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停留

剧情片美国2005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瑞恩·高斯林,娜奥米·沃茨,凯特·伯顿,伊莉莎白·里瑟,鲍勃·霍斯金斯,詹妮安·加罗法洛,黄荣亮,贝琦·安·贝克,杰西卡·赫特

导演:马克·福斯特

 剧照

生死停留 剧照 NO.1生死停留 剧照 NO.2生死停留 剧照 NO.3生死停留 剧照 NO.4生死停留 剧照 NO.5生死停留 剧照 NO.6生死停留 剧照 NO.13生死停留 剧照 NO.14生死停留 剧照 NO.15生死停留 剧照 NO.16生死停留 剧照 NO.17生死停留 剧照 NO.18生死停留 剧照 NO.19生死停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8

详细剧情

  一部超出想象的心理惊悚电影。  一向上进的大学生亨利·拉萨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突然扬言要自杀,心理医生山姆·福斯特(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为了挽救亨利,开始对其进行治疗。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医生山姆发现亨利经常会说出一些 骇人听闻的语言,更加令人不安的是,这些预言竟然一一应验。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亨利?生死一线,中间真的能够停留吗?在女友丽拉·库尔佩(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的支持和帮助下,山姆能否找到答案,拯救一切?

 长篇影评

 1 ) 被誤讀的Forster,與Lynch相異的出發點

有人說内容空洞、與Lynch水平相去甚遠,其實初初我也覺得這部有點Lynch風。

但觀影結束先發覺又何以相提並論。

Lynch慣用夢境主綫,通過夢境碎片及少量現實拼湊真相,理論基礎借鑑弗洛伊德。

而Stay並非以夢呈現,出發點不同,講述的是瀕死體驗,涉及心理學、心靈學、亦有醫學案例背書。

或許大家認爲其內容空洞只因故事到最後無法串聯成結果/自圓其說(?),那些只是虛無且不合邏輯的幻象(於是立馬喪失了推理的興奮和預判結局的快感)。

其實若能接受瀕死體驗的設定,一切都更容易說通:全球案例中大部分都有過類似片中經歷,如中國就有個女生重病失去意識後眼前過片年幼時看過的動畫;腦內人生經歷倒帶;亦有抽離身體站在床邊目睹母親哭著搖晃沒醒的另一個自己…etc.這些實例中呈現的也確是無邏輯的幻象。將聽到和看到的事物通過腦内無意識聯想形成幻覺是人類在彌留之際本就可能出現的狀況。

有幸讀過這方面的書籍,於是沒錯過/誤解一部好電影(也超喜歡它的色彩和配樂)。

 2 ) If this is a dream, the whole world is inside it

Stay里Ewan有一句台词:If this is a dream, the whole world is inside it. 不要以为这句话是故弄玄虚的哦,这句话简明扼要的概括了电影的内容。电影里不断提到的illusion,这也不是唬人的,大半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的illusion,一个垂死之人最后的梦。它是我近来看过的电影里对人的心理描写最精准,最细致入微,最出人意料的电影。

许多人看这片会很疑惑,因为大部分时间里它可以说毫无逻辑可言,Henry似是而非的母亲,盲眼又复明的父亲,多个repeat的场景(背景中重叠的人物,气球飞上天的小孩,Henry女友排演的《哈姆雷特》等),完全不能按常理来推想,它们的发生没有原因没有道理,如此的剧情加上始终飘忽迷离的画面,很容易让观众打退堂鼓,但如果有耐心看到结尾的话,就会明白之前的不合理是为了什么,也会明白stay是何意。故事其实很简单,这是一个车祸后弥留间的男孩的梦,所有人物都是他车祸后见到的人,他知道他的父母,女友都已经因车祸过世,离他最近的两个人,医生Sam和护士Lila理所当然的成了梦中与他关系最密切的人(Sam一直穿短裤,是因为从Henry当时的角度看,他的裤管是向上翻的)。此时回头再看之前的内容,马上有了不同的感受。在这个梦里,我可以看到Henry的自责(他的自杀宣言,“我会下地狱“等等),对亲人的眷恋(三个家人不同的出现,夜总会的屏幕),以及他之前生活的一些零碎片断(关于艺术等),另外许多台词也潜意识的表达了内疚,想极力拯救自己爱的人的想法。Sam和Henry是呼应的两个角色,Sam作为按Henry意识产生的人物,他探索Henry的行为实质上是Henry对自身的探索,某种程度上,所有人都是Henry内心挣扎的一个缩影。如果有心思将前面发生的事情一一解析成Henry的心理活动,可以完整的看出他当时的复杂心情,从这点上说,David Benioff的剧本写的实在是滴水不漏,似真似幻,如果你能将自己代入Henry的角色,会发现会有许多惊人的共鸣。

还要赞的当然是导演。在营造“梦“的气氛上他做的非常之好,注意到了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Sam的裤子,背景的重叠),绝对诡异,也绝对有根据。我说过我觉得这部电影很美,可说是我之前观影中没有经历过的美。虽说在真相揭示前我也看的迷迷糊糊的,却是沉醉其中,就是因为它散发出的那种或许应称之为绝望和忧伤的美(还得配上那个相当dreamy的ost),它给我这么一个印象:一个人想要抓住他极为珍视但已无法追回的东西,有时他有了动力,有时他灰暗消沉,无论他怎么做,他想要的渐渐的在溜走,如指间的细沙,回不来。这和结尾正好是契合的,从整体上看,电影的情节算得上衔接紧凑,并不是像一看上去乱而无当。然后说Ryan,Ryan的角色应该是最重要的了,他承担了相当大的感情戏份。摆出一副万念俱灰的表情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不过痛苦欲死还是少有的。Ryan在里面哭了好几次吧,最为震慑人心的是他在夜总会里那段,投影里不断闪现的往日美好,黑暗出霓虹灯光,撞击心灵的音乐,一点点流出的眼泪,简直就是排山倒海般啊~~之后他使父亲“复明“和看女友上舞蹈课两段,也是极具感染力,其中对不同人,他的不同心态也表达的很细致。

总而言之,现在我想买一张stay收藏了,这是一部需要用脑思考,用心感受的电影,如果能看出它的门道,会恍然大悟,明白它的高明之处。


http://zambirt.livejournal.com/68250.html#cutid1

 3 ) 看过最具艺术性的一部电影-此生真爱stay

作为一个悬疑片爱好者,我几乎看过所有经典悬疑片,悬疑片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与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著称。在我看过的所有悬疑片中,印象最深刻,最无法遗忘的一部就是《stay》-《生死停留》。《stay》所涉及的题材并不算有新意:关于梦境跟客观反映与潜意识的联系。甚至相比早些年同题材的《穆赫兰道》很多方面都要逊色。尽管有种种不足,在我心中它仍是我心中最出色的一部电影!原因在于影片从始至终极其出色地渲染了一种“氛围”-足以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要营造出氛围,音乐及镜头切换则至关重要。《stay》在这两方面就做得成功独到。影片的音乐迷离而悲伤,随着人物所处的环境与境遇的改变而自然切换浑然天成,但无处不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绝望与忧伤。说到镜头,更是该片一大特色,几乎整部影片都在运用蒙太奇式的镜头衔接但却毫无不适,感恰如其分地渲染出了“如梦似幻”的氛围。而这,恰恰呼应了影片的主线,也就是剧中sam对henry的一句话:if this is a dream, the whole world is inside it.甚至在于色彩的营运也极其到位,梦幻瑰丽的紫色与诡奇的绿色是本片的主色调。再看《stay》时,便仿若坠入主人公的梦境般……种种情绪随着音乐缓缓淌入心扉-并随剧中高潮的来到深深地被冲击震撼着!
  在音乐与镜头的完美配合下,自然也少不了演员的出色演技。我也是因为这部片认识了瑞恩·高斯林这个杰出而独特的演员的。他在《stay》中饰演了一个濒死之人(一个艺术生),而整个故事便是他弥留之际的一场幻梦。在重重交替的镜头之中,并没有迷失他的身影,反而在那置身迷幻之中通过主人公情感的流露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绝望破碎之美-美学中所谓的“崇高”之美。这并不是所谓的颓废-而是一种“极致”的艺术。正如片中引用“An elegant suicide is the ultimate work of art.”在我看来,影片正体现着这种“极致之美”。
梦醒时分也正是他世界终结之时,但主人公最终还是得到了心灵上的救赎。作为观众的我终于也醒了……泪水已干-但那种种情绪久久不能散去……
  影片《生死停留》比起当做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片去观赏,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

 4 ) 无须深究,抑或无力

我相信导演马克·福斯特对于自己将要讲述的一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好象他对自己对生命同样心存疑虑。《Stay》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人弥留之际的幻觉而故弄玄虚的影片,它包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几近走火入魔,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对现实的无比恐慌。所有失去逻辑和原则的故事情节如同某个诡异的梦境,如同在清晨面朝大海闭上双眼时汹涌而来的纷乱思绪,它们是无规律和非理性的,无法解释,不能重现,然而也许只有它们才足以称得上真实,并且与我们阴暗而潮湿的内心步调一致。

《Stay》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场景的衔接转换。在主人公们行为的类比中,在环境事物的某一处相似中,在一些看似无关的内在联系中,透过光影的明灭,通过镜头的拉近和还原,不断跳转或者平稳过渡。在这样的手法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原该无迹可寻的时间的力量,充满了速度和欲望。在这里时间不再是线形的心理体验,它可以跟随人的意识,任意加快或延迟,就像我一直以来坚持认为的,时间实际上只在记忆里存在,并且它从来就不是连续的(虽然它跟卡通片一样给人以连续的幻觉)。癫狂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早已不仅仅是为情节发展服务,它本身已经成为了故事的主体,成为影片的风格和实际意义上的讲述者,它千方百计拼贴起支离破碎的意象、混乱交叉的时空,还有心底里似是而非的惊恐,充其量只是表达了一个靠近本质却又毫无意义的心理活动状态。

音乐也如此。片尾选用的Damien Rice,在影片里反复出现的恍惚女声,还有类似后工业噪音般的环境音效,实际上都是无所指的慌乱表达,给予人莫明的焦躁不安(这显然在于此状态恰好契合了人们的日常心理活动中某些不可捉摸却又难以安稳的部分,人们对于不可掌控事物的恐慌,历来如是)。空旷的轰鸣声回荡在现代设计理念所主导的环境里,时空的断裂和异变似乎显得无所遁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造型风格和剪辑技巧,虽然略显刻意,仍称得上相当杰出。感觉上与《Fight Club》或者《Trainspotting》同出一脉,但与它们相比增添了更多神秘和不可知元素。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也得到了充分运用,所有出现的幽闭空间、旋转楼道、眩晕灯光,都恰如其分。而三个主角,都有着强烈的神经质的特性。

《Stay》是这样一部影片:天才、混乱、贴切、惊惶,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无病呻吟。你可以很好的感受它,那些细枝末节,那些最隐秘的情感体验,可是你无法探寻到更多,就像片尾曲里,Damien Rice唱:“Cold, cold water, surround me.”那些寒意如此真实,你却永远不知道,水从何而来。

 5 ) Stay for forgiveness

第二遍看Stay,距离首次看已经两年有余。最初是被电影的中文译名(生死停留)和简介所吸引:在生与死之间,尚且存在一种半生半死的中间状态。因为听过很多关于垂死体验的灵异传说,就以为这又是一部表现死亡幻觉的电影,以为故事真的是发生在某个无逻辑存在的异度空间。交错重叠的幻象、光影诡异的空间、走不到底的旋梯、死而复活的亲人、多次出现的场景和荒唐的对话,都把这个迷团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作为观众,我仍然不由自主地跟着故事的节奏寻找那原本也许就不存在于故事本身的逻辑和线索,直到最后真相大白。我的理解是亨利在车祸发生后,强烈的内疚(又是一个guilt complex)和求生欲使他的脑电波影响了灾难现场的其他人,通过共同的体验和感染形成一种类似冥想世界的精神共生体。
 
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发生都不足为奇。现实和冥想世界联系的入口就是亨利,且两个世界人物出现的时间顺序完全并行:冥想世界时时出现的救护车鸣笛声和风声是亨利垂死时在事发的高架桥上听到的声音;总是以仰视角度拍摄萨姆是因为现实中躺在地上的亨利是以仰视角度观看他;路过的母子、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留声机里萨姆的声音也都是对现实的重现。
 
第二遍再看,也许是积累了比较多观看心理悬疑和精神分析类影片的经验,才发现这种解释尚不够深刻。车祸中亨利的父母和女友当即死亡,亨利亲眼目睹这一切,产生了内疚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得到原谅。于是整个故事——亨利的梦境以forgive为核心展开。莱拉错把萨姆的名字叫成亨利,萨姆在悬梯底看到车祸时亨利女友甩落的戒指,莱拉看到写满亨利名字和forgive字样的画布,凝望着亨利的父亲走向天堂之门。这些都暗示着梦境中的精神病医生萨姆和其女友莱拉实际上都是亨利本人,人物角色的转换符合梦的运作机理。而梦境中出现的其他人皆是车祸现场的旁观者。
 
亨利向萨姆求救的目的即是通过一种隐蔽的方式寻求内疚感的解脱,在萨姆(也就是亨利自己)的帮助下却得到了死而复活的父母的原谅。除此之外,梦境还满足了亨利的几个愿望:希望女友不认识自己而改变在车祸中丧生的命运,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在萨姆和莱拉身上得到延续,希望通过在21岁生日前自杀而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Beth Levy,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并再三强调没有移动亨利的女人,在梦境中被分解成两个人:Levy——抛弃亨利的医生,以及Beth——萨姆的病人,患有精神崩溃。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精神分析类影片经典之作的穆赫兰道,同样是描述梦境,一个是因死而梦,一个是因梦而死。同样是探讨生命、死亡、意志和希望,相比之下Stay倒还显得简单易懂很多了。前几天还看了一部机械师,虚实交错,悬念迭出,这类题材的电影是我的最爱,想必能拍到没有硬伤需要编剧、导演和剪辑师非同寻常的功夫。
 
只是影片结尾处似乎留下了疑问,既然萨姆和莱拉是亨利的自我投射,现实中的他们为什么会记得梦境里的事呢,这样看来似乎冥想世界的解释又有其合理性了。或者如同亨利所说,整个世界都在一个梦境里。当我们以亨利的视角鸟瞰整个高架桥时,谁又能说现实并不是十导演呈现给我们的一场梦而已。

博尔赫斯在《环形废墟》里提出宇宙由梦创造的模型。宇宙是魔法师的一个梦,或者他是宇宙的一个梦。梦和梦又嵌套在一起,如同两面相对的镜子创造出无穷多个世界来。而在电影中,导演把观众带进一个无限而混沌的迷宫,而观众却帮助导演最终完成了这个开放性的梦境。

 6 ) 生-死-停-留

生死停留不是亨利一个人的停留,而是他在山姆精神中的停留;这场梦也不是亨利一个人的梦,而是他作为一个入侵的创伤性元素在山姆精神世界中引发的梦,就像弗洛伊德举的烧着孩子的梦那样。

由于亨利在临终前心灵一直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亲历了惨剧整个过程的路人山姆在梦中就不得不通过弗洛伊德所说的“日间材料”来构建起一整条“救赎之路”;用拉康的说法,就是通过整个能指系统的运转调动来使这一创伤性的、突然闯入的、无处落脚的能指“辩证化”,也就是通过与其他能指产生关联而被安置在某个位置上,以此来缓解和消减它对于整个结构的破坏性:无论是梦中的人物关系抑或情节设计,无论是他心理医生的身份还是亨利的身世经历,其实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救助而被整个精神机制设置好的环节。不难看出,如果山姆在现实中真是一位心理医生的话,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蹩脚太外行了,但由此所表现出的这种急于救人的迫切心态却是真切的,因为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有一个充满罪恶感的“灵魂”(精神分析的说法是创伤性的、“实在的”表象或能指)急需得到拯救(就像在守灵时睡着的父亲梦中有他孩子饱受苦难的幼小”灵魂“在呼救那样)。正因为如此,山姆才会不辞艰辛、想方设法地帮助亨利,因为亨利的如今已成了他的精神结构中最不安的一部分(这点想想《惊魂记》中深深侵蚀了诺曼•贝茨人格的恐怖母亲的表象就不难理解)。

然而,影片的最后向我们揭示了同样已被《妖夜荒踪》所揭示的另外一个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更关键的一个维度:人们最初是为了逃避现实而躲入梦中,最终却会为了逃离梦境而重新醒来以躲回现实中,也就是说梦中同样存在某种超出了我们的精神装置或能指机制掌控的实在元素或维度(在此就是亨利这个“他者”),它的存在使得梦不可能单纯是治疗性的而是同样存在着创伤性的一面:在千方百计的努力之后,作为心理医生的山姆终究未能阻止亨利在布鲁克林大桥饮弹自尽,而这里也正是车祸发生的现场。因此不难设想山姆立马会从噩梦中醒来,尽管他最初的(无意识)愿望在是梦中并通过梦来实现某种补救,但如今梦境本身却变得同样甚至更加难以接受。这恰恰又印证了烧着孩子的梦,父亲终究无法在梦中给可怜的孩子任何令人满意的交待,他所欠下的这笔“债务”既然是深重的,最后自然也只能以从梦中惊醒而告终。

至于Stay,我想也不必非要做一番温情的理解,就像莉拉那充满爱之请求的“Stay with us!”那样。毋宁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像她胳膊上那样无法抹除的伤痕,它是死神留下的印记,无须任何请求,便已然而且也许一直都会Stay with us。“生死停留”这个译名很好,但如果将它海德格尔式地重写为“生-死-停-留”就会更好,因为这里的关键不在于亨利临终前“生死停留”的那一刻,而是说“死”其实一直停留在“生”里,因为死本身就是生最本真的部分。而正如本片所展示的,在某种意义上,就算“生”停止了,”死“也依然会坚定地留在某处而成为“不死的”……

 7 ) 梦与现实的交汇

基于弗洛伊德的梦境原理,梦的素材来自于现实中人或物,但梦将其重新解析、组合,以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渴望与期待。死亡不再只有恐惧,弥留之际的大脑导演了一场圆梦之旅,在梦境中遗憾一一弥补,而随着主角短暂的重返现实,他的最后一个愿望在现实中实现,影片也完成了梦与现实的交汇。

罪,如果作为一种生的标记,那上帝的仁慈就是给了人类赎罪的机会。谁不想清白一身,没有遗憾的离开,可是真正的救赎并非惩罚,而是原谅。痛苦是狭隘的心灵最真诚的自我欺骗。

 短评

人的弥留之际真的会想那么多吗?最后的结局非常之坑爹。

5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场景设计极佳,几乎可称是故事的另一配角了。光雾笼罩似的布鲁克林大桥一节摄影堪称惊艳。心理映射的关联表现并不强烈。

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一直担心到了最后山姆和亨利又是同一个人,一直担心又是人格分裂症,一直担心又是情节老套的心理疾病悬疑片,幸好不是,而是一场关于愧疚的梦。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很炫的摄影,很有雄心的题材,很想出彩的制作,很大片的架势,很一般的电影。

19分钟前
  • kissdemon
  • 还行

先有了《穆赫兰道》的试炼,再看这部就较容易理解了,频死经验中弥留的精神活动,用对客观事物的映射从而创造了一个梦境,主人公在此梦境中原谅了自己,最终得到的救赎。

24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片尾曲居然是DR的cold water!

29分钟前
  • Lynn临
  • 力荐

完美至极

31分钟前
  • conythebunny*
  • 力荐

真怀疑如果没有看评论只靠我的智商能不能看懂。★★★

35分钟前
  • Q。
  • 还行

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杀死我自己。

3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剧情不错,值得一看

43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漂亮!

45分钟前
  • lisa|离
  • 力荐

我花3元5买的打折D9碟里的内容告诉我,这片子讲的是濒死体验,跟M。D的梦境完全是两码事。HENRY是在生或者死之间挣扎,而不是要靠一个梦来弥补。故事题材是如此之好,导演的功力却远远不够

48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除了最后有点画蛇添足的“当lila对sam说,从未有人向我求过婚,sam神情一滞,镜头闪回sam与lila拥抱。。。”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弥留之际大脑里的故事,比穆赫兰道好多了,没那么晦涩,至少我看到一半就开始懂了,看到最后基本能理顺了。还有很喜欢摄影手法,快速的转换

50分钟前
  • fefe
  • 推荐

导演功力不行浪费了好题材

51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情感十分动人,凄迷、绝望、忧伤。刚看时想得复杂,猜测了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时空扭曲等各种可能,后半程即便猜到走梦和潜意识角度,也有股慑人的悲痛力量将人镇在椅子上耐心等分晓而不感荒诞。出色的景观设计与镜头剪接、蒙太奇玩得极流利娴熟,上次有这大呼过瘾的感觉还是在今敏的<红辣椒>。

52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悬疑,科幻,引人入胜

57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这不是耍观众吗?先让观众猜是什么,最后再告知这什么也不是……颇具zhuangbility的气质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值得反复观看

1小时前
  • cutecult猩妹
  • 力荐

来自布鲁克林大桥的绝望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很有意思的影片,拍摄手法也很高超,觉得豆瓣的评分低了,这片子不止这个分数

1小时前
  • 天地一沙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