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2:审判日

科幻片美国 / 法国1991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  琳达·汉密尔顿  爱德华·福隆  罗伯特·帕特里克  阿尔·伯恩  乔·莫顿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播放地址

 剧照

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2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3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4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5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6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3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4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5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6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7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8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19终结者2:审判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0:15

详细剧情

上一部中,超级电脑“天网”阻止人类抵抗领袖约翰·康纳诞生的行动失败,时隔13年后,在“审判日”到来之前,“天网”派出了更加先进的生化机器人T-1000(罗伯特·帕特里克 饰)从公元2029年回到洛杉矶追杀已经长大的约翰,与此同时,约翰也派出了机器人T-800(阿诺· 施瓦辛格 饰)回去保护年幼的自己。                                                                    此时,萨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 饰)因为怪异的言行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约翰则和养父母住在一起,行为叛逆。T-800找到他们,在逃避T-1000追杀过程中,获得了二人的信任。                                                                    为了改变未来的历史,挽救人类的命运,萨拉、约翰和T-800 Model 101找到了“天网”之父,迈尔斯·戴森(乔·莫顿 饰),说服他销毁一切有关“天网”的资料,此时,警察和T-1000同时赶来,他们陷入了多方争斗中。

 长篇影评

 1 ) 难以超越的科幻经典形象T-800

   T-800:他原本是冷血的机器人杀手,不用杀死这个词,只用终结,在他看来那只是结束,因为不真正理解生命,所以也不真正懂得死亡,没有恐惧,没有感情,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执行指令——机器的本质,但是他偏偏碰倒了并不那么理解和相信这些本质的约翰。当学习的程式启动后,他开始学习,同时也开始疑惑。学会微笑,学会一些原本只属于人类的话语,手势,却仍然无法理解很多属于内心的东西,无法理解那些不属于肉体的伤痛,无法理解泪水,那些情感让他迷惑。
曾看过一篇美国的科幻小说《趁生命的气息逗留》,讲了人类灭亡之后,统治北半球的机器弗洛斯特用漫长的时间研究人类的所有文化遗产,想要理解人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的故事。它试过很多方法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它通过将意识矩阵传入一个复制出来的人体,而终究懂得了对事物的模糊的非度量性的了解,懂得了非逻辑的思维,懂得了恐惧,绝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类。

    对一个没有疼痛,只懂得具体度量和逻辑思维的钢铁机器来说,人性是不可理喻的,但最终T-800还是懂得了。在理解笑容,理解信任和誓言,理解生命的时候,也渐渐理解了人性。于是当约翰不让他离开的时候,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笨笨地问他“why?”,而是说:“I’m sorry.”,因为他知道他的离去会让约翰伤心,也就在那一刻,他理解了眼泪的含义。或许他仍然不懂得恐惧和绝望,但至少他懂得了爱和伤痛,那是他和那个孩子共同创造的奇迹。于是这个以前拉人进屋都要用拎的大老粗轻轻地抹掉了约翰脸上的泪水将他搂在怀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就了温柔,这一幕也成为了经典 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

    我对它有太多的崇拜及看法; 不得不承认,随时间的推移,这部经典慢慢已经完全属于我们的那个年代,再也进入不了现代年轻人那颗轻浮的心……
但是经典永远是经典,终结者告诉我们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让我们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尽可能的帮助我们的朋友吧!!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自己的双手毫不犹的去帮助他们吧!!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告诉他们一句话“I Will be back”


阿诺德老了,老去的只是肌肉,精神会永远不朽……

 2 ) 百看不厌

    这是我看过遍数最多的电影,大概有二三十遍。在俺心目里,也是划时代的作品。从此成了施瓦辛格的忠实影迷。

 3 ) 从终结者2反思我国的创新想象力

中国人没有想象力是因为应试教育和一些自已为是的沙币造成的,现在还有沙币质疑t1000的cpu不合情理,艹,人家t1000cpu是全身纳米颗粒,无数的纳米颗粒组成了机器人形态,外观看上去像一坨水银而已。人家卡梅隆在91年就已经有这设想了,而我们国内一些谜之优越感的人却还认为创新想象力是不合理的,照他们的呆板逻辑,汽车现在还得是汽油机,飞机还得是螺旋桨,火箭还得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手机还得是按键的,买东西还得去实体店,打仗还得靠活人,电影永远是平面图像的,西方在不断创新,而我们只会机械模仿,永远是跟屁虫。别再嘲笑满清故步自封了,现在作茧自缚还自认为优越的人何尝不是在传承满清的遗志!

 4 ) 我和我欠的电影票

5年前庆祝生日的方式是看《大话西游》重映,这次则是看《终结者2》重映。这两部我从小到大都钟爱的时空穿越题材的电影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重映也算是给我的“献礼片”了。

首先我要重申我在五年前那篇《大话西游》的观后感里就提出的观点,我从来不认为任何观众能以任何形式欠任何创作者电影票。观众和创作者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你情我愿,银货两讫,只要一方用心创作、一方用心欣赏,那就是完全平等的地位,不存在一方去卑微地“欠”另一方的情况。观众之前没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欣赏到创作者的电影作品,那是缘分未到,对的观众和对的作品总会在对的时间相遇。“欠XX一张电影票”这种说法早就过气很久了,之所以专门拿出一段文字来讨论这个事情,主要是想表明,本文的标题纯粹是在尬蹭前一阵子热映的某部真·献礼片的热度。

关于我对《终结者》系列的深厚情感,我都已经在2015年写《终结者5》的观后感时矫情完了。这次主要挑一挑刺,顺便讨论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地方。

硬要给《终结者2》挑刺的话,应该就是第三幕过长、动作戏过满。对于追求视觉刺激的男性观众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女性观众却很容易在狂轰滥炸中陷入疲惫,甚至昏昏欲睡,而且是银幕上炸得越热闹,困意就越强烈。2015年我看《终结者5》时就注意到这种现象了,当时还以为只是那部影片的叙事节奏有问题,如今看来,即便是整个系列最经典的《终结者2》,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对一部分女性观众产生催眠效果。今年早些时候上映的、对《终结者》做出了致敬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然那部影片的文本整体上也差得远,所以不只女性观众,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也会看得发困。

挑刺部分到此结束——因为《终结者2》本来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电影。接下来说一点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终结者》系列的“墨西哥玉米饼味”。即将上映的《终结者6:黑暗命运》故事发生地选在了墨西哥城,主演也有大量来自拉美地区的少数族裔,这样的安排让人觉得似乎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这次重看《终结者2》,才发现这个系列跟墨西哥一直就有不解之缘。第二幕约翰和T800救莎拉逃出疯人院后,主角一行人本来的打算是要逃往墨西哥,莎拉找到一位昔日战友去搞武器和座驾,这位老友一家正是墨西哥人。约翰在教T800像人类一样说话时,示范了大量英语和西语混杂的俚语,其中就包括那句经典的"Hasta la vista, baby".

这次重看,最大的感慨是T1000的扮演者罗伯特帕特里克怎么竟然没红。他年轻时的长相有点像陈冠希,又有点像高育良书记的扮演者张志坚老师,总之这种有点阴柔邪魅的长相似乎颇受当前女观众的喜爱,如果他晚生几十年,这会儿出道的话,估计能火到抖森那种程度。

我当然知道影院安排在《终结者6》上映前一周重映《终结者2》是为了给新片预热。但是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生日献礼片”,不是其他任何电影的附属,我也不会为了看《终结者6》而专门去“复习”它一遍,因为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说实话,《终结者6》的预告片并没有激起我多大的兴趣,虽然肯定会去看,但我觉得自己有很大概率对那部新片的评价会低于2015年的《终结者5》。《终结者5》很像是一位谨慎的晚辈小心翼翼拍的一部同人电影,那种贯彻全片的对《终结者1&2》的顶礼膜拜,有点像星战系列的《原力觉醒》之于《新希望》。而詹姆斯卡梅隆回归《终结者》系列后亲自操刀的《黑暗命运》,我怀疑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的前传三部曲那样根正苗红却讨好不到老粉丝的作品。

最近我时常在想,当我很刻奇地跟别人一起怀念20世纪的时候,我究竟在怀念什么?我生活在21世纪的时间远远多于我生活在20世纪的时间,我的很多兴趣爱好都是进入21世纪以后才培养起来的。那么究竟有哪些东西是我在20世纪就接触到并喜欢上、而且是当时就意识到自己喜欢上、持续喜欢到今天的呢?想来想去,似乎只有《龙珠》、周星驰电影还有《终结者》了。巧的是,前两者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终结者》的影响。

之前在《布罗利》的那篇观后感里提到过,我最早接触到的《龙珠》故事,是剧场版《三大超级赛亚人》。那部剧场版的整体设定基于原作漫画的《人造人与沙鲁篇》,而该篇章正是鸟山明老师受到《终结者》的直接影响而创作出来的——拥有人类外表的人造人(16号、17号、18号),穿越回来的未来战士(特兰克斯),而且人造人最后都改邪归正了。我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壮烈牺牲是英雄注定的宿命——沙鲁篇的孙悟空和《终结者2》的T800都迎来了同样的结局,也都用他们自己的死亡换来生理年龄还很幼小的“儿子”(孙悟饭和约翰康纳)的迅速成长。当然,后来这两位老爹又在续作中用各自的方式“复活”了,可惜终结者比起赛亚人,更像人类,外貌上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老。

关于周星驰受《终结者》的影响,例子就更是不胜枚举。《赌侠2:上海滩赌圣》和《大话西游》都跟《终结者》一样是时空穿越题材,不过在具体表现方面却没有太明显的《终结者》印记,也可以认为是受了其他时空穿越题材电影的影响,比如《回到未来》系列。真正把对《终结者》的致敬放到明面上来的是《家有喜事》《破坏之王》和《百变星君》。《家有喜事》最终周星驰Cosplay施瓦辛格的终结者造型成功追回了张曼玉;《破坏之王》何金银的登场完美复刻了终结者的经典画面,最妙的是这段恶搞即便你没看过《终结者》,也同样觉得足够搞笑;《百变星君》不但通过台词直接说出了“我是《魔鬼终结者》第三集”,正邪两个人造人的对决也很像《终结者2》,尤其是出现两个周星驰的那一幕,与《终结者2》结局时T1000假扮莎拉康纳的桥段类似。

除了《终结者》,另一部被《百变星君》致敬或者说“抄袭”的美国影片是《低俗小说》。《百变星君》当中要价六千万结果吴孟达给不起的那个洋人科学家名字叫“昆汀教授”,明显是在恶搞《低俗小说》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名字。话说昆汀的《好莱坞往事》如果能在国内如期上映,本来应该刚好可以成为给老夫的贺寿献礼片的,可惜这事儿黄了。原先也有计划就撤档风波写点儿什么,因为懒终于又放弃了。我对这种事情的态度除了在两个多月前写的那篇关于《好莱坞往事》的东西里有所体现,其实也在我五年前过大寿的那篇《大话西游》的观后感里早就谈过。

《终结者》的幕后黑手“天网”在前三部里是诞生于军工企业的研究项目,而到了《终结者5》则紧跟时代潮流,改成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我觉得这就是在提醒苹果、谷歌这些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来。不过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终究还是靠不住,要阻止天网的诞生,果然还得靠鸿蒙操作系统。

g㸙2%;�J

 5 ) 经典的T2,以及对高级AI的思考

我本来就是<Terminator>的超级Fans,昨天看了<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加上今天早上收到当当寄到的<智能简史>,忽然间觉得很多事情看似遥远,其实暗地里已经悄悄接近,只是我们浑然不觉.
智能机器人和人类的故事这种题材早已经不是新东西了,光电影就拍了N部. 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差不多的争论展开--该不该发展这种具有自我意识的超级电脑. 我第一次看<Terminator II>应该是在1991年左右吧.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它是一部不错的动作片,但也仅此而已. 我总共看了可能有30遍. 连<T2>的剧本我也收集了. 当然它是一部罕见的好的动作片,有着当时一流的特效和大场面. 但它在我心目中是如此的成功, 是因为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其实在我一直看来,比人类智力高千万倍的智能机器是迟早会出现的,而且并不需要在太远的将来. <智能简史>也在阐述同样的观点,作者是人工智能领域方面倡导硬件进化理论的先行者. 在他看来, 未来的人类将被智能机器毁灭. 不是由于争夺生存资源或者意识形态差异, 而是因为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其巨大. 与<T2>里的故事不同, 双方在能力水平在将来是没有可比性的. 你不会歧视苔藓, 因为你们的层次差别实在太大. 你打死一只蚊子的时候也不觉得需要多加思考, 尽管蚊子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来, 比人类历史悠久的多的复杂生物体. <智能简史>认为, 将来智能机器也会同样的毁灭人类,因为人类相比之下实在太蠢, 太缺乏存在的必要.
感谢占士金马仑为<T2>注入的灵魂. 生命的自由往往就象空气一样, 很容易因为随手可得而被忽视. 但当你需要倾尽全力去争取, 去战斗的时候, 你才会发觉, 以前生命中经历的每一次日升日落, 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有时候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人类激烈进化的年代. 几百年前的人活80年所能经历的变革, 今天可能几年就可以远远超越. 可能在google上搜索一小时获得的解决方案,以前需要在国家图书馆查书阅卷历时数月. 太多的新技术就象进入了粒子加速器一样以远超过想象的速度在发展. 今天我们在讨论用FPGA实现可进化的人工智能硬件实现, 多久之后我们会谈论可逆的三维电路, 或者量子计算?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预言往往都要冒被后来人笑话的风险. “640k内存对任何人都够用了”, “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 这些今天看来可笑的断言可都是出自精英之口. 过去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让人吃惊的成就. 但在以指数速度发展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未来几十年只会让人更加惊讶.
但身处激烈技术变革时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我想偶尔也会思考同一个问题: 到底这些技术进步将把我们带到什么境地?
<智能简史>里面有一段描述的感觉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遥望星空的时候, 那种觉得自我无限渺小感觉. 人类大多数科学成就是在近100年里取得的. 100年对于宇宙来说是怎样一个概念? 一瞬间都谈不上. 而我们才刚刚处于这种文明爆发的奇点. 假如存在另一个文明, 以这种指数增加的发展速度发展了1万年,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无法想象. 单细胞的蓝藻在我们看来如此的原始, 其他文明看我们,又有何区别?
有时候想想,生物体的进化实在是太慢了. 一个人类的生命一旦产生, 即使不是一个值得在此基础上进化的个体,也需要将近3/4个世纪才能被淘汰掉. 而下一代需要20多年后才能产生并接受自然的优胜劣汰.而现阶段的硬件进化已经可以在刹那间完成千万次组合与选拔, 虽然规模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在量子计算以及其他技术的配合下,计算能力再提高10个数量级,进化的速度已经无法用人的思维去想象. 会产生什么样的组合? who knows.
由于军事需求和商业利益的推动,这样的事情迟早都会发生: 机器以自己都无法彻底了解的速度和方法在内部对各个零件做进化和测试优选, 给自己升级,或者从其他个体那里通讯得到最优方案应用在自己的电路中. 看上去这种随机进化获得结构的方法好象很愚蠢, 但别忘了人类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发展过来的. 加上机器永远不死和难以形容的高速运算能力,而最恐怖的是这种发展不是线性的,是在原来基础上叠加滚动的.
去到那种极端情况,我倒觉得人类反而安全了. 人类说一个词的时间里, 智能机器已经了解完人类发展历史并且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虫洞进行时空旅行. 好比岩石需要千万年风化才能告诉人类: “我在变化”. 而岩石面前的人类观察岩石10分钟后已经很不耐烦. 同样的, 当人类试图与超级智能机器沟通的时候, 智能机器只是给该任务分配了一个纳秒级的时间片,然后因为超时而取消了该任务. 人类在机器看来就象岩石,在机器感兴趣的时间内,它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所以人类基本是静止的死亡物体.
也许到时候智能机器对自己的产生渊源也会觉得是一个迷. 人类没有确切弄清楚自己是怎样产生的,人不相信那些比我们低等得多的东西构造了我们.而一旦我们建造出一个自我进化的机器,他在数小时里完成了生物体需要千万年才能达成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历程, 该机器同样也无法得知自己的起源. 因为进化工程学本来就不能确切地预知进化和发展的方向,经过无数个分支的选拔之后, 后面的组合体已经丢失了当初的信息. 机器也不会试图与智力低于自己几十个数量级的人类沟通, 就如人类不曾寄望蓝藻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史. 差异跨越几个数量级的智能体之间应该已经不能产生什么交流. 想象一下, 人和狗还可以互相打下招呼, 人与蚯蚓就很难做朋友了. 蚯蚓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 甚至觉察不到我们这样高级的生物体存在. 与此类推, 我们到时候也不能跨越这种多数量的智力差异, 去意识到高级智能机器的存在形态. 更没有交流的意向和冲动.
人类将来会扮演什么角色? 也许人类就象<T 2>将结束时Sarah Connor所说的: 未来尚未注定,一切在乎我们自己.

 6 ) 回来还是到来——《终结者》系列

“I’ll be back。”是使《终结者》能够延续的一句经典台词,同时它更是对人类的一句警语。无论是T-800,还是T-850,甚至是更先进的T-1000和T-X。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超越自身所能掌握的高度,危机就将降临。

因此,《终结者》作为警醒世人认识到这一危机的影片——特别是它提出了人类所创造的智能体(机械人、克隆人、虚拟的电脑世界……),终将摆脱人类控制而反之与人为敌这一终极命题——是史无前例的。它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不仅自1984年卡梅隆拍摄完成《终结者》第一集后,第二集和第三集分别于1991年和2003年分别与我们见面,而且类似题材的电影接连推出。最著名者可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去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这些电影或以直叙的方式坦诚不恭的指出科技危机的所在;或以隐喻的风格暮鼓晨钟的涤荡人类发热的大脑。而这一切的发端正是那个叫作“Terminator”的机械人。

现在让我抛开这些令人头晕的科技伦理问题,将它留给科学家们。而我们只是就电影谈电影。

在三集《终结者》中,为中国影迷所广泛谈起的应该是第二集。因为上个世界90年代初正是国人刚开始从非正当的途径获得外语片源的时期。家里拥有一台录象机,四处找寻录象带。一旦发现了一部好片子就“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现在三、四十岁的影迷中,是在那个时期养成这种爱好的不乏其人。回忆《终结者》2,其实就是在会议他们自己的年轻时代。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已经看惯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后,再来看这部影片,依然能感觉到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依然会有很多镜头和片段铭记于心。即激动又感动,这是第二集超越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的的成功之处。

由于第一集拍摄的时间相对较早,看过的人就明显少了很多。它不如第二集有那么多的特技场面,也不那么炫耀,但是多数的影评家都认为第一集的制作更为精良。“它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是一部预示了世界末恐怖景象和带有冒险故事成分的动作片。”在第一集里T-800的程序才是真正的“终结”,而不是第二集里的“拯救”。作为《终结者》的开篇之作,它才最符合片名的本意。阿诺在片中的冷硬面孔,令人心悸,读出来就是——无情!此片不仅使卡梅隆的事业蒸蒸日上,也基本奠定了施瓦辛格后来的戏路。对他们两人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到了第三集,我反而没有什么想说的。越来越完美的特技并不能升华影片的内质,故事情节也趋于单一,相比克里斯塔娜·洛肯我还是更喜欢琳达·汉密尔顿。或许是因为自己对动作片再不抱如以往的渴望,也可能是真的“大片”看的多后麻木了。总之,对于第三集,我失去了很多热情。但是,只作为一部以娱乐为目的的动作片,以赢利为主旨的商业片来讲,第三集还算是成功的。

也许,就在今天有两个机械人从未来回到现在,一个是为杀你而来,另一个却要就你。因为你就是未来人类反抗军的领袖……

“I’ll be back。”是的,它还会回来。“Terminator”的故事还将继续,而人类的故事会被它打断吗?

 7 ) 语录

未来尚未定数,命运并不存在,要靠自己创造。

T-1000可以模仿它摸过的物体,但仅能模仿体积相同的东西,不能变成复杂的机械。

就像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狗屎堆起来的。

“要求否决,这不是我的优先任务。”
“去你的!救她是我的优先任务!”

“天啊,你差点杀了那个人!”
“当然,我是个终结者。”

“你打断了我的胳膊。”
“人体内有215根骨头,那只是其中一根。”

你不能以身犯险,即使是为了我。你太重要了。

T-101的内藏电池可持续使用120年。

如果我将来真会成为那个伟大的军事领袖,那也许你应该开始听听我的领导意见了。

你必须听听人们怎么说话。
你不能说“收到”之类的废话,你要说“没问题”。
如果某人用很不屑的态度向你走来,你得说“吃屎吧”。
如果你想向人炫耀,就说“后会有期,宝贝”,或者是“再会了,麻瓜”。
某人心烦意乱时,就说“冷静点”,或者你也可以一起聊。

以邻为壑是人类的天性。

我也得保持机能正常运作,因为“我太重要了”。

终结者永远不会停止运行。不会离开他,也永远不会伤害他。不会对他大吼大叫,不会醉酒后揍他,或者是太忙没空陪他。它会永远在他身边,至死都会保护他。

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

“这辆车只能开这么快。”
“我跑步都比这要快!”

从今往后,每天都是礼物,请珍惜每一天!

 8 ) 气质猛男

某个坚持日韩男星审美观的朋友总要跟我灌输肌肉男无气质这种观点,对于没有看过未来战士的女流,这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现在那些不男不女的日韩男星偶像要活在那个时代,咋还能让他们活下来!还不一散弹枪毙掉一打,再被坦克型机器人重重碾烂一堆。

未来战士终结者永远是所有男人和男机器人的楷模,光是挖出眼球后,隐藏在墨镜后那深邃的红外线狙击瞄准,就已经气质得让你可以去死了。无论是第一集被炸成骨架后仍要杀你全家的钢铁意志,还是第二集灭了水银人后仍为了人类未来选择的自我牺牲,只要有了随时随地轰掉半座城的爷们气概,就连演这个角色的阿诺德(施瓦辛格)老兄最后都能当上州长。

整部电影没有太多时间旅行而带来的错乱关系,没有细致解释机器智能生命的社会体系,只有光明磊落的动作场面和情节,只有充满末世警示的细节和因果线索,未来战士当之无愧为类型硬汉科幻片的一块里程碑。无奈第三集的出现完全毁掉了前两集的诗意,这是后话了。虽然此类科幻片中的未来多是末世景象,但从来不会给人带来绝望感,小时候的我总觉得能有那么多如此气质的机器人,社会再混乱也一定还是有趣的,颇有种惟恐天下不乱的意思。第一次看《未来战士II》是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在姑姑家,好像是因为表妹生日,姑丈不知从哪拿来了这张没有中文字幕的LD碟,英文对白几乎一句都听不懂,但有气质的科幻片毕竟是与众不同,不用言传,意会便可,一家老小在不停的追车枪战爆炸场面中其乐融融。

 短评

看这个我也能看哭,我多感性啊·

4分钟前
  • 唐小糖·
  • 还行

詹姆斯卡梅隆的巅峰之作,永远的科幻经典。1.传统模型和化妆特效为主,电脑CG为辅;2.创意十足的最强反派:T-1000;3.施瓦辛格最好的表演;4.兼具动作片的爽快、科幻片的气魄与哲思、喜剧片的爆笑和文艺片的温情;5.机器人学习情感,以机器反思人性,揭示人的自毁倾向;6."点赞"一幕至为感人。(9.5/10)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真是太好看啦!在电脑上看完全完全不行啊,必须抓住任何荧幕放映的机会!!冷面壮汉(这里很好地利用了施瓦辛格演技方面的不足)配眼神忧郁的正太,再加上造型那么经验的反派,完全被秒杀。根本不像20多年前的片了。更何况这种把现实和未来画成一个圈的结构真是了不得,卡梅隆每个剧本的完整度都特别高

1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液态机器人的创造者叫戴森,所以脑袋就经常被轰成中空的圆形。(胡扯==

1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这是在1991年啊,重复,这是在1991年啊!

16分钟前
  • 小海
  • 力荐

【A-】也许已经没有人可以撼动卡梅隆“商业大片之王”的地位了,动作场面、故事情节、视觉效果、氛围塑造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各元素配合上又达到了均衡的极致,可谓是爆米花大片的无上杰作和经典蓝本。最喜欢两场戏,康纳与两位终结者的初次追车戏和梦境核爆场面:前者在戏剧冲突、气氛营造上都做的相当完美,尤其是实拍镜头所凸显的速度感,绝对是追车戏的经典分析案例;后者则是在拍摄手法的角度上首次直观的展现了核战争的恐怖所在。现在看都那么令人震惊,实在无法想象90年代的观众第一次看到本片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走出影院。

19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I wish I can have my own terminator. 他能学会人类的情感,而你是不是已经忘了?

2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影史少见的第一部就足够经典,续集还能超越第一部的电影。《终结者1》中,约翰·康纳将里斯传送到过去;里斯又和莎拉·康纳生下约翰·康纳,形成一个闭环。《终结者2》也是如此,正是天网将T-800传送到过去,才让人类得到终结者的芯片,从而得到灵感发明了天网,互为因果。所以他们要找到迈尔斯·戴森,打破这个循环。迈尔斯·戴森在平行宇宙是发明天网、间接毁灭世界的罪魁祸首,在这个宇宙却成了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人类的英雄。约翰·康纳对母亲的态度的转变也让人感触颇深。他一直以为母亲是疯子,是失败者。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母亲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天网将T-800的中央处理器设为只读,防止他产生思想。这样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竟然愿意通过终结自己,换来世界和平。谁说机器不能有人性?烈焰中竖起大拇指的镜头堪称影史最震撼瞬间之一。

2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伙计们~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棒的?

28分钟前
  • Dr.Moth
  • 力荐

小時候覺得好帥

31分钟前
  • 还行

看终结者系列也算怀旧了。施瓦辛格当州长前真健美肌肉都像假的一样演机器人太合适了又不要演技也没表情。叛逆的小家伙实在和当年leo在成长烦恼里太像了难怪卡梅隆会找上他。剧情一般但当年肯定还是蛮轰动。

32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金属狂躁!!!T1000的空前绝后在于一个机器人居然真的具有妖气。

33分钟前
  • Nakedself
  • 力荐

宿命的终结,伟大不仅在于超越时代的特效。

3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施瓦辛格太酷了!

38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少见的超越首部的续集,动作片中的经典~~

4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I'll be back

45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小时候很少想知道外国人的名字,但看到这个男的特地问了很多大人,才知道,他叫阿诺施瓦辛格。

46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力荐

我对于这种【强势的暴力】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致。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很有1991年及1980s金属老炮的味道。酷毙。

51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论大脑T2真的太幼齿了,简直把观众都当无脑儿:未来世界的军事领袖竟然教育T800不要随便杀人。没有比这更好笑的笑话了,我看到那里差点笑岔气。虽然阿诺的形象,还有他和液态机器人的对抗还是相当赞的。

55分钟前
  • souvent
  • 还行

终结者三部曲中最经典的一部

60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