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正传

喜剧片大陆2007

主演:黄秋生,郑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勋,鲍起静,连凯,许愿

导演:赵良骏

播放地址

 剧照

老港正传 剧照 NO.1老港正传 剧照 NO.2老港正传 剧照 NO.3老港正传 剧照 NO.4老港正传 剧照 NO.5老港正传 剧照 NO.6老港正传 剧照 NO.13老港正传 剧照 NO.14老港正传 剧照 NO.15老港正传 剧照 NO.16老港正传 剧照 NO.17老港正传 剧照 NO.18老港正传 剧照 NO.19老港正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18:27

详细剧情

  老左(黄秋生 饰)是香港老一代彻头彻尾的左派,他哼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  老左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没有把心放到自己的小家上,令儿子左忠(郑中基 饰)心生不满。左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陆敏(莫文蔚 饰),陆敏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左忠不想一辈子和老左一样背着“左”的包袱,利用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展开了内地冒险式淘金之旅。  左忠和陆敏在1997年回归后最终满身伤痕回到香港,老左的一生最终将如何落幕?

 长篇影评

 1 ) 左派的躁狂與憂鬰

回歸十年,在種種膚淺蒼白的慶祝活動當中,「老港正傳」觸碰「老左派」這個從未在香港銀幕上呈現的課題,也算是別開生面。

雖然老左派在香港源遠流長,對香港文化構成的影響既深且廣,但自八十年代以來,老左派刻意收起「左派」形象,以求融入香港主流社會的策略,已做成香港新一代對「左派」傳統的認知嚴重斷裂的狀況。

可是,「老港正傳」並沒有正視這段塵封了的歷史,而是將這段歷史嵌入一個以個人悲歡離合為主調的煽情劇架構當中。對於渴求在片中填補失落了的歷史空白的廣大觀眾來說,「老港正傳」的左閃右避,洽好說明了電影敘說人在面對這段香港左派歷史時的左支右拙。

一些影評人將「老港正傳」安置在中國文革後的「傷痕文學」及以謝晉為首的「傷痕電影」的傳統,的確有其道理。因為傷痕文學和傷痕電影面對歷史的複雜、歧義和創傷之時,往往都是以濃重的煽情色彩塗抹、遮掩過去,將歷史和社會力量人格化、個人化、並以家庭作為歷史危機的避風港。可是,「老港正傳」卻缺乏謝晉式煽情劇中忠奸黑白二分的救贖敘事。電影裡頭可以說盡是正派人物,而無反派人物。相反,故事的骨幹是「金雞」式那種不斷跳越,無由解釋,沒有英雄但會自動推進的歷史,以及在底下演出個人悲歡離合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悲劇就如主角左向港(黃秋生)在妻子秀英(毛舜筠)死後所說:「時間全部錯哂!」-------因為小人物在無言無語的大歷史步伐面前,最終的悲劇就是與時代、時間的錯位,把握不住時代的方向。

將電影鏡頭充當無情歷史判官,腑視大地,憐憫小人物,出色的例子是荷李活的「阿甘正傳」。「老港正傳」的實際效果,其實就是將「老左派」打造成香港「阿甘」------只有一股坦白、樸素的愛國心,卻又毫無自覺能力和主體性,去掌握狡獪無常,卻又無所不能,至高至大的歷史旨意。

所以,如果傷痕電影是要以煽情劇的方式迴避歷史創傷,是要轉移視野,突出共產黨富於彈性的自我修復能力,卻始終證明共產黨還是掌著歷史的舵,還能從創傷中救贖了意義渺茫的歷史的話,「老港正傳」卻只是在溫馨煽情的遮掩底下,以無堅不摧的資本主義巨輪為名,自虐地觸碰這些傷疤,暴露這些傷疤。

事實上,這種寫成像「阿甘」的老左派形象,和主流刻版印象中令人生厭生怕的「維園阿伯」形象,只是一個銅錢的兩面。「維園阿伯」是毫不掩飾的躁狂,左向港版的「阿甘」,則在無辜底下埋藏著一種憂鬱。

根據弗洛依德,躁狂和憂鬰都只是哀悼失敗或拒絕哀悼的病態結果,因為兩者都無法與失去了的東西重新建立關係,歷史創傷因而無法治愈。香港老左派常見的躁狂與憂鬰,都是未能安葬/哀悼自己失敗了的過去的結果。

蘇東波之後,西方左派對社會主義江山瞬間敗亡,耿耿於懷,早有論者以「左派的憂鬱」反思其進退失據、一厥不振的窘態,因為這些西方左派,拒絕對社會主義的潰敗哀悼。觀之香港老左派,卻早因文革極左之失誤、六七期間要求提早回歸之失敗而傷痕累累。可是,香港老左派這段段歷史創傷,卻從沒好好治療。失去的夢想、錯置的目標、浪擲的生命歲月,歷史至今仍未有一個說法。暴動/抗爭中的那些傷殘死難,數十年來如荒野暴屍,未得安葬,無從哀悼,更遑論紀念。

將荷李活的「阿甘」形象,覆蓋在香港老左派身上,甚至可說是對老左派另一輪殘酷的嘲弄,因為「阿甘正傳」當中被美國歷史拋得暈頭轉向的,其實是一個天生智障的阿甘,自始至終根本就沒有甚麼偉大理想。然而,香港老左派的憂鬱背後內藏那種「反過來對準自己的憤怒」,卻是因為一個又一個「崇高而又偉大」的理想逐一失去。而老左派之所以為老「左派」,卻正在於他們當年自詡在眼光、分析、遠見,都比沉淪在殖民地當奴才的本地主流社會高明:他們曾經有理論、有分析、有判斷。

回歸十年,為老左立傳,頗有為左派理想年代送葬哀悼的絃外之音。可是,現實當中,老左派們能接受以香港的「阿甘」,為失去了理想的自己造像嗎?答案如非的話,左派躁狂與憂鬰的日子,恐怕仍然沒有遠香港而去。

 2 ) 与老港的一场私密交流

越来越觉得看一场电影就是与片中人物进行一次私密的交流,甘苦好坏自在我心。影评人的观点,大众的观点,朋友的观点,通通都是BULLSHIT。对于我个人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与否,标准在于它是否打动了我/刺激了我/娱乐了我。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再众口铄金的经典我也只觉寡然无味,而如果达到了其中任何一条,再积毁销骨的烂片我也自能咂摸出它的妙处。

在我所看到的评论里,很多人似乎对《老港正传》这部所谓的回归十年应景之作并不感冒,甚至诸多苛责。有人说它谄媚,有人说它做作,有人说它题材太大有心无力。然而,这些并不能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判断。的确,《老港正传》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没有我所激赏的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圆熟自如的叙事手法,结构有点松散,拼接有点生硬,一看就感觉不是大手笔。不过,它却有着实打动我的闪光点,而正因这些闪光点,我不吝于给它四颗星。

这些闪光来自对人物及细节的刻画。故事的主人公左向港,无疑是片中最具个性的一个人物。在刚开始进入故事的时候,作为观众,其实对这个人物更多的是一种不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会成天将社会主义好挂在嘴边,把去北京天安门当作朝圣般的梦想呢?更何况,这个人物的生存背景是在回归前的香港。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老港的生活一幕幕展开,忽然觉得,抛开那层政治信仰的外衣,老港已经在黄秋生的演绎下越来越可亲可感。固执、大男子主义、乐于助人却偏偏看不到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人我甚至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原型!所以说看电影就是一种私密的体验,只有自己的经历与片中的情节发生化学作用,才能感觉入味三分。

而电影里的其他人物,我同样可以在他们身上捕捉到似曾相识的影子。为生活劳碌的父辈,一生不曾发家致富,但却勤勤恳恳乐天知命。这仿佛就是我的父母亲辈的写照。为理想奔忙的年轻人,有的出国远走,有的闷头打拼,有梦,有挫败,有坚持。这又似乎能为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感同身受,输入斗志。而贯穿其间的那些浓郁的亲情,年少的爱情,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友情,更让人不由动容。可以说,虽然那些对政治情结的表达方式不一定真实,将人物的个人史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的联系也许牵强,但是,这些细微处的小情感却是真实的,可以被体会的。似乎每一场欢乐与哀愁都能找到生活中的映射,而每一个笑容,每一声叹息,都自有你生命中的掌故可循。

想到这里,话说回来,子非鱼,你又不是老港,你甚至不是老港那一代的香港人,你又怎么知道老港的爱国激情不是真实的呢?你又怎么能妄下判定说将个人置于历史背景之下就是矫揉造作呢?更何况,一百万人有一百万种活法,老港也自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必然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电影,反映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及其与时代的联系,怎么就谄媚了呢?

前两天看《TIME》,报道了中国的ME generation,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文章大意是说,ME generation在一个远离政治动乱的环境下成长,因此,相比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对政治更多的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文章得出结论,要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靠这一代人是没有希望的。老美自喜欢拿他们所谓的民主眼光打量我们,因此结论未免偏颇,这暂且不表,不过我窃以为文章说的ME generation对政治表现冷漠是确有其事,现代人对诉诸政治、和政治联系比较密切的东西,有一种冷感甚至反感的倾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很多人不喜欢《老港正传》的原因。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真应该对自己观影态度的客观性作个反思了。

 3 ) 我喜欢《老港正传》

昨天晚上,我从11点半开始看这个片子,一直看到今天也就是7月1日凌晨。完了我才发现,哦,原来我以此方式纪念了香港回归10周年。
《老港正传》就是一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香港电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我发现我很喜欢。绝对比内地主旋律电影好看100倍。一部地道的香港电影,事实上这些年很多香港电影已经不香港了为了讨好内地就内地化了,反而失去了香港电影形态特有的魅力。所以看这个片子很过瘾,香港演员的布莱希特表演形态在此片中呈现恰到好,既保持了其表演特点也不过分夸张化(特别是疯惯了的郑中基这次能处理成这样的确不容易),剧本也相当好,好几处我都感动的鼻子酸酸,想到我爸我妈。

 4 ) 故事很平淡 演技很精湛

好像应该这样评价《老港正传》比较恰当,故事平庸,演技精湛。

如果不是看在几位戏精的份上,我一定会把realplay给关了。也许我觉得剧情过于平淡,或者我不喜欢过于黄秋生所饰演的男主角,或者我一向不太主旋律,尽喜欢大邪门,因此这部电影怎么也达不到我的高分。

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莫文蔚姐姐美丽的长腿,以及她惊心动魄的苗条,还有依旧很勾人的长发,扮演起情窦初开的小女生时居然也不见老,这么美好的女人,冯德伦同学居然还会传出这样那样的绯闻,真是让我十分不解。呵呵,我怎么总是这么八卦呢?

郑中基同学扮演这么一个小时不学无术,长大以后经历许多挫折,乐观而又带着几分吊儿郎当,老大不小依旧善良单纯,始终坚持于自己的爱的一个普通的香港男青年,还真是惟妙惟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痛苦万状时,总喜欢撞墙,呵,真的不痛吗?

文艺中年黄秋生大叔这回扮演一个很左的爱国电影放映员。颇有几分前几年报告上常见的那种只关心群众和别人,忽略身边至亲,进而得到国家人民表彰的英雄的味道。比如他总是为工会做好喝的汤,同床共枕的老婆一直到死都不曾喝过一口,比如他把两口子一辈子的积蓄借给别人的儿子,结果自己的儿子生意失败,却得到的是他的质问。电影一开始就是一片幸福的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但愿我没有老到记错歌曲的地步,我一直没有看出来电影背景是文革初期的香港,啊,香港,香港,为什么在我心里你总是那么的香?言归正传,我对于这样过分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其实是没有许多好感的。我喜欢先把家庭照顾好再去照顾别人的男人。so黄秋生大叔,我觉得这个角色明显和你的style很不搭,你那文艺中年的特色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急于奉献的小放映员,实在有点不对味。当然我当你转型好了。这年头谁都得转这么一两次。

毛舜筠阿姨还真是清秀无比。叫她阿姨似乎不太恰当,大家都知道她是哥哥曾经的爱人。你说我们叫哥哥哥哥,却叫她阿姨,不是乱了辈分么?今晚的我似乎格外癫狂,总写些和电影无关的八卦,呵呵,原谅我吧,人老了总是罗嗦万分,不八卦就会死一般。她饰演一位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为了丈夫和儿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让人心酸的是一直到她死,丈夫都不知道她有心脏病,体弱多病的她为了多赚点钱,这么辛苦地四处帮佣,而黄大叔还一个劲想着帮助别人,这这这一切让人情何以堪?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想渲染什么,渲染港人对于回归大陆衷心的喜悦吗?貌似就看到了黄大叔一个人的欢天喜地;要表现复杂的各种心态吗?影片却显得如此单薄;或者就单纯表现几个草根家庭在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侧面表现国家一路以来的变化和发展?呵呵,我这个失心疯。可是我觉得这么主旋律的电影,如果无法提取中心思想,终究是件难过的事。

本来我是一个眼泪特别容易被煽动的人。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变得格外坚强。只是看到郑中基同学背着这么沉重的几个大包包,在大陆和香港游走,一直经历坎坷,那种落寞和生活心酸周而复始,忽然很有点物伤其类的感受。而莫文蔚姐姐同样经历了不少人世沧桑,和男友分手,生意不顺畅,之后男友离开,而她又小产,似乎一个女人不想经历过得种种苦痛她都经历了一遍。其实她是爱着左忠同学的,而左忠同学也是一直爱着她的,本来两个人一起看天上飞过的飞机那一幕应该很感人的,只是由于拍摄角度的问题,飞机就在头顶上飞过,似乎伸手就可触摸到机身,我就有点奇怪了,难道那个已经废弃的机场的海拔很高么?不过莫姐姐迎着早晨的太阳笑的样子真的很灿烂,她的长腿真是有够漂亮,我对她有够喜欢。

影片长长的跨度,也给我衔接不畅的问题。故事和故事间明明是联系着的,在我看来却像出现断层。很有支离破碎的感觉。不过四位主演却是演什么像什么。所以我说这是一部一切都很平庸,只有演技很精湛的电影。我这么说,会不会被理解成我一直很抗拒主旋律?

嗯,我是不太喜欢,有个不太好的类似强迫症的习惯,看完一部还差不多的电影,会希望很多人一起分享,这部电影就免了。不过黄沾大叔的问我还真的很好听。我喜欢那段温情脉脉的歌词。

也许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结的同学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看看是否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痕迹。比如黄大叔的手摇式放映机,会让我想起小时候骑在爸爸脖子上看露天电影的那种温馨。事实上电影放映员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个很浪漫的职业,当然浪漫不能当饭吃就是了。剧中的左大叔一直都是清贫度日,在他身边的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他依旧安贫乐道,可是他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你说这样的男人的存在,是不是会让本来就迷茫的女青年们的择偶观更加混淆?

咔咔我在说些什么呢。我真是越来越癫狂了。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看过了也不觉得遗憾。一切都是那么平淡无奇,好比我肚子饿了,于是喝了点稀饭,但是过后我饱了,可是我不觉得那稀饭值得回味一个道理。

呵呵,写影评就是幸福,大肆批评却不用担心有人说我骂错了。看电影本身就是私人的事情,而把感受写成许多人可以看到的影评纯属闷骚需求。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闷骚。外表越低调,内心越闷骚。

癫狂的人总是有N个癫狂的理由。我越发佩服我自己了。

 5 ) 电影先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有信仰的人总是积极而亢奋有希望的,且不论这看不见的东西是否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洁白无瑕

小疑问:
左向港祖籍辽宁省?
怎么会有流行塑料花的时候?
愿意听原音又听不懂,听不懂又不愿意看字幕,不愿意看字幕又觉得学粤语很麻烦,你说我怎么办?

小穿帮:96年左忠街头卖T恤,背后的街道墙壁上办证的手机号码。那会,没有那么早吧

好人好事:
67年左派示威;买西瓜同样价格要小个的;捐资助学;把春节假期给别人;
。。。。。。

编剧:施扬平 萧君红 赵良骏
摄影指导:林志坚
原创音乐:高世章
剪接:梁国荣

商品闪现:妮维雅护手霜、SONYT7

“做人呢,你以为是做戏啊!?”儿子对老左发出了质问;

记者:今天香港71回归有什么感想?
左向港.....好开心....好开心
记者:为什么?为什么?
左向港:因为香港是中国人的地方,终于回到中国人的地方

在雨中,失去了妻子的老港接受记者的街头突击采访

“这么多年来,我们就象一双筷子,一起品尝人生的甜酸苦辣,无论味道怎样,都是珍贵的”


【两首歌曲】


问我
歌手:陈丽斯 专辑:怀旧女星选
 
问我欢呼声有几多
问我悲哭声有几多
我如何能够
一一去数清楚
问我点解会高兴
究竟点解要苦楚
我笑住回答
讲一声我系我

无论我有百般对
或者千般错
全心去承受结果
面对世界一切
那怕会如何
全心保存真的我
问我得失有几多
其实得失不必清楚
我但求能够
一一去数清楚
愿我一生去到终结
无论历尽几许风波
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系我
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系我




歌曲:星光伴我心
歌手:郑中基 专辑:before after
作曲编曲:金培达
填词:陈少琪


从银幕下发梦
谁令世间哄动
重重叠的面孔
数十年默默伴我心中
我六岁的英雄活到这分钟
-
从银幕上发亮
谁是你的偶像
谁人获喜剧奖
百万人滴著泪去鼓掌
故事里终于可让真理赢一仗
--
快乐时光世上流芳
长留光影像天堂窝心老地方
时代再启航仍携著手观看
未怕哭笑令眼泪流光
而情感不用躲藏
这动人境况而情感不用躲藏
直至於某日回望留著戏飞变黄
谁曾相约亦于回忆中播放
迷人的片段於回忆中播放
----
从银幕上退下
谁在记忆说话
人和事都落画
再十年亦是盛放鲜花
记念里多么想问一句仍好吗

 6 ) 正面宣传的细节


自从电影《麦兜的故事》激发了香港人的本位意识之后,港产电影越来越多这样关乎每个寻常人最基本生活层面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欣赏的趋势。香港从来不缺乏商业类型片,并且无论是那一种类型都已经有了难以超越的经典。与陈果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同,拍过《金鸡》的赵良骏于这个当下推出的《老港正传》更像是一部“行进中的影像记录”,以时间为序将一个人、一个家庭或者说是一个群体在社会变迁当中的林林总总一一展现出来。

因为种种原因,普通香港人在回归前的生活,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割裂的。低空掠过的巨大的飞机、芜杂的棚户区,这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香港。我不知道普通香港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一些历史细节的重现,而一下子被拖回到回忆里面。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作为普通的内地观众,我们似乎并不缺乏一些共鸣点,整个社会经济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飞速增长,传统文化观念的遗失、观念的转变等等。就连棚户区的环境、出国留学热、移民热、红塔山、纤夫的爱等等这些细节,其实离我们寻常生活层面也不远。

电影的主角大概是香港最普通的草根阶层了,一个爱国电影院的放映员,做一行就做数十载光景,风雨不改。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回祖国看看天安门,看看祖国美好的河山。然而天意弄人,但是他的夙愿却一直未能实现。直到影片尾声,他也未能到达北京。不过,他得到了做2008年奥运会义工的申请表。影片最后却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其实在这个月里,“回归”一直都是一个相当热的关键词。一直在各种媒体当中听到“文化回归”这个概念,强调是一种心理的归属感。如果这部电影是完完全全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其实这根文化的脉并没有完全的割裂,所谓的“回归”,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当中。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老港正传》大概只能说是毁誉参半。毁的部分是因为有人都说他“正面宣传”,过于“意识形态”了,不佳的票房成绩在香港的商业环境当中已经比较弱势,而且在短短的一两小时内浓缩了四十年的变迁,时间被压缩,整个电影的节奏被抽成了一格一格,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局促。誉的部分除了那些经历十来年“烂片”磨砺的“老戏骨”们出色的表演、画龙点睛一般的《星光伴我心》等等之外,那些鲜活的细节让这个“正面宣传”显得立体和生动。

说实话,我没有办法给这部电影一个很切合的评价,因为我跟很多人一样都看到它两面,但有一些可以肯定,这部电影应该会得到香港金像奖很多个提名,从《早熟》开始向正剧转型的毛姐(毛舜筠)内敛且精彩的演技应该会得到再一次的肯定,还有,这部电影离着经典还有一段距离。
 

 7 ) 未遂的时代回忆,共鸣的善良力量

“为什么拉上窗帘?”“拉上窗帘就是见不得太阳光、见不得毛主席。”红小兵们以此为借口抄家打人。

用火箭筒将企图以铁腿水上漂逃跑的死刑犯轰爆后,以左手敬礼,再击毙下一个专政对象周星星前喜出望外地收获100块赃款。

以上这些都是老式香港片对红色中国的妖魔化感受。回归这十年,随着两地越来越不可分的亲密关系,至少让香港电影人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出更加真实的中国现实,尤其当他们开始回忆自身稀薄却的确存在于个体港人身上的稀薄红色史时,该很真实了吧?遗憾的是,导演却把老左的个人情怀嫁接去宏大的社会进程和回归十周年的命题上,却显得凌乱不堪,负担不起。于是,在虽然只能听到3/4粤语对白的我看来,这不是部能让人入戏的好电影。

首先,从事实上,老左个人的成长记忆不能引起我们的集体回忆,那些坚持毛派理想的誓言和呐喊,即便在作为红色主体的我们看去,并不显得如导演想象的那样有意思,工会里、餐桌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远没形成因回忆而变得美好或觉得可笑的距离,还不如另一个老左戈达尔直接让老婆卡利娜直接在《中国姑娘》里对着镜头宣读红宝书。其次,《老左正传》有将家庭生活和个人理想融入宏大时代变迁的理想,甚至从角色到配乐上都能让人联想起同题材的伟大作品《阿甘正传》,却把时代事件作为一种毫无滋味的点缀,简单的通过从1967到2007的新闻片去提醒观众:看着,时代要影响他们了!于是,在港左们游行新闻报道后,老左和老右几乎在饭桌上大打出手;在2001年纳斯达克锐挫后,郑中基夸张地撞墙。再次,莫文蔚可以是珍妮,郑中基却无法是阿甘,他只属于乱七八糟的闹剧,属于公路客运系统视频里的消遣,看他和黄秋生这张真正已经在《千言万语》里证明了适合时代的脸搭配,觉得颇为不协调,时代该有的沉重感也被无谓的夸张表现破坏殆尽。惠州搞游戏厅、韶关养狗、菏泽不赏牡丹赏流星、莱芜狼狈下车,这些除了表现郑中基一事无成的胡闹外,于整个时代回忆毫无作用。郑中基可笑肢体于时代是无力的,于观众也是索然无味的,《阿甘正传》却通过另一种技术手段的夸张(如新闻事件合成),让人物在荒诞感之外更多了代表人群整体的时代参与感,完成了宏大的表达。

虽然电影从剧情上给我一无是处的失落感,但我却难得地在黄秋生角色身上找到一种共鸣。那是埋于血脉的善的力量,而这一点也是我刚从自身找到的。刚结束了宁洱地震灾区志愿者工作,我被问及感受时常自嘲高估了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自己不过就是个凑热闹的,然后某人却指出“为何别人不凑热闹,你却总凑热闹?你有一种善的天性,或许还很强大。”我相信老左也是,只不过在他的成长里,这个善没被留出可供自嘲和解构的距离,于是成了家庭的负担,让一对筷子除甜外,不得不更多地体味酸、苦和辣。

刚接到另一个老港,英国人Steve的邮件,他和真正的老港阿坚又携手,组织坪洲岛人成功抗议了政府削减护士的计划。他们天性也同样是善的,以轻微之力,推动着时代进步。

(原载南方都市报)

 8 ) 电影片断+新闻记录片+龙威+黄毛=怀旧快餐

电影片断是四十年来在老左主理的hk左派电影院上映过的国语戏、大陆电影:例如《巴士奇遇结良缘》《少林寺》《混在北京》《红高粱》……
  
新闻纪录片就是穿插电影中用来交待时间的新闻片断,例如1967年暴动、197x年股灾……1997年回归、2003年sars。

龙威就是郑重鸡的夸张搞笑代表作。装嫩还真的不简单啊,莫文蔚装靓妹仔还好,年纪跟黄秋生差不多的郑中基扮学生哥就太那个了。整出戏就是看到“龙威”,只是这一次他叫做左忠(不过效果不错,同场观众的几次笑声都是由他引发)。

黄系秋生,毛系“毛毛”毛舜筠,都系金牌配角老戏骨,但秋生这回是一个表演力求内敛以显平淡的主角。如果时间是一位班主任,那么她给左向港这一辈子的评语就是《围城》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论:是个好人,但是全无用处。“毛毛”不过不失,在老左小左吵架继而动武时候,“毛毛”伸手拦住门口一刻“边个都吾准走出尼个门口”,颇为入戏,也最为催泪。

导演的野心很大,想透过110分钟的戏叙说两代人40年的时空变幻物是人非,但很抱歉,这只是一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作,x流的剧本存在缺陷,故事说得不够圆润自如,有点依赖煽情作为卖点,可惜正如郑中基的哭戏一样——眼泪没有挤出几滴却流了一把鼻涕。

为了赶在71前献礼,40年一觉北京梦,花了短短时间就推出了一个怀旧快餐,可惜了一个很好的题材。说到底,类似描写香港人跨越十数年故事的港产电影有《甜蜜蜜》《玻璃之城》《金鸡》珠玉在前。

哈欠指数:三颗星(满分为5颗)
催泪指数:一颗星
推荐指数:三颗星
特别推荐:郑中基的片尾曲《星光伴我心》,唱得挺好、歌词也挺好,记得听完此歌看完字幕再走http://202.101.235.102/2006/8/10/14/2433573356.wma
作曲编曲:金培达
填词:陈少琪

从银幕下发梦
谁令世间哄动
重重叠的面孔
数十年默默伴我心中
我六岁的英雄活到这分钟

从银幕上发亮
谁是你的偶像
谁人获喜剧奖
百万人滴著泪去鼓掌
故事里终于可让真理赢一仗

快乐时光世上流芳
长留光影像天堂窝心老地方
时代再启航仍携著手观看
未怕哭笑令眼泪流光
而情感不用躲藏
这动人境况而情感不用躲藏
直至於某日回望留著戏飞变黄
谁曾相约亦于回忆中播放
迷人的片段於回忆中播放

从银幕上退下
谁在记忆说话
人和事都落画
再十年亦是盛放鲜花
记念里多么想问一句仍好吗

ps:延伸阅读10回归献礼电影《女人本色》评论:
http://www.douban.com/people/1070839/

 短评

不比每当变换时强多少。但是演员好。

6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存在这么老一辈人,10·1看这个真凑巧

11分钟前
  • Rainelf
  • 还行

12.5

14分钟前
  • 石中剑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那个叫郑中基的男人总觉得怜悯,他总是那样,无辜但是又有点可恨的谋杀着我的同情心

18分钟前
  • 隔岸之雨
  • 还行

几乎没看明白。

23分钟前
  • JKL
  • 还行

香港回归前后一代港人的经历与情怀。个人感觉,对于大陆主旋律思想的强调有些过度,显得不太真实…但电影对于时代背景变迁和主要人物的经历故事刻画很细致,小细节动人。。。于是最后我又飙泪了。。。ps:电影中的电影《顽主》、《红高粱》…三星半

28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推荐

不痛不痒!好多历史史实未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29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浓缩就是精华,只是这次有点糊;片子开始情节有些混乱,中后篇开始好转,只是人物形象的设计让人疑惑

32分钟前
  • 坐在海底支着下巴的鱼
  • 还行

政治.信仰.人生.

36分钟前
  • 幸运卢克
  • 还行

感觉有点演过了,不过还是挺感动的

39分钟前
  • adele885
  • 还行

套路戏,样板戏,猜得到每一段的结果。

42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有历史感 还是不好看

44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香港电影中对大陆的新的眺望

45分钟前
  • 糊涂羊倌
  • 还行

皺紋就是特權! 問我——黃霑!

49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其實是「回歸十週年」紀念。拍左翼不拍右翼,那是人在屋簷下。

51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老套,但朴实

53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政治味道太浓了

56分钟前
  • 海蓝心蓝
  • 还行

抱歉没看完

57分钟前
  • vitamine R
  • 推荐

郑中基 ! 还可以啦

1小时前
  • 刘文二
  • 还行

令人觉得酸涩的。。。。香港主旋律电影。

1小时前
  • 老六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