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2014

剧情片其它2014

主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西蒙·阿布卡瑞安  Shmil Ben Ari  亚伯拉罕·切莱克塔尔  塞森·加布埃  克伦·莫尔  梅纳什·诺伊  杰夫·里凡奇  伊夫林·哈格尔  David Ohayon  Roberto Pollack  Eli Gorenstein  Dalia Beger  Gabi Amrani  Albert Iluz  Rami Danon  

导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施洛米·艾尔卡贝兹  

播放地址

 剧照

诉讼2014 剧照 NO.1诉讼2014 剧照 NO.2诉讼2014 剧照 NO.3诉讼2014 剧照 NO.4诉讼2014 剧照 NO.5诉讼2014 剧照 NO.6诉讼2014 剧照 NO.13诉讼2014 剧照 NO.14诉讼2014 剧照 NO.15诉讼2014 剧照 NO.16诉讼2014 剧照 NO.17诉讼2014 剧照 NO.18诉讼2014 剧照 NO.19诉讼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28

详细剧情

  在以色列并不存在民事婚姻与民事离婚,所有的结婚与离婚必须在犹太教拉比的裁决下才能成为“合法”,然而丈夫一方的权利往往凌驾于第三方的裁决人之上。《诉讼》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所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薇薇安·阿姆萨勒姆自三年前已经提出结婚,然而她的丈夫伊莱莎并不同意。即使伊莱莎强硬地不肯妥协,薇薇安已经下定决心要争取自己的自由,然而宗教裁决人的态度却是暧昧不清。在三方拉锯的过程中,一幕幕悲剧与荒谬不断上演。

 长篇影评

 1 ) 犹太婚姻和议论文的写法

      鉴于我的长评《离婚诉讼和科斯定理》//movie.douban.com/review/7516628/被打入冷宫,我只好破天荒地为一部只看过一遍的电影去写第二个影评。

    电影名Gett,其实是犹太教法庭的离婚认可书,或者离婚授权书一类的东西。因为太多影评无视以色列和犹太教的婚姻现实又辅以太多臆想和主管判断。所以,我想先提一下以色列的犹太人的婚姻法和婚内性别情况的现状。

      犹太民族确实历经男权社会,即便现时现刻说以色列人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也符合现实。然而犹太民族有其特殊性,即便在男权社会的时候,犹太民族也有母系氏族的特点。典型的,只有当你的母亲是犹太人时,你才会被认可成为犹太人。反过来仅仅父亲一方是犹太人时,子嗣是不被承认为犹太人的。所以,实际上,以色列的女性地位并不如部分影评显现地那么不堪。而犹太民族又极其地尊重婚姻关系,并且严苛地规定一些双方义务尤其是强调男方的义务,如下

1.与妻子同居,不可分开。
2.履行婚约中所规定的经济义务。
3.具有保障妻子生存的能力,给妻子提供住所和衣物。
4.妻子生病,保证送其就医,并精心护理。
5.如妻子在战争中被俘,有义务将其救出。
6.妻子先去世,要给以厚葬并建立墓碑。
7.如妻子先去世,要保障后代的继承权。
8.如丈夫先去世,只要妻子守寡,她就有在原住宅居住和从丈夫遗产中获得生活来源的权利。
9.如丈夫先去世,其身后遗产将保障妻子把他们的子女抚养好,直到子女长大成人。

      《塔木德》中也有很多描述夫妻关系的名句,选其一二来显示犹太家庭的性别歧视情况。

1.神不用男人的头创造女人,因为女人不可支配男人;但也不用男人的脚创造女人,因为女人不可成为男人的奴隶;而以男人的肋骨创造女人,是要叫她永远贴近他的心。

2.妇女必须保证在她和丈夫之间有一种平和的气氛,她应该爱戴她的丈夫。诚然,离婚可以被视作是家庭私事,但也应该是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保证婚姻的完整。

      不错的,以上种种可以发现犹太人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婚内夫妻的地位相仿,外加上离婚之困难,才使得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离婚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来说说犹太人怎么个离婚法。如果一对夫妻感情不合需要离婚,尤其是在妻子失节的情况下,犹太人认为可以离婚。但必须在双方长时间冷静思考之后,以及地方社团的调解未果的基础上。当为家庭恢复和睦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失败后,经双方同意,犹太宗教法庭将发布一份离婚书“Gett”,在拉比主持下,由两个见证人签字,再由丈夫交到妻子手中。以上这一程序毫无疑问也成为了导演的抨击对象。

  现在的以色列,如果双方仅仅在政府当局办了离婚手续,犹太教会也不予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婚双方需要先进行一次民事离婚,再由犹太宗教法庭发布一份离婚书,作为宗教机构对这一离婚的确认。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觉得犹太婚姻中对女性一方有诸多不公的话,不妨接着看看以色列的新的婚姻法是如何处理如果男方坚持不愿离婚给予对方自由的情况的。

      根据最新的以色列婚姻法,如果调解失败,女方因为合理原因提出离婚,而男方一味坚持不离婚,便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最初女方提出离婚,如果男方不同意,法院会没收男方的驾驶执照。之后则是吊销他的护照。在此之后如果男方仍不同意,法院会一步步取消男方的学历证书和证明文件,不承认他的专业资格,取消他的行医执照和律师证明等等。最终,长期坚持不离婚的男子,最终可能会落得财产和银行帐户都被冻结,甚至会被投入监狱,直到他同意为止。本片中,导演也对男主因为新婚姻法的境遇做了轻描淡写。
      
      说以色列新婚姻法是令当地犹太男性愤怒的婚姻法这绝不为过。

      让我们反过来想一个问题。诚然,片中的婚姻状况和婚姻的存续对女主而言是枷锁桎梏不假,但是离婚和婚姻存续的结束对于男主又意味着什么呢,居然让男主可以丢下学历、名声、工作和积蓄,甚至为此忍受牢狱。这即便不是意味着炼狱,怕是也差不太多。然而电影完全没有就此展开,并暗示男方的咎由自取。

      所以,犹太法庭上的问题,非A即B。就像把一份产权,判给谁或是不判给谁并不容易。我想简简单单判决离婚的执行才是藐视犹太民族传统智慧。

      顺便讲讲议论文。经历过天朝各种考试的我们,早已习惯议了议论文的写作。通常是这样的,根据一则材料,就XXXX情况,给出你的论点,辅以足够的论据支撑该论点。

      有两个关键
1 “根据”所给材料,“就“XXXX情况 意在你的论点要有关原材料
2 论据“支撑”论点

      不是说议论文不能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清新的小诗或者恢弘的排比,只是关键的2点都不能少。拍电影,尤其是电影条件则宽松很多,不是命题作文,不存在原材料一说。基本上通过剧本来达成“支撑”电影传递的精神就行,就像论据支撑论点一样。然而这正是本片的问题。

      电影的技法方面没问题,感染力也足够。所以导演想传达的情感或者观点相信可以充分明白地感知到。导演关注犹太人不同性别的公平问题,想用一起犹太妇女的离婚诉讼来抨击以色列的婚姻制度。但是这个论据恰恰出了问题。更不可思议的是,其实论据可以有很多,导演却找了一个很不合适的点。

      从议论文角度来说,这电影是很难合格的。作为一个士兵,敢于冲锋是勇猛。作为一个统帅,妄图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以卵击石就不简简单单是鲁莽了。不幸的是,统领和指挥正是一部电影中导演的职责。

 2 ) 小心内有大量情节描述

简直令人发指。以色列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么?宗教法庭?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女人需要取得男人的同意才能离婚?然后男人还能凌驾于法庭之上?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一切简直就是邪恶。

另一方面的确有证明了伊斯兰教的确是和犹太教(更神秘的一方)同宗同源,文化都类似。奇妙的是,谁被塑造成了恶谁还在大行其道?不都是一丘之貉么?当宗教试图控制生活的时候,就是至高的恶。



回到电影本身,这实在是个精彩的过程,很难相信1个房间,几名演员,简单的画面和家具,长时间的面部特写,我竟然饶有兴趣(并且愤怒着)地看完了。电影充满层层推开的情感逻辑,丰富的细节,充满张力的表演。在有限的空间内,很容易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情绪,各种小动作甚至角色站位,全部都隐晦、干净、毫不拖泥带水在恰好的时机内表达出来了。

开始只有夫妇两人的僵持不下,相当于乐章的开头陈诉,慢慢引入了证人,开始了电影最有趣的章节。
第一个证人,女主角的哥哥。他毫不犹豫地捍卫了男方,他试图站在男权一边,但是他情感上无法割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妹妹的痛苦。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就算他感受到了她妹妹的痛苦,比起骨肉亲情,他却选择了捍卫男权。
第二个证人,女主角朋友的妹妹,她是如何的同情女主角,但是她更关心自己的境况。她还对女主角的律师(根据戏份,我认为是男主角)充满爱慕,试图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至今单身的她却因此被男方的哥哥——宗教的代表,男权的代表给狠狠羞辱了。仅因为她是一个单身的女人。
第三个证人,女主角的女朋友,仗义直言,她大胆的抗议几乎可以看成是对这个可笑的法庭的讽刺。我这么理解女主角在她女朋友的大喊大叫中终于第一次放肆地笑了出声。
第四五个证人,邻居夫妇。典型的以色列社会模范夫妇代表。丈夫掌控一切,妻子唯唯诺诺地附和。邻居丈夫也选择了毫不犹豫地捍卫了了男方,邻居妻子作为附属,怕自己的丈夫,照顾孩子,辛苦操劳,为了丈夫的意愿生了4个孩子,为了一个男孩流了6次产,还要觉得自己幸福。她也同情女主角的痛苦,因为她也有这样的痛苦吧。不一样的是她通过自我麻醉和委屈求全忍受这一切,在她看来活着就只有这种方式吧,因此她还不住地劝说女主角也采取这种方式。
第六个证人,男方的教友。他在捍卫男方的同时,也不小心透露出了男方并不是他们为捍卫的那样,人人喜欢的圣人。但是这个人,他对女主还有些不是那么好看的觊觎。
第七个证人,除了捍卫男方,终于成功地把话题转化为对女主角人格的玷污。

女主角一开始的沉默克制,像一个黑寡妇一样包裹的黑衣服,一丝不苟的头发,到她有些压抑不住的小动作,凉鞋鲜亮的红指甲,到此处爆发地鲜艳起来的大红色衣服,当庭揭开了头发。法官都看不下去了。


有趣的是,男方的辩护教士,他的哥哥,从头到尾的辩护都是添盐加醋的捧高男方,偏低女方,到最后一次辩论完全是赤裸裸地道德攻击女主角。而女主角的辩护律师,却巧妙的每次从证人们试图粉饰遮掩他们夫妻的糟糕关系挖出真正的事实来。他也是唯一没有带着犹太教瓜皮小帽的人。


最终(5年之后!)女主得到了她想要的离婚,在法庭上,法官们要求男方女方的姿势和语言,完全是一种男方恩赐了女主的样子。但是男方又后悔了。这个地方简直精彩极了,完成了导演故事的最后一击。他反悔不是因为他还爱着女主角,他只是需要拥有女主角的贞洁,即使离了婚,她还需要在身体上从属于他。

很遗憾这的确也是婚姻这种东西开始的真正意义。





ps,一看这部电影,当然首先会想到的是《一次离别》。作为接近而对立的宗教文化,同样的离婚题材,简直被放在一起讨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很明显,导演的着力点不一样。也许是国家政治开放度有差,也许是叙述风格,也许是导演本身是女性这就是在讲述感同身受的事情,《诉讼》表达了更深的力度。

pps,以色列和法国是什么关系?为啥角色们穿插地,尤其是私下交流法语?

 3 ) 基督教/犹太教对婚外恋的解释+一篇相关转载

个人,非严肃的研究,所以,也就不详细标注摘抄文章的出处了。 而最后一部分,是我个人的研究后写的。纯粹好玩,也别太较真了。用词不当,思维跳跃之类的,请多包涵。(我语文一直就勉强及格线上下的那种)。 谢谢。 【转】----- 我们现在认为性行为是人的私事, 至多是道德问题,但在历史上,法庭经常干预夫妻的卧室生活,“在世界各地,自古到今,性与法律诉讼一直相伴左右,没有什么性出轨行为小得不值得这个或那个法庭干预。”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性行为失当至极,可能会引发战争、饥荒和上帝的地狱之火。 只是人们对性行为的定性并不是绝对的。“自有记录的历史之初,立法者就努力为人们如何享受性快感确立边界,他们用一系列控制和惩罚手段来实施这些法规。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某些形式的性受到一些人的鼓励,而在别的地方则会受到无情的惩罚。往后或往前跳一个世纪,或者穿越一个边境,一个社会无害的乐趣就变成了最严重的犯罪。” 伯科威茨认为,西方人的性道德大部分都源于《圣经》的旧约。如果不是因为犹太人急切地要把他们自己跟他们淫乱的邻居区分开来,西方人的性观念会非常不同。“希伯来人的特点是严格地限制性生活。犹太人意欲过圣洁的生活,无论是生意往来、饮食习惯或性生活方式。对此,他们制定了庞杂繁琐的规章制度。古犹太人的道德约束、甜蜜的羞耻感和对上帝惩罚的恐惧感对西方人性观念的影响之大是所有其他思想叠加也无法企及的。”最初的立法者特别关心性问题。对于跟猪、牛、妓女、家人的性关系,每个地方都有特别的规定。性比现在管理得更加细微,但同性关系是一个例外,几乎彻底被忽视,直到希伯来人视同性恋为跟谋杀一样可怕的罪行。 在非犹太、非基督教社会,性法规是为了引导和控制性冲动,以防它们引起麻烦,或者是跟财产继承有关。犹太教和基督教出现后,性成了一个集体关切。他们用性道德来定义自身,以区别于其他文化。上帝说,不要像周围地区的人那样行事,如果你们不听我的命令,不避免同性恋等等,我就会把你们从这里赶走。从《圣经》开始,个人的性出轨就成了针对整个社会的煽动行为,一个人的罪行使所有人都面临危险,这涉及的利益就大多了。 基督教对性行为的管制有多严格呢?一个生活在公元500年到公元1050年间的一个害怕上帝的人,在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三和星期五不得跟妻子同房;在妻子的怀孕期、哺乳期、生理期(月经)也不行;婚后的前三天、大斋期、复活节之后的数周、圣诞节前后的两个月、圣日、白天都不行。这样严格的限制,据信直接导致了部分信教地区的人口负增长。 在18世纪,英国人认为跟处女做爱可以治疗梅毒,这激起了凌辱处女的狂热。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非洲一些地区的人相信强奸处女能够治愈艾滋病。再比如关于同性婚姻,直到13世纪,同性结婚作为“灵修兄弟会”在地中海地区的教堂还会得到认可。" -----【/转】 讨论: 《诉讼》这部影片,涉及了一些很有趣的宗教问题。特意查看了些文章。说说有趣的圣经以及犹太经书上对婚外情的观点吧。 圣经出埃及记中,上帝给以色列人的"十诫",最后一条就是“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这是对婚外恋的详细规定。 犹太教和基督教把 1) 婚外恋 2) 信仰/追随异教偶像 3) 杀人,这三项,作为人类的最深罪孽。被证实后,处罚只有是死刑。所以当主审的拉拜(犹太教的牧师)怀疑女主与她的律师关系亲密时,辩护律师会勃然大怒,指责并质疑仲裁大教主的能力,并要求更换主审。 有一点比较有趣,已婚男人与单身女子的出轨/婚外恋,完全没问题啊。犹太信仰中对于婚外恋的定义是:已婚女子与任何不是她丈夫的男人之间的性关系。Talmud(犹太信仰指导书)更进一步的定义:已婚女子违背丈夫的意愿,与其他男人保持亲密/暧昧关系。如果丈夫认同或要求妻子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这都没关系(比如:换妻,群交之类的)。如果妻子错误认为别的男人是自己丈夫(比如醉酒后),或是被迫的情况下发生关系(被他人强暴),则不认为是出轨/婚外恋。 [注解]:Torah(律法,是希伯来圣经Tanakh24卷中的前五卷。而基督教的旧约圣经就是基于犹太Tanakh经书的文字衍生出的版本) Torah律法,可以认为是整个犹太文化,教育,生活等的一切规范。而Talmud指导书则是对Torah律法的“说文解字”。犹太教智者们 不断的加入自己的注解,Talmud也成为犹太原教旨信徒们每日必须要学习的经书了。欧洲的不少教堂,曾经以它的学术价值,而收藏这部Talmud经书作为参考读物。直到梵蒂冈的教皇下令毁掉一切犹太经书。 Talmud这部规范化犹太人如何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指导书,共分六个分类。其中有就有一个分类“Nashim”(家庭法),是指导如何管理女人,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另一分类“Nezikin”(损害),就是指导犹太教处置犯罪刑法等规定了,其中就包括了婚外情的处罚办法。 继续说影片。有一点,经书上明确规定了。 如果丈夫怀疑妻子出轨。丈夫无需向“法庭”提供任何证据,并有权立即离婚。妻子需要自己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才能得到"法庭"的支持,劝说丈夫不离婚。妻子如果认为丈夫出轨,必须提供证据才可以提出离婚。 虽然女人出轨,她与情夫都会面临死刑。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难度很大的。有几条苛刻的条件必须满足:比如要有2个以上的有效证人(成年男性,拥有专业工作)亲眼看到他们犯罪(伊斯兰教要求4名目击者);确信后,会由宗教人士给予两人一次警告;如果还不悔改(再犯此罪),则由几名主教审判确认后,才可以拖去很遥远的地方,处决掉的。这与伊斯兰教很相似,要证实出轨的难度极大。经书那时代,估计还没考虑到会有偷情的视频证据,不知道现在的拉比主教们怎么审的,呵呵。 圣经上奇葩的妖术:如果丈夫怀疑妻子出轨,可以用教堂里给的圣水混和屋子地上的泥土给妻子服用,并下毒咒。如果有出轨情况,圣经说,妻子的身体会肿胀,她和她的家人会受毒咒困扰。如果安然无恙,那就是没出轨。当然这在圣经出生的年代,在中东周边地区的各个文化传统里,都有这一招数。

2008年影片

有一部基于畅销书改编的同名影片《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M》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263472/ 。是偏远伊朗村庄,石刑处决一名妇女的事件。受到西方广泛关注,常被拿出来作为谴责穆斯林对妇女暴行的例子,特别是对残酷的石刑的关注。当然,这个石刑事件是书作者听受害妇女的亲戚说的,据说丈夫买通了村里司法负责人,也找来几个伪证,所以,很不幸的一起冤案(如果所述都是真实的前提下)。

新约圣经里,记录着犹太人曾经想策划以石刑处死基督耶稣;因此耶稣也骂犹太人是骗子,是“恶魔的子孙”。这一侮辱的名称,至今还能到处看到,比骂他们"猪狗不如"更具杀伤力。石刑在旧时代的中东地区,是十分流行的一种处决方式。 犹太指导书Talmud中的关于法庭职权,刑法,处罚部分“Sanhedrin”部分里,有描述石刑的各种规范(通奸罪,巫术,侮辱上帝等),当然还包括砍头砍死(蓄意谋杀罪),烧死(针对某些通奸罪),吊死(伤害亲生父母,绑架另一个以色列人等...),等手段的处决。早在12世纪,犹太教牧师( 拉拜 )们,很早就意识到公共场合行刑处决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下属解释为“经书条文,只是作为警示用,而并不做实际操作”。对证据的要求也极其严苛,也允许犯人悔过。这样也严格限制了这类事件的发生,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执行过一起公众处决了。以色列建国以来,记得好像只在公共场合处决过2次吧... 好像是叛国罪之类的。 圣经比可兰经要有更多更多的暴力推荐。圣经里,有着更多对暴力/流血的描写,处处充满了恐惧。可兰经中的暴力虽然不多,但被穆斯林们长期作为行为准则保持了下来,多少世纪之前的文字,现在的解读都些出入,但还是极其的教条主义。而犹太教/基督教徒则对经文中的暴力推荐,会由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做部分调整。相对的,犹太经书和虔诚的犹太教徒会更原教旨一些,但最终还是要看当代的主教们如何解释/解读了。

 4 ) 女人应该用什么来标注自己

      以色列和伊朗总是时不时会有惊喜,我多少觉得那是因为这两个宗教文化和现代理念有着极强冲突的地域会有很多故事要说吧。可能也因为这个缘由,很多年前就看过一些这两个地区产的同志电影,不得不说我发现这两种文化基本就是一对傲娇双胞胎,我知道我的理解还蛮浅薄的,但是鉴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对女性高度相似的禁锢,我能做的基本就是翻白眼了,任性~~~~
       电影只有一个场景,一间很局促的宗教法庭所在的房间,一起持续了五年的离婚诉讼就在这件房间展开,电影也就是用两个小时展现了这五年里庭审。五年的庭审没有任何关于财产分配和孩子抚养权的争议,他们这一次又一次的庭审只为了研究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为了性格不合而离婚。作为非犹太教徒的局外之局外人,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这种在宗教信仰下形成了生活理念,但作为一个现代人类,也实在为还依然存在的可谓荒谬的理论而扶额。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很盛行的婚姻讨论,这世界还是很大,还有很多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存在。
      最让我不爽其实不是犹太教义下的婚姻理念,而是对女性的禁锢,我知道这不是第一次了,可每每看到还是忍不住扔十二万个草泥马过去。虽然我们天朝没有那么明显的禁锢,但这犄角旮旯里依然存活的残念依然猖獗,很多女性自己都没意识到吧,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标注自己~请想一想。

 5 ) 冷暴力

太过压抑的一部片子,全靠语言来推动情节发展。因此,女主的装扮,发型等细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男主为何不肯离婚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压在我胸口,连一个观影者都即将崩溃。考虑到近期的事,在两性关系中,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冷暴力,对我来说这就像凌迟一样,好与不好行与不行都应该通过交谈有最终结果,而不闻不问就是一个变态所能做出的最大的折磨。影片五分,但我不会推荐给别人,自己也不会再看!

 6 ) 希望我以后结婚也能够清醒

电影矛头指向了以色列社会的男权至上。导演也通过镜头,不露声色地把问题摆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批判锋芒。确实,影片所展示的问题也正在困扰着以色列社会,其婚姻法案也饱受诟病。他的宗族信阳,导演正是通过此部影片,在呼应着其国内民众要求改革宗教法庭,引入世俗婚姻的呼声。 《诉讼》,讲的就是三位老法官断家务事的故事。这部影片曾经获得去年的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是以色列才女罗内特·艾尔卡贝兹与其兄弟共同编导,并且由她自己主演的。婚姻也许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之事,婚姻双方的是非曲直,更是让人难以弄清楚。各种的利益与情感,如乱麻式地纠缠在一起,所涉及到的各方人员,更是浩大,让人看着都头疼。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这话恐怕搁哪个国家,也许都是如此吧。在法官及很多证人的眼里,母猪薇薇安要求离婚有些不可思议。在常人看来,他们还算是一对合格的夫妻。毕竟男女双方对对方的行为,并未有过多的不满,换句话来说,基本上还都是尽到了为夫为妻的责任。用中国通俗的话来说,女守了妇道,而男亦是不抽不嫖。因此,在法官的心里,自然早已将心倾向了不愿离婚那一方。几次法庭上的反反复复,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中国的fl,就是男主双方因为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可以提起离婚请求,我感觉婚姻中最害怕冷暴力,对于任何一方都是伤害和摧残,有极大的精神压力。

 7 ) 火柴盒里的压抑

以色列电影《诉讼》(GETT)。讲述女性在宗教离婚法庭上没有权利的问题。

其实这不是以色列才这样,世界各国的犹太教徒都这样。那天This American Life还讲到过这个,美国的犹太人妇女要想让丈夫在宗教法庭承认自己有自由,那全看丈夫是个什么人了。这世界上还就有那么多小心眼儿的男人,即使实际的婚姻关系早已不存在,也死活不给女人这个自由。这种把人小命掐在自己手里,不动声色地、温柔地让女人饱受折磨的快感恐怕并不少见。

不过,如果只是那么一个直截了当的女权主义故事就不是以色列电影了。电影里男主是真爱女主的,不过是不善表达。电影没什么大制作,连外景都没有。很有限的空间,几个演员还都不瘦,却都很善于演压抑,在各自的位置上压抑着,压抑到我看到一半恨不能把那男的赶紧塞马桶里算了。

幸好是这种宗教法庭的认可只在宗教社区里起作用。如果一位离婚的犹太教妇女不非得再嫁给犹太教信徒,也不会受这个束缚。不信教的人恐怕很难理解为什么她不能止于世俗法庭的认可,一定要求得宗教法庭的那一纸离婚书。对宗教的虔诚只是其中之一,另外的问题在于犹太教的宗教社区为成员提供了很重要的社会保护网,规矩多,但是如果你听话,生活即使不富裕也不至于无着,还有周边的邻里亲情照顾着。挣脱这张网等于把长期喂养的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生存是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人从小在虔诚教徒家里长大的妇女不会轻易走出宗教法庭的束缚,或者从没想过这么做。

 短评

重复的力量。难得的是,导演没有刻意放大对体制的控诉,而是将冲突的重心始终放置在人性的维度。没有因,也没有果,有的只是一团捋不清的乱麻,而如此的混沌之中,想要辟出生路才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全法庭戏,在布景上下了点心思,视听过于寡淡,在与一系列证人的出席抗辩中犹太教国家的婚姻状况逐渐显出全貌,作者意图正在于此,但情节自身始终缺乏递进的推动力,除了当妻子的忠诚被丈夫的辩护人用作对其展开攻击的依据时丈夫态度的激愤倒转,和结尾他被要求说出妻子和其他男人交往的许可时临场反悔,所有人物的状态、立场、价值几乎没有任何摆动,观感上有些吃力。

9分钟前
  • 🌵🌵
  • 还行

观感上会联想起《一次别离》,都是揪心的无解的难题。一场漫长的离婚官司不仅可以管窥以色列的法律制度,也似乎暴露了这个国家的政教体系、人文人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影片最令人心惊的是这个国家的男权主义,离婚还得男方将休书赐予女方。总体来讲导演的着力点还是对男权社会的批判,煽动功力十足。

1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单一的室内场景,上演着一幕幕荒谬与绝望。漫长的离婚拉锯战,痛击着以色列保守的法律体制以及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通过一系列辩论场面营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暴露出这个国家在人文、教育、体制各个方面的缺陷。女主角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和编剧,室内调度精彩,演技也很精湛~

15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4.5;单一封闭空间内竟酝酿出如许火花,剧情层层推进,演技灵动精湛,细节铺设点到为止不刻意,利落剪辑甚妙,一气呵成,全程紧绷,甚而有几分悬疑,「真相」并无止境,婚姻冷暖自知,且看诸位证人之「罗生门」证词,画框外的信息之丰富足见编导功力,可叹导演英年早逝。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SIFF@又一城。小小宗教法庭里,证人与律师如走马灯在一对离婚夫妻之间拉锯,螺狮壳里做足道场,完美展现了以色列当代社会的演进与传统价值的断层,亦有两性各自处境思考和对自由的怀疑。剧作与表演都无可挑剔,齐喜乐与思辨,堪为室内剧范本。插片侧面特写亦足调整节奏,动静之间人物生态尽现。击节。

24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一个小小的法庭,一件简单的离婚诉讼,却兜兜转转成为始终无法解开的结,这就是犹太婚姻中失衡的两性关系,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导致女性权利被彻底无视,太压抑了。

27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气炸了。这两个小时,虽然一直看下来了,是女主角的命运牵着我向前走。但一次次庭审,看着法庭上除了那个男律师还散发出一些清新之气,其他男人都那么浑浊,执拗,蛮不讲理,愚蠢,愚昧。只有女主每次都那么漂亮、平静,讲究。男人啊,还是以色列男人,怎么是这个样子!

3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丈夫的哥哥说了一句矛盾的话,影片没有使用特写或者其他方式强调,但我偏偏觉得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几乎是电影的核心:离婚是你的权利,可是行使这个权利不由你一个人说了算。

31分钟前
  • Léa
  • 推荐

通过室内法庭的一场离婚诉讼折射出以色列社会的性别压迫、婚姻制度的保守和不平等等现状,小视角大格局,极简的风格却发人深省。

34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开年到现在,观感目前最棒的片子,节奏上一气呵成,整个过程全是法庭上的撕逼,摄影很平和,表演却很赞。和很多演员出身的导演一样,这位女导演除了在让表演变得张力十足,还极富煽动力,片子站在女性的视角,用这些人物展示一个宗教社会的荒诞和离奇,到最后你甚至可以理解所有这一切荒谬。★★★★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到最后我只想替女主角去死

40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一起简单的离婚诉讼竟然持续了五年,单一场景下的对峙极具张力,漫长的审判揭露出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与宗教法庭制度的荒谬。最难得的是导演没有把女主设定成传统的弱者形象,从服装到举手投足她是具有反叛性的,自编自导自演也值得肯定。

4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婚姻恒久远,撕逼永流传。 并没有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力量,方方面面差火候,无论再多佐料如果只是简单添加堆砌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怎么看都是步前人步伐的平庸之作。

46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还行

最近几年看过的最绝望的电影,没有之一。比死还惨。

51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女方要离,男方不肯,别人说这个男人不打你赚钱回来又没外遇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女方一再坚持男方一再不肯,于是一场离婚官司打了五年,最后男方提出要求(为了不剧透就不讲了)终于肯了,这国家的女人没地位得可怕。女主角自编自导自演,确实是很有魅力的女性。

53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千万不要嫁给摩羯男。

58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只需要一个房间再加一个过道,也可以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让人对以色列的宗教婚姻有所了解。

1小时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3.5】Gett.The.Trial.of.Viviane.Amsalem.2014.DVD.XviD-Roman Bellic.mp4

1小时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