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

犯罪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06

主演: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秦海璐,余文乐,苗侨伟,张智霖,郭羡妮,黄德斌,聂远,岳华,邓健泓,那威,洪天明

导演:王光利,麦子善

播放地址

 剧照

卧虎 剧照 NO.1卧虎 剧照 NO.2卧虎 剧照 NO.3卧虎 剧照 NO.4卧虎 剧照 NO.5卧虎 剧照 NO.6卧虎 剧照 NO.13卧虎 剧照 NO.14卧虎 剧照 NO.15卧虎 剧照 NO.16卧虎 剧照 NO.17卧虎 剧照 NO.18卧虎 剧照 NO.19卧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09

详细剧情

相传警方派驻了上千卧底深入黑帮,就等时机成熟把社团一网打尽。此时警方雄图大志,将潜伏已久终于爆发的行动命名为“百年孤寂”。洪兴社树大招风,社团里各个话事人开始草木皆兵。相反洪兴老大淡定自若,他的女人苏菲(秦海璐饰)替他周旋于各帮派期间,力稳局势。   然而洪兴社团的众人已经按捺不住躁动。人人自危的情势开始:分管不同领域的华超(吴镇宇饰)、黎继祥(曾志伟饰)、钟孝礼(张智霖饰)、游志标(陈小春饰)几人当中,有的已经被警方掌握了犯罪证据,有的正陷入一场恐慌,看不清身边谁人是卧底身份。警方铲除洪兴社团即日可待。

 长篇影评

 1 ) 得道须大雅,幸福本大俗 ——《卧虎藏龙》的人物研究与价值取向分析

试图去理解《卧虎藏龙》这部影片的内核和价值取向,从分析人物的角度切入是比较合适的。 一、人物 李慕白和俞秀莲 李慕白和俞秀莲可以放在一起分析。影片的头五分钟里,通过此二人的对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背景和需求。 贝勒爷有云:“当今天下,论剑法,论武德,只有慕白配使用这把青冥剑。”这就定义了李慕白作为天下第一高手的身份地位。李慕白刚出场时,怀有三个层次的需求:一是报师仇,二是得道,三是他不知如何处置的与俞秀莲的爱情。在影片开头两人的对话直接揭示了前两个需求,但第三层关于爱的需求却只是暧昧地浮现。李慕白表示自己一度接近得道的境界。他说:“这次闭关静坐的时候,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但他认为自己没有得道,“因为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所能承受的极限。我出了定,没法再继续。”于是李慕白破戒提早出关,因为他“需要想想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其实他心中无非有两大放不下:师仇和对俞秀莲的爱。也就是说李慕白的三重需求彼此间是相互矛盾的,这使他挣扎不已,内心不得平静。于是这次闭关修炼宣告失败。 李慕白下山后,先是把青冥剑交给俞秀莲掌管的雄远镖局,让她带去给贝勒爷,以示退出江湖,离开恩怨。俞提议两人一同进京,并说“记得我们以前一直结伴去北京吗?”俞的脸上不经意间流露出幸福的微笑。李慕白却拒绝了,他说“这趟下山想先去给恩师扫墓:这么多年师仇未报,竟然萌生了退出江湖的念头,该去求他的原谅。”李俞相约在北京会和,俞说:“你来,我就等你。”面对这句小心翼翼的暧昧承诺,李慕白的回答同样暧昧:“也许吧。”此时的李慕白并无法逾越师仇,无法摆脱对师父的愧疚,这时他对“父”的情结比他的爱情拥有更强大的力量,阻挡着他面对现实的感情。 俞秀莲把青冥剑护送到北京,影片借路人的一句话交待了俞秀莲的背景:“雄远镖局的招牌,打俞师父起就从来没有砸过。您押了这几趟,您父亲在天之灵应该放心了。”俞秀莲继承父业,她的需求是好好工作无愧亡父,回归平静的生活,以及和李慕白的感情。 李慕白和俞秀莲二人都有一个沉重的“父”字压在头顶,这个“父”不仅是父亲,师父,更是以“父”为象征的伦理纲常。李慕白后来遇到玉娇龙以后欲罢不能,想把玄牝剑法传下去,也是出于对“父”的责任。当玉娇龙问俞秀莲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秀莲的回答是:“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俞秀莲的信义既是江湖人一诺千金的侠气,同时也是与道德和礼教挂钩的沉重枷锁,其实并不那么潇洒。当玉娇龙阐述了她追求自由的爱情观后,俞秀莲讲了孟思昭和他们的故事,并说:“我们都是坚持要对得起思昭和那一纸婚约,你说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但我从来也没有尝过……我虽然不是出身在官宦人家,但是一个女人一生该服从的道德和礼教并不少于你们。”说得残酷点,李俞就是为了一个死人,一张纸,和这些东西代表的沉重伦理而浪费了自己的爱情。他们完全自愿地接受了伦理的束缚,长期对真实的爱情持逃避态度。贝勒爷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感情状态:“你们太小心翼翼,总是不敢向对方承认这份感情,白白地浪费了多年的光阴。”这份对自我的不真诚,这份浪费,就是影片最后李俞二人得出的教训。 当李慕白给师傅扫完墓遵守约定回北京和俞秀莲相会时,俞秀莲起初还以为李慕白是在意青冥剑,而慕白尴尬地说:“我以为我们……已经讲好了嘛。”慕白这时试图用比原先稍微明朗一些,但依旧缺乏勇气的做法来试探秀莲的感情,但短暂的私人对话立刻受到贝勒府上一位下人的打扰。相比于李慕白和玉娇龙数次单独在山水竹林间进行天人合一的舞蹈,丝毫不受打扰,慕白和秀莲却极少有两人的私人空间,这正像他们本身,总是活在别人的看法下,总是无法跳脱外界和心灵的双重枷锁来面对自己的感情与人生。 后来,俞秀莲和李慕白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私人空间”,李慕白在院子里练剑,无人打扰的安静的夜里,俞秀莲穿着睡衣,头发蓬乱,倚在廊柱旁向慕白说话。只可惜,在这样私人的环境下,他们的对话还是不甜蜜。因为这时的李慕白是遇到玉娇龙后的李慕白。他们的想法和追求有了出入。俞秀莲以为李慕白想让碧眼狐狸死在青冥剑下,李慕白却满嘴的“那女孩”,他的心已经完全在收玉娇龙为徒上了。至此李慕白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重新拾起了青冥剑,收徒弟的愿望等于放弃了之前退出江湖的想法。他的心已经被玉娇龙扰乱。俞秀莲说:“她不是我们这种人。你会杀掉碧眼狐狸,她也会安安分分地去嫁人。”李慕白回答:“她不是那种人。”俞秀莲问:“武当山收女弟子吗?”李慕白说:“为她……也许破一次例。”不管李和俞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但由于长期的遮掩逃避,他们已经失去了默契,而相反李慕白和玉娇龙竟心有灵犀。俞秀莲显然很失望,她对李慕白说:“我也想过平静的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 李慕白和俞秀莲都是“静不下来”的人。但他们追求的“静”不一样。李慕白要的“静”是修道层面的,内心的静。而俞秀莲要的是平静的现实生活。一开始俞秀莲就说了:“山上清净。有时候我真羡慕你。我光忙着镖局的生意,静不下来。”包括她之后对慕白说“想过平静的日子”,责怪玉娇龙“我们祈求的一点平静,就这样被你毁了”,其实她要的都是现实的平静生活。李慕白和俞秀莲喝茶的一场戏集中体现了这两个人对“静”的理解是多么不同,李慕白握着俞秀莲的手,说:“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一再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俞秀莲说:“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你握着我的手,难道感觉不到它的真实存在吗?”李慕白却说:“你的手冰冰凉凉的,那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这份“不敢”触摸,也许也是追求神仙境界的李慕白对现实柴米油盐,对平凡生活的不敢触摸。他握着她的手,却不把她的手当做手,也不把她当做一个有吸引力的女人。他说:“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这样坐着,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平静。”这时候的李慕白比一开始诚实一点了,他似乎也发现直面感情反而容易平静,而起初的逃避策略反而会堕入内心的纷扰。最可惜的是,俞秀莲要的是务实的“静”,李慕白要的是形而上的“静”,俞秀莲对李慕白的“静”缺乏理解,李慕白对俞秀莲的“静”缺乏勇气,这是此二人之间最大的分歧,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生离死别前反而能直面感情的原因。因为死亡逼迫俞秀莲去了解道家修练的追求,而即将告别人世的李慕白面再也不会有庸俗尘世的纷扰,所以他们能够达到最后那短暂的坦诚相对。相比之下,李慕白和玉娇龙都是活在梦里的人。俞秀莲和李慕白最大的分歧竟是李慕白与玉娇龙最大的默契,这不得不说是俞秀莲的悲哀。 李俞的结局,其实是他们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不仅是爱情的失败,也是人生的失败。当李慕白还剩最后一口气时,俞秀莲说:“用这口气,练神还虚吧,解脱得到,圆寂永恒,一直是武当修练的愿望。提升这一口气,到达你这一生追求的境地,别放下,浪费在我身上。”李慕白说:“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我要用这一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李慕白放下了这口气,也是放下了大半生施加在自己心头的沉重枷锁。随后李慕白立即被雪莱或海涅灵魂附体,说了“游荡七天”“孤魂野鬼”之类的情话,两人深情相吻。如果李慕白在人生中早一些释放他的温柔,俞秀莲将会幸福很多。尽管他们最终承认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愚蠢而并不绚烂的浪费,但值得安慰的是,到最后的时刻,他们终于真正抵达了对方的内心,俞秀莲愿意让位给得道境界,李慕白愿意放弃得道而向俞秀莲表白,他们最终消除了彼此间的隔膜。 玉娇龙 故事的一号主角其实是玉娇龙。她是故事矛盾的起点和终点,她激化了一切矛盾,扰乱了一切,毁灭了一切,也成就了一切。 相比于李俞二人复杂而沉重的需求,玉娇龙的需求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两个字:好玩。这也是她唯一的真正的需求。 玉娇龙有一个江湖的梦。这个梦最初是师娘碧眼狐狸给她的,但她和碧眼狐狸的关系并不融洽,任凭师娘再怎么以她为豪,再怎么疼爱她,她都对师娘态度冷淡。其实原因很简单,玉娇龙发现师娘不能满足她的江湖梦。她对师娘说:“我不会跟你去做江洋大盗!”因为她想做的是大侠。所以她后来拿着偷来的青冥剑,在酒馆里扮演了一位“沙漠飞来一条龙,神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侠。而青冥剑、俞秀莲和李慕白的出现,对玉娇龙是巨大的刺激,激发了她无边的欲望和想象,她仿佛看到了一个更精彩,更“好玩”的梦。所以她看到青冥剑和李俞时都两眼放光。所以她故作清纯地问“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所以她在酒馆门口对找她麻烦的小喽啰说:“哪好玩去哪。”她就想轰轰烈烈地玩一场,轰轰烈烈地玩掉这一生。 但是在玉娇龙的成长环境里,江湖梦是禁忌,是绝对受抑制的。贝勒爷和玉大人谈话的那场夜间戏其实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详细介绍青冥剑和剑法思想,另一个就是借贝勒爷的话展示玉大人的处事特点。贝勒爷对玉大人说:“江湖上也要有所联络,九门提督才做得稳。”玉大人明显表现出不以为然。可见玉大人是正统的人,对江湖嗤之以鼻,更不会容许自己的女儿去闯江湖。而师娘也说过:“俞秀莲是道上的人,夫人不会让你跟那路人混。”可见玉娇龙的江湖梦受到父辈的严重压制,但环境的压抑只是激发了她的叛逆。相比于李慕白和俞秀莲把“父”供在头顶,她几乎丝毫不为“父”着想。父母为她挑选婚事的原因是“鲁老太爷是朝内的大官,又是三代翰林,如果能在鲁家联姻,对爹在北京大有好处。”但玉娇龙绝不会为了爹的前途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最后她离家出走弃父母不顾的做法也完全显示出父母在她眼中如无物。她遵循的不是道德伦理而是自由伦理。其实追求自由还不是玉娇龙的本质,她的本质是完全自我本位主义,把“我”看得最高,把“我要的”看得最高。人生是一场游戏,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没有信义,没有束缚,只有喜欢和不喜欢,好玩和不好玩。为了贯彻这样的逻辑,唯一的出路当然只有追求自由。所以她的说法是“我爱跟谁混就跟谁混”,“爱就爱了呗。”她向俞秀莲说起自己的感情观:“自由自在地生活,选择自己心爱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才是真正的幸福。”这句话里的重点其实不是爱,而是“自己”。她的爱是自私的,她爱的其实是自己,而只把恋爱对象当作一个客体,这从她对罗小虎的态度上可以完全看出来。 酒馆虐群雄的那场戏,玉娇龙虚幻的江湖梦达到了辉煌的顶点。此时的她手握青冥剑,娇纵任性像个爷,吃好喝好,以一敌众,吹牛吹到天上。还“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呢。她要当的不仅是大侠,还是天下第一的大侠,只是她要的是大侠的虚名,而不是真正的侠义。龙少侠享受着胜利带来的无限虚荣。 我惊异于这个故事对玉娇龙的青睐和偏袒。她是恶,却也最真。她搅乱了一切。本来青冥剑将被束之高阁,李慕白和俞秀莲有机会过上平静的生活,却因为她的出现,惹来了江湖上新的血雨腥风,她欺骗了俞秀莲的友情,又搅乱了李慕白的内心。李慕白本打算退出江湖,玉娇龙的出现却激发了他内心最隐秘的欲望——收一个徒弟,把武当的玄牝剑法传下去。显然李慕白也为玉娇龙的天分和炽烈而感到惊艳与疼惜,很难说清楚他是对“传剑法”兴趣比较大还是对玉娇龙这个人兴趣比较大。他显然还是把玉娇龙想象成清纯无知少女,对她太过松懈,还说“我相信碧眼狐狸未能泯灭你的良心。”他不知道玉娇龙比碧眼狐狸厉害多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江南鹤和李慕白师徒都是死于小看女人:江南鹤是性别歧视,是女权主义的敌人,出于规矩不把功夫传给碧眼狐狸,招来杀身之祸。李慕白是一厢情愿地跟玉娇龙性命相见,走上了拯救迷途少女的大叔路线,最后间接被拖累死,其实与其说是低估了玉娇龙,倒不如说是对玉娇龙的美好期待吧。也正是为了收玉娇龙为徒的这个危险的新愿望,李慕白以夺回青冥剑为契机,四处纠缠玉娇龙。我也知道不能把武侠片的故事平移到现实空间,但还是忍不住想翻译一下:设想一个大学老师就因为一个女同学偷了他一根教鞭,他就到食堂、寝室、教学楼等各个地方堵那个女学生,死气白赖地说,你来读我的研究生吧!来读我的研究生吧!我不认为是我过度敏感,影片确实在隐蔽处着力刻画玉娇龙与李慕白之间的性联系(当然只是在意识层面)。第一次这种信号的出现是李慕白初次向玉娇龙表白收徒心迹,玉娇龙说:“武当山是酒馆娼窑,我不稀罕!”她还在竹林打斗里说过“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看得到本心?”这其实就暗示了多年来碧眼狐狸一直向玉娇龙灌输江南鹤是多么猥琐的挫大叔,不是诚心诚意传功夫,还要骗女人入房闱。于是在玉娇龙心里,老江湖,尤其是男老江湖就自动和潜规则挂钩了(她对俞秀莲还是有憧憬的,本来还一直姐姐长姐姐短)。这样李慕白提出要收徒的时候,玉娇龙自然很反感,自动想到江南鹤和碧眼狐狸的故事,自动想到房闱,所以才会说酒馆娼窑的话。这时候性的议题就悄悄地在意识层面浮现出来了。玉娇龙在潜意识里可能还觉得自己对李慕白有性吸引力,对慕白产生敌意的同时,更产生了征服欲,所以后来中了迷香后会说出“你要剑还是要我”这样的话。她还记得剑的事就说明脑子没有全晕。试想如果出现的不是李慕白而是贝勒府的刘师傅,娇龙大概不会撩开衣裳的吧……最可疑的还是这个迷香,碧眼狐狸想用迷香放倒玉娇龙,可是一个老妇给一个少女下迷香,不晓得下一个正常点的迷香啊?干吗下一个“你要剑还是要我”的迷香?这个编排只是为了展示玉娇龙的性吸引力,从而让玉娇龙有一次湿身激凸与李慕白坦诚相对的机会,并用牵强的方式在玉娇龙和李慕白之间提出性的议题。遥想李慕白看到俞秀莲手上的老茧都不想触碰,结果玉娇龙一说“你要剑还是要我”并倒向他时,李慕白哗的一下就抱住了。真心替俞秀莲女士感到不值,俞秀莲要是后来不出场问“怎么了”我还想问怎么了。这样精心刻画玉娇龙对男人的性吸引力和俞秀莲的黄脸婆,是为哪般……(顺便提一下,另一个细节处的问题同样出在碧眼狐狸身上。玉娇龙之前说:徒弟十岁起随师娘秘密习武……碧眼狐狸临死前又说:一个八岁的孩子就有这种心机,这就是毒……怎么一个说的是十岁,一个说的是八岁,到底是谁记错了……) 其实玉娇龙对李慕白未必没有想法。她曾对师娘说:“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击败你。你不知道我有多害怕。我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我可以往哪里去。”李慕白的出现正好把玉娇龙从迷茫惶惑中解救出来,李慕白成了玉娇龙的下一个目标和方向。 玉娇龙中了迷香后出来喝水,李慕白出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必死无疑。因为李、俞、玉三人中至少要折损一人,否则将来李慕白既要娶老莲,又要收小龙,此三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到永远吗?谁知道李慕白和玉娇龙能不能弄出个李小龙…… 如此想来,李慕白在符合道德礼教完美定义的秀莲面前一直遮遮掩掩,在胡作非为的女娃娃玉娇龙面前反而有成熟男人的充分自信,不失为男人的一种困境。亏了他还苦心调教玉娇龙做人处事的道理:“勿助,勿长,不应,不辩,无知无欲,舍己从人,才能我顺人背。”结果他自己在追寻玉娇龙的问题上可谓是又助,又长,又应,又辩,有知有欲,舍己从人看似做到了其实也没做到,就更别提我顺人背了。结果反而搭了性命,还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一场失败的浪费。 罗小虎 罗小虎这个人物的存在相当于一面镜子,他映照出了玉娇龙的形象,通过玉娇龙对待他的方式可以表现玉娇龙的内心和性格。就主线剧情来说,就算罗小虎不存在,故事也能进行下去。但是如果缺少了罗小虎,玉娇龙的形象就会单薄很多,甚至有所偏差。罗小虎也成就了影片中和李俞之恋相对比的另一种爱情。应该说罗小虎这个人物在故事中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为其他角色服务,为情节服务,就算他有不少的戏份,但由于他游离于主线剧情之外,加之在后半部分情节中的不作为,他确实被边缘化了,只是一个“他者”,一个玉娇龙作用的对象,就连他的种种反应也都是为了衬托玉娇龙。 有时候转换人物视角,就会发现故事的尴尬之处,比如我深深地以为如果用罗小虎的视角来看待剧情,无疑是一个狗血故事。一句话就是:罗小虎被坑了。 试想一个在沙漠上奔驰的少年,有名号,有梦想,有信仰,追流星,信奇迹。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来自外面世界的少女,深深地爱上人家,并且以为少女也深爱着自己。他为了少女的父母着想,劝说少女回了家,两人山盟海誓相约日后再见。此时的罗小虎天真率直,他相信自己只要做出一番事业,就能让玉娇龙的父母瞧得起,能光明正大地迎娶她。奔腾在伊犁天地的他根本想象不到皇城的秩序森严对他将是致命的阻挡。后来他等不了了,千里走单骑,历尽艰辛来贝勒府找到玉娇龙,小龙的第一反应是惊喜,然后两人激情拥吻,这份热情代表了罗小虎对玉娇龙依然有情欲的价值。但玉娇龙冷静下来后,立即拉下脸说:“你回去吧,永远永远不要回来。”想当初玉娇龙在新疆和罗小虎临别时,床榻之际,玉娇龙把梳子当作信物交给罗小虎,约定重新相聚时把梳子还给她,还说“如果不还我,我会追到你”。沙漠里如此炽烈的誓言,在京城里化为虚无。并不是玉娇龙受现实的父权压制而不敢承认和罗小虎的感情,事实证明她本事大得很。她就是真心不想要罗小虎了。犯不着怪玉娇龙背信弃义,她根本就没有信义可言。她做事只凭爷高兴和爷不高兴,万物对她来说只有爷喜欢和爷不喜欢。 玉娇龙为什么不要罗小虎了呢?当初遇到罗小虎的玉娇龙,千里迢迢来到新疆,第一次看到那么广阔的天地,她的天性得以释放,也许生来第一次感到那么自由舒展,彼时彼刻她一定深爱着罗小虎,那个罗小虎与其说是罗小虎,不如说是自由的象征,是新鲜的诱惑,她爱的与其说是罗小虎,倒不如说是那个自由自在又魅力无穷的自己,她爱的是被爱被追求的感觉,爱的是那个更像自己的自己。罗小虎和他所在的新疆符合了玉娇龙的需求:好玩。而当罗小虎到北京来找玉娇龙时,此时的玉娇龙早已不是当初那么简单,她有了青冥剑,有了李慕白,有成为大侠实现江湖梦的希望,有了更大的野心和全新的欲望。她曾经深深厌倦北京的秩序规整,爱恋新疆的广阔天地。但现在她发现自己有打破秩序的能力,在秩序下破坏不是更刺激吗?她正准备大展身手。这时小虎的出现是不合时宜的,对玉娇龙来说,罗小虎从自由的象征变成了新的束缚,她当然会把他甩掉。到后来玉娇龙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俞秀莲一提到罗小虎,她脸一拉甩头就走。 新疆的日子像一场注定不可能长久,终将被现实侵蚀的梦,因为玉娇龙的性格终将对沙漠感到厌烦,罗小虎以为玉娇龙在新疆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她想做的在新疆都做不了,这样两个人的期待就产生了落差。罗小虎和新疆也从好玩变成了不好玩。 但是罗小虎表现出了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玉娇龙坐在花轿上了,他单枪匹马来抢亲,但在人手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北京城里,他绝不再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半天云,也许李慕白抢亲还有机会,把人拉出来就飞走了,罗小虎抢亲就像农民工挤来挤去买火车票一样,最后哭哭嚷嚷地被拉走了。在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劝说下,罗小虎居然妥协了,决定等待观望,于是他被李慕白送去武当山上上武当暑期班。最后玉娇龙上武当山时看到罗小虎正和一位武当道人攀谈,想必那人就是暑期班的老师之一。我忍不住诧异,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有信仰,有梦想,追流星的少年,不惜千里走单骑,不惜抢亲,就算京城里人生地不熟,他也曾潜入秩序森严的九门提督府保卫心爱的女人(玉娇龙和俞秀莲第一场飞屋檐追逐戏的最后,那个扔飞镖帮玉娇龙解围的一晃而过的身影就是罗小虎),这样的少年怎么能那么乖乖地蹲在武当山上暑期班而不作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后面的剧情和他没啥关系了。 当李慕白、俞秀莲和玉娇龙在外面轰轰烈烈的时候,罗小虎就一直蹲在武当山上暑期班,请注意,对于玉娇龙后来经历的一切,他什么也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然后有一天,玉娇龙爬上山,罗小虎大喜:“小龙!”立即迎上去。(不得不评说一句,张震走上前的样子,那种天真的神情,就和当年的牯岭街少年一模一样)。两人睡了一觉,好开心好开心。第二天醒来罗小虎发现情况不对劲,在悬崖边找到了少女。少女问罗小虎记得你说过的那个故事吗?小虎,许个愿吧。罗小虎认真地说:“一起去新疆。”他也许想骑马去的。结果话音刚落,旁边的少女哗的就飘下去了。罗小虎淡定地站在原地,悲伤地哭泣。到此罗小虎的悲情故事宣告结束。他注定是一个找不到流星的小男孩,小时候找不到,长大后以为找到了最亮的一颗,最后又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其实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也许是这部影片在剧情方面最值得探讨的问题:玉娇龙跳下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首先“从山上跳下去”的做法自然是来源于罗小虎讲的那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心诚则灵。 玉娇龙跳崖前让罗小虎许愿的意图是什么?她跳崖真的是希望实现罗小虎的愿望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站在悬崖边上的少男少女对他们的感情态度已经全然不同了。 我认为罗小虎的愿望就是朴实的字面意思:“一起回新疆。”这也是他来北京的最初目的和唯一目的,总不至于上了个武当暑期班,就突然什么想法都变了,更何况他对故事后面的发展一无所知,所以这个“新疆”也应该不是什么虚幻的含义。 玉娇龙最后让罗小虎许愿,是想听一听他的心声,给自己一份安慰,或许也施舍给他一份安慰。也许罗小虎说完愿望后,玉娇龙心里想的是:少年,你还是不懂…… 玉娇龙之跳崖和罗小虎故事里的跳崖并不相同。此山非彼山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心诚则灵,关键是此跳非彼跳。 在罗小虎的故事里,那个跳山的人是因为父母病了,无法医治,才从山上跳下去。父母的病是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非奇迹不可挽回的。所以他才选择跳崖。但是“一起回新疆”对小龙小虎来说本来不该成为多么困难的愿望。两个人年轻又健康,武功高强,一路边走边杀,骑两匹马咯噔咯噔地就回新疆了。所以如果玉娇龙真想实现小虎的这个愿望,何必往下跳呢?她其实心意已决,不管小虎许的是什么愿,她都会跳的。也许玉娇龙和罗小虎心中都清楚,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那个新疆了。就算回了地理时空,也回不到心理时空。 我觉得玉娇龙跳崖的真正原因是,她觉得一切都不好玩了。俞秀莲到底说得对,在江湖上不讲信义,确实玩不长。她闯了大祸,连累死了李慕白,原本想象中的江湖梦变成沉重的现实。梦破碎了。当什么都玩过,什么都不好玩,她也就什么都不想玩了。她唯一的需求崩塌了。于是她选择一跳了之。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和任性的做法,其实是非常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的。 玉娇龙跳下去是生是死?是不是到了云的另一端?是不是一点伤都没有,还漂流到了远方再也没有回来?这都不重要了。因为她没有许愿,也没有诚心,她跳下去的时候什么也没想,她堕入的是虚空,就算故事里的奇迹真的实现了,她得到的也是无限的虚空,其实也就是死。如果导演的意图是展现玉娇龙最后达到了李慕白毕生未能实现的练神还虚,圆寂永恒的境界,我跪拜在导演编剧脚下…… 真不能怪罗小虎跟不上玉娇龙同学的思想境界。罗小虎上的是武当暑期班嘛,普通班同学。人家玉娇龙是由武当明星教师李慕白进行一对一贴身指导的,并且以牺牲李慕白作为一名大叔的身家性命和俞秀莲阿姨的终生幸福为代价才觉悟的,这个是状元速成班,教学效果肯定比较好。 说跟不上境界吧,也跟上了点,小龙跳下去的时候小虎有多淡定啊。武当暑期班还是有效果的。当然,这时候小虎如果有任何不淡定表现都会影响本段的诗意表达。其实很难理解,罗小虎这样一个没文化的野男孩,怎么就这么快被武当的玄妙给熏陶了呢? 结果,事件的本质就是白白坑坏了罗小虎。想想张震真适合演这个角色啊,张震十五岁在《牯岭街杀人事件》里演张震的时候,扮演的就是这种被自私少女深深坑害的苦逼角色,外形气质眼神面相都太适合了。 二、价值取向 漫长人物的分析到此为止。透过人物和剧情,影片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 经历一番生离死别,大彻大悟的俞秀莲终于得出一个毕生的教训和结论:“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其实这恰恰是玉娇龙一直以来的做法。影片对玉娇龙真的抱有深深的青睐和偏袒。着力用镜头表现这个人物的美感就不说了,玉娇龙真的想要啥有啥。想要青冥剑,两次得手;想要姐妹,俞秀莲阿姨待她比亲妈还好;想要绝世武功,天下第一高手李慕白叔叔死都要她当徒弟;想要男人,罗小虎像罗小狗一样地追随她到天涯海角,其实李慕白也有嫌疑……她从来都是想玩就玩得最痛快,最后不想玩了也就轻松地一跳了之,成功地退出了游戏,她在影片里似乎没有经历过“想玩不能玩”和“不想玩却不得不玩”这样的人生真正无奈境地。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天之娇女,真心无话可说。而且按照故事的大结局,应被视为榜样的李慕白和俞秀莲悲剧了,他们最后承认他们的人生是一场愚蠢而不绚烂的浪费。甚至最后得出来的教训几乎是玉娇龙一直贯彻的“真诚待己”(只是玉娇龙放纵得过了头,没了度,不过至少努力的方向貌似是没错的)。李慕白死得悲哀悔恨,俞秀莲悲苦不已。而玉娇龙从做贼到跳崖,都轻灵飘逸。这样一来我基本认为这部影片是玉娇龙的全面胜利,也怀疑创作者的价值取向是偏向玉娇龙这边。作为一个独享青睐的角色,也许玉娇龙还不够可爱(可爱不是说萌,就是说讨人喜欢)。 《卧虎藏龙》虽然有武侠的外壳,有名剑有大侠,有山水风景,有武功有恩怨有儿女之情,甚至引入了禅宗道学,但我认为这不是一部真正的中国武侠电影。影片讲的其实不是虚幻的江湖概念下的快意恩仇,其中的“面对爱情是否勇敢”,“人要真诚面对自己”,“争取幸福”等议题,都是现代人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也是人类共通的话题。李慕白“得道”的追求在故事半当中就彻底被弃置了。因为得道高人还能有什么故事呢?故事本就是给凡夫俗子看的。再说了,影片也只能落实到世俗的层面来提出主题,禅啊道啊只能作为一种包装,因为如此高深的问题创作者估计也研究不出来,就算研究出来了也发现编不出什么故事矛盾。都虚无了哪儿还有故事。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武侠是给你一个江湖,让读者或观众有一个江湖梦,而《卧虎藏龙》是故事里的主角有一个江湖梦,故事人物的选择和挣扎都是和观众的现实生活相通的。把武侠梦从故事外挪到故事里,是《卧虎藏龙》把中国武侠推销到国外时做的最重要的改编。 影片探讨的另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就是爱情。 影片中明线暗线加在一起,大体有五组男女关系: 碧眼狐狸和江南鹤。一个居心叵测,一个抱有成见。最后落得不得善终。由于事件太过久远,当年是否有爱情已不得而知。 玉大人和福晋(玉娇龙父母)。影片虽然没有着力描绘,但两个人的关系很像现代婚姻的写照,冷漠和隔阂。 李慕白和俞秀莲。作茧自缚,浪费了人生和感情。 罗小虎和玉娇龙。有一个最美妙的开始。热烈地去爱,热烈地做爱,热烈地追寻(虽然最后感情不同步了)。(其实罗小虎绝对也符合真诚对待自己这个标准,又是好少年,真心被坑惨了,而且他的被坑可能还是由于编故事的人要凸显玉娇龙,所以就不为他着想了。) 陕甘捕头的女儿和贝勒府的刘师傅(打架时负责搞笑的那个)。这两个小人物很容易被忽视。但他们其实很重要。陕甘捕头死后,刘师傅跑到独居的女生门口站着,说“给你守个门。”女生说:“进来吧,两个人就不怕打不过碧眼狐狸了。”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就算两个人还是打不过,当初三个人都被草割,别说两个人了。但是他们要的是心中的温暖。刘师傅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进去了。存在于这两人之间的是并不轰轰烈烈的朴实感情。玉娇龙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她不仅要爱情,更要轰轰烈烈。而她又不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小燕子代表真之善,而玉娇龙代表的是真之恶。 纵观这五组人物关系,其实最接近俗世理解的幸福的是最后一组。所有的幸福都有一个平庸的结局。俗世的幸福在于敢于接受平凡,有能力在平凡琐碎日复一日的人生里创造浪漫。要做到这点,未必比当大侠容易。这是追求得道的李慕白不曾达到的境界。是渴望平静的俞秀莲未曾获得的日子。是血里有风的玉娇龙绝对不能接受的惨淡。却也是大多数人世痛苦的解药。如果说在影片的爱情观里能解读出什么的话,此段就是我的答案。 三、其他 影片如此受奥斯卡青睐,不仅在于它在西方观众面前展示了耳目一新的观感,更在于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影片。音乐画面极佳自不必说。我尤其想提的是,影片的武打部分非常出彩。飞来飞去固然好看,但重点是这部片子飞得有水平,在三分钟的屋顶戏里能打出人物性格特点,打出故事情节。 我个人非常喜欢玉娇龙第一次偷剑后与俞秀莲在屋檐上的追打戏。在三分钟长的动作段落里,充分地突出了两个人物各自的武功性格特点。玉娇龙的轻功比俞秀莲更胜一筹,而地面动作则不是俞秀莲的对手。所以俞秀莲努力要把玉娇龙拖到地上,她的策略就是:“给我下来!”玉娇龙优雅地不停向上飞,俞秀莲略显笨拙地追赶却又有力地对抗,恰恰表现了玉娇龙的轻灵飘逸,好高骛远,俞秀莲的朴实敦厚,脚踏实地。 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对抗还有点杀气,但和李慕白的打戏则完全进入另一种境界。因为按照设定,和李慕白的打斗是没有悬念的,因而展示的目的不在于打斗的结果,而在于舞蹈般的动作,舒缓音乐中天人合一的禅意,以及发展在其中的人物关系。 《卧虎藏龙》拍出了最好看的轻功戏。应该没有疑问。 我也没想到自己一口气码了这么长,一万一千七百字。我怎么不去死呢。

***此处曾经是我的公众号广告***不过这几年忙,公众号很久没更新了哈哈

 2 ) 成长与命运

也许是被人骂得多了,所以才觉得有点话要说。
竟然还是关于成长。

章子怡演得不算好,这个我承认,但是这个角色让她演不算选错人,而章演得也不算不用心。
本来么,玉娇龙也就是一个长坏了的孩子,出身豪门,受压抑,等等这些发生学上的心理分析都省了吧。关键是既定如此了,怎么办呢。
我想这是一个死局。我跟母亲经常为一些事情激烈争辩,其激烈程度令偶尔见到的旁人会怪罪我不懂得体谅母亲。我该怎么对他解释呢?说我 其实很爱我的母亲么?恐怕无济于事。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予取予求,颐气指使。我想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我就不能让母亲明白我自己。而正是这一点不甘心,令我在最亲的人面前始终是一个孩子。读中国古人的书有一个体会:做君子其实就是要领会何处该用力,何处不用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也渐渐地知道不必去追求虚荣的东西,关于礼义,关于信守,我也能渐渐懂得它的界限。可是,我仍旧不明白君子该当如何爱一个人,不明白君子在何处可以介入另一个人的人生。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我能体会,那是一种彼此心照的距离。可是倘若你爱上的不是君子(通常不是君子,而是女子或小人),那么该当何解?我想我同母亲争论,是因为我失却了我的平常心,关心则乱了。我想介入母亲成长的历程(这并非匪夷所思的事情),试图让她哪怕是在原先的基础上稍稍有一点点的改变。我寄望她改变并非寄望她更为迁就我一点,而是寄望她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够向我再现自己的成长。我渴望能够体会那一切,渴望交流的确发生,而非各行其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间的所谓交流均是如此)。别人不理解我,那没有关系,我并不为他背负什么,可是母亲,我希望我她能够尽可能地明白。那也许不是言辞可以解决的?我知道自己很可以说些令争辩停止的话儿,可是我看不破,就是看不破。

我想母亲是一个成人,尽管她有孩子气的一面,但是她的成长已经完成。这多少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又想到了村上的那个“水泥桶”的比喻)。那么孩子呢?玉娇龙是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天分极高的孩子,这就尤其难办。我在这一点上很欣赏导演的设计。我最喜欢两段。

其一是杨紫琼在镖局和章子怡的对决。杨紫琼对章一再包容,可是章却说翻脸就翻脸。注意:这里不是谁的品质好坏问题,导演一上来就突出杨处事的成熟稳重之风,突出杨的能力,这都不是某种技能(比如武艺),这都是岁月历练的东西。显然杨在她的人生中修行得比较圆满,虽然她的天分可能远不如章。而章则相反,她不懂得杨为她所做的一切,她不是知恩不报,不是品质恶劣,而是根本不知道她领了别人的情。或者说,她觉得杨所做的固然是为她好(就像很多父母为孩子做的那样),可是那根本不值一提,是她自己只要技能完善(武功高强)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所以,她固然性情乖张、心机歹毒,但是那都不是她最根本的问题,那些只不过是一个派生的问题。导演设计最终杨和章还是翻脸了,但是杨却发现她奈何不了面前这个孩子。杨换了诸种武器还是奈何不了手持宝剑的章。这个设计好。

我相信碧眼狐狸可以轻易要了玉娇龙的命,而不需要去试宝剑的锋芒,甚至那些看上去愚不可及的江湖武夫也可以。但是杨却奈何不了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杨对章的那份关联之情才是章手中无往不利的宝剑。想想父母奈何不了孩子就会明白。插一句,导演就算怕人看不明白杨和章的优劣,也该让一个血性武夫去问杨为何不下杀手,而导演却找了如此和蔼可亲的过来人吴妈来问“干吗不一剑杀了”!我。。。没想法了。

当然周润发是第一高手了,他也许可以在不动声色之间制服章,似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是问题其实只是开始了。
显然导演对此后的问题抱有迷惑。他显然知道章总有一天会行不通的,但是却对周能够改变章抱有怀疑。他想了一个办法挽救章,却让周送了命,似乎章的转变非发生点石破天惊的事情不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卧虎藏龙》说的没有《暗花》透彻,但是,这固然可以因为李安拍这个片子不够真诚或者功力不深,但也可能是因为李安也有那么一点不甘心,或者说看不破。毕竟,看破比起看回来还是要容易,《暗花》的成功就表明做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虚无主义者总比做一个有所坚执的人要容易很多。当然,这个虚无是假的,不会彻底的,就像章什么也没有经历过就可以在翻脸时对杨说:“反正友情都是骗人的。”她看得好透,可是她懂什么呢?屁。

导演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最后要做出什么来,于是就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结局。这也好。因为这样纵然比较偷懒,但是也比较诚实。可是我也看重那些拼却一试的努力,虽然用错了力,做不得君子,笑。
是的,担当一些什么需要勇气,存在的勇气,而不是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般的任性妄为。他李安怕站错了位置遭人耻笑,所以干脆不给答案,他的确没有勇气。人年纪大了,好像总会变得懦弱一些的,这不足为怪,所以我们需要年轻人出来闯天下,出来立新法,订新规则。可是看完《卧虎藏龙》却有种感觉,成年人的懦弱有时候的确好过孩子的任性妄为,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妄为的确太具有伤害性,而且伤害的往往是为他好的人。

江湖是要你死我活的,平常的生活里不是。成人若是被一个孩子笑话了,最多生点闷气而已,而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至于就死。可是真的这样吗?也许,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还在延续,但是精神生命大概早已终结了。一个孩子长坏了,入门不正了,他的一生也许就会这样了,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命运?循环了。说到底,这不是要问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发生学问题,这就如同宇宙发生始终不是哲学问题一样,哲学家询问宇宙发生,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回到我自己的困境中来吧,若是我遇到一个孩子,若是能够参与他的成长,或多或少给予他帮助,那么倒也罢了。可是,如果要试图参与甚至改变,那是要付出我自己的时间为代价的,这不是在说耐心问题,而是说你要付出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就是生命。正是因此,我开始让自己尽量不要同情心泛滥,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去关注那些与自己生命无关的人,可是,对我自己爱(不是专门在讨论爱情)的人呢?我回避得了么?

世间相爱的人们,很多时候他们毕竟不是为了对方而生的,若是我们不能接受对方身上那些长成的东西,那么他人就是我们过不去的关。我们将在其上耗费我们毕生的时间,当然,也许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自身这么耗着。想到这里,多少还是有点悲哀的。

我说我喜欢两段,还有一段我不是忘记了,而是我正要放在这里说。周在闭目之前杨对他说:你不是要追寻最高境界么?那么别为我浪费时间。周说:我已经浪费了我一生的时间,此刻我要用最后一点力气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最高境界。除此而外,除了我们所在其中生长的生活之外,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最高境界呢。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并不是在追寻最高境界,而是一直在为自己的局限付出代价。那些界限有时候是在我们成长前被决定的,有时候是后来的遭际和自己对遭际的领会、领会后的选择等等所决定的,总之,一生耗费在自己这里,过不了自己的关,没有办法可以自我实现。周最后也许看到了什么,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外国人是不懂的,可能李安也难说懂了,不过他是中国人,生长在其中,虽然不懂,但是在无形中分享着。但是外国人一定会从理性主义根基处的虚无去理解的(至少还有《暗花》的领会),若是理解为“爱情至上”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总而言之,虽然通篇是谄媚的,做作的和毫无必要的情色的(也就是色情的),但是为了那么一点体会,还是可以一看的。

 3 ) 碧眼狐狸

托马丁路德金的福,这个周末有三天假期。周六上午把卧虎藏龙又看了一遍,看过之后就想说点什么了。好电影不可能终结于散场的时间点,因为细节本身隐藏着故事,编织成另一个世界。
卧虎藏龙的诸多影评里,李慕白、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关系已经被分析的极为透彻了,但是对于江南鹤、碧眼狐狸这一类角色却没有特别的讨论。而我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讲。

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碧眼狐狸其实是电影中诸多线索的源头。玉娇龙因从碧眼狐狸处学得了功夫,而有能力盗剑;蔡九因内人被碧眼狐狸所杀,因而在玉府前贴告示;李慕白因碧眼狐狸暗杀了自己的师傅,而追杀多年,结果在最后一场决斗中中毒身亡。乍一看,正邪分明,恶因诞生了恶果,只能以善化之。但问题是,碧眼狐狸的恶从何而来?

有这么几句台词颇为耐人寻味

碧眼狐狸:

1. 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该死。

2. 我和他入了房帷,但他却还是不肯把心经交给我。

3. (玉蛟龙)我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4. 你读字,我读图。

李慕白:

1. 武当派不收女弟子

蔡九:

1. 我那位也是武行里有名有姓的,但也遭了她(碧眼狐狸)暗算

从蔡九的话里,我们能体会到碧眼狐狸是有一定实力的。而李慕白的话,体现出了武当派大男子主义当道的现实。而碧眼狐狸“瞧不起女人”的说法,不仅与李慕白的话相合,而且也暗含自己的奋斗史中饱受男性歧视的悲惨命运。不仅如此,碧眼狐狸与玉娇龙的对话,透露出自己不识字的信息,暗示她童年家境不好,同时也是男尊女卑的牺牲品;化妆成尼姑,勾引江南鹤入房帷,暗示自己年轻时还是有姿色的,与此同时;碧眼狐狸这个称号,也是用来形容丹凤眼,尖下巴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佐证她年轻时的姣好容貌。化妆成尼姑盗取心经,潜伏玉家躲避追杀,以及最后在山洞里设局,种种迹象表明碧眼狐狸是个智商很高的女子,但是家庭环境与江湖现实,让她性格扭曲,心狠手辣。

虽是恶人,却终是善心未泯。碧眼狐狸在玉娇龙面前,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亦师亦母,倾囊相授,共同研讨心经之道。其实站在碧眼狐狸的角度想,传授小娇龙武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首先,碧眼狐狸混进玉府的时候必定以人畜无害的非江湖人士身份应聘,不然的话根本进不了面试,而传授小玉蛟龙武功的时候极有可能被人看到,暴露身份,这是风险1;其次,小玉蛟龙学会武功之后很有可能会到处炫耀,毕竟是孩子,被旁人问起武功的来源导致自己身份暴露,这是风险2。如此大的风险凭着碧眼狐狸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但为什么她还要教玉娇龙武功?

因为她在蛟龙身上看到了自己。小蛟龙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断坚决,长相清秀,家庭环境好。同为女人,碧眼狐狸当年在智利和野心上也绝对不输蛟龙,偏偏是恶劣的家庭环境,让故事讲成了现在这样;而蛟龙却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个集齐了四项条件,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女神的“碧眼狐狸”,于是碧眼狐狸在情感空缺的巨大诱惑下,承担着风险教蛟龙武功。实际是在蛟龙身上延伸自己的梦想。

蛟龙那么多年一直保守自己会武功这个秘密,充分体现出了蛟龙天才少女智力早熟的一面。当然,同样的特质在一个地方是优势但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会变成劣势。这个少年老成的性格同样让蛟龙在发现自己强于碧眼狐狸的同时选择了隐瞒,最终却深深的伤害了碧眼狐狸的心;除此之外,智力上的早熟也同样以情感上的不成熟为代价,最终出现了盗取青冥剑,砍伤俞秀莲等一系列荒唐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感觉到碧眼狐狸身上的巨大悲剧色彩。一个早年心比天高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性格扭曲,泯灭天良;而小蛟龙的出现,重新燃起她的善意与希望,看到了梦想的延续,最终却不想被梦想本身背叛,彻底幻灭。她在死前说蛟龙是自己唯一的亲,唯一的仇。八个字可谓泣血惊心。

说到蛟龙与碧眼狐狸那一场对话,倒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碧眼狐狸练不成武当心诀?我们想,论练武经验,碧眼狐狸绝对强于蛟龙,而在智利方面两者相差不大,但蛟龙却在小小年纪就能有一些领悟,碧眼狐狸一直停滞不前。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在于“教育”二字。

在蛟龙与狐狸的对话中,狐狸提到了两个人的切磋思路是“你读字,我看图”。图上有招式,但字里却有思想。武当剑法终究不是街头杂耍,而是道家文化的外在体现。蛟龙说狐狸一辈子功夫就到这了,其实也不是夸大,因为狐狸早年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她理解不到道家思想,自然功夫也上不去。后来李慕白对蛟龙说,你和狐狸对武当心诀的领悟思路不对,也印证了这一点。而感觉就像不懂线性代数就愣拼量子力学,不懂统计力学就硬看过渡态理论,并取名物理有机(这个有点黑)。。最终就是悲剧的节奏。

碧眼狐狸与江南鹤入房帷,其实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细节。江南鹤作为武当掌门,却与尼姑私通。可见他自己凡心未了,道貌岸然。而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相同的经历极有可能产生相同的苦恼与困惑,李慕白为情欲所困也就不难理解。与此同时,碧眼狐狸与玉娇龙,刚好与 江南鹤与李慕白的关系对等。而碧眼狐狸与江南鹤之间的暧昧关系,刚好也暗示了李慕白与玉娇龙欲盖弥彰的情感纠葛。

最后,用红楼梦里的聪明累结束本篇。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4 ) 【藏】解讀《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整個故事結構在道、愛和生命層次上的表達相當完整精彩。「虎」是講人的七情六慾、五毒五蘊,「龍」是講人的心靈;虎代表陰,龍代表陽;虎代表人的慾望,龍代表人的神識。之所以藏龍是因為人永遠看不到龍,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如何看見真我,體會道,是整部電影所要述說的。

臥虎藏龍裡幾個主要角色,俞秀蓮、玉嬌龍、李慕白分別代表儒家、禪宗及道家。當中主要人物的關係──李慕白是武當派大師,俞秀蓮是李慕白師弟的妻子,玉嬌龍是李慕白仇家的徒弟。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狸殺了李慕白的師父江南鶴。俞秀蓮的先生,也就是李慕白的師弟,很早就死了,也是被碧眼狐狸殺死的。碧眼狐狸用暗器,李慕白用劍,碧眼狐狸偷了李慕白師父的劍譜,她的徒弟玉嬌龍看得懂秘笈,偷練這劍譜,比師父練得好,但她不敢讓師父知道。

●未了情緣
李慕白修道,不想成家,雖已修到很高的水平,但他還是有些未了緣。俞秀蓮有儒家四維八德以及宋明理學時期女子無才便是德、終身守節等精神。俞秀蓮喜歡李慕白,但先生死了,必需守節,不便主動開口,就一直等李慕白開口。李慕白雖然也喜歡俞秀蓮,但礙於名節,他是武當派大師,此事不便張揚,所以也等待適當時機。在沒什麼機會的情況下,兩人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雖想念對方卻沒什麼大動作,頂多是碰一下手,兩人互相喜歡,可是就少了一些機緣來牽動,關係雖然不錯,卻進不到感性的愛和真愛的層次。李慕白、俞秀蓮在個性及待人處世上比較傳統和世故;玉嬌龍就完全相反,她代表一個綻放的新生命,是整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她將其他人的情和慾都牽動起來,也讓關係人的生命境界重新開拓,因而證悟原來之不足,在見人真心時卻看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於成人之美時卻成就了自己,渡人者最終得能已渡,法性自性任運自若,直是悲智雙運。

故事一開場,李慕白跟俞秀蓮見面,李慕白對俞秀蓮說,他入關打坐時看到一片光明,這是師父以前從沒提過的境界。俞秀蓮說:「你得道了」,李慕白說:「我不覺得我得道,因為沒有喜樂的感覺,只覺得一片寂靜,反而是一種悲哀的感覺」。李慕白原本在閉關,因心裡總覺得有些事沒做完,就提早出關。他掛念的,就是要將他所使用的劍-青冥劍交付給別人,也等於全盤洗手,退出江湖,一心放下,便能還我自由。青冥劍的英文是Green Destiny,有命運之不可預測、掌握不住命運的意思。青冥劍是李慕白成名的武器,李慕白始終都用這把劍,因此這把劍代表他的生命,也代表他的心。如今他要退休了,必須將劍交出去,如真能交出去,他就成道了。所以他提早出關,將劍交給一個守關的大將,也就是玉嬌龍的父親。當這把劍交出去沒多久就被玉嬌龍給偷了,玉嬌龍還拿劍來練武。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狸知道李慕白要交出青冥劍,也想偷這把劍,很早就混進玉嬌龍家裡,當她發現劍不見時,正巧碰上李慕白及俞秀蓮,雙方就打了起來。這時玉嬌龍出現了,她是來救師父的。李慕白發現玉嬌龍的招數與自己派別的招數很像,只不過缺了一些東西,他一方面覺得她的功夫不錯,但也覺得還有其他問題,就放她走。

●蛟龍變鳳
玉嬌龍一出現,整個故事完全展開,玉嬌龍的生命開始起了變化,也連帶牽動周圍所有人的命運。玉嬌龍是大官的女兒,到了某個年紀,就得嫁人。但她不想做這樣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個性與眾不同,從小跟著師父學功夫,還希望將來能夠闖盪江湖,當然這對她來說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好比現代人讀完書要工作一樣,但工作有傳統的,有非傳統的,選擇傳統的工作較不吃力,若做的是非傳統的工作就要經過許多奮鬥。

玉嬌龍從師父那兒看到生命的不圓滿,她偷學師父偷來的劍譜,慢慢的也看到自己的功夫比師父高,從那時起她發現生命變得很可怕,沒有一個可依循的方向,不知天有多大,地有多厚,究竟邊在那裡?當然這不單是她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玉嬌龍有很高的悟性和靈性。玉嬌龍曾與家人到過新疆,在途中被搶,還跟搶匪的頭頭-羅小虎打了起來,不打不相識,之後與羅小虎有了一段感情,這時她的物性和感性生命層次被打開來。後來她覺得在新疆找不到所要的東西,就回家了。

玉嬌龍回家後,被父親安排嫁給一個大官的兒子。出嫁當天,羅小虎從新疆跑來要搶親,正巧被李慕白和俞秀蓮撞著,他們兩個知道羅小虎與玉嬌龍的關係之後,就叫羅小虎到武當山去等。出嫁的玉嬌龍在當天晚上就開溜,在途中碰到要追殺碧眼狐狸的李慕白,兩人就在一座古廟中又打了起來。與其說是在打鬥,不如說是傳道。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她的劍法揣而銳之,不可長久,武當劍法不是這樣,必性上必須以無助、無長為要,對外緣一以無應、無辯,進而達到無慾、無心,才可以捨已從人,我順人順,我勝人勝。必須將銳氣磨掉,不讓力量產生,劍道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也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玉嬌龍乍聽李慕白的話好像有點被感動,但突然又想起師父說的「武當的人都是男盜女娼,講一套,說一套的人」(其實是師父騙她的,這也就是「外儒內道,以禮傷人,以理殺人」的反文化觀點作崇),於是反身就走,李慕白並沒有追她,因為他發現她有點改變。

玉嬌龍不能回家只好闖盪江湖,還搞出一些名堂。有一天她去找俞秀蓮,兩人就打了起來。表面上看來好像俞秀蓮覺得她幫玉嬌龍那麼多忙(俞秀蓮一開始就知道劍是玉嬌龍偷的,還幫她隱瞞,解決問題),到頭來玉嬌龍還埋怨她,因此兩人才打起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兩人都喜歡李慕白,為李慕白爭風吃醋。打到後來,俞秀蓮贏玉嬌龍一點,僅差半招,俞秀蓮沒想要殺玉嬌龍,就鬆手放了她。結果玉嬌龍趁俞秀蓮不注意,反過來砍傷了俞秀蓮。這時李慕白剛好來到,就很生氣的對玉嬌龍說她是個沒得救的毒龍,今天非殺她不可。李慕白原本以為找到傳人,還教她口訣,沒想到她如此惡毒。

●竹子真心
李慕白邊追玉嬌龍,邊覺得她的功夫好像又進步了些。就這樣兩人一路追逐來到了一個竹林,這是改變兩人關係的重要時刻。竹代表觀音淨瓶中的空性,所謂虛竹以見真心,竹林讓玉嬌龍和李慕白都靜心。兩人在竹林裡追逐,像蝴蝶在飛,產生莊周蝶化的狀況。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在古廟時沒殺她,是因為想看看她的真心。如今在竹林裡,李慕白逐漸看到玉嬌龍的真面目。因為竹林裡沒有別人,只有風影、竹影和兩人的影子,兩人在竹林裡可以產生直心相應的作用。太極強調虛和實的關連,這也就是影子的道理。在竹林裡的影子運作虛實相應過程中,人會將本身的頻率投射出去,對方就可直接感覺到此人的真心如何,有沒有殺氣。這時李慕白感覺不到玉嬌龍有殺氣,反而看到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那種齊一的狀況。此刻兩人的「我」不見了,真心產生,自性呈現,彼此看到對方的佛性,產生直心相應的作用,不用言語就能感受到對方的真心。這時玉嬌龍體會到李慕白要傳功給她的熱誠,也感覺到他的情。在打鬥過程中,曾有一段玉嬌龍掉下去,李慕白還拉她上來,其實是幫她往上提昇的意思。

穿過竹林之後,兩人來到了水潭。竹林在高處,水潭在低處。竹林有影,潭中無影。竹林有竹葉阻隔,有阻隔真心才會呈現。水潭像鏡子,水清見魚,不是好狀況,像是攤牌一樣,這時兩人的真心就又都收了回去。玉嬌龍問李慕白是否還是要將劍拿回去,李慕白說他還是要將劍拿回去。玉嬌龍說三招內李慕白若能打贏她,劍就可以拿回去。李慕白說如果他贏了,她要拜他為師。玉嬌龍原本以為李慕白三招內一定打不贏她,沒想到李慕白一出招就把劍奪了回去。水潭很清,看得很清楚,照見我們心裡的五蘊五毒,面子問題出現,真心就不見了。李慕白說若他贏,她要拜他為師。但玉嬌龍不願拜他為師,李慕白一火大,就將劍丟下潭去。劍代表心,代表「我」,代表李慕白。玉嬌龍當然可拜李慕白為師,可是在幾次交手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讓她感覺愈來愈強,這已經不是師徒關係,而是情侶交錯的關係。

對李慕白來說,第一次與玉嬌龍對招是高手過招,第二次在古廟對招是傳道,第三次在竹林,他發現在古廟時傳給她的她都學了,還學得非常好,於是更加欣賞,心也就跟著動了。但到了水潭,因為面子問題,他當然不能說是要與玉嬌龍交朋友,而說是收她為徒。只不過,玉嬌龍個性較直,她想要的不是拜師,而是做朋友,就始終不答應做他的徒弟。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兩人都反應不過來,講不出口,最後,李慕白就將劍丟下潭,玉嬌龍就跟著劍飛下潭去。劍與人一起下潭的意思是劍身合一,人劍一體,人完全與劍合道,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玉嬌龍跳下水潭浮上水面時,手上還拿著劍,劍代表李慕白,這時李慕白終於明白玉嬌龍的心意。正當李慕白思考著要救還是不救,這時碧眼狐狸出現,迅速將玉嬌龍給救走。

李慕白一路跟著碧眼狐狸,最後來到了一個山洞,走進山洞,李慕白沒看到碧眼狐狸,卻發現被迷昏了的玉嬌龍。碧眼狐狸給了玉嬌龍一些迷香,讓她不能走。但是玉嬌龍還是掙扎著站起來,迷茫間看到李慕白進來,便對李慕白說:「你究竟要劍還是要我?」。李慕白不回答,發現迷香便將迷香丟掉,還給玉嬌龍一些藥讓她清醒。之後,還幫她運功,傳功給她。其實,李慕白不回答,也就是承認要她的意思。李慕白傳功給玉嬌龍,這個傳功與一般的傳功不同,一般傳功是救人,這裡的傳功是接心。李慕白與俞秀蓮曾經有一段對話,在一個亭子裡,李慕白說「生活是很虛幻的」,俞秀蓮說「生活是很真實的,當你握著我的手時,我覺得很真實」,但李慕白覺得那種感覺很短暫,一下子就不見了。在山洞裡,李慕白的手搭在玉嬌龍背後傳功,他感覺到的是一種直指人心,是絕對的真實及永恆,不像握著俞秀蓮的手那樣短暫的感覺。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感情無法突破是因為情緣不夠,也因為面子問題,兩人始終無法進入狀況。玉嬌龍的個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她層層突破,直指人心,直接進到李慕白的身心靈裡,李慕白修道雖然也到了相當的水平,畢竟還有關卡,所以他的情緣還會動。

●傳情轉燈
李慕白灌氣給玉嬌龍,灌到一半,玉嬌龍醒了,正巧俞秀蓮趕到,看到李慕白與玉嬌龍,她心裡也有數。這時碧眼狐狸也來了,看見李慕白,就放出一大堆暗器。以李慕白的功夫應該可以擋掉這些暗器,可是他情動了,心分了,就像徐克導演的「新蜀山劍俠傳」裡的丁引劍仙一樣,情動之後就露出罩門,終至入魔。其中有一針是打在玉嬌龍身上,李慕白擋不到,只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就這樣中了毒針。李慕白本來要棄劍得道,始終不能放下,可是跟玉嬌龍結了情緣,反被她所渡,因而進入捨己從人的至高無上境界。這支毒針與碧眼狐狸殺他師父的毒針是一樣的。這時玉嬌龍知道李慕白幫她擋了毒針,她心裡的戒心頓時完全消失。她說要去幫他找解藥,也說一定會回來,李慕白相信她會回來,但俞秀蓮在,已不能說些什麼。這時俞秀蓮要他守真氣,不要多說話。李慕白說,他這一生很多東西都浪費掉,守這真氣也沒用;想愛的不能愛,想做的不能做,至少要將他的感覺告訴俞秀蓮。這表示他對俞秀蓮有一定的感情,一定的愛,一定的緣份,可是緣不足,關卡始終不能突破。李慕白與俞秀蓮的關係就像現在一般夫妻一樣,有理性、物性層次,但達不到感性、悟性和靈性層次。理性是屬倫理部分,李慕白與俞秀蓮雖然沒有結婚,但你等我,我等你,這已是一種倫理關係。李慕白與玉嬌龍的關係就不同,在古廟及水潭裡有兩次機會李慕白要讓玉嬌龍砍,但她沒砍他,這些因緣起動時,兩人的表面關係便打破,直接走進靈性、感性的水平,兩人之間的情緣像是潛龍伏虎,蓄勢待發,深深的蘊釀著。

李慕白來不及等到玉嬌龍的解藥就死了。俞秀蓮跟玉嬌龍說:「我不殺你,你走吧,去見羅小虎,他在武當山等你。」,俞秀蓮還告訴玉嬌龍:「這一生中如有真正想做的事,不要等,一定要去完成它,才不會遺憾」。之後,玉嬌龍就到武當山去見羅小虎,與羅小虎了卻俗世情緣,第二天與他來到山頂。就在這個候,她想起在新疆時羅小虎曾經給她說的一個故事「老人說如果你從山頂上跳下去不死的話,你的願望就會實現」。於是就對羅小虎說:「山很美,你來許個願,我也許個願」,羅小虎的願望是希望玉嬌龍跟他回新疆,玉嬌龍的願望──什麼都沒說,就跳下山谷去了。

●見自本性
玉嬌龍不是普通人,在她一生中,一直想找一個邊,找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力量,真正的自我,卻始終找不到。當她發現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時,突然覺得人生沒有方向可依循,直到碰上李慕白,李慕白像一盞明燈,給她照路,帶引著她。她也發現李慕白所講的跟師父所說的完全不同,漸漸地她心裡的「善」和「神」的部分就出現,「惡」和「魔」的部分相對減少。李慕白傳道給她,讓她產生移情作用,她體會到李慕白告訴她的不只是「道」,還有「情」,這個情包括師徒之情,以及男女之情。對玉嬌龍來說,尋找人生方向一方面是為了打開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想證明自己,希望達到自我完成,內證自己,從功夫中去體會生命。玉嬌龍的功夫本來有點邪,經過李慕白的調教,慢慢從陰轉陽,愈看愈清楚,悟性愈來愈高,所看到的生命美景也愈來愈大。玉嬌龍從與羅小虎純粹的情慾起,經過與李慕白之間的一連串關係,慢慢地體會更高的真愛境界,生命一直往上提昇。她的生命能透過這種種的覺悟,直接證道。在其中,接觸到生命裡完整的層次和提昇的力量,她走過所有的境界,生命雖短,過程卻最滿檔,雖沒說愛,愛得卻是最深;沒想求道,卻早已人劍一體,物我兩忘,從其真情處達到我順人順,真愛和道合一。

胡金銓導演導過一部電影叫「陰陽法王」,裡面講修練過程要同時修陰和陽。一般人不是只有半陰就只有半陽,必須將半陰補全成就半陽,或將半陽補全成就半陰,修道才會完整。可是要成就半陰、半陽,功夫要很強,因緣要很足,才能透過陰陽合證,體會愛、真愛、真心、道、自性及佛性,這牽涉到獨修或雙修的問題。單純獨修不見得修得成,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就像李慕白,他所練的是道家的獨修法門,由於本身的陰陽不完整,所以始終在「煉神還虛」、「還虛入道」間徘徊,無法成道。許多道家修行者都是因為煉精化氣做不好,所以都過不了煉神還虛這一關。另外像神父、修女也都不能結婚,但修到後來,有不少神父、修女都離開了教堂,因為他們了解到自己的修練境界無法突破。所以後來有基督教出現,牧師就可以結婚。另外像禪宗和尚,中國的禪宗和尚是不能結婚的,但日本的禪宗和尚可以結婚,也就比較方便。修行若是在物性層次設限是沒道理的,有些人的五行在物性上沒有很大的需求,可是有些人有,要這類人不能對性有任何的體會和接觸,他的功夫一定練不好的,就很難煉神還虛。

道家獨修法門從煉精化氣開始,強調先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平衡的狀況,也就是自己圓滿時,外求就減少,這時氣就會更完整,有足夠的氣才能讓精神達到更高的境況,體會道的境界。但這種功法很不容易練,光煉精化氣這部分就要練上二十年。另外有一種叫雙修法門。雙修法門必須先完成一陰和一陽的獨修,共修的男女本身要先練到很高的平衡,不一定要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但也可以有。在雙修過程中彼此要達到高度的控制,也就是乾坤合道。這種修法也很難,因為一般人都不夠完整,有很多缺點,當不完整的兩個人在一起,接觸愈多,問題愈多。雙修者必須先獨自修練到一個程度,身心完全平衡之後,再進入雙修,透過彼此的身心靈交會往來就會有更多、更深的交往及體會。體會對方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能體會別人、尊重別人就能尊重自己,功夫就會愈來愈高,對生命的體會就更高,能達到佛家所說的圓融境界。雙方交往便愈好,衝突少,溝通多,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體會與快樂,層層往上。

●德性問道
俞秀蓮是一個儒家德性很重的人,尊德性,道學問,非常理性,也非常物性,缺點是靈性和感性不足。俞秀蓮一早就知道玉嬌龍的心意,要李慕白不要理她就好了,李慕白說有緣收她為徒也是好事,就像看到一塊寶玉不去琢磨也就浪費掉了。他講的是緣,有緣去渡人,當然要渡。俞秀蓮聽了,也無法多講什麼。俞秀蓮有覺性,但對事情喜歡保持原樣,守道德規條,從她對鏢局的付出就知她是個使命感很重的人。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在感情上始終不能突跛。她與李慕白的緣份沒有像李慕白與玉嬌龍這麼強,有的只是一種「老夫老妻」的感情。俞秀蓮的為人非常好,知道了也不多嘴,與李慕白雖然不能結婚,可是她也不會埋怨。對俞秀蓮來說,有一定程度的心靈交往,她就很滿意了。

俞秀蓮完全表現出儒家的平衡,以她那麼愛李慕白,當玉嬌龍出現,她應該是怒火沖天,非常嫉妒才對,可是她沒有,還跟玉嬌龍以姊妹相稱,後來跟玉嬌龍在武館打起來,贏了後還放她。這種平衡和諧的精神就是儒家所講的浩然正氣,展現出儒家同體大悲、民胞物與、人溺己溺的精神。俞秀蓮的愛與生生命層次雖然不夠完整,但對一般來說,修練很難修到全陰或全陽,能夠修到像俞秀蓮那樣很接近完整就很好了。修到相當程度的陽和相當程度的陰,雖然不夠完整還有一些缺,但也因為有缺才有美,若滿了,大的美就不見了。

●靈性德性
玉嬌龍有強烈的感性、靈性及覺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玉嬌龍不喜歡跟隨傳統,她不希望自己像一般女性到了一個年紀就走入家庭。她不要物性,也不要理性,她有她自成一套的理,這個理是「心」的理,與禪宗所講的「直心」很接近,直接穿透人心,完全體會真正的理,不用想就知道了。她從小練功,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這樣的訓練過程裡,她的生命境界也跟著提昇。玉嬌龍的感性和悟性部分很早就出現,十幾歲時她就覺得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周遭沒有人比她更強,但她知道事實一定不是那樣,所以覺得失落。她開始尋找人生的方向,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因而感到惶恐。直到李慕白出現,她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看到一個方向,也遇到一個真正讓她動心的人。玉嬌龍展現禪的境界,一方面好像很惡,可是在惡的背後是最高的善,最深的情,最美的愛,也就是毒龍變真龍,真心、自性和道都完全呈現。玉嬌龍從李慕白身上看到「道」,看到「情」,也看到「真心」。最後由於完全體會李慕白的種種,所以從山上跳下山谷,去圓她的生命。

玉嬌龍的「嬌」是有問題的,「嬌」龍如何變「道」龍,就必須捨己成仁。李慕白對玉嬌龍傳道時說,「不應不辯,捨己從人,我順人順」。如何達此境界,必須放得下,照見五蘊皆空,便所有龍虎都不見了,生命的光華出現,生命就完成了。這時「生」可戀,也可不戀,就看當時的情境如何。在玉嬌龍的情境裡,因為李慕白死了,所以她跳下去,跳下去不代表死,而是完成的意思。當然,在現實人生中,生命完成之後,可能有更多事情要去做,不一定要跳下去。李慕白出關打坐時看到光,他覺得沒有得道,沒有喜悅,反而是一種悲憐的狀況,他得不到「道」,可是他將「道」傳給玉嬌龍,玉嬌龍雖死猶生。李慕白這個角色說明了修道之不足,也就是修行人有他的問題所在。雖然有問題,但最後用生命去完成那不足的部份,達到捨己從人,也同時成就了成仁取義的浩然正氣心。


本文乃轉載自Chi Kung Culture Society of Taipei
---------------------------------------------
实在写得好,于是转过来

 5 ) 《卧虎藏龙》: 我只看到了 男人对于女人的恐惧

李安也在四十几岁的时候拍摄了《卧虎藏龙》。

这部电影中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算是李安当时的同龄人。而我觉得李安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拍摄的电影都是在反思自己,这部电影尤为如此。

上篇:李慕白的心路

四十几岁往往是一个男人事业的巅峰时期,却也是中年危机的开始。相比对于未来的憧憬,人生的归途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李慕白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的上升,恰恰的说明他内心充满了这样的困惑。因为闭关中出现的困难李慕白提前下山。电影开始在他的言谈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困难让他非常的苦恼,此行下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它,然后重新开始修行。直白的说,这个困难就是三个字:放不下。

“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有些事……我需要想想”“什么事? ”“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

直白的说,让男人放不下的东西也就是权力和欲望了。李慕白把象征权威的青冥宝剑送人,说明了他放下权力的决心。可是另一方面,降服欲望的过程则是更为艰难的。

李慕白终生视欲望为仇敌,这应该与目睹了老师江南鹤的遭遇有关。他是如此的仇恨欲望,以至于对“女人”这个群体,也怀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可欲望这个东西是不能压抑的,越发的压抑,它就越发的强大。降服欲望,更需要正确的方法。而非凭靠蛮力。

但是李慕白毕竟是一习武之人,想有所成就就要经历极为艰苦的训练。青冥宝剑杀人不沾血,却依然是夺人性命的不祥之物。手握宝剑的人亦是如此,若没有一颗杀心,又怎能练就高超的剑法?可以说,李慕白的前半生正是通过这份执着,这颗冷酷而坚硬的心成就了自己。

说的透彻一点,也还是这颗杀心,固化了他的世界观。看待人世间的事情唯有是非二字,待人处事一不留神就会走极端。在李慕白观念里,杀死碧眼狐狸,调服玉娇龙,就是杀死欲望,驯服欲望的象征。这种思维再次暴露出一介武夫的粗拙的本性,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只会解决外面的问题,直到把事情搞的越来越麻烦。

人性就是这样,之所以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就是因为无法抗拒内心的非理性的力量。按照中医理论,心主定力。正如那句台词“紫阴针毒走心脉”,在电影的结尾,李慕白不幸中了毒针。随着心力的消耗殆尽,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他终于对俞秀莲说出了压抑了一生的话。

如果说悲剧就是通过人物的毁灭去描写真实的人性,那这一幕就是悲剧。在内心潜藏的最深处,我们看到了一个为情所苦的男人,在神坛上站了太久,麻木于众人敬畏的目光,却只感到微微的寒冷。在这个生死无常的江湖世界里,经历太多的刀光剑影,开始对人生有些失望。残酷无情的厮杀让他的心变得坚硬。可那坚硬的部分只是一层硬壳,里面毕竟是柔软而又温暖的。

情欲是让人沉沦的根源,是一种粘稠,滞重,放纵,催促人自暴自弃的力量。在道家思想里,人死时若沉溺于情欲,会落入鬼道,坠入地狱。在李慕白肆情放纵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个愚痴的男人,他愿意做一个环绕自己爱人的孤魂野鬼,愿意永远陪伴在她的身边。这一点都不浪漫,一点都不美,这只是悲剧。

所以说,人不能活的过于纯粹,不能在还没有看清自己的本性时候,就去特立独行的生活。透彻的说,大侠李慕白的问题根源在于他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好的,必须打败坏的,正义必须战胜邪恶,光明必须照亮黑暗。不去看透欲望,放下欲望,而是压制欲望,杀死欲望。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终日感到紧张。

中篇: 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秀莲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一再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慕白,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刚才你握着我的手你。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吗?”

显然,李慕白的话说的有点大,有点空。这么有智慧的话,暴露出的却是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切实际。俞秀莲实际上是在委婉的批评他。此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变化:李慕白的眼神像是一个胆怯的小孩子,他看着桌面对俞秀莲说:

“你的手冰凉冰凉的,那些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一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

这句话,是不是更像是一个孩子对母亲说出的?其实电影里从许多细节中我们都会发现,李慕白在俞秀莲的面前,更像是一个羞怯的男孩。这反映出他对于女人的心态是不成熟的。

首先,他厌恶女人,另一方面,在他与俞秀莲的相处中又能看出他对女人有一种母性的依恋。长久的相处,让李慕白对俞秀莲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她不仅考虑问题待人接物全面周到。而且更是一个非常敏锐、知性的女人,电影的一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她懂李慕白,能够很快觉察出李慕白在字里行间,言语之外的真实的想法。在他身心俱疲的时候,唯有俞秀莲能够帮助他放松下来,解除焦虑与紧张。还有一点就是,这句话表现出了李慕白的愧疚之情。作为武功高强的大侠不去赚钱养家,却跑到深山老林里搞什么闭关。所有的事情要俞秀莲一个女人来抗。此时看到挣钱养活自己的女人委婉地批评自己,哪怕语气再温柔,也难免戳到一个男人的痛处。从这点上来说,李慕白面露羞愧的神色也是难免的。

我倒觉得这段对话也掺杂着李安对于自己婚姻生活的反思,众所周知,他六年时间失业在家,其内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也许,在他感到苦闷,无所适从的时候,她的太太就是这样在开导、安慰他吧。

“秀莲,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我诚心诚意地把青冥剑交出来,却带给我更多的烦恼。”

这一点又回到了电影的开始讨论过的内容:权力与欲望。虎隐喻权力,龙隐喻欲望。李慕白直言人的心里卧虎藏龙,这正是他苦闷的情绪的自然流露。之所以苦闷,就是因为他放不下。他的语气中,倒还有几分无辜。仿佛“诚心诚意的”把宝剑上交,就真的以为可以一了百了了,就真的放下了权力。心是很复杂很深邃的,面对欲望执着,需要去觉察,看破,怎可能凭借一时的决心甚至冲动就可以一蹴而就?把宝剑送人,只是一个象征,人的执着,依然停留在那里没有改变。

俞秀莲看着桌面说,“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强烈。”这句话就足以看得出她的智慧,她是一个含蓄而又内敛,却能洞察问题关键的女人。

李慕白突然看着她的眼睛说:“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 (此时停顿了一会,接着目光一转)就像这样坐着,我反而能感觉到一种平静。” 俞秀莲的话触及了他的内心,他情不自禁的把心里话说了一半,却又话锋一转回到了一如既往的姿态里。人在社会上混迹久了,会懂得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浅尝辄止,不敢去成为一个真性情的人,并非因为缺乏自信,而是因为说出真情流露的话本身已经被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李慕白自欺欺人的人生里,他是多么的想成为一种自己不熟悉的人,摆出自己并不擅长的姿态,展示自己并不具备的品质。在电影的结尾,当大侠终于撕去佩戴了几十年的虚伪的面具,面对心爱的女人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李慕白,我们也随之看清楚了:李慕白,原来只是一个孤独而痴情的男子。

俞秀莲作为一个行走在男权社会体系中的女人,许多事情她处理的比李慕白要好。而且考虑事情也更长远周到。在电影的开始,她已经认出了碧眼狐狸。正是因为俞秀莲考虑的东西比李慕白要多,所以没有揭穿。如果李慕白能早点听取她的意见,所有的人也会相安无事。碧眼狐狸会孤独终老。玉娇龙也会安安稳稳的嫁人,慢慢的走过那个情绪化的年纪,李慕白心里的结也会慢慢的打开。毕竟江南鹤与碧眼狐狸的恩怨,是男人与女人间的事情。这种事情连当事人都说不清楚,李慕白凭着一把剑就能做什么呢,无非是徒增更多的伤痛,更多的恩怨罢了。

下篇: 漂亮的小梳子

李慕白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他把女性气质与人的欲望混为一谈,视作女人的原罪。

这把玉石制作的小梳子是玉娇龙眼里的自己。她早已经看明白了,打扮的漂漂亮亮,身着昂贵的服装的意义就是为了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在男人间的权力游戏中,自己只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在沙漠里,小梳子被一个放浪不羁的小伙子抢走,也正是从这个镜头开始,这个小饰品就成了推动剧情的重要的道具。玉娇龙的怨恨并不是因为丢失了梳子,而是看到了身为女人就要被左右,被决定,被夺走的人生。抢过一匹马,去追杀那个男人,更像是一个情绪宣泄的过程。只见她就像是一只被猎人俘虏小狮子,又撕又咬,直至精疲力竭。李安善于以眼神来描绘人物。电影开头,俞秀莲在管家的陪同下走入一间光线晦暗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玉娇龙瘦削的背影。这位身着华丽丝绸服装服装的官员的女儿缓缓的转过身来,俨然就像是一个精心修饰的漂亮的布娃娃。她面无表情,眼神空洞,说起话来就像在背课文一样,以至于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她的漂亮的眼睛后面的心理活动。导演刻意让房间里寂然无声,我们也听不到她走路的声音。深色调的墙面,以及阳光在房间里投射的阴影,仿佛让这种寂静的空气增加了几分寒意。

你看这一部分拍的那么淡,那么冷。反而更加衬托的她在电影后半部分的放纵、癫狂的行为更加的真实可信。人物的舞台张力也就此形成。在与玉娇龙的初次交手中,李慕白感觉到了这个姑娘狂乱的内心世界,同时在他的观念里,女人就是一种狂乱的、充满欲气的存在。李慕白认为,只有剥离了这个姑娘的女性气质,才算得上是对她的拯救。执着送这个女徒弟去武当山那个没有女人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为了“打败”欲望,“消灭”这个姑娘身上的女性气质。

二元对立、正义战胜邪恶的武夫的思想又开始了。他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不明白一个女人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承受的压力。他想降服、打败这种女性气质,却不去反思自己心动的根源所在。事实上,碧眼狐狸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的老女人,玉娇龙也不过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缺乏社会经验的、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个小姑娘与一位老仆人之间的隐秘的师徒关系,也是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人生中所能经历的为数不多的人性的温暖。很可惜,李慕白的成功,是碧眼狐狸的死亡,也是玉娇龙性格的毁灭。女性原罪的观念,伴随着李慕白在眉目间传授的心诀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武当山的一夜欢愉伴随着的却是强烈的悔恨。缠缠绵绵的爱意,只会让她对自己女人的身体徒增厌倦罢了。曾经被夺走的,象征自己女人身份的梳子,被遗弃在爱人的身边。然后带着前所未有的厌倦,从山上一跃而下。

影里的女人们活得率性而真实,男人们却略带虚弱或是猥琐不堪。在恋爱中罗小虎貌似强者,实则虚弱。别看他在马背上挥着小片刀很勇猛的样子,到了国都他真不算什么。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北京寻找心爱的女人。如同过街老鼠般被四处通缉。抢婚又被侍卫赶了出去。踉跄跄地爬上墙头,有很悲凉的声音喊着“小龙和我回新疆”说实话那个场景真是一个惨呀。

号称半天云的罗小虎初次出场的时候,那气场还真的有几分王者气概。之后的玉娇龙花费了好久的时间才慢慢的认清了现实,现实就是:自己深处一个讲究尊卑等级的世界。所以说罗小虎再次拜访的时候被拒绝也是个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当首先明白电影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人若要提高自己所处的等级,就要花费多年的时间,付出许多心血,通过学习,历练,考试、军功、荣誉等提高自己。显然罗小虎并没有处于这个体系之中,或者说是在这个体系的底层。往深里一点说,在那个年代男人的价值往往也是被这个封建社会体系赋予的。女性之所以被压制,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之外,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崇的尚自我压抑的生活方式里,男人对欲望的恐惧已经扭曲成为了对女人的恐惧。一个人的欲望再多也是自己的原因,把引人堕落的罪责推卸给女人这种观念本身就已经错了。李慕白也正是怀着这份偏执的信念走上歧途。从最初的逃避女人,慢慢开始怨恨女人,再后来为女人感到困惑,直到临死之前,他也没有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然了,问题出在他的心里。

杜仲 室内设计师 爱好看电影读书

维信公众号:杜仲电影评论

 6 ) 李慕白的情欲世界

从小说到电影,《卧虎藏龙》的变化不仅是文字到影像的,也是近代到现代的,还是大陆文化到台湾文化,再转至以好莱坞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过程,其中的变化耐人寻味。就电影和小说中的主人公李慕白来说,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小说中简单的情欲关系在电影中由于玉娇龙的加入,成为一张纷乱纠结的网。表面上看起来,《卧虎藏龙》表现的是刀剑江湖,实际上,其内在的张力却不是来自于立身江湖的武功(或者说青冥剑和武功都只是欲望的借口和象征),而是每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世界——这或者才是李安所要表现的“江湖”。 “拜师”形式所蕴藏的内在情欲 李慕白、俞秀莲和玉娇龙的三角恋爱关系说来自西方评论家,粗看起来觉得是无稽之谈,至少我初次看电影的时候只在最后山洞中玉娇龙说“你要我还是要剑”中有所体会,而大部分中国观众恐怕都没有注意到其中早就埋伏的草蛇灰线。 在玉娇龙出现之前,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的主要障碍是孟思昭,但是孟思昭已经死了,对此,俞秀莲的解读是她和玉娇龙的对话:你说的自由,我们也向往。我虽然不是出身你们这样的官宦人家,但是所接受的伦理道德一点都不必你们少显然,这一解读至少在表面上李慕白也是同意的。 毫无疑问,就像鲁迅在《铸剑》中暗藏的欲望和道德的战争一样,李慕白作为一个在江湖上成名立万的人,玉娇龙的出现在他的情欲和道德观之间所引起的纷扰,也必然以变形的方式出现。 《铸剑》中鲁迅化身青衣人,以被动的姿态得到了眉间尺在他唇上的吻,隔着死亡和报仇两层外衣,使他既得到了爱乃至性的暗示(吻不是在脸上,而是在唇上),又不必违反纲常伦理(他们中间隔着生死以及求助者和帮助者两层保护衣),即便有人攻击他也不用负责(因为他是被动的)。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变化自己的情欲所依赖的形式就是“拜师”。 从江湖道义的角度出发,李慕白认为将玉娇龙从邪路上引导在正路上,不仅是因为不这样她将会是一条“毒龙”,更从爱护后辈,提携后进的角度,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1.玉娇龙需要有人教她正确的心法。2.他自己也“一直”在寻找能将他的武功传下去的弟子。说起来,这些理由都是冠冕堂皇,包括俞秀莲在内的人都被这一说法蒙蔽,只有玉娇龙清醒地认识到李慕白内在的欲望诉求。 在拜师的名义之下,李慕白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追寻玉娇龙的行踪,也可以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名义从精神上永久的占有她。这种占有,可以从李慕白将罗小虎安排到武当山为例,包括罗小虎在内的人都没有想过玉娇龙所谓的“圈套”是否还有另外的意思。玉娇龙之所以将这一安排称为“圈套”,显然不是简单从“拜师”这件事说起,而 她的激烈态度也是她在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被人控制的惶恐中本能的、逃脱罗网的行动——即便这圈套是以爱的名义出现。 李慕白: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 电影中,李慕白对自己内心隐密的欲望开始大概并不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寻找到自己认为“正确”,且符合道德道义的规范的行为。但是,李慕白是否对自己行为中暗藏的隐秘欲望一无所知呢?也不尽然。 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关系,开始一直通过暗示的方式进行,包括吴妈等人暧昧的笑、贝勒爷的旁白、俞秀莲的解释。贝勒府中,俞秀莲和李慕白唯一一次直接的对话,由于仆人的进入而中断,其时的关系是:李慕白认为俞秀莲会和他一起归隐山林,而俞秀莲有些不明所以。月夜练剑一场,李慕白和俞秀莲当中并没有第三人介入,为什么他们不能接续上面的话题,把话说明白呢? 要解释这一疑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电影一开始,李慕白在交代下山的原因的时候,就对道家的“虚静”提出了疑问。他之所以下山,之所以会以为和俞秀莲“我以为我们都说好了吗”,就是因为他对道家的追求产生疑问,下山是他冲出从前的道德规范的第一步,其中包括冲破他和俞秀莲之间的障碍。由于李慕白“人生观”的改变,他不仅冲破了他和俞秀莲之间的障碍,也冲破了自我和道德之间的障碍,他从开始寻找自己真正“握的住”的人生开始,进一步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在他追寻内心声音的时候,玉娇龙出现了,这是问题的第二个层面。玉娇龙的出现,不仅刺激李慕白追寻内心的声音,也逐渐触及到他内心的更内在的“枷锁”。这时候,他所要面对的不仅是江湖和朝堂、正与邪、长辈与晚辈的界限,甚至,他和俞秀莲多年暧昧的关系也成为他们的障碍之一。 竹林打斗一场戏,一般看作李慕白和玉娇龙的情欲对抗游戏,最终,李慕白得到了玉娇龙。而在之前,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导演特意在竹林打斗之前安排了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牵手”一场。在这场戏中,李慕白闭口不提他之前的“我以为我们都说好的”,而是从从俞秀莲说起,意念的对象逐渐模糊,欲望的翅膀只差一步就打开。 (李慕白抓住俞秀莲的手,深情地看着对方。) 李慕白:你的手冰凉凉地,那些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一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李慕白说的“不敢触摸”,应该和其道家的精神追求有关。所谓虚静无为,一切的“为”都是为了达到“无为”,而在电影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即江湖中,要得到“平静”不仅需要内心的善念,更需要在“得道”之前的血腥的屠杀——也就是俞秀莲所说的:“你看它干干净净的,是因为它杀人不沾血”。不过,从李慕白的情欲世界的角度出发,这个“不敢触摸”因为和“每一次我看见”相联系,更因为出现在玉娇龙的加入之后,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秀莲,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手上的老茧和江湖中的人心有什么关系?至少中间还差一个过渡:即便我们这么努力,功夫练到这个境界,也依然不能避免被时代和后进淘汰的命运。卧虎藏龙的意思显然是说江湖中的“无影之阵和人在江湖”)我诚心诚意地把青冥剑交出来,却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人心中的卧虎藏龙,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别人的心,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心,李慕白内心的卧虎藏空就是他压抑的欲望。而他说诚心诚意的交出青冥剑,是对自己的江湖生涯的一个了断,也是他对他和俞秀莲之间关系的一个决定。但是,这时候出现的玉娇龙打乱了他的部署,使他犹豫、惶惑,因此带给他更多的烦恼) 俞秀莲: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强烈。(如果不从以上的关系解读,很难理解。烦恼是别人制造的,李慕白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名正言顺的行为,这和压抑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李慕白: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这样坐着,我反而能感觉到一种平静。(要注意的是李慕白的中文对白中的用词: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如果不是从他内心的情欲出发,整件事情都是由一把青冥剑而起,和欲望有什么关系?而李慕白眼神漂移中说的“我想和和你在一起”中的“你”概念模糊,因此,才有之后的解释,或者更像是他给自己敲的警钟) 大概是从这个时候,李慕白真正明白他内心的想法,并极力去转移,使之回到正轨上——这时候的正轨就是他和俞秀莲之间被江湖所公认的关系。 不得不这样收场:不如归去 李慕白和玉娇龙竹林之战中,有一段关于“本心”的对话。李慕白说当日没有收服她,是要见她的本心,而玉娇龙盛气之下底气其实已经不足: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见得到本心。李慕白说的本心单纯是指一个人的好坏吗?如果真是这样,从俞秀莲被砍伤开始,李慕白已经说“到此为止”。这时候再次说要见本心,可以理解为最后的教训,但是之后为什么又要叫她拜师?玉娇龙又有那些东西可以叫他觉得见到了她的“本心”? 在俞秀莲被砍伤之后,李慕白将自己交给玉娇龙(玉娇龙用剑挨着李慕白的脖子),本身是一种冒险,也很难用长辈晚辈之类的关系涵盖,可以说李慕白大声的“拜师”是说给玉娇龙听,也是说给自己听的。玉娇龙最终被李慕白的正气所屈服,或者说是被他的男子气所征服,提出了拜师的条件。但是,玉娇龙随之反悔,导致李慕白盛怒之下将剑扔进深潭,情节急转直下,玉娇龙爱剑如命、青春无惧的性格特征再次得到表现,并最终将故事引向大结局。 山洞一节,根据李安的访谈,原本山洞的形状设计成女人的子宫的形状,内含五行变化,以涵盖中国道家文化的精髓,后来考虑到观众的感受,为避免生硬象征才改为现在的样子。但是,该节中人物的对白设计依然体现了道家文化的精神。那些看起来“不伦不类”的对白其实暗藏了李安的苦心,只不过粗糙了些罢了。 李慕白作为道家的修炼者,有自己一整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观念相互融和成为江湖的道义,因此,他才成为被江湖所公认的大侠。在他对玉娇龙的情欲发展中,到悬崖扔剑一场,他对玉娇龙的感情已经逐步被自我强化收缩至真正的师徒关系中。在山洞中,玉娇龙一语道破天机,问:你要我还是要剑?李慕白没有惊诧,而是接住玉娇龙用真气为其治病,并随后为了保护她而殒命。 在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最后一场戏中,李慕白对俞秀莲说出了长久以来没有说出的话,可以理解为对俞秀莲的一种补偿,也可以理解为李慕白最后的回归——回归到他一直遵守的道义的轨道上。而我们再看俞秀莲的对白也很有意味。 俞秀莲在角色在电影很暧昧,基本上处于被李慕白和玉娇龙所遮盖的境况,她难道对李慕白内心的波动没有感觉?俞秀莲的人格特征可以用最初她对玉娇龙说的那段有关道德的话来解释,而她在被玉娇龙砍伤之,仍然“下不了手”,一方面是爱护晚辈,另一方面是顾忌玉娇龙的身份,而实际上,也可能暗含着她对李慕白的理解和把握,她相信李慕白最终会回到她的身边。她不想成为李慕白的敌人,甚至,这也可以从古代伦理道德观中的男女关系上得到解释。 她对李慕白的爱,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情欲,掺杂了太多社会的成分,所以她才会有在“你不能死”之后,又说“李慕白不能死”。前一个你”是俞秀莲的爱人,后一个“李慕白”毫无疑问是作为社会意义上的大侠存在的。导演通过这一场戏,最终将三个人原本可能导致的从根本上破坏江湖道义的关系,回缩到道家的世界观中,体现了李安一贯的妥协立场,是对人的情感世界与理性世界之间关系的无奈的叹惋。 如果说李慕白的死是由于他的情欲造成了对道家世界观价值观的冒犯,因而不得不死,那么,在李慕白死后,世界看起来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为什么玉娇龙要跳崖呢? 电影中,玉娇龙在和小虎一夜缠绵之后,跳崖之前叫小虎许愿,而她的愿望是什么?如果是赎罪,又是赎的哪一种罪?在玉娇龙说出“你要我还是要剑”之后,原本的那个玉娇龙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她和小虎的一夜缠绵可以理解为最后的告白,是一种补偿。而从玉娇龙的内心逻辑来看,将她的跳崖理解为为情所困,看破红尘更容易理解。 一番争战,青春玉娇龙认识到了江湖的意味,上山的时候看起来平稳而又疲惫。她站在悬崖前对小虎说话的时候,仿佛在和青春告别。不是不沉痛,只是李安不习惯大哭大叫的方式,即便是最激烈的爱与恨,悲伤和快乐,他也有他的温婉和诗意和微微的惆怅。 还记得第一看电影的时候,看到玉娇龙腾空而起逐渐消失在云蔼之中,只觉得那一股青春所胁裹的孤独和悲伤痛彻心扉,仿佛我自己也腾身而下,无限坠落而去,有没有更能体现电影内在的情绪起伏的结局?后来从电影的结构的角度看,这样的结果有悬念和出乎意料之处,避免了一般电影的大团圆结局,也给电影留下了一个飘逸的、神秘的尾声,有“神来之笔”之慨。 看了王度庐的原著小说之后,觉得这一情节固然受到小说的启发,而结构上也只能如此,但是,作为电影,作为叙事艺术的一种,需要更细致的表达其中的关系。或者,我们应该从《卧虎藏龙》内在的精神脉络去把握,即:一个人的青春和爱与恨。这些话题,李安大概也很迷茫,所以,他站在悬崖之上,灵魂忍不住腾空而起无限下落: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去到哪里?欲看青杏落晓露,云深衣湿不知处! ——————————这个广告分界线————————————————————————— 注:我玩的微信公众号最近开通了赞赏功能,我也没时间打理,就把这篇最近因为《卧虎藏龙2》上映而被翻出来一再评论的文字发出去了,结果—— 完全没有人要在微信看这么长的文章,哈哈哈哈。。 下边是我在微信公号上的编者按,你们看看就好,大家一起期待李安的回归吧,和小李子得奖(祝贺他羡慕他极度嫉妒他)相比,我更喜欢深沉内敛化千钧顶为绕指柔的大李子。。 感谢大家的评论,我好像永远也写不出这么长的影评了,以此文纪念那些寂寞的操蛋的年代。 本文原发于豆瓣影评,发表日期是2008年3月19日,署名宋淼,实际写作日期还要早很多。看这部电影是在北京某高校的礼堂,现在还记得当时受到的冲击。深冬,阴暗的晚上,有风,有积雪和污泥在街边,我一个人从电影院黑沉沉的空气中出来,骑着自行车,从李慕白的世界走回暖气不足的出租屋。 一部电影,或者任何一个作品,其实都是一个悖论,它始终敞开等待窥视,又永远拒绝真正的到达。就像我对诗歌的理解,你永远不能达到诗人最隐秘的内心,也无法达到一首诗歌最幽暗的所在,你的达到必然是虚妄,或者来自诗人和诗歌的死亡之箭。 所以,关于此文与李安、《卧虎藏龙》的关系,都是自说自话而已。而我在后来的评论中对李安向宗教转向的“预测”(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应该说根本不算预测,因为即便引力波和APP横行的时代,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来自哲学和神学。 此文因为《卧虎藏龙2》最近上映而再次受到关注,甄子丹、杨紫琼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支持他们!也期待李安的卧虎藏龙三部曲。 OK,我又来“猜测”一下:还会有两部卧虎藏龙关联的电影,才能将李安郁结在《卧虎藏龙》中的情绪抒发出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方面是一次无望的靠近,一次出发即知道必将失败的航行,另一方面是一首虔诚的、向无可名状的神性吟咏的赞美诗。 现在,是时候期待李安的回归了。

 7 ) 三层李安

李安导演在电影学院的讲座时说:“人性里幽微说不清楚的地带,越让我害怕的题材,对人性越有挑战,越有意思。”

很多导演都有一个贯穿他们作品的母题。李安导演的母题就是“深究人性幽深晦暗之处”,对人性持续的深挖,挖到晦暗难明的时候,挖到自己都无法面对自己的时候,还要再往下挖,直到再挖下去自己就要精神崩溃的时候,才能停止。

这种对人性的深究,在他的作品里面往往体现为三层的结构,第一层是电影技术技巧;第二层是影片主题情感的表达;第三层是明暗交杂不可言说的人性。

一,三部电影

《少年派》的三层结构最为明显,剧情本身就讲述了两个故事,此外还暗示了一个被隐藏的故事。

第一层也就是《少年派》的第一个故事,奇幻壮丽的3D技术呈现下,男孩与老虎搏斗,从不放弃希望,一路漂流直至获救,进而完成人生成长蜕变的故事。温暖励志,几乎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并被激励到。

第二层是《少年派》的第二个故事,它是第一个故事的真实版本,厨子对应鬣狗,水手对应斑马,母亲对应猩猩,派对应老虎,是一个吃人的“真实”惊悚故事。

少年派是这样讲述的:

1,水手跳船时摔断了腿,厨子是个非常残忍的人,吃了船上的老鼠。

2,水手最后死了,厨子用水手的尸体钓鱼,甚至还吃了水手的尸体。

3,厨子后面和派发生冲突,最终杀了派的母亲并把她的尸体丢下海喂鲨鱼。

4,第二天,派杀了厨子,厨子没有反抗。

第二个故事非常残酷,它揭露了人性最丑恶最残暴的一面。

但它仍然不是真实的故事,至少不是完整的真实故事,影片中的这几个细节都已充分揭示:

1,日本调查人员说香蕉不会浮起来,但第二个故事里面,妈妈仍然是坐着漂浮的香蕉来到船上的。所以第二个故事一开始就不真实。

2,在第一个故事里面,吃掉老鼠的是象征着派的老虎,而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美化版影射,所以吃老鼠的应该是派而不是厨子。

3,在鬣狗和猩猩打斗并且杀死猩猩的时候,老虎是立刻冲了出来咬死了鬣狗,而不是第二天。

4,在一个夜晚,是老虎把斑马的尸体拖进了象征着“潜意识”的小船被帆布遮盖的部分;第二天派打开帆布,虽然镜头失焦,但是仍然能看到帆布下,除了和派对视的老虎以外,还有三具尸体,分别是鬣狗,斑马和猩猩。所以是派吃了水手,厨子和他妈妈的尸体。

这才是第三个故事,吃老鼠的是派,吃水手尸体的是派,吃厨子尸体的是派,吃他妈妈尸体的还是派。且层层递进,先是吃老鼠破了荤戒,再是吃人的禁忌,最后是吃母亲的“不可被谈及的禁忌”。

第三层首先是这个“第三个故事”,它虽然隐秘但在影片中从不同的角度,交叉暗示过。

它和第二个故事的最大区别是,在第二个故事中,派仍然是“人性未泯”的存在,而在第三个故事中,派的人性完全泯灭,从行为上,最可怕的事情全是他做的,虽然他只能在夜晚的时候,在小船上被遮蔽的地方做这些事。

这个故事本身无法被谈及,无法被言说,甚至在派的心中都“最好连想都不要想”(李安语)

但这一切是派无法面对,无法言及的事实。

其次就是那个“不存在的岛”,很多影评也提及到,这个小岛的女性形象是派的母亲和毗湿奴的混合意象,这个不存在的岛具有多重作用,除了暗示派吃了母亲的尸体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揭示派的最深层心理纠缠——沉沦还是振作,在他打破了这么多禁忌以后,他应该如何选择,他如何面对自己,他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最终是林中莲花的隐喻让他完成了自己深层潜意识的救赎——他决定let it go

柴静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时访谈李安的时候问,“当年我看小说的时候,我就想过,如果它拍成电影的话,到底是哪个结局?”,李安回答:“所以这是那个片子最难做的地方,我重拍了好几次,试不同剪法,我主要挣扎就在那个地方”。

挣扎什么?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挣扎?是在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之间挣扎,还是挣扎在如何表达那个“不可被讨论”的第三个故事?

第二部电影是《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的第一层是一个瑰丽恣意的武侠世界。

这是一个区别于老港片的新武侠世界,它现实主义的精致和考究。它由徽派村落,明清京城,大漠追逐,竹林打斗,飞檐走壁,茶楼客栈的绝美东方江湖画面构成。

十八岁的玉娇龙憧憬的自由自在,爱恨情仇的那个幻想江湖。以及朝廷与武林相互缠绕的关系,朝廷内部错综复杂的人情,所构成这个真实江湖,一共交织成了这个世界。

这些场景镜头和江湖庙堂的人与事,构成了第一层的“卧虎藏龙”。

第二层那些“终归还是说出了口”的情感又是什么呢?

它是李慕白和俞秀莲被封建礼教和人情世故禁锢的情感表达。俞秀莲定过亲,男方是李慕白最好的朋友,同时他也为李慕白挡刀而死,这导致了李慕白和俞秀莲无法在一起,他们要在一起需要突破太多的封建礼教,友情背叛,和自己内心的魔障。

它是玉娇龙和罗小虎追求自由自在,人生由自己做主的奔放情感,是一开始玉娇龙沙漠中紧追不舍罗小虎的热烈,是罗小虎后面千里单骑来北京的执着,它是两人在沙漠完全释放的做爱,是他们在武当山最后一别的淡淡不舍。

这两段情感在全片一直被压抑,但最终仍然说出了口,有了一个结局。

李慕白死之前对俞秀莲说“我一直深爱着你”,玉娇龙在片尾去武当山见了罗小虎做了最后一爱。

这时候,“卧虎藏龙”的情感主题已经表达,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

卧得藏得都是人心中的情和欲,是李慕白和俞秀莲一辈子没能在一起的悲剧,是束缚玉娇龙罗小虎追求至情至性的枷锁。

但让人心惊的是《卧虎藏龙》中的第三层

这个点其他高赞影评也有提及,需要从这个问题开始:李慕白对玉娇龙的感情是什么?

李慕白的明面动机只有一个,玉娇龙良知未泯,天赋极高,想收她做徒弟,传武当剑法。这既可以指引她向善,也可以避免她成为祸害江湖的一条毒龙。

为了这个徒弟,武当不收女弟子,可以破例;玉娇龙身份尊贵,难以说服父母这个硬伤,可以沉默无视;就连玉娇龙伤了俞秀莲,李慕白气急之时,后续的竹林打斗仍然被看作是一场情欲的交流,连李安都给周润发和章子怡说,“要打出意乱情迷的感觉”

为什么玉娇龙如此特殊?

竹林打斗,说是性命相交,是师徒之间的性命相交还是情侣之间的情感试探?大声说”拜师“,是说给玉娇龙听的,还是说给自己听的?

事实上,李慕白在情欲层面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玉娇龙,但同时由于辈分的迥异,成名已久年纪颇大的中年男子和初出江湖豆蔻年华的小女子;身份的差异,江湖中名门正派的大侠和达官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以及和俞秀莲的复杂纠缠的情感关系,都导致他无法直面自己的欲望。但他控制不了这种欲望,所以他没完没了的追逐,用收徒的名义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动机,甚至到最后他把自己都给追“死”了,他不追去那个山洞就不会死,他偏偏要追过去。他只格挡射向自己的毒针也不会死,他偏偏要去帮玉娇龙挡。

所以,李慕白对玉娇龙的感情是什么?

而玉娇龙对李慕白的感情又是什么?

全片中情欲味最浓的不是玉娇龙和罗小虎在大漠山洞里做爱,而是玉娇龙在山洞中湿身激凸的问李慕白:“你要剑,还是要我”。

李安作为一个多次获得柏林金熊奖,威尼斯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超一流导演,镜头语言的精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山洞这场戏,从造型,到台词,到肢体动作,毫无疑问都是精心设计的。

玉娇龙片尾跳崖的动机,剧情交待是因为许了一个“心诚则灵”的愿望,这是一个什么愿望?

这个愿望一定跟罗小虎无关,因为跳之前罗小虎说自己的愿望就是“一起回新疆”,下一秒玉娇龙就跳了,行为上直接否定了罗小虎的愿望,要回新疆现在就收拾行李走啊,跳崖是什么意思?

这个愿望也跟玉娇龙自己无关,因为玉娇龙的性格自始至终都是对自由的向往,她现在已经可以达到了她的梦想生活,而她这一跳直接否定了自己的“梦想”

那她许的到底是什么愿?

李安说:“在生活中,我是隐忍的俞秀莲,但在内心里,我是率性的玉娇龙,玉娇龙是我梦中,那份让我心惊的浪漫情怀”

心惊,是因为她爱上了李慕白,但她又害死了李慕白,她既无法面对自己内心超越伦常的欲望,也无法交代自己和俞秀莲之间的姐妹之情,还无法给罗小虎说出我最爱的不是你,最终还要背负害死了李慕白的永恒愧疚。

跳崖,是许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的愿望:让李慕白死而复生,就像传说故事里那个为了让父母绝症痊愈的孝子;是希望李慕白和俞秀莲喜结连理,而自己则永远退出这段关系,就像那个跳下山的孝子,最终消失在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远方。

第三部电影是《饮食男女》

在《饮食男女》里面,第一层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彩展示,包括那个至今仍然在各种视频平台被津津乐道反复播放的片头五分钟美食镜头。

这是饮食。

朱家大女儿朱家珍从最开始的心如死灰信教禁欲,到后面恋爱以后的生机盎然;二女儿从最开始的游戏人间的情场高手到最后的回归和传承家庭:既继承了“老家”的房屋,又继承了父亲的厨艺;三女儿从最开始的年幼无知到最快结婚怀孕生子,离开家庭进入母亲的角色。

这是男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句话至此已被完整诠释。但这只是直面观众的,作为影片主线存在的层次。它关乎且只关乎电影技巧,包括镜头,剧本,人物,美术,音乐等。

接下来的第二层是影片中一直被压抑的,被隐藏的直到戏剧高潮部分才表达出来的情感主题。在片尾家宴的戏剧高潮中,朱爸在全家人一起吃家宴的时候,公开宣布和锦荣的婚恋关系,这即打破了片中人物的预期,也打破了观众的预期。

这个时候,观众可能才意识到,这才是有“饮食男女”这四个字的真正诠释,原来一直被忽视的父亲,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虽然它的表达是被压抑,但终归是表达出来了。

第二个层次是这个“终归还是说出了口”的情感表达。

但到这里,对人性的深究仍然没有结束,这才有了第三个层次,那些“无法说出口”的情感。

在《饮食男女》里面,朱爸和锦荣的看似跨越辈分的婚恋关系,实质上只是他和女儿之间超越伦常的情感的折射。

朱爸和三妹家宁的情感,是看似最亲密最溺爱,但其实最无足轻重的关系。虽然朱爸每天叫醒三妹的语气最温和最亲昵,但是三妹的“男女”部分是最早,也最轻松结束的,连她在家宴之前找爸爸想说自己的婚恋情况,他爸爸都不想听,让她去“叫她姐吃饭”,在看着她愣着,还只是一句“去啊”——连她要跟爸爸私下讨论自己的终身大事的时候,爸爸心里挂念的仍然是她的姐姐们。

她上出租车之前,拥抱了大姐拥抱了二姐,唯独没有拥抱她爸爸,连着喊了两声爸,也只换回父亲的一个摆手告别。

朱爸和大姐家珍的情感,最为扭曲,更像是大姐对父亲的单相思畸恋,她从一开始的禁欲就是因为家里丧母,作为大姐的她应该承担起陪伴父亲,为父亲排忧解难的角色,因此她一直不婚不嫁不谈恋爱,甚至为了规避别人的询问,虚构了一段大学的“情伤”。

家珍对爱情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野猫叫春,隔壁情歌,全校喊话,但她仍然认为自己应该对家负责,对爸爸负责。

当她最终找到自己的伴侣,离开家的时候,她是雀跃又是伤心流泪的。雀跃是因为她找回了自己作为女人的角色,她本天性活泼只不过母亲的早逝让她角色错位;伤心流泪是因为她真的爱着爸爸,虽然她的表达从来都是爱着这个家。

朱爸和二姐家倩的情感,是最接近于爱情的情感,在影片中,吴倩莲饰演的二姐和亡母长得最像,但脾气天赋又和朱爸最为接近。从朱爸至交温伯伯的口中,我们清晰的知道,朱爸最在乎的是二姐,他在乎到清晰的知道她最有天赋继承自己的手艺,却仍然不想她受“油烟”之苦。

片中父女互动环节,表面上看是朱爸和二姐关系最不好,连清晨唤醒二女儿都是冷若冰霜,语带指责的。但事实上日常的斗嘴赌气只是爱到深处的表现。吴倩莲在房子出问题的时候给前男友说“自己觉得轻松和解脱”,是因为她“潜意识”里面不想离开这个家,不想离开爸爸。朱爸在她想说自己要调去阿姆斯特丹之前,罕见的温情的说知道她房子出问题了她可以留下来,“想留多久留多久”,导致她接下来的话已经说不出口。

她的故事最晚完结也最为纠缠,连全片最后的镜头也是父亲握住她的手。

最后朱爸和锦荣结婚在一起,但是锦荣长久以来被朱家三姐妹看做是朱家的“第四个女儿”,这本身即超越了辈分的禁忌,又折射了朱爸和女儿的关系,由于母亲早逝,这中父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错位,而这种错位是父亲和女儿都不敢面对也不能面对的。

它是无法被言说,但又真实存在的情感。

二,三层结构

以上三部电影都有高赞影评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和解读,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事实上不仅这三部电影,几乎所有李安的电影中的影评都有类似的解读,这三部电影并不算最“虐”的,比如《色·戒》解读起来会更虐,虐到这里聊都不想聊。

如果针对某一步影片的这种“过度”解读,可能是过度联想,可能是臆测揣测,可能是孤例不证,但是连续多部影片中都有极为类似的pattern或模式,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把它看做李安导演的“创作模式”或者“创作倾向”。

他总是在第一层结构里面用精致的,纯熟的电影技巧去构建一个能吸引最大众观众的世界,在《少年派》中是美轮美奂的3D梦境,在《卧虎藏龙》中是古色古香的中国美感,在《饮食男女》中是精致炫技的中国美食。

这层结构是用不断创新的镜头语言去对话观众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这种倾向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绿巨人》对CG技术的应用,《中场战事》对60帧技术的应用,《双子杀手》对4k+120帧技术的应用。

与此同时,和很多固守自己喜爱的题材的导演相比,李安在题材的选择上面,也是竭尽全力在创新,同性/父权/美食/武侠/超级英雄/奇幻/谍战/战争题材,都有涉及不拘一格。

同样位于第一层还有叙事技术的创新,这个常见于2000年以前的影片,顺序/插叙/倒叙/环形叙事,他都敢大胆的使用。

用一个词概括第一层次,我会用“精益求精”,这种对电影技术精进的追求,已经满足了大部分观众。

而第二层次我会用“炉火纯青”

第二层次的核心点就是对情感主题表达的“炉火纯青”

炉火纯青的第一点在于对戏剧结构的纯熟掌握,《少年派》中大家看奇幻漂流心中总是有悬念,这是一个科幻片么?到底导演是在讲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一个故事的不合理之处太多,导致观众心中一直有疑问,最后借日本调查员之口问了出来,并且派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二个故事,稍有疑虑的观众的心中也得到了回应。

《卧虎藏龙》和《饮食男女》也是一样,李慕白最后是在对俞秀莲交代自己的情意,玉娇龙最后上了武当山见了罗小虎,朱爸爸在家宴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布和锦荣的恋情,都完整的完成了剧情上的起承转合,也点了题。

在第二层中,无论是叙事上的铺垫,还是戏剧冲突高潮处的明确交代,都把那些“看似说不出口”的话最终说出了口,前面所有的压抑,暗示,隐藏,都在片中得到了完整的交代。

不满于第一层结构的那些观众,在第二层完成了自己的情感释放,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二层拦截了第一层的悬念,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核心叙事的同时,也封印了第三层次的探究。

第三层次的核心点在于“不可被讨论”

无论是《少年派》的第三个故事,亦或是《饮食男女》中的父女之情,还是《卧虎藏龙》里的李玉之情,都是“不可被讨论”的禁忌

它不可被讨论体现在,第一,这是说出来就会错的事,因为只有当事人知道,他否认,它就不存在;第二,即使当事人知道这个事确实存在,这也是当事人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第三,甚至,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否存在,也就是幽深晦暗之处;

这些特性同时也构成了这样的结果:影片中无法挑明第三层次,因为这样就会破坏第二层次的叙事表达。

由于这些特性,第三层次最好的存在形态就是现在的“不可被讨论”的模糊存在,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而且,第三层次的“不可被讨论”性还决定了第一层的“精益求精”性和第二层的“炉火纯青”性,由于三层的不可被讨论,李安需要不断精进,打磨一层和二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这部戏”。让一层和二层独立存在也可以完成整个影片的情感主题刻画,最典型的就是《少年派》上映以后,观众对影片的争论集中在你相信第一个故事还是相信第二个故事?而这点恰恰是导演在片中是刻意引导的:片尾中年派问过记者,你相信哪一个故事?记者说,第一个。中年派说,所以你与上帝同行。

导演刻意地给出了答案,也完成了影片主题的闭环,但他同时,用这种方式把用户锁在了一层和二层之间。

但是由于李安导演的母题就是探究人性中最幽深最说不清楚的地带,他一定要深究,一定要挖掘,一定要触及那些禁忌地带,他触及到了,他挖到了,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由于性质上的“不可被讨论”和技术要求的“不可被讨论”,他只能按照现在这么处理——暗示但无法说破。

如果说破就会变成类似:原来朱爸爸真正喜欢的是二姐家倩,但最后却违背自己初衷,和自己的“第四个女儿”锦荣结婚生子。

这句话说出来就全完了,所有作品的留白都被摧毁,所有人性的暧昧都被抹黑。

三,三层李安

李安用自己精湛的电影技巧和纯熟的剧情设置,让大部分观众在他的影片中完成了自己的情感共鸣,而且这种情感共鸣仅需要三层结构中的前两层,甚至单独靠第一层就能完成。

《少年派》中是美轮美奂的3D梦境拿到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饮食男女》中精致炫技的中国美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在电影作品中的代表作,《卧虎藏龙》中古色古香的中国美感更是直接开启了《英雄》《无极》的中国大片时代。

这件事情对于李安来说只能算作他个人的第一层,他近乎完美的完成了导演这个工作,拍出了广受喜爱的电影作品,并获得了作为一个导演能获得的几乎所有荣誉,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

但这对于李安并不困难,一般一个导演做好了第一层的事情,能够合理的运用电影技术拍出作品,就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导演,而如果他既能做好第一层,又能做好第二层,即能合理的运用电影技术,又拍出深刻的感情,就已经是一流导演。

这些对于超一流的李安来说,是“下层”要求。

他的第二层在于,通过对人性的不停追问,完成了对艺术的深刻追求。

一个导演,能够用一套纯熟的技法,成功的,深刻的,表达了某个情绪主题,已经殊为不易。这个情绪主题可能在第二层,也就是片中把这个主题拍“明”;也可能在第三层,片中不拍“明”,但是强烈的,排他的暗示了影片主题。

只要这个情感主题的刻画和叙事足够好到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他就已经是成功了,他本质上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但是李安不满足于此,他看到人性的复杂程度之深,远不是能说出口的那样浅薄,也不是一个动机所能代替的单纯。虽然追问这个问题已经碰触到了人性的禁忌,但他出于对艺术的追求,持续的,勇敢的追问人性最深渊最晦暗的地方。

李安对这件事情的描述是,“艺术家要有勇气,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一种行为。”,这种追问是痛苦的,是燃烧的。李安导演聊到自己在拍完《色·戒》以后,李安和三位主演都大病一场,病了好几天。

李安虽然不能直接的,清晰的谈及那些“不可被讨论”的人性话题,但他仍然选择在片中不断刺激观众,不断暗示观众:这些话题确实存在,虽然这些话题永远不会有明确清晰的答案。

但由于李安用他的电影作品完成了对“探究人性幽深晦暗之处”的探索和呈现,它事实上已被表达,所以这件事之余李安也只能算第二层。

第二层对艺术的无限追求,在我的角度,也只是用来隐藏他自己的真实动机的,他追问人性追问到这个地步的原因,给外界讲可以说是“这是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交代。”,他用这种对艺术的追求,来对话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来掩盖自己潜意识中无法言说的部分。

他自己内心到底有什么明暗交杂的念头,才是李安导演的第三层。

对于李安这个人来说,它“不可被讨论”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到底是什么?”,柴静在一次访谈中问李安。李安笑了,回答到:“这个不能讲”

 8 ) 旧话重弹

我看电影有个坏习惯。只要片子是自书改编来,我总要先看原著。因为经年看小说,所以人物在我脑海里成型很快。而且我有自己的一套摄影师,音像师,甚至服装道具师。场景,镜头飞快落实,如果电影看起来很不相同,就被我一棍子打死。

所以,我觉得《卧虎藏龙》甚好。
说到底把王度庐“悲情侠剧”的氛围给拍出来。

那时候的北派几大家,武功没有金古温这么高,特别是宫白羽,郑证因,按照真正的拳谱和剑谱来,人物击技很真实。
聂云岚80年代改编的《玉娇龙》,登在大开本的《今古传奇》上,我也算是第一时间读到过了。至于80年代拍的《玉娇龙》,每集必看,虽然那时年纪小,又过了这么多年,人物面貌模糊了,但是感觉沉淀下来,反倒清晰了。玉娇龙就是这样的吧。像我一位膀大腰圆的师兄所说,“如皎皎白莲,我见尤怜”。不过,若再多些娇憨,便更好了。

竹林打斗那段,网上多少人呼天抢地,有人看到威亚,有人嫌轻功造作,总之与他们头脑中的导演不同了。在我看来,跟想象中的老派武侠,逼真度很高。既有传统武术技击的神髓,又兼古朴浪漫,也符合老式话书内页白描人物插画的意趣。
 
言情片起家的李安,手法细腻,跟张彻的刚猛肃杀是两端。他会借承胡金铨的古拙凝重,细节繁琐。又不会那么晦涩,禅学机锋十足。不像徐克跟老胡,硬要将来福枪跟青钢剑铸合在一起,结果龃龉收场。懂得量力而为,在这个浮躁死撑仓促上阵的年代,很难得。

 短评

章子怡在这部电影里算是不错,瞧那小脸和身手,扮个样似个样。听着老周和老杨撇着腔的说那普通话真是别扭的要死,还有玉娇龙和小虎算是什么,一把梳子引发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8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较差

近年最棒的武侠片,当之无愧。|| 十年之后再重看,在意的竟然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对打,而是片中略带生硬的对白。人至中年的苍凉心境,已经能慢慢体悟。雨夜,走心,留念。(2015.5.6)

1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这次才算仔细地看了。这句印象最深:压抑只会使感情更加强烈。青春与成熟就这么不可调和?没有成熟,这个世界不会稳定,没有青春这个世界失去活力

14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卧虎藏龙]的唯一问题是剧本中的台词,这是一种尚未进化完全的、有缺憾的现代汉语,导致人物塑造有些不足。但指责它中国符号向西方兜售则毫无根由,这是一个纯粹中国的类型和故事,但"理智与情感"式的主题确是东西贯通的。真正的亮点显然在武打场面上,这是些诗意的、富有想象力的、充满个性的舞蹈。

1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多少人梦想着做肆意的玉娇龙,结果一不小心做了忍了一辈子的俞秀莲。到死的时候像李慕白一样叹一句“这一辈子都浪费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像罗小虎,即使拿掉,也不影响别人的故事。

24分钟前
  • 肖恩恩恩恩肖
  • 力荐

真心不喜欢,动作太假了。

27分钟前
  • 西门吹花
  • 很差

才发现跟我小时候看过的不是一回事了。李安长得风神秀朗一身仙气的,电影里各种情欲啊。倒是王家卫大大一张每周大保健的脸,总是出乎意料地纯爱……

32分钟前
  • 手冲咖啡是骗局
  • 推荐

虎龙本在心中,潜伏已久,有的胎死腹中,有的虎啸龙吟。自古多情,英雄难免,你我凡人,遵照本心。

37分钟前
  • B&H™Chrome
  • 还行

章娘娘那个时候还有些稚气,但又有玉娇龙这个角色骄傲、逞强、自作聪明的特点,人物内心真的是演出来了。这是看的第一部李安的片子,知道有这么个有才华的导演。

39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真正有文化的动作电影,希望其他各位中国的大师级导演们能够放下架子好好学习

40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姜大卫说得好::“武侠世界不一样的,除了李安那个《卧虎藏龙》还有武侠片的感觉,拍得蛮武侠片的,后边张导演也好,陈导演也好,冯导演也好,他们那个我不觉得是武侠片,只能是古装片。但是他们绝对有他们的才华。”奥斯卡最佳,当之无愧!

42分钟前
  • Mark解影
  • 力荐

心理变态的师娘教出一个心理变态的傻姑娘,俩人一通作死,弄得人家黄昏恋没搞成

47分钟前
  • 百思不得畦解
  • 推荐

西方人看得懂的中国片 我就看不懂

49分钟前
  • |
  • 还行

获奥斯卡奖的李安导演又一部力作,蛮有意思的电影,身轻如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玉娇龙,玉娇龙的叛逆,任性,倔强和悔悟,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沉稳大气,包容,小虎的自由不羁洒脱,碧眼狐狸的阴险毒辣,竹林那场拍得很美,还有最后娇龙的纵身一跃。

52分钟前
  • 青山绿水
  • 推荐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54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李慕白带她去武当规诫心性,俞秀莲带她回北京冰释前嫌,碧眼狐狸带她去宫外潇洒放纵,罗小虎带她回新疆天涯浪荡。玉娇龙没跟任何人走,她心里装着一块玉簪、一把宝剑、一抹情仇的血和一缕自由的风。恩怨尽,情事了。浪费这真气又何妨,为这恩义他已浪费一生;跳下这山谷又怎样,为这自由她早遁入江湖。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非常文艺的武侠片,当年的章子怡虽然还带着稚气但已经非常惊艳了,那片竹海印象深刻。

58分钟前
  • 偏要勉强
  • 推荐

为什么中国人反而会不喜欢? 整部电影的节奏控制非常出色 配乐和摄影也绝对称得上经典 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遗憾是周润发和杨紫琼的国语很吃力 在台词上容易让人产生不适应甚至反感 但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很棒很棒的影片

60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李安就是有本事把任何类型片——不管多大的制作,不管是武侠还是美式漫画英雄——都拍成文艺片,而且都闷骚得一逼。十年前我还小的时候看这个只觉得闷得要睡,现在回头看真觉得出些不一样的意味。张震章子怡的线实在奇怪得紧,四星是给竹海、武场对打、马友友跟袁和平、和李安的闷骚情欲叙事的综合分。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爱看电影而不喜欢这部的真是太遗憾。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