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

动作片美国2003

主演:汤姆·克鲁斯,渡边谦,蒂莫西·斯波,比利·康诺利,托尼·戈德温,真田广之,小雪,原田真人

导演:爱德华·兹威克

 剧照

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2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3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4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5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6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3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4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5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6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7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8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19最后的武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04:26

详细剧情

  美国内战结束的十年后,当年的南北战争英雄纳森(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因无所事事而终日酗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来美做生意的日本商人。纳森的彪炳战绩令对方刮目相看。此时正值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意欲训练一支现代化的作战部队,于是纳森被请到了日本。  日本很多武士都不欢迎纳森的到来,他们坚决不肯抛弃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对将武士西化十分反感。他们在首领乌吉奥(真田广之 饰)的带领下举刀起义,躲到了一条偏僻的小山村自立为政。天皇大怒,派纳森率领他训练出来的现代化军队去围剿叛变武士。岂料皇军全军覆没,纳森亦成为了阶下囚……

 长篇影评

 1 ) 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忠心不变的信仰———武士道精神

提到武士道精神的影片,其实更多的是黑泽明的武士系列,但我最喜欢的却是由爱德华茨维格导演的《最后的武士》!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武士道精神的含义以及本片涉及到的背景、人物、事件等等问题。

先说一下什么是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精神支柱。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

还要说一下本片的背景———明治维新(日本语:めいじいしん),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得以保留。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并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日本帝国海军、帝国大学等大量充满军国主义性质和国家荣誉感的社会、文化符号应运而生。日本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言归正传,说一下本片的剧情。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是1876至1877年之间,日本国内没落武士阶层风起云涌的暴动时期。武士曾是日本封建历史上的特权阶级,到了江户末期,武士阶层开始产生分化,下层武士的生活急剧恶化,许多不得以而私底下从事农业和小商业。不堪重负的农民不断暴动,加上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打开日本国门以后,更让人看清了德川幕府的严重危机,这才有以下层武士为主体的倒幕运动[4]。

美国内战退伍上尉纳森·阿尔格兰(汤姆·克鲁斯饰)受政府委派来到日本为天皇训练日本的第一支现代火器军队,明治天皇打算借此彻底铲除掉旧日将军势力最后的残留物——武士,为制定更加西化的新政策以及推动对外贸易打下基础。阿格伦所训练的军队第一个要对付的是阻挡军队变革的武士集团。在一场浓雾中激战后,军队惨败,武士集团首领森胜元生擒了他。身处武士及其家属聚居的村落里,阿格伦竟然发现从武士道的精神与肉体修炼中,他似乎又找到了一个战士应有的荣誉感,并与胜元惺惺相惜。同时,在在胜元的妹妹多丽子(加藤小雪饰)的悉心照料下,微妙的感情在他们之间产生。不知不觉间置身于两大阵营斗争漩涡中心的他必须依照自己的本心做出决定,选择究竟要跟随哪一方。

人物方面大概有3个

纳森·阿尔格兰

演员 汤姆·克鲁斯

他是一名西方的战士,被当时的明治天皇邀请前往日本训练士兵及交流军事技术;此时,一批反对日本军事现代化的“最后武士”群起反抗,在战斗中,他杀死了多丽子的丈夫。

森胜元

渡边谦

日本最后的武士首领胜元。他严格地遵循武士道的所有规则,并视传统的和谐生活方式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势单力薄,他仍然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多丽子

加藤小雪

胜元的妹妹,爱上杀死自己前夫的外国人。

该片的筹备工作可以追溯到90年代。当时,雷达制片公司有一个“美国人来到明治时期日本”的故事创意,该片制片人汤姆·英格曼知道他的邻居兼好友兹威克一直想以全新角度来演绎美国西部英雄,而西化中的传统日本恰好与此异曲同工,两人对于这个创意一拍即合。兹威克找来编剧约翰·洛根,两人开始携手打造剧本,后来马歇尔·赫斯柯维兹也加盟到剧本创作当中。他们决定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寻找失落灵魂的西方人,在东方的文化里找到了自信与光荣。兹威克将几本关于日本历史文化的书籍交给克鲁斯,只要一有空,剧组成员就可以看见克鲁斯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为了应付片中大量动作戏,克鲁斯整整训练了8个月。他比其他人提前两小时到达片场进行练习,不仅要学习剑道、日本武术,还要学会马上搏击术。克鲁斯亲自完成了绝大部分特技镜头。

扮演胜元的渡边谦也在经历了刻苦训练之后完成了大部分特技,但在制作初期,作为受到完全西式教育的现代日本人,渡边难以理解胜元带领手下武士及村民的“送死”行为。不过他最终想通了,对于胜元而言,生死无关紧要,武士的荣誉才是最重要的。胜元是武士们崇拜的领袖,所以经常需要发表煽动性演说,由此渡边也经常要在片场面对500多人训话,而且时常喊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创造出真实的明治时代氛围,美工设计师莉莉·科尔维特在影片开机前几个月就全面展开准备工作。她率制作团队花了几百个小时来阅读史料,包括明治时期及之前的各种书籍、图片和文件,不断请教专家,探询明治时代建筑材料的究竟,甚至装饰树叶的品种都不放过。最终,片中所有的建筑都由美工部门亲手建造而成;其中有150棵“人造”樱桃树,每棵树都点缀着足以乱真的可拆卸树枝和树叶,以应付四季不同景色的需要,而这种“换季”场景一天之中可能发生多次。

为重现片中的传统武士村,科尔维特带领200多人开发了新西兰新普利茅斯的一块40公顷土地。他们用直升机运来木材,屋顶的茅草取自附近的山谷且全部手工扎堆,布料被染成不同的颜色以区分武士团队。除了少量材料是从日本进口之外,所有工程都是在新西兰就地取材。新西兰政府还为剧组提供了片中高潮戏的场地,不过必须铲去40英尺高、400英尺宽的土方才行。拍摄期间,由25人组成的绿化队随时待命,在拍摄间隙,他们要冲到场中去修补被战马踩坏的草皮。

在服装制作方面,服装设计师迪克森统领位于日本、洛杉矶和新西兰三地的裁缝,严格遵照历史图片、文件记载以及历史学家的访谈,制作了超过2000件明治时代的服饰。所有主要演员的服饰都是在日本本土制作,迪克森设计好样式之后亲自奔赴日本,进行材料挑选和手工缝制,因为这样的程序正是古式和服的制作流程。迪克森甚至在日本找到了当年曾和黑泽明合作的服装师,由此汲取了宝贵的制作经验。

另外,片中所有服装的选料用色都是根据人物性格而定的,例如胜元的和服的颜色以深蓝和褐色为主;而多丽子的角色开始是忧伤的,因此其服装用色也郁郁寡欢,随着她与内森之间感情的日渐深厚,她的服装颜色也开始变得轻快起来,如花般绽放。武士盔甲的制作相当复杂,整个过程由铁匠、裁缝与珠宝师协力完成,每件盔甲都经由多道工序、由上百个配件组合而成。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本片的制作是多么精良。

阿尔格兰作为西方的战士,却在东方的传统武士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重新体验了作为战士应有的忠诚、勇气与荣誉。总之,这是一部你看完后会感触良多的电影,看完之后不禁自省,自己也应像电影中的纳森一样勇敢无畏,对生活充满信心!

 2 ) 历史背景

感触最深的是,电影正反两个角色(圣元将军和大村)所对应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命运。

先从电影Last Samarui的历史背景说起。一般认为圣元将军的原型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反派人物大村的原型是维新三杰的另一人--大久保利通。

“维新三杰”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是萨摩藩的同乡,都是靠自己奋斗起来的下层武士。他们都是倒幕府、恢复天皇皇权的忠君维新派,但性格与处事方式导致了他们人生道路的不同:

西乡隆盛自幼受传统严格的武士教育,性格既尚武又极度忠孝仁义。在其服侍的第一任藩主岛津齐彬_百度百科死亡后,西乡本打算自杀殉死,后来经月照和尚苦劝,才放弃自杀念头,立志进行幕府改革。在倒幕勤王过程中遇到挫折,西乡被驱逐,他感到倒幕勤王改革大势已去,便与月照和尚相拥一起跳河自杀,所幸被救起。后来,在掌握了大权的大久保利通的帮助下重返权力核心。在维新改革中,传统武士士族利益受到侵害,西乡隆盛所在的萨摩藩的武士造反,拉开了西南战争的序幕。尽管西乡隆盛并不在萨摩藩,本可脱离干系,但他闻讯之后慨然长叹,依然为义所困,回到萨摩藩统率士族,以「质问政府」为名挥军北上。最后政府军击败萨摩军,西乡隆盛在负伤的情况下由部下砍下头颅。日本最后一场内战结束。

反观大久保利通,虽然同是萨摩藩下级武士出身、同为倒幕勤王,却是八面玲珑、铁血无情、不念旧情。年轻时落魄的大久保利通与同乡西乡隆盛成立了政治团体“精忠组”,希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对比西乡的性格看,在藩主岛津齐彬_百度百科病死,西乡准备自杀殉死之时,大久保利通决心在新的实权人物(久光)身上下功夫,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发现久光爱下围棋,便苦练棋艺,以便交流。听说久光想看《古史传》,他便设法弄到多达28册的《古史传》分册借给久光,并乘机在书中夹带纸条以让久光明白自己对形势的见解。功夫不负苦心人,久光终于逐渐疏远保守派,开始重用大久保利通, “精忠组”也获得合法地位。在倒幕勤王过程中,大久保利通纵横捭阖,与不同政治派别分分合合,通过联盟、政变等手段逐渐控制朝政。并且保回流放在外、自杀未成的西乡隆盛,自己处理内务配合西乡,由西乡统帅军队通过戊辰战争,消灭了幕府,彻底回到明治天皇统治时代。在明治天皇统治时期,因为是否征韩,大久保利通(反对征韩)与西乡隆盛(提倡征韩)产生分歧,最终大久保利通在政治斗争中再次获胜,西乡隆盛被迫辞职。

介绍了正反主角的历史背景,返回题目,即“最后的武士”给我的感触。电影总要塑造正反,在对比中丰富剧本。圣元将军(西乡)不放弃传统武士精神,在传统落伍之际宁愿为殉死,用生命捍卫传统的尊严,值得尊敬。需要大家知道的是,被刻画成懦弱多变的大村,其原型大久保利通的真实结局是这样的:【山吉走后,大久保便到太政官(相当国务院)去办公,乘马车来到曲町清水谷。大久保在马车内还利用时间阅读了文件,不料8点左右,遭到石川县岛田一郎等六名征韩党士族的袭击。大久保虽然身受白刃,还厉声呵斥,沉着将放在膝上的文件用绸巾包好,不久倒向前方断气了。时年49岁。】

大村(大久保利通)同样是对传统皇权极度忠诚的,在变革难以避免的时代,为了恢复皇权、振兴日本,忍住个人痛苦,投身纵横捭阖的恩怨情仇、身不由己之中。由于有了大久的掌控权力,几次只知殉制的西乡才有被召回权力中枢的机会;有了大久的后勤保障,西乡才有统帅三军平定幕府的战功。作为传统武士,大久所忍耐的难度与痛苦更甚。如同有过经历的人才能体会,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

越来越有一种应当被批判的价值观,为了理想活下去、成就理想后死于非命者,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PS 渡边谦好帅。

 3 ) 用尽一生去坚守也是值得

一直对武士道有种崇高的敬意 这种精神是他作为战士虽身不由己但还是会以赤胆忠心去捍卫自己的土地坚守自己的国家 就像这些樱花,每个生命都会凋零。每吸一口气,每喝一杯茶,每杀一个人都能体悟人生,这就是武士精神。

“你相信人能改变命运么?” “人应竭尽所能……然后再听天由命。” 一个人只能全力以赴,等待命运去揭晓答案。 望着沧茫大海,令我得到片刻解脱;不怀缅过去,也不展望未来。 他们是很有趣味的人他们一醒来...便尽力将各个生活目标做至尽善尽美,我从未见过这样严于律己的生活方式。这里的确有某种神力,虽然我可能永远无法领悟它,但是我深深感受到它的力量。 今古有神奉志士,天地正气识英雄。

 4 ) 侍

(老笔记,现在看看真是奇怪,自己居然能写出这么长的东西来,还真的去认真查资料,实在是好老派哦。
>_<"""""")



纯从电影角度,是个满好的片子。特别是适合西方人看。
但是对东方人,就会觉得很不好理解。

看完电影回来就把小泉八云和戴季陶的书又翻出来重看。
电影里的狠多观点无疑和前者狠吻合。那难怪,小泉代替的是西方人的视角,虽然不无中肯但有些地方失之过谀。
而戴先生的观点就更容易有共鸣。客观公证,还发人深省,狠有受益。

当然鄙人是史盲,全凭直觉来判断。
只是因为也是维新中的新旧势力较量,一般是赤手空拳对洋枪洋炮,难免不产生义和团或变法时节的联想。
但和咱们对历史的惋惜相比,片子里是正好颠倒过来的。以肉身去搏枪炮做无谓的送死,以守旧的武士殉道来反斥国体的维新。
更兼一切的推动力和见证人似乎都维系在阿汤哥这一前美军军官身上。
最后的大对决中,所有的武士无不被打成蜂窝煤状,独阿汤哥身中两枪却浑然无事。
实在太让人匪咦。
而最后的献刀又由依然不死(—_—|||)的阿汤哥含泪奉给天皇,天皇竟下跪接纳,怒斥近臣。
觉得无论是礼法还是常情均有莫名之处。
小雪所饰的妹妹,竟会对敌人生出情愫,其子也非常轻易地放弃了敌意,最后还流露出舔犊之情。
转换的太也没有基础了。

除此之外,全片里热血颂扬的武士精神到底是什么?
SAMURAI,就是侍,一开始无非是主人的近仆,带刀的侍丛而已。俗话叫家来,最早的意义是从奴道而来。戴季陶先生一语中的:“武士道的观念就是封建制度下面的食禄报恩主义......其实武士道的最初本质并不是出于怎样的精微高远的理想,更当然不是一种特殊进步的制度,不过是封建制度下面必然发生的当然习性罢了。”

我完全可以理解胜元的武士精神,因为他曾是帝师,是地道的旧式臣子,他侍的是天皇主人和自己的家族。但阿汤哥在旁边起哄,就让人不明所以了,你一个西人,是谁的臣子,侍的是谁?若说是单为了保护小雪母子,看起来又不全象,再说那更象是骑士道。

剧中大力宣扬了阿汤为军人的荣誉所感召,希望恢复以往的荣誉,所以才能在胜元的乡村族群中为其所染,心情宁静从而获得了救赎。但那种平静的力量其实不来自武士道,来自日常的禅修,来自佛教。而阿汤哥所感悟到的或者说编导们所瞩目到的其实并不完全是武士道的真正意义,只能说是美化了的净化过了的武士道吧。

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说,胜元是代表了旧幕府的势力,而那个神情猥亵的大臣大约是西乡隆盛的化身。因为这种推测,才导致了片子的历史紊乱感。

我却觉得不对。虽然也不明日本历史,但“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实在在人格上非常受日本国民的推崇,这点在我翻看的这两本书中都有提及。所以没理由把他丑化成这样吧。只可惜没有近一步的讲介。于是带着疑问去网上查伊的生平,终于恍然道,原来胜元才正是西乡隆盛的化身。而面目猥亵的颇具“町人”特性的大臣,大约是大久保利通的隐射。

大久保其实也是三杰之一,小泉就对他非常推崇。他身为维新的铁血宰相,曾参与西南战役,歼灭西乡隆盛的叛军。除此之外,“1871年底,以岩仓为特命全权大使、大久保等人为副使的由新政府主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开始巡访欧美,这在当时的世界史上是个空前的壮举”这一段也和剧中该大臣出使美国,购军火,聘军官,组织本国军队的情节一致。

以胜元最后舍身取义的战役来看,无意是再现当年的西南战争。这里有介绍西南战争的经过,看起来宛如片中的最后大对决。一般的是背山而战,被炮火猛击,最后誓死冲杀,而西乡隆盛最后中弹,在近侍的帮助下自裁。(亦有说自行切腹,亦有说命近侍将己杀之)。
而之前的胜元曾被遭人秘密潜入暗杀的情节,也和历史吻合。
西乡少年曾“学习阳明学,并在无参禅师门下参禅”,后为倒幕重臣,失势下野后回乡,过着自耕自织的生活。而那些跟随他的萨藩武将们大约就是片中的真田广之等所饰的其他武士吧。

如果把历史背景真是这样(不太清楚哦,只是估下子.....)也许可以稍微理解何以会出现最后武士军团要和政府军以身相殉。其实不关武士道誓死如归的荣誉,历史上也非完全出自西乡的本意,而是事态演变至此,不决战不足以继续生存下去,何况当时已有叛军之名。而真实的西乡其实还有建立私家军校,两军对垒时,西乡的部队也并不完全是操冷兵器作战的。

最后的献刀,如果用戴季陶的这段话来说,也许好理解一些。
“我们要注意的,就是由制度论的武士道一进而为道德论的武士道,再进而为信仰论的武士道。到了明治时代,更由旧道德论旧信仰论的武士道加上一种维新革命的精神,把欧洲思想融合其中,造就一种维新时期中的政治道德的基础。”
这大约就是天皇最后给引申开的:我们要学习新的东西,但也不能丢了我们本来好的东西的意思吧。

从这个意义上,这倒是狠有意思和励志的,适用于东方文化。身为东方人实实在在会深有体会。

这种未尝敢失古法古礼,也反映在日本的古服饰上。
据说片中华美绚烂的服饰出自给《魔戒》做服装的女服装师和她的工作小组之手。耗时八月,参考无数资料。果然美伦美焕。这种东方美的确让人眩目。
小泉的书里柔术一章有介绍他对战国时代全华服的“松平丰前守”的赞叹。我看片子里那些武士们盛装而出时确也称的上富丽堂皇。看一些能剧里,这些服装也都有完美体现。无论是寒光沁骨的兵刃还是华服布衣盔甲软胄。这种盔甲服饰之美在《乱》中也有展示,但毕竟不如现在的新片那么光鲜夺目,用色别具一格。
据说,精心搭配的颜色是参考着人物的身份和心情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小雪在服侍阿汤哥穿衣时,身着麻布淡蓝灰和服,腰扎绣锦缎带的缘故了。
而这场戏作为全片唯一的感情戏焦点,小雪将日本女性的内敛和柔爱的眼神表现的十足到位。只是按照小泉书里的说法,在古代,在那个时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接吻的。这大概是西方导演的投合观众心理之处。阿汤哥眉目传情半天,如果连一个吻也无那多资源浪费啊。所以即使是蜻蜓点水,也聊胜与无吧。

有时侯,我颇怀疑今年的所有大片,均表达了今人对冷兵器时代的致敬和怀念。
无论是《杀死比尔》里的极品人间凶器,还是魔戒里的平原对决,又或者《黑客帝国2》里NEO漂亮的兵刃秀,无不充满了武侠小说中超出想象之外的的风光和色彩。

《末代武士》虽然因为情节的设置无法让人生出超越灵魂的感动之处。特别是了解到,其实就算胜元是西乡隆盛的化身,但也不代表他就是真正的武士。因为,西乡其实是并未能完全代表旧武士的,他之所以下野是因为《征韩论》,十足的外侵主义者,而目的就是缓和国内的武士暴动情绪,同时希望借此既征服韩国解决内需,又趁机消灭掉国内的多余武士。如果胜元并非是纯粹武士道精神的殉道者,那么阿汤哥又怎么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心灵救赎的力量呢?

不过片子镜头的大气,动作上凌厉的剪接和服装的华美以及当时风情的再现,都无疑成为值得观赏的理由。至于阿汤哥反倒无足轻重,不是重点了。虽然他很敬业,精神可嘉。以西人演员来说,相当不易。
听说胜元的村庄是在新西兰搭的景。新西兰真成了好赖钨的涿州影视基地了,什么戏都要过去拍。

大家盛赞的渡边谦和真田广之,个人以为只是本色演出而已,不失手亦无多华彩,个性不鲜明的狠。反而没有《乱》里或者《御法度》里的武士得见有灵魂上的神髓。


 5 ) 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or where we come from!

  天皇在最后被武士刀所动容,说出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最有分量的话: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or where we come from!

  电影故事的主要矛盾,以最尖锐的方式--战争展现出来,就是新旧势力的冲突。旧势力,是“顽固不化”的,是“冥顽不灵”的,但是,却是魅力四射的。当工业革命带着政治进步机械的无情的碾压着武士道的时候,当洋枪大炮带着分皇权订法律驱逐武士道的时候,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来自美国的上尉,却被“苟延残喘”的武士道所吸引。武士道,那是土著的信仰,就像印第安人要割下敌人的头皮--Algren深深忏悔敬仰的印第安文化。这也提醒着我们,这是部彻头彻尾的美国片儿...

   在改革中,除旧是无法避免的,这是进步所必须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强国之路,但是就像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武士道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并没有被埋没。反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武士道精神被发扬光大了,众所周之,那是军国主义,纳粹。

   在而后的战争里,不管日本是侵略还是反侵略,都体现着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奋力搏杀,效忠天皇,遵守纪律,甚至战败剖腹的也不在少数。不管正义还是非正义,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骨子有种坚韧不拔,那就是武士道。民族精神支撑着大和,在战后迅速繁荣,走上发达。经济的腾飞自然与他们执着,严谨,遵守,坚韧是分不开的。

  影片借主要矛盾,借新旧冲突,要探讨的是传统文化的,说土著文化也好,的继承问题。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传统文化传统信仰是不能丢的,民族魂都丢了,那还混什么啊?同样的问题也摆在我们的面前。日本腾飞了,美国人有在欧洲的根,这基督那天主。我们呢?

   封建制度在清朝迎来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康熙知道学习、宣扬汉文化,学儒立国。千百年来,儒家学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可在封建之后,中国迎来了特殊的状况,内外忧困,封建的戊戌变法救不了中国,压着三座大山的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历史选择了共产主义。就像电影中说的“国家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宿命”,共产主义和儒家所宣扬的大同是多么的相似!似乎千百年来的传统应该继续...但是...学过近代史的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共产主义的“焚书坑儒”。常年的黑暗,让历史的英雄们习惯于斗争,甚至在和平时代也要在枕边掀起斗争才好。斗争之后,百废待兴...一个伟人划了几个圈圈儿,定了一个中心,带着中华民族开始了经济建设的和平时代。

   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一样旧的东西,在各种各样的斗争它被磨灭了,被消损了,只能苟延残喘于学者的研究里,残喘于应试用的课本里...那就是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或者道家法家佛家,任何曾经支撑着华夏民族昌盛了千年的精神力量。

   影片里武士刀传承了武士道,我们的论语呢?那是用来考试填空的!儒学在韩国昌盛发展的时候,新加坡以儒以法立国的时候,孔子学院在海外声名鹊起的时候,我们的国人在疯狂的经济建设,在疯狂的追求GDP,在疯狂的为了考试为了出国学习英语...

  现象摆完了,一个影评所能做到的,也就改结束的,让我们用风靡在中国的语言结尾吧:

  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or where we come from!

 

 6 ) 唯美的垃圾

这是一部很不好的片子。也反映了一个通病:不同文化间的解读,往往造成误读。
  
看得出,汤姆·克鲁斯和导演爱德华·泽维克对日本文化心驰神往,已经渐入魔境。投资1.4亿美元折腾出这么一个文化怪物,真让人心疼。而大部分并不了解日本文化的欧美人士通过这部极度美化日本武士道的电影,看到的是一个粉饰过度的近代日本;作为日本本身,由于二战给东亚诸国造成的战争伤害和心灵创伤,一直恶化着日本的国际形象,有这么一部虽说脱离实际,但更多扮演着美化、甚至神化日本武士乃至国家形象的美国电影现身说法,不啻为好事一桩。
  
同为美国人,詹姆士·克拉维尔的小说《幕府将军》虽然也有美化日本文化的毛病,但由于小说正确的时代背景、精心的人物刻画,以及作者对欧洲航海历史和日本战国史实的充分挖掘,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但沉迷于曲折引人的情节,而且能从情节包含的内涵,深刻感触东西方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最后的武士》把它的情节设置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背景:1870年代的明治时期。火器早在16世纪就已经进入日本,对于火器的战术使用,也并不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日本武士白痴到只会玩刀玩箭。既然如此,影片里那些保持武士传统的保守派,究竟为了什么而跟改革派过不去,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渡边谦扮演的天皇老师、反对派头目,口口声声说要了解敌人、研究敌人,而且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丝毫不去了解、掌握敌人的战争利器,实在匪夷所思。

 短评

历史的车轮呼啸而过,传统在飞扬的尘土中转瞬湮没。

5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中国正是缺少胜元这样肯为传统去牺牲的人,才会在现在失去自我,中国人现在缺少的就是传统,我们革命革的太彻底,以至于在今天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10分钟前
  • satanlz168
  • 推荐

武士道的精神力量不可否认,不过被运用到侵略战争,走向凄惨命运也是必然。

12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9/10)武士道其实就跟中国的侠义、西方的骑士精神一样,永远是让人向往学习、但最终无法全面普及的精神,因为政治家不需要理想主义者。片尾明治天皇被阿汤哥所感动接过了胜元的武士刀,这只是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大政治家,明治并没有侠者的浪漫,相反明治用军国主义偷换了武士精神。

13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是真正的大片,其中的战争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其中的配乐,有东方的苍凉悠远,我估计是日方做的,他们的音乐让人很是待见。这部电影虽然是描写日本社会变更时期最后的武士,但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拍摄,让人觉得大美帝国主义真是战无不克,连武士首领胜元都一直询问上尉如何作战,orz~不过武士很感人

17分钟前
  • 爱智慧
  • 力荐

1,最后一战,装备差距太悬殊,在DOOM和BH的带领下,天灾放弃死守,冲下高地求战,最终人头送尽。但受到感动的对手已然在心中敲出GG。2,众多大场面小细节的粗糙处理让人不禁怀疑导演是否用心。3,太长。4,喜欢汤姆克鲁斯的自会去看,不喜欢的看了也会有所得。5,不值得推荐的好片。

19分钟前
  • Trouble
  • 很差

叙事风格非常好莱坞,但却又试图诠释十分日本风格的主题。想要扯开一个宏大叙事的架构,但却流于表面缺乏力道。日本人对西乡隆盛和萨摩藩的特殊感情其实是基于一种比影片主题更微妙的原因。这其中确有对现代化的向往和对传统精神的怀念,但更多的个体的感情共鸣

22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忍者偷袭村庄那场动作戏很不错,手里剑、锁链各种武器都有露脸,武士刀对砍的非常过瘾。片子里各种日式美景也很到位。往深里说的话,美国人试图以一部电影来解释武士道精神有点扯淡,对他们来讲去日本过点平淡日子追求一下心的平静,与去印度、中国、泰国以及东南亚各发展中国家,根本没啥区别。

24分钟前
  • 小姓何送货的
  • 推荐

很好看,节奏也不错,最后有点画蛇添足,让武士们一战而亡会更好。BTW,看看这片子就知道真田广之让我们的陈凯歌大导演糟蹋成什么样儿了。

26分钟前
  • 八月槎
  • 推荐

音乐赞,演员赞,真实自然的震撼,捍卫本有的文化...日本果然是一个灵性的土地

28分钟前
  • 澈黑
  • 推荐

汤姆克鲁斯太man了……不是那种装出来的man,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man。最后的那场大战让我想起了义和团……原来哪里都有一些人,恪守着传统的道义,守护着内心的理想,可惜时代已经将他们抛弃,所以他们注定要成为悲剧英雄……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自己的战争史诗呢?别跟我说集结号……

30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力荐

本以为阅尽大场面,没想到错过了阿汤哥的武士。Hans Zimmer配乐一贯的磅礴大气煽情无比,由静转动的流畅动作剪辑令人肾上腺素飙升。题材结合明治时期东西合璧的冲突,臆造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最后的武士,可是让西方人大爽了一把。个人认为Edward Zwick是除诺兰外能“完美结合艺术与商业”的第二人,而他们共同的一点都是拥有Hans Zimmer~P.S. 给真田广之安排的打戏骚到飞起,简直就是哈撒给、哈撒给、哈撒给......

34分钟前
  • 岛马
  • 力荐

和血钻和燃情岁月相比,自然是不及了。拉得太开,力道便不够足,斧凿痕迹便重了。可那些日本男人凶狠而清澈锋利又有孩子气的眉眼啊。其他亚洲人,似不曾见。莫不就是武士道么。

38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一个时代的完结……

41分钟前
  • 曾经
  • 推荐

一個國家前進的過程,不得不捨棄不合時宜或阻礙進步的事物。導演所要表達的絕對不是歌誦武士的高貴美好,而是要表現拋棄長期以來所信仰的精神是很殘忍的,當槍砲彈藥勝於古老的盔甲刀劍、當制式化的管理凌駕傳統的訓練,承認這樣的事實對於武士來說應該是整個價值觀的毀滅。

44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武士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不过不应该用到侵略中

45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A man does what he can until his destiny is revealed to him.Remember who we are or where we come from....

46分钟前
  • 楼楼兰兰
  • 力荐

和谐的美日合作斯巴达,结尾也太恶了吧唧。男性和女性(包括天皇大人),正派和反派界限太明显,这样不好~

49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还行

重温:难得细腻的美国片子 但是咋也脱不去整个民族崇洋媚外的劲儿 刺激了我重新研究下日本文化

54分钟前
  • 天蓝海蓝
  • 力荐

把武士道文化正面的因素诠释得很好,老外穿和服果然怪怪的,汤姆克鲁斯把胡子刮了更好看。最后看哭了,镜头拍的真心美。

55分钟前
  • megum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