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点2009

剧情片美国2009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麦格罗,昆东·亚伦,杰·海德,莉莉·柯林斯,雷·迈克金农,金·迪肯斯,安德莱内·列诺斯,凯西·贝茨,凯萨琳·戴尔,安迪·斯塔尔,汤姆·诺维茨基,莎朗·莫里斯,奥马尔·J·多尔西,伊劳伊·辛格尔顿,罗达·格里菲丝,艾希礼·勒孔特·坎贝尔,Elizabeth Omilami,阿非莫·奥米拉,马丽娅豪厄尔,Patrick G. Keenan,大卫·德怀尔,罗伯特·普拉尔戈,布雷特·赖斯,Preston Brant,马修·阿特金森,约翰·纽伯格,乔·克里斯特,Phillip Fulmer,L

导演:约翰·李·汉考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弱点2009 剧照 NO.1弱点2009 剧照 NO.2弱点2009 剧照 NO.3弱点2009 剧照 NO.4弱点2009 剧照 NO.5弱点2009 剧照 NO.6弱点2009 剧照 NO.13弱点2009 剧照 NO.14弱点2009 剧照 NO.15弱点2009 剧照 NO.16弱点2009 剧照 NO.17弱点2009 剧照 NO.18弱点2009 剧照 NO.19弱点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20:2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黑猫/白猫,还有婚变中的Sandra Bullock

记得大学学开车的时候,教练教我每次选择换线的时候的程序就是保持速度--在好的时机做出判断---打信号---the las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ALWAYS check the blind side(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永远要观察盲点)。

判断是一时两刻就可以做出的选择,每个人每一刻都在做判断: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形势是不是对自己有利?我能从现有的局面得到什么?.....无论是下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判断的脑电波时刻存在。撇开深层考虑后所分层的模糊地带,世界上似乎只有好与坏,对和错--不是黑猫就是白猫。

判断题的思维中,收养黑人儿子的Leigh Ann是富商太太,典型的高调白人师奶,年轻时做啦啦队员于是年纪大了还保持啦啦队员经典的吹高金发;Gucci戴满全身,表也是Chanel的J12,是美国南方暴发户的JP造型。黑人儿子Michael就更经典了:一张罪犯的满是横肉脸(真人更像),人高马大看上去充满了强奸犯或者抢银行专业人士的身型,吸毒的妈妈更让人对他成长的背景充满鄙夷。

Leigh Ann第一次看到Michael,想到的是橄榄球后卫所具有的天才体质;第一次见到Michael吸毒的母亲,看到的是她浑浊眼里对儿子的不舍和心痛;第一次被NCAA的调查人员为难时,感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自己的错误。和”温情“/“励志”无关,这仅是一个着眼点的问题:当第一次面对新的人和事的时候,是本着”善”,还是本着社会告诉你的经验和stereotype(典型代表)来判断?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是用stereotype来做判断,这保证了大多数选择的正确,却也让自己看不见的blind side越来越大。

富人不一定都贪婪,尽管大多数都爱财如命;
穷人不一定都可怜,尽管大多数都身世凄惨;
白人不一定都自大,尽管大多数都态度傲慢;
黑人不一定都危险,尽管大多数都刀枪傍身;

是的,这个电影中充满了家庭/煽情/黑人等时下美国社会关注的流行主题,容易让文艺青年流泪也容易让愤怒青年鄙夷其深度。只想说很简单一点:作为青年人,我们即便理解也掌握不了Leigh Ann对家庭的选择,但她对于人,对于事的看法,那种不但积极而且充满公平/公正/公开的大爱,是很多人所缺少的。成功者如她,你看到的,是站在社会高处的人利用自己的一点点优势来帮助弱者,还是这种大爱的精神一步步成就了今日的她?

如果你把上面的字都读完了,还在批评这部电影假/大/空的话,那也恕我只能套用Leigh Ann在高级餐厅上对自己珠光宝气的妹妹的评价来对你说一句:”Shame on you."
----------------------------------------------------------------------------------
关于橄榄球的知识,就不一一赘诉了,请大家参考2pthegamer的影评好了写的非常全面具体。
我是在Sandra Bullock拿奖之后才看的影片,当时北美所有的娱乐新闻都在关注现实生活中她老公背叛他的故事,试图挖出所有细节。简而言之就是在Sandra拿到影后几乎第二天,一个暴露又邪恶的纹身女横空出世告之全世界她和Sandra老公长达两年的奸情,这正是在Sandra拍摄《The Blind Side》期间。话说直译为“盲点”的电影,貌似也是对她自己婚姻盲点的讽刺。而更巧合的是,如影片中主人公Leigh Ann的选择一样,Sandra在丑闻之后最关注的竟然是丈夫和他前妻所生女儿的监护权:因为小女孩的亲生母亲现在正在服狱中,而父亲的名声显然是不适合抚养女儿;当全世界人都以为Sandra会用尽气力对付纹身女的险恶伤害时,她却担起继母的责任,带着继女跑到乡间躲开这些纷杂,并努力争取对继女的监护权。

难以相信吧?现实总比电影精彩,也因为真实而险恶百倍。影片中Michael的生母让他面对肮脏时“紧闭双眼”,这种对于现实的无奈逃避,不仅是穷人有,富人也有;黑人有,白人也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世界是恶心的,不过有时你吐吐就习惯了。

 2 ) 我们为谁守护?

看这部影片的名字是blind side,有人直译为弱点,有人意译为守护。起初不太明白意思。看完电影后发现由两层含义:1. 每个人都有弱点,比如mike的童年遭遇,使自己不敢面对过去,只会选择闭上眼睛来保护自己。2. 为了值得守护的人,我们内心会燃起激情和勇气,奋不顾生的保护他们。

总体而言,剧情比较朴实,但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来抚养和照顾别人的,在我们的国度,更缺乏一种机制和制度选拔、培养某方便特异的怪才。这种故事在我国基本不会发生。就具体情节而言,剧中Sandra表现出来的能干而不乏慈悲情怀,母性而不乏坚毅果敢的性格令人感动,而他们全家营造出来的团结、温馨的氛围,也令人羡慕。

这部影片告诉我,
1. 有弱点并不可怕,最强悍的人也有弱点,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来弥补它,变弱为强。是害怕别人发现总是掩掩藏藏,还是开诚布公让别人来帮助我们守护,构成更强大的共生体,是我们将面临的选择。

2. 人生在世,要明白一点:所有选择都是你自己做出的,你的一生由你自己决定,为他人的价值观,为他人的期望而生活换不来幸福,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尊重他人的决定和选择比任何物质奖励都重要。

 3 ) 有一种电影 足够让人扬起嘴角 微微笑。

     其实并不喜欢豆瓣的这张海报图,更加喜欢leigh anne和michael坐在一起微笑的那一张。也是很多留白的一样海报,却足够让人扬起嘴角,微微笑。而豆瓣这张让我想到了金刚,就像影片当中几个贵族一般的妇人一起讨论leigh anne的那张christmas明信片,说michael那就好像是金刚。

   本以为会在影片场睡着了,却真的兴奋的看到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剧场。实话来说,开头并不吸引我,倒叙插叙乱序的手法让我很困惑。一个穿的像监狱男孩的黑人,美片的惯用手法。一个potato一样的男主角,一个monkey一样的coach,这确实掉不起人们的胃口。但是admission officer们的对话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GPA 0.6,任何测试都是2、3、4、5的percentile,被任何学校都扔来扔去的学生。但是coach却力挽狂澜的说服了所有的老师。不过理由却让我觉得有点牵强,或许是因为我不是Christian的原因吧。基督徒的执着加上那一句qualified education让我开始渐渐入戏。

   到SJ出场,整部戏的女主角都没有出现。直到那个长的有些像港星杨怡的leigh anne出现,都没有让我明了女主角的人物个性。这或许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一个原因。很讨厌那种开场就把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定格的电影,而the blind side却是从每个角落渗透着leigh anne的强势、善良和温柔。从thanks giving day的那场戏,leigh anne关掉电视机让全家人到餐桌上吃饭祈祷,霸道却透露着俏皮的温柔和善良;从leigh anne想要用威胁的方式在车里逼迫michael说出自己的身世,先是威胁,然后又妥协说maybe one thing,非常可爱;从leigh anne为michael买衣服时候对店老板说话的那种高傲;再从leigh anne作贵妇人时候的那种性感的气质,4W的地毯到17K。这一些零零散散的渲染,着实让我喜欢上这部片的编剧。sandra bullock那骄人的身材,小腿上性感的肌肉线条,让我澎湃了好几次。影片的零零碎碎的细腻让我开始爱上这部片。

   sandra的演技被金球奖和奥斯卡奖都证实了,她微笑起来的气质很让人陶醉,这种气质或许就是叫作善良的执着。可是影片除了sandra这位美女之外,还有一位销魂的女人勾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她就是出境并不多但着实可以秒杀一片人的lily collins。从开始敷着绿色面膜的她,到后来穿着超短裙披长发的性感却不失可爱的校服美女,都是那么动人。一直有听闻phil collins有个美美的女儿,但是却没得一见,今日一见,真是终生难忘啊。作为一个女人,这么迷恋一个女人,虽说有点奇怪,但是你若真的见她那魅惑的眼睛,却清纯的散落着长发,长发上不经意的戴了一支发夹,穿着不算特别的短裙,一双腿又白又直不细但是没得无与伦比,那依靠运动来得到的一幅好身材,我想是个女人也会为之倾倒。

   当然,不能忘记的,还有这个拥有85家店铺的leigh anne的背后的男人。这个剧情反而有点像中国现在流行的妻管严。其实,每个女人都希望有这么样一位老公,很乖、尽管平时弱弱的都在听从妻子,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是时刻在支持和给leigh anne建议的一个有想法的丈夫,有点小笨蛋的拒绝妻子的威胁但是却无法拒绝妻子温柔的软招。这简直傻的有些可爱。他的存在也在无时无刻的衬托着leigh的人物性格的扩大。

   一个一个人物评点过来,还有两个人是没怎么说的。那就是SJ和Michael了。SJ很有谐星的意味,是个不算太搞笑但是也不会觉得多余的角色,对他我并没有太多的喜爱,我只能说i'm sorry.那么说说Michael。potato长相的善良被他发挥了,尽管这是来自童年悲惨的回忆。他的故事,他的艰辛,我想只有看过影片的人才能细细品味。影片里面塑造的他,并不能让别人钦佩亦不能让大家羡慕,但是却成就了这一类影片的独特,它总够让人扬起嘴角,微微的笑。

   除了这些人物和零碎的细节之外,对于片中的暗暗地讽刺和嘲讽,也让我轻轻的扬起了嘴角,只是有些轻蔑的笑了笑。影片并没有把这种讽刺扩大到很强烈的矛盾,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想法,就淡淡的,然后渐渐的fade away。世界上很多人我们无法去同情,我们并不是都能像leigh anne那样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处理这种阶级或者说是种族中的矛盾,就算是如她这样,世间上有多少那样的人,我们又能帮助多少呢。就好像影片的结尾,那个Michael的朋友,一个也擅长于打球的黑人孩子,就那样子在大美国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压根不被人所知的孤魂野鬼。这种无奈,或许就像sandra最后读那段文字时候沙哑暗淡的嗓音一样,没有任何挣扎的机会。或许这是我心里有那么一朵悲观主义花朵,就这样,开在那里,这个世上,就是有太多无奈,有太多悲哀,无力去挽回。上帝创造的时候,就让世界变成了两面,有美好的就一定有悲哀的。但是我却不能完全苟同影片中去讽刺政府,我并不是大美国主义,只是有些事情或许政府也真的不能完全消除掉,这是两个阶级代表的不同利益,人们的心脏都没有长在正中,什么时候都不会折中的就可以解决,仍旧无奈。

   影片的名字,The Blind Side,我并不喜欢它的翻译版本,弱点?那如果这样翻译,英文应该叫做weakness;盲点?是谁的盲点?政府么?片中本身就没有太过强烈的大力讽刺,也并没有给出一个震撼的悲剧收场,所以叫这个名字,鄙人暂且不能同意。至于我去看的时候,那个翻译叫真爱无旁人,澳门旅游塔的这个翻译着实让我茫然,一开始也让我以为是一个爱情片,看了五分之一才知道是励志片,所以更加无法同意这样的一个译名了。到底叫什么译名,the Blind Side到底是什么。或许是Michael心里那一个曾经Blind的角落,却让他获得了98 protection percentile,却让他救了SJ一命,却让他成为了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的重要成员,却让他获得了Mississippi大学的学生。而不论是刚开始担心Michael偷东西的shawn夫妇,还是那些贵妇人们,他们心里对于这样的事情或许都有Blind Side。或许你会为那位什么不叫Black Side或者是Dark Side,本人愚见是,认为他们这样的面都不至于是阴暗面,童年的悲惨并没有让Michael变成一个坏孩子,他仍旧静静叠好被单离开了leigh anne的那个大房子;shawn夫妇的那一面就更加不黑暗了,这是一种社会价值,就好像中国人对待新疆人的看法,尽管大家都不想那么认为,但是难免会有些担心,但是这种担心在leigh anne看到叠好的被单之后就瞬间消散了;那些贵妇人虽然有些嘲笑,但是也都似懂非懂的看着leigh anne,她们是不明白leigh anne,可是影片并没有大肆的反射出这种落差,所以也不能成为是阴暗面。只是Blind Side大家都只是不小心,一不小心就滑落在那个角落而已。

    所以我想我的定义没有错,这是一部励志片,或许不仅仅是一部励志片,是一部足够让人扬起嘴角微微笑的影片,那些嘲讽或许只是微微笑的一些调料,但是却让人很温馨。或许像刚看到有人留言说是美国洗脑的影片,但是它让人看到的不是美国,而是人性,或者是一种温情舒服的瞬间。不会对你的价值观产生太大的改变,但是足以让你那么微微一笑。足矣。

    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真挚的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挚友。

2010.3.28
MissBias
于EAH

 4 ) 你太冷漠以至于不相信人间的温情。

不是影评来着。只说几句闲话。

看到很多人说The Blind Side虚假生硬,牵强附会,我想不出他们的生活是多灰暗阴沉。若这些人知道这故事几乎是实打实的真人真事,不知他们是会有所感触还是继续他顾。

我不把这故事当作什么励志的故事,因为Michael他天赋异禀,又并非要追求这功成名就之途。我把这故事当作善的童话,有时候一点点小小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反而得到大大的无以想象的回报。

若Leigh Ann当时没有那揪心的回顾和毅然的挑头,又若这一家人里有一个斤斤计较的角色,Michael Oher都不会成为Ole Miss有史以来最佳left offensive tackle,不会今日出现在Baltimore Ravens每一场的比赛中,不会保护着球队成就几乎创造历史的成绩。

当然故事的另外一面,就是那让我感慨的96%(protective instincts)。是怎样的未经践踏的良心,能让经历了那么许多的Michael还能保持那与生俱来的善?

看了这故事,又看了那毫无道理的讥讽评价,我并非不尊重你拥有自己的观点,我只是疑心是怎样的历程竟让人太冷漠以至于不再相信人间的温情。

 5 ) 保护他,而不是撞倒他

橄榄球赛里,常能看到一个抱着球的人像抱萝卜的兔子一样没命儿奔跑,一群如狼似虎的人在追赶他。追捕和拦截往往发生在带球者身后,在他看不见也无能自保的地方,有他的对手,也有他的队友;需要他有勇气,也需要他去信赖,那里叫做盲区(blind side)。

电影《The blind side》以此为题,却不只是在记述赛事。我猜它是想说,有些追捕正在发生,有些人正拼命地奔逃,生活中有一种盲区更可怕:在那里有匮乏,有冲撞,有危险,却没有人看到它。

电影的主人公迈克·奥赫尔(Michael Oher)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是美国人喜闻乐见的体育明星,2009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状元。可在这之前,他籍籍无名,被人唤作Big Mike,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傻大个儿”。他身高1.93米,硕大黝黑,智商只有80,身形像头熊,眼神却像只牛——你也许只能在大型食草动物的身上看到这样忧愁又温顺的眼神。

比他肤色更黑的是他的未来。他出身于黑人贫民区,没见过父亲,母亲是没有监护人权利的瘾君子。他从小就在不同的学校和寄养家庭中换来换去,总是默默出现,默默逃跑,因此又有外号叫runner。对他而言,长得高大只意味着两点:能吃和不容易吃饱。

迈克必定得与什么人相遇,才能打破这墨黑的命运。他在黑人贫民区的童年伙伴隔三差五上报纸,那是社会版的凶杀报道。尽管政府负责监管,学校负责教导,寄养家庭负责照顾,慈善机构也频频为他们募捐,可这些人依然是孤儿。没有人真正在乎他们,管理者要做的只是将资料分类,捐钱的人从来不涉足他们那一区。就像迈克恨恶自己的花名却无能摆脱,Big Mike是种随随便便一瞥的印象,没有人费心去记住他的真名。贫民区就是一个大的盲区,这里也许有慈善,却没有爱。

当陶西一家开车经过迈克身边,莉安·陶西(Leigh Anne Tuohy)透过雨水打湿的车窗看到这个少年在夜色中踽踽独行。他已经多少天睡在洗衣房里,到球场捡人吃剩的爆米花充饥。莉安动了恻隐之心,一念之差使得她停车走向他,并带他回家。

我猜,起初使这位太太做出这个决定的动因,是她的信仰,她一贯的慈善活动,她对自己的要求,她家人的支持,她的财富。但这个陌生的“有色男孩”,体型大得叫人不安,先前容让他寄住的人无不退缩,一是因为他吃得多;二是因为他和他们不是一家人。

他和莉安家也不必然是一家人。莉安太太不是个圣人,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洁白无瑕、温文尔雅的慈善人士。她可能会给人留下张牙舞爪、有控制倾向的最初印象,但她是这个家的动力,就像个火车头。她慷慨,她给予,而他们接纳。随后他们也接纳了Big Mike,仿佛是为莉安太太的决定买单。电影里时常出现一种镜头,那就是她的丈夫肖恩或小儿子SJ从身后默默地、赞赏地注视她。这个女人,总是有勇气做一些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譬如,把这个陌生高大不知来路的黑人少年带回家——当她的女儿柯林斯从沙发上回过身来望见他,忍不住脸上一抖。

另一方面,Big Mike也在认识他们,熟悉他们,甚至——试着接纳他们。导演以平等的镜头拍这两者,再度让我吃惊。被施舍的人也有资格去谈接纳吗?有吃有喝有住,他们甚至帮助他参加橄榄球训练,为他聘请家庭教师,给他买车。他还有什么好挑剔吗?

也许这样想的人很多,于是Big Mike成了runner。先前他逃离每一个寄宿家庭。他们一面帮助他,一面不相信他,不信他尽管穷,一无所有,却依然有希望。这是种隐蔽而又可怕的剥夺。Big Mike不断逃跑,却不清楚自己在躲避什么。他在考卷上画下一艘小船,上面装着个小孩;他在另一张纸上写,不,这不是Michael Oher。

莉安太太是擅长做慈善项目的,比如给一个贫民区募捐,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对她来说,那些捐助对象还只是“项目”,有代号,没姓名,更没有故事。现在,一个活生生的穷孩子站在她面前了,她常因为意外而愣在那里,譬如当他说“我从未拥有过自己的床”。有几次她悄悄地转过脸,躲开。难处不在于你能给多少,愿意给多少,难在你敢望着他的双眼,承担他的痛苦,甚至承受他的“不感恩”。慈善不擅长处理活生生的人,它时常把施与受者同时都变成了符号,慈善也有它的盲区。

在相互的适应和接纳中,陶西一家逐渐用爱来填补了盲区。莉安的小儿子SJ和迈克的关系是影片里最动人的部分之一。在初次相遇时SJ对迈克说“你要对他们微笑,使他们知道你是朋友。”于是迈克学会了微笑。迈克刚参加校橄榄球队时什么也不懂,SJ为他制定练习计划,用DVD机拍下迈克每个动作以备纠正,在听到流言蜚语的时候站出来叫他big brother。对迈克这种受惯了施舍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平等的友谊能使人得安慰

迈克进入球队后迟迟不能进入状态。他没法理解这运动,更没法理解他的位置——左内边锋。教练一次次告诉他,你要拦截对手,不让他们撞倒带球的四分卫!结果他像只熊一样把对方整个儿抱起来,丢到场外。有时他正与对手推搡着,忽然就魂游天外:“你看,天上有一束气球在飞……”

莉安太太观看他们的训练,看出迈克对撞来撞去不感兴趣,对以力服人不感兴趣,甚至对得分也不太敏感。莉安对他说,你先不用考虑拦截对手,只要想着保护好队友,不让他被人撞倒。如果我或者SJ有危险你会保护我们吗?你的队友就是你的家人。迈克在面罩后头眨着那双可爱的小牛眼睛,无声地笑了。

于是,to protect his blind side,守其不备——似乎成了他的座右铭,也成了这个故事的“题眼”。保护你的家人、你的队友,恰好是保护他们的盲点和弱点,他们自己看不到也无能为力的地方——保护他,而不是刺痛他或者听任他,任由对手把他撞倒。

也许不是每个左内边锋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己的职责。不过,若单单把焦点放在盯防对手身上,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为你的队友,不能使陌生人成为“儿子”“弟兄”“妈妈”“妹妹”。如果说盲区意味着弱点,缺陷,不足,空白,让人感到希望的是它同时带来爱的机会。

迈克成名了,他从一个仅仅是接受援助的人,变成一名让队友和教练如此放心的“护卫者”。各大学橄榄球队像闻到香饽饽一样青睐他,等着他选。这是迈克有生以来第一次有权去选择。然而出了意外。陶西一家都希望他选密西西比大学,因为他们都是密西西比校友。迈克选了密西西比,却招来了NCAA(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调查令,家长和教练们都被指控为了牟利而强迫迈克选择密西西比大学。于是迈克再一次从陶西家逃跑,跑回贫民区,和当地的小混混打了一架,险些闹出人命。

最后莉安找到了他,对他说,迈克,你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我希望你能做你愿意做的事,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你的人生。

迈克默默看着她,问:如果我选择做低贱的事呢?

她迟疑了一会——这是你的选择,你的人生。

真是了不起的信心。有些人说这话是因为无奈和愤懑,而她,却是因为深信自己所爱的必被保全。爱意味着冒险,因为你总得放手让他跑向得分区。

《The blind side》在美国得到许多教会一致推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也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同时赢得口碑与票房。本片的制片人安德鲁说:“它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21世纪,我们生活在由无数家庭构建的社会中,然而人们心中互爱与互相扶持的想法却慢慢淡化。”

我想起前些时读过的一篇文章,有位老师在国外给学生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学生们完成一系列阅读作业后回来问他:“难道中国的文学和电影没有表达美好的感情这样的主题吗?为什么这么少?”做老师的也不由感叹,在我们国家得到喝彩的只有批判现实主义。

爱,扶持,家庭,信赖,丰盛的生命,活泼的盼望。这些事情是多么重要,却又有着最大的盲点和众多对手,谁来守护它?

《The blind side》讲述的,是爱能使施与受同时蒙福的故事——他们是平等的,他们一同仰赖另一个源头,于是爱可以不怕冒险,不怕盲区。电影用小得多的篇幅来描述迈克·奥赫尔的成功,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若不作为一个注脚存在,则意义不大。如果它是主题本身,那么我们永远只能讲述许多关于“攻其不备”的故事,我们熟悉撞倒,却不懂得保护。到最后,盲区里永远只有匮乏者和对手,有批判现实主义,却再也没有生机。


**本文首发财新网人文频道。

 6 ) 为桑德拉-布洛克、为那位母亲鼓掌

金球奖今天颁奖,桑德拉-布洛克凭借本片获得一座奖杯,我找来这部电影看,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桑德拉-布洛克。她诠释了一个不再漂亮,不再年轻,但却伟大的母亲。

从《再见钟情》、《生死时速》开始,桑德拉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她不是很漂亮,但很善良、很傻大姐,很讨人喜欢。2009年她所出演的爱情喜剧《求婚》沿袭她的一贯风格,但在这部《弱点》中,她突破了自我,获奖实至名归。

《弱点》中她所饰演是一位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看到big michele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可怜,但几乎没有人敢于去走进他的生活,帮助他。但桑德拉饰演的这位富有幸福的母亲,做到了。她把这个庞然大物般的黑人男孩带回家,让他和她的家人一起过感恩节,给他买衣服,为他准备房间,给他买车,帮助他在橄榄球场上取得进步。

看这部电影,我几次落泪,世界上有这样好的人,愿意伸手去帮助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即便他开车出了车祸,害得自己的儿子受伤,她也没有责备他。因为她已经把这个黑人男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当然,她的丈夫、儿子和女儿同样也很伟大,他们对家里的新成员并不反感,也无歧视。女儿在学校的图书馆主动和michelle一起学习,儿子天天和他练习橄榄球,丈夫则在学习上支持这个孩子。而他也最终成才!

在影片的最后出现了这部电影的原型,2009年NFL的新秀,大个子michelle以及他的白人家庭,他们的合影,他们的生活。没有那位伟大的白人母亲,就没有今天的michelle。因为他可能和其他黑人社区里不幸的人一样,死于非命。

电影的开头,那个手里拿着塑料袋,话特别少的大个子,他一脸茫然,上课不知道学什么、放学不知道去哪里,在洗衣店里无所事事,不知自己何去何从。那个寒冷的雨夜,他在雨中行走,不知将栖息于何处。他是幸运的,遇到了那位好心的女士,一位改变他一生的女士。

 短评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想为这装逼温情打二星,但看到结尾发现竟然是真人真事,好吧,人性还是光辉的,四星

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傻大姐傻大婶和傻大个儿,统统都爱!

8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給劣評的人們新賽季開始記得要去看看烏鴉隊的比賽!!!

10分钟前
  • Nov-L
  • 力荐

励志温情,值得一看。

1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看了觉得假,但它居然是根据真事儿改编的。这让我感觉很复杂。

16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桑德拉布洛克 迎来事业第二春!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励志的成长史

21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复读一下这段话:一开始,老师那里我以为会有冲突,结果没有,兄弟姐妹那里我以为会有不愿意接纳他的意思,结果也没有,夫妻会因为到底要不要收留他而激烈争吵,最后居然还是没有,没有,都没有,这是一部有很多很多好人的电影,看电影都说喜欢看冲突,可是真的关心一位角色的话,我愿意看到他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正因为这些我想象中的冲突没有发生,我才对这部电影充满好感。

26分钟前
  • 流星主义
  • 力荐

为什么你要去密西西比大学?因为我的家人都在那读过书

28分钟前
  • 浅眠未安
  • 力荐

啊哈啊啊 只要每个富婆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0分钟前
  • L***
  • 还行

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莉莉柯林斯的惊艳

31分钟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推荐

比我期望的还要好,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好电影,励志、温情+美式幽默。妈妈不是自私的功利心,而是真诚付出,呼吁有能力的人们拿出自己的力量拯救那些边缘孩子。桑德拉.布洛克给出了她职业生涯中最好的表演,但仅仅是突破称不上很出色,不过仍然希望上帝把今年的小金人赐给她~

3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真实感动

34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太感人了,在电影院笑着哭了。 男主角演的太好了。在美国看的第九部电影。

37分钟前
  • Zero-_-
  • 力荐

很温情的电影,和常见的美国大片不一样

39分钟前
  • 一颗栗子
  • 推荐

也不知道说啥,但愿每个被遗弃的孩子,都能像Mike一样遇到温柔的人吧

44分钟前
  • 可乐太冰
  • 力荐

一开始,老师那里我以为会有冲突,结果没有,兄弟姐妹那里我以为会有不愿意接纳他的意思,结果也没有,夫妻会因为到底要不要收留他而激烈争吵,最后居然还是没有,没有,都没有,这是一部有很多很多好人的电影,看电影都说喜欢看冲突,可是真的关心一位角色的话,我愿意看到他生活在这样的世界。

4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本来四颗星 看到片尾的那些真实照片真是忍不住~很感人,桑德拉布洛克很赞!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从未有过这个——一张床!

52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关键是你是什么人,还有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ps,不管是否太美式温情励志,但他始终是真实发生并且存在着的事情。★★★★

56分钟前
  • Q。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