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2

记录片英国2017

主演:大卫·爱登堡

导演:詹姆斯·霍尼伯内

播放地址

 剧照

蓝色星球2 剧照 NO.1蓝色星球2 剧照 NO.2蓝色星球2 剧照 NO.3蓝色星球2 剧照 NO.4蓝色星球2 剧照 NO.5蓝色星球2 剧照 NO.6蓝色星球2 剧照 NO.13蓝色星球2 剧照 NO.14蓝色星球2 剧照 NO.15蓝色星球2 剧照 NO.16蓝色星球2 剧照 NO.17蓝色星球2 剧照 NO.18蓝色星球2 剧照 NO.19蓝色星球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24

详细剧情

《蓝色星球II》将由大卫·爱登堡爵士主持。在长达4年的拍摄过程中, 制作团队共执行了125次的探险,水下拍摄时数长达到6000多个小时。与2001年首播的《藍色星球》相隔16年之后,制作团队透过新的科技技术突破以往限制,将许多过去未知的地带、惊人的生物及其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自从《蓝色星球》2001年开播以来,我们对大海之下生命的理解被彻底颠覆了。从北极熊出没的北冰洋到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蓝色珊瑚环礁,本系列纪录片同大家分享一些令人吃惊的新发现;邂逅在南冰洋深处神出鬼没的奇怪章鱼,观赏巨大的鲹鱼跳出水面,飞跃到半空中捕鱼;骑在虎鲸的背上,同它一起冲向鱼群。《蓝色星球2》带领我们体验让人敬畏称奇的新地方,见识魅力四射的新物种,了解非同寻常的新行为。

 长篇影评

 1 ) 笔记

“每一帧都很美”


九十一岁David Attenborough现身陈述,大美蓝色。大美地球Blue Planet

笔记:1One Ocean,宽吻海豚海上冲浪just for joy,会使用工具的猪牙鱼将蛤蜊用岩石不懈努力的砸开,珍鯓计算鸟类的飞行轨迹和速度完成鱼跃捕杀,伪虎鲸与海豚不同物种间的交流, 海龙拟态生物科技,变性的鱼,虎鲸用尾鳍拍打水花形成震荡波击晕鲱鱼。

2TheDeep,海床上长脚的鱼会走路,深海中神奇的盐卤池,海底有机物腐烂释放出甲烷气体。

3CoralReefs珊瑚礁,变色墨鱼靠色素细胞迷惑捕捉螃蟹,龟岩石上动物之间的协同合作,蝠鲼旋风,猎手博比特虫的捕食,小丑鱼合作将椰子壳推到家中。

4BigBlue,远洋类似海洋中的沙漠,飘向各大洋的塑料小黄鸭,军舰水母的拟态帆船以及它长达30米的刺触须,多物种海水沸腾的场面。

5GreenSeas,睡袍鲨捕食章鱼章鱼用备课盖在身上用以伪装。海胆大军吞没海藻林类似蝗虫大军。

6TheCoast海岸,海狮捕食金枪鱼瓮中捉鳖体现协调战略的高智商,海藻吞掉猎物,贼鸥在空中抢劫海鹦的食物,企鹅小心翼翼路过海豹群。

7OurBluePlanet,塑料致死信天翁,保护海龟协会组织,Save our earth,now depand on us。

 2 ) We should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protect our blue planet !

每集简单的观后感,个人有感而发!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它的意义绝对不仅限于增长我们对于海洋知识的了解。

Ep1:海洋总是那样神秘,让人有探索的好奇心。海水、阳光、云团、风暴、洋流、生物,所有的事物息息相关,海洋具有那样强大的力量,又因气候变暖、人类活动那样的脆弱。纪录片拍摄得太惊人了,隆头鱼、虎鲸和座头鲸的接连出场实在让人抑制不住地惊呼!绝妙的音乐,是对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Ep2:再次震惊于海洋!The deep!生命无处不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空灵狮子鱼会不会是天使呢?洋中脊附近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热泉会不会才是真正的海洋世界?The deep不算世界的尽头而是生命的源头,生命从何而来或许有了答案。木星、水星是否也会有生命似乎也有了答案。

Ep3: 珊瑚礁的褪色,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变成了荒芜的废墟,真是令人沮丧!但是,谁又能想得到海底生物在满月之夜一齐产卵、再生,神奇到令人难以置信!一切总会有希望,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海底世界处处都是teamwork互惠互利的例子。最后,想说,会玩可爱游戏的宽吻海豚、会跳芭蕾舞会制造漩涡的蝠鲼、会 do housework会一起搬椰子壳壳的小丑鱼,真的不是海底小精灵吗?So cute!

Ep4:这一集,短肢领航鲸宝宝之死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鲸宝宝已死去多时,鲸妈妈却一直叼着鲸宝宝,不愿放手让孩子离去,整个家族久久地陪伴着,而我似乎也同他们一起默哀。物种之间生来就有无法超越的隔阂,而情感却是相通的,整个家族对鲸宝宝的爱是那样深沉。鲸宝宝因吸入母亲体内被污染的乳汁中毒而死,而罪魁祸首便是海洋的塑料污染。许多人终其一生活在自己小小的圈层中,为物质、为面子、为人情、为享受,画地为牢,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生活富足还是贫穷。从未思考过自身行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从未思考过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的问题。这便是人的短视。起初看蓝色星球,只是因为向往大海,想要了解海洋,而现在却渐渐明白其意义,不断开拓眼界,不断了解新的事物,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也期望着某一天可以为地球为需要帮助的物种做些什么。

还想简记一下一些有趣的地方。信天翁在养大最后一个孩子之后,便会拖着年迈衰老的身体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岛屿,再也不会回来。年老的信天翁去哪儿了呢?他们会葬身何处?又为何要选择孤独又神秘地离去?葡萄牙战舰,一种很像水母的生物,有着漂亮的蓝粉色泡泡和长达30米的剧毒触须。越是漂亮越是危险。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触须能将猎物直接液化吸收,吃得只剩下一堆鳞屑。让人惊叹的还有,鲸鲨的秘密育儿地——巨美的达尔文岛,真正的海洋盛宴——海豚、旗鱼、剑鱼、蝠鲼、海鸟群猎灯笼鱼,太多了,写不完了,So amazing!

Ep5:海胆吃海藻,海獭吃海胆,大自然的真谛就是一物降一物,再也不用辛苦红雀鲷冒着扎嘴的风险把海胆一一叼去扔掉了。章鱼的智慧真是高,诡计多端,为什么叫乌贼,因为他们真的很贼。草海龙大概是海底的最佳奶爸。绿色浮游植物带来了海洋盛宴,座头鲸每一次的出场都是那样惊心动魄。一对虾蛄夫妇厮守了20年,多么让人震惊,更让人震惊的是研究者可以一直追踪观察20年!

Ep6:每一次观看都会因为所了解到的新事物而惊叹,地球是如此奇妙,丰富多彩,有着无限可能,何不让我们一起去保护它呢?Yang邀请我以后跟她一起去海边捡塑料瓶,我说“好啊”!从前对于企鹅的了解实在太少,穿着礼服的企鹅彬彬有礼,虽然胖乎乎却是游泳滑行健将,仅此而已。如今对企鹅竟不由得心生敬意,为了让有损坏的羽毛重新长起来,它们会亲自拔掉身上的每一根羽毛,忍受着饥饿在陆地上等待一个月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应对极其苛刻的生存环境。世间万物又有谁不是如此呢?海鹦想要养活自己以及家人,不仅需要出色的飞行能力和潜水能力,而且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绝不屈服的勇气去和贼鸥对抗。一次觅食就需要三四个小时,想要饱餐一顿那样不容易。不过,海鹦夫妇彼此之间终生的守候与等待,还有咔嗒咔嗒磕嘴唇式的亲吻,应该是最好的慰藉。☺️海狮确实是懂美食的,美味的高蛋白的黄鳍金枪鱼是它们的最爱,然而美味却有着飞速逃跑的本领,海狮们必须动动聪明的小脑筋,学会团队合作以及因地制宜利用海湾设下圈套。潮汐退却后形成的岩池,应该是无与伦比的天然剧场。海水退去,曝露在阳光下的海星、海葵、帽贝等生物拼了命地逃进附近的岩池,却不曾想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聚集在岩池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上演着一出又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红石蟹为了吃到美味的海草,一边飞速地跳跃过海,一边谨慎地堤防海鳝和章鱼。想要活着必须得直面各种挑战,to be stronger,faster,and more clever.

世间万物又有谁不是如此呢?万物皆是。不断去调整,努力去适应,充满生命力地活着。

生命或长或短,

just enjoy the world and yourself!

Ep7:以前对于人类活动给海洋造成的影响,了解得那么狭隘,仅限于塑料污染、废水污染、核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集又打开了观众的新视角,航船的声音会给海洋造成声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交流。海水变暖使得珊瑚礁白化,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变成荒凉的废墟。

每一个坚持研究和保护海洋的人,都太值得敬佩了!

We should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protect

our blue planet !

How beautiful they are !

 3 ) 豆瓣9.9,我爱死大自然

上周三抠姐瞄了一眼教父的社群讨论活动,发现你们对纪录片这个话题好像不怎么激动嘛~

于是,抠姐今天要给你们安利一部错过哭N年的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


《蓝色星球2》

十六年前的《蓝色星球》系列口碑超棒,至今豆瓣评分依旧保持在9.5。



堪称是电视史上首部全面探索海洋的纪录片。

过了这么久,《蓝色星球2》的口碑更是炸裂,第二季9.9的高分评分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Imdb9.9


豆瓣9.9

第二季共7集,每集60分钟。

当你看完第一集,一定会和抠姐一样处于昏厥状态——4K技术拍摄出来的画面简直不要太爽!



4K的分辨率有什么不一样?抠姐给你看两张图就明白了。


《蓝色星球1》的珊瑚


《蓝色星球2》的珊瑚

一眼明了,整体色彩饱和度超高,最大程度还原了大自然的真实色彩,让抠姐身临其境的体会了一把海底世界的曼妙。

多放几张图给大家欣赏下吧。





《蓝色星球2》可不止画面美,它的故事同样有趣,就如同海报中的副标题所说:隐藏在深海中的全新世界。

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最喜欢成群结队一起冲浪玩耍,到了海底,成年的宽吻海豚会带着未成年海豚在一种特别的珊瑚上摩擦摩擦。



这样做是为了预防感染,因为海扇上覆盖着一种黏液,具有消炎和抗菌作用。

宽吻海豚还喜欢唠嗑,声音大到很容易引来伪虎鲸。伪虎鲸顾名思义,其实它是虎鲸的亲戚,它们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逼近海豚。



可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宽吻海豚转身对着伪虎鲸发出与之前不同的叫声,像是在欢迎伪虎鲸。

这两种不同物种的生物似乎是彼此的老友。

谁说跨种族沟通是天方夜谭?

猪齿鱼

在澳洲大堡礁有一种鱼类,颠覆了人类对鱼类智力的认知,它就是猪齿鱼。



它的日常就是翻开珊瑚堆,吹开细沙,寻找它心爱的食物——蛤蜊。

终于找到了,还需要在它自己的小厨房加工一下。



用嘴开蛤蜊,这绝对是门手艺活儿,不信你试试。

它找到了一个四边突出,中间凹陷的珊瑚,将蛤蜊甩出去撞到珊瑚上。

需要尝试几十次才能将蛤蜊打开。



论一个吃货的修养。

为了拍摄这段,据说摄制组花费了两年时间,最后剪辑成三分钟。

珍鲹

比起猪齿鱼,珍鲹就幸福很多,它长了一张超大的嘴。



它的食物也因此更加丰富,就连乌燕鸥都是他的美味佳肴。



巨型隆头鱼

在日本海生活着一种变性鱼,巨型隆头鱼。

雌鱼的长相还好,但雄鱼却奇丑无比。额头鼓出一个大包,下颚突出。



但在雌鱼看来这就是一尾相貌非凡的雄性。



在交配的季节雌鱼雄鱼你侬我侬,等到产完卵,它们彼此分开。

雌鱼钻回洞穴,当她再次出现时,竟然变成了雄鱼的样子!

仅靠自己就能完成性别的转化,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雌鱼变为雄鱼后,还会向这个地盘的老雄鱼发起挑战,赢了之后这片区域的所有雌鱼都归胜利者。

不过,想想也觉得可怕,赢了又怎样?毕竟每一条雌鱼身体里都藏了一只雄鱼啊。

分割线

这些画面能被我们看到真的是要感谢BBC团队的奉献精神。

16年没白等,我们看到了技术的革新,超高清和高感光摄像机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前所未见的生物行为。



吸盘摄像机能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骑在大型海洋动物身上的视觉体验。



为了能深入珊瑚礁的各个角落和缝隙,摄制组研发出了一种专门的探测摄像头。

除了技术还要感谢BBC团队的专业精神。
5年39个国家,
125次远征探险,
1500天的水下作业,
6000多个小时潜水艇拍摄。

我们看到几秒的神奇景观,是他们在拍摄时乘着潜水器在海底一公里处待了一千个小时换来的结果。



工作人员还常常出没在极地、海洋等危险重重的地方,鲨鱼的尾鳍曾擦到了摄影师手腕,海浪下的海豚是摄像师这样拍出来的:



这哪里是在工作,这根本就是在玩命啊!

《蓝色星球2》还告诉我们这些奇异美景的背后,面临着随时湮没的危险。

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极地冰川快速消融——都与人类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海象所栖息的冰块也越来越少,有的海象妈妈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栖息,拼命想要挤上已经拥挤不堪的冰块。

这一举动自然不受欢迎,海象们厮打起来——可是,就连这块儿冰也在慢慢融化。



看到它绝望的落入水中,抠姐的心都揪紧了……

十六年前面临的环境恶化问题,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

野生动物仅有的生存环境还在被我们不断的破坏着,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面积已经减少40%。



我们生活中在随处可见的塑料制品,也会出现在全世界的海洋中。

导演詹姆斯表示,在拍摄中曾看到“一头鲸鱼妈妈携带着因为塑料垃圾污染死去的鲸鱼宝宝”。

不知道下一个16年后,会是怎样的情景。惟愿这样的碧海蓝天能多存在更久一点,永不消逝。

就像戴维·阿滕伯勒爵士(《蓝色星球2》配音)所说:

“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当天空不再蔚蓝,地球上的最后一抹蓝色,你会眷恋吗?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4 ) 对于给蓝色星球二,打一星的傻逼研究

傻逼一:很垃圾的片子,画面又差,主题又没有,随便换个人都能拍出来,毫无新意

傻逼二说:让人热泪盈眶

傻逼三说:这种外国片没什么好看的,评分高的都是崇洋媚外

傻逼四说:高级动物世界,画面好就打9.9,抱歉我就不赞同

傻逼五:哈哈哈,我就喜欢给满分的奇奇怪怪电影差评!

傻逼六:这应该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最顶级的纪录片了,太不可思议了,美到无以复加,除了惊叹还是惊叹(那你还打一星?)

傻逼七:拖拖拉拉那么久,刚看完bbc就承认造假了

傻逼八:一星不能再多了

傻逼九:不明白为什么已经无敌的电视台还要造假?

傻逼十:保护动物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人类最大的错误不是破坏了环境,而是认为自己可以保护大自然。

总结:“崇洋媚外”、替中国不值、破坏生态、看心情。我非常佩服这种我是傻B我怕谁的勇气。存在感爆表😁

 5 ) 蓝色星球

晚上十点看这个纪录片,觉得深海非常带感,半夜人类还在睡觉的时候,鱿鱼乌贼和各种丑丑的深海鱼们在伸手不见蹼或者其他blabla的,几千米深的海底,互相厮杀着,虽然捞上岸后它们看起来那么平平无奇又软趴趴的,但是还活着的时候它们都是猛兽。如果哪一天,因为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 (比如说今年河南的暴雨 加拿大山火中消失的小镇),人类的栖息地彻底消失,大陆沉进海底,而海底是漆黑的,处处有伺机而动的猎手,一刻不停的生存游戏让人不由得绷紧神经,不是你为诱饵就是我为诱饵,在漆黑的海底,生物的年龄不受时间的限制,水母的年龄比蓝鲸还要长,也许人类也会退化成单细胞生物,或者直接因为水压全部挂掉。

 6 ) 不想写影评,只想赞美

之前《地球脉动2》已觉得是神作,万万没想到还有超越之作,没想到BBC捧出了真实版少年PI。

昨晚看完第二集心潮澎湃,简直是想去BBC门口拉横幅,大叫“爱你们爱你们爱你们”。想给制作团队送金条送花送一切。

秒杀各类海洋绘本,人类的想象力在大自然面前太贫瘠了。

赞美爱登堡爵士,赞美制作人,赞美海洋,赞美地球,赞美BBC。

人类能存在于地球,是何等的福气。

 7 ) 看完《蓝色星球2》第一集,我被震撼得像个傻子

Open your mouth wide

张大你的嘴

The universal sigh

那万物之叹息

And the ocean blooms

那海洋之怒放

It's what keeps me alive

让我得以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

当壮阔的主题曲交响乐响起,一群飞旋海豚乘浪前行,91岁的大卫·爱登堡站在船头,穿的依旧是那件浅蓝色的短袖T恤,海风吹乱他花白的头发。

他说:“就在我的脚下,便有超乎我们想象的生灵在游弋。技术的革命性更新,我们得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拍摄到一些十多年前无法拍摄到的动物行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如今海洋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蓝色星球2。”

当望穿秋水的我在有生之年,狭路相逢这样的画面音乐和旁白,忍不住眼角湿润。如果要说看完第一集后是什么感受,想不出比喻的我只能说整个人被震撼得像个傻子。

“在长达5年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共经历125次探险,访问39个国家,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各地的所有大陆和海洋。摄制组的水下拍摄时长达到6000多个小时,从我们熟悉的海岸到黑暗的海洋深处,各处美景尽数网罗其中。”——执行制片人詹姆斯·霍尼伯内(James Honeyborne)

第一集,同一个海洋,讲了八个故事。

在红海,一群独特的瓶鼻海豚会用身体摩擦一种特定的珊瑚,而这种珊瑚可能有某种抗炎的特性让海豚感到舒服,一只小海豚跟着父母也学会了“珊瑚按摩”。同时也启发我们在海洋中有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

接着,讲的是一条猪齿鱼的日常:翻开珊瑚堆,吹开细沙,四处寻找它心爱的食物——一种蛤蜊。然后它总是游回由一种坚硬珊瑚围成的特定“厨房”,于是,蛤蜊被叼起,狠狠地被甩向珊瑚礁的特定位置,一次、两次……直到被蛤蜊外壳破碎,它得以美滋滋品尝美食。

这挑战了人类对鱼智商的想象。而为了拍它,据说摄制组花费了两年时间,最后剪辑成三分钟。

塞舌尔的海面平静,而突然一条珍鲹跃出捕食乌燕鸥,接着,更多的乌燕鸥被捕食,谢天谢地,最后,一只小燕鸥在父母的催促下,顺利逃开珍鲹的大嘴。

最开始鱼吃鸟的故事只是来自一个渔夫的讲述,在没有任何照片证据的情况下,摄制组导演觉得这是30年职业生涯中值得冒的风险,于是摄制组四个人带着800公斤的拍摄装置,包括一台防抖摄像机,来到塞舌尔的一个偏远环礁,从船上进行拍摄。最终花了好几周时间终于拍摄到这难道一见的镜头。

蝠鲼在墨西哥附近的科尔特斯海大量聚集、拍打翅膀,夜光藻在乌漆麻黑的水底下闪闪发光。这个场景简直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当蝠鲼围绕摄像机盘旋觅食时,在它们身后留下一串璀璨的光亮。

这一切,得益于超高清低光摄像机。摄影师是在几乎全黑的环境下拍摄到这样的画面。

在新西兰海域,数百只宽吻海豚紧紧簇拥着约150只伪虎鲸,它们之间的语言似乎是通的,彼此之间都能听得懂。

它们协同作战,组成了强大的捕食大军,科学家相信它们是老朋友了。

在日本海生活的雌性金黄突额隆头鱼达到一定年龄和身体大小时,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变成雄性。

之前还跟那只雄性双宿双栖,一下子就变成跟前夫挑战,并战胜前夫,且试图将原本受这些雄性保护的雌鱼“纳入后宫”。

在挪威北部的峡湾,虎鲸将鲱鱼群赶往海岸的浅水区,然后它们用回旋踢的方式打晕鲱鱼,这样才顺利吃到鲱鱼。

当海面出现银色亮光时,一大群饥饿的座头鲸从深海赶来,张开血盆大口和虎鲸一起大快朵颐。座头鲸游过的场景像梦中才有的景象。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生活在北极的海象被北极熊驱赶到海里。而海中,成块的海冰越来越少。

海象妈妈不得不抱着海象宝宝到处寻找可以落脚的海冰,到处碰壁。

面对最后找到栖身之地的海象,爱登堡的台词写道:妈妈终于找到能够栖身的地方,她得以跟她的宝宝待在一起享受母子间的爱意,但,没人知道它们的未来将会怎样。

是的,如今的海洋,两极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白化,垃圾遍布海洋。没有人知道她的未来将会怎样。

而为了拍下这些镜头,摄影师在狂风大浪中拍摄海豚,而BBC也祭出了黑科技。

“回望过去,我们在拍摄《蓝色星球》时,需要乘坐直升机,用的是16毫米胶片。现在,我们能在任何获得许可的地方设置超高清无人机,拍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类颠覆性的拍摄技术和此次腾讯视频提供的当前最佳的播出技术,使我们能俯瞰各种海洋事件,同时增加了细节和洞察性事件。凭借革命性的新技术,我们得以进入新世界,并以十几年前望尘莫及的新方法拍摄这些海洋动物的行为。”——执行制片人詹姆斯·霍尼伯内(James Honeyborne)

超高清和高感光摄像机的运用,记录下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动物行为;当捕食鱼类和海豚在海洋中发动高速攻击时,摄制组用拖曳摄像机拍摄它们的行为;吸盘摄像机能为观众提供一种骑在大型海洋动物,像在鲸鲨和虎鲸身上的独特视角;拍摄珊瑚礁时,为了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摄制组研发出了一种专门的探测摄像头,更深入珊瑚礁的各个角落和缝隙,探索隐匿其中的动物。

继《地球脉动2》之后,汉斯·季默继续为《蓝色星球2》配乐,摇滚乐队电台司令(Radiohead)的演唱,让整部影片更加震撼人心。

这一系列共七集,第二集是深海,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Open your mouth wide”,吸这片(腾讯视频将从今天开始,每周一更新一集)。

The health of our oceans is under threat.

我们海洋的健康受到威胁

They’re changing at a faster rate than ever before in human history.

这在人类历史上的变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David Attenborough

——大卫·爱登堡

提前看了全片,最后一集的评论见:

《蓝色星球2》最后一集:看见美丽与忧愁

 短评

看第一集就可以给满分了。做BBC的摄影师确实能领略地球,但他们除了掌握一流的摄影技巧和熟知各种摄影装备、并且具备独特细微的洞察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无限的耐心、会游泳 冲浪 潜水等,最重要的是还得不怕死。

5分钟前
  • 有点迷人
  • 力荐

去掉一亿最高分,去掉一亿最低分,人类综合得分,真的配不上这颗星球。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繁花大树,风与尘埃,被辜负的地球的一生。

7分钟前
  • 小薛
  • 力荐

制作还是很精良,但是没有第一次看脉动地球那么震撼了

8分钟前
  • cocojamboo
  • 推荐

不断更新的拍摄技术,让所见越发震撼人心,真实的海洋,远超想象。拜科学所赐,很多原非我辈能见的事物今日得见,即便不谈具体所见,光是颜色就足够让人爱疯了。

11分钟前
  • 刮刮油
  • 力荐

我以后要多吃素,少吃动物。

12分钟前
  • 随喜
  • 力荐

一集一个小时却看了两个小时,光顾着暂停截图了。被大自然的美震撼!

14分钟前
  • 张腾森
  • 力荐

历经几万年进化的海洋世界,摊上人类真的不知是祸还是福。看到海象妈妈为了给小宝宝争取栖息地,不惜与其他海象为敌,超级感动。这是看完《地球脉动》后,又一部可以追的好纪录片。每一帧都美到可以作屏保,拍这些的摄影师是我最羡慕的人。

17分钟前
  • 秋色波连波
  • 力荐

这都怎么拍出来的啊!神一样的存在!

20分钟前
  • 希天才
  • 力荐

我觉得有些剧光看第一集就可以打分了。

23分钟前
  • 小驿
  • 力荐

技术更先进,史密斯导演现身,91岁爱登堡硬朗现身,大海浪慢镜,水下海龙,古怪爬虫,只呼惊艳已经不够了。

24分钟前
  • 恶龙
  • 力荐

这个系列竟然出2了太激动啦!每次看到海洋都会想到天空,一样的颜色,一样的神秘,一样的等待人类去摸索探寻。

27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史上最佳观影体验

29分钟前
  • 啪啪少年小彼得
  • 力荐

做为个潜水爱好者,工作一天下班回家,就着啤酒烧烤看这片实在是太享受了

30分钟前
  • Ostin
  • 力荐

让人热泪盈眶

31分钟前
  • なつめ
  • 力荐

绝对是值得开会员用蓝光画质来欣赏的纪录片。第一集看到猪齿鱼用嘴衔着一颗小蛤蜊一次又一次撞击珊瑚石为了吃到肉肉,真是惊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也觉得这些小精灵生存不易。确实是值得五星的纪录片!

33分钟前
  • 出云
  • 力荐

喜欢看纪录片的原因,大概因为可以跟随它的脚步去那不曾去到的新世界。

38分钟前
  • 小胆走天下
  • 推荐

海洋世界真的既神秘又美麗~藉由紀錄片來揭開神秘的面紗很感動!製作非常精良

41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哭了三回 前两次是被美哭 最后一次是因为北极熊没饭吃海象妈妈带着宝宝没地方休息 爆哭10m 真的不想当人了 想当海豚 每天快乐冲浪 跟伪虎鲸做朋友

46分钟前
  • 风呼啦呼啦嘿
  • 力荐

为了让海象宝宝们有个家,为了让海洋生物身上不再缠满塑料,我以后会尽量低碳出行,自带水杯,布袋。这才是对这个纪录片最大的爱和尊重。

49分钟前
  • nina
  • 力荐

热泪盈眶

52分钟前
  • Sharkber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