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密码

科幻片美国1998

主演:肖恩·格莱特,马克·马戈利斯,本·申克曼,帕梅拉·哈特,斯蒂芬·皮尔曼,萨米娅·肖布,阿杰·奈杜,克里斯汀·梅-安妮·劳,埃斯弗·劳·尼夫斯,劳伦·福克斯,斯坦利·B·赫尔曼,克林特·曼塞尔,亨利·法尔科尼,艾萨克·弗里德,阿里·韩德尔,奥伦·萨奇,劳埃德·J·施瓦茨,亚伯拉罕·阿罗诺夫斯基,雷·塞登,斯科特·富兰克林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死亡密码 剧照 NO.1死亡密码 剧照 NO.2死亡密码 剧照 NO.3死亡密码 剧照 NO.4死亡密码 剧照 NO.5死亡密码 剧照 NO.6死亡密码 剧照 NO.13死亡密码 剧照 NO.14死亡密码 剧照 NO.15死亡密码 剧照 NO.16死亡密码 剧照 NO.17死亡密码 剧照 NO.18死亡密码 剧照 NO.19死亡密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6

详细剧情

  犹太天才数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科恩(希恩·格莱特 Sean Gullette饰)痴迷沉醉于数字的世界,他认为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解释。他潜心研究,试图透过数字推演出种种生命迹象背后的奥秘和规律。可越是逼近答案,他越是无法忍受致命的头痛。他发现了过去十年来股票市场的混乱波动,其实是由背后的一套数学模式在操纵。与此同时,他的研究引来了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炒家们和犹太神秘教派的注意。在介乎真实与虚拟的世界中,马克西正在走向疯狂。  1996年2月,阿伦诺夫斯基开始筹备这部成本只有六万美元的长片处女作。两年后,《死亡密码》以其新颖的创意和崭新的拍摄手法,一鸣惊人。先是斩获圣丹斯电影节的导演奖,翌年又摘得独立精神奖的最佳编剧处女作奖。2000年,他再次自编自导了《梦之安魂曲》,也赢得了不错的反响。2005年,他还入围“最需要关注的好莱坞100人”。

 长篇影评

 1 ) 又一次逼近真理

这真的一部才华横溢的电影!看电影,让我想到以前读过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当时觉得小说了不起,就是展现了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一生。但是缺憾就是太啰嗦。而这部《死亡密码》,应该说非常难得地展现了数学家的人生,而且情节紧凑,节奏很快。

同样是给主人公马科斯配置了强大的天赋,然后放进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去,让我们感受主人公“一叶小舟出没风波里”的险境与挣扎。马科斯,自从六岁的一次冒险经历(直视太阳,几乎失明,而且带来经常头疼的后遗症)之后,居然打通任督二脉,变成了一个计算器,随便给他一组数字运算,他都能够很快得出答案(他的计算方式,很明显是机械的。小邻居问他:73 除以22是多少?他会3.3181818……一直18下去)。而且,内在的数学天赋也显现出来,用他老师的话说:你是我最得意的学生,16岁发表论文,20岁获得博士学位。有了这样的传奇色彩的开头,自然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所欣赏的也就是下面这些既是作为艺术家的想象(导演编剧也算艺术家的话),也是符合我们对于数学家的想象的构思和表述。

首先:数学家的哲学基础:一切都是数!一切都是规律,而数学是规律中的规律。所以数学是社会运转的核心,也是宇宙运作的密钥。

马科斯的世界观非常简单:

重述我的假设
1: 数学是自然的语言。
2: 我们周围的所有事情可以用数字表述。
3: 用图象来描述用数字表示的系统,则可以发现其模式。
所以,在自然界中到处存在模式。
证明:疾病传染周期;驯鹿数量的增减变化;太阳黑子周期;尼罗河的涨落……
那么,股市中有模式吗?这个表示全球经济的数字系统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包含无数双工作的双手,无数思考的大脑,有着巨大网络的喧嚣的生命体,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我的假设在股市中,数字的背后存在一个模式……

就像片中展示的,股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以说瞬息万变,自古以来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不惜一掷千金,就是要寻找那必然的百分之一的胜算。所以,他们非常重视主人公这样的数学天才,何况马科斯研究的恰好就到了股市。而且不仅是金融大鳄盯上了他,神秘的宗教组织凯伯拉也盯上了他(因为他们相信:犹太法典告诉我们,当神庙被烧毁时,大主教走进火焰。它把钥匙带到屋顶,天堂打开,并从大主教伸出的手上接收了钥匙。我们从那时起,就一直在寻找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主人公头脑里的“一串数字”)。

其次,探寻规律,是真正的数学家该做的事,当然这往往也意味着冲到人类思维的一个顶端,试图突破极限,窥探天机。所以,其艰难与付出可想而知。

一方面,马科斯依赖金融集团的“芯片”(原来当初的芯片没有风扇散热,没有水冷系统散热,居然是靠几根线悬挂起来),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运算。另一方面,马科斯也依赖犹太人科恩的启发,科恩作为一名宗教组织的信徒,对于宗教经典背后的数学解密有一定的研究:

古代犹太人用希伯来文来表示他们的数字系统。每一个字母就是一个数字,希伯来文A,Aleph是1。B, Beta是2。明白了吗?但请看,数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希伯来文父亲ab。Aleph,Bet,1加2 等于3。母亲,haim。Aleph,Mem,1加40等于41,3 和41等于 44。对不对? 现在,看希伯来文“孩子”。母亲、父亲、孩子,Yelev。那是10,30和4,44。律法本身就是一长串数字,有人说它是上帝给我们的密码。当然,这种文字后面的“数”让马科斯联想到自然界的数——斐波纳契是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如果你用144 去除233,结果是Theta。Theta表示黄金比例的希腊字母,这是黄金螺旋线。那就像你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序列,就像向日葵的花盘。只要存在螺旋线。所以到处都存在数学。

其实,这些案例数学爱好者都曾经读过,但是编剧收集起来放置在这里,明显就更能联系起来,为什么马科斯最后会那么执着,因为他似乎离上帝,离真理,只有一步之遥。

但另一方面,金融集团一直监控着马科斯,科恩其实也是神秘宗教派来诱导甚至绑架马科斯的。以至于马科斯对那个一直深爱着自己,一直为自己默默付出的邻居姑娘,也保持着距离,怕她只是个“间谍”。马科斯对于这些监控跟踪感到愤怒,不是因为人权,而是觉得这一切(包括爱情)都严重干扰了自己的工作。对于他而言,金钱并不重要,关键是找到答案。

而马科斯不仅来自外界的干扰,还来自内在的头痛。他经常头痛,而且药石无效,他甚至尝试使用致幻剂,这又使得他经常出现一些幻觉。这些幻觉不仅影响他的健康,更威胁到他的生命(像片中最初他是自己在路上,触碰一个鲜活的大脑,而后来他是要切开大脑去取出什么东西,到最后,他甚至拿起钻子对着自己的大脑)。

马科斯的恩师索尔,一直劝阻他,不要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忽略一切的工作,不要太执着,要放松一下(还用了阿基米德泡澡发现密度的案例),甚至建议他寻找自己的感情归宿。但是,在马科斯眼里,索尔在停止研究圆周率之后一段时间就死了,并不是因为中风,是因为他停止工作了。当他那么接近圆周率的地本质的时候。

最后,探寻真理的过程非常坎坷,但问题不是找不到真理,而是人类始终距离真理有那么“一点点”的距离。正如那句关于爱情的表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但是你不知道我爱你。

索尔说:我花了40年去探索圆周率的模式,我什么也没有发现。我发现的东西……但并不是模式。很明显索尔曾经和马科斯一样,在探索圆周率时,通过计算机运算,偶然发现了那组216个数字组成的“密钥”。索尔当初没有注意,马科斯第一次也扔了,但是听到老师曾经获得一致的结论,他对着组数字着了迷,甚至后来又一次从计算机上得到它(似乎很简单,其实很困难。因为每一次运算的策略都不同,都有很多很多的细节步骤,而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改变结局。我们中学做数学题就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了)。所以,马科斯继续研究,甚至要求华尔街的人,只给他供应芯片和食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问题是,马科斯并没有最终找到答案,尽管他认为那串数字呼之欲出,但是等到他再次获得那串数字,他又无法从那串数字(我的理解,是从股市,甚至更大的系统中简化出来的一串数字,简单地说,就是把宇宙中的密钥找出)处理出规律来。就像是中小学的数学题中,总有哪些给一串数字,然后让你猜某个空里该是哪个数字的题目。我们有时候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有时候因为涉及的规律太复杂,我们无法得到。毕竟我们对数的了解是有限的,可能隐藏的规律太多了(尽管人类甚至找到一些看似无解,其实依然可以分辨的“白痴规律”来),但是216个数字组成的数列,要找到规律太难了。马科斯,可能比索尔更近一步,更接近真理,甚至说他发现了真理的数列(这就是电影伟大之处,人类至今连这样的数列都没有办法找到,这是个非凡的想象),但是他却无法找到真理本身。

电影选择了π做标题,非常有意思。就像我喜欢n因为它可以是任何整数,x可以代替任何数,π虽然只是一个数,但是这个数却是一个无限的数。正如片中所言,这些数字背后的简单有序的图形?我们看到圆形的简洁,但也看到了圆周率的无尽的复杂性,3.14 以至无穷。其实即便我们发现真理数列,甚至发现真理数列背后的规律,变成一道简洁唯美的公式。我们最终也会发现,这道公式只是揭示了真理的一角。因为真理就像π,它创造了完美的圆,但是它本身却是无限,不管用脑和手,用传统的计算机,甚至用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偶然性”规律(比如圆周率后面也会出现00000,11111之类的东西),但是我们始终无法看到全部。

最终,马科斯,经历一番波折,他停滞在他的天赋所及。他拿起钻子对着大脑,然后他变成了一个正常人,他再也不能心算出任何数字了。也许,得等到下一个天才,经历一番更为恐怖的迷离颠倒,然后继续他的工作,再一次逼近真理!18.5.11

 2 ) 盛开的数字

盛开的数字
犹太人+二十岁+博士学位。
在他的预设中,自然语言是可以用数字解释的,这些数字会呈现出一种系统模式,若找到系统模式,可以应用到所有自然界的事物,甚至这种数字系统模型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应用到股市。
然后,股市庄家开始密集的跟他接触,想探知他的研究成果。
----我感兴趣的,就是“应用到股市”,想看看编剧是否专业!呵呵!

 3 ) 三大假设

我认为是定律:
1.Mathematics is the language of nature.
数学是自然界的语言。
2.Everything around can be represented and understood through numbers.
我们周围的事物可以用数字表述
3.If you graph the numbers of any system,patterns emerge.
将这些数字转换成图像,就会形成模式。

 4 ) 死亡密码

Darren Aronofsky处女作,黑白感确实为整个故事架构增添了几分锐气,不过与美丽心灵一样,表现科学概念并非影像叙事的长处,好在几段对话把男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基本说清了,但现实发生与意识发生之间的界限模糊,多是闪白,图式空镜,缺乏内在动力线索,解读性无疑增大了很多,但形上的力量就散了,直到最后也不明朗。摄影剪辑方面很有其早期特色,延至requiem。
好压抑的片子,片子不错啦,不过不适合用来打发时间。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会想起大学时候的一段时光,有时候人的脑子钻进死胡同里的时候真的很让人理解,我曾经就会很在意考试分数,我用了好几年去摆脱这个梦魇,等我摆脱后,我回首过去的,我自己都不能理解当时的我。

 5 ) 无限不循环

先说我自身的感觉,黑白片本身对于现在年轻人追求视觉冲击不愿意看,但是配上悬疑的标签就不一样了,首先老片子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商业利益少,不只片子赚钱!我还是很喜欢高科技,宇宙奥秘的一个人,从光明会,高级数学,拓扑,物理学,时间空间,维度等等能看出!从影片来说,新奇点不多,但传播的意图和发散的思想还是很到位的!我给的评分是8.5,惊喜便是让我身临其境去想,这是骗局,还是真实

《π》以上帝之名

黑暗天才的自我解构--回忆阿罗诺夫斯基的前生

片尾彩蛋142857

我籍由一个常数发现了整个世界

 6 ) 當科學遇到神秘主義

影片內容不多說了,導演處女作,搖曳的鏡頭、電子音樂造出驚悚氣氛,黑白影片,China Town,男主角鮮明的輪廓。

這篇影評點醒了我,原來自己最喜歡的類型只不過是用科學宣傳神秘主意的題材。雖然恨透了這種打著科學的幌子,宣傳唯心、追求“靈”的思想,但是沒有完全脫離“自戀”的階段,無法正視自己的人們,還是受不住這種新宗教的誘惑。雖然受了神秘主義的影響才決定學量子物理,我終於醒悟還是選擇做個唯物主義者。


轉:《用數字占卜的人》
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落之后,被套牢的朋友们都在感叹“要能未卜先知该多好”。

  天才数学家麦斯的数字研究就是从股市开始的。他坚信与疾病传染周期、驯鹿数量的增减以及尼罗河的涨落一样,股市的背后也存在一个模式,而且就隐藏在一组数字中。影片《π》从一开场就毫不掩饰对“万物皆数”这一古老思想的顶礼膜拜。

  一次偶然的机会,麦斯结识了一位犹太青年,从这个神秘论者对圣经数字化的阐述中,麦斯发现了希伯来语中隐藏的数列关系。他把数列代入程序,结果计算机在打印出一组毫无规律的216位数字之后,自动烧毁。

  这组数字被麦斯当做垃圾扔掉了。但是华尔街的财团却认定这就是掌控股市的密码,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它。犹太教的神秘主义者也找到麦斯,声称这216个数字对应的是“上帝真正的名字”,一旦破解了这组数字,被罗马人毁掉的神殿就会重新矗立,救世主弥赛亚也将重临世间。

  戏演到这,影片《π》不免走上西方科幻电影“科学原理加神秘主义”的老套。片中多次提到的“毕达哥拉斯”,也被描述为“数学家和宗教领袖”这样的矛盾综合体。想想看,如果连上帝的名字都可以用数字指代,那么导演似乎想表达“科学就是上帝”。

  追求科学真理的麦斯被这216个数字彻底“套牢”了。像所有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一样,他开始相信“数字就是自然界的语言”。麦斯反复在纸上画一种黄金矩形,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1.618倍,以至于在其中画一个正方形后,会得出一个相同比例的小长方形,如此继续下去,黄金长方形愈来愈小,直到无穷。后来,达·芬奇进一步揭示出,如果连接同心黄金长方形的内接曲线,可以得到一条黄金螺旋线。和所有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一样,麦斯迷恋这个形状,因为这条完美的曲线在鹦鹉螺的贝壳、涡流、指纹、DNA、银河系甚至《蒙娜丽莎》中随处可见。

  麦斯由此提出新的假设: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螺旋线中,所做的任何事都与螺旋线有关,而216个数字就是解读螺旋线的密码。

  导师索尔却不同意这个看法,他告诉麦斯,出现216个数字完全是巧合。“如果想找216,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从街的拐角到你家门口有216步,你乘电梯要花216秒。当你的理智被迷惑时,你会忽略所有其他的事情而只会看到你要看到的事情。你选择了216,你就可以发现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是。”

  在历史上,毕达哥拉斯教派的成员们就曾犯过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屏蔽掉一切对自己观点不利的信息。毕达哥拉斯曾坚信,宇宙万物均可以表示成整数或分数的形式。可他的学生希帕索斯却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时发现,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是。这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因为颠覆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根本主张,而被视为“魔鬼”。后来希帕索斯神秘地淹死在海里。

  千百年来,类似的错误屡见不鲜。影片《π》的时代背景被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对数字的膜拜无以复加。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蓝血十杰”第一次把数字化管理模式引入福特公司。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马拉曼从数字模拟中断定美国将会取胜而发动了越南战争。

  用导师索尔的话来说:“当你放弃了科学的严谨,就不再是一名数学家。你变成了一个用数字占卜的人。”

  追求科学真理的尝试如果走向极端,往往就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在影片最后,导师索尔也隐忍不住自己的欲望,去解读那组数字,导致生命垂危。于是主人公麦斯破坏了自己具有敏锐数学直觉的脑组织,变成了平凡人。

  麦斯不再头疼了。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对着透过树叶间的那缕阳光展露笑颜。他开始从数字之外的角度感知这个世界。

 7 ) 科学认识论的病变

虽然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在其处女作《pi》中“展示”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企图以此来包装电影中终极认识理论的科学性,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数学知识看起来未免有些小儿科,我们无法想象一名当代的杰出数学家终其一生只研究一个数字。当然,我们无法苛求一名电影导演拥有多么高深的数学素养,强迫其在展示光影魅力的同时还搭便车般的履行一下数学知识普及的任务。对于导演来说,数学在这里仅仅是一个符号,他背后站立的是理性思维下的科学认识论。影片中的男主角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模式组成的,而这一切模式的秘密都会由数学来揭示。这种数学基础下的科学认知形式正是几千年来理性复苏的产物。当史前史的人类以感应认知来看待这个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时,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构成了一种关系链条,但这种关系是相当神秘化的,他无因果性和目的性的。因此,在理性复苏之前,神,报应,祭祀,诅咒等成为了主要的认知元素。在希腊精神带来光明之后,科学精神下的理性认知代替了感应认知,这之后的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理论,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因果逻辑来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这其中,数学成为了揭示这种逻辑关系的工具,这是因为,数学拥有天然的简单形式,人们可以把纷繁的物理实在抽象为仅仅几个简单的数学形式,就如同五条公社可以描述整个欧几里德的几何世界一样,这种简单指向一种完美。当罗杰彭罗斯第一次看到相对论论文后,他说:他是如此完美,让我不得不相信。因此,这种完美性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数学也即科学合法性。当科学认识论成为认识论的主宰,他显然受到了两个因素的诱惑:权力与判断,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孤独的,他刻意与喜欢自己的女孩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又拒斥与股票公司的合作,在这里,判断与权力成为了科学排斥的对象,对于科学来说认知的结果只有对与错,而并没有好与坏的道德判断,这种以感性面貌出现的普遍道德情感与二元论下的理性认知是绝缘的。而对于股票公司的厌恶更是科学对于世俗化权力控制的批判,当电影中主人公排除各种诱惑终于洞察构建整个世界的密码,拿到了解上帝之名的钥匙时,他产生了奇异的头痛现象,最终,他了解到自己无法拥有上帝之名的密码,唯一的办法就是摧毁自己脑中感知数字的那一片区域。在这里导演将终极的认识论真理与上帝之名联系起来,以此来证明科学认识论对于一个完全客观的,精确的,唯一的物理真理的失败,在导演看来,想要以数学——科学精神来解码世界的运作方式,了解第一推动的秘密就如同犹太教中对于上帝之名的禁忌一样是无法得知的,《旧约》中的偶像戒律导向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渴望,这种渴望产生了对于上帝形象包括姓名具象化描述的排斥,“我们可以接近上帝之名,但不可以朗读。”一旦说出了上帝之名,这种命名就形成了一种冒犯,这意味着一种控制和限制的企图。因此,形象化的语言无法抵达上帝的本真,如同科学一样的精确化描述无法打动至高无上的上帝,我们不能用眼睛来凝视上帝的形象,我们只能毕恭毕敬的用耳朵来聆听上帝透露给我们的只字片语。我不知道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是否是犹太人,但他对于真理的态度完全是犹太化的,这种越界的企图与坚定地恪守间的矛盾态度恐怕是每一个犹太学者的倾向,维特根斯坦,施特劳斯,毛特纳无不是这样。其实最终看来,犹太文化中的这种真理的间离效果很可能预言了科学认识论的未来,无论是量子力学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中主观幽灵的浮现以及哥德尔定理对于形式化公理系统的灾难性审判。这些科学内部的困境仿佛都预示着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洞察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即使我们知道,我们也无法表达出来。

 8 ) 片尾彩蛋142857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处女作真是太神棍了,所以他把围棋当成日本人的我就原谅他了。

克里斯托弗·诺兰同年的处女作也选用了黑白片为载体,据说成本六千美元,而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花了六万。

我更喜欢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简约风格,不过黑天鹅确实让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神棍上了一个大台阶。

片尾有个满有意思的彩蛋,亚裔小女孩揪住主角做乘除法,小女孩最后问:

748除238是多少?

答案是:3.14285714285714285714285714285714…

“3.14”应对片名应该不难理解,然后就是3后面的这个奇妙的142857循环了。

我偷个懒,直接引用现成的叙述,我们现在开始来玩这样一个游戏——

我们把这个142857从1到6按顺序乘一下,就会出现如下6组数字:

142857x1=142857
142857x2=258714
142857x3=428571
142857x4=571428
142857x5=714825
148257x6=857142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6组数字神奇在什么地方,仔细看的朋友也许发现了,对,这6组数字竟然是同一个142857。只是数字之间位置改变了而已。

当142857乘上7的时候,答案是:

999999

惊到了吗?还没完呢……

当我们把142857这个数字分解成两组数字:142,857。

142+857=999


我们所142857分解成三组数字,14,28,57。

14+28+57=99

而1+4+2+8+5+7=27 2+7=9

当然,这组数字中每间隔两个数字两两相加也都为9(1+8、4+5、2+7)

当142857乘于142857时,它的结果是:

20408122449

我们将20408122449分解成两组数字,20408,122449。

20408+122449=142857

事实上,1/7的答案是:

0.142857142857142857142857 …

60进制中的360°的七分之一为:

51.42857142857…

……

你瞧,我说什么了,太神棍了!

神在玩你,神在玩你,神正拿着个计算机玩你,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大概想这么说。

其实我觉得片名该改成 Spiral 才更切题。


埃及金字塔、π与142857神秘数字的渊源及内在联系
http://sqing55.blog.163.com/blog/static/459491672011934597228/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上面的链接或自行google

 短评

背景音乐很灵。我也曾这么相信,数字可以描述这个世界的真相。小成本粗糙画面,很迷幻,缺乏故事,摄影还不错。

6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推荐

79分钟极致的抓狂,一分钟内心的平静,天才之作,达伦这部处女作中可以看到后来他《梦之安魂曲》的诸多影子,配乐也如出一辙的神乎其神,令人抓狂,窒息和沉醉,偏执狂的主角简直是拉尔夫费因斯,希安拉博夫和爱德华诺顿的综合。Math is language of nature

11分钟前
  • Thoreau
  • 推荐

把这个和追随,橡皮头对照看都是作者论的典范了

13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感觉如同又看了一遍《橡皮头》。完全摸不到头脑。

18分钟前
  • 维维
  • 较差

莫名其妙,感觉在看一个精神病试图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宇宙密码,视觉语言还不错,只是内容完全硬核不起来。。。。

2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优酷有。实在没能看懂(智商有限),片子感觉就是由一堆数字串连起来的电影,内容到位居其次,倒是其黑白影像风格,凛冽的视觉冲击让我印象颇深。相比之下,艾米斯由推荐的《迷上瘾》(又名《梦之安魂曲》)我还更能接受一些,简而言之,这是一部适合高智商的人慢慢捉摸的电影,其内在的神秘主义、对药物的依恋以及对幻觉的精彩展示是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标志风格(个人感觉),另外的,本片也是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典型示范影片,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简而言之一句话:让观众看戏,但不让观众入戏。

2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还行

不喜欢啰逼嗦,听到连篇累牍的法语独白就想打人

2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2005-08-05:第一次在译本电影手册上看到这部电影就很吃惊,因为导演的构思也曾经是我的想法,所以当时我惊出了一身汗。然后就是拼命的找这部片子,可是很难找。今天终于在bt上看到就下了看。的确不错,总的来说理念我更喜欢,虽然说拍摄手法也不错。很喜欢这种小成本科幻,而且认为科幻不一定要有社呢们高科技,未来的种种,只要有一种前卫的思想在,就是科幻的上乘了。

32分钟前
  • blackchalk
  • 力荐

电子乐和内心的惶恐一直都是拉罗诺夫斯基的不变手法与主题,影片依旧受制于投资,很多地方并没有做到位,当然,已经很好了,仅仅评价电子乐和一堆有关于数学和世界观的解释就使得影片看起来深不见底,所以有了钱后,梦之安魂曲就出现了。

35分钟前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气氛异常诡谲,黑白影像冲击力十足,玄学色彩浓重,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只花了六万刀的低成本处女作品。

4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高智商没看出来,就看出来主角很痛苦,看的我也很痛苦

45分钟前
  • 无所谓则无所畏
  • 还行

8.3;给你一个支点,你真的愿意撬起地球吗?你愿意的话,地球又愿意吗?

48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075#粗粝的胶片质感、压抑的黑白色调、瘆人的电子配乐、诡异的场面调度和延续到后来《梦之安魂曲》的吃药镜头的剪辑,再加上啮食脑髓的蚁群和电钻破头钻脑的镜头,给我造成了真实的精神污染。借数学之外壳却并未真正探讨数学问题,实际上是在刻画追求真理如尼采追求太阳一样的科学家的精神状态。

53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1.数学是自然界的语言,2.我们周围的事物可以用数字来表述,3.自然界中到处存在模式。——我就爱阿罗诺夫斯盖这个神秘主义的调调,好奇这个鬼才的大脑是什么材质的?在他思索的机制和回路当中,知性和感性、理智与抒情性可以结合的如此完美,如此调和。似乎任何素材都可以在他这里找到最贴切的表述形式

5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一场关于天才,宗教与上帝的阴谋论,内容纯卖弄,镜头表现力卓著,黑白而浮夸

60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哎,智商不够,看不懂啊。。这电影就跟达伦的思维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啊,鬼才导演!关于数学本源的几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下次推荐给某青年数学家看看。。。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更多的是在表现痛苦的迷人而非数学。电子原声配上粗砺画面,头痛的完美表达

1小时前
  • 松针猪
  • 推荐

阿罗诺夫斯基和诺兰是怎么回事,都在98年出了才华横溢的处女作,黑白片;都在2000年出了震翻影坛的第二部作品《梦之安魂曲》和《记忆碎片》,都在2010年向商业片妥协,拍出不如前作的《黑天鹅》和《盗梦空间》。这仅仅是巧合?仅仅是巧合?仅仅是巧合?

1小时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达伦处女作,显然此人影像表现力的天赋高于人物心理剖析,偏偏此题材是他心头好。本期待看到关于数学的理性故事,扯到毕达哥拉斯式神秘主义就不好玩了。《黑天鹅》里也有这个毛病,视觉奇观大于精神分析,其他影片待补,目前认为《摔跤王》是他最好作品。

1小时前
  • 品味糟糕
  • 还行

“主角很痛苦,看得我也很痛苦”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