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1956

剧情片日本1956

主演:淡岛千景  池部良  高桥贞二  岸惠子  笠智众  杉村春子  

导演:小津安二郎

播放地址

 剧照

早春1956 剧照 NO.1早春1956 剧照 NO.2早春1956 剧照 NO.3早春1956 剧照 NO.4早春1956 剧照 NO.5早春1956 剧照 NO.6早春1956 剧照 NO.13早春1956 剧照 NO.14早春1956 剧照 NO.15早春1956 剧照 NO.16早春1956 剧照 NO.17早春1956 剧照 NO.18早春1956 剧照 NO.19早春195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9

详细剧情

  奔波忙碌的现代化都市,男男女女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却往往让内心的情感无处安置。在东京某耐火材料制造公司上班的普通职员杉山正二(池部良 饰)这是这群大众中的一员,他眼巴巴地等待着升迁的机会,苦熬年头。婚后多年情感转淡,加上孩子的夭折,让正二和妻子昌子(淡岛千景 饰)的关系变得冷淡而微妙。无聊枯燥的人生骤起波澜,被称为“金鱼”的公司女职员金子千代(岸惠子 饰)闯入正二的视线,更让这个男人有了出轨的机会。原本便濒临崩溃的婚姻开始皲裂,昌子悲伤绝望,而正二也突然得到外派偏远分公司的调令。  杉山夫妇的关系受到严峻的考验……

 长篇影评

 1 ) 和风

日本这个民族蛮奇怪,既有令人特别痛恨的右翼,可是普通的老百姓却又让人心生温暖。
我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叫《全能住宅改造王》,多年老屋拿出钱叫设计师给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是全心投入,往往住户都小,或是有很多难题,设计师都一一克服,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将整个住宅焕然一新。
结尾有个环节,是全家人来到新家,都是惊喜,有一次一个将成为房屋女主人的新娘哭了,还有一次一个老太太不停的鞠躬感谢,还有一次一个男主人说,要更加乐观的活着,成为配得起这样乐观的房子的家庭。
这些日本人对待万物及生命的态度很令人欣赏。包括这一次地震的临危不惊。尽人事、由天命正是一种好的生命态度。特别是平等的对待生命,尽心尽责对待每一项工作。曾看到一个文章说,即使是一个邮递员,也是一辈子努力,做到尽善尽美,而很喜悦。
禅宗里提到入定,获得定中三昧,并不一定要出世,哪一项工作可以这样全身心不计回报的投入了,便也是获得三昧的机缘。
以前厌恶日本人不停鞠躬,觉得流于形式,可是并不是那样,比如那个节目里,大家对设计师的鞠躬致谢,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在这种过程里,双方都会感到真诚的暖流。那一期看到70多岁独居老太太的感谢,她说因为房子而觉得新生了,而设计师犹如给自己新生的人,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激真令人感动。完全没有自己出钱对方是应该的这样的想法。
疲劳的时候,看小津的电影,也常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波澜不惊的风味,正是和风的特质,不过是家庭剧,却把这种韵味丝丝入扣的析出。有人说小津拍的不是现实,所以在1950年代末的时候渐渐没落,可是即使到今天看,我还是觉得他拍出了一种日本人的真实的状态,看今天的日本人,那种温文尔雅,及对生命的尊重,并没有改变。
比如小津要求演员要尽量减少动作幅度,笠智众对此就身有感触,甚至连话语也有意讲得很慢。似乎和那种高昂的生活不大合拍。
也许在那个年代,正是百废待兴、日新月异的时候,谁会懂得小津极力在电影里所塑造或是保管的一个民族的精神呢。没人会低下头来想一想,我们的民族是怎样的,而只是一心往前奔赶,小津却有这样的定力,不为时代所动,顽强的诉说着他心目中的日本,为后人也留下一幅民族的画像。奔忙之后,也总是要尘埃落定,这时候蓦然回首,想寻找前进中迷失的自我的时候,幸乎他们还有小津。
每次看小津的电影,都是在跟一种理想的人生打交道,或许那只是我的。曾经那被西方人惊叹的东方精神,在一种静默中,在一种对万物的关照中,在不徐不疾的观想中,提醒我们什么才是最为宝贵的。
老子倒骑驴出函谷关,是为世人示现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多往后看,不要急着赶路。前面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人们急着奔跑而去的,又是什么呢。

 2 ) 苦涩中的卑微,罪行里的轻浮

小津对日常生活的洞见是无与伦比的。在这个故事里,一出典型的婚外情,一众各具深度的角色,一个新生儿的即将诞生,一个老朋友的死亡共同构筑了整个故事的戏剧走向。

从极具日常和真实感的镜头开始,却跳跃到极不具真实感的纷纷扰扰的上班族从家中出发去上班的镜头,明明是从梦中醒来进入现实,却如同从现实进入不真实的梦境。几百万个身着同样制服的人,熙熙攘攘地涌入大城市谋求生活的场景,如同被催眠后看见的景象。本片虽然意在讨论“上班族”的生存困境,却也不妨带入整个现代人的处境。

剧中老人说:“过时不过时,人都是一样的。”也可以看做是他的电影在当今仍旧广受欢迎的原因,所谓了不起的著作总是跨时空而普世的,现代人的苦恼不光如同小津画面的直接表现:自然景观总是被重重的现代机械所宰治,横七竖八的电线蛮横地分割天空,高耸的烟囱喷出黑烟和松枝并存,切割得如同纯粹几何图形的全景,以及反复出现的机械化元素。也表现人在当中充当着非常边缘和卑微的角色,无关紧要,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每一个深受其苦的当代上班族,想必都能感同身受。

除了机械对自然风景的蛮横宰治,低机位和定焦拍摄所形成的视觉风格也一再为人所讨论。只是在影片中却绝看不到我们所熟悉的”正反打“,除了交待两人在同一事件中的全景(将两人同时摄入同一镜头),就只剩下单一角色对摄像机讲对白的镜头,甚至不惜跨轴。这又加深了沟通的割裂感,你和我明明在同一场景讲述同一事件,但我们又都只在各自的讲述里存在,这里没有沟通,只有割裂。共同生活的夫妇成为了命运休憩相关的陌生人,所有的人都在讲述同一事件,但个体的讲述又永远不能为另外的个体所理解。

当占据道德至高点的群男对出轨的轻浮女施以教化,镜头给出的却是她的背影,她纤细单薄的背景面对陪审团。对于面色给火炉照得团团亮的”正义“的男性,毫不示弱,平起平坐,且节节逼问,丝毫不落下风。显得所谓的”站在太太的角度想一想“的说辞是如此贫弱苍白。尽管在这个不伦的事件中,每个人都典型得如同符号,娇俏轻浮的小三,隐忍贤淑的太太和毫无疑问必然是无能被动的丈夫。这个三角构架中,没有人是无辜的。太太则通过重复的行为一再地强化了内心活动,不断地在窗前坐下若有所思地扇动扇子,以及一再地关灯。一则表明了她内心的焦灼不安,一则表现了她的害怕面对事实。当丈夫随三外出,立刻关灯;丈夫回家,要求丈夫关灯;和丈夫摊牌,回到楼下第一个动作仍旧是立刻关灯。在黑暗中,沉默孤寂地坐着的太太,永远和黑暗相伴,开灯需要看清楚的事实真相她无法面对,也映照了最后,她隐忍回到丈夫身边的结局。而卑微者的苦涩,往往也苦涩地卑微。

剧中的音乐高度象征性,心理表现寥寥却极为精炼,丈夫得知自己被外派他乡,背景音效却是孩童稚嫩的嬉笑,这里完全牺牲了现实场景的现实性(公司何以会有孩童?)只为心理刻画服务,已经淡忘早夭孩子忌日的丈夫,在面对”放逐“的时候,对应的却是夫妇孩子的缺失。人们常说孩子是夫妇的纽带,这根纽带既已不复存在,又断无接续的可能。而丈夫面临驱逐,何尝不是又一次人际关系纽带的断裂?妻子负气出走住在女友家,背景音乐却是高亢的西腔女高音断断续续,传统(女母)的价值观要求回归,原谅出轨的丈夫,而这里女高音却象女主内心新旧价值观接替中的尖锐冲突,何去何从?

而片中数段集体歌谣呈现,则让我头皮发麻。想起《秋刀鱼》中退役老兵在酒馆两眼温热地再唱军歌,一脸明亮温存的老板娘在旁应和。我不知是否可以算做是某种”战后美学“?联想起战争的极端残酷冷血,几个群像式的段落似乎充满了可怕的暴力。

结局几乎不像结局,而像极了生活本身。夫妇二人言归于好,却从未触碰对方,最后一个镜头统摄两人,各自若有所思面向窗外,信誓旦旦要言归于好和重塑新生活的两人,面对呼啸而过的黑色列车(也曾一再几乎暴力性地出现),只怕是迷惘多于信心,无奈多于幸福罢。

又再:

电影节在环艺看这部片。当剧中女主角说:“就是有这种人日本才会战败”。观众中随即有人哈哈地笑。可作为中国人,谁不知道半多世纪前,这场战争的对手和走向?我不觉得好笑,只觉得残忍,小津不但拍出战后一般民众对战争的不知反省,也代入他自己对迷梦无处着落的惋惜哀叹。而这些一旦被深深地掩盖在”温婉“的日常下,就显得无害而甚至可笑了吗?

作为侵华日军的小津和作为导演的小津分裂得如同两个人,在电影上他无疑是个卓越的天才,对战后社会和家庭伦理秩序的崩溃有精确描述,核心又现代得和当下毫无隔膜,但当我们,中国的观众,为他的洞见和关怀唏嘘感叹的时候,却也看到《秋刀鱼》里他对军国主义迷梦的不胜惋惜,《早春》里对战争讳莫如深的态度。在看他细水长流温婉绵长的电影时,莫忘记,他也曾是个屠杀者,他也曾深深面对血与罪。

 3 ) 价值观念的冲突 以退为进的《早春》


《早春》好像是小津晚期作品中最复杂的一部,如要以题材分类,恐怕很难,说是婚外恋题材也可以,说是小市民题材也可以(这是他战后仅有的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了),或者说白领题材、家庭题材……都说得通。也有朋友认为这部电影中,他想要讲的话题太多,所以重点就不突出。这当然是一部很丰富的电影,但如果要把整部影片的主题归结到一点,我想应该是“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

在战败的时代背景下,整个日本的价值观念都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观念强烈的冲击。虽然不可能像中产阶级家庭那样打高尔夫,用进口的家用电器,但底层人民的物质生活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清晨丈夫穿着和服起床,到了公司却必须换上衬衫;前一天晚上打麻将回来宵夜把米饭吃完了,早餐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吃面包……传统社会和家族模式分崩离析,代之以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一个一个小家庭。

人们得到的是什么呢?白领每天如蝼蚁般穿梭于都市中——“每天从东京站下车的工薪族有三十四万人左右,大概和仙台的人口一样多”,生活却像机器人般索然无味,一个个block像监狱一样,一大早挤电车,去讨厌的公司,见讨厌的课长,工资不涨,奖金不发,没办法只能吃乌冬面,只能选择沉默;可私人业主反而羡慕这样的生活,杉山的战友,卖锅的老板(还记得他在《秋刀鱼之味》里精彩的表演么?)渴望每月固定的工资,年末可观的奖金,升职机会,稳定的退休金,合在一起在他眼里就是“有保障的人生”;对此,一个将要退休的“老白领”坦言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三十年的积蓄却连开个文具店的钱都没凑齐……

这么一个社会转型期,每个人都过得苦闷,上班了无生趣,下班后如果再不找点乐子,怕是要活活闷死了。男人能做的自然是烟、酒、麻将和女人,于是金鱼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有趣的是,在演员的选择上,扮演妻子的淡岛千景一副传统的日本女性的长相,而扮演“小三”金鱼的岸惠子则是有着一副水汪汪大眼睛的好莱坞甜姐儿扮相。在这部电影里,小津吊诡地没有让自己影片中的女神原节子出镜,而是特意选择了以上两位长相迥异的演员,颇为值得玩味。金鱼赤裸裸地勾引,杉山也就顺水推舟,可出轨后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空虚,妻子的生气出走,丈夫的避世自省,最后两人重归于好,这一切是如此地顺其自然。小津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在外面经历了什么,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无论怎么被所谓的“现代”价值观念勾引,最终还是要回归对“传统”价值的认同。

需要注意的细节是,虽然这是小津作品中少数不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电影,却出乎意料地带有一缕女性主义的微风。淡岛千景扮演的妻子不能算是十分传统的日本女性,她会向朋友抱怨丈夫把自己当作煮饭的机器,会把对丈夫带回来过夜的朋友的不满挂在脸上,会丢下丈夫自己去和朋友烤肉吃,会在丈夫出轨后主动分居……这些做法都相当“现代”,可最后小津仍然安排她回归家庭,算是从男女双方的立场都诠释了“现代”到“传统”的皈依。

母亲劝说昌子和丈夫重归于好,昌子抱怨丈夫连亡儿的忌日都不记得了,母亲劝道:“我也不记得你爹的忌日了。”昌子放下怨恨回归家庭,是典型的日本式的隐忍,母亲的劝说却饱含着富含禅意的人生哲学。唐朝布袋和尚有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记不起亡夫的忌日,看似记忆退化,但在人生路上却是向前跨了一步,同理,撇开对错,昌子放下怨恨原谅丈夫,看似退让,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却也是向前跨了一步。关於这点,影片中有一个很具象的画面,杉山找笠智众扮演的角色吐露心声,笠智众劝杉山认错,这时,一艘龙舟迎面划来,划船人看似后退,整艘船却其实带着全船人一同前进,很形象地表达了“以退为进”这一理念的实质。
说到道具,影片开头结尾的两辆火车不能不提。火车是现代化的象征,影片开头夫妻两被火车惊醒,结尾时并肩目送火车远去,在现代都市闹翻的一对在乡下反倒能互相体谅相知相守,就像昌子说的“我问过房东了,你每天回家只是看书”(对啊,因为找不到麻将搭子啊魂淡!)这样把故事收尾在偏僻的山村,象征着对传统价值观的守护和对现代感的谨慎,也增添了几分带有宿命感的人生况味——退归原始的生活,夫妻感情得以更紧密地维系。

说到以退为进,在拍摄此片时,松竹映画遭遇危机,小津拍这部片子是为了救场,才整出了这么个话题众多的故事,相信众位看官都能感觉到此片和其他小津电影的明显区别,结果当然是成功,这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以退为进吧。

 4 ) 秋刀鱼之味

秋刀鱼之味

第一次见到“小津安二郎”这个名字,是大学三年级左右,在安德门地铁站的一张海报上。《秋刀鱼之味》,是部老片子,一男一女家人似的两位演员正襟危坐,含笑朝着我们,寻常日本人家的起居室,古朴、熨帖的生活气息。

南京是座特别的城市,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每年的12月,不管这城市的年轻人多么欢欣地准备圣诞,来自历史阴郁血液的铁锈味,和着时不时的冷雨,12月的南京是悒郁的。

我曾与好友循着这张海报给出的地址,想去和一众日本电影兼日本文化爱好者一起观看《秋刀鱼之味》,不过南京城阻止了我,在冬夜里我的方向辨识能力大打折扣,我转而和朋友找了一家日料店,点了份烤秋刀鱼。那份寂寞就是我看待友谊的方式,我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他们必须和我一同品尝那份寂寞。

想不到真正观看这部片子,果真是一个人。那段时间为了整理和恋人(现任丈夫)的关系,决绝地选择一个人生活。午后,教工宿舍外阳光正好,我却把窗帘牢牢拉上,屋里一阵阴森。序幕,织物图案的素朴背景缓缓打开,日本人名在织物上显现。灰底略带些女士衣物颜色的镜头下,人物的出场整饬甚至拘谨,平庸的戏剧冲突,战后日本平静的生活,几乎没有波澜,也谈不上故事性。无论是沉默寡言的父亲,还是依恋着父家的女儿,都仿若你我的邻舍那般没有凿痕,没有刻意,他们悠然的一举一动就是日本人惯常的真实生活。

清闲或者忙碌,毫不在乎或者彬彬有礼,小津似乎什么也没拍,只是在他的闲寂、平淡之中,总有人会无端地失声痛哭,躺倒在笠智众若有所思的微笑和岩下志麻安稳善良的清澈眼眸里,在父与女、父亲嫁女的永恒主题中哭得伤心欲绝。

——几个星期后,看完了另一部情节稍微复杂了些的《东京暮色》,我写道“好的电影是完整的、圆融的。原节子圣母般的形象似乎能遮蔽一切不幸。然而在她貌似装饰品的表演下,常常抑郁着一场痛哭,而笠智众精致的儒雅淡然和况味仿佛隐藏着某种来自人性深处的与生俱来的悲怆。”

在《东京暮色》里,妹妹未婚怀孕,又被抛弃,姐姐用近乎普世化的女性圣洁替她遮盖了一切。当姐妹俩得知曾经为了情夫抛下她们的母亲回来了,妹妹表示绝不会原谅母亲,而姐姐则附身哭泣,在这里,导演用原节子的哭泣,仿佛想证明那些令人无能为力的东西,那些伤害同时又带着抹不去的感情,但是别忘了,他没有刻意这样做,原节子的哭泣是情理之中的,是生活而不是电影,是普遍的女子的哭泣。最后去车站送别母亲的,也是姐姐一人。我想这样的女性是多数的,由原节子扮演的姐姐于不多的台词和动作之中支撑起片中所有人的精神世界——也包括我们的;导演爱怜地为这个女子披上了一层蒙娜丽莎式的面纱,让她只是娴静温柔地站在东京的暮色里,就成为了日本影史上最美的角色之一。

《早春》是小津嫁女题材以外的一部作品,不过内容还是关于家庭的。忙碌的工薪族、晴朗天空下经过的火车、沉闷的写字楼……这些不断出现的意象和盘托出这部电影所涉及的寻常主题——婚姻。是啊,男女主角的婚姻正与我们大多数人经历的类似,在日复一日乘着火车应对无聊工作的路途中愈发平庸、无处安置。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津非常善意地将男女婚姻中间所有那些不够体面的细节弱化掉了:主角婚姻转淡,导演没有刻意描绘那些令人窒息的冷漠,而是用角色之间对话减少的微妙处理方式;男人出轨,影片中没有拍出现实中的那些争吵,无论丈夫还是妻子都维持着礼貌,男人也没有对情人表现出任何猥琐;妻子回娘家,也是平静的,小津巧妙地让丈夫去找妻子却没有遇见,设计了男人和丈母娘的对话;分居,依然平静,互相勉励。

这是这样一部平常的电影,在最后,又是一位女人,用小津式的最日常的语言,打动了我。,面对丈夫的诚恳道歉,妻子说:“夫妻之间,为何要拘泥于这些过错呢?”

轻描淡写,把电影之前所酝酿的一切琐细勾销掉了。小津的人物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是反戏剧的。他用最平庸的戏剧冲突,表达了对平凡年代的真挚的爱。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小津安二郎,在成为导演之前,是一位军人,参加过侵华战争。

 5 ) 工薪阶层的挽歌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晨光中,卧室渐渐明亮,两张床褥,夫妻两个分睡;闹钟响了(有火车驶过的声音?),妻子起身,穿戴的整齐表明昨夜的宁静;她拉开床边的窗帘,安静地走出卧室,开始洗漱、做饭……丈夫却赖着床,等着妻子过来催,他有些不满:‘不是还可以睡五分钟吗?’她却说:‘谁叫你昨晚麻将打到那麽晚?’”
   这是极普通的生活场景,导演却像剥洋葱一样,将丈夫杉村的生活,一层一层剥开,现出苍白的内核。

   从在站台上等电车那一幕开始,杉村一日的生活,和东京几十万上班族一样,有条不紊地展开。于是我们都知道了:大学毕业之后,他进入东京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大公司上班,是一名普通职员,等待着千里挑一的升迁机会;公司里有一个女同事,外号“金鱼”(因眼睛特别大而得名),性格活泼;数年前他和妻子有过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现在不打算再要小孩,夫妻关系不疼不痒;一个名叫三浦的同事,现在卧病在床,据说情况很不好……

   杉村虽然长相不错,但脸上总是欠缺表情,你也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麽。不过他的外表还是吸引了金鱼,她热情、开放,喜欢和男人混在一起。金鱼主动投怀送抱,杉村当然没有拒绝,他们在旅馆渡过一晚,他给妻子的借口,是去探望三浦。

   偷情的甜蜜很快散去,第二天,金鱼坐在旅馆房间的窗台上,望着窗外,说:“昨天我看这水,还是很漂亮的,今天为什麽变得这麽脏?”
   
   从这个早上开始,金鱼很快变成杉村新的负担。偷情,对杉村来说,只是乏味生活的一味调剂,并不会改变生活的方向。但金鱼是执拗、泼辣的,她闯入杉村的家,也让他的妻子明白了一切。
   
   绝望的妻子却受到了邻居、母亲和朋友的教育:哪个丈夫没有出过轨?我当年就是如何如何……后来我丈夫还是回到我身边,现在不是过得好好的?
   
   原来其他的夫妻都是一样,日子只需将就着过,又何必较真?

   后来杉村被公司派到偏远的乡村工厂(这或许是升职的前奏?),再后来妻子来找他,他们和好了。
   
   看似给人以希望的结尾,却掩不住无聊和绝望,他们的和好,并不是灵魂的新生,而只是权宜之计。

   小津充满同情地描绘了战后日本工薪阶层的生活,平凡的生活,日常的对话,流淌出无尽的绝望。
   
   这是一个受雇于人的阶层,生活看似体面,却永远被人驱使着,为升迁而焦虑,蚂蚁一般,辛苦而微不足道。就像酒店里那个退休的小雇员所言:“我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前几年退休了,本来想用退休金,在学校旁边开一家小店,可是连退休金都不够开店。30多年啊,30多年,在一家公司上班,我不想我的儿子也和我一样,成为工薪阶层,可是没有办法,他现在也做了办公室职员……”
   一旁的杉村听到此话,一定很惊心,或许这老人,便是30年后的他。这种生活的最可怕之处,远不是物质上的焦虑,而是精神世界的荒芜。人际关系冷漠,工薪族心中不存在真的感情;下班之后泡酒馆和打麻将,是男人们唯一的游戏,而对麻将的痴迷,恰恰暴露了杉村内心的空洞。
   刚刚在战争中逃脱死亡的魔掌,却马上被一套新式的锁链牢牢套住,他们精神上的焦虑没有出口。
   这当然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社会阶层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试问他们(我们)如何竟变成了这样的人?这恐怕也是小津想问的。

   早死的三浦,在死前那一晚,深情地回忆往昔:“那时候我还在念书,一次到了东京,看到公司的大楼,我都觉得自己到了国外了!毕业之后,知道自己竟然被这家公司录取了,都不敢相信,那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
   他还没有体会尽生活的残酷,便带着无限的向往和遗憾离开,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名为《早春》,却给人迟暮之感。
   小津为工薪阶层奏响一曲挽歌,是为哀悼,是为警示。

 6 ) 早春 笔记

早春

杉山
杉山昌子

小职员生活:
在莆田借房
钱不多:买肉,熨斗,枕套
每天乘坐同一班电车
夫妻鲜少交流,无表情

杉山
东亚耐火炼瓦株式会社庶务课
复杂的人事:同期三浦勇三(病),发配至大津的小野寺(嗯的哲学),自己创业蓝山咖啡的河本,荒川
电车朋友:麻将,徒步,乌冬面会
一夜情:金鱼
战友:修收音机,锅匠

杉山妻子
六年前失去女儿
忍耐
开小饭馆的母亲,弟弟幸一
丈夫去世、独立自由的女友:荣

 短评

舒缓的节奏,细腻的摄影,用日本”工薪阶层“的生活状态讲述了一段小津对战后日本丧失纯净气息的失望感受。“现时的世界已不再有趣”,一个不断变化的年代里,一个男人如何安放自己的欲望和希冀,以及他关于青春的喟叹。

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职场、婚外情、调职,很家庭肥皂剧的一部,没有个驱动事件,都是日常可见的琐事。家长里短的细腻情绪转折,能坚持看下去,但会感觉很漫长。侵华战争过去十年后,还在组织战友聚会畅想怀念当年,可能战后日本社会民众确实如此,但电影里拍出来这么看还是有些介怀。

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麻布衬底字幕起,小盅小盏小酒馆,不动如山屋檐下,整襟危坐榻榻米,狗洞镜头静静观,快若并剪蒙太奇,爽豁心目空镜头,世上已千年,小津方一日,麻布衬底字幕终

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据说是为了迎合市场观众而拍的此片,果然情节比较电视剧,但处理得还是很冷静。最经典的就是一群男人以“仁义”之名审问金鱼那段,真是将男人道貌岸然的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11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说小津老师后期作品脱离社会的,大概忘掉了这部讨论日本”工薪阶层“生活状态的影片。这同时也是小津后期作品中少有的以男人为主线、公司生活占据如此大部分的影片,某种程度上是《茶泡饭之味》的变奏。影片中对二战的涉及很有趣。此外,这也是战后小津为数不多地涉及到”穷困“的影片。

1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妥协和不纯粹。小津非常讨厌当工薪族、讨厌婚姻、讨厌孩子,在此片中,他都让演员说了出来。

17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上班很惨,不上班也惨。搞小三杯具,不搞小三也杯具。生活的难题小津没法解决,他只是呈现。对个人而言,不过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重复,以各种形式。

21分钟前
  • 容安
  • 推荐

小津有意做了在剧本框架下让演员即兴发挥的试验,也因此本片显得有些松散:视点游移不定,角色性情和心理暧昧不明。主角夫妻很沉闷,倒是金鱼小姐的角色比较鲜活。职员生活的众生相构想不错,野心也有,但力度不深,淡化情节拍日常没问题,但输出太倚靠台词,苦都是诉出来的。结尾又是几番说教夫妻和好,小津可真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婚。

23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公司和妻子一样,每天必须面对以至让人厌倦疲惫而一旦离开又倍感可惜。事业与家庭的双重空虚与无奈。

25分钟前
  • 小猴嘿黑
  • 还行

第一次在小津的电影里看到了婚外情元素,能把偷情拍得那么一本正经的也只有小津了吧。这次的格局真是不小,工薪阶层的生活不易与七年之痒的夫妻失和构成了最长时长的小津作品。小津拍出了最美的岸惠子,淡岛千景也同样迷人

30分钟前
  • 远山淡影
  • 推荐

工薪阶层的朝九晚五,市井百姓的柴米油茶。雷声雨声八卦声声声入耳,情事房事家务事事事关心。人生本为一场修行,列车疾驰,春光易逝。

3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五年半后二刷,对小津电影的记忆总是模糊而错位,分不清脑里的片段属于哪部(比如二刷前我脑海里《早春》的片段其实应该是《晚春》或者《秋刀鱼之味》的)。主线是一场起源于徒步郊游而消弭于无形的外遇,但却折射出战后日本上班族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上班时挤在人山人海的地铁和豆腐块大小的写字楼之中当社畜,下班后挤在逼仄狭窄的家里打麻将说八卦),甚至于整个日本社会的百废待兴(多次出现的烟囱特写/聚会时的战歌)。在这样死气沉沉的氛围里,欲望与情感在郊外春光中萌芽,并在无数琐碎的生活细事和日常闲聊中逐渐发酵(接吻时镜头转向转动的电扇是妙笔),劝和不劝离的女人们和懦弱无担当的男人们总算共同将其扼杀。金鱼小姐岸惠子真是明艳照人,服装妆容发型都是靓丽的白领女郎,和多以和服出镜的朴素妻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今村昌平是助导。

34分钟前
  • Mr.Graceless
  • 还行

应是小津电影时长最长的一部,超过《东京暮色》。开场后不久,从楼上俯视楼下蝼蚁般的上班族那个镜头,都让人怀疑不是小津的作品了。夫妻间的貌合神离恰似《茶泡饭之味》;工薪阶层的无奈,偷腥时的欢愉与小心翼翼,同时镜头“害羞”地转向电扇,有趣。看小津的电影总是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慨叹起人生来。

3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小津将镜头对准了工薪阶层,满肚牢骚之余还有婚姻危机作为主线,结尾搬去小镇生活的夫妻一起看火车驰过,一句“让我们重新开始”平淡又真切。

41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11738739/

4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电影里讲的事情放在现如今的上班族身上也一样适用,每天忙忙碌碌却一直是疲惫而不快乐的,上班不快乐,退休不快乐,有孩子不快乐,没孩子不快乐,结婚不快乐,出轨也不快乐……“活着的人反而觉得不幸福”,“辛苦是没有尽头的”。日常生活的平庸,最后还是回到平实的家庭生活里去消解。P.S.片子实在太长了……

44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可能是小津格局最大、最具社会性的作品,折射出整个日本(甚至适用于今日的其他国家)工薪阶层单调、贫乏、苦闷的人生:工作千篇一律,日日劳烦,通勤挤到拼命,升迁艰难无望,同事八卦碎嘴,娱乐了无新意,中年危机到来,又对配偶厌倦,半推半就出轨...片中也展现了各个人生阶段的上班族,从职场新人到老油条,从英年早逝到退休老人,似乎谁也挣脱不出寂寞与幻灭的枷锁。影片时时弥漫着疲惫、失落与忧郁的气息,纵使尾声轻巧明快的搬迁重生,似乎也只是短暂而浅表的释然。另外,在诸如老兵聚会等多个段落中,都可见出(或许是小津的)对二战败残结局的不甘与嗟叹,却不见换位反思。幽会接吻时切至地上自动转头的电扇,趣味盎然。PS:小津的镜头大抵正侧垂直,斜侧方2人并排或坐或立的平行构图常现;又见墙壁上水波潋滟般的光影流动。(8.5/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很少见小津拍婚外恋题材,拍的真好,岸惠子小姐有如鹤立鸡群,每次出场都是众星捧月一样。恰好看到毛尖的影评,也说了,母亲安慰女儿,丈夫不记得重要的日子又怎样,我连你爹的祭日都不记得了。。。每当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漩涡就要开始,镜头就荡开到好美的早春天气去了,大家晒衣服,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生活啊,何曾停止过。

50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重看后新发现。47年以降,小津基本保持每年一部拍摄速度直到遗作。但唯独54、55年两年空白,此后才拍摄了本片。这期间,55年成濑拍摄了小津超赞的《浮云》,和一系列夫妇电影。战后保持以嫁女为主题的小津作品,这次选择聚焦于夫妇情感关系,这一罕见的例外,怎么想都和成濑关系密切…

53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小津的电影就像生活百科全书,在这里好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死去三浦的那段话放之四海而皆准。(UCCA胶片)

55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