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灵

恐怖片英国1980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  谢莉·杜瓦尔  丹尼·劳埃德  斯加特曼·克罗索斯  巴瑞·尼尔森  菲利普·斯通  乔·托克尔  安妮·杰克逊  托尼·伯顿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剧照

闪灵 剧照 NO.1闪灵 剧照 NO.2闪灵 剧照 NO.3闪灵 剧照 NO.4闪灵 剧照 NO.5闪灵 剧照 NO.6闪灵 剧照 NO.13闪灵 剧照 NO.14闪灵 剧照 NO.15闪灵 剧照 NO.16闪灵 剧照 NO.17闪灵 剧照 NO.18闪灵 剧照 NO.19闪灵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10:23

详细剧情

杰克(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是一个作家。一个冬天,他得到了一个看管山顶酒店的差事。这正合杰克的意思,他正好可以有一个幽静的地方写作。于是杰克带着妻儿搬进了酒店。  冬天大雪封路,山顶酒店只有杰克一家三口。从他们一搬进来,杰克的妻子温蒂(谢莉·杜瓦尔 Shelley Duvall 饰)就发现这里气氛诡异,杰克的儿子丹尼(丹尼·劳埃德 Danny Lloyd 饰)经常看到一些他不认识的人,但这里除了他们一家别无他人。而杰克除了一整天闷头写作外,脾气亦变得越来越古怪。  直到有一天,温蒂发现丈夫这些天来一直写就只有一句话:杰克发疯了!

 长篇影评

 1 ) 《闪灵》:理想主义的丧钟

《闪灵》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从来都是没逻辑(或至少是看不出逻辑的东西)才最恐怖,而《闪灵》恰恰在一个成逻辑的体系上加上许多没逻辑的细节,它们与主体的关系若即若离,背后的意味则令人不寒而栗,从而成就一个意蕴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文本——于是几十年来的人们总结出了种种解读:山庄是男权社会的缩影、预示着美国梦的破裂、事件其实是在影射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惨绝人寰大屠杀……这些说法均非常有道理,不过未免过于宏观了,如果编剧从一开始就想这么多,后续工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窃以为,解读它的关键还是在于牢牢抓住影片中真正成逻辑的故事、即杰克尼克尔森由慈父演变为狂魔的悲剧,其余元素皆是以它为基础的,编剧所做的更多是把握住了作家梦碎、种族屠杀、男权倒塌几大事件之间的共性:无意义的骄傲。
 

诚然,《闪灵》的母题根植于在民权(黑人)和女权(妻子)运动下摇摇欲坠的白人男权(这个主题在当时许多恐怖片中都有所体现,我曾写过一篇讲《驱魔人》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9074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山庄中的两代杀人案,都是由隶属于社会底层的看管员犯下的,换言之如果他们是山庄的所有者(即成功人士),这个故事也便不再成立了。《闪灵》与斯蒂芬金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宅男与丧男文学;如果说影片就这一层面的发掘还不够震撼的话,那么原著中那连篇累牍的心理描写,道尽了酒后幻觉的狰狞与灵感枯竭的颓唐,满纸悲凉令人不忍回望。杰克的悲剧从影片开始处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他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鸿沟间痛苦挣扎的失败者。是人就做梦,偏偏他的梦是最二逼的那种,比整天幻想往夜店里一站就被大老板包养还要二逼上很多——他想成为一个作家,并身体力行地在这条路上跋涉了许多年,终于到了这个拖家带口却两袖清风的地步。

 

不仅现实本身给予了他无穷的压力,妻子的贤惠亦令他无比的痛苦。她起初想必也是他的书迷(当被告知山庄中曾发生过恶性命案时,杰克说“我妻子不会在意的,她最喜欢读恐怖故事”),结婚之前大概也同他有过极为浪漫的时光(杰克在楼梯上发飙时曾说过一句“light of my life”),至今仍在坚定地支持他的写作,只不过起了一点变化:孩子降生以后,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程度要远甚于以往了,儿子而非丈夫占据了她生活的中心。这一方面将这对夫妇划分到了“理想”与“现实”两个平行世界——永远埋首家务的妻子,一举一动都仿佛在暗示着他这个世界有多么的世俗;另一方面,纵使琐事缠身、境况贫穷,妻子也始终满面笑容,这就没有给杰克任何发泄的借口,只能把种种郁结堆积在心灵深处。

 

至于儿子,杰克显然是很爱他的。他之所以会伤害儿子,是因为丹尼把他的卷子扔得到处都是,即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教书本身就是他赖以谋生的辅职,主职不顺利,辅职还与儿子一起牵扯他的精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做出过激举动也不是不能理解——养育后代着实是一件很考验责任心和人格成熟度的事情,其实很多人在为人父母之初乃至为人父母很多年后,仍会难免产生“后代是负累,自己不配为人父”的想法。杰克曾向“酒保”抱怨“只要我活着,她就一天不让我忘记那件事”,可实际上妻子对杰克误伤儿子一事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故真正令杰克烦躁的是他内心的负疚与焦虑:步入而立之年,事业上却毫无建树,连妻儿都无法养活,沦落到要来旅馆看门的地步,拖地洗碗养儿子的妻子,成了这个家庭实际上的顶梁柱。

 

更令他不堪重负的是她无条件的包容——在影片第43分钟左右,杰克坐在打字机旁陷入灵感枯竭的痛苦,胡乱敲些见不得人的字句,不想妻子忽然出现,问候一番后来了一句“也许你能给我看看你又写了些什么”,导致一直努力压抑怒火的杰克瞬间爆炸。或许不少人都曾有这种体会:在你极度沮丧、极度自我怀疑的时候,别人越说你牛逼,你就越觉得对方是在蒙骗你、怜悯你、伤你的自尊;但如果说你傻逼呢?你会想揍他一顿。很多时候躁郁的根源往往都不是外部压力,而是自高自大的同时自暴自弃,由于和直面挑战相比自暴自弃要来得更容易,所以我们宁可做一个总是处于躁郁状态的大傻逼。

 

因此杰克的怒火是一种迁怒:他觉得自己的理想被理想的家庭毁灭了,对妻儿的爱正撕扯着他对写作的爱,理想主义者那颗脆弱的理想主义心灵,在严苛的现实面前四分五裂得极其彻底。是放下这份根本看不到半分前景的追求、履行对家庭的责任,抑或是假装忘记自己身为男人的尊严,念叨着“凯撒一旦越过卢比孔河便不再回头”,厚颜无耻地继续跋涉于这毁灭之路?梅尔维尔也是在死后很多年才得以千古。在第59分钟左右,杰克梦到自己“亲手杀了妻儿,并将他们的尸体切成一片一片的”,这个段落反应了他的真正愿望:毁掉家庭、回到没有负累的时代,那时他年轻而富有活力,总能恃才傲物、愤世嫉俗,能够自由地追逐理想,天真地以为一笔在手,未来一片坦途。

 

不过,杰克的处境,还远远未达到一定要以灭妻杀子来解脱的地步(甚至可说是人生得此一妻复何求?),真正打垮他的其实是自身的大男子主义(以及种族歧视思想——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回事)。杰克,或者说斯蒂芬金,所追求的都不是纯粹的文学,而是在保有风骨的同时,借助文学财源广进、功成名就,所以从酒店宴会一幕中可以看出,他的奢望是非常直男式的:美酒、豪宅、美女与排场,特别是与酒保的对谈,字句间充满了对女性与少数族裔的轻蔑。现实呢?只有空空如也的钱包和寒酸廉价的夹克。如果他能放下这对他来说意义不大的大男子傲慢(当然这很难做到),以纯粹的心态专注于写作、珍重他所拥有的一切,一样可以经营起一个清贫却幸福的小家庭,不管能否收获成功,结局总要好过埋尸雪地。

 

山庄之所以能对杰克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释放出了杰克浮躁的幻想,令他沉沦于虚幻的欲望,不愿再回到妻儿所处的“现实”之中。杀妻儿的前任看管员对杰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you’ve always been the caretaker.”你一直都是这里的看门人!意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个酒店是一个恐怖而贪婪的幻境,禁锢着无数战胜不了自身纠结、宁可沉沦逃避的卑微灵魂。所以杰克最终的结局,就是被钉在那张标有“1921”的黑白照片上,身着华贵西服,面露志得意满的笑容,处在宴会人群的中央,在虚幻的时空中成就一场爵士时代的美国梦——比起在山下敲打字机、收退稿信、忍受心灵的煎熬,他更喜欢这里“功成名就”。

 

因此《闪灵》的真正恐怖之处,在于你7岁听见名号,14岁看个热闹,21岁勉强读出门道,28岁你逐步朝其中靠近,待到35岁,你恐怕已经置身于漩涡中心——杰克的挣扎就是你的挣扎,人人都处在一样的悲剧里,毕竟一个出身平凡的人所能拥有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很少的,充其量是十几岁到二十岁这几年而已,若浪费掉了,就再也无法回头。很快你就要去低三下四地装孙子,花很多时间养孩子,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把曾经迷恋过的一切都忘记,斗志一丧千里,光阴白驹过隙,写字时手会抖个不停,看过的书立刻抛到脑后,最后意识到自己的理想都被别人实现了,满怀郁郁地落进棺材里。为了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你不得不把你一多半的生命分给你的孩子,不巧在他学会承担责任之前,他会固执地恨你十年,认为你没有担当、勇气和能力,像你当初一样,沉浸在“残酷青春”的幻觉里。其实什么不比青春残酷呢?幼年的残酷无法表述,老年的残酷没有尽头,中年的残酷是一片荒芜的黑洞,谁人都挣脱不出。

 

生命是一条不归路,越往前走越凄凉,终点是死亡。你是流连于那座幻境重重的宾馆、让自己被钉死在永恒的痛苦轮回上呢,还是去珍重那些真正关心你、支持你、喜欢你的人,然后抛开那些无意义的骄傲,勇敢地走下山去呢?从道理上,我们都知道后者是对的;可在现实中,却总是选了前者,因为逃避来得更容易。斯蒂芬金最终成功走下了山重获新生,可是还有更多或许比他更有才华的人还攀爬在通往山顶的道路上。



THE END


又及:

有关为什么要引入屠杀印第安人的元素,我想原因有二。其一是强调酒店建在坟场之上更能凸显恐怖感,如果故事发生在欧洲,想必就是建在集中营遗址上了;中国观众对这段历史相对陌生,所以才产生了这种不清不楚的效果。其二是影片上映于1980年,越战阴云还没有散去,把这个背景加进去,也算是一种讽喻。


PS,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给我的支付宝打点捐赠,支持贫穷少女自由闯作……kayrourke@sina.com

 2 ) 改编自原著,原著说房子是有生命的能杀人的,所以。。。

改编自原著,原著说房子是有生命的能杀人的,所以

房子有生命,也称闹鬼,能自己打开贮藏室的门,因为是建在印第安人坟上,上个管理员和家人是因为这个被鬼或者房子杀了。jack是房子建造者的后代,被印第安人下了咒杀自己家人,孩子用闪灵救自己和母亲,murder是写给房子的,房子看的话是正序的。237是房子弄出声让丹尼以为是她母亲吸引丹尼进入房子的。后面女主角见到鬼是因为房子想把女主角吓住留在房子内,正好导演也能凸显电影的恐怖气氛。腐尸是房子想让jack变疯杀家人。前段孩子有闪灵的铺垫是说孩子遇到危险产生自我保护的超能力。黑人出现是为了让jack杀个人体现他的疯狂,因为让孩子和他母亲死,顺便把交通工具拿过来。jack的幻想都是房子引他疯狂的步骤,中间那句酒保,房子请的,当然这些幻想都是建立在jack潜意识上的,房子投其所好,让他喝酒,让他知道为保卫房子杀家人的不光是自己等等。那两个姐妹和血一是凸显电影恐怖气氛,二是丹尼的闪灵提醒杰克危险,并让丹尼看到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暂时想不到更多的疑问

 3 ) 闪灵:从小说到电影

我看了許多關于《閃靈》的影評都不怎么滿意,無非是把恐怖和詭異等詞組反復炒用。
  很難看到有人對該片作進一步的剖析。原因可能是喜歡影像的人未必讀過斯帝芬金的原小說。而我看了九十年代的電視劇版本以后,基本上算是看到了三種媒體上的《閃靈》 。結合我對史帝芬金其他小說的閱讀。我想與大家一起進入閃靈世界,揭開它的神祕面紗。
   《閃靈》和史帝芬金的其他恐怖小說一樣,源泉來自于日常生活。來自于人瀕臨精神 崩潰的極端體驗。主人公杰克作為一個業余作者,其年齡和狀況與未成名的史帝芬金相仿。一樣的窮困潦倒,拖家帶口,靠打短工維持生計。可以想象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都處于怎樣的低谷,被焦慮和絕望折磨。作家本身經常靈肉分離,被殘酷的外部生活壓 力侵蝕,無法平靜,陷于分裂之中。一方面要對妻子和孩子負責,一方面為了完成個人 的寫作事業,不得不犧牲家庭。這種矛盾絕望的心理都被史帝芬金巧妙地化作整個恐怖故事的內在張力。
     作家的本質和獨裁者也著相似之處,同樣處于極端孤獨之中,選擇大雪冰封的旅館 就相當于進入自我封閉的內部世界。此時杰克與世隔絕,苦苦等待靈感的來臨。你可以 把那些幽靈當作是杰克創造的,象是作家筆下虛構出來的人物。他們召喚他讓他歡欣鼓舞。二元對立,溫迪代表著外部世界,她和孩子是唯一從現實世界傳到杰克耳朵的聲音 。我想孩子的非理性行為一定大大干擾過史帝芬金的寫作,讓他深受折磨。所以成了杰 克潛意識第一個砍殺的目標。
    原小說和庫氏的電影有著很大的出路,我推測這也是作家一直抵觸該片的原因。主角 從小說中戰勝自我與幽靈同歸于盡的英雄變成血腥瘋狂的凶手,實在有點南轅北轍。更 何況主人公杰克本身也是作家心路歷程的寫照,怎么能接受如此悲劇性的下場呢。我們 對照一下兩者的差別,就可以看出導演的企圖。小說中的凶器,由美國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棒球棍,變成了恐怖電影中常用的斧頭。小說中杰克一個人都沒殺死,并且黑人廚 師最后協助溫迪和丹尼母子逃出旅館,是真正的英雄。而在電影中黑人卻被一刀很干脆 地砍死,破了杰克殺人的零紀錄。很顯然導演是為了強化暴力效果,加強對觀眾的視覺 沖突,不得不犧牲這個次要角色。這與種族迫害毫無關系。小說中杰克多年以后現形在 丹尼的畢業典禮上,默默祝福著兒子的成長。場面溫馨動人,一副親情永存的樣子。影 片則讓杰克的瘋狂日益升級,直至崩潰,最后凍死在迷宮中,萬劫不復。
     史帝芬金畢竟只想當個暢銷小說作家,無意把主題拔高,何況作為成功人士,他 也可以笑看過去,重塑慈父形象,保存中產階級價值的完整。而庫布里克很明顯想在其中賦以一定的寓意,成為現代人無法溝通,自我毀滅境遇的寫照,表達他一慣地對現代文明的憂慮。
    這部影片本身爭議頗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它之所以勝出,主要還是在氣 氛的營造和尼克爾森的表演上面,更多是作為類型片的一部經典存在。
  

 4 ) 有关中年的几个关键词——《闪灵》的另一种可能

很多人看完《闪灵》都会或多或少有点失望,觉得它没有想像中的恐怖。的确,在库布里克这部1980年的作品中,我们既看不到像《午夜凶铃》式的赤裸裸的惊吓,也看不到西式恐怖片一以贯之的血腥和令人作呕。有人甚至说《闪灵》是一部仅凭音乐和跳接剪辑来吓人的做作电影。然而我觉得这部影片里的恐怖是是深藏在故事之下的,不像《午夜凶铃》之流,直白的视听语言后面是空洞的内涵。作为一部西式恐怖片的经典,《闪灵》所具有的精神内核是其他恐怖片无法比拟的,它对人性的细致刻画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使整部片子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质。但是这部影片的基调却是绝望的,深入骨髓的绝望。许多人对《闪灵》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甚至有人从中看出了导演对美国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批判,而我看到是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

孤独

影片开头不惜重金使用了大量航拍,开阔的视野配上诡异的音乐,杰克的小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徐徐前进,最后花了三个半小时到达遥望酒店,场景本身的偏僻暗示了所有人无可回避的孤独。妻子温蒂和儿子丹尼虽然表面上有交流,其实都不明白对方的内心世界,孤独使得丹尼患有人格分裂。影片中温蒂手夹香烟坐在桌上通过对讲机与接线员说话的镜头把她骨子里的寂寞轻轻一笔带过却又让人难以忘怀。
而作为影片的主角,杰克身上的孤独表现得比任何人都要强烈。结婚多年,杰克对妻子早已深恶痛绝。他不能忍受妻子对于自己工作的打扰,更不能忍受妻子对自己的漠不关心。而温蒂是一个比较木讷的家庭主妇,不理解杰克的责任,也不会排解丈夫的压力。尽管结婚多年,温蒂对杰克一直缺乏足够的信任。三年前杰克把儿子丹尼的肩膀拉脱臼的事情温蒂一直耿耿于怀,导致后来丹尼受伤时错怪了杰克。本应是杰克最亲密的人的温蒂就这样与丈夫同床异梦,渐行渐远。杰克与儿子的关系也是非常冷淡,纵观整部影片,杰克和丹尼同时出现在一起的镜头寥寥可数,唯一一处交流却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父子关系。肉体的孤独伴随着心灵的寂寞,杰克就这样在空荡荡的酒店里日复一日地工作着、生活着,性格中孤僻的成分不断增殖,最后他把向内的孤独转化成了向外歇斯底里的仇恨。

厌烦

当你对一切都不再充满好奇和激情,只剩下无休止的厌烦的时候,你就老了。
杰克对工作厌烦,他已经没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冲动,灵感也不复存在,每天重复同样的字句,“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就是杰克书稿的全部内容。他还能感觉到自己的雄心,还能感知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在闪着光,但是他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太累了,他似乎不能抵达了。虽然已经开始老去,但是他觉得自己还可以生活得更好,还有更灿烂的前途。看着闪着光的理想在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工作重沉沦,他有一点不甘心,他有一点慌了。
当然杰克也对妻子感到厌烦,他不能忍受妻子整天沉浸在铲车道洗车身这些烦琐有无意义的事情里,他还有他的理想,他不能让妻子的唠叨慢慢把理想啃噬殆尽。对着眼前这个不解风情又俗不可耐的妻子,杰克曾经有过婚外情,那就是电影里那个洗澡的裸女。看着充满神秘而诱惑的裸女主动投怀送抱,杰克脸上泛起一丝邪笑。他知道自己不爱她,却还是亲吻了裸女,他知道自己只是在寻求短暂的慰藉和宣泄而已。然而裸女却陡然变成了腐烂的老妇,那其实是杰克情人内心的写照,杰克的婚外情人只是徒有光鲜外表,内心却如此腐败肮脏。杰克在情人的狂笑中慌忙逃窜,他绝望地发现自己对爱情本身也已经感到厌烦。

危机感

危机感来源于能力的衰退。人到中年,不论是体力脑力都大不如前,随着压力的增大,危机感的产生不可避免。
首先是事业危机。由于温蒂是全职主妇,因此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杰克肩上。杰克原来是一个教师,但由于入不敷出导致他转行从事写作,还要做点兼职赚点外快。他在担任酒店看守员的期间天天坚持写作,然后却屡遭打扰,文思枯竭,倍感焦虑。而整个酒店也是他事业之一,他为了家庭成熟巨大的压力而家人却一无所知。影片里他为了一杯酒甘心出卖灵魂,这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库布里克的处境,或者说整部电影就是库布里克自身困境的写照。当时库布里克已经人过半白,虽然也就享有盛名,却在事业上遭遇困境,一直没有得到奥斯卡的最佳导演,而且一直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难以平衡,迫于制片商的压力,库布里克应该也有不少为了生计出卖高贵灵魂的事情
然后是家庭危机。温蒂的打扰和猜疑终于导致了杰克的爆发,当她发现了杰克的书稿后遭到了杰克一连串质问,最终婚姻彻底破裂两人干戈相向。由于儿子丹尼朦胧的俄狄浦斯情结,杰克一直对儿子有一种莫名的仇恨。三年前那次事件杰克一直说是一个意外,但是从他仇恨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杰克对于丹尼的厌恶,而这种厌恶源自于儿子对自己的背叛和逃离。父与子一直是一对很微妙的关系,父亲对于儿子负有养育的责任,而同时也具有约束的权利,儿子对这种来自父权的统治向来都是抵触的,因而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逃脱。影片里母子想合力逃出酒店其实就是摆脱杰克父权统治的一个隐喻。

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hysteria)和更年期都曾被认为是只在女性身上才会发生的现象,而现在都证实了男女平等的意义是广泛的。电影的最后,杰克在上前任看守员格雷迪的怂恿下终于歇斯底里了。
杰克首先是信仰崩溃了。他一直是怀抱理想、肩负重担、顶着压力去努力工作,去养家糊口。他为妻儿营造了一个皇宫般的酒店,希望他们能在里面安稳地生活,他认为他是很爱他们的,这一点他从来不曾怀疑过。然而到头来他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不理解他的辛劳,怀疑他,伤害他,不喜欢他的统治,还千方百计出逃……他一直以来支撑着他前进的支柱崩塌了,杰克陷入了迷茫,到底这半辈子这么辛苦是为什么什么呢?这个时候格雷迪出现了,其实那只是一个幻影,格雷迪其实只是杰克心中挥之不去的邪念的化身,正如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杰克心里住着一个格雷迪。格雷迪质疑杰克的能力,鼓励他去反叛。在格雷迪最后的怂恿下,杰克冲破了自己心中最后一道防线——储物室的铁门,他拿起了愤怒的斧子,中年的杰克要去消解自己人生最后一层意义——家庭。
然而这种反叛只会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混乱,对家庭意义的消解导致了彻底的虚无,故事的最后是杰克走进了自己的迷宫里再也无法解脱。

所以我觉得《闪灵》是用一个恐怖故事的外衣来包装库布里克人到中年的人生感悟,惊悚离奇的表层之下是一种更深一层的恐怖,因为其他恐怖片的情节大都子虚乌有,而中年危机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库布里克把问题提出来,其实也揭示了解决的方法——沟通,关心,感激。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爱”字,不过说来简单,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于是,我们只能和库布里克一同住进真正的恐惧里面了。

 5 ) 为什么爱上一座房子?

即便我们还未入住遥望酒店,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著名的场面:汹涌的鲜血从巨大的红色电梯口喷发出来,淹没了整个厅堂,将整个镜头染成大红色。

那么问题只有一个,我们为什么爱那座房子?自从库布里克的《闪灵》(The Shining, 1980)诞生以来,围绕着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杰克·托伦斯的最终结局一直有很多疑问,究竟是纯粹精神分析式的人心崩溃,还是遥望酒店这个房子在作鬼?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主角究竟是尼科尔森,还是酒店本身?抱歉史蒂芬·金,我只能仅仅谈论这部电影,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直到永远。

在我的心目中《闪灵》可能是库布里克在纯粹电影领域上最伟大的成就,如果不把《2001》宏大而富有哲思的命题计算在内的话,《闪灵》作为一场影像的体验,排在他电影的第一名。《大开眼戒》也非常伟大,但这部恐怖片更加直接的渗透到观众的魂魄中。这天晚上,我在Metrograph观看它的35毫米版本,虽然播放的并非库布里克更加满意的116分钟版,而是148分钟的美版,这个版本填充进了更多家庭关系间的复杂性,而因此对整体节奏而言有一定损失,但我依旧看的无比尽兴。神奇的事发生在剧场外,当我看完电影像往常一样走到附近的地铁站,瞬间我眼前的世界竟然变成了库布里克式的“单点透视”,于是,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注视着,盯着这一由电影的视觉暂留导致的幻觉。

《闪灵》究竟有何魔力?关于库布里克有很多老生常谈的言论,比如说他如何完美主义,再如他的单点透视构图如何精准,或者他在本片中对斯坦尼康革命性的使用等等。人们用这些技术上的机械上的言论去支持着其作品的天才,确实,我们不能否认它们。但不如从其根源的角度去问,为什么库布里克要设计这些镜头运动,他拍摄时的完美主义究竟源自何种执念?我想,在库布里克极端控制狂的表面底下,真正值得我们赞叹的,其实是未知,是其拍摄时无与伦比的好奇心。请看,即便摄影机面对的是已经设计到完美境界的场景,即便它的运动由精确到每个镜头的工作脚本支撑,库布里克依旧将摄影机处理成了探索未知的东西——丰富的形式运用不仅充当向导,它自己也在探索:什么是神秘?什么是恐惧?而此时我便应回到文章开头所述的,关于影片主角的归属的问题,主角究竟是尼科尔森还是“遥望酒店”?我们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影片吸引,反复地观看它呢?

我想明确一个事实:正如我们一样,摄影机也爱着这个房子,正如杰克对儿子所说的那句可怖的台词那样,“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呆着这里。” 在片中,杰克反复地在打字机上敲打着“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句话,而摄影机呢,它不厌其烦地运用着轨道和斯坦尼康,从酒店的这个走廊慢慢滑到另一个走廊,或是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个通道的尽头(单点透视),或者借着墙壁和片场的界线,慢慢地为观众揭露一个新的空间。还有更多的技巧:他的缓慢缩放、他的快速缩放(Redrum!镜头瞬间从中远景拉近到大特写)、他的垂直仰视(杰克疯狂捶门一幕,看过本片花絮的影迷应当记得库布里克是如何亲自拿着取景器躺在门前,发现了这个镜头的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还记得它以一堆洒落在地上的气球为引子,用一个完美的平移,为观众揭露那场20年代风格的舞会。我想令《2001》和《闪灵》如此伟大的一个特点正是因为如此,库布里克为这两部电影搭建了影史上少见的复杂场景,《2001》繁复前卫的太空舱不必多说,而《闪灵》对其事件发生地的热爱虽然提及量不如前者,但也同样伟大,摄影机乐在其中地捕捉着,观察着。

《2001》和《闪灵》,极少有那么几部电影,虽然里面只有少数几位演员,但他们却在全片中都独自占据在一个如此巨大而复杂的独立空间中,这不仅是故事的出发点,更是一次和地点本身的亲密接触,在一瞬间,我们如主角一样和酒店建立起了更加私人的联系。在这方面,《闪灵》比《2001》更加极端,在影片中除了酒店,我们还见过的内景可能只有杰克和温迪平时的家,以及厨子迪克的家,这些场景虽然也一如既往地有着库布里克式的精致,却从来无法像酒店一样令我们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链接剧情的过客式角色。

在影片开场不久后,主角一行人到达酒店,此时人员并没有彻底搬离,相反,这里还挺热闹的呢,于是我们来到大厅、厨房、走廊等地方参观,一切正常,库布里克非常执着地让角色们走遍了所有他们该去的地方,而只有最终的迷宫则得由角色自行发现。最终,我想它强调了人去楼空所带来的强烈反差的神秘,当你抽空了一个空间中一样常见的东西——来来往往的人们、酒保、服务生,剩下的空间突然变得难以定义。然而经过了之前的一场场戏,整座房子的结构已经像被3D建模似的印在了我们脑海中。嘿,谁不会记住那个堆满了所有你爱吃的食物的储藏室呢?迪克对丹尼这么说,他滔滔不绝叫出了所有肉类和方便罐头的名字,而电影也对我们这么说:它会回来的,正如某个镜头中,背景的一把菜刀正对着前景中的丹尼,而在100分钟后,它会变成温迪的武器。

而在这之后,“遥望”酒店就只剩下主角们了,但其为酒店本身的经济职能消失了,它与世隔绝了,而入住的却是一位“作家”,更何况他写作的内容,以及他家人对其写作的认知,在片中是从来没有任何正面的表达的(自然除了最后的揭露),换句话说,杰克所谓作家的身份,完全是子虚乌有的幌子。杰克·托伦斯在入住酒店的那一刻便已经被化解为一位虚无的,没有目的的行尸走肉,空旷华丽的大厅内响亮的打字机一遍遍地打出那句著名的台词的回音,是他唯一的存在假象;而温迪一如往常地做着一位程式化的普通家庭主妇的工作,住在酒店或者自己的家里似乎没有任何区别;现在,全场的焦点便在丹尼身上了。

正如你所见,温迪和杰克在一开始的活动范围实在非常有限,前者来往于厨房、大厅、卧室之间;杰克在发疯之前除了在卧室睡觉便是在大厅打字;而丹尼呢?即便我们被告知他有所谓“闪灵”的超能力,但就算没有这个认知,观众都不会怀疑他才会是我们真正的向导,正如他的“闪灵”能力一样,他无处不在,他是这座美丽屋子的真正向导。片中有很多斯坦尼康的运镜(这项技术的发明人Garret Brown亲自拍摄了这些片段,你简直能看到镜头背后的他喜出望外的样子),而很多时候,这个突然自由了的摄影机选择了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身高,以及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跟着丹尼骑着他的脚踏车逛了一圈酒店,第一次我们逛了一楼,从厨房左拐到大厅再拐回厨房,注意丹尼车轮在木质地板与地毯之间不断来回形成的声音节奏,“哥啦啦啦东——”(这部电影的声音真美妙,除了潘德列茨基、温迪·卡洛等人的前卫音乐作品外,酒店广大空间生成的空旷回音令恐惧再上一层楼,在此请听一下迪克与丹尼讨论“闪灵”的那5分钟,没有配乐,只有一句句的台词在那种空旷中渗透出神秘);第二次我们跟着丹尼逛了一圈二楼,最终摄影机跟着他来到了那个著名的237号房间,我不必再在这里多写当杰克走入那个房间时那个镜头的美妙与恐惧。有意思的是,在丹尼试图打开房间门失败,回到脚踏车上继续前行时,摄影机留在了门旁边,不再继续跟随,而是向躲起来似的看着他离开。摄影机是否也为这个未知空间而着迷?答案看来是显而易见的。

摄影机爱着这座屋子的终极印证或许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而它事实上已经在电影中被反复铺陈。全片中当我们游走在酒店中,我们总能看到这些挂在墙上的黑白相片,它们整整齐齐地一排排挂在那里。当影片看似终结于杰克的死亡——一副静像式的,完全戏剧化的影像,杰克的冰冻让他在这座死寂的迷宫中化为静止,而此时电影想起了什么,于是我们被切回到酒店,1920年代的音乐播放着,镜头缓慢地接近照片墙,对准那个位居中央,微笑着的杰克。电影不愿意在杰克之死时便抱憾结束,它必须终结于酒店,或亦是要永远地呆在那里,这座让它流连忘返的恐怖仙境。

 6 ) 从风水学看Overlook hotel的功与过

首先、我看不出这个片有什么吓人的、、无非就是一个Loser养家养不起啦生活压力很大太太又赖在家里不工作最后终于发疯砍人的故事、如果放在我们中国、就会用“1对夫妻在洗碗时拌嘴:“你看你这个窝囊废隔壁老张都升科长啦你还在这个小公司不死不活地混你今天晚上睡客厅吧”“你你你说我你有本事去傍个大款啊把肥皂递给我”“要不是为啦儿子毛毛我早就跟你离婚啦你明天早饭想吃油条还是泡饭”“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眼睛故意往上面看大嘴巴裂开拿着斧头把门都砍坏啦这样。。
看完影片我还以为是我自己看不懂、就连滚带爬地上啦豆瓣、但是豆瓣网友们的影评比恐怖片还要恐怖、如果说这是在影射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那实在是太生搬硬套啦、那和张艺谋”用剑的最高境界是不杀是和平“这样的无厘头又有啥区别拿?
在米牛的推荐下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啦库布里克老师2部电影、1个大开眼戒、今天又看啦1个闪灵、都比较无聊、相对来说大开眼戒还稍微好一点、总之、我看闪灵的时候1点都不害怕反而无聊得狂吃零食、摄入啦许多额外的卡路里、我认为、Kubrick老师的片完全就是文艺片、为啦保持体重我再也不看这个混蛋的电影啦

但是我听说、Overlook hotel的原型Stanley hotel的确是1个闹鬼的旅馆、2006年甚至还有ghost hunter摄制组进去调查证实过、那么、作为一个东方人、我情不自禁就用粗浅的风水学知识对其进行拉1番研究

1、从电影里看来、overlook hotel背山面水、气聚有情、不能不算是一个好风水、但是我看完电影之后在google map上一查、才发现stanley hotel 大门面南,落基山脉却是南北走向自西侧滑过、并不能起到藏风聚气的作用。于此同时,却有一个Livingstone lake紧靠在hotel的脚下、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割脚煞“?《山龙语类论》:“割脚水,水贴穴前,扣脚行也。”割脚煞可以发财、但不长久、特点是运气反复,当运时大富大贵,失运时一落千丈。。。因此stanley hotel一方面迎接八方达官显贵、一方面闹鬼不断、时时有中落的可能。。。

2、stanley hotel是一个有着138个房间的大house、而caretaker Jack却带着一个老婆一个儿子住进啦这么大的房子、一般来说、1家3口住的房子超过200平方就已经不是太好啦、现在他们这么胡干蛮上、就又违反啦中国风水的古训——”屋大人少、凶!“住宅1要讲究峦头理气2要讲求殷实不虚、屋大人少、屋小门大都是“虚”、反之、屋小人多、屋大门小则是“实”。《黄帝宅经》云:“虚令人贫耗,实令人富贵”。屋大人少、阴气重、易衰、”宅气”胜“人气”损财伤丁、所以Jack心情不好就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摔到地上摔坏啦、还把门砍坏、把车子弄坏、他老婆也不甘示弱把窗玻璃砸破、造成拉大量的财产损失、后来Jack还想用斧头砍他儿子和老婆、这不就是典型的损财伤丁吗?

3、Stanley hotel 向北紧靠的就有St. Bartholomew Episcopal Church & Cemetery、、从风水上说、教堂或庙宇都属于孤煞、住在神前庙后的地方、性格易走极端、或暴跳如雷,或过于软弱、、结果就出现啦男主人公拿着斧头追着女猪砍的悲剧性镜头。。。至于Cemetery、那就更不用我说了。。。

4、从google map上我们可以看到Stanley hotel 大门正对的道路Streamer Pkwy像一把镰刀砍向hotel、正是犯啦镰刀煞、会招致血光之灾、、但是如果Streamer Pkwy的弧形是下弦而不是上弦的话、就是好风水啦、可惜啊可惜。。。

5、Stanley hotel冬季不营业夏季营业、宅气聚散无常、也主凶。



仅供娱乐、请勿当真、哈!

 短评

从此对萝莉,特别是双胞胎萝莉,产生了心理阴影。

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标准恐怖片。最喜欢的是Danny 骑着三轮小车、摄影机超低位跟拍的设计,华丽的装饰、车轮滚过木地板的隆隆声以及超低位镜头造成的压抑、不祥的宿命感,浑然一体。

8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要是我住进远望的话,和家人大吃大喝几个月多开心啊。

11分钟前
  • Johnny Fung
  • 推荐

看后对237这个数字有阴影了

13分钟前
  • Hazel
  • 推荐

对不起!真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儿!情节拖沓的一塌糊涂,还没觉得开始呢就结束了!黑人叔叔还以为是主角呢,刚赶回宾馆就一斧头被砍死了;小男孩那Tony有啥意思也目懂;还有最后照片的含义更是云里雾里……实在是挑战我的智商,就不多给星了!!

14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较差

重看@新衡山,四星半;用今日标准衡量,顶多算是惊悚,凌厉剪辑让我又毛骨悚然了一次,特别是murder出现时;古旧旅馆里逝去的平行时空,在村上《列克星敦的幽灵》和海豚宾馆里闻到似曾相识的味道;高潮部分女主偶然瞥见KJ一幕,绝似后来《大开眼戒》,绝赞瞬间!勿究逻辑,神秘才美。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失意的作家,性冷淡的妻子,精分的孩子,这遍再看已不是恐怖片,而是家庭伦理悲剧,《闪灵》的恐怖来自独处封闭环境下心理暗示的恶化,心结的放大,恐惧感的释放,直至最终彻底的崩溃爆发。再次膜拜神级配乐和精准选角!

19分钟前
  • 蓝笔风
  • 力荐

欣赏跟拍的几个镜头的感脚,比如danny骑着小车在酒店里穿梭,比如在迷宫里跑,比如一开始的高速公路。其他一般。

2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最近重看,深觉这是一部刻画现代性焦虑的经典,核心就在那句话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杰克其实是好人,他太在乎身为男人的责任,太想写出好作品证明自己,最后终于把自己逼疯,举起斧子疯狂砍向家人,因为他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愿承认自己才华有限,于是他归罪于家人,把老婆孩子当成了负担,认为如果不是要养活他们,承担他们的期待,自己就不用活的这么累。这种压力我也体会过,但到了某个临界点时最终决定放过自己。现代社会给我们太多机会,也同时给了我们越来越沉重的身份的焦虑,很多人如同深陷漩涡无法挣脱,逃到天涯海角都逃不出这期待的诅咒。也许真正的解脱只有回到内心认真问一问自己,这一场人生几十年,到底为何而来,快乐吗?值得吗?真的必须如此吗?

2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看片时不专心是不好滴!调没音量是不好滴!一边看一边放无敌治愈的歌是不好滴!把画面缩成巴掌大是不好滴!这直接导致我淡然而欢乐的看完了传说中的闪灵……

27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何为恐惧?失去控制感方为恐怖,无知为其表现形式之一。闪灵中的罪缺少逻辑性,是无缘由的,一切都没得到充足的解释,看着恐怖,也因为自己了解自己也曾有这样的无缘由之事之选择。跟踪镜头伴着诡异音乐不停向前,而观众却不知去向何方也不知会发生什么更不知何时会发生什么,怎能不紧张!好玩的倒是,写影评的人总力图将故事纳入逻辑范围之内,硬说这隐瑜着印第安人等诸缘由,真的吗?为了心安吧!另外,那旅馆空间太大了!!

31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DC版。讨论它有多恐怖并不重要,现今最低级的蹦鬼头技法,也能吓倒一片人,但库布里克显然不屑于此道。站在通道口看完了片头字幕和现场观众状态才入座,六百人被吸摄进电影空间的感觉真美妙。一家三口,演员个个出彩,老流氓尼克尔森尤其疯魔。小朋友踩车、237房浴室、雪迷宫等段落都拍得很绝啊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直接睡了,后来看了说明书,人们说它有多屌,有多的经典的手法、技巧,我想大概是吧,于是我第二遍有点懂了,我终于被吓了。。

4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COVID-19肆虐期间,如果把疑似病例都安排在这个酒店隔离岂不是很酸爽?哈哈。因电影本身闻名遐迩,顶着最恐怖电影的名号,导演也声名显赫,故不少观众慕名而来后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的确跟那些通过一惊一乍来吓人的恐怖片来比,是不会那么害怕,然而库布里克显然追求的是另外一种心理恐惧感,并非单纯的生理刺激,而是通过悬念设置、氛围营造、镜头处理来让你对电影的主题产生更加充分和深入的思考和追究。当然,因文化鸿沟,多数人除了对幽闭恐惧的理解外,对诸如屠杀印第安人、美国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文化缺乏了解,从而影响了对主题多义性的理解,故本片在国外的口碑更高。电影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画面,双胞胎萝莉让人不寒而栗,楼道汹涌而出的血水更是被后世致敬多次,典型的如星爷的《功夫》。其实只要有网络和电脑手机,这样的工作真是美滋滋。

43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女主角长得很怪异.男主角演技很牛B,很神经质,让人毛骨悚然.小男孩演得很传神,感觉有点人格分裂.

45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说实话我对这部片子基本无感。但这却是一部相当标准的恐怖片,拥有一切恐怖片该有的经典情节、经典镜头、经典人物、经典配乐——但是这一切带给人的整体感却是冗长、沉闷。一个部分过后便知道接之而来的场景。为了那两个漂亮孩子、神秘的洪水、门后的斧子和疯癫狂乱的那个男人的演技.四星之

4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除去镜头配乐不说,这个年纪这个时代看这种片子真是冒火,还拍那么长,烦

52分钟前
  • 小四川
  • 还行

看到一半就不敢往下看了,不愧为恐怖片NO.1啊啊啊已吓尿~ 结构对称的画面透出冰冷的压抑,加上长期密闭空寂的环境,不疯都难,Shining只是个影子,真正的邪恶来自人的潜意识。

56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片子看得我困死了,之后看了几片评论吓得有点睡不着了

57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有吃有喝有玩五个月还能孤独到要杀人。。大概是因为不能上网吧。。

58分钟前
  • momok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