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内幕

记录片美国2007

主演:迈克尔·摩尔  Tucker Albrizzi  Tony Benn  

导演:迈克尔·摩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医疗内幕 剧照 NO.1医疗内幕 剧照 NO.2医疗内幕 剧照 NO.3医疗内幕 剧照 NO.4医疗内幕 剧照 NO.5医疗内幕 剧照 NO.6医疗内幕 剧照 NO.13医疗内幕 剧照 NO.14医疗内幕 剧照 NO.15医疗内幕 剧照 NO.16医疗内幕 剧照 NO.17医疗内幕 剧照 NO.18医疗内幕 剧照 NO.19医疗内幕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24 15:40

详细剧情

  一向作风犀利的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 饰)此次将矛头对准美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险体制,他采访了因无医保饱受伤病折磨的美国民众,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通过大量个案以及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向观者展示了所谓完善的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当前存在的种种弊端。  本片荣获美国电影电视剪接师协会最佳纪录片剪辑奖、2008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芝加哥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拉斯韦加斯电影评论组织奖最佳纪录片奖、2008纽约电影评论圈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并与导演之前两部作品《克伦拜恩的保龄》、《华氏911》并称为“高调三部曲”。

 长篇影评

 1 ) 让人难忘的纪录片

大二的英语口语课,在美国读了大学硕士和博士的加拿大籍华裔外教给我们放了这部片子的一些片断,但是那节课我非常不好的在寝室里睡过去了没有去……——室友看了回来之后也没什么好评,只说开头有点血腥恶心,于是我也没有在意,但是还是知道了有这样一部批判美国医疗制度的片子。

其实我电影看得不多,但是寒假实习没事情做,于是打算到豆瓣上来找点电影带去看看。(办公室里他们没事都看片子的,不是我偷懒……=。=)无意中看到了这部,因为熟悉的名字,点进去之后发现评分好高啊,于是就去下载下来了。

开头的确有点血腥,但仅止于前2分钟,估计那个外教上课也没有放多少,要不不会让室友留下那样的映像的。影片的确是批判美国医疗制度的,把美国的医疗制度批判的一无是处,这让我开始有些无所适从,美国的医疗体制排世界第37,电影中讽刺说只比斯洛文尼亚高一名,那么排在114的中国又算什么……?

好吧,我其实不想在这篇评论里批判中国医疗体制。暂且抛开这个不说,我也不想说这样的纪录片在中国会不会(必然会的吧……)被和谐,单从影片来说,作为一部推广型的批判的纪录片来说,它真的很成功。至少在看的时候我完全投入进去了被感染了,即使是在办公室里还是边看边忍不住哭了好多次,回到家继续看的那最后半小时更是从头哭到了尾……(好吧,我承认我看东西很容易哭……)

一直觉得纪录片很容易枯燥,但是这部完全没有那种感觉,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幽默,充满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和让人哭笑不得但又万分佩服的配乐,让这部理应是严肃而又充满悲剧的纪录片变得不是那么压抑,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轻佻或者和主题有不协调感。这也是我最佩服这部片子的地方之一。

另外制作人的大量走访乃至去加拿大法国英国古巴的采访和现场体验都加深了这部片子的说服力。即使知道加拿大英国法国的医疗制度不可能像影片中那么完美,古巴的更是很可能一部分就是古巴政府的政治秀,毕竟如果他们来到的6、70年代的中国,讲不定会有更好的待遇……
但是这所有的怀疑和影片确实存在的片面性,完全没有破坏影片整体的说服力。谁说批判是要温和的?影片用大量的人证物证证明了美国医疗体制存在的巨大问题,指出了制作人认为的问题存在的理由,也找到了制作人坚信的解决方法,至于观众是否认同,那是观众的权利。

总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大家真的可以去看看~~

 2 ) 人人都是阴谋论者

看过医疗内幕之后,我一整天都沉浸在这样一种情绪中——荒诞的失望。
我想说,即使麦克默尔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他的片子也至少告诉我一件事,那就是,社会保障是一场秀。
人们只选择好听的,而不是实际上benefitial的。
至少这部片子让我在学习了四年社会保障专业之后,承认了我最不愿意承认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从不存在什么平等和共富的动机,从贝弗里奇先生到俾斯麦,甚至是共产主义的愿景,那都是一场秀,一场彻头彻尾的秀。
麦克默尔对美国医疗体系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他不是有效率的,但你不能说他是无效的,至少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讲,我们连最基本的Medicare还都没有呢。
全民医疗?
加拿大人在怎么过日子?法国人为什么罢工?那些拥有全民医疗的国家在思考什么问题?
麦克默尔是一只弓,射出了一直民主党的箭,至于扎到谁,往那扎,他管不着了就。
那为什么大家还看到要哭?因为民众就是吃这一套。
中国人不能接受“低水平的广覆盖的保障”,所以怨声载道,所以换了个无党派的人来当部长,结果又变成了什么市场派和政府派的政治斗争,临阵倒戈,鸟枪换炮,拖拖拉拉个不亦乐乎。他在法国的日子都白待了?所以上来就想搞个美国式的了?
笑话。

说到底,人们的日子过得好了,中产阶级的声音大了,所以他们要求医疗保障更高水平了,那些被抛弃的穷人的镜头不过也是秀而已。

我被麦克摩尔变成了阴谋论者,谢谢。

 3 ) 我们才是神经病人

    07年的片子,一直到今天才看到,美国人michael moore通过讲述了几个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普通美国公民的悲惨处境和对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所谓的“敌对国家”——古巴的公费医疗模式的介绍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美国如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困境——医疗保险和自费医疗相结合的医疗体系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从拍摄记录片的角度,这部片子有许多的思路可以供国内纪录片独立制作者们学习,无论是个例故事的切入口还是对比的手法我觉得都有许多值得褒扬的地方,音乐的选择则体现了导演的幽默感和显著的美国式的思考方式,人物的安排也无不妥之处,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相比较导演的拍摄手法,片子涉及的内容更是一针见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片中所提及的事例无疑有很深刻的感受,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我自己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医疗问题也一直是执政党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没续费的住院病人在医院等死,急诊病人由于没有现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整个社会也好像对此见怪不怪,波澜不惊,民众也鲜见对体制进行发问,更别论拍摄一部纪录片来针砭时政了,倒常见老人们诉诸于宗教,祈求平安健康云云,却不知是百姓过于怯弱还是我们的执政党过于强大了。

    对于北欧和法国的高福利早有耳闻,看过片子才知道英国和加拿大也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这一社会主义社会举措,而号称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却和美国一样走着医疗市场化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件很荒唐的事,然而我们终要强过美国人甚多,我们连基础义务教育都要收取费用,更遑论价格不菲的大学教育和无处不在的隐性税收了,而反观法国,一年起码5周的法律规定带薪假期,(大公司有8-10周的带薪假期)每周35小时的工作时间,超过35小时会有额外休假的补贴,生完小孩政府派保姆每周两次带小孩并教授哺育知识(这一点我觉得很人性),生孩子是不要钱的,且据我所知生二胎三胎政府还有相应补助,根据片中的个例,美国小伙受伤后医生开出了3个月的带薪修养假期,政府支付65%的薪水,企业支付35%,这无疑让人羡慕透顶,当然了,我在这并不是想讨论高福利高税收制度与低福利低税收制度的孰好孰坏,但放眼世界,低福利高税收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中国底层人民应该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十八层地狱了,但让人看不明白的是底层人民天天在电视上喊自己有多幸福,党有多好,很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医疗问题本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可能有点戏谑了,但是医疗问题造成的后果却是异常恐怖,无数家庭由于没钱治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美国的医疗问题在于医疗保险的监管问题,在于受保的判断标准,再往上可能还涉及了大政府小政府之争,但他终归还是透明的,下游里,无论是医疗事故的判断还是药品安全的监管都还是体现了一个法制社会的程序正义和判断标准,最不济,像michael这样的美国人还能拍摄一部这样的影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在中国,从立法到监管,责任制度的建设以及制药,药监,医院,主治医生中间的种种黑暗和猫腻却是让人心惊肉跳,要是在这个产业拍摄一部纪录片,我相信它揭示出来的黑暗以及呈现的警示意义都会强过此片甚多。

    此片中另外让人印象深刻却是片子里那个英国老头嘴里的那句关于政府统治的论述,如今政府让你生活在一个及其不安定的,选择性反智的社会里,政府的统治就会相对安定,让底层的人无暇顾及选举,让他们感到不安全感,无力感,挫败感,他们所能做的并感到安全的就是唯命是从,和心怀最美好的希望。寥寥几句却直指要害。

    面对这一切,我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把我所知道的来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互相探讨,并积极追求真理,分清对与错,善与恶,把善良最广大层面的传播,就算心怀美好现在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仍要心怀美好,祝每个人新年快乐。

                                                                2009.1.25 大年三十晚于舟山家中

 4 ) 我们的医改会走向何处?

终于,我们承认医改失败。
曾经,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和教育制度。
并成为很多国家效仿的例子。
可是我们一番改革后,却把这最好的制度给改烂了。
神经病人虽然拍的是美国,可是中国观众的感同身受怕不比老美差。
现在奥巴玛要推行医疗改革,我们在承认失败后现在也在进行改革,谁会成功?

理由应该是中国。
因为中国毕竟在共产党执政,受经济利益集团的利用比较小,而且虽然党有种种缺点,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为改善民生努力;此外,中国有以前的经验,更应该有成功的理由。
这不,医疗改革已经在农村推行了,虽然目前看上去还不太成功,至少模样出来了。

教育,总算真正实行九年制义务了,免费大学还需要努力。

接着是住房了。这个问题不知道最后会如何解决。以前的单位集资房我觉得还是可以借鉴的。

此外,当看到西方国家享受着非常福利的生活,比如电影里的法国。我的担心是:这样的日子究竟能持续多久?
因为我隐约在这种幸福生活后面看到饥饿的非洲难民,辛苦工作的中国打工者,看到地球的血液石油在流失,地球的营养矿藏被开采,看到一座座发出恶臭的垃圾山,看到水资源的枯竭。。。。。。。。

天下没有白费的午餐。

当到了偿还这样生活代价的一天来时,结果是富人享受,穷人买单。

 5 ) 效率与公平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医疗绝对是基本生存保障的一种。需要保障的主要是穷人。公平应该比效率更需优先考虑。

美国的医疗系统应该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水平也是最高的,只是不公平,特别是对没有保险的人(不只是穷人,包括很大一部分中产阶级,特别是小企业主及自由职业者)。
  
加拿大和西欧的医疗系统比较公平,几乎所有人都有保障,但主要问题是非危急治疗等待时间较长。对富人来说,你要急得话,可以到美国去自己付钱,对穷人来说,这可比没有强多了。
  
全民医保的最大的好处是大家没病会去做检查,有小病会早看。这样医疗系统整体成本大大下降的同时,公民整体身体水平要比美国这样只看大病的系统好多了。在牺牲部分个案效率的同时,社会整体效率较高。
  
医疗保障的另一个好处是穷人的心态比较平和,犯罪率低。这比盖监狱雇警察保镖保护富人可便宜多了。

 6 ) 《民主的细节》作者刘瑜谈麦克摩尔电影《医疗内幕》

首先,文章是我网络下载的,其次《民主的细节》实体书我买了,现在我不得不说,书还要看正版的...

里面有好多字被改动了,原因不明,具体改动成分不明,我先发出来。


----------------------------------------------------------

《病了你得管》




--------------------------------------------------------------



市场体制之下病了谁管美国左派标兵迈克·摩尔最近又推出了一部新纪录片《Sicko》,批判美国的市场化医疗服务体制,赞美欧式全民公费医疗体系。据说该片在全美各地上映时,赢得了许多观众起立鼓掌。
  美国人有理由喜欢这部电影。据统计,美国目前有 4600 万人(约 15%人口)没有医疗保险。
  很多有医疗保险的人,也总是在与保险公司“斗智斗勇”,因为保险公司总在寻找借口不付病人的医疗费用。《Sicko》正是通过当事人声泪俱下的倾诉,来表现病人在保险公司、政治家、医院编织的利益网络里的悲惨遭遇。
  为表现全民免费医疗的优越性,摩尔跑到了欧洲和加拿大。被采访的欧洲、加拿大群众非常配合,纷纷表示:我们看病不交钱,吃药不交钱……哦耶!在英国,穷人去医院路费都可以报销;而法国女人刚生孩子,政府甚至派人去她家洗衣做饭!
  更让美国人沮丧的是,美国尽管没有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它的医疗花费占政府开支比例却比多数发达国家要大(美国 18.5%,加拿大 16.7%,法国 14.2%),人均寿命也比其它发达国家要短(美国 77,英国 79,加拿大 80)。总之在医疗服务方面,美国花了更多的钱,却办成了更少的事。
  问题出在哪儿呢?
  其实,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政府是医疗服务最大的买单者,资助穷人和老人的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项目覆盖了 27%的人口,占据美国总医疗支出的 44%左右(保险公司付 36%左右,个人付 15%左右)。但是,从人口比例而言,美国大部分人口的医疗保险是市场化的。一般来说,是个人及其雇主(一般雇主付大头)从保险公司买医保,生病了由保险公司交医疗费。就是说,在欧洲,夹在病人和医院之间的是政府,而在美国,夹在病人和医院之间的,是保险公司。就是这个不同成了问题所在: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利润追求抬高医疗成本;另一方面,虽然保险公司大多对其付费覆盖面斤斤计较,但在铁定的医疗覆盖范围内,又容易导致人们“过度就医”,进一步抬高医疗费用。
  既然私人保险公司似乎是“万恶之源”,那么为什么不干脆一废了之呢?左派“愤青”摩尔的解释很简单:美国政客都给保险、医药公司给收买了呀。
  事情未必这么简单。
  无独有偶,与摩尔的《Sicko》相对应的,是一部反映加拿大公费医疗体系问题的纪录短片《Dead Meat》。同样通过当事人的控诉,它所传达的信息却恰好相反:公费医疗体系低效而不人道。由于公共医疗资源有限,加拿大出现了治病“排长队”现象,有时候小病就等成了大病,大病就等到了死亡。据统计,2005 年加拿大人看专科的平均等待时间是 17.7 周,只有一半病人可以得到及时救治。有加拿大人抱怨说:在这个国家,一条狗要做一个手术往往只需等一个星期,而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手术,却可能等上一两年。
  欧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英国,有近 100 万的英国人正在排队等待医疗服务;官方也承认有 1/8 的人口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做上手术。至于摩尔热爱的法国,医疗部门已背上了27 亿美元的债务。事实上,就在摩尔为全民公费医疗大唱赞歌的时候,欧洲、加拿大都已经开启了医疗改革的进程。
  可见,事情并非像摩尔描述的那样非黑即白:在市场化的医疗保险和全民公费医疗之间,高效和公平很难兼得。而且,在一个政治廉洁的国家,让政府管理医疗资源还可能保证大家公平“排队”,而在一个腐败的国家,有权有势者“插队”的现象几乎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全民免费医疗很可能就既低效又不公平了。
  而且严格地说,所谓免费医疗并不真的免费,它的成本是高税收。随着人口老龄化,诊疗技术和药物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免费医疗体系的成本会不会有一天高到扭曲税制的地步呢?
  天知道。据估算,现在医疗费用占美国 GDP 的 16%,但是到 2030 年时,将占到 30%,到本世纪后期,甚至可能占到一半。难怪有学者说,21 世纪资本主义的最大考验来自于医疗服务领域。
  那么,混合两种元素的“第三条道路”呢?其实英国、加拿大等都在试验这种体制,试图在全民公费医疗之外扩大私人行医,但是政治阻力不小,因为任何市场“口子”的打开,都可能导致优秀医生从公立体制流失到私立体制中去,从而影响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另一方面,美国的一些州开始探索另一种“第三条道路”:在市场化医疗体制基础上推行全民医疗。1994 年克林顿的全民免费医疗改革失败之后,近年来,美国州级政府开始扛起了改革的大旗。不过,与欧式体制不同,这些州政府试图找到与市场兼容的全民医疗,比如,强制 10 人以上公司的雇主给雇员买保险,规定有条件的公民必须购买医保,否则扣押州税返还等。总之,通过给医院、保险公司、雇主、公民各方均衡施压来实现全民医保。2006年 4 月,麻省成为第一个通过“全州普及医保”的州,加利福尼亚、佛蒙特、夏威夷等也在探路之中。
  不管是不是同意摩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都不能不同意他的关怀。将医疗服务视为基本人权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医疗资源短缺的现实。无论被保险公司给拖死还是在漫漫长队中等死,滋味肯定都不好受。现在我们只能指望,人类的制度创新能力,能使越来越多的人绕开这道不幸的选择题。

 7 ) 就内容来简单谈谈

   这部片子是《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上老师放的,看完之后,大家讨论有两点:1.此片典型的扬欧抑美,左派思想暴露无遗;2.美国的医疗制度真的这么不堪?加英法甚至古巴的医疗制度就这么完美?
    作为正在读社会保障学的学生,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对这部片子内容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1.没有对美国医疗制度作出全面解释。美国医疗制度并非全面市场化,政府资助穷人和老人的Medicare和Medicaid覆盖27%的美国人口,这项公共医疗支出占美国总医疗支出的47。7%,而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7.4%,是OECD组织中医疗开支最高的,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最高的。那如此高的支出,效果究竟如何,摩尔只是通过一个个案例直观反映,却没有在片子中提到这个宏观数据:美国国民人均寿命为78.2岁,位列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倒数第八。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02861/263574
2.没有从制度层面反映美国与欧洲国家医疗制度的不同,过于片面化。美英加虽然在社会福利模式上被公认同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但医疗制度却差别相当大,简单来说,美国实行市场化>国家化,加拿大和英国实行市场化<国家化,即全民医疗服务制度。微观层面来说,美国的劳动者及其雇主从私营保险公司购买医保,生病了由保险公司向医院支付医疗费;在英国/加拿大,劳动者生病则是直接向公共医院或者有资格的私人医院/医生预约,获得同意后再到医院进行挂号治疗等等程序,整个过程仅挂号时收取少量费用(急诊情况挂号费也免除)。这两种制度,从实施效果上看,英国的医疗制度似乎更好,因为本部片子中用大量事实支持了这种观点,如美国的私营保险公司用各种审查来推诿本应付的医药费,保险公司和医院达成的默契——用更少的医疗资源来治疗病人,医生所获得的利益更大。但是本片没有提到的是,英国加拿大这种全民医疗制度的摇摇欲坠之势,即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巨大;而实际情况也没有提到,有将近100万英国人正在排队等待医疗服务,其中4万人要等1年多的时间才能做手术。
3.本片传达的思维方式太过简单,非黑即白。美国的医疗制度市场化太严重,3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障,因此需要改革,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无法改正,因为获得暴利的保险公司和医药公司用金钱收买了政客;欧洲和加拿大的公共医疗制度多么好,人间天堂,法国妇女生了孩子,政府甚至还雇佣保姆帮她洗衣服,大家快放弃美国国籍去欧洲吧,哦邻国加拿大也不错。这是我想象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看完本片的感受。
    其实,摩尔也许想在本片表达的不是过于政治化的东西,虽然本片的初衷是反对布什政府,他从本片中所表达出来的浓浓的人文关怀才是精髓。仅从内容上看,本片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美国有美国的问题,欧洲有欧洲的问题,但根源上来说都是谁来买单的问题——政府买单,无法长久持续;市场买单,市场会逐利,最后买单的还是个人。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随着老龄化也会成为和养老保险一同成为社会保障的“双头车”,美国需要的不是抑制私营保险公司的逐利行为,更需要的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生对病人的“过度治疗”与“坐视不理”并存的现象,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最终实现的不是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也不是如今市场化盛行的局面,而是和美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一样,把最该花的钱花在最对的人身上。

 短评

Michael Moore是共产分子吗?呵呵昨晚看Sicko有感。公民缴纳的保护费即所得税里能不能包含医疗保险呢?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古巴似乎都能免费医疗,美国不成

2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小朱的收藏!

3分钟前
  • 啊!有网真好!
  • 还行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

8分钟前
  • smallsmile
  • 力荐

看着美国人对他们国家的失望,再看看我们。我有些感伤,没有愤怒,因为我也不敢愤怒。至少他们能为自己站出来,至少有人愿意为他们站出来,至少这部纪录片在美国不会被和谐。这不是左右的问题,也无关socialist。啊,还是和谐和谐吧。中国梦等着你呢。

9分钟前
  • Cayendo
  • 力荐

此片引发美财政部立案调查

13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作者的倾向性不要太明显。不过摩尔看到当年我国的医保制度估计电影都不用拍了——直接抹脖子吧!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虽然别人的制度并非片面表现的那么美好,但比起美国人自己的医保制度来,从最基层的角度感受,确实要好得多。本片指出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且极具渲染力。纵使麦克·摩尔个人风格强烈的泛真实纪录片,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断章取义的剪辑,回避全面只谈需要部分的夸张,主观倾向与情绪化行动过多,似乎这些都为传统纪录片所不容。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空前泛滥的社会里,人本该对自己接受的信息有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要求传播者负全责。

21分钟前
  • 畸小山
  • 推荐

每每想到中国,我就觉得异常的难过....

25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在英语里,只有医生的责任和病人的权利。医生是绝顶聪明的

28分钟前
  • doiwant
  • 推荐

西欧的社保体系:You wont get fucked;美国的社保体系:If you are lucky enough, you wont get fucked;中国的社保体系:You are fucked

30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美国人民生活也很悲惨。最后10分钟看的我百感交集……泪。。导演是个有思想的人。 但是,对比美国和英国法国时是否有失偏颇?(也许是我做调查衍生的职业病吧,老是怀疑这种细节)

35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没有以前的好。美国有3/4的人口有医疗保险(1/4没有),中国只有1/10的人口有医保(还有90%的人口没有)。更关键的在于,在美国你可以拍一部电影抨击医疗制度,这在中国也是不可想像的,哪个导演敢拍也会被封杀。因此他们起码有一个良性的反馈机制,用选票的关注来催促问题的解决;而我们只能等待着,圣上开恩。法国医疗最完美,可惜每年亏损一百多亿欧元,正在酝酿改革,因为再不改革就要破产了。

39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胖子摩尔的片子都很犀利,话说这一部下了很久才下到......感觉所有问题拿到中国都不是个问题

41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推荐

嫁给加拿大人吧快,英国人也不错哟,哦还有法国人(尼玛被夸成天堂了),天哪还有古巴!没医保的自己缝伤口&没钱接中指,有医保的:中年破产投靠女儿、79岁依然工作、救护车费不包、挑肥拣瘦不给保、有病却说没病害死人还有奖金拿、美国人最根深蒂固的红色恐惧、遗弃穷病人、911救护英雄的后遗症

46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黑 真黑啊 保险真是黑看病不花钱?英国真是个好地方美国人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看病不也花钱嘛,习惯就好了

49分钟前
  • 瑾朵朵
  • 还行

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根本是幼稚的闯入者。若他们了解英国政府因为免费医保所承担的代价和刚性需求的严重负担。若他们看到所有政府试图改革但是并没有通往成功的道路的时候就会明白一朝一夕解决不了的事情并不是知道有问题就可以解决。没错。在政治学中,没有解决的办法就意味着没有问题。民主自由的代价就是问题的无限放大。

54分钟前
  • 陶小棉花
  • 还行

老美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56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Moore的说服技巧真的很高超,看的时候完全被影响了,看完之后仔细想想,感觉片中还是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效率与公平之中,美国选择了前者,其他西方国家选择了后者,而中国还没有选择的资格。但无论如何还是推荐看一下。

1小时前
  • Di
  • 推荐

把观点放在一边,只有思考最值得赞赏

1小时前
  • 胡子
  • 推荐

看得很心酸的片子 导演拍摄这部纪录片自然有他自己的目的 我只知道我们自己没有资格去对别人国家所谓邪恶虚伪的制度说三道四 正如他国也没有权力“干涉我国内政”一样 只好说透过镜头 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医疗制度是个比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还要好笑的笑话

1小时前
  • Bil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