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家庭

恐怖片其它2020

主演:艾米莉·莫迪默,贝拉·希思科特,罗宾·奈文,克里斯·邦顿,Steve Rodgers,Catherine Glavicic,Jeremy Stanford,Christina O'Neill,约翰·布朗宁,Robin Northover

导演:娜塔莉·埃丽卡·詹姆斯

 剧照

遗落家庭 剧照 NO.1遗落家庭 剧照 NO.2遗落家庭 剧照 NO.3遗落家庭 剧照 NO.4遗落家庭 剧照 NO.5遗落家庭 剧照 NO.6遗落家庭 剧照 NO.13遗落家庭 剧照 NO.14遗落家庭 剧照 NO.15遗落家庭 剧照 NO.16遗落家庭 剧照 NO.17遗落家庭 剧照 NO.18遗落家庭 剧照 NO.19遗落家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6

详细剧情

  艾德娜(罗苹·纳文 Robyn Nevin 饰)虽然年事已高但一直过着独居生活。一天,她的女儿凯(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 饰)和孙女山姆(贝拉·希思科特 Bella Heathcote 饰)接到了警方的来电,告知了她们艾德娜失踪的消息。震惊之余,两人急急忙忙的赶回了祖宅。  搜索行动刚刚展开没多久,艾德娜竟然自己又出现了。对于失踪的这几天的经历,艾德娜只口不提,大家也只能够以她换上了阿兹海默症来解释这一切。艾德娜的回归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谁知道悲剧才刚刚开始,回家后的艾德娜一改往日的心性,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有时候她的举动甚至让凯和山姆感到恐惧。

 长篇影评

 1 ) 遗传病的可怕,独居老人的可怜,女人的无助。

2星,不太好,这片子的特点就是 没高潮,没反转,稍微有一点点悬疑,更不恐怖,整个一平铺大直叙。节奏还特别的平缓,适合不喜欢动脑子的人看看,故事倒是很简单的,聚焦家族遗传病的可怕,有点像遗传厄运,但水平差的远。独居老人的可怜,还有女人的无助。这几点都做到了,但拍得不太好,故事也没编圆,逻辑不通,很多情节没有交代,就草草收场了。

 2 ) 在恐惧与遗忘中慢慢的死去.......

看完这部电影后心情异常复杂,导演借用恐怖片的外衣表现了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的等死的故事。残忍又现实,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会慢慢的丧失记忆,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最后慢慢的变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恐惧与遗忘中慢慢的死去.......

以下为阿兹海默症的解释及成因,摘自百度百科:

病因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 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 一些躯体疾病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 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4. 其他 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以下推论,开始对电影进行解析:

1. 电影中Edna行为表现已经暗示观众她是个患有的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且患病程度至少达到第二阶段后半段,本身已经开始产生恐惧且绝望,身体上出现暗绿色的霉斑是暗示着疾病在慢慢的吞噬着她。

2. 因阿尔兹海默症具有遗传性,女儿Kay身上已经体现出部分表征,孙女Sam也暗示也患有这种疾病,非常符合阿尔兹海默症的遗传机理。

3. 房屋的霉斑暗示着患者躯体由内部逐渐腐烂分解,痛苦异常。

4. 房门的玻璃图案暗示着疾病的遗传,原来那个房门是Edna的父亲房子的门,在她父亲死去后把这房门作为纪念留下,预示着父亲发疾病遗传给了女儿。

5. 没有尽头的迷宫暗示着患有疾病的人开始丧失记忆、思维发生混乱的表现,恐惧自己忘记自己爱的人,所有美好的回忆,自己的名字,爱人的样貌,在没有尽头的迷宫中恐惧的死去。因片中多次提及了这座房子是Edna唯一的记忆,有对父亲的,有对丈夫的,有对女儿及孙女的。电影中有个片段然我记忆非常深刻,Edna独自一人带着影集跑到深林里吞吃照片的情景,也许在外人看来恐怖异常,可是在我看来,这个场景却深深的触动了我,为了保留美好的记忆不惜吃下照片,因为这是一个垂暮老人仅存的希望,也是这个老人还能做到为数不多的事情。

整理下线索可以发现,这个故事是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家庭伦理片,女儿不愿意照顾患有疾病的母亲,可是在母亲垂死之际她终于明白了,这个是自己的责任,她一直都在忽视着这个责任。正如Sam所说的,“我们小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换尿片,现在他们老了我们给他们换尿片不是理应如此吗?”最后祖孙三人躺在床上,也暗示着Key老去后Sam会爱着她,照顾她,也暗示着这个疾病会遗传到Sam身上,母亲身上已经有了一块绿色的霉斑.........

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发布的报告,每三秒种,全世界就会增加一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亿。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就像脑海中出现了一块橡皮擦,将人生的记忆、生命中重要的人一点点擦去。同时,随着病情加重,他们逐渐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表意不清、理解困难带来的不确定感,可能让他们变得迷茫无助、烦躁易怒、敏感多疑。对于家属,这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因为目前尚无能够治愈阿尔兹海默症的特效药,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面对患者病情的必然恶化,承受终有一天,被至亲遗忘、甚至推开的痛苦。我们面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时对遗忘、推开、大吵大闹,我们依然要付出爱和精力,尽己所能,照顾亲人尽量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正如片中一闪而过的纸条“I Am Love”.......

 3 ) 就这?

公知说是这2020年度最佳的恐怖片,就这?…………………………………………………………………………………………………………………………………………………………………………………………………………………………………………………………………………………………………………………………………………………………………………

 4 ) 真的推荐,这部电影其实不恐怖

最近胖了,所以打算看一部恐怖片来减肥,本来搜索了好多的,但是光看图片我就已经吓到了,后天无意中看到《遗落家庭》,据说是2020最推荐的恐怖片,所以我就去看了。 整体来说的话,我个人是觉得不吓人的,偶尔会有一个part突然的吓一跳,但是其实也是自己吓自己啦。后来就越看越觉得不恐怖了,看到最后才明白它为什么被推荐了,其实它背后的引申意义才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人都会面临老去,记忆也会变得模糊,身体也会出现各种故障,而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才最需要子女的陪伴,精神陪伴才是最珍贵的,最重要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也是在呼吁我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父母,不能让工作占有你的全部,也不要以工作为借口…… 最后,补充,想看恐怖片但是又不想太恐怖的,可以看一下这部,我个人是觉得这个真的不吓人的!

 5 ) 我又被“烂番茄100%”、“今年最佳恐怖片”给骗了

感觉全片节奏和气氛在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差别较大的。

前半部分: 1.各种营造悬念:各种黑影、响声、呼吸、晚上各种诡异 2.奶奶您之前到底去哪了,为啥不说? 3.那么多铺垫都不说,是想搞艺术嘛

后半部分: 1.转折点在孙女发现衣柜的暗格; 2.关于暗格之后的另一种腐朽式的房子,导演没有给任何提示,我一度怀疑这是异世界(怪奇物语看多了),而且是不同时空的异世界,这样就可以解释在片头孙女和女儿听到的响声,或者就是现在的孙女敲得,异世界的时空虽不同,但却可以有回应(参考怪奇物语)。当然,最后发现,是我想多了。 3.没想到腐朽房间居然还能打通回来,那腐朽房间是干哈呢,闹着玩嘛 4.奶奶最后,我还以为是外星人剧情......直到看到女儿身上也有黑斑 5.所以诡异的从外祖父家里搬回来的窗户是干啥呢

尽管很多人说这是对空巢老人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一种关怀,但是不免也太笼统和仓促。并且,没有太多的暗示以及有太多的未解释的坑。所以,你要说是关怀也好,我说外星人也行。没有证据,大家就各种想象呗...... 总结:不是jump scare式的《招魂》,也不是心灵恐惧的《闪灵》,更像是翻车版的《遗传厄运》。

最重要一点,不要信网上说的“今年最佳”“烂番茄100”“超越xxx之作”“xx力推”。

 6 ) 致周末午后的时光-从女性视角看这部电影

一部因为评分不错 而看的电影

不认为本片是一部恐怖片。昏暗的色调和空间是导演刻意打造出的视觉风格,意在让观者体会到老者的生活状态,恐怖的不是老去,而是孤独终老。

几个让我回味的时刻:

第一个场景 进入家门寻找奶奶,当走到奶奶的卧室,剧中女儿和孙女即将推门进入卧室前,女儿叫住孙女,自己选择先行进入查看,仿佛是在预示进入房门后可能会面临的死亡。 这仿佛给了这座房子内在腐败的力量,住在此必将走向死亡。

第二个场景 是走失归后的奶奶和孙女的舞蹈,精心挑选的裙摆和精致的妆容,是奶奶对生活的态度,和孙女翩翩起舞的时候,温暖,又仿佛是在告别,弥补曾经缺失的美好时光。

第三个场景 祖孙三代躺在床上互相依偎着,是在展示一代代的传承,我终将老去,你会成为我的依靠,我也将成为现在的你。

故事线在逻辑上是有待提高的,立意于亲情之上,讨论生死、空间和生活的关系,非常晦涩,整体高潮部分在结尾的20分钟左右,铺垫太久。

 7 ) 每个人都会衰老,每个人也终将面临死亡。

为什么这家人都会最终“发霉脱落”,是某种遗传病还是诅咒?老屋子里的“黑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直存在却最终没有露面?曾经房子里的声响来自“异世界”吗?又是谁制造的?

女儿凯伊有句台词说“这种事在当时很常见”。虽然不曾给予其应有的临终关怀,但因为常见,所以又显得无足轻重。木屋虽被拆毁了,但到了母亲埃德娜这时候,仍然是一个人孤零零住在偌大的房子里。

祖母在越变越大的房中游荡,忘记女儿和孙女的面容,身体上越多越多的黑斑和逐渐脱落的皮肤。这个故事中的恐怖从来不是鬼怪与一惊一乍,而是过分真实的空巢老人面对衰老和被人遗忘的孤独感。霉菌长在身上,发霉的却是心灵。

 8 ) 面目狰狞,内心温柔

有日子没有新鲜的恐怖片出现了,毕竟这半年魔幻的疫情能让所有的恐惧黯然失色。刚出锅的这部《遗落家庭》冒着热乎气在“烂番茄”100%新鲜度的加(吹)持(捧)之下,急火火的闪亮登场,致力于后疫情时期,充实惊悚类片荒,丰富恐怖片迷的硬盘库,这部澳洲的小成本制作恐怖片的确是一股清流,也不负澳恐的一贯口碑,也算困难来的良心之作-音效,剪辑,摄影,演员等硬技术活可圈可点,氛围营造到位;恐怖梗,故事线,叙述手段,惊吓度等软指标有点平庸,一直在期待某个汗毛直立,毛骨悚然的某个场景总能被一声轻声细语所抚慰:mom!

电影之前有部短片-《creswick》硬接的话是可以与这部《遗落家庭》连贯起来的,人物以及场景都可共享,但明显这部长片更丰满,内核更突出,完全像在之前短片基础之上进行修饰和美化延展,重新包装甚至换了房屋主人这样的设定。

在我看来,电影本身并没有宗教意味,其鬼畜模型的气质并不是和宗教邪典沾上瓜葛,而是作为一种隐喻,一种邪魅的隐喻象征苍老多病,将衰老,神经质,老年病抽离具象成一个“黑版frodo”当人们老去时候,就会如影随形,就会相伴左右,这个具象的鬼怪是在每一个已经老去或者即将老去的人的必然面对的。孤独,固执,偏激,遗忘,老化,脆弱,多病,迟钝,缓慢等等都是这个黑鬼怪的特质同时预示着每个人都将面对此种特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令人恐惧的,不同于死亡后的无知无觉,而苍老健忘的恐惧在于每每直视自己的每况愈下是一件对么令人心碎和恐惧之事呢。

电影前部短片爷孙的设定在这里变成了祖孙三代女性,整部电影几乎都是这一家三代的故事演绎,让一部恐怖电影看着不那么恐惧,所有的耸吓最后都落点在酸楚,让故事看上去在提心吊胆的过程里还有着一丝的温柔,最后三代面背而卧的场景尤其令人心动。

 短评

导演没有自己的美学风格,拍的太行活儿了,有一个不错的想法,剧本却不知道如何展开,创作上看似很有追求,不玩一惊一乍的俗套,最后还是做成了简单粗暴的类型片。这种创造上的矛盾,只能说导演没有相应的执行力,或者没有才华吧。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近些年恐怖片看了不少,但拿家庭做文章的电影似乎还没有能赢过《遗传厄运》的。

1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小时候妈妈给你换尿布,现在你给妈妈换尿布” 😭

16分钟前
  • 卜卜
  • 还行

略无聊的片子,有点恐怖的感觉,但更多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式的苍老无力,最后的高潮也并不新鲜,而且并没有讲清楚任何原理。说好听了是恐怖中带点感人,说不好听了,是拍得不伦不类。

19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较差

核心与《遗传厄运》接近,声音设计比较出彩,但既没有建立独特的影像体系又没能提取出日常中的诡异(唯一沾边的部分可能是便利贴),桥段也并没有挣脱老套的恐怖片cliché,干瘪空洞,为慢而慢。坐90分钟若只是为了看一眼结局和这个“常回家看看”的概念,我为什么不去看《探访惊魂》和《失魂记忆》这种娱乐性更强的真·类型片呢?每年多看几部这样的所谓"art-house horror",才能真正意识到阿里·艾斯特、罗伯特·艾格斯、黑泽清这种体系完善,或缇·韦斯特这种骨子里都流淌着独立电影精神的恐怖片导演有多珍贵……

21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遗传厄运》的遗毒啊,其实就是逃不掉的诅咒,阴森的老宅子逐渐把人同化,概念还是很优秀,有伊藤润二甚至爱手艺的风格,但本身就强调潜移默化的影响,非要用温吞水的方式去拍,不到90分钟的电影感觉跟3个小时一样漫长,其实对于这种故事的作品,可以效仿爱手艺设置一个外来的调查员来引导,更能突出内部环境异化,而不是这样自说自话,会导致该片前1个小时“没戏”,临近结尾才展开。PS,导演之前有部短片《Creswick》,二者结合起来看才更完整

2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比较符合预期,骨子还是个文艺片。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滚蛋吧,我还不如再看一遍遗传厄运

29分钟前
  • CathShero
  • 较差

8.5/10 2020年第一部在内核和氛围塑造上都上乘的恐怖佳作,看完就想到了《鬼书》,气质非常的忧伤悲痛。电影最后五分钟是最恐怖也是最伤心的,这是一个拥有遗传病的家族永远无法逃脱的悲剧宿命。当亲人的记忆开始遗失,身边的事物随之腐烂直至最后蜕化出你再也无法辨识的时候,你还会选择继续留在身边陪伴吗?电影用这么残忍的画面去表现,态度其实早已知晓。就电影本身恐怖效果来看,习惯了jump scare的观众可能会非常喜欢。电影前两幕铺垫都放大一些自然音去填补这种铺垫所造成的视觉恐怖和诡异感缺失,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作为处女作,这已经不亚于当年的《厄运遗传》了。

30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力荐

音效十分突出,在迷底揭晓前的几十分钟里营造的恐怖氛围蓄势很足。可惜的是,徒留只此一种手段去打造导演脑海中“高概念”在后半部分显得过于单一。阿兹海默症以及家族遗传霉菌其实能加以利用,但诸如“埋相册”等剧情设计实则并没有很好得对家族骇人秘密加以延展。新颖之处在不为人知的家族废墟里“鬼打墙”,但导演真正想落脚的“家族不能说的秘密和亲人最终和解”的内核远不如游戏《伊迪丝·芬奇的记忆》做得好。

35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每次看外国这种“只有一个人住的大别墅,方圆十公里没有邻居”的恐怖片,我就来气,恁说恁家不闹鬼那谁家闹鬼。

36分钟前
  • 爱吃樱桃的猫
  • 推荐

本片算是以家庭为题材的惊悚片,不能算是恐怖片。前面铺垫很久的气氛,只为揭开妈妈的秘密,但表现手法还是有点平庸,甚至有点太过弄玄虚了,虽然以关爱老人为主旨,父母总会衰老,变的迟顿、偏执、陌生甚至可怕,但毕竟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并不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在腐烂。总结;要么诡异到底,要么讲清楚剧情,可惜二者都没有,所以连故事都没讲清的电影只能二星。

39分钟前
  • 秋色纯
  • 较差

太平缓了吧,可能天气太热我现在坐不住了,中途几度想关掉,还是强忍着看完了。

43分钟前
  • 杰瑞的胸肌
  • 还行

不由看哭了,最后那段宛若呼吸机下的声音和临终陪护的动作,如果有过陪床经历的人听到会很有感触...她走了,带走了我的一部分

48分钟前
  • Stacy
  • 推荐

簡直爛到不行 還爛番茄100 我去你媽的🖕🏻

51分钟前
  • 什麼腳我不敢舔
  • 很差

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鸡汤片。豆瓣综合打分稍微低了些,其实真的别怪罪豆瓣er,因为埋下的坑会让观者觉得隔靴挠痒。导演之前有部8分钟短片《Creswick》,跟本片揉起来可谓短片是本片的前传,同时可以为本片“莫名其妙”的结尾填坑,本片跟短片形成一个闭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B站看看短片,顿然觉得醍醐灌顶。

52分钟前
  • 老珂
  • 还行

影片里的房子是Relic遗迹,人也是Relic遗传病人,房子是腐烂的废墟,人也是衰老的骨架。

54分钟前
  • 天马星
  • 较差

我也不知道一星给的是什么…甚至不想承认自己看过这电影……

56分钟前
  • 狂奔的兔子
  • 很差

比六老师电影强十分钟,再多也等于坐电椅了

5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不到90分钟把一个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用一种拨弄人内心深层恐惧的方式,开始层层递进,慢条斯理,中段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最后让你逐渐入瓮,屏气凝神,像老房子的腐败侵蚀你的肌理,又如环绕的死亡气息蚕食你的内心,迟暮又孤独的老人像吱吱作响的旧物件儿,残破又令人生畏,电影把这种时间流逝的败落景象,用极其生活化的细节,外加耸动的未知黑暗,唤起你对困境和失去的惊惧,女性视角尤为独特,祖母的失踪和异样,母亲的悔恨和无力,外孙女初尝困惑和迷雾重重,都很好的展示了这个家庭的反抗与挣扎,命运也呈轮回之势,让祖孙三代都为女性的他们无所遁形,结尾处无法逃脱审判,就只好撕下岁月沉淀,接纳真实,遵循循环往复,顺应自然规律,疾病和时间面前,你我皆对等。以怪奇和悬疑包裹斑驳凋零的人生,还真有几分悲剧宿命论的色彩。★★★

60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