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要出嫁

大陆剧内地2021

主演:团团 文鸿毅 沈照程

导演:文鸿毅

 剧照

妃要出嫁 剧照 NO.1妃要出嫁 剧照 NO.2妃要出嫁 剧照 NO.3妃要出嫁 剧照 NO.4妃要出嫁 剧照 NO.5妃要出嫁 剧照 NO.6妃要出嫁 剧照 NO.13妃要出嫁 剧照 NO.14妃要出嫁 剧照 NO.15妃要出嫁 剧照 NO.16妃要出嫁 剧照 NO.17妃要出嫁 剧照 NO.18妃要出嫁 剧照 NO.19妃要出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02

详细剧情

少女出嫁夫必逝,一月克死三夫之事传的是大街小巷,失望的苏小慈回到家,却迎来了御赐良缘,欢喜的嫁过去,岂知嫁给了沉睡多年的王爷,经过各种作死成功的迎来王爷的苏醒

 长篇影评

 1 ) 在爱与痛的边缘旅行

    在这个家庭最重要的时刻,妹妹的回归打破了那份已经保持许久的平静,过去的种种苦痛被再一次地唤醒,这是一段融合了爱与痛的心灵之旅,上演于蕾切尔生命中最隆重的时刻。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这句话说得非常漂亮,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往往是有着共同点的,最终所带来的结果也总是轻松欢快的,几乎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可以用“快乐”一词来加以概括,然而对于不幸的家庭来说,事情往往就变得与众不同、难以揣测。《蕾切尔的婚礼》所聚焦的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筹办婚礼的故事,这理应是喜气的,但是当我们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这句名言来衡量它时,幸福与不幸的界限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明朗。
 
    影片的剧本所描绘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矛盾的处理,属于典型的家庭伦理剧风格。由海瑟薇饰演的妹妹曾经是瘾君子,在康复所里接受治疗,因为姐姐要结婚而回到了这个她并不喜欢的家庭,眼前的这座房子承载着太多过于沉重的记忆,那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随着时间已经渐渐沉淀。此刻她呆在这个叫做“家”的地方,却并没有丝毫“家”的感觉。在她的眼中,所有的人都在排挤她,没有人愿意看到她回来,她努力地想在家庭聚会上向众人道歉,获得大家的接受,偏偏她的那种黑色幽默总是能在最欢乐的时刻触及到已经被时间所埋葬的伤心事,随时都可以给和睦的氛围来上致命一击。
 
    抛开剧本,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就是安妮·海瑟薇了,尽管该片的编剧詹尼·吕美特有着强大的家庭背景作为后台,但是人们更多的还是愿意卖她的父亲西德尼·吕美特的帐,而不是詹尼的帐。无论西德尼·吕美特为了女儿的这部处女作疏通了多少层关系,最终影片所呈现出来的耀眼光芒依旧只是照耀在了我们可爱美丽的安妮公主身上。
 
    08年对于安妮·海瑟薇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个真正的转折点,而这种转折的来源就是这场小成本“婚礼”,影片不仅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更是为这位年轻的姑娘贡献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个提名对于安妮意义非凡,一来可以使她摆脱《公主日记》长久以来对她乖巧形象的禁锢,二来可以证明《时尚女魔头》中的出色表演并不是一次偶然的昙花一现,她是有能力尝试各种不同角色类型的,同时也有那个能力把自己所接的角色演活,继而从花瓶女星向实力派女星的行列转型。也许是安妮海瑟薇太年轻了,她遭遇了一路既往稳健老练的梅丽尔·斯特里普、遭遇了性感女神安吉丽娜·朱莉、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她恰巧遭遇了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凯特·温斯莱特。在这几位同时获得奥斯卡眷顾的女星们的光环下,海瑟薇的年龄带给她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蕾切尔的婚礼》以前,她的作品列表中除了《时尚女魔头》外,没有其他角色是真正获得过强有力的认可的。《公主日记》的确很出色,但是毕竟只是一部成名作,对于影后的头衔竞争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李安的《断背山》进一步成就了两位男星,可是安妮在剧中颠覆性的表演也只能从一个侧面肯定自己的突破。至于同样诞生于08年的两部新作,《糊涂侦探》与《乘客》更多的也还是让人联想到了“平凡”。终于詹尼·吕美特的这个剧本给了她一个再次挑战演技的机会,以问题少女的颠覆性形象获得奥斯卡提名也算是对她自身一个不小的肯定。
  
    导演乔纳森·戴米的处境其实和海瑟薇差不多,都属于代表性作品数量极少的电影人。在他的电影生涯中,恐怕只有《沉默的羔羊》和《费城故事》这两部电影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或许有人说只要有过这两部经典就足够了,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也许是这样,但是对于一个要求上进的导演来说,这是绝对不行的,毕竟人家是靠电影来养家糊口的。
 
    在《蕾切尔的婚礼》中,乔纳森努力地让影片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部类似于家庭录像带的电影,但也仅仅是类似而已。事实证明,这种伪纪录片的风格其实并没有提升影片本身的质量,相反地,在很多场景里这种风格使影片的节奏呈现段落式的拖沓,就拿影片中婚前祝福晚餐那段来说,在安妮·海瑟薇插话前,一个又一个漫长的祝福以及对于所谓的尴尬事的揭发,恰恰拉远了观众与剧中人物之间的距离。直到海瑟薇那段黑色幽默般的道歉令全场冷却,这个段落的戏剧高潮才刚刚得以引爆,可是之前的冗长已经给人以巨大的疲倦。
 
    家庭录像带这种东西看上去也许可以给人以一种亲切感,更易于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但是它本身也有着一个明显的弊端。家庭录像带往往是自己的家庭成员看着才有感觉,因为他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这其中的喜怒哀乐。看家庭录像带的人往往都是已经经历过了整段故事,他们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再回过头去重温录像带中记录下的往事片段,这种感觉和直接观看电影是截然不同的。而观众作为第三者在观看的时候就不可抗拒地会产生一种距离上的代沟,由于自身并非故事中的一员,观众的视角就会永远地停留在第三人称的位置,即使这卷录像带中的婚礼场面再怎么欢腾,观众也终究是无法融入进去的。
 
    于是在看《蕾切尔的婚礼》时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看家庭内部矛盾戏的时候会感觉很震惊,海瑟薇与姐姐争吵以及与家人争吵的几段内容也都非常出彩,但是到了最后的婚礼现场时,到了这个本应该是高潮的段落时,我们突然与这个故事出现了一种距离感,看着他们在荧幕上欢呼雀跃,可是自己却半点都高兴不起来,从观众的角度,人们始终所关注的都是海瑟薇这个角色的故事,并非婚礼上其他的宾客,导演精心设计的歌舞表演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在影片最后的段落里造成了严重的拖沓。不过好在这只是导演过度追求婚礼效果时所犯下的一个失误,并不会影响海瑟薇在影片中的个人表演,不由庆幸影片参与的是最佳女主角的竞争,而不是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的竞争。
 
    作为詹尼·吕美特的编剧处女作,故事的剧本的确有打动人心的东西存在,她从一个弱者的视角去剖析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且找出了一个合理地解决危机的办法,谱写了一段揉合了爱与痛的心灵之旅。这样的故事情节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萨姆·蒙德斯,在《美国丽人》与《革命之路》的光芒下,也许他才是真正适合导演此片的最佳人选。

 2 ) 拿什么爱你,我的家人

kym与家人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并不是因为她吸毒,甚至也不是因为她失手害死了小弟弟,而是因为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来自家人的爱。她自闭,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可同时又敏感而自卑,这种矛盾使她和家人隔膜,彼此用爱相互伤害。姐姐rach的婚礼非常热闹,随着影片的进行渐入高潮,人们也越来越兴奋,可也越发显得kym茕茕孑立、形单影只。刘德华唱到: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唱的就是她。在母亲离开之前,没有机会跟她说一句“对不起”,这也是她与家人关系的写照。刘德华又唱到:在万丈红尘中,找个人爱我。kym几乎找到了,伴郎理解她,愿意陪着她,也许他可以成为她的阳光。影片的结尾,kym再次进了康复所,也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也许当她再回到家里时,与家人的关系可以为之一新吧。

影片感觉很真实。这种真实感来自于类似纪录片的摄影手法和演员们朴实无华的表演。安妮·海瑟薇凭借在本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提名。最终没有获奖,因为她的对手过于强大,也因为她还年轻,提名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肯定,至少在评委会看来是这样的。

影片所展示的rach的婚礼很热闹,也很温馨,真正是亲人和朋友的快乐聚会,不像国产婚礼那样喧闹和混乱。这样的婚礼令人向往。

 3 ) 亲情,说不出来的爱与痛

  一开始就是Kym烦躁的抽烟镜头,灰灰的色调、超快的语速让人感到焦急和迫切。安妮•海瑟薇一头微黄的短发,黯黑的眼眶,白的有些过分的脸颊。几年康复所身心俱疲的日子让她想疯了回家,但是心中无法释怀的歉疚和自责让她希望世界真空。
  对于Kym回家这段戏,我挺喜欢的。耳边由远至近的充斥着略带些忧愁但又执拗的音乐声,虽然乐器我叫不出名字。片子几乎从始至终都伴随着一种奇怪的音乐,时而缓慢时而欢快,从混乱的筹备到婚礼后的狂欢,试图营造一种婚礼独有的欢乐气氛,但是同时也成功的凸显出Kym的格格不入和落寞。镜头随着Kym摇摇晃晃的闯进自己陌生的家,实实在在的摇晃。很多人不喜欢片子的摄影,但是我觉得,家庭DV式的对焦、摇晃给人强烈的真实感,那些抖动的镜头下姐妹之间的争吵就显的那样触目惊心,好像一颗原子弹爆发在眼前一样的真实与震撼。
  谁做伴娘是家庭大战的导火索,之前的平静、祥和现在再次看来如此可笑。其实有些怀疑那些家庭成员之中美国式的拥抱、亲吻面颊,当姐妹两个说出那些最伤人的话后,再次的拥抱亲吻是否真的能冰释前嫌?
喜欢婚礼rehearsal上所有人的toast,除了Emma的,讨厌她的嘴脸,更不喜欢她介入别人的家庭事务,总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应该在彼此伤心、难过的时候只要肩膀和安慰就好了,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另一个家庭总是不明智的。Toast中那些幽默、笑话我听的懂的,听不懂的,我都向往,希望能够真的参与一次美国婚礼,一定是不俗的回忆。
  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就是感情。爱情、友情、亲情,每一种感情都可以牵扯到身上最细微的发梢。而亲情一旦出现问题,又因为其与生俱来的blood bond,就无法择清其中的对与错。
  Kym的家庭一定有它极和睦美满的那天。但是,曾几何时,父母离异,又分别组成了新的家庭,母亲永远那样美丽温柔的出现在两个女儿的面前,就像Rachel婚礼rehearsal那天一样。父亲成天忙碌着做出有好听名字的热狗、三明治,和新女婿吼叫着比拼摆盘子,永远那样energetic,直到有一天姐妹俩的争吵使得年迈的父亲那样痛苦扭曲而手足无措。而Kym和Rachel的弟弟,那个只在她们争吵中难过中忏悔中出现过的弟弟Ethan,是这个家庭每个成员心中永远的痛。Kym要对弟弟的死负责,因为是她食用了大量镇静剂导致车子失控出现意外。但是谁又能分的清到底是爸爸妈妈姐姐的痛更深还是Kym的自责更深呢?恐怕永远没有答案。因为她们是一家人,事情发生了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修改,生活没有backspace键没有一键还原。Kym说她可以做Mother Teresa,但是这对于她做过的事于事无补。回忆最伤人。那些多年沉积的伤疤已经长上了厚厚的痂,现在一一拨开,露出里面的嫩肉和血。 每个人包括Kym自己都对自己恨之入骨,可是又能怎样呢?It’s just all those fighting, screaming…
  看到Kym婚礼那天早上还是出现在Rachel门口,疲惫不堪,狼狈至极,我还是好高兴,但是心中也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在那样的争吵、伤心之后真的可以坦然面对么?美国电影有时候很影响人判断力的,其实好希望自己也可以像Kym那样犯多大错误,说多伤人的话都能重新以笑脸相待。但是现实中这样貌似是行不通的,我本身就是一个相信裂痕的人,认准心里的裂痕难以用抹平,唯有时间。但是我只在这世上活了20几年,其实对于很多年间的事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就这样固执的相信。或许影片只是在告诉人们要将心中所想大胆说出来,要沟通,whatever。
  影片结尾算圆满了一下,音乐开始有活力。婚礼第二天,Kym再一次离开了,Rachel看着她远去,带着微笑转身。三天半的婚礼整个过程,家庭中每个人身体、心灵都经过了一次洗礼。镜头最后停留在Rachel望着远处乐队演奏的背影上,好久好久,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任由你猜。
  就这样,亲情,能说出来的东西太少了。

 4 ) 那些关乎姐妹情的婚礼

阳光明媚,隔着落地玻璃窗依然能感受到春日阳光亲吻的味道。路上的行人很少,对面楼层边缘偶尔还有些残存的春雪。一切都那么的和谐,像极了松下奈绪的钢琴曲。最近老是提到婚礼,自己写的故事一个关于婚纱店,一个关于两个女人的婚礼,当然啦还看了《新娘靠边闪》爱死了那27套礼服。好想做次伴郎,可是自己的酒量似乎太不给面子呢。

 

今天插空看了《蕾切尔的婚礼》,确切点说是准备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是静静地看完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安妮海瑟薇的表演很到位,用那双时而空洞,时而绝望,时而愤怒,时而脆弱,时而充满期望的大眼睛,把那个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不应该,却渴望融入家庭的女孩子的各种情绪都形象地展示出来。



姐妹间的情感似乎是最微妙的。女孩的心事本来就比较多比较琐碎,所以通常情况下自己最私密的故事都是在姐妹间传述的。毕竟姐姐比妈妈更多一些安全感。比如《爱的发声练习》里大S她们就是。其实自己在写的故事同样关于姐妹,关于婚姻,但相信是更广泛的中国情结的故事,即使有争吵,姐姐永远都是姐姐。所以写着写着就哭了。在松下奈绪的音乐声中,脑海里全是故事中的画面,那个永远为别人着想的姐姐,无论经历着什么都一个人扛。跟《新娘靠边闪》里的姐姐简一样无私。想起还有《蕾切尔的婚礼》没看呢,就安静地看起来。

 

KYM来自一个分离的家庭,跟着姐姐和爸爸生活。从小和姐姐都经历过叔叔的性骚扰,我相信KYM,因为提到这件事蕾切尔激动地几乎要断绝姐妹关系。对于弟弟的意外,母亲也应该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尽管影片很少一部分来表现母女的关系,但是KYM那个雨夜与母亲撕破脸皮看来,我应该相信KYM。母亲在影片中几乎是个过客,她似乎跟即将结婚即将成为母亲的女儿关系都很表面。她骨子里缺少母爱,所以跟KYM一样对母亲充满绝望。但是KYM对母亲还是那么的渴望,特别是母亲在婚礼后匆匆离别,她背对着镜头那么望着母亲远去。那一刻似乎她也与母亲相去甚远,不再有交集。对于父亲,她害怕他的近乎监视的关怀,何况跟一般的严父相比,父亲更多的是慈祥和安详,一个热衷于厨房餐桌的父亲更多的是居家而没有给女儿强大的后备力量。朋友更是不必说,可能对与周边的亲朋好友来说,KYM更是个可怕的麻烦,这一点从原伴娘EMMA那可以窥见一斑。所以算来算去只有姐姐蕾切尔才可以给予她力量,哪怕她当面撒谎,以各种理由跟她借钱等等恶事也只有姐姐能给予最全面的包容和支持。或许跟童年的遭遇有关。可是在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途的姐姐看来,婚礼更应该是个热闹象征幸福的未来的时刻,可偏偏妹妹这个时候从康复所出来,于是一堆似乎都要被忘记的过去又重新开始,而且还要在自己婆家和好友面前暴露出来,真的有些不能让步,特别是关乎自身私密的事情。但是对于KYM来说,姐姐的婚礼更像是抢夺自己保护的战役。她尝试向所有人道歉,哪怕他们不接受不原谅都无所谓。结婚是个幸福的场景,可是在那里KYM却孤单孤独的可怕。或许离开对她对于姐姐对于父亲更对于母亲,都是一种解脱。所以最终她选择了离开。隔着玻璃窗望着父亲,然后近乎哽咽的语调叫着一声爸爸。神伤。



《新娘靠边闪》和《蕾切尔的婚礼》似乎都是姐妹情很重要的故事,而且都发生在婚礼上,只不过一个是妹妹的婚礼,一个是姐姐的婚礼,当然啦相对来说调子更阳光,而后者调子更灰暗。简在妹妹的婚礼上拯救了自己爱的男人,却大大伤了妹妹的自尊和心。KYM却在姐姐的婚礼上试图以道歉的形式融入到家族成员中。前者更多的是励志,自我拯救,特别是26个婚礼和礼服,以及俊男美女的组合。后者更多的是心灵的自我解脱,民族的婚礼形式配上音乐的全程流动。两者都深深刻画了姐妹间的情谊,也有伤害,但乌云过后一样有蓝天和白云。

 

看电影的时候就想到了姐姐们的婚礼。大姐结婚那年我上初一,那是个二月的天气,路上有着没画完的雪。我请假在中午第三节课后坐着三表姐的自行车回家。同行的还有刚画完妆的大姐。我永远记得表姐穿的紫色的长裙,也记得路边的小孩叫我大姐新娘子,可是那一刻我居然在心里默默地骂那个小孩。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穿着红色大衣的大姐上了婚车后,我哭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堂屋的父亲也在偷偷流泪。对于二节婚礼的记忆似乎更深点。我考完试从学校赶回来,二姐的两个同学做伴娘。有些其他的原因导致两个姐姐在婚礼的前夜闹矛盾,我也很生气,却说不出什么话。第二天大姐照样一直忙里忙外。二姐的妆化的很好,大家都觉得气质非凡。我只记得上婚车的时候,我一张一张的红纸在前面铺着,她和姐夫一步步走过来。按照婚俗我在婚车的右前方带路,半路二姐想起一件事没做。我跑回家的路上,就突然哭了。那一刻觉得好难过,想起自己要一个人通宵看春晚了等等。不知道怎么又要记述这件事了,每次都同样的感受。

 5 ) 家庭本来就是一出悲喜剧

   算一算,我在豆瓣上“已看过”的电影,2/3是爱情片,剩下1/3是动作片、悬疑片等伪包装下的爱情片。“家庭”这个所谓万年长青的题材,往往符号又含糊,或以温情港湾的姿态成为拯救主角于低潮的编剧法宝,或以童年阴影的形式成为剧中人离经叛道的理由。所以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家庭常态下争吵、误解真像的《Rachel Getting Married》让我觉得诚意拳拳。
   迷途知返的妹妹Kym想通过参加姐姐Rachel的婚礼回归久别的家。可惜迎接她的是忧心忡忡的父亲拙劣地粉饰太平,心怀芥蒂的姐姐从忍隐到针锋相对,早已另组家庭的母亲冷漠疏离,以及各色亲朋投射评判的目光。在预期的关爱与理解一次次落空后,Kym忍不住粗鲁地打破“婚礼进行曲”的和谐欢畅……
   编剧煞费苦心地为这一家子的乱象铺陈了一系列因由:父母离异,妹妹因吸食迷幻药而过失害死了小弟弟,也因此在歧路上越走越远,姐姐在沉溺于歉疚中的父亲处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但即使没有这些戏剧成分,寻常家庭中类似的矛盾也层出不穷——父母的心事与子女的烦恼都进不了对方的耳,手足间腹诽的时候远比互助的时刻多,而我们在繁忙的个人事务中为家庭抽出的微薄力气,早已在客套亲朋中用尽。于是至亲间沟通的兴趣缺缺,理解的耐心告罄,争吵无休亦无果。家从来都不是即插即热的电暖袋,即使在它的名义下我们深爱彼此,但我们很少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爱到或被爱。
   电影的最后,一家人在婚礼前暂时和解,又在结束后旋即分离,矛盾仍然未解。但一系列争吵与狂欢中迸发的真情荷尔蒙,刚好够让Kym与Rachel作一场亲密道别。送走妹妹之初Rachel一度轻松雀跃,但回到庭院回味刚过去的婚礼时,似乎渐渐安静,镜头再没回到她的正面,观众无从判断她是喜是悲,一如家庭关系。

P.S.Anne在本片中成功转型,前瘾君子角色演绎得恰如其分。

 6 ) 原谅我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美国导演Jonathan Demme的《蕾切尔的婚礼》与他以前那些严肃、沉稳、阴郁的电影很不一样,虽然片中很多元素还能让人想起来《沉默的羔羊》或《费城故事》的影子,但影片整体是明亮的,温暖的;加之创新性的使用了大量的纪录片式手提长镜,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

我很喜欢看表现婚礼场景的电影:《岳父大人》,《婚礼歌手》,《我的盛大希腊婚礼》,《季风婚宴》,《喜宴》…… 我喜欢那样祥和美满的气氛,虽然其中不免要经历小问题小插曲,但结局总是温暖熨帖的,像冬夜里喝过一碗热腾腾的杂面汤,再寂寞的人生都能被暖活过来。

Jonathan Demme的婚礼一样,又不一样。

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让婚礼过程充满了真实感。影片从Anne Hathaway饰演的Kym在戒毒所被父亲接走参加姐姐蕾切尔的婚礼开始,一路下去都是家庭琐事,常人口角。这一家人的人物形象都极丰满,Kym是羊圈里的黑羊,成长轨迹劣迹斑斑,表面上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顽劣样子,可内心脆弱,要关怀,要目光,要自暴自弃,又要改变、振作、坚强;姐姐蕾切尔(Rosemarie DeWitt)对Kym又爱又恨,态度在不断的摇摆,千头万绪前尘往事,平衡点究竟在哪?爸爸保罗(Bill Irwin)既要看住不令他放心的神经质的Kym,又要照顾婚礼大局,还得安抚怒气冲冲的蕾切尔,这个老爸当得何其不易!

如此的婚礼场景,美满中隐藏着焦虑,混乱中也排列着秩序,戏剧性事件发生前总被化解,看似平静祥和表层下却又潜流暗涌。作家Jenny Lumet的剧本把冲突正好安排到不上不下有解又无解的程度,笑是半声,泪也是半滴,搔得人心里痒又不痒,坐立难安。加上Jonathan Demme的纪录片式拍摄手法,看着看着,我的思路突然跑到好友诺娜身上……



有一年感恩节我去诺娜家小住。她家是传统的犹太大家庭,父母两边都亲戚成群。我们先在明尼阿波利斯与诺娜母亲短暂相聚,然后开车去绿湾会诺娜父亲一家,在诺娜祖母处正式过节。

诺娜的父亲杰罗克继承了家庭药房,当了个药剂师。业余时间杰罗克弹得一手好钢琴,也算小城的本地明星之一。诺娜受家庭熏陶小小年纪就演起了音乐剧,和妹妹两个本来都要走上艺术之路,可没曾想,十几岁上叛逆年纪,父母突然离婚——原来诺娜的老爸杰罗克,竟是位同性恋。

家庭的变故让诺娜突然信起了哥特教,黑衫黑唇墨色刺青蓝色疏离;大学时候更是跟七十年代的嬉皮一样跑了半个地球追星追到苏格兰,连职业音乐剧都放弃了。诺娜的老爸离婚后一直与一位华裔菲律宾酒鬼混在一处,诺娜提到这个家伙总是满脸忿忿,完了还不忘啐一声“呸!”

诺娜的弟弟道格几年前得了癌症,好在发现及时,但诺娜不得不休学一年回家照顾弟弟。经过了漫长了化疗过程,道格总算万幸痊愈,随后还娶了城里眼镜店主的女儿,干起了眼镜店买卖。道格没什么学历,可仰仗女方家境殷实,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比普通中产还好,至少远超过心智学历才华都胜出的诺娜。诺娜对道格心有微词,这不言自明。

我很为这样复杂的家庭关系迷惑,不知道诺娜这样敏感细腻又心直口快的家伙,怎么处理这些难以安放的情绪。

我们去道格家参观他的新房子,他的中产阶级审慎生活,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心不在焉的立誓要向缺乏个性泯灭灵性的郊区美国梦宣战;我们高唱着歌,以90迈的时速飞奔在威斯康辛州一望无际的荒凉冬原上;我们在诺娜祖母家的客厅里抱着巨大的盘子拼命啃蘸了红莓酱的火鸡腿,电视机里绿湾橄榄球队赛事正欢;我们在熄了灯的夜晚偷偷下楼听诺娜小时候保存的杰罗克钢琴演奏录音,我问她:“你恨你爸吗?”

“恨”,诺娜回答,半晌,又说:“但他是我爸。”



影片中Kym这样的女孩子,个性鲜明讨人喜欢,又缺乏安全感任性得厉害,让人难以忍受。我想责怪姐姐蕾切尔对她不够耐心,但想想这是蕾切尔的婚礼,想想这家子经过的那段地狱时光,又觉得蕾切尔已经仁至义尽——她这个姐姐又不是自己的选择,难道就得忍一辈子,一辈子让着不成器的妹妹,难道就因为她是妹妹?然后再看父亲保罗,他才最值得同情,过去的家庭悲剧是心上永不卸下的十字架,而眼前这两个孩子哪个都得他庇护安抚,他不打起精神强作欢颜,还有谁支撑到底?Kym与蕾切尔的母亲就像道遥远的来自末世的阴影,小心翼翼沉默疏远。所有的人都在竭力逃离往事,逃离那可怕的吸干人骨血的冰冷黑洞,默默挣扎也好,激进爆发也罢,精疲力竭后,阴影犹在,婚礼继续。

婚礼继续。

那是多么盛大的婚礼!黑白人种结合,亲戚朋友乐队服务员杂得一塌糊涂;印度服装西式礼仪,嘻哈乐流行乐并行,甚至还有巴西狂欢节。该解决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不能愈合的破洞疤痕尚新。Kym终于没对母亲说出她的歉意,保罗继续擦着眼泪什么都不抱怨,而蕾切尔与Kym的矛盾也终归棱角依旧。

然后,Kym回她的戒毒所,生活继续,生活继续,什么都没改变。

这样的家庭关系,多么让人迷惑;——可是,可是哪一种家庭关系又不让人迷惑?!

血缘关系实在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就因为共享着部分相同的基因,我们隐忍,缄默,甚至放纵着那些难以承受的血泪史,坏脾气,怪性格;我们大声抱怨,指责,甚至有时候大打出手,可到头来终又和解,哪怕是表面上的客客气气。但亲情并不仅限于血缘,夫妻,老友,甚至宠物,原本陌路的个体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因为种种原因有了交集,于是都不得不忍受彼此的阴暗一面,有时候放纵渲泄,有时候缄默不语,还有时候明明爱着,却又恶毒的张开全部的刺,用彼此伤害来证明爱的存在。

所谓家庭,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彼此隐忍容忍相互扶持下去的吧。寒夜里的热茶,濡暑天的手巾,寂寞时的歌声,疲乏处的肩膀;这些都是,却都还不够:恩惠与感激是家庭的起点,却并不是家庭的根本。家庭是一段紧紧交织的生命,是根茎相连的喜乐与哀痛,是荣辱与共,是唇亡齿寒。血缘可以构成这种大同;没有血缘的亲情爱情也能构成这样的大同。家是一段不能丧失的记忆,是“我”的有机组成部分,容忍挣扎妥协,包括自我原谅,到最后,终是因为生命里不能缺失这个人,不能缺失这段记忆,终是因为“我”代表的是记忆碎片的全部整体,想要完整,只能妥协,只能原谅,必须原谅。



前年冬天我去明尼阿波利斯参加了诺娜的婚礼。作为伴娘,我和诺娜的妹妹站在礼台上看着她挽着父亲一步步走向那个她托付终身的人,诺娜的妈妈坐在第一排微笑着抹眼泪,道格举着摄像机一丝不苟的录像,她的外公外婆,她的祖母都在近前又哭又笑——这样的一家人啊!

我特别喜欢Jenny Lumet对《蕾切尔的婚礼》故事结局的处理:什么都没交代,问题没被解决,矛盾依然存在,但一切却又悄悄变化着,发展着。四季更迭,光阴消逝,生活依旧,生命继续。

我想电影没有说出来的,也许就是那首英文短诗:

“原谅我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原谅我爱你的躯体与灵魂
原谅我要与你一起慢慢变老”

原谅我,原谅我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7 ) 请不要将善意的表达视为一种伤害

 很少在看电影的时候会哭了,奇怪的是《蕾切尔的婚礼》并不是一部催泪弹。

   Kym从戒毒所回来参加姐姐Rachel的婚礼,这意味着她要回归自己已经远离的家庭生活。可是Kym的回归并没有给家人带来欢喜,却揭开了这个家庭曾经的伤疤。在这样一个热闹,忙碌,喜庆筹办婚宴的过程中,Kym却像个局外人,没有她的位置,没有人需要她,她极力用自己的方式想得到所有人尤其是亲人的谅解,可偏偏总是弄巧成拙。所有的聚会,欢快都没有她的份儿,作为新娘唯一的妹妹连伴娘的资格都是通过强烈的争取才获得的。

    Kym看起来很可怜,可换个角度想想,她的偏执,神经质,活在过去,钻牛角尖常常会使她失控,她为了掩饰自己的软肋三句话离不开自己曾经是个瘾君子得事实---与其别人胡思乱想,还不如先发制人的自己说出来。殊不知,这看起来更像一种挑衅,或者一种对于错误的毫不在乎。残酷一点说,Kym的确是个trouble maker。

    影片的高潮在Kym和姐姐Rachel的冲突,口不择言中提到了弟弟曾经的意外死亡,这简直把Kym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家庭不愿提起的事情就这样变成一件争吵的理由被堂而皇之的摆了上来。Kym的自责,悔恨,无奈,悲痛一股脑冲出来,她哽咽着语无伦次的时候,她冲出家门时,还有爸爸坐在沙发无声的哭泣时,我哭了。不是为弟弟的死,是为Kym这种犯了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错误,这种绝望无奈悔恨的感觉。我发现很多伤痛是无法过去的。Kym指责母亲把弟弟交给自己这样一个瘾君子照看,伤痛让母女都歇斯底里,甚至拳脚相向,Kym失望的发现她的回归是个错误,连家庭都无法容忍的人活着是多余的。

    可是亲人之间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原谅的呢?何苦要较真似的争论谁对谁错呢?每个人说话,做事情的方式都来源于自己的内部,可举动却常常无法精确的表达自己所想,太多善意的语言,行为的表达都被人错误地视为一种有意的伤害。其实都是误解而已。Kym太渴望爱和理解,却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做错,她是个失败者,失败者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比别人要难得多,因为旁人习惯性的目光以及自己做过的永远无法弥补的错误,不管你怎样绝望,怎样伤心难过,现实会经常打击你的勇气,那些“一切都留给过去,开始新的生活吧”都是美丽的谎言。

     可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影片的最后Kym鼻青脸肿的回到家,Rachel无声的帮她清洗穿衣,她还是作为姐姐的伴娘出现在婚礼上,感受着众人的欢乐,Kym从心底为Rachel感到幸福。或许到了影片的最后Kym和姐姐和解了,也得到一份爱情,还是没得到母亲的原谅,可是真实的生活中,一个婚礼的结束不意味着所有事情尘埃落定。Kym以后的生活或许还有更多曲解和艰辛,也或许渐渐明朗看到阳光。我想重复刚才说的一句话,请不要将善意无心的表达视为一种伤害。

     我们都怕看到所爱的人失望的眼神。

 短评

隔阂是可以解除的~

2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太过拖沓

5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真实、客观、对人物对错未予评论,拍得很像纪录片

10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The essence of family:原谅我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如果后半部分再紧凑点,就是五星了

15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家庭冲突部分不错,就是安妮mm的表演有欠感染力,最后婚礼有些冗长,刚开始还不错,总之部分不错,缺点也不少。倒是肯定比“婚礼上的玛戈特”好看得多~

1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Rachel.Getting.Married.LIMITED.DVDRip.XViD-PUKKA

19分钟前
  • 金英俊
  • 较差

太冗长

21分钟前
  • 郭襄和杨过
  • 还行

看的我很烦。

22分钟前
  • 姜汤汤
  • 还行

美国式家庭里人人的“自我”

2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家是无法选择的血脉相连。一生,生生都纠葛其中,享受爱,承受不得已。

26分钟前
  • 一湄
  • 力荐

立意和最后的镜头似乎有点意思……

28分钟前
  • 七个愿望
  • 还行

大量自然光,手持,看着有点像改良版的道格玛;形式感和故事本身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冲击力还是有的,但是结构不够紧凑,细节不够凝练是个大问题。

3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不合时宜的人无论如何都是错的。细节,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

3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没有谁能照顾你的情绪

37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安妮的表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知道本片是不是DOGMA95的追随者,摄影风格非常写实,室内戏几乎没有打灯,凸显出浓重的纪录片色彩。让我想起很喜欢的一部法国短片Forbach,同样以纪录片的方式做剧情片,同样平铺直叙地讲述,同样靠演员的表演取胜,同样留给我们一个无言而值得思考的结局

38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推荐

很细致,很多对白。。。

41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还行

3.15

46分钟前
  • 石中剑
  • 还行

但凡张某人能如Kym这般,也不会。。。

51分钟前
  • adele885
  • 还行

公主也堕落

54分钟前
  • 强强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