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欧美剧西班牙2015

主演:大卫·索兰斯 David Solans,弗兰塞斯克·奥雷利亚,佩雷·庞塞,卡洛斯.古尔巴斯,Marta Marco,Candela Antón,Albert Baró,Elisabet Casanovas,Júlia Creus,Marcos Franz,Adrian Grösser,Iñaki Mur,Pau Poch

导演:Eduard Cortés,Menna Fité

 剧照

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2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3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4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5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6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3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4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5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6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7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8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19校园哲学家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49

详细剧情

  TV series about a high school philosophy teacher, Merlí, who teaches in an original way, and about the students of his class, including his own son, and the relationship, friendship, love, and problems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the class.

 长篇影评

 1 ) 第四集

我熬着夜,顶着胀痛的眼,看完了第四集。我感受到强烈的阈限,看着最后那个成绩很好的boy手里的纸张,上面画着两个端点,一条线段,端点代表着不公,而线段上漂浮着公平。

顶着这一刹那公平,我不想那么快的入睡。

思考一种公平,与不公。有谁对你做过不公平的事吗?有感受过公平吗?

自由与权力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人们相互喜欢,却很少能表达出来'

一口气看了四集,即使要考研,我也觉得,在如此'紧张'阶段,受了哲学的熏陶与洗礼,值得了!

 2 ) 第五集

在第四集的最后预告,看到了越积越多的冲突,在第五集一一化解

然而,到了第五集预告,我看到了另一些冲突,期待下一集的化解。

最喜欢五十欧元那个剧情。

'这是多少'

'五十'

揉碎,打扁

'这是多少'

'五十'

你的价值就是别人无论怎样践踏你,仍然是五十欧元。

'你只是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这里,最好的姐妹钓了最喜欢的人。这个青春期女孩的苦恼,在这一集呈现了。

'vivir'让我们及时行乐吧。

喜欢看两个重归于好的朋友跳舞👯

 3 ) 第三集

'我才不会按照课程大纲来教学,你们可以,用这张纸来擦屁股'

'mama,有个人,他出狱了,三十年前,他被指控强jian罪,平白无故关了三十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们要拿十分,go and go!'

怎么也看不懂的荒原狼。(我相信那个最帅的男生,有一天会懂)

'骗子总会遇到傻子的'

夜晚承载着心事,也承载着当下的愉悦

我不知道怎样诉说这些美好

哲学无用吗?无为而无不为

 4 ) 校园哲学家:一起涨知识。

本影评的文字大多来自百度百科。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尼采24岁时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尼采

逍遥学派

逍遥学派,希腊文 Peripatetikoi 的意译。亦称“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弟子世代相传组成的学派。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体育馆附近建立学园。因吕克昂是一处宗教建筑,有可供散步的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常边散步边给弟子讲课,其学派因此得名。学派发展分 3 个时期:(1)公元前 4 世纪~前 2 世纪,代表人物为狄奥佛拉图斯、斯特拉图等,均恪遵师说,继承与发展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推进自然科学研究与普及。(2)公元前 1 世纪,代表人物为安德罗克柯,主要转向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文字审定与解释。(3)1 世纪~3 世纪,代表人物为阿弗罗底修的亚历山大, 继续从事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4 世纪起,该学派的传统特色渐失。

亚里士多德照片

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法国邮票上的笛卡尔

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马西里奥·斐齐诺)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

基本概念 按照《会饮篇》的理论而言,柏拉图式的爱情主要是指成年男子与美少年之间的爱情,而这个也和当时希腊风气相关。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学术观点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这就是柏拉图偏重同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北大哲学系教授先刚也提出:柏拉图在谈论爱情时,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绝大多数都是指同性恋,尤其是指成年男子与少年男子之间的爱情。

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的最爱,既不是天后赫拉,也不是他化身为公牛前去诱惑的欧罗巴公主,而是一名克里特美少年,伽倪墨得斯(加尼米德)。他化为雄鹰将这名美少年掳走,在奥林匹斯山上公然与之欢爱,引发赫拉的嫉妒并设计害死这名美少年,将之变为一只水瓶,宙斯伤心不已,将伽倪墨得斯的灵魂封印在天上,这就是水瓶座的由来。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伽倪墨得斯被宙斯掳走的原因是“他过于迷人的身体”。这句话也揭示了整个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社会风化现象,即男性之间对于男性美的互相爱慕。

柏拉图照片

第欧根尼

(希腊文Διογνη 英文Diogenēs,约公元前412—前324)“锡诺帕的第欧根尼”(Diogenēs o Sinopeus,亦译狄奥根尼、戴奥真尼斯)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铸币厂的家庭,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帕(Σινπη,Sinopeus,现属土耳其),卒于科林斯。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

思想

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第欧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的标准和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恢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后来他师承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们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Cynicism)。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

PS:第欧根尼综合症是一种精神病,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第欧根尼石像

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怕单独一人离家,进商店、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场所,或单独乘坐火车、公共汽车或飞机。常表现为惊恐发作、抑郁、强迫症状,而社交恐惧则是次要症状。是恐怖症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在广场比较空旷的场所产生恐怖,属于恐怖性神经症的一个范畴。

特洛伊木马

约在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阿伽门农决定讨伐特洛伊,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发的战争开始了。希腊人联合起来攻打特洛伊城,但特洛伊城是个十分坚固的城市,希腊人攻打了9年也没有打下来。10年的一天早晨,希腊联军的战舰突然扬帆离去,平时喧闹的战场变得寂静无声。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军回国了,他们跑到城外,发现海滩上留有一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惊讶地围住木马,不知道这木马是干什么用的。一个被他们捕获的希腊人告诉特洛伊人,这个木马是希腊人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他还说,希腊人担心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会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好运,所以特意把木马做得很大,这样,特洛伊人就无法把木马拉进城了。特洛伊人听后,赶紧把木马往城里拉。不过,这个木马实在太大了,特洛伊人只好把城墙拆开了一段,才把它拉进城中。当天晚上,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庆祝胜利。想不到,木马中居然藏有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他们从木马里出来,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藏在附近的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进特洛伊城。特洛伊人苦苦守城十年,终于因为一个木马而失败;特洛伊城被抢掠一空,烧成灰烬。(百度知道:天蝎周星雨)

特洛伊城内的木马

Ps: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现指寄宿在计算机里的一种非授权的远程控制程序,这个名称来源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一场战争。由于特洛伊木马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管理员未发觉的情况下开放系统权限、泄漏用户信息、甚至窃取整个计算机管理使用权限,使得它成为了黑客们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病毒。它以隐蔽的方式进入到目标机器,对目标机器中的私密信息进行收集和破坏,再通过互联网,把收集到的私密信息反馈给攻击者,从而实现其目的的一种新型病毒。现比喻里应外合的伏兵行动。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用多种语言编写的网络百科全书。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维基百科,接受捐赠。2018年12月,维基百科入围2018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3月25日,维基百科意大利语版正式关闭。总部在美国🇺🇸。

维基百科首页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语: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通常译为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马基雅维利雕像(意大利佛罗伦萨)

麦克白夫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 形象多被定性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中,人们惯于将麦克白称作牺牲品,而麦克白夫人是不可抗拒的外力,促成悲剧的元凶,第四个女巫。事实上麦克白夫人本身其实也是受害者,追求欲望的殉道者。

麦克白夫人素描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他还明确断言:“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赫拉克利特的核心思想是“变”,“变”却是永恒不变的。

《雅典学院》中的郝拉克里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

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西班牙十分制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 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苏格拉底之死》油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叔本华

悲观主义是人生观理论的又一种形式,叔本华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认为:“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他认为因为人有意志,所以就会有欲求和渴望。而欲望只会带来痛苦。因为如果人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这是痛苦的。要实现任何一种欲望的过程,都要遇到无数的麻烦和困难,这也是痛苦的。就算欲望最后实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摆脱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何况人并不只有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欲望,满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满足不了。旧的欲望刚刚实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亚瑟叔本华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

男,博士,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1]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著有《疯癫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等。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

米歇尔福柯

享乐主义(Hedonism)

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出现在 18 世纪的一种动机学说。是动力心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边沁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心理享乐主义的普遍原理。特罗兰德曾划分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种享乐主义。实验心理学家属于过去的享乐主义,认为过去的快乐是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如桑代克于 1898 年在迷笼实验中所发现的效果律:凡立即导致快乐的动作,则留下好的印象并重复出现,凡马上导致痛苦的动作,则留下坏的印象且复现也受到抑制。现在的享乐主义主张当前的快乐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人的行为目的是寻求当前的快乐或逃避眼下的痛苦。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享乐主义属于未来的享乐主义和社会的享乐主义。边沁认为幸福是个人和社会的唯一的善的学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关心自己的利益。边沁试图以有意识地避苦趋乐来解释一切社会行为。

 5 ) 相见恨晚的值得思考很多的好剧

本来是奔着同志支线去看的,但其中一个人直的不能再直,非常糟糕的一件事。然而也没有那么遭糕啦,认识和接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总体来说远远超出预期,将哲学大概念化小以至于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去解决具体的青春烦恼,不得不说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总是忠于课堂,已经和其他花里胡哨的青春片不在一个level上面了。

无论师生还是家长,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非常亲切真实。大家都会有一些秘密或是烦恼,那是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的思考。

对,思考,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像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反思自己,反思家庭,反思教育,反思体制,反思不被包容的不正常,也反思通过嘲笑别人来让自己看起来正常的病态,还有更多更多。

Merlí有各种缺点,但不妨碍他教书育人,不妨碍他是一个好老师。这里必须思考的是,我们对一个好老师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我们真正不能容忍的又是什么?其实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神圣在上的教师也并不完美,不能接受他不遵守道德规则的约束。因为情感不专一,所以就是不遵守“师德”,所以就是有伤风化,就必须要遭到万人唾弃,谬也谬也。

 6 ) 独立思考不是让我们去投靠新权威

情节和《死亡诗社》有点像,一个临时带班的老师,面对一群青春期悸动的年轻人。哲学老师一方面鼓励孩子们创作、反思生活、突破其他人对自己灌输的知识,也主动去帮助不敢走出家门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跟学校漂亮的英语老师调情、给体育老师戴绿帽子,追求班里学生的家长。从哲学老师的背景来看,他虽然有很多道理,自己却活得很悲观,剧情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工作,寄住在妈妈家,曾经抛弃妻儿离家2年。他没有自控力,同时与英语老师还有追求学生家长,在剧情一开始就表现得暴躁。

剧情有个小高潮,就是哲学老师偷了试卷,他妈给了他儿子,儿子和他暗恋的朋友(男男)共享,最终两人都得了优秀,毫无疑问导致学校怀疑追究起来。最后居然是一个崇拜老师得优等生主动背的锅。这事情中哲学老师的做法太让人不齿。

我觉得最终这个剧想表达的,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的灌输,包括这位哲学老师。所有把哲学老师塑造的不是像《死亡诗社》里的船长那样完美,而是有各种毛病。所谓独立思考是有自己的判断,多角度去看问题评估问题,不是一定要反叛谁、听从谁,或者抛弃旧权威,投靠新权威。而是要学会听从自己的内心。

有一点很欣赏这个哲学老师,他活得很真实。真实的赞美喜欢的女人,真实的调情,真实的骂人。但真实,有时候和道德好像是背道而驰的。

 7 ) e3 马基雅维利

我虽然听过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本书,但是由于书名不讨喜,我就没有看过。直到今天,要写这篇文章,我才百度了一下,大致了解了一些,又看了很多段子,觉得可以乱写一点东西。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语: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又译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百度百科)

先说点有趣的吧,我百度出来的很多词条是如何辩驳马基雅维利主义(大概这个意思的不同词条),最吸引我眼光的无疑是“ 其实马基雅维利不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如果以他的名字作为主义的名称,结果他是不推崇甚至反对的,这不就是一种最好的嘲讽么?

于是,大概看了几篇文章,了解了一些皮毛。这个理论大体就是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里概括出来的,然而他本人只不过是想用这本书做一个跳板,来期盼恢复意大利的荣光罢了。他迎合君主,说在必要时可以残忍,可以欺骗。 可是他并没有明确“必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他说即使你要准备忽略传统德性,但还是要要努力去维持。可以知道,他并不是追求君主可以为所欲为的人。

他认为:德性与恶行(vice)的语言已经受制于如此巨大的操纵,以致现在许多被视作是有德性的行为实际上是恶行,而许多其他被谴责的恶行则是德性的实例。 正是由于无奈,他在语言上做出让步。

后来,我又在知乎看到了一个问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弱点是什么”。下面的回答大概都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都不承认他是,反而会起身批判这种主义”。百度里有一个表格对照,从那可以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 低马基雅维利主义
抵制社会影响 易受他人意见影响
隐藏个人罪恶 显露内心的罪恶
有争议立即改变态度 坚持己见
拒绝承认 立即坦诚承认
阐述事实时具有较高的说服力 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
怀疑他人的动机 在表面上接受他人的动机
情境分析 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假设
不接受互惠主义 接受互惠主义
对他人可能行为的判断持保留态度 相信他人应该以“确定”的方式行动
能够随情境改变策略 局限自己的行为
说别人喜欢听的话 说实话
对他人的信息很敏感 对他人的影响很敏感
如果他人不能报复则尽可能多地剥削 不愿意去剥削他人
绝不明显地操控别人 操控别人时往往很明显
不容易脆弱到恳求屈从、合作或改变态度 以社会所期望的方式去反应
偏爱变动的环境 寻求稳定的环境

如剧中所说,这个主义是一定被现在追寻自由的人所批判的,所以遵从它的领导人一定会加以掩饰,如成果,如过程,甚至歪曲。

但剧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到底什么结果论衡量的基础。

但我们无法反抗,我们失去了声音。


回顾时发现确实很邋遢

去劝伊万出门时偶然提到的:赫拉克利特。剧里不是特别重要,但他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有句特别有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万物皆变,就是剧里的梗的来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态。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的物质基础。 (百度百科)

关于逻辑,对立统一的概念也是他提出的。


最后一幕出现了这句话,朋友告诉我是《君主论》里的句子。我倒是挺想一厢情愿理解成爱情的呢。

 8 ) e4 “小确幸” 平等

我懒癌发作得很严重……努力填坑,希望能至少把第一季做完……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遵循中道原则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我不爱道德至上的说法,在我看来“道德是妓女的遮羞。”就不深入解释了。

在查找“小确幸”这个词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篇分析,摘抄一小段:

“小确幸”的被指认与被需求,因此反而泄露了这个指认与需求主体的某种贫困与无奈。当我们把这样的主体摆放到社会与历史层次时,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到“小确幸”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展现了深刻不确定性的年代中的一个精神现象。 (出处://cul.qq.com/a/20141223/043012.htm)

确实,小确幸一开始被大众认为是“小资”的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为了安慰自己其他时候的不快乐而强迫出现的。那些理所应当的日常,被无限放大。我们值得更多的幸福,也应该认清这种小而微的幸福是不够遮挡其它的不平等的。

工作就是奴役,我是这样坚信的。不过我还是一个不相信共产主义的人,那么好像就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不劳而获”……那么,快乐地工作是做自己想做的吗?显然这样子社会就会混乱,效率也会变低,你所能得到的物质会因此变得更少,那么你就会不快乐。

所以我认为,要令自己快乐地工作是要认清自己,你适合做什么,愿意去做什么,什么绝对不能做,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嗯,我现在就在快乐地码字,是不是和另说,哈哈哈哈)。


做实,公平就是图片里的描述,可是为什么在现实里达到公平那么难呢?因为每个人站在这条线的不同地方,对于每个人来说,中间点都不一样,公平仿佛也不一样。

所以,幸福难寻啊,珍惜理解你的的态度的人,换位思考永远不容易。


水好了,跑,下一篇再认真一点点吧……

 短评

我说口音怎么那么配音,原来是Cataluniaa的电视剧,听到最后还听习惯了。哲学和高中生思维构建结合在一起的想法也太好了吧。Merlí一开始那样让我想到Carlos,不走寻常路,严苛又魅力,我就是现在跟他发WhatsApp还习惯斟酌大小写句点反问号字字到位,不用缩写。Joan跟父母说的那段“他人幽默,课讲得好,让我喜欢这门课,我们所有人都喜欢他”太给我related了,想起家长会放学后天天一群人等着要跟着回家,说是因为我喜欢上了某个科目,写长长的信和动态感谢,每次上课前后还要来拥抱握手,告别时还哭了。给我related的哟,太感慨了。虽然Merlí本人刻薄狡猾淡漠,但和学生之间真就是缘分,能处好的就浑然天成,没有就没有。Joan眼睛也太好看了诶,女生们都好酷,我每一个都喜欢。

2分钟前
  • VZDYve
  • 力荐

看了同志支线,别说帅男主不懂就连我也不懂为什么Pol那么饥渴的吻了男主之后说扔就扔了。。Pol真的是直男吗,可是之后一点想念男主都没有,编剧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忘记说了,颜值突破天际。。虽然只有一场吻戏,但是也比很多同影好

6分钟前
  • 胡汉
  • 还行

感谢树屋字幕组西语配音,E09Joan在聚会上哭着表白也太好看了!这睫毛!这欲笑欲哭的表情!天呐!🎵Merlí,11(Cap.1)[Merl](E01/05 Merlí专属暧昧曲?)🎵Silencis—Josep Thió(E05片尾朋友和好)🎵La Revolución Sexual—La Casa Azul(E09派对上大家跳进泳池~)🎵Los Chicos Hoy Saltarn A La Pista—La Casa Azul(E09派对/E13两人跳舞)🎵Protagonistes—Pau Vallvé(E13 Iván来学校)

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个哲学老师简直就是极品,太好玩了,如果能像他这样讲哲学,哲学就不会变成冷门学科了。

14分钟前
  • 石头
  • 力荐

超喜欢!

15分钟前
  • Tardiolo
  • 力荐

好看,剧情引人入胜,很棒的校园剧,鲜肉们的颜值都挺高的。字幕君辛苦啦。

20分钟前
  • 月夜刺死燕尾蝶
  • 力荐

没有特别喜欢的点。。。

23分钟前
  • 人可
  • 还行

Merlí就是21世纪的苏格拉底,一个满身是缺点的直男,但值得尊敬的老师。按哲学家派系来命题,切入每个学生的生活,有点Skins,更有泰剧《荷尔蒙》的味道了。哲学课很重要的是启发自主思考,而学校还需要帮学生认识到尊重(包括自尊)和共情的重要。

27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力荐

很好看,每集都有一个哲学论点

30分钟前
  • EEdwardd
  • 力荐

片头赞,语速快到大脑都反应不过来。一直都想成为这样的老师。用反思来构建思维与三观,才是教育最基本也最本质的吧。挺喜欢pol的,青春期荷尔蒙旺盛的男生,虽然是行走的生殖器,却不停地在思考。同性支线几乎算是套路。

31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挺精巧的一部剧,把你带入哲学世界

36分钟前
  • 花明
  • 力荐

好看,有颜值有演技,又温馨又轻松

37分钟前
  • 阿雀水
  • 力荐

片头曲是狂蜂飞舞,秒赞。每集都在上哲学课,但每个哲学点都在联系生活,以启发性的教育去让学生自己领悟哲学道理,并从中反思生活,挺有意思的。从我看的几部西剧来说,板鸭人颜值都好高啊!

40分钟前
  • immediately
  • 推荐

每一集都是一个哲学主题 简直心头好

42分钟前
  • Zoe
  • 力荐

啊啊啊啊,bruno小天使好可爱,那小娇羞样,以及爸爸坦诚说你喜欢男生我不在乎时连忙捂住耳朵不想谈的小动作,天菜啊,还有好闺蜜tania,羡慕。又得小抱怨下,看看人家的青春校园剧,有心用心,各位少男少女也是栩栩如生,怎能不爱。Ivan的狂奔,哎呀泪点啊。

47分钟前
  • 马文口Itzan
  • 力荐

对哲学和个性老师因材施教的套路都有了解,所以并不新鲜,不过乐趣在于过程的细节,还有板鸭人民的文化和性格。成人除了打炮,事业和家庭都没有什么好烦恼的。年轻人任何事都能坦诚地一笑泯恩仇,人人皆朋友,这种国家果然就不会产生霓虹那种校园传统艺能~期待下一季

50分钟前
  • 管⁢⁢理⁢员
  • 力荐

完美教导者,完美质疑者,完美受害者。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社会要求一些人要完美,否则,揪住一些缺点就可以把你打入阿鼻地狱。你是一位教育者,他们不管你的教学能力如何,只希望你举止完美,道德不逾界,否则就是有伤风化,违师德,万人唾弃。你是一位社会公民,对政府的某项措施提出质疑,他们让你提供你的社会贡献证,高风亮节证,爱国证,否则你就是给反对势力递刀。你是一位受害者,被强奸,他们问你为什么你被强奸,你举止行为是否不妥,然后对你进行荡妇羞辱。这个剧的主角就有各种缺点,但是他是一个好老师,他不完美,但不妨碍他教书育人,他的品格有各种瑕疵,但是他在实践让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生。我们真正不能容忍的到底是什么?一个人的些许错误然后无限放大然后让这个社会的人完美?这么看,“人无完人”的口号多么可笑!

54分钟前
  • 柯西莫
  • 力荐

校园剧,一集讲一个哲学观点,特别好。开头是野蜂飞舞,苍蝇做爱

55分钟前
  • 情感鸡
  • 力荐

看过最好看的西语校园剧

57分钟前
  • 奥利奥脑残粉
  • 力荐

喜欢这种带点说教但不死板的青春剧。每集的哲学主题有意思极了。

1小时前
  • 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