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

犯罪片内地2014

主演:廖凡,桂纶镁,王学兵,王景春,余皑磊,倪景阳

导演:刁亦男

播放地址

 剧照

白日焰火 剧照 NO.1白日焰火 剧照 NO.2白日焰火 剧照 NO.3白日焰火 剧照 NO.4白日焰火 剧照 NO.5白日焰火 剧照 NO.6白日焰火 剧照 NO.13白日焰火 剧照 NO.14白日焰火 剧照 NO.15白日焰火 剧照 NO.16白日焰火 剧照 NO.17白日焰火 剧照 NO.18白日焰火 剧照 NO.19白日焰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3 15:27

详细剧情

外表冷艳的吴志贞(桂纶镁饰)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这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对于与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警察张自力(廖凡饰)来说更是如此。  五年前,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王学兵饰)被警方认定死于一桩离奇碎尸案,当时张自力破案后击毙了持枪拒捕的凶手。五年后,又发生了类似的连环案件,并且这些死者都曾与吴志贞相恋,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人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去他妈的

前方高能预警:多处剧透,慎入。


---
---
---
---
---
---
---
---





人生落魄,重觅良机,访出凶手,侦得真相,因势利导,终建奇功,咸鱼翻身,大业已成。


好一个通过努力迎来人生事业第二春立场坚定不为邪恶势力所动的真汉子。



而我要说,去他妈的。



你忿然,要问我:

一个失意者通过努力圆梦,不对?
杀人的人被绳之以法,有错?!
找妓女试衣服,不成么?!
居委会楼道出现一匹马,,,有何不可!
指认现场的时候拍视频拍照片,,,合法程序!
手舞足蹈 - 在舞蹈房跳舞有错?!
白天放焰火,,,怎么不行?

是呵,是呵,可是这些情节出现时,电影院里的你我几乎都笑出来,很快地又笑不出来。


因为你我都眼见得这大大的荒诞。


什么是荒诞,是动机与结果背离,是现象与本质分裂,是矛盾的,是怪诞,是与人性背离。

荒诞还在于,明明它好像哪里不合情理,但是又通通说得过去。但你若说它处处说得过去,却又通通不合情理。


这些都TMD多么可笑啊,却突然如鲠在喉,心口堵住的感觉。



重享同僚之谊,坐在庆功宴主位旁的张自力是何等扬眉吐气。

只是觥筹交错间,那酒落肚中时,恍惚是有哪里不对劲。

是啊,这些年多少晦气与白眼。
婚姻玩完。
饭碗砸了。
眼皮底下就被人顺了车。
醉生梦死,吊儿郎当。
连工厂的女工都奚落得他。
街头遇上昔日一同做光荣人民警察的兄弟执行任务,而自己不过是如同脸上糊屎一样的醉猫。

怎么的,你还想赢得人生啊?
就是输得慢一点儿呗。


曲曲折折,竟然发现事件真相,凶手可能是巧设疑云连环杀人的冷血动物,怎知却是柔弱忧郁对他渐卸心防。

大好的机会。这样一个在人生中溺水的人,怎么会轻易放过这样便宜的救命稻草。


在舞房的那一段手舞足蹈,把这个小人物的内心刻画推到最高潮。
这舞,看不清是悲是喜,是啊,然而觥筹交错间,那酒落肚中时,终究是有哪里不对劲呢。



连洗衣店主这样的变态在她被押送走时都还记着给她递上围巾,而在另一辆车上避而不见的是谁?拥抱她告诉她都会过去的是谁,喜欢上她的是谁,举报她自觉尴尬又或自觉从此身份有别的又是谁?

是了,我今天大概是真的想与你相拥取暖,而我明天也大概是真的想送你一程。

背叛的叫志贞,loser叫做自力,多么荒谬,
找了妓女不上是多么荒谬,
居民楼道里牵进来匹高头大马是多么荒谬,
我明明喜欢你却因为自己一定要咸鱼翻身所以必须卖了你是多么荒谬,
用爱推理四个字多么荒谬,
而且,白日里放焰火是多么荒谬。
可张自力点燃白日焰火这件事,最后却偏偏不太荒谬,可能是唯一的不荒谬,唯一的那么一点儿英雄气概。
你以为这片子从头到尾是讲悬疑吗,不,导演讲的偏偏是这人生的荒谬,这逻辑的荒诞。



她最后穿着囚服坐在车中,竟渐渐流露出心安的表情。
人生对她来讲,究竟是什么滋味?
呵呵,如今可以不用再逃了。




在这荒诞逻辑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张自力吧,像脑子进了水一样跳着不知是喜还是悲的舞蹈。


看。
那男人好像一条狗耶。

 2 ) 《白日焰火》:以爱之名的冰血暴

美国推理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曾在《简单的谋杀艺术》说:“把谋杀案还给有杀人理由的人,不仅仅是提供一具尸体而已,还还给了手头有凶器的人,这种凶器不是手工打铸的决斗手枪、毒箭、热带鱼”。《白日焰火》几乎可以把这句话接下去:凶器还可以是人。

在《白日焰火》亮相之前,很多人都把此片视为一部仅供观众解谜的推理片。不容否认,影片所有的人物关系和逻辑架设,都是奔着一个令人费解的怪局而去,但本质上,它并非一部“本格派”的推理电影。本格推理,主要是以推理解谜为主,与注重社会性的硬汉派相对,它不注重写实,而是以惊险离奇的情节来编织情节,比如莎婆的密室杀人或暴风雪山庄里的诡计。刁亦男曾说,他对西方的侦探小说始终持有浓厚的兴趣,而从《白日焰火》呈现出的气质来看,导演偏爱的显然是“硬汉派”推理小说——围绕谋杀的故事,折射的是社会模样,观照的是人物的道德困境,甚至,还融入了导演个人的价值判断。当解谜已不是故事的主轴时,侦探主角自然也不再高人一等,就像片中廖凡饰演的颓废警察张自力一样,在几年的时光中,始终身处难以自拔的痛苦中,他必须倚恃着拳脚和毅力,才能“输得慢一点”。

当张自力最终在酒桌上一边大笑,一边胀红了脸隐藏起哭泣的冲动时,我们很容易想起另一硬汉派推理小说家哈米特的名言:“一个小人物日复一日在泥泞、污血、尸体与欺骗中前进,尽可能地麻木、粗鲁与犬儒,迈向一个晦暗的目标。”有种声音认为,《白日焰火》应当将这种“晦暗”走到底,让张自力也成为吴志贞的下一个牺牲品,但就电影剧作而言,刁亦男对于结局的处理,却并没有偏离整部电影所架设的逻辑轨道:既然我们愿意相信“活死人”梁志军可以为爱付出一切,那么我们也应该确信,吴志贞在被警察带走时,看到车窗外肆虐的白日焰火时,已经决心和以前那个“想逃逃不掉”的女子划清界线。

《白日焰火》不同于套路化的侦探片,刁亦男始终避免用直白浅露的细节,来刻意渲染案件的戏剧性,这和有着极简主义气质的剧本完全一致。《白日焰火》几乎没有浪费的镜头,每一个画面都精确地释放出导演所要传递的信息,有时,你会觉得叙事过程中似乎出现了被故意留白的断裂地带,但事实是,在之前的铺陈中,导演其实已经悄然植入暗示和交代。譬如,张自力第一次收到“神秘人”送来的车牌号纸条时,颇让人费解,但之前有一个手握方向盘向右转的特写镜头,已经说明一切。诸如此类的线索跳跃、场景转换等等,在片中比比皆是,但它又并非“不明觉厉”。因为“不明觉厉”暴露的往往是导演的表达无能,而《白日焰火》却可以在各种点到为止的细节中,突显出整体布局之精妙。

影片的生冷面貌,还呈现出一种黑色电影的风范。黑色电影常以冷酷的杀手、内心纠结的侦探以及魅惑无边的蛇蝎美女为标配,在诡谲肃杀的气息中,犯罪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客观而言,中国内地导演对于黑色电影的尝试并不多见,程耳的《边境风云》和宁浩的《无人区》,多多少少具备了一点黑色电影的特征,但它们都没有《白日焰火》如此明显。一般说来,黑色电影中,黑夜的场面相对较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可怖、前途莫测的危机感;在摄影风格上,深影和阴沉的影调,勾勒出一个梦魇式的幻觉;此外,黑色电影的主人公们,在道德上总是具有双重以上的人格,失望而孤独、最后在相互斗争中找到归宿,“叛逆”是他们的标签。可见,《白日焰火》是一部极具黑色电影特征的作品,而在视觉处理上,除了忧郁而粗砺的基调之外,导演还借用夜景中的灯光来辅助每一场戏的情绪,霓虹灯和铁道边的昏黄路灯,映照在人的身上,也暗示着他们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当然,刁亦男的影像风格终究克制,若是玩到《唯神能恕》那般疯魔,效果势必跑偏。

《白日焰火》赢得金熊奖,并不是一件令人讶异的事。这并非马后炮式的论断,也不是否定《青春年少》《布达佩斯大饭店》等同样优秀的竞赛片的成就,而是《白日焰火》从里子到面子,都契合了柏林电影节一贯的审美偏好——过于考究、突出视觉奇观的电影通常不受青睐,柏林影展获奖作多半给人以粗砺、冷峻的质感,人物都常常陷入完全无处可逃、被各种遭遇所压迫的境地,并且,电影在讲求故事性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搭建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角色的生存状态可能无关政治,但一定要和某一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交集。

《白日焰火》在“柏林品位”上几乎做到极致:即便故事千差万别,但它和前几届金熊奖得主的品相却异常相似:伊朗的《一次别离》是两个家庭围绕利益和谎言掀动的道德风暴;罗马尼亚的《孩童的姿势》说的是一对母子在横祸降临后的疯狂交战。两部电影的影像风格都达到“大巧若拙”的境界,每个角色都很难用好与坏去判断,尤其是站在各自立场上去观察时,总能从可恨的人身上找到被同情的元素,这与《白日焰火》何其相似?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让你清晰地表达爱憎。张自力是中国银幕上的一位非典型警察,你可以肯定,职业赋予他的正义感不容否认,但从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意外、到无以复加的沉沦;从被干洗店女人吸引,再到“立功”后的满腹愁思,他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有着异乎寻常的、令人信服的个性。甚至,从这个男人身上,还有着一种难以琢磨的动物性。而最惊心的,还是在面对女人和职业认同的困局面前,他选择了后者。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导演某种程度的妥协,但客观来说,张自力选择让心心念念的女人接受惩罚,并且倔强地用白日焰火来宣泄痛楚、仿佛给予彼此希望,委实提升了电影的况味。

廖凡因扮演张自力而获得柏林影帝。就一般推理片格局来说,张自力应该是线索人物,隐藏在幕后的罪犯应该更出彩,但刁亦男对张自力这个角色的倾斜,让廖凡爆发出了积攒多年的演技能量。有评论指出,廖凡在片中缺少一场足够分量的重头戏,比如大特写长镜头之类,但实际情况是,廖凡的肢体语言,以及有限特写镜头里的眼神、台词的语气拿捏等等,都渗入到了角色灵魂中。张自力这个角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冰血暴》里费兰西斯·麦克多曼德扮演的女警察,你找不到她的“演技”在哪,但她获得了奥斯卡影后,影评家罗杰·伊伯特说:“勿须多言,看完电影后,你相信她是一个女警察,就够了。”廖凡扮演的张自力,你能清楚地觉察到他的怨恨、孤独、恐惧,以及滔天的性欲,当然实至名归。

在推理电影中,所谓处在正义对立面的人物,常常更加惹人关注。《白日焰火》中,一对潜伏在东北老城的夫妻,充满了危险的吸引力。桂纶镁扮演的干洗店女店员吴志贞,和评论界所描述的“蛇蝎美人”并不相同。什么是蛇蝎美人?《双重赔偿》里的芭芭拉·史坦妃是,因为那个女人勾引男人主动出击,骨子里的攻击性一眼可辨。而本片中的吴志贞,走的并不是这一路数,她的美并不带有致命的挑逗性,周围的男人基本都是主动上钩,而这一局面造成的结果,就是她被动犯罪,从而造成层层累积的悲剧。吴志贞实际上比毒辣的芭芭拉更加复杂,她沉默、拒绝、沉沦、背叛,和每一个男人相互伤害,当她被梁志军从牢狱之灾中解脱之来后,她陷入了更大的、看不见的囹圄之中。她可能感激梁志军,却又未必继续爱他,她爱上了张自力,却又必须利用他,来摆脱自己被钳制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看,她的毒,是不露声色且登峰造极的,但她的可恨又伴随着难以想象的可怜。《白日焰火》在女主角身上赋予的复杂性,让整部电影没有流于浅俗的欲望争斗,实为难得。

桂纶镁扮演的吴志贞,在形象和气质上,就像被牵进居委会的那匹马一样,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并且处于被所有人抛弃的局面。但是,台湾女人演东北大妞,正是电影试图呈现的角色效果——她纤瘦、白嫩、看上去恬静自然,在糙爷成堆的城市角落,她是那样特别,连性无能的干洗店老板,都试图吃她豆腐。这样的女子,将剧本中的吴志贞活了起来。桂纶镁的演出冷静到让人窒息,比其获得金马影后的《男朋友女朋友》更让人印象深刻。

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张自力和吴志贞身上时,另一个苦苦挣扎的存在,却显得阴暗卑微,他为爱付出一切却只换来背叛和死亡,梁志军人生的悲剧如此彻底。刁亦男并没有给王学兵扮演的梁志军多少戏份,短短几次出场,寥寥几句台词,简单乏味地如同他的藏匿生活。然而,从吴志贞的描述中,一个无怨无悔的替罪羊形象已经非常清晰。我们无法从狭小逼仄的出租屋中揣测出他们曾经有多相爱,有多少次跟在吴志贞的身后,用冰刀刻出妻子滑行的道路,但却从那只悄然伸到腰后,又不敢搂下去的手,读懂他对妻子的爱,也只有那声枪响,才让他从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解脱出来。

梁志军和《嫌疑犯X的献身》里的石神颇为相似,他们都用极端的方式来守护镜花水月中的幸福,也正如“白日焰火”一般,绽放了也没人可以看得真切。不过,单相思的石神对爱更加奋不顾身,他的唯一目的就是爱的人一切安好,而梁志军却不愿就此离开,宁愿做一个“活死人”也要陪伴在妻子身边——他困死了吴志贞,当然也困死了自己。梁志军和石神哪一个更可信?答案不言自明。

《白日焰火》之所以充满了一种迷人的气氛,还得仰仗于刁亦男对于影像、配乐以及音效剪辑的敏锐。这部电影似乎有两个潜在的角色,一是哈尔滨这座城市,二是难以忽视的来自空间的声音。在刁亦男的镜头中,哈尔滨并不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人烟稀少的隧道,破落的旧民居,空荡荡的滥尾楼,都让人感到窒息和压抑。当张自立和吴志贞出现在摩天轮上时,“白日焰火”的霓虹越耀眼,周遍的黑暗便越浓烈,静谧肃杀的城市,就像每个角色的内心一样,隐忍着什么,似乎永远找不到出口。

在以暗夜为基调的画面中,各种声响也不时钻入耳际——每一次相遇、冲突和转折,都会伴随着不经意的汽笛声、铁轨声、货车声、甚至来自隔音效果很差的影院的声响,而在最重要的跟踪戏中,风声和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都足以调动起观众的感官。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经过刻意设计,但出现时机却十分准确,可以说,刁亦男对环境声的捕捉和植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配乐的功能。在影像风格上,《白日焰火》有着独立电影的粗砺之美,但用镜却非常考究,穿过隧道的一片雪路、以主观镜头拍摄的汽车跟踪戏、张自力跟踪吴志贞时的空镜衔接,都让影片充满了逼真的现场感,并隐藏着耐人寻味的隐喻感,足以让文艺青年和考据癖们仔细研究。

 3 ) 悲情人生:一切缘起于她是皮氅主人的小三

看完以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半会说不出来不对在哪。

后来我又串起来想了一遍,桂纶镁应该原来就是那个夜总会哥们的小三(1.没钱去还两万八的女屌丝可不会主动去夜总会找人还钱的;2.所以才把骨灰埋在自己每天工作的店前树下),所以夜总会女主人才说她记得那个女的来找她老公的样子。

而至于为什么桂纶镁一开始面对警察的质询不肯招认,而在看在了那件皮氅以后就说都是自己干的,我觉得桂纶镁应该是已经喜欢上了廖凡(所以她才在吃他们事后早饭时问廖凡晚上见不见面),她一开始坚持不说应该只是以为警察自己发现了她的问题,但一看到那件廖凡已经当着她面买去的皮氅后得知原来是廖凡把她供出去的,忽然就绝望了(那样的老公、那样的情人们、那样暗无天日的生活。。)

所以很有可能事情的真相就是她和夜总会老板偷情被王学兵发现,王学兵杀人抛尸,然后变成“活死人”,接着王学兵又杀死了她之后的情人们。接着桂纶镁又喜欢上廖凡,为了不再过那样的生活她交出王学兵,以为之后能和廖凡过新生活,结果发现被廖凡背叛,于是绝望了,自暴自弃说是自己杀的夜总会老板来结束她悲剧的人生。

最后桂纶镁看着廖凡放的白日焰火笑了,应该既是回忆自己生命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又是笑自己可悲可笑的人生吧。

 4 ) 性,是暴力,也是解脱----关于白日焰火的神展开解读

 性,是暴力,也是解脱

 

   文 钱德勒

 

    每次写这种看完电影的感受,是必须先啰嗦一下,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大概也算不上可以被称之为标准样品的观众,这样是为我胡说八道留下了空白,任意泼洒我所理解的颜料。就像电影《白日焰火》一样,蒙朋友邀请得以观看,就觉得整个电影是一张有很多留白的画布。

    在这个被导演刁亦男称之为类型片尝试的作品里,就像一整块肃杀,冷峻的冰块被冰刀看似随意又工于心计地划开一道又一道的裂痕,缝隙,在滴血,在淌水,画布因而充满意象,有一匹不知道主人的马出现在街道办的走道里(关于这个,后文会扯扯淡,很有意思),还有王景春的假发,桂纶镁的口红,还有开场那莫名其妙的瓢虫和纸牌……

    就当我扯吧,我觉得,表面的碎石案背后其实是讲一个关于性暴力的故事,倒不是我一定要用性来解释对全世界的困惑,实在是导演布下那么多模糊、暧昧的细节。同看的朋友有人看到了政治,一个道理。且听我慢慢道来,您看得开心也好。

   记得德国导演法斯宾德曾经说过: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在这部电影里,这句话简直是最精确的概括。戏中的四个角色(我就以演员名字来说吧,不要片段理解)廖凡、桂纶镁、王学兵和王景春,都是背负着不残缺的爱,不满足的性欲走进了北方重工业城市的戏剧舞台里,上演了一出“君失骄杨我失柳”的纠结故事。

    电影开场,是夏天,闷热黏糊,廖凡穿着白背心和白衬衫与即将离婚的妻子苏丽娟打扑克,在一家不知名的旅馆,随后一个镜头就是两人做爱的特写,廖凡上位,女人头压着扑克,手臂有挣扎的动势和线条,可以想象感受到什么力量冲击。然后一个莫名其妙的特写,一只花斑瓢虫落在白色床单上。

    首先是苏丽娟这个名字很耳熟,果然,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扮演的怨妇叫苏丽珍,一字之差。应该不是巧合,《花》片中大家应该还记得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两人在小旅馆里对坐无言,四周也是闷热暧昧急欲发泄的氛围,梁朝伟君自然也是白背心与衬衫,有一次苏丽珍还有一搭没一搭说热。这个对热的感觉,如果没有记错,也被贾樟柯在电影《三峡好人》,让当时还不是妻子的赵涛模仿过。热,就是欲望,是非得如此的前戏。

    事办完后,两人在火车站上有过争执,廖凡不舍,前妻说,不是说好了最后一次。廖凡不干,性急地扑向前妻,光天化日下压住这个熟悉的身体。

   非常有意思。一个是打扑克,我想,这个是两人经常而为的游戏,谁赢了就占据了对性的主导,所以廖凡上位。最后一次,是整个电影的戏眼,后面出场的每个重要角色都在save the last night。两人为何离婚,电影没有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廖凡是一个性欲强,习惯直给的直男,糙汉子。瓢虫,在给特写的时候,我一直没有看清楚,一直在想这是什么,抱歉,我开始以为是血迹,知道最后一刻才看清楚。什么意思?

   顾城有一句诗很有名,是对美好记忆的幻象:睡了,莲花;醒了,瓢虫。一次次临近,迸散,成为千朵莲花,在人间把手指合拢。迸散出“千朵莲花”不就是片末的“白日焰火”,扣题了,表面视觉的意象,以及深层次的意思,最终罪人爱人都被救赎,尽管是以被迫的姿态。诗的作者是顾城,他怎么死的,不需要赘述吧,就是被砍杀,他也砍杀爱人,对爱的偏执与占有,这个也是符合电影后面的情节。

     我个人认为,开场廖凡和前妻的最后一次激情戏非常重要,看似闲笔,但把整个电影背后的故事全部拎起来,就像一张渔网的一头被牢牢控在手中。

    继续说,电影在柏林上映的时候,不少华语记者都认为桂纶镁没有东北姑娘的味儿,口音和外型还是台湾小清新。我个人倒是认为选她选对了,她有一股仙气儿,有不可靠近的神秘感。但更关键的是,她和廖凡的前妻在外型上非常神似,我认为基本上男人选择的对象都是在一个模板里的,廖凡也是,他就喜欢平胸,高挑,瘦的女子。

    可能我得加快速度了,快点说后面的。我就按照人物角色来说吧,懒,不爱多写字。

    廖凡简单的说,是性欲和性能力都不错的东北男人。

    桂纶镁,有性欲,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直到最后与廖凡有了“最后一晚”,第二天,廖凡“出卖”了这个女人,把99年发生的碎尸悬案了结了。

桂纶镁,在自己的丈夫,以及庇护者王景春那里都没有得到过一个女人基本的满足,只在廖凡那。他们第一次亲吻是事故。廖凡滑冰摔倒在她身上,她就感觉到不同的鼻息,第二次,廖凡说你应该主动讲真相(潜台词自然是鼓励性爱的另一方主动),而桂纶镁也的确主动了。两人的身份类似“警察&女贼”,这个大家不会陌生,非常经典的性欲角色模式,是SM的关系。两人在亲吻之后的戏是没有展现的,但是第二天两人在小摊里,桂纶镁抹上了口红,精心打扮起自己。这个很显然是暗示她得到了满足,最终完整。不多说。看了意会角儿那时候被扭曲的轻松,短暂的幸福感。

    王学兵,角色多半是性无能或者不能满足妻子,沉默寡言,不擅交际,没有什么朋友,这也符合变态杀手在类型片的一贯表象。妻子被大款勒索,片中台词说的很清楚,桂纶镁跟真正在99年被碎尸的死者去开个房间,第二次被强奸才失手杀死。我认为,行凶者未必真的百分百是桂纶镁,我觉得这个是有模糊的界限。因为两人在事情发生前,的确是相爱的,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童话里。王学兵,应该就在现场并且动手了,更深层的原因是出于一个男人对自己性能力的自卑,最后一点脆弱的自尊,精心维护的童话被赤裸裸地打碎。廖凡的同事,警察队长第一次碰到王学兵,曾经问他你为什么把冰刀一直挂在身上。王学兵说冰刀坏了,然后借机杀了队长,也碎尸。变态心理学我不太懂,但是有一点是知道的,杀人习惯多是有情结和固定的。我认为,冰刀是角色外挂的“性假体”——更直接的说是“假阳具”,是他自尊心变态的维系。冰刀,代表阳具,不算我一时的首创。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最爱的美国导演德帕尔马(也是类型片大师)早期有一部电影叫《剃刀边缘》,英文名字是,Dressed to Die (直译不就是欲死)。里面杀手是变态,也是性无能,用剃刀杀人。刀的类型变了,但是隐喻一致。冰刀,滑坡冰面,感觉是就是强硬的破坏。不多说,想想就明白了。更加有趣的是,桂纶镁出卖王学兵,最后一次跟丈夫见面,王学兵说出去买烟,桂纶镁说等等。然后,一个镜头就是两人走在夜晚被脏雪脏冰布置的街道上。中间的空格,我问了下片方,是两人亲吻。桂纶镁,决定给王学兵“最后一次”,是对自己出卖他的补偿心理,当然是假象。

   王景春,很遗憾,也可能是天生有缺陷,不至于杀人,但也有一些小小的性癖好。首先他估计也不行,这就解释了他为何能够安全躲过王学兵的冰刀。除了他给桂纶镁安身之所,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虽然爱慕桂纶镁,但只能停留在动手动脚,没有实际效果——何以见得,电影中莫名其妙讲了王景春在卡车里买春的经历,这种卡车车厢就像大篷车,野妓在里面招揽客人。警察问她话,她说王景春很奇怪只是让她不停换裙子,啥都没干。我信这句台词说的。王景春为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会戴假发,这也变相说明,王景春的性癖好可能就是角色扮演,是另一种扭曲的满足。

   我理解的故事大概如此。有点不知道怎么收场了。不过,很开心,在周日的晚上,可以放肆想象力,也许有点重口味。但电影里用了欧阳菲菲的歌《向往》,有一句歌词是,我进入梦乡,你在我身边。电影是梦,不必太认真。

   对了,差点说莫名其妙的马是啥意思?我猜大概也是男性性能力的象征吧。回头问问周公或者佛洛依德君。哈哈。

 5 ) 黑色东北的欲望矩阵

一个代表性的意见是,《白日焰火》过多借鉴了西方黑色电影,以至于沦为风格练习。也有评论认为,即便以黑色电影的标准来评价,影片依然有不少欠缺之处。由此我们以下讨论的核心层面势必要触及到影片与黑色电影的关系,这事关这部当年被议论纷纷的电影到底在口碑层面是否被低估。

与他前期作品中的灰色人物一样,刁亦男为人非常低调,但在不多的几次访谈中已经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人一流的文学素养。戏剧文学系出身的刁亦男谈论起现代西方文学作品来如数家珍。文学素养丰厚对创作者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是在刁亦男的前两部作品中,这个优势反倒变成了影片的一个巨大缺陷。讲述欲望无处安身的《夜车》,人物的行为逻辑莫名异常,叙事的周转非常晦涩呆滞。这是一部需要观众无限脑补角色极端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电影。如果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如旧俄作家一般穷尽一切心理世界的流转可能,但是影像世界中,空有无端的行为和呆滞的表情是远远不够的。起码从这一点来说,《白日焰火》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表面来看是迫于商业压力,《白日焰火》使用了类型片的外壳,但类型片的叙事反倒使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闪烁于外。这是刁亦男对自我缺陷很大的一个突破。并且相比之前两部作品,《白日焰火》的剪辑充满了戏剧张力和邪魅的诗意。开场部分,碎尸的手与张自力(廖凡)前妻的手的特写镜头被前后剪在一起。这里有一种死亡般的幻灭感。再有张自力用灭火器灭火的那个镜头,下接的是吴志贞用电熨斗烫衣服镜头。这是死亡、烟、气、性的衔接。

以侦破碎尸案为叙事核心线索的《白日焰火》,确实是近年黑色电影意味最浓的一部中国电影。即便不关注剧情,影像的形式感一望即知就是典型的黑色电影。人工化、舞台化的强烈色彩反差,是黑色电影最典型的打光方式。这种打光方式能够产生高度戏剧化的气氛空间,人物存活于这样的空间活动,内心的挣扎、惶恐、焦虑时时闪烁于外,于剧情紧张处,有一种随时会爆发不可思议举动的冲动。《白日焰火》的光照完全复刻了这种方式。不过特别的是,影片既有彩色部分的光照对比,又有黑白的对比──黑色的煤与白色的雪。色彩部分另有一点值得一说的是《迷魂记》的影响。与《迷魂记》一样,影片使用了红-绿主色调。在《迷魂记》中,红色代表了欲望与激情,绿色代表了死亡与幽灵。《白日焰火》的彩色常常是红绿相间,吴志贞的毛衣也是红绿搭配更换。《白日焰火》有着和《迷魂记》一样的母题,男性对于女性身体的疯狂痴迷,以至化作幽灵也心甘情愿。

也有不少评论者指出了《第三人》对《白日焰火》的巨大影响。影片的摩天轮高潮戏确实直接借鉴了《第三人》。犹如漩涡一般将角色吸入的剧情,也是黑色电影的一大特色,《白日焰火》几番回转激荡的剧情也符合这个标准。但这真的仅仅是一部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的风格练习作品么?

西方黑色电影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冷战。冷战年代潜在的核爆危机、第三次世界大战危机,决定了西方黑色电影最核心的主题:对未来的绝望感、无力把握自我的宿命论。黑色电影中深处绝望状态、逃无可逃的主角们,都是这场跨时半个世纪的世界性危机潜移默化影响到灵魂深处的受难者。如果不考虑这个社会背景,仅仅照搬了形式和剧情,那确实只是临摹之作。由这个意义上来说,《白日焰火》绝非是一部架空了社会基础的犯罪电影。影片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这个背景在电影中并非直观的表露了出来。

刁亦男选择世纪之交的东北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决定了这部黑色电影绝望内核的正当性与必然性。东北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极度寒冷让人绝望,九十年代改革大潮掀起后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直接改变了东北的气质。一个历史上完全由国有经济构成的社会,因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转型为私有经济为主体,这转型过程中引发的巨大阵痛、凄楚、惶恐与绝望,正是黑色电影最内在化的社会情绪。这个整体性的社会情绪深刻影响到了影片中人物的状态。

《白日焰火》中的三位主角张自力、梁志军(王学兵)、何明荣(王景春)都是生活的失败者,或是遭妻子抛弃,或是甘为妻子背黑锅,或是性功能的丧失导致欲望的畸形。三人都在挣扎、反抗,都不甘于此。梁志军这个角色尤其特别,他第一次现身之时是携带着冰刀鞋。按照典型的精神分析理论,冰刀意味着阉割,性功能的丧失。梁志军为了爱妻选择自我毁灭式的肉身隐遁,他多年来只能如幽灵一样存在着,在隐喻层面,他就像是终究要被甩掉的历史包袱。

吴志贞,被一些评论者诟病为不符合黑色电影中典型蛇蝎美人的气质。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动。她杀人是被动,她与何明荣、张自力的纠缠都是被动发生。她神秘妩媚气质足够,但少了《邮差总按两次铃》中拉娜·特纳或者《上海小姐》中丽塔·海华斯的淫邪气质。可问题在于不符合西方黑色电影标准的蛇蝎美人,这就不是黑色电影了?实际上,往远了说,黑色电影本来就是理论家的后见之明,当年的电影人没有谁会主动的去拍一部黑色电影。后来者根据配方拍电影很容易沦为东施效颦。类型电影永远是社会意识形态、电影技术、美学演变与观众不言自明的默契互动的结果。

再反过来说,实际上《白日焰火》整部电影的黑色绝望气质是渗透到所有角色的,这包括了吴志贞。她本来就是一个受难者的设定。杀人碎尸是无奈被迫的反抗之举。但反抗终究是徒劳,命运就像是一张天网束缚着她,总是有男性猎人在追逐她,撕咬她。这是真正的黑色气质。

《白日焰火》夹杂着黑色罪恶的东北历史叙事与刁亦男特殊的空间趣味也有关系。刁亦男特别喜欢拍摄带有强烈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气质的公共空间:舞厅、公交车、短途火车、冰场。他尤其敏感于个体在这公共空间中时而显露出来的被压抑已久的隐秘晦涩欲望,在《制服》与《夜车》中,他还将这种欲望和权力作了挂钩。《白日焰火》的欲望展现也都是在这些空间中展开。刁亦男还非常喜欢拍摄带有跟踪意味的行走戏。《白日焰火》中也有大段的跟踪戏。跟踪意味着窥视、对峙、躲闪以及身体的位移带来的情感冲动。而这最终指向的是逃亡的可能,黑色电影最终极的叙事。摩天轮的高潮戏代表着轮回宿命的无法逃脱的绝望确认。吴志贞的美艳面容在闪烁光照的映衬下乍明乍暗,等待她的也只能是性与死亡。

刁亦男在《白日焰火》中还注入了许多意象,这倒是有文学背景导演的优势。风中飘动的塑料袋,张自力与前妻做爱时白布上的黄色昆虫,莫名闯入的马,摩天轮──这些意象都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起到了作用,也是刁亦男克服之前作品缺陷的表现。但最重要的意象必数白日焰火。这个意象极大丰富了影片的叙事、角色以及母题的表达。焰火本该在夜晚释放才显璀璨华丽,白日焰火只有一种空洞的凄厉,消极一点说是煞有介事,悲观一点便是绝望的挣扎,欲望的无效释放。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黑色的。

《白日焰火》最成功的是在整体层面将一起骇人残暴的犯罪事件与美学化、历史化的地理空间成功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黑色欲望表达矩阵,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个案。

(已刊于虹膜公号邪论专栏)

 6 ) 这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就像《白日焰火》(For《东方早报》)

在跟导演的无数次交谈中,我不止一次的问导演:“为什么你不去写小说?”内地太缺少他这样的写作者:既懂得文学,又懂得叙事。如果写作,必然也能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写作是一件靠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电影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之一,必须要跟金钱贴身舞蹈。作为片方成员之一,敬佩着导演,自己也身为一个创作者,我像是“第三只眼”,感触尤其多,就一段一段的来说明吧。 以下的问题则不涉及具体情节,可以放心阅读: 1、为什么桂纶镁是最好的人选? 很多观众觉得让台湾小清新桂纶镁来演东北女人不合适,事实上这却是片方和导演一致认同的结果:桂纶镁身处东北带来的一种清新而陌生的感觉,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她不动声色,沉默,冷,瘦。黑色电影中的女主角几乎都是小镇的陌生来客,我们可以想象她可能是个南方姑娘,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困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就像《邮差总按两遍铃》里面的“选美小姐”被困在了“廉价小餐馆”。她总在寻求新的救星。 而且,桂纶镁演得那么好:隐没在环境中,又如此动人。 2、廖凡那段长舞究竟想表达什么? 当有观众说廖凡跳舞是一种欢乐得意的舞蹈时,我实在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差错导致的理解错位。先前他在干嘛?他在参加庆功会,努力跟其他人一起笑,但表情掩饰不住的落寞。接着他来到舞厅,跟一个女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很久没来舞厅了,其实是说:他曾经一度沉迷于舞厅,直到遇到桂纶镁,他终于对舞厅不感兴趣了。但现在他再次沉沦了。他自顾自的跳起来,这里面包含的痛苦和自我折磨,简直令人心碎。 还有人提到奉俊昊《母亲》里面那段舞蹈,但这显然是两个概念:《母亲》里面的舞蹈过于概念化和象征性。而廖凡跳舞却是一种更自然也更合理的举动,充斥着的不是象征,而是情绪。 事实上,电影剪辑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电影原来的英文名叫作《Crows Hunting》,猎鸦。这意味着结尾本来还有一场重要的戏:案件结束后,廖凡跟着刑警队的一群人去打乌鸦。这是一段拍得最为辛苦的戏,但导演在第一次剪辑时就剪掉了,也修改了英文名。 整个结尾一直在积累着情绪。跳舞、指认、焰火这三段不断的调整变换。有一天我跟影业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制片人的万娟一起挤在出租车里,万娟说:“现在大家都有点纠结,结尾试来试去,节奏有点漫长,有人还提议把廖凡跳舞那段删掉,但我舍不得。第一次进机房看的第一段素材就是他在跳舞,当时我就哭了。”我说:“确实不能删。留着这段廖凡才可能在电影节上获奖。”万娟说:“我也这么想。” 压力压迫着每一个人。我还记得在公司会议室看初剪版时,集团的同事们一片沉默。从一开始,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导演改了几年剧本之后,我们从筹备到最终完成也花了三年时间。这三年里,圈内人觉得我们“太文艺”、“不懂市场”,万娟不得不跟每个人解释:“我不是文艺女青年。我要做的是有票房的好电影。”我们也处于自我怀疑的同时还要与外界怀疑做斗争的状态中。 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万娟曾经对记者说过:“获奖不是电影的重点,导演之前也得到过戛纳的肯定,再找投资依然这么难。所以一定要冲刺好的票房,导演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3、为什么我们应该去电影院看文艺片? 某一年我们在香港碰巧有幸跟黄建新导演一起看了IMAX版的《大师》,出来之后,万娟问黄导:“为什么这样的文艺电影,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却要做IMAX版呢?”黄导说:“演员这么好,IMAX上可以看到他们最细微的表演。” 前几天万娟跟我说:“也是自己做了这部电影,才明白越是文艺片,反而要去电影院看,才能细腻的感受到镜头、光影和演员的表演。” 那为什么很多内地的文艺片在电影院放感受也不对?因为成本太低。拿导演的前一部戏《夜车》举例,成本300多万,已经算是文艺片中的大投资,但明显画面偏暗,非职业演员也无法胜任角色的复杂性。金钱的欠缺导致各方面的制作都无法赶上如今观众对电影质感的要求。 《白日焰火》光是制作投入就数倍于它,加上1:1的宣发成本,大概是十倍多的投入。所以在获奖之后,独立电影界欢呼“独立之光”时,只不过令人想到:对于资本的轻蔑,是如何限制着电影创作者的脚步。 4、为什么会是《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不仅通过了审查、拿了金熊、票房走势尚可,且获得了包括电影局领导在内的各方支持,为什么会是它? 因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道路:定义《白日焰火》应该是一部“票房不错的好电影”,这个目标从未放弃。这意味着:它必须通过审查、它必须使用合适的明星、它必须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它必须兼顾观众的口味。选择“票房”或者“奖项”任意一项,都比这个容易很多。 前提的设定,决定了所有的工作方式和道路,决定了中途无数次的痛苦和挣扎,几乎与所有电影圈的操作常识做斗争:与创作者的艰难沟通;与体制的周旋;与宣传发行部门的不停争论。 而那些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内地观众的电影,不必接受内地市场的考验,也导致电影和观众彼此越离越远:文艺片越来越难看,越来越贩卖政治;观众越来越浅薄和懒惰。 5、第二个《白日焰火》在哪里? 《白日焰火》上映的同时,一部奇葩电影正通过包场送票的形式大肆购买票房。这部令人无力吐槽的电影,背靠着奇怪的企业,在三天内砸下几千万,并且邀请了诸多影评人为自己背书。中国电影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就这样狭路相逢。对此,业内无奈一片沉默,媒体集体失声。 有无数次,万娟都跟我说:“再也不想做电影了。”当并不成熟的中国电影陷入热钱的包围时,你看到的并非是喜剧,而是荒凉。“找个有钱老板掏钱给我拍电影”是导演的愿望;“找本畅销书找个大明星拍部电影挣大钱”则是投资方的愿望。双方的愿望均不职业、不现实,也无法互相匹配。 第二个《白日焰火》在哪里? 哪里还有第二个愿意花8年时间写剧本的人?哪里还有第二个人能不为私利,费尽心机来平衡商业和艺术、创作和体制?哪里还有第二个公司愿意以蚂蚁的方式来做一部电影? 这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就像《白日焰火》一样,是一个令人怀疑和难过的故事。 ………………………………………………………………………… 再解释一下某些观众提出的疑问。有剧透,慎入。 1、为什么张自力五年后变成了那样? 连这个都有疑问,可见观众看电影时已经变得多么懒惰。张自力因为受伤及同事殉职,不得不退役成了工厂保安。他唯一的技能就此失效,无法建立新生活,只能整天喝酒,徘徊,远远看着长椅上坐着的老年人:自己还没有进入老年,却跟老年人一样,被生活抛弃了。导演通过几个事件的不断递进:丢车、被车间领导训斥、眺望老人,来完成了对张自力五年后生活状态的细腻塑造。 2、为什么走廊里会有一匹马? 警察在居委会调查时,忽然在走廊里看见了一匹马,在对话中得知它属于收废品的人,而收废品的人已经消失了好几天。这里透露的是现实生活的荒诞和危险:人会莫名其妙的失踪,而周围的人似乎也并不在意,显示主角们处在一个并不安全的环境中。这段是接近开拍时加上去的,导演修改时好几次提到了卡佛:马就像是卡佛小说中的《孔雀》,还令人想到《水泊离家那么近》里的惊悚感。这部电影有着强烈的欧美文学的属性,或许会令期待现成答案的观众感到困难。 3、为什么干洗店店主荣荣没有被杀死? 桂纶镁曾经说过,电影拍摄时唯一想哭的一刻就是要被带走时,王景春给她送一条红围巾。东北独有的“厢车式卖淫”里,王景春饰演的荣荣除了抚摸和观赏什么都干不了,已经暗示了他的缺陷。同时洗衣店又是桂纶镁最后的生活依靠。但人跟人的幽暗之处,恰恰在于她心如死灰时,他盲目送出的围巾。 4、为什么张自力不能放过吴志贞? 既然产生了爱,为什么不能放过她?很多人第一时间当然是想到了审查问题,“正义不能放过邪恶”。什么都先想到审查,这是另一种懒惰,是阻止创作进步的另一个怪兽。 先来说说洗衣店里面那个来洗毛衫的小青年吧。吴志贞割伤手指,小青年来洗毛衫,张自力将他赶了出去,这才令他跟吴志贞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但有人留意到张自力赶走小青年之后在洗衣店门口奇怪的窃笑吗?他为什么会那么笑?……因为这是他安排来接近桂纶镁的一场戏而已(至今还没听人提到这个细节)。 张自力这些小聪明,在现实中一无是处,破案时却总灵光乍现。作为一个失败者,他必须要完成这件事,来获得成就感和继续生活的勇气。这才是他无法放过吴志贞的原因。 5、究竟该如何来表达激情戏? 有人说:“好像张自力和吴志贞在摩天轮上拥吻后还有一段激情戏被剪掉了,这严重影响了电影的观感和前后连续性,使后面说服力变弱。”……这明显是没有看到重点。 导演曾经说:“应该怎么表现一对男女睡了一夜?让他们一起吃早饭。”揭示这两个人激情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零下三十度推来搡去,那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第二天尴尬而又亲密的坐在一起吃早饭。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7 ) 影迷整理33个让你不得不爱《白日焰火》的电影秘密

1. 让台湾小清新桂纶镁来演东北女人,这是片方和导演一致认同的结果。他们认为桂纶镁身处东北带来的一种清新而陌生的感觉,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黑色电影中的女主角几乎都是小镇的陌生来客。

2. 电影原来的英文名叫作《Crows Hunting》,猎鸦。这意味着结尾本来还有一场重要的戏:案件结束后,廖凡跟着刑警队的一群人去打乌鸦。这是一段拍得最为辛苦的戏,但导演在第一次剪辑时就剪掉了,也修改了英文名。

3. 导演在修改剧本时经常提到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它就像是卡佛小说中的《孔雀》,还令人想到《水泊离家那么近》里的惊悚感。

4. 吴志贞割伤手指后,张自力赶走了那个来洗毛衫的小青年,这其实是张自力灵机一动的小点子。虽然这一举动打动了吴志贞的芳心,但张自力这么干还不是为了泡妞,而是趁着跟吴志贞关系更进一步,好获取更多的破案线索。所以在门口,他忍不住窃笑了半天。

5. 摩天轮之夜后张自力和吴志贞尴尬而又亲密地坐在一起吃早饭,这暗示他们已经共度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导演刁亦男明确解释说:“应该怎么表现一对男女睡了一夜?让他们一起吃早饭。”

6. 廖凡在舞厅的一段舞蹈不是破案成功之后释放喜悦,而是暗示桂纶镁被带走后张自力的生活再度陷入了沉沦。推动他生活前进的动力随着这件大案的侦破骤然终止,他对犯人吴志贞的感情也随着天空中释放的焰火表露无遗,此后就没有什么他能做的了。

7. 《白日焰火》首映日票房达到 1100 万,到 3 月 22 日排片量依然排第二,达 17%,也就是说,你去到电影院,起码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场次来观看本片。

8. 导演刁亦男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他 2002 年曾主演余力为导演的《明日天涯》,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瞩目”竞赛单元。

9. 剧本参考了黑色电影的经典之作《第三个人》,那部摄于 1949 年的影片剧本则来自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二战时期特殊的道德拷问,以及格林本人的天主教信仰背景,均为影片赋予了一种传统的价值观色彩:对正义公理的追求高于私人情爱。这种价值观移植到现代中国东北一个落魄颓废的小警察张自力身上,在冰天雪地中别有一番生动意味。

10. 摄影董劲松也是刁亦男此前作品《制服》和《夜车》的摄影,他还参与拍摄过王小帅的《我十一》、蔡尚君的《人山人海》。

11. 摩天轮这场戏明显是对《第三个人》的致敬,录音师张阳则在声音的处理上别具匠心,使它听上去非常像钢铁怪兽。

12. 影片中居委会办公室走廊上的马属于收废品的人,而对白中提到收废品的人已经失踪好几天了。这里透露的是现实生活的荒诞和危险:人会莫名其妙的失踪,而周围的人似乎也并不在意,显示主角们处在一个并不安全的环境中。

13. 张自力被过磅员、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跟踪进入舞厅后,原本跟一个独自跳舞的女子假装抱在一起,融入人群,趁机躲过了梁志军。这段柏林版中存在的段落跟杜琪峰《暗战》里刘德华抱住蒙嘉慧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国内公映版里,这段舞蹈被略过不提,只在影片结尾让那个独舞的女人露面,暗示张自力那次跟踪之后就没再光临舞厅。

14. 干洗店老板荣荣在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被警察带走时盲目送出一条红围巾,这是桂纶镁拍摄时唯一想哭的一刻。

15. 影片不按常规地采取了分两期拍摄的进程:先在夏天拍了 10 天,又在冬天拍了 47 天。时间变幻给了人物短暂心灵史沉淀的空间,夏天也预示着主角从沉沦中复苏的迹象。

16. 刁亦男还没找到投资时,就曾去抚顺看景帮自己打气,但到正式开拍后,抚顺变化已经很大。经摄影师董劲松建议,拍摄主场移师哈尔滨。

17. 本片监制起初要求全片镜头数需达到 1500 个以上,这与导演刁亦男理念存在分歧,当时在导演画的故事板里,镜头数约 500 个。后来主创团队挑选了一些商业性和艺术性比较平衡的好片子来数它们的镜头数做参照,这些片子包括《暴力史》、《杀人回忆》、《一次别离》、《大事件》等。

18. 剧本总共写了 8 年,影片从筹备到最终完成也花了三年时间。

19. 剧组请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来控制枪击时的炸点,还曾考虑让距离炸点最近的演员包上铁皮以防误伤,但因夏天人物穿着单薄,最终作罢,也庆幸剧组运气好,没有遭遇烟火事故。

20. 张自力在公路隧道酒醉那场戏一拍就得半个多小时,那是一个长镜头,所以廖凡不能动,他距离摄制组 100 多米,有时候天太冷对讲机很快没电了,他也没法跟摄制组沟通,就得一直躺在那儿,腰上裹着好多层防潮塑料布。

21. 张自力躺在隧道里被人骑走了摩托车,当时不是真下雪,现场有造雪车工作。

22. 拍第二条时摄影车翻了,助理躺在地上动不了,被 120 抬走。廖凡的头盔里充满水汽,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见很多人聚拢来把人抬走。等这条拍完,廖凡摘下头盔,流下了眼泪。

23. 张自力和吴志贞一起去老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我国 1983 拍的第一部武侠片《侠女十三妹》。

24. 有一场戏是在零下 40 度时拍摄的,剧组所有的监视器都被冻坏了,看不到效果,结果拍出来显得暗,要靠后期把层次提起来。

25. 他们“溜野冰”的戏是在松花江上拍摄的。

26. 廖凡、桂纶镁原本都不会滑冰,但他们为了这部片子跟哈尔滨省队甚至国家队的队员一起学了十天。桂纶镁在台湾就已经自己练了。廖凡不知道是不是事先也练了,但到哈尔滨的时候,他们都一下就会了。

27. 为了拍到一些超现实一点儿、梦幻一点儿的镜头,有时候是让演员站在雪橇上跟摄影机一起运动,做出滑冰的动作,不是真滑。

28. “白日焰火”这个片名基本上是导演刁亦男在聊天时的灵光一闪,它也跟布努埃尔的《白日美人》以及蔡国强的焰火作品有隐秘的内在关联。

29. 片中出现的点题夜总会“白日焰火”的霓虹灯其实是由特效实现的。它的实景是哈尔滨一个商业学院的破败礼堂。

30. 末尾张自力为吴志贞燃放的礼花弹是在湖南专门订制的,普通的礼花弹不会在白天爆出那种效果,要在白天看出烟花的轨迹来,需要专门添加一种粉末。订制过程也非常曲折,因为火药运输要许可,燃放也要许可。

31. 焰火的燃放也特别难控制,后来每一根火箭都是吊在威亚上打过去的,后期制作时再把威亚抹掉。

32. 影片的调色师是韩国人,他调了所有韩国重要的艺术电影,从李沧东到洪尚秀,从《老男孩》到《杀人回忆》都是这个人调的。

33. 制作方曾听到有一部分意见,对张自力这个角色的暴力倾向有所顾虑,包括开场时他把前妻推到沙堆上,后来在工厂里把女工拉倒在地上,还有摩天轮上和桂纶镁的戏,认为这有点不尊重女性。柏林得奖以后,刁亦男在酒会上特意问评委会主席詹姆斯·沙姆斯,女性评委是怎么看这部电影的?就是问这些情节对廖凡的评价有没有负面影响,因为这次有四位女性评委。詹姆斯·沙姆斯说:哦,她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廖凡推倒一次。

 短评

我实在搞不清楚这样一部电影怎么得到金熊的……觉得这个故事很假欸,可能它在情节方面比较好看,认认真真讲故事,没有刻意讨好评审搞政治元素吧,虽然故事完整,但没什么立意,我也没有进入到故事人物的感情当中去,没有被感动到,只是一个krimi电影,看过也就忘了,没有感悟。

7分钟前
  • 子午mm
  • 还行

没有人想到东野圭吾的那一系列 白夜行 幻夜

11分钟前
  • lotus HH
  • 还行

内容简介里的吴志贞“身上散发着熟女的魅力”。。。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

16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黑夜不行白夜行,白日焰火看不清。冰刀亦是无情物,溜冰杀人两不误。

2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中国电影如何在外国电影节获奖:1,拍一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所谓大片。2,拍一些二逼文艺片。3,拍一些大骂中国和描写中国落后的片子。

25分钟前
  • 宝黛
  • 还行

从一块碎尸的视角开始,戏剧化调度,幽默小细节,活在案件里的人。还是暗、旧、冷,都跟警察有关,《制服》里的洗衣店,《夜车》里的舞池,冷冰冰的面孔,不动声色的讲述。比起当年癫狂的“火焰”而言,“焰火”里的廖凡更纯熟了。影院二刷观感更佳,虽然公映版结尾略傻,但仍然是能挺直腰板的国产片。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披罪案外衣的文艺片,相比案件本身,重心还是放在情绪上。就好像角色也并没有真正去关注案件的演变,更多还是纠结自己。好在情绪有几处妙笔,比如廖凡的乱舞。刁亦男的电影其实始终在讲城市里孤独的人,但是他片中的城市总像二十年前的小城镇,虽然这回拍的是哈尔滨。一群失意的人在努力活着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片主题是不是讲哈尔滨人的性苦闷,我感觉廖凡全片每时每刻都想强奸个谁……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有些台词做作到让人想掀桌,一看就不是东北人嘴里吐出来的(一如既往地想黑桂纶镁)。但电影情绪很强,神秘的冰刀、卑琐的男人、雪地里的污垢,看完后在新街口失落了半个钟头。开场不错,简洁、直接。中间对手戏有些萎,不太像样。结尾又强大起来,东北的气韵相当靠谱

3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风格化是把双刃剑 看得出导演用绳命在导戏 亏也就亏在太用力 至于血色浪漫这种事 从骨子里就不属于中国人 不要再说桂纶镁会演戏了好么 那件burberry倒是真不错 拿奖的话是中国电影市场和资本的胜利 #感谢幕后推手 以及依然热爱相信中国电影愿意掏钱进影院的各位吧

38分钟前
  • SSEN
  • 还行

诗意绝不仅仅止于影片的名字。它还是床单上的瓢虫、居委会过道里走失的马……

39分钟前
  • 悦然
  • 推荐

《白日焰火》有独特的影像肌理,彰显着作者气质。情绪的释放,似暗流涌动。动作的对抗,如利斧凿冰。一方面,它克制、隐忍;另一面,又不掩饰粗犷与贲张。东北既承载世俗,又提供奇观。在现实的粗毛边处勾勒,渲染低调的细写意。微妙的声音设计,入耳最倾心。

4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文艺片女主有三宝 胸小话少表情屌。桂纶镁为这片儿加了分。"

48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有意思的是,廖凡的舞蹈我是后来才补上的。这部电影反正我会念很久。

49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片尾十分钟绝逼是柏林电影节评委授予金熊的最大原因。

54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推荐

东北版《白夜行》

56分钟前
  • 豌豆的布丁
  • 较差

其实与《白夜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吴志贞是一个看似无辜、玩弄感情的蛇蝎美人,张自力是一个真戏假做、渴望回归掌权者队伍的工厂保安,梁志军反倒是真正的受害者。情色的背后是绝望的纠葛,焰火的背后是无边的黑暗。

57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炮到小镁之后第二天把她送给警察这种事儿我觉得实在是太扯谈了

1小时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原著:东北圭吾。

1小时前
  • GothamPunk
  • 推荐

史上最好看的国产电影节电影。真的!

1小时前
  • 荞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