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舌头

恐怖片西班牙1999

主演:费尔南多·费尔南·戈麦斯,Manuel Lozano,Uxía Blanco,吉列尔莫·托莱多

导演:何塞·路易斯·奎尔达

播放地址

 剧照

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2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3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4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5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6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3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4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5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6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7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8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19蝴蝶的舌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20:36

详细剧情

1936年的西班牙夏天,8岁的莫曹第一天上课便拉尿,弄得全班哄堂大笑,唯有老师安慰解难,小莫曹才可释怀。友情亦从这天开始。二人走到效外扑蝶捕虫,在日光下讲文学说自然,不亦乐乎。日光再强也挡不住政治的阴霾——西班牙内战,老师的政见政绩,顷刻成为众矢之的……

 长篇影评

 1 ) 够美好,也够残酷

我看到了美好,不论是影片中和那位中国女孩无言语交流的凄美之爱;还是收下小男孩的花朵后,羞涩的还以一吻再匆匆跑开的可爱小女孩;还是老师只告诉了男孩一个人的那个秘密“有时,我们自己便是地狱。”又或者是男孩爸爸无可奈何,双目含泪的向老师又或者说是自己的挚友吼出那些违心的谩骂。更是最后男孩努力追车再奋力投出石子时,却喊着的“迪罗云哥!长鼻子!”那样暗号式的话语。 都是美好的,真实的,动人的,和政治相反的。

 2 ) 好电影,但格里高利不是第二共和国的全部

几年前写的,现在读了博,对第二共和国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一味把民主、自由这样的纯idea和republic连起来也值得怀疑。


影片《蝴蝶的舌头》改编自当代西班牙代表性作家马努埃尔·里瓦斯[1]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蝴蝶的舌头》(原名《亲爱的,你要我怎么做?》),由其中三个故事组成,即全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蝴蝶的舌头》与另两篇《雾中的萨克斯》、《卡尔米妮娅》。全书三个故事本各为独立,前两个故事依次发生在1935-1936年与1949年,第三个故事并没有表明发生时间。而在电影中,根据改编,第二个故事中的萨克斯风主人公安德烈斯变为《蝴蝶的舌头》中小主人公蒙乔的哥哥,而第三个故事中的卡尔米妮娅则变身为蒙乔父亲的私生女。在影片中,后两个故事作为辅助,融合在重头戏《蝴蝶的舌头》中,使得影片故事十分饱满好看。

影片《蝴蝶的舌头》主要讲述了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势力夺权以前,在一个加里西亚的小镇上,患有哮喘病且敏感胆小的男孩蒙乔到了8岁上学的年纪,甚至前一天晚上因害怕老师会打人担心地睡不着。当他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面对同学的起哄和取笑,他不知所措,当众尿了裤子,从学校跑走了。蒙乔的老师格里高利前来道歉,告诉蒙乔自己从不打学生。温柔和蔼的老师逐渐令蒙乔摆脱了自卑的心理,慢慢和同学们玩到一起。春天时,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保持好奇心。通过学习,蒙乔了解到蝴蝶也有舌头,影片名也由此而来。而蒙乔的哥哥是一名萨克斯风手,在一次邻镇的演出中,哥哥被一个中国哑女燃起激情,不自觉地第一次吹出高亢动人的乐曲。可惜这个年轻姑娘已经嫁给邻镇镇长为妻,哥哥的初恋刚要开始便已结束。最终,西班牙内战爆发,当佛朗哥的军队占领这个小镇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步出牢房的最后一位被逮捕的进步人士正是这位受到全镇人民爱戴的老师。为了自保,蒙乔的妈妈先是叫丈夫骂这位老师,父亲骂完老师后涨红了脸。妈妈又让蒙乔骂。蒙乔看着老师身上仍然穿着裁缝爸爸做的衣服,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也开始高声骂起来:“无神论者,红鬼子,红鬼子。”最后,当车开走,蒙乔和一群孩子追上去,捡起石头,狠狠的向老师扔去,大声喊着老师教给他的两个单词,用知识送走了老师。

影片选取以蒙乔为主人公的素材,以片中不同人物的视角及其象征意义来展现弗朗哥上台对西班牙社会的打击,展现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被颠覆的这段历史。

影片的前大半段展现的是优美纯真的学校生活,讲述了孩子刚进入启蒙阶段所得到的温柔对待。从畏惧学校(担心老师打学生)到将信将疑(老师前来道歉)再到信任老师(老师拒绝何塞父亲“不打不成器”的管教),蒙乔对老师的态度映射了蒙乔(即青少年)对西班牙共和国,乃至民主的态度。老师本身是一名进步人士,在影片中,他代表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及其带来的民主。而学生何塞的父亲则是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与老师唱反调。自蒙乔信任老师开始,蒙乔不断接受着汲取着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老师一起播种民主的种子。其中有几个例子值得一提,分析如下:

一是老师在课堂上问 :“法国和西班牙边境上,有只公鸡下了蛋,归谁呢?”一个孩子起来说:“西班牙”。老师反问为什么?孩子回答说:“因为我们更凶嘛。” 孩子们大笑起来。 而此时蒙乔回答说公鸡是不下蛋的。在这里,蒙乔因为信任老师,化身成为一名刚沐浴了进步思想的代表,隐喻为右翼集团所争夺的所想要取得的成果就像公鸡蛋一样,是不存在不合理的。但就是为了这样一个不存在不合理的成果,右翼势力毫无理智地分国界分地域进行凶残的斗争。

二是蒙乔回家,向母亲讲述今日所学——马铃薯和玉米都是来自于美洲。母亲表示不可思议,反问道:“那之前我们(指西班牙人)吃什么?”母亲作为虔诚的基督徒,代表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很大一部分人,对西班牙的过去不甚了解,对当时的外面世界也不甚了解,是十分闭塞的一群普通人。

三是老师、蒙乔、何塞父亲与神父对话的桥段。何塞父亲指出蒙乔本来是要成为祭坛助手的,但因上了学之后,就对祭坛仪式等没了兴趣。最后,老师用拉丁文说自由激励人的灵魂。这段其实是左翼右翼武力交锋前的一个鲜明象征,何塞父亲与神父是右翼势力的代表,而老师与蒙乔则站在左翼共和政府的队伍中。 象征着冲突难以解决,终将爆发。隐喻了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西班牙数不尽的社会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旧势力军人和宗教人士对政府改革的不满,使得互相指责与彼此对立最终走向武装斗争

四是蒙乔回家和哥哥说起种族的事情,讲到老师告诉他世界上虽然有不同种族的人,但是大家都是一样的。此段影射了当时德国纳粹党独裁执政,1933年纳粹德国政府褫夺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更于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的历史。在影片中,老师与蒙乔作为左翼进步人士,自由与民主的倡导者,是拒绝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的。

以上四例,均出现在影片的前大半段中,代表了西班牙内战前西班牙共和国的民主思想正在萌芽成长,而左翼所倡导的自由民主与右翼势力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的这一方面。

而蒙乔哥哥安德烈斯与蒙乔同父异母的姐姐卡尔米妮娅的故事,作为辅助,旨在丰满故事主题,象征着西班牙共和国的悲惨结局与自由民主的颠覆。蒙乔哥哥为喜欢上的中国女孩,第一次吹出了有生命力有灵魂的曲调,却在生命力刚蓬勃起来的时刻,得知中国女孩早就被嫁给邻镇镇长。这段刚要开始却戛然而止的少年爱情象征着西班牙共和国的命运——1931年4月14日–1939年仅八年短暂的存在。而自由民主就像那一曲萨克斯风一样,刚刚生机勃勃起来就消失殆尽;蒙乔同父异母的姐姐卡尔米妮娅的故事则比较离奇,给人被抛弃之感。依笔者之见,可以有两种解读。一,卡尔米妮娅的狗最后被气急败坏的前男友杀死可以理解成右翼势力不愿再忍受利益的损失,向左翼发起攻势,是内战爆发的另一隐喻。二,卡尔米妮娅是蒙乔父亲不合法的私生女,是右翼势力的象征,代表着不合法的右翼弗朗哥政权如她的狗一般终将覆灭。

影片后半部分风格一转,将前面的清新优美愉快一扫而光,白色恐怖笼罩着大荧幕。蒙乔父亲躲在屋子里不出去,烧了左翼报纸,而母亲则紧张地告诫蒙乔,让他记住父亲从未送过礼物给老师。之后,市长、蒙乔同学的父亲、蒙乔哥哥乐队的成员一个一个从牢房走出来,蒙乔母亲拉紧蒙乔父亲让其辱骂这些囚徒,而远处何塞父亲正在监视着他们。从这一场景,可以看出,蒙乔一家之前应该与何塞父亲有过交谈,是共和国的叛徒,才能安然无恙,与平日交往的进步人士撇清关系。这也隐喻了西班牙共和国被覆灭的原因之一——共和国政府内部出现了叛徒。

而当最后一个囚犯走出来时,大家惊讶地认出,这是蒙乔最爱戴的老师。蒙乔母亲让蒙乔大骂老师红鬼子,老师的眼里夹杂着理解与失望,而蒙乔的眼里是孩子近乎气急败坏的迷惑不解。这导致当车开走,蒙乔追上去,捡起石头,扔向老师,嘴里大喊着老师教给他的那两个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单词。这不禁引人发问,最后,当蒙乔长大成人之后,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还有民主的种子,还会再萌发么?最终的这两个单词,象征着共和国的遗产,是随风而逝了呢,还是会长留心中?而这,决定了西班牙的未来。

或许正如老师在退休演讲时所说“如果我们让一代的孩子,只是一代,在西班牙自由的成长,那没有人可以再夺走他们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偷走他们拿这份财富!” 或许也正是这长期存在的自由民主思想萌芽,让西班牙在短时间内完成极度成功的民主过渡,成就了今日这个议会式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化国家。

马尔克斯曾说“根据《蝴蝶的舌头》改编的电影是一次文学与电影的完美联姻。一部伟大的电影。”事实上,确实如此。 但除了是文学与电影的完美联姻,它更是电影与历史的一次完美结合。它以标新立异的故事主线,多层次的视角,佐以丰满的两条情节辅线,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前播撒自由民主的种子这番艰难且代价甚高的过程;也以这部影片本身,创造了电影与历史结合的新高度,拿捏适度。

综上,笔者认为,以影片《蝴蝶的舌头》为例,电影不仅是是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齐名的第七艺术,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回顾过去,把握现在,畅想未来的表达手法。而历史类影片《蝴蝶的舌头》则是旨在通过特定素材,以特定视角反映历史,引人思考的绝佳代表作,经久不衰。

[1] 1957年出生于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科拉鲁尼亚省,是当代西班牙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里瓦斯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散文,获得许多文学奖项。其中第一部获得重要奖项的小说是1989年出版的《百万头牛》,获得西班牙加利西亚语文学批评奖;以后又有《木匠的铅笔》(2001)、《书籍严重焚毁》(2006)获得该奖。

 3 ) 自由一代——评论蝶之舌

这是一部关于蝴蝶,热爱自然的老人和初涉人世的孩子三者间关系的西班牙影片。上世纪30'年代西班牙共和国的乡村,在短暂的自由空气里,小男生望祖踏入小学课堂,即将退休的高老师在那里等待他,教他如何识别蝴蝶细长卷曲的舌头。身为共和党忠实的拥护者,高老师相信望祖这代孩子在自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后,西班牙将真正摆脱专制的阴影。
某种程度上,本片和法国电影“蝴蝶”有相似处,点点细节给影片注入温暖人情味道。
但本片不为人情而写,而是为被扼杀的人情而写。法西斯统治下高老师被押进囚车,父母怯于恶势力威胁公开叛变共和,望祖随父母一起辱骂高老师。绞杀在沉默中诞生,不合情理,格外突兀,也永不能忘。也许这结尾是合理的,只是望祖不能理解那样的情理吧。
我们和望祖一样,是不懂得自由味道的一代。如果我们做出自己无法面对的事,大约也是必然而非突兀。

 4 ) 只有爱能让我生存。

那个淫荡的女人,和一个酒鬼睡觉。她享受当下的快乐,最爱的狗保护她免受伤害。

哥哥的老师夸弟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音乐家,因为弟弟说喜爱音乐就像喜欢一个女孩。哥哥却不明白喜欢的滋味。弟弟的漫画书上出现的中国女人的插图成为哥哥心中的一道月光,直到他碰到了那个无法说话的中国女人。哥哥明白了喜爱的滋味,终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那个中国女人听到为她演奏的音乐隐隐的流泪。她也明白了哥哥的心意。但是这初始的爱情注定无法开始,因为她身不由己。

老师收到那套西服,带着他的学生出去学习,准备坐下时,穿着新的西服,特意垫了张报纸,他对西服的珍惜因为他珍惜送他东西的情。他穿着新的西服站在镜子前时,问我:看我是多么的优雅。他有很高的审美。老师对哮喘犯病的学生冷静的抱他去了水边,救学生的性命。电影一开始便和学生道歉,说对不起,他不知道他的学生是个敏感的小孩。

我对着喜欢的女孩,老师顺手摘给我路边的小花,我问:可这不是兰花。老师告诉我,去吧孩子。我朝她走去。

 5 ) 一部只有最后8分钟的电影

这是一部讲述西班牙内战的电影。电影开头没有特意交代背景,但是字幕组很贴心地告知这是西班牙王室倒台之后的1931年,新建立的共和国在教堂、地主、军阀和法西斯主义的夹击下摇摇欲坠。

影片总长91分钟,但是我认为真正的电影只存在于最后的 8 分钟。


剧情平淡得能掐出水来,前83分钟就是平实的 Moncho 的成长实录。但我难得的没有快进。我想应该是因为它真实中带着的一点可爱——第一天上学的 Moncho 被吓得尿了裤子;走在路上的兄弟俩只是因为拿着萨克斯风就被乐队招徕;Don Gregorio 退休之后陪着 Moncho 抓蝴蝶……



剧情有很多前后呼应的点:中国女孩的出现给了少年情窦初开的体验;老师的西装两次出现,老师两次的境遇却令人唏嘘;共和党聚会远处出现的民兵预示着结尾共和党人的下场。这些前后呼应的点倒不在于设置得多么精妙,让人一副多么恍然大悟的样子,但是确实让人能回溯之前的情节与情感,让整部电影更有一体感。


Moncho 的反转是最让人伤心的。前83 分钟的纯真儿童形象在最后 8 分钟之后显得异常讽刺。Moncho 的父母的态度转变则是小角色在时代洪流下的无奈选择,父亲最后的控诉也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而痛哭流涕。Don Gregorio的遭遇则让人心痛。明明是这么温柔的,这么有奉献精神的一个人,甚至在退休仪式上仍动容地憧憬拥有“自由”的下一代,终究还是被这个时代错付了。


电影的叙事手法平淡而真实,着眼于叙述而非表现。它用朴素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复杂而多样的主旨。这里有对教育的思考——教育究竟是粗暴的知识灌输,还是耐心的引导;也有对青春的美好刻画—— Roque 的妹妹和 Moncho 在水池里的一吻让人止不住微笑;还有对时代洪流的无奈—— Moncho 父母为自保,无奈选择背弃自己的立场。

最后 Don Gregorio的表情真的看得人心头一凉。本来他的表情只是麻木,但看到自己精心教育的“麻雀“竟然向自己恶语相向,麻木渐渐被悲凉代替。让人想起他之前和 Moncho 讨论的:”死后的地狱是不存在的。憎恨和残酷才是地狱。有时,我们自己就是地狱。“

 6 ) 共和国挽歌


只要看到电影涉及1930年代的西班牙,那么它的悲剧意味就昭然若揭了。

1930年代西班牙推翻帝制,经历了短暂的共和国时期即被法西斯推翻。三十年代的共和国成为西班牙人的昙花,它之后西班牙再无有力的左翼运动。直到1975年独裁者佛朗哥死后,无后,继任者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上台后才逐渐在西班牙恢复民主。

在这种意味下审视该片,就不难理解前部分田园诗的共和国乡村生活以及后半部杀狗片段的政治寓意。

对于何以西班牙会在全世界左翼狂飙的四十年中沉默,维持法西斯统治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冷战、国内保守势力、经济压力等等。

导演对该问题的思考,通过影片中老师的退休演讲表达出来:

“如果我们让一代的孩子,只是一代,在西班牙自由的成长,那没有人可以再夺走他们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偷走他们拿这份财富!”

而影片结尾男孩们的表现即悲剧性地预示,三十年代西班牙失去的不只是国家,还有更宝贵的东西。

 短评

1936年的夏天那么漫长,蝴蝶的舌头蜷缩、伸展,弗朗戈还没有上台。在政治风暴席卷少年头脑之前,不如记取他的呢喃—— 这秘密我只讲给你一个人听: “人死后是没有地狱的。偏见和残酷才是,有时,我们自己便是地狱。” 首尾冷色定格。

10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想起昨天一席听到的话:“只有智人和黑猩猩两种哺乳动物,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对同类实行种族灭绝”,“唯有文明使人类放下屠刀”。雖然我也感到寒心,可我瞭解老師並不會後悔曾經的付出,埋在心裏的種籽,將來不自知的情況下,還是會發芽的,只可惜他等不到了。20170312

12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阳光下的西班牙处处充满着温存,哪怕遭遇到红小兵

14分钟前
  • M.
  • 力荐

1.“在书中我们的梦想得到庇护,不至冷死.....最痛苦的不是地狱,而是活在现实之中......”2.被夺走了唯一的朋友,就仿佛被剜去了心,孩子捡起石子看似在附和政治走向,实则为老师送行,他爱老师!!!泉涌....

19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力荐

前面其实蛮无聊的,无非是一个小孩在一个成人的指引下如何健康成长,同类型片子一大堆。最后小孩向老师扔石头,终于触及到残酷的本相,而非寻常的甜蜜处理,立刻提升了全片档次。如此看来,前面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为这个结尾做铺垫!

23分钟前
  • 波拉客
  • 推荐

西班牙片子真狠!那么深的剖析人性的丑恶与懦弱,那么彻底的反思历史,一点借口都不找。干干净净的解决掉包袱,才好轻松上路,这也算种大智慧了。看过电影,对导演满满的佩服!强烈推荐!

26分钟前
  • ogre
  • 力荐

前90分钟都像儿童散文诗,然而最后6分钟就如刺破温情面纱的寒冷利刃,将人性的善恶美丑划得千疮百孔。纯洁的孩子对政治一无所知,可最后仍向他最喜爱的老师扔出了石头。他的委屈、他的愤怒都写在了脸上,泪水噙满那双大眼睛,可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童真死了。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记得小时候有个邻居,也是教书匠,家庭出身不好,夫妻俩几乎隔三隔四被粉红拉出来批斗,无论寒冬风霜不许穿衣,后来被驱逐到一个四壁穿风荒芜的草房。曾经送我玩具陪我玩耍,但那时见他们被批斗受辱我也没生同情,以为是应该,因大人说他们是坏分子,从前教育小孩基本是仇恨和告密,没听说爱,人权尊严

34分钟前
  • temur
  • 力荐

看到结尾再回想高老师退休时的“自由论”,只能说理想美好抵不过现实残酷。想想伊朗,也曾经拥有50多年的世俗化社会,还不是一夜倾覆,那自由过的一代人,也是无能为力。电影最后五分钟哭出翔

38分钟前
  • 白玛
  • 力荐

孩童不懂政治的可怕,前面美好的散文诗歌只为最后十分钟的冷酷一击。

43分钟前
  • 半疯子。
  • 还行

我们也有能捧出一代大师的题材,可惜没人敢碰,封建独裁统治就是这样,不需要你有那么多思想,只要跟随就可以了。想起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姥姥批斗我姥爷。小男主像极了布拉德皮特,那眼神,那嘴唇。

47分钟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推荐

只要让一代的孩子在西班牙自由成长,便没有人可以再夺去他们的自由

49分钟前
  • y
  • 还行

电影通过90分钟酝酿,却靠最后一幕一击必杀,我躺在床上被这结局钉在这里,深呼吸都不能,缓慢移动的慢镜头最后定格,彩色的照片变作灰白,那善良孩子茫然的脸,连同一个民族的命运仅用一句子墨略过。奥,政治,多诡异的东西,那最正直的绅士,那最善良的君子,那最浪漫的诗人,最终被异化成了恶魔,走

50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在电影结尾处,孩子并不完全理解他说出的词语、做出的行为的确切含义,但是他依稀察觉到,那个和老师一起捕捉蝴蝶的无忧无虑的夏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52分钟前
  • 大宝魚
  • 推荐

如果我们让一代的孩子,只是一代,在西班牙自由的成长,那没有人可以再夺走他们的自由。可惜结局证明失败了。

53分钟前
  • cancan
  • 推荐

看片时会想,缘何海报上投掷石子的小男孩会出离愤怒。长时间的铺垫,懵懂孩童期的成长、性的启蒙、知识的探索、老少间的友情,最后六分钟的突变,这样的情节我们丝毫不再陌生。政治可以成为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和自然风光、老少友谊的美好截然不同,“西班牙内战刚刚开始”,痛心的定格,1936的夏天,可耻的历史

5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太阳还高悬在河岸上,夏天远没凉快下来前,地狱就来临了。人们不得不非左即右地战队,家长在孩子面前变得懦弱不堪,他们得在进城的长枪党面前,表现出决然与无神论和共党分子不共戴天的仇恨,单纯的孩子,也得在一瞬间丑陋地长大。这是我一位西班牙制片人朋友口中”最出色的内战电影“。

58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我听说了那可怕的五分钟,当只剩下五分钟的时候我希望电影就这样结束。。。当看完那分钟之后我又想,别这样结束,再有五分钟吧……可是,没有,就停在莫曹的脸上,心就被踹了脚。

60分钟前
  • 天才+英雄
  • 力荐

中国女孩的角色让这电影注定跟贵国有了更多联系。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贵国问题不靠政治不靠经济唯有靠教育解决,像片中老师说的“让一代孩子自由成长,就没有人再能夺走西班牙的自由”,但电影说明这依然行不通。

1小时前
  • zitsunari
  • 力荐

1.“憎恨和残酷才是地狱,有时,我们自己便是地狱。”2.孩童眼里的未知与善恶;3.愤怒的脸、嘴里的恶言、举起的石头,是无知、伪装还是背叛?或许,那是那颗心相撞后的碎声。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