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

记录片美国2008

主演:迈克尔·波伦  埃里克·施洛瑟  

导演:Robert  Kenner  

 剧照

食品公司 剧照 NO.1食品公司 剧照 NO.2食品公司 剧照 NO.3食品公司 剧照 NO.4食品公司 剧照 NO.5食品公司 剧照 NO.6食品公司 剧照 NO.13食品公司 剧照 NO.14食品公司 剧照 NO.15食品公司 剧照 NO.16食品公司 剧照 NO.17食品公司 剧照 NO.18食品公司 剧照 NO.19食品公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20:28

详细剧情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变得供不应求,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食品安全却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影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他们在经营上取得丰厚的利润,而代价却是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看似清洁的食品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希氏大肠杆菌毫无阻碍渗透到食物当中,毒害着人类的生命。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人们无法也无力拒绝大公司强加于身的迫害。在金钱和欲望面前,我们自取灭亡……  本片荣获2009年华盛顿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长篇影评

 1 ) 生存的妥协

我们或许不该对现代食品工业求全责备,毕竟它让更多的人吃得更饱、更丰富,甚至花更少的钱。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等的原因,绝大部分真正的“好食物”却被市场挤出了,除了特别小众的人群都无缘享用。这也许是进步的代价——这种代价总是由我们这些“大多数群众”承担的。这种代价是否是必要的?我说不好。

公正地说,发达国家的人民其实没有太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毕竟法律健全些、民权尊贵些、企业也因此自律些。荒蛮无序的第三世界食品安全问题才真是经常害人性命。

记得去新疆旅游的时候,看见一排洁白规整的厂房前,崭新的大型拖拉机排成长队,浩浩荡荡的真是好看,特地让向导停下车来凑近前去拍照。

距离拖拉机集群很远就闻到阵阵酸腐味,走近些看到褐色的液体从拖斗缝隙滴答落下,土地上洇湿的痕迹上泛着白沫,大概猜得出货物便是那酸腐气味的来源。费劲地爬上两米余高的货斗,发现里面满装着番茄,表面的一层大部分已经出现了皱缩的痕迹,从底层传出咝咝的响声,表明更深的腐败正在发生,浓重的臭气酽酽的熏蒸出来,让我回想起儿时的老式露天垃圾堆。

那洁白厂房、崭新拖拉机的规矩劲,像是国际化大公司的气派。也许这些烂番茄加工出的番茄酱、沙司,将会出现在超市卖场,麦当劳、kfc、必胜客这样的连锁餐厅,甚至是高级饭店的后厨——谢天谢地,至少新疆的气候干燥,很难滋生霉菌。看到这样的场景并不会让我感到有什么不适,只是碰巧看到了理所应当的场景,仅此而已。

从常理上分析,按我国商业道德现状看来,大陆地区的食品安全远不是烂菜烂瓜的问题。注入脏水的牲畜、掺入化学药品水产、带着残留农药的果蔬、工业原料润色的粮食——我想不出还有什么食物是安全的。说真的,我并不幻想能够得到负责任的食物,并不幻想能够得到洁净的食物,甚至并不幻想能够得到安全的食物。你可以让我上吐下泻发烧住院,只要别给我留下不可逆转的残疾,你可以缩短我的生命或是带给我温和些的慢性病,但是别让我陷于痛苦难医的恶疾。能做到这些,我就感恩——至少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种幸运,一种奢望。

 2 ) 误导大众的一部片子

这部纪录片内容乏善可陈,观点充满偏见。

1. 食品制造工业化并不是因为快餐业的兴起,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 工业化提高了食品生产的效率,同时对质量并没有负面影响。因为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就那么六大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你吃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食品和所谓有机食品,本质上没有差别。当然,对于动物来说,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确实很不人道,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3. 食品安全包括很多方面,生产环节的监控只是其中之一。更为大众所忽视的方面,比如个人饮食偏好和对食物的处理,片中都没有讨论,这显然是很偏颇的。饮食偏好方面,比如人类进化出来的味觉偏好是喜欢脂肪和糖类,因此快餐公司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开发出那些高热量产品,换言之,如果大众的营养学知识足够,不屈服于口味,而是追求更健康的食品,那么快餐公司也会去开发那样的产品的。对食物的处理方面,由于生食中普遍有存在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风险,如果普通人不大注意,比如吃生食、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总之去吃未加热充分的食物,就跟容易受感染。还有,处理食物的时候,如果熟食被生食污染,比如刀具切完生肉生菜不洗干净直接去切熟食,或者接触鸡蛋壳后不彻底洗手而直接去摸别的食物或碗筷,都会导致感染病菌。说句不好听的,片中那位母亲声称是因为某公司出问题的肉类产品失去儿子,事实上这也可能是因为她自己处理食物的方式有问题导致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生的食物,都有受病菌污染的风险,避免这种风险的办法就是彻底消毒、清洗或充分加热后食用。

4. 所谓有机食品一般来说更不健康, 因为生产过程更容易受细菌、真菌等感染。这些细菌来自作为主要肥料的粪便以及错误的反化学消毒方式、错误的反转基因种子、错误的反现代储藏方式等。所谓有机食品的拥护者往往更缺少卫生知识、营养学知识和毒理学病理学知识,以及更喜欢吃生食, 从而更容易出现3中所提到的食物处理问题。

5. 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误区。本质上来说,自然演化本身就是在进行“转基因”这个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才演化出了人类这个物种。
自然界中的逆转录病毒总是在跨物种转移基因,不论在最深的海底还是在空中的鸟类的体内,再加上生殖细胞自身的基因变异也经常发生,因此你不要怕基因被转。可最重要的是,吃食物绝对不会导致基因转移,这是因为DNA都是会被分解后才进入血液的;就算携带完整基因片段的DNA进入血液,也不容易进入细胞;就算进入一个细胞,也不容易感染其它细胞包括生殖细胞;就算生殖细胞被感染,也不一定保有生殖能力;就算最后基因被优先转移到了新生儿身上,也不一定是坏事。既然人类吃那么多自然界中复杂的食物且吃了那么久都没有发生大问题,那么吃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物就更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转基因的作物其成分更可控,不像自然或人工的杂交或逆转录过程让大量基因不可控地转移。
  
6. 游说制度和政策出台。美国的政治制度允许各方发出声音,因此资金雄厚的大公司的游说能力比普通农民更强,但是持异见的农民可以找行业协会也可以找媒体、其它组织或个人比如纪录片导演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诉求,这都是可以公开进行讨论和博弈的,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个片子。只有当这一切都经过科学界、产业界、普通大众等各方的充分讨论和博弈之后,才能进行投票,最后进行相关政策的出台。最根本地说,科学技术的内容不是投票就能够改变的,也不怕你去法院控告或者搞投票,比如美国反进化论的神创主义者企图在学校教神创论所发起的控告,以及加州等地关于反转基因的投票,不都败给科学了吗?因此我们今天确实是一个科学的时代。
  
总之,这个食品问题的最终解决,首先是需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的饮食观,也就是普及营养学、病理学、毒理学以及更基础的科学知识,其次是要完善制度层面上还存在的不公平之处。改变不科学观念、纠正成见和偏见才可以更根本地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纪录片实在是在误导大众。

 3 ) 要点记录

1、有时间多看几次,没时间就看结尾的字幕。

2、感谢菜市场的小摊贩,他们不多的蔬菜也许过几年就不见了。

3、查查下面三个案子的资料:

1)、Monsanto 诉Moe Parr案(关于种子专利权的问题。)

2)、“凯文法”的前因后果。

3)、奥普拉关于疯牛病被诉的那件案子。(以及“吉士汉堡法案”与克罗多拉州“违反素食者诽谤案”。)

 4 ) 关于《食品公司》最后的几句话

看完美国人拍的《食品公司》,感触良多,连美国这样的国家,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情况都如此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建议爱带小孩去吃麦当劳,肯德基的朋友能看看这部纪录片。
 
最后影片的建议没有翻出来,觉得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翻译如下:

你可以改变这个系统,通过一日三餐。

从那些尊重工人,动物和环境的公司购买食品

当你去超市的时候,选择食品时,请选购当季的食品和有机食品,通过阅读标签知道你所购买的食物构成及成份。

要知道你所选购的食物,需用通过1500英里的运输才能到达超市,所以请选购当地出产的农产品;在农家自己的店中购买农产品;在花园自己种植农产品(尽管可能很小)

和家人在家一起做饭并共进三餐。

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健康的食品

确信你购物的市场中食品有有效的检验印章

请要求您所在的学校提供健康的学校午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美国农业部支持并保护您的和您的家庭。(我们可向“有关部门”提议么?)

告诉议会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并重新提交“凯文”法案。(我们能向“人大”建议么?)

祷告时,祈祷食物能保全我们及整个地球的健康。

强调: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每一口食物改变这个世界

 5 ) INC不是后缀名

插叙:原来写评论前还要勾评价。。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力荐 就为了影片最后的字幕就力荐下吧 正文: 在上大学以前 我应该都是没有看过纪录片的 或者从来没有对纪录片产生过任何的感情 上了大学的第一天 学校组织我们看的第一部片子就是纪录片 张以庆的《幼儿园》 真是用心良苦啊 (不过事实证明我们学校也只有开学教育的功夫做的比较好。。 。) 后来我就喜欢上了看纪录片 也学了纪录片的一些基本知识 但是越学越糊涂 我一直觉得 以后纪录片这个形式一定会流行起来 因为当人们对好莱坞的类型片剧情烂熟于心并且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的梦被砸碎之后的时候 一定会更希望转向观察自己的生活 或者说 自己身边人的生活 因为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且真实的 更好看 更能满足大众日益膨胀的娱乐之心 就在我下了预言没过多久 超女就红了 谁说真人秀不是纪录片呢 从此 纪录片的界限被模糊 每当有部纪录片横空出世的时候 就会有许多人站出来痛心疾首的说 摆拍啊编导意识太强烈啊BLABLABLA 其实我是无所谓的 我之所以不觉得《北方的那努克》闷得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看那努克刺一只海豹上来抓着就啃的样子 因为我自己没这么生吃过海豹- - 所以 我一直狭隘的觉得 这就是纪录片 让人们知道另外一些人们是怎么生存和生活的 然后当看完片子回到自己的生活的时候 会有一些改变 这就够了 其实这才是正文: 我是电脑白痴 把片子下下来的时候还在想INC是个什么文件的后缀名啊? 看完片子才知道 原来我还是英语白痴。。 。 片子结构不错 很清晰 我喜欢这种段落式的结构 一层一层渐进 导演要说什么也很清晰 让我能看懂 这也是这部片子在视听语言上面的一个特点:规整 很规整的片子 画面上来说 构图均衡 拍的都蛮好看的 我记得有一个画面是说种植大量的玉米 一个带点仰角的全景镜头 堆成小山似的玉米和一个吊车 背景是很蓝的天和白云 有点逆光 这个画面给我印象很深刻 其实有的时候 拍摄的时候只是一个细微的点注意到了 整个画面就会很好看 还有一个被采访者的景别问题 这是我觉得这部片子细节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地方 当凯文的妈妈接受采访的时候 给的是卡在脖子以上的景别 全片中只有另外一个地方用了同样的景别 就是导演自己在阐述关于工人被捕的内幕的时候 其余再也没有这么近的景别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词 叫做人文关怀 虽然已经被说烂了 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 怎么才叫人文关怀?拍摄一个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过关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孩子的母亲叙述的画面时 用特写 拍摄食品公司对工人的恶毒对待时的阐述 用特写 放大这种悲哀 放大这种愤怒 我觉得这就是人文关怀 所以 这也牵扯出了另外一个敏感的话题 导演意识 我也隐约嗅出这部影片中导演“用力”的痕迹 他在用力的去阐述他的观点 或者说“呼吁” 如果到了“呼吁”的地步 那就有点过了 因为如果是呼吁 我总觉得里面似乎有些什么阴谋存在 片子的开头还是悠闲的 即便是第一段揭露鸡的养殖的黑幕的时候 只是让人触目惊心(不过我有羽毛恐惧症 随便一只鸡让我看看我也会觉得触目惊心- - )然而随着影片的发展 整个节奏变了 有点迫切 因为整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很娓娓道来的 这样一迫切 打破了平衡 有人说 虽然纪录片要求客观真实 但是如果客观真实的去拍一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录片 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编导 但是我也觉得 有的时候镜头就能说明一切问题 这是影像本身的力量 我觉得纪录片是要求有编导意识在里面 不然说明不了问题 但是问题只应该是被事实所展现出来的 而不是强制的要求观众接受 纵观古今 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 无不是能让观众心理产生多种感慨和不同的反思的 一千个读者之所以能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不是因为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而是因为哈姆雷特本身所展现的复杂性和客观性能够让读者产生这么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对哈姆雷特的感受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 近年来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 这样的纪录片应运而生我觉得也是给一直不被大众所关注的纪录片形式出了一口恶气 这样的题材只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为真实 他记录下这个年代我们在吃什么 是为了让下个年代的人能吃上更好的东西 虎头蛇尾了 最后补充一个本片我最喜欢的观点 就是关于那只猪的:如果一个文明社会 只会把一头猪看做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 一堆可以让人类把各种所谓创新的念头毫无顾忌的加诸其上的肉 那这个社会 对待自身内部的人民 和其他共存的人民 也会采取相同的态度 最后一句话 是字幕的第一句话 也是我之所以对这部影片力荐的原因: YOU CAN VOTE TO CHANGE THIS SYSTEM THREE TIMES A DAY

 6 ) 长成一只好鸡

美国人拍的纪录片“食品公司”把我给雷到了,那样的养鸡法!为了让鸡长得又快又壮,最好的办法是把鸡舍全部遮盖起来,全黑,把饲养密度提高到极限,让鸡们分不清黑夜和白天地紧紧挤在一起,这样它们不能活动去消耗能量,只知道吃喝长肉,很快鸡就长成了肉鸡模样,虽然腿上没劲连站都站不直,但肉是很厚实的,马上可以拉出去宰了,做成汉堡炸鸡翅卖大钱。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改变动物的正常生长方式,以期取得利润最大化,所要付出的代价,间接讲,公众健康安全存在潜在的危险,直接讲,惨无鸡道。
鸡道这东西,从伦理上去捍卫它,有点讲不清爽。如果有一天发现缝上鸡的肛门可以提高利润,公司也有可能这么做。反正在黑暗鸡舍里养的鸡有吃有喝,算过上温饱生活了。
回到富士康。富士康不是最恶劣的雇主,它给的工资挺高的,而且按劳计酬,没有打骂员工,为他们提供食宿。从帐面上看,待遇还不错。
但富士康几乎模拟了黑暗鸡舍的养鸡方法,他们刻意安排员工住宿,使其作息时间完全错开,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精神交流。给员工安排比较长的加班时间,使之全神贯注于工作。让员工在食宿方面“伸脖子”就有,不需要太多脑力运转。把厂区与周围大环境完全分隔开,形成缺少正常娱乐设施的独立封闭社会空间。这样的精心安排,目的很清楚,让员工更快更好地“长鸡肉”。想不到的是,员工们长出了鸡肉却站不直身子,腿上没气力走两步就跌倒,于是,跳跳。
富士康不是最血汗的,它甚至谈不上血汗。它的问题是,开了一个全黑暗鸡舍。其他公司鸡舍里的鸡吃不饱,所以血汗,富士康的鸡舍在全黑环境下高密度养殖,有吃有喝,连社交和睡觉都受公司的控制,鸡不知道白天黑夜,精神活动值为零。在这样的环境里说血汗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富士康人不以血汗论英雄。他们没有血和汗,就是一群负责长肉的盲鸡。
所谓商人,在合法范围内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的唯一目的。既然美国的食品公司这样做,中国的代工厂也可以这样做。如果说富士康有什么错,它错在把这件事推到太极致,做到太严密,以至于从精神上压垮了工人。
同样是工人,为什么广/本的工人能写出那样富有活力的罢工宣言,而富士康的大学生们只能以跳楼来收场?显然广/本厂还是不够强大,对工人的精神控制力远不如富士康。
不全是富士康的问题。一个社会,如果允许几十万成员生活在一个精神值为零的环境里,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沉疴在身了。放眼看世界,即使在主体思想永放光芒的友邻国家,也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形--人的精神被贬到这样低的程度。而在我们的社会体系里,人们竟然认为富士康的模式没有太大问题,这真让人寒毛凛凛。

 7 ) 食品安全只能一声叹息?

这部美国纪录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对由少数大公司控制的美国食品工业进行了检视,这些大公司经常将商业利益凌驾在消费者的健康、美国农民的生活以及工人的安全之上。美国一些食品的包装上印有牲畜在绿油油的草场里啃食的图案,让人感觉食品产地天然、卫生、没有受到工业污染。但是,《食品公司》告诉观众,这是一种假象。美国畜牧业现在广泛运用工业技术饲养牲畜,这些技术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引起肥胖、糖尿病、沙门氏菌感染等,还导致环境污染。路透社还报道说,美国几家大型肉制品企业均拒绝摄制组拍摄它们的生产过程。影片中出现的一些牲畜饲养场所由在那里工作的工人偷拍。
其实在我国,过期肉、毒大米、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大家都已不再陌生,而中国人太“聪明”,食品安全在我国已经都快成为一个笑话了。但除了事件发生时媒体的报道,人们往往又是三分钟热度该干嘛干嘛,于是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

 8 ) 工业化之前我们吃的什么?

所有人都听过长辈说吃玉米和土豆的故事吧,工业化以前我们的主食也是玉米,工业化以后也是玉米。
自从玉米被美洲土著人发现以后,所有接触玉米的人都把玉米当主食,因为那玩意儿实在很好种!

中国有食品安全问题,美国也有食品安全问题。可是,凡是食品信得过的地方,都在忍受隔三差五的饥荒。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食品问题最大的推手一是人口密度,二是人们的欲望。
人类一直在经历这样的循环:丰年——人口增加——荒年——人口饿死。
人们一直希望生下来的人不要饿死,采用了各种方法,最突出的就是改变饮食结构,大家都多吃一点玉米地瓜,少吃一点蔬菜,让大家都活下去。活下去以后呢,趁着有吃的继续繁殖,让下一次饥荒更痛苦。
近代以来,我们希望用科技挽救饥荒,这个出发点是很好。难道转基因就是为了毒害老百姓而存在的吗?科学家一开始提出这个可能性,也不过是治疗绝症,和拯救饥荒。
可是在粮食问题出现曙光的那一刹那,事情变了。人们的欲望燃烧了,有钱人希望吃更多肉,穷人希望生更多孩子,中产阶级希望食物更便宜。
于是更多的粮食被生产出来,拿去喂牛、造廉价食品、填多出来的嘴。人们吃多少肉都觉得不够,食品变得多便宜都想买更便宜的,还有人生多少孩子都觉得不够。

粮食一直在增产,可是全球范围内,从来没有够用过。
这本来就是错误的,让人类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是绝对错误的。
事已至此,说控制垄断公司有什么用?能控制得住吗?灭了那几个大公司,食品价格上涨了,不能天天吃牛肉了,美国人也有脾气啊。

------------------------------------------------------------------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没错,现代人的饮食结构的确有很大问题,证据就是没有几个中老年人不得和膳食有关的病,糖尿病、肝硬化、冠心病等。
这种饮食结构的成因,纪录片归结为大资本家的阴谋。
片中有一个主要受访者,也是这部电影的顾问之一,Michael Pollan。就是那个旁边放一杯水的人,杯子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看过他的一些书,此人对美国饮食科普有绝对重大贡献,他让很多普通人了解到自己吃的是什么,哪里来的。
但是Pollan也好,这部纪录片也好,都有几个共同的问题,下面想说一下。

1、对小农经济有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在他们的幻想中,小农经济就是人们吃自己种的有机食品,和邻居交换农产品,你吃的东西都是熟人提供的,信誉特别有保障。饮食结构特别健康,每天吃嫩绿嫩绿的蔬菜,肉类特别紧实好吃。
这种思想的来源是,美国的食品工业化太过头了。Pollan在自己的书里说,美国人现在吃的苹果,其营养价值是以前苹果的1/3。水果种类单一,巨大但是不甜。家畜过度催肥,肉没有味道,所以传统食谱中的调料要多加,吃的都是调料。
于是美食爱好者都对工业化养殖极端厌恶,有钱人追求自耕田,吃散养的肉类。
可是我们中国到近代还有丰富的小农经济,我们知道,真正的小农经济不是那样的!它是靠天吃饭,经常青黄不接;为了喂饱所有人,大量土地用于种玉米和地瓜,根本没法种很多蔬菜和水果;传统的养殖方法下,一年只能吃两三次肉。没错,西红柿是5分钱一盆,那是当季的时候,一年只能吃两个月。没有大量生产得到的资金支持,根本没有四季大棚和储存技术。还有,以前的水果经常有虫子,没打药的蔬菜上全是虫眼。没有科技控制的农业投资完全没保障,有时候一年种出来的水果全都不甜,没有人买,农民都不知道哪里出错了。——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不是有钱人用私人农场生产自己的晚餐,而是每个人都要找个活路。所以才有农业研究,才有基因科技。

2. 第二个问题,是浓重的阴谋论。电影里经常是哪个公司拒绝发表意见,哪个人本来合作,后来受到威胁反悔了。Pollan的书里也经常写他接到无声电话,或被人提醒要小心。
这种事多了也就没意思了。而且,尽管创作者尽力渲染,整个制作过程并没有受到太大压力。我们又不是没见过真的压力。

3. 破窗理论过度运用。如果你想做一个纪录片, 一定要对麦当劳和孟山都冷嘲热讽。这样的纪录片一定不会有原则性错误。
麦当劳和孟山都的反对者就是给所有社会纪录片当基本观众的,因为这两个公司真的很坏很坏。可是看多了,就对这样的安全牌无感了。说到底,这些公司之所以有市场,还是因为人们的生存需要这些公司。

 短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毒药

4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對一個生存在現代中國的人類,食物沒有問題才算新聞。"

6分钟前
  • 胖猴子
  • 力荐

说服力在哪?

11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以后再不敢吃肯德基和麦当劳~~~那些一生都看不到阳光的鸡让我觉得想吐了%……

15分钟前
  • 有爱狐狸霍尔顿
  • 力荐

ABC还嫌中国人吃animal内脏,他们不是更上一层吃animal shit么

17分钟前
  • 豆牙丸助
  • 推荐

原来麦爷爷是动物届的希特勒

18分钟前
  • 西西弗斯
  • 力荐

就思想性而言,不够深入。如今的食品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问题。影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够彻底,却幻想以有机产品理论来化解其根本矛盾,这无疑是新的障眼法的诞生。

21分钟前
  • 向阳花
  • 推荐

玉米``

23分钟前
  • 力荐

1、我不知道它想说什么。2、云大的话:他引用的材料不能说明他想说明的问题。3、我讨厌一切带有偏见的意见,自以为是的揭露和封杀一样可怕,因为它更具有隐蔽性。

25分钟前
  • vshiu
  • 较差

只有美国才会拍并且公映。连美帝国的食品都长期危机,我TMD真想自己养头牛了!

30分钟前
  • who's 劳人?
  • 推荐

最应拍出这部纪录片的是中国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change the world, for you and for me

37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理想者的呓语。良心怎么敌得过利益?

4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与之相比,我们只有“舌尖上的中国”的粉饰太平

43分钟前
  • 成知默
  • 还行

这确实是个新鲜马铃薯比M记加工过的薯条还昂贵的时代,不过对于一个喝三聚氰胺长大的石家庄少年,也就是我来说,这一切都不过是浮云罢了。

4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毒食物成为了最严峻的全球化问题。当你知道美国90%以上的鸡是抗生素养大,牛都携带超量大肠杆菌,每年都在爆发食品瘟疫的时候,你又会做什么?最多感慨个两三天,又会走进麦当劳去买汉堡和鸡翅了。

48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现在别吃大豆油了,我在网上查了下中国市面上的大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只有东北有93牌的大豆油是非转基因,且只在东北自产自销,而且听说被转基因油挤的也快开不下去了。。。目前倒没听说花生油有非转基因,改吃花生油吧,贵点就贵点。

53分钟前
  • 推荐

看的让人发指,但是作为纪录片,具有倾向性的话太多了,影响观众自我判断。

58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推荐

近来研究养生,看了几部纪录片。不看不知道,一看魂吓掉。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理想生活看来是凑点钱跑去乡下弄几亩田,养牛种菜,自产自销,才能吃点健康的东西……从饮食到作息,发愿彻底调整生活方式,以更接近自然的、环保无害的方式去活。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毒药。。。

1小时前
  • LifeArtis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