,又是来得那样的突然和震撼,沾满鲜血的顾客和服务生若无其事地继续自己的活儿,一如主题,你从未在此

终归,Ramsay 是给了 Joe 一个生存下去的希望,毕竟,正如 Nina 所说的:IT'S A BEAUTIFUL DAY.

Joe Bini (和影片里的主角同名 lol)的剪辑在这里就显得尤其重要。

Joe (主角)的三段往事,童年的家庭暴力、参战和 FBI 工作所带来的冲击,短短的几个画面行云流水地穿插在整个营救行动上,与实际场景的相互交织几乎融为一体,将观众完全带进了 Joe 极度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所有人的观影状态和 Joe 一样,由始至终处在分裂和拉锯之间摇摆不定。

凤凰男Joaquin Phoenix 继续稳定保持他的高水准发挥,能够随角色不同爆发出整容般表演实力的,不再是 Daniel Day-Lewis 的专属形容词。

现在说起 Joaquin Phoenix,已经甚少有人提起他是 River Phoenix 【《我自己的爱达荷》、《伴我同行》】的弟弟;没有任何社交账号、极少在娱乐媒体曝光的他,却持续不断地向观众交出一部又一部见证实力飞跃的作品,2005 年《与歌同行》、2012 年《大师》、2013 年《她》、2014 年《性本恶》,还有上一年首映的本片。

2018 年计划上映的竟然有 4 部作品,包括 Les Frères Sisters、《远方的星》(Casey Affleck 导演)、《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抹大拉的玛丽亚》。可怕。

Paul Thomas Anderson 两部大受好评的重量级作品都没给 Joaquin 带来应有的荣誉,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这次终于凭借《你从未在此》拿下了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男演员。

他在此片里扮演的合约杀手 Joe 和他本人一样惜字如金,整个片子台词加起来都填不满一个小词卡,大部分配角的台词都比他要多。但对一个优秀的演员来说,说话只占了表演很小的一部分。

随着剧情的推进,Joaquin 看似毫无表情的脸上,不断调整着眼神、眉毛的变化、嘴唇的动作,甚至那时而平缓、时而急促的呼吸声,都在一刀一笔地雕塑着这个有着童年阴影、还饱受 PTSD 创伤的退伍军人和前 FBI 警员,一个还和自己年老的母亲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中年大叔。

今年大概是 Jonny Greenwood 小粉丝幸福感爆灯的一年,早前他和 Paul Thomas Anderson 合作的《魅影缝匠》原声带(拿了奥斯卡提名)还没有听腻,这次又带着《你从未如此》凶猛杀来。

配合着导演的迷幻的诗性叙事风格,Greenwood 在《你从未在此》里的配乐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层次感,比起同期的《魅影缝匠》要更为成熟和出色。

Sandy's Necklace 弥漫着 David Lynch 电影风格的诡异、Nausea 透着浓浓的《亡命驾驶》不确定性、而 Hammer & Tape 中那不规则的节奏点又和《大师》如出一撤,YWNRH 长长的弦乐演奏让人不禁想起《血色将至》之余又感受着强烈的神秘张力。

极其迷幻的配乐贯穿了整个影片的 90 分钟,为《你从未在此》创造了一个立体的浸淫式观影感受,也为作品盖上了最后一层的华丽外衣。

 3 ) 《你从未在此》——窒息是为濒死,濒死是为活着

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杀手脾气不好,极其残暴,一身横肉,不修边幅。我们会想起让•雷诺饰演的杀手莱昂,但他没那么温情脉脉,或者会想起《老无所依》中的哈维尔•巴登,但也没那么变态。他满足了大众对银幕杀手的普遍浪漫化想象,凶悍但仍有感情,残暴却富于正义。这种人设定位决定了影片不会过于浪漫主义,也不会极端血腥冷酷,再加上本来就比较常见的拯救幼女,为民除害的故事,明显的正邪对立也挖掘不出更多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这个剧本再普通不过了。 但是,这部影片显然不只是想让观众在心理上爽一下,在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背后是被施暴者面对暴力之后的抉择和救赎,即生而为人的意义何在?华金沉入水中看到女孩幻象的一刻是他自我救赎的开始。从这之前,他是被雇佣的杀人机器,拯救幼女也不过是被权力安排好的阴谋,母亲被谋杀让他彻底失去了活着的理由,麻木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对他来说不如去死。当他浮出水面,决定找寻真相,再次营救时,他完成了从被动完成任务到自我觉醒的转变,再一次踏入权力斗争和阴谋密布的罪恶之地,同样的音乐再次响起,同样不堪一击的守卫纷纷倒地,却是不同的结局。恶人已死,他的自我救赎戛然而止,因他来迟了一步,女孩沾满鲜血的双手必将让她落入与他同样的境地,影片的结尾,他们只得相互依靠,给彼此的未来一点希望。 窒息是为濒死,濒死是为活着。只有窒息后的濒死体验才能够让他感觉自己还活着,让他抵御麻木的肉体和空虚的灵魂。他在窒息中回忆黑暗的童年创伤,在窒息中感受做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在窒息中做出拯救自我的决定。面对邪恶的世界,若想要生存,只能以暴制暴,即便暴力的最后仍然是毁灭,也能让毁灭变得有一点意义。 凌厉的影像风格和配乐是此片最成功之处,一部在视听上突出的影片,其风格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绝对可以掩盖一部分由于剧情的平庸带来的疲惫感,只要其逻辑合理,多一些留白给观众没有任何问题,反而可能会给电影增加一些可解读的空间。这部影片对比前几天上映的《风平浪静》,后者在剧本逻辑上存在明显漏洞,普遍缺乏动机交代,虽然同样是一部以表演和视听为重的电影,但两者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4 ) 我的精神世界

对文本的极端简化和视听语言的极端偏重成就了这部反类型杰作。 导演用一系列又碎又细的镜头剪辑拼接出一个杀手的日常生活和他的生活环境,最令人称道的是本片的第一个镜头——杰昆菲尼克斯试演的杀手把一个塑料袋套在头上,心里开始倒计时。从这里开始,无处不在窒息感伴随着greenwood神出鬼没的配乐弥漫在了电影的每一个角落。 本片的主题是救赎,或者说,一次失败的救赎,杀手救雏妓,是不想看到困扰自己的童年阴影在女孩身上重演。但母亲被杀,复仇时刻大反派已经躺在血泊中。影片最后,小女孩握住杀手的手说,我们走吧,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他们成为了双方守护的最后一个行星。 和菜头在评论《我的名字叫红》时说,现代小说是个体力活,当代电影又何尝不是呢?琳恩.拉姆塞用《你从未在此》告诉我们,单纯以情节与故事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用视听语言来丰富电影的边界才是正道。而她显然做到了。

 5 ) 过目不忘(影评,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

Joaquin Phoenix: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Lynne Ramsay: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

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第7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提名

英国电影《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你从未在此)

作品类型:惊悚、剧情

主要演员:Joaquin Phoenix(饰演Joe)

故事概述:讲述合约杀手(退伍军人)Joe在执行新任务(受雇于议员Votto,去解救其被拐卖的女儿)过程中,无意中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州长是幕后黑手),为了逃出绝境、为了报仇,Joe决定以暴制暴

上映时间:2018年4月6日在美国上映

相当牛逼的作品!影片各方面的素质都很过硬,观赏性、思考性更是高人一筹,堪称本月不容错过的佳片之一。接下来的时间,笔者会分几点详解本作的卓越之处。

导演篇

Lynne Ramsay,出身于苏格兰的中生代女性导演。

七年前,也就是2011年,Ramsay凭借影片《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凯文怎么了) ,有幸提名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虽然没能获奖,但是这次入围,为她赢得了不少赞誉之声。

随后的几年,Ramsay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进入蛰伏期,直到去年,她又携新作亮相戛纳电影节,荣耀回归。

虽然在众人看了,Ramsay的崭露头角,完全应该感谢于2011年的那次“入围”,但是(就个人来看)实则不然。细细回顾Ramsay的从业经历,从摄像到编剧再到导演,她对于一部作品的打磨,从初期的改编,到后期的剪辑、影像处理,都了如指掌(达到专业水准),这样有想法、有能力、有魄力的女导演,不成功也难。

演员篇

Joaquin Phoenix:男主,饰演Joe,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有着“战后心理综合症”的患者,一名经历“不堪童年”的成年人,一名孝顺的儿子,一名“冷酷、无情”的合约杀手。

这样的角色设定,不是所有演员都可以胜任,但是Joaquin做到了,这位屡次与奥斯卡小金人擦身而过的优质演员做到了,靠得是什么?

1,面部表情

一个眼神,一次嘴角的抽动,一次深呼吸...Joaquin用那难以令人察觉的面部表情将隐藏在poker face下的内心戏码演绎到了极致。

2,肢体语言

a,在家中,用塑料袋套头,试图闷死自己

b,在浴室,用毛巾盖头,试图憋死自己

c,在水中,怀揣大石头,试图淹死自己

Joaquin利用一系列无声的肢体语言,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男主人公Joe的内心挣扎与心理伤痛。

配乐篇

Jonny Greenwood,Radiohead的大脑,以前玩乐队,现在搞电影音乐,绝对的牛人。

初听本作的配乐,似乎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一丝《Good time》(好时光)的风味。虽然,两部影片的配乐人各不相同,但是,运用音乐增加故事的惊悚度,运用编曲强化故事主体的效力却是一模一样。

时而幽暗、时而明快,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节奏舒缓、时而节奏紧凑,Jonny以大师级的配乐,用最完美的表现,回报了导演Ramsay的信任。

剧情篇

两条线,主线+支线

主线:Joe的任务使命

1,接受议员Votto的委托,帮助他找寻自己被拐、沦为雏妓的女儿。

2,Joe如愿找到并且救出了Nina,不成想这次营救行动触及了州长(幕后大佬)的神经,“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

3,随着Joe进一步了解真相,他的生意伙伴、家人陆续被杀手盯上、被灭口,恼羞成怒的Joe不再犹豫,决心以暴制暴。

4,怒火攻心的Joe化身为“锤哥”(榔头是究极武器),直捣黄龙。一路K.O.后,Joe终于杀进州长的卧室,谁知那时的Williams已经挂了(被Nina所杀)。最终,俩人双双自救成功、逃出生天。

支线:Joe的记忆碎片

1,当兵时,目睹人们为了争夺食物,互相残杀。(小女孩被小男孩射杀)

2,幼年时,目睹家暴,却无能为力,内心煎熬。(父亲用锤子对待母亲)

3,退伍后,踏入“杀手”行业,为解救幼小生命,不惜化身为“冷血动物”

主线与支线的交错进行,绘成了一幅“爱、恨、情、愁”交融的黑暗画卷。

内涵篇

影片中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内容,在下与影迷分享一下(点到为止)

1,PTSD(战后心理综合症)。Joe的现状(精神状态)就是众多美军、英军退伍士兵的缩影。

2,儿时创伤。幼年时的创伤、成长期的伤痛,往往会对一个人的未来(成年后)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常常是负面的,而且挥之不去,有些人甚至由于童年阴影,走上了不归路。

3,欲望。州长贪恋雏妓,致使人贩放肆。人的“欲望”(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永远没有节制。

4,权势。州长的黑色业务链令人乍舌,是什么让他任意妄为?是权势。当权力冲昏头脑时,失控的贪念、失控的局势、失控的人生,随之出现。

5,解救。从表象来看,Joe救了Nina,逃出歹人之手;从内在而言,Nina拯救了Joe,使后者脱离了长期困扰自己的心魔。

用了一些篇幅,粗略解析了一番影片的看点,希望以上文字对于影迷观影有所帮助。

导演★★★★☆(Ramsay改编剧本的能力真不是吹的,太有才了。如此呆板的原作,竟然能够使其旧貌换新颜,不是一般人)

演员★★★★★(Joaquin,粗中有细;Ekaterina Samsonov,清纯脱俗)

剧情★★★★☆(故事够老套,元素够花哨,剧情够巧妙,结尾够微妙)

视效★★★★★(阴暗风尚,色调迷人;构图用心,剪辑拉风)

音效★★★★★(Jonny的格调,高人一筹)

推荐度★★★★★(本月必看影片之一)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6 ) 如果一个男人想死,什么会让他活过来

不散作者 | 小天猴

如果要问谁是世界上最硬核的女导演,那么我的答案可能是她——琳恩·拉姆塞(Lynn Ramsay)

这位来自英国的女导演总是在她的作品中展现暴力的奇观、伤痕的即景。她曾凭借《凯文怎么了》为大多数影迷所知,在惊悚题材和压抑氛围的处理上展现了强大的掌控能力。

△《凯文怎么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2011)

△英国女导演琳恩·拉姆塞

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她未完成的作品《你从未在此》(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 2017)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展映,并与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圣鹿之死》同获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你们的男神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获最佳男演员奖

可以说,《你从未在此》以黑马的姿态获得了佩德罗·阿莫多瓦、朴赞郁、杰西卡·查斯坦、范冰冰在内的戛纳评审团的认可。

虽然半成品的《你从未在此》在《银幕》场刊的最终评分里以3.1分(场刊评分体系以四分为满分)高居第二,仅次萨金塞夫的《无爱可诉》。然而目前,它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是88%,其中79鲜11烂,在IMDb上的评分是7.4星,在MTC网站上获得87分,在豆瓣上则只有7.4分。

显然这是一部掌声中夹杂着嘘声的电影,部分影迷观众并没有戛纳评委那么买账。

《你从未在此》的故事非常简单,乔(杰昆·菲尼克斯)是一个退役军人,深受童年生活阴影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他与年迈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为求生活乔成了一名合约杀手,受雇为参议员从绑匪手中救回被卖当娼的爱女,在四处奔走、杀人以救人的过程中,他也获得了自救。

乔似乎是一个视生死如无物的人,影片开场,一连串对乔的腿、背影、手等身体部位的特写与闪回交织,走形的身体上布满丑陋的陈年疤痕,仿佛告知观众我们的主角如行尸走肉,深陷于往事。

疼痛、悲痛、创痛给了乔一次次自杀的理由,而我认为痛的感觉来自对世界仍然有情,仍有“温柔”的寄托,哪怕那寄托“从未在此”。

哀莫大于心死,而乔如此疯狂挣扎,自残残人,因为对原无足留恋的世界,还不死心。于是我们可以了解琳恩·拉姆齐血腥之下的诗意,她的暴烈必须以她的温柔为注脚

女孩妮娜(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就是这个世界的温柔所在。当被拯救的对象成了拯救者,她抬手去擦车窗上的雨滴,用浸满鲜血的双手和脸颊上清澈的泪水抹平了乔混乱不堪的精神状态,将他从童年的阴影中拽了出来。

“绝望之为虚惘,正与希望相同。”《你从未在此》的暴力与疯狂,是琳恩·拉姆塞众多作品中的底色,她拍雏妓之泪,自杀谋杀,分明是要让观者“叹为观止”。

琳恩·拉姆塞穿刺人我绝望的底层,言(男)人所不敢言,探触恶的底线,想象罪的渊薮,并唤起一种救赎的可能。当乔怀抱母亲的尸体,缓缓沉入幽深的湖水,在妮娜的幻影中重燃对活下去的渴望,破水而出,仿佛一场冰凉而怜悯的,对生命的透视。

△沉湖

杰昆·菲尼克斯在《你从未在此》中的表演一反在《她》中的深情可爱、《无理之人》中的风度翩翩、《角斗士》中的坏到出渣。他配合冷峻的影片基调,看似面无表情,那张藏在凌乱胡子背后的脸表现得沉敛且凝重,可紧绷的肢体和未曾松懈的眉头分明传达了乔的抑郁和沉痛,那双蔚蓝的眼睛像一湖幽暗的毒药,诱惑着每一位观影者,沉入颓废的湖底之中。

这场克制内敛又极具爆发力的表演,让菲尼克斯成功捧回戛纳影帝的奖杯。

△《她》,2013

△《角斗士》,2000

△《无理之人》,2015

△《你从未在此》,2017

值得一提的是,《你从未在此》对声音、影像和叙事的运用极具突破力。影像和音乐在回忆和现实之间穿梭,在真实和虚幻之间跳跃,似梦非梦。闪回突如其来,却恰到好处,一方面交代了乔童年所遭受的暴力,和战场上的生死见闻,为乔的下一步行动作出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电影原无足观的文本陡然丰富起来。

镜头虽有留白,却毫无闲笔,每一帧都是干净清晰而细节丰润的。空的景色充塞乔的世界,产生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恍若隔世的幻魅效果。

除此之外,约翰尼·格林伍德(绿木)的配乐也为《你从未在此》增色不少,电子乐将氛围营造得恰到好处,仿佛能听见乔将车驶过树下,斑驳的树影倒映在他的脸上,而Rosie & the origins的《Angel Baby》则将杀戮场景衬托得伤感又温情。

△杀手与杀手的手拉手

独特的视听语言给了《你从未在此》如此强烈的诗意风格,它的绝望与希望,它的暴烈与温柔,给了我们沦陷在菲尼克斯双眸中理由。

回观琳恩·拉姆塞的前作《凯文怎么了》,同样是用独特的剪辑手法来讲述一个重口的、关于精神创伤的故事,《你从未在此》却在视听技巧上走得更远,在故事剪辑上玩得更溜,并以一个更加简单的文本,迈向了更为幽暗的人性深处。

这或许是一个关于电影的启示,我们该如何省察人的内心?我们该如何讲述自我的拯救?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02期 文章,喜欢凤凰啊!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短评

1.不得不承认,构图很讲究,杰昆演技仍旧,调度很有feel,配乐很牛,剪辑很有噱头,剧本很优秀,展现了导演不拘一格的意识流。2.其实没怎么都不懂,甚至有时候觉得很无聊,几处倒序和乱序的手法很凌乱。色调很暗,看得很累。1是超我,2是本我。

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很欣赏对每个镜头精心构建与剪辑组接中传递出的充满纤细力量的电影感,视听更是通过狠抓“声之形”做得精准且赏心悦目,也能理解通过这些来塑造人物心理和表达出各事物“临界点”之感。但这个电影和我之间,还是隔着一道玻璃门,再进一步的东西反是它把我拒之门外了。大概这也是无法更好的临界点。

1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看了访谈才知道,上映版本把戛纳版本里反复闪回删减了很多!怪不得突然节奏变得好断裂。戛纳最爱的两次观影和在电影院两次观影还真是天差地别。

15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和《血观音》毛病一样,所谓视听,全是视奸

1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3.5 优点多集中于影像风格,但是这种用音乐来营造人物“永远在行进”的手法比《好时光》弱了点,不断插入的用来表现精神状态的闪回处理得不够圆融因此显得突兀。为何近年来重影像视听而轻文本叙事的电影愈来愈多,这莫非是未来将持续的电影趋势吗?不少处让我想到科恩,有些“诡异”,但看过就忘。

19分钟前
  • Derridager
  • 还行

斯科塞斯式的内心戏和雷乃式的碎片意识流诡异地结合在这一迷迷糊糊的作品中,而成果几乎均由Jonny Greenwood的音乐带来,视觉上的张力其实并不如想象中带劲,后坐力几乎没有,不过作品对人脸的回避或凝视之间的平衡非常有意思。

20分钟前
  • TWY
  • 还行

片没做完就在戛纳放了,还是第一次见,连着两晚看的都是惊悚片...这部视听技法也很纯熟,开场就是一连串密不透风的大特写,配着密集鼓点般的配乐,很带劲。除小女孩外几乎每个演员都演了尸体,简单粗暴的血腥展示,尸横遍野的现场还总放着悠扬的音乐。杰昆这一身肥膘快认不出了。剧情还是不太吸引我吧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完全依靠剪辑打乱和营造杀手混乱痛苦的世界了。

30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很差

Mighty Joe, Helpless Joe. Sleepwalking Joe, Endless Joe.

32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推荐

杀手救萝莉其实最终要自救于童年阴影,这么一个老套到崩溃的故事要怎么拍出新意和风格呢?林恩拉姆塞竟然做到了,她把角色写成一个看上去很笨拙做事情似乎总漏节拍但是下手快准狠并且对母亲很依赖的人,配合菲尼克斯面无表情的表演(哈哈,影帝),竟产生一种别样的黑色幽默感... 不知终版如何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戛纳版只有80分钟出头,不知什么情况。影片有点隐隐约约的《出租车司机》,反正是《怒火救援》式的剧情如果让主角患上创伤后遗症加童年阴影之后,也是这个状态。更深入探索角色,并让他陷入精神的混乱,就是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吧。有特别酷的地方,也有很矫情的地方。配乐很赞,菲尼克斯壮成一头熊。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个纯形式感驾驭的以暴易暴故事,所要达致的并非宣泄式的、解放式的有道德正义感为基准的暴力快感,恰恰相反,影片充满了反类型的手法,以宅邸屠杀的反高潮段落为最甚。探求荒诞、微妙、淋漓尽致的临终死亡体验才是影片美学形式所真正追求的目的。

42分钟前
  • LOOK
  • 推荐

这部电影的混音非常艺术,混音是男主角内心情绪的直接投射,配乐重塑了影片的视觉节奏,参与了叙事,再加上一个反类型的极简化剧本,构成了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最后并不是强者拯救了弱者,而是弱者成了下一个有着童年阴影的受害者。不是杀手救了雏妓,而是杀手看着雏妓变成了另一个小时候的自己。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墨西哥人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失忆的我,却在郊外小河里获得了记忆。一直以为,桥上的风景是没有意义的。直到你上了我的车,才懂得风景的意义。记忆是对我的处罚,击毙女孩和母亲的脚都僵直着。风景是给你的礼物,倒行的雨滴和你都珍贵。那个男人临死前握住我的手,就像我只爱吃绿色糖果毫无意义。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比「好时光」还是好一些但是好得有限。这剧作又矫情又支离破碎但好歹是「出租车司机」混上点「杀手莱昂」吧,导演虽然矫情得令人想吐槽但是好在风格很突出,而且很多设计蛮有趣的,也算赏心悦目。视听风格很强烈。非常看好以后发展。

4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恐怕是电影学太好的结果:学院式的镜头语言再怎么精致、创新,整部电影都像由精密零件装配而成的高级视听产品,而它所想取得任何情动根本没有达到,观众隔身于外无法进入其中。比较PTA的电影,后者如何天才般地运用各类意想不到的视听组合来创造出融贯一体的情绪体验。绿木的配乐是被浪费掉了

49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控确实令人惊艳,开场的摄影和机位调度就带给了观众极强的沉浸式体验,从视听上来说,这部电影是纯粹技术语言的胜利。但在形式感玩得飞起的前提之下,影片的文本层面就显得乏善可陈,剪辑的凌乱让本就乏善可陈的剧本显得更加叙事节奏失控和摇摆,配乐和摄影倒是蛮出彩的

50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这个杀手不太瘦。

5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部具备后摇情绪的电影,简洁,少话,暴力却克制暴力场面,血腥却不展示血腥过程,一点点释放能量,有点晕乎乎的感觉,除了剧情稍显简单,光影声色俱佳,好看,好听,杰昆·菲尼克斯演出了丛林野兽一般的孤独。

5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纯正的“电影感”!神秘的“电影感”!!绝赞的“电影感”!!!伟大的“电影感”!!!!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