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记录片大陆2012

主演:陆川,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江一燕,姚笛,中泉英雄,覃宏,曹郁,郝艺,刑松,任杰

导演:李北北,乔宇

播放地址

 剧照

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2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3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4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5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6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3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4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5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6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7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10-04 23:50

详细剧情

  对一个人追根溯源并不容易,因为对真实的解读总是存在误差。但过程的记录却充满力量,因为它揭示了某种真相,现实的真相和心里的真相。  四年,影像、文字、采访……与陆川和《南京!南京!》相关的记录已堆积如山,各种向度、各种气质,庞杂而粗糙,因为事实的本来面目就是庞杂而粗糙的。  电影《南京!南京!》从最初筹备到最后完成共历时四年,这对于导演陆川来说无异于一次长征。在陆川的印象中,这征途从未顺畅过,波折与困难重重是常态,血淋淋的残酷则是它最好的注解。  征程始于《可可西里》,在海拔高达4600米的高原荒漠上,陆川默默在心里筹划着“南京南京”的蓝图,那时他只是刚拍第二部电影的年轻导演。2006年,陆川开始为电影筹备,这个在许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没有得到任何投资者的支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被陆川的执着精神打动,以个人名义借给后者一百万,当时手写的欠条被陆川嵌在相框里,一直保存着。  这一百万给了陆川一剂强心针,却不能堵住剧组长期筹备的开销缺口,投资者的介入显得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影的立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基本是石沉大海。陆川给自己定了规矩,在外面找钱也好,立项也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回到剧组不能让大家看出来,必须假装高兴,他都做到了。但是18个月的筹备,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失去信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剧组人员走了一拨,来了一拨,又走了。陆川让美术组写了“死磕”两个大字,贴在剧组里面,他发誓一定要跟这电影死磕到底。  立项终于批下来了,星美影业、中影集团等投资方的相继加入使得电影起死回生,可就在一切看上去很美的时候,长春外景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电影开机第十天,某网站就刊登了剧本……  电影开机第十一天,长春外景地发来最后通牒说要全面停工,电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剧组原计划十九号转场,但因为外景地不具备拍摄条件,只能被迫停留在天津……  所有的一切都在昭示着“前面的路依然艰辛漫长,并且布满不可预料的危险”,陆川心力交瘁,他形容自己像关在笼子里的老鼠。  问题并没有解决,原计划在天津的几天拍摄变成了5个月。上千群众演员的调度、废弃化工厂的毒气、报废轮胎燃烧时的黑烟,还有无尽的嘶吼、枪杀、刺刀和眼泪,每一个人都感到筋疲力尽。陆川更是如此,他要面对所有人,还有未知的危险。春节期间,剧组遭遇了可怕的停机,四十多天,外界疯传这部电影完了,后来虽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但随时都可能会搁浅的隐忧在一点一点蚕食着信心。阑尾炎、胃溃疡,陆川的身体开始不断地亮红灯。“南京”的体量和难度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原以为这是一个十层楼高的事情,但当云雾散开的时候发现它直插云霄。  陆川最喜欢看《毛泽东传》里讲长征的部分,戏拍到这个份上,他觉得特别像一次长征。他不仅要带领队伍走出草地,还要为他们找到归宿。他不仅要为这支队伍找到归宿,还要为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找到归宿。  在绝望的情绪如影随形的日子里,支撑他走完的只剩下本能,活着的本能,活着走出死亡之城的本能。

 长篇影评

 1 ) 陆川带你重回《南京!南京!》惨烈现场



《地狱之旅》是有关《南京!南京!》拍摄过程的纪录片,相互参照着看,银幕内外极为惨烈。纪录片开头导演陆川说到了梦境里士兵在占领后的废墟之城上舞蹈,这大抵是《南京!南京!》成片最原始的诱因,如何将脑海里细微闪现的念头变成鸿篇巨著,尤其是他所面对的题材敏感性,表现手法的特别性,必须要兼顾历史事实和电影艺术,对导演无疑是巨大煎熬和考验的过程。


南京的1937年,是中华民族的痛史,那曾是中国历史上深痛入骨髓,经历岁月洗礼冲刷都淡化不了一段血泪往事,如何剖开表象将冰冷的残酷拿出来展览,这个过程本身就犹如地狱之旅,仅仅是一线念想之光也不过如一指轻点地狱之门,推开后踏进去,地狱之旅才刚刚开始。



《南京!南京!》的拍摄过程很痛苦,揭开伤疤有许多种方法,哭诉的、淡漠的、唠叨的,官方的、民间的、第三国的,等等等等。电影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南京的日常状态,冷枪时而出现,脱下军装的士兵藏匿于民间,中国平民并非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能够想到别人,尤其是以认领亲人那一场感天动地的大戏,无数的男人被并不相识的女人领走,哪怕被发现被枪毙。对于架构一个城市的生与死,导演和主演们都有着太多的想法,或者是不知道究竟应该以何种方法去诠释,取和舍都是抉择,抵抗跑偏和远离拧巴是新生代影人的共同希望。


这是一部事先张扬的电影,历史事件早矗立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有着历史的、政治的、想象的多种记忆储备。电影中有着多个声音在叙述,抵抗组织的、国际友人、普通民众以及日本军人,但并不嘈杂,但是残酷、直接,写实到让人目不忍睹的地步。铭记南京大屠杀,不止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每个人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历史,更有资格来宣泄情绪,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欣交集,那都是中国人可以自主选择的立场。


同时不可轻视的是场景美术道具布景,用有限的实物资源来辅助角色的出色演来完成视觉效果上的特殊震撼。譬如导演对美术就慰安所的要求,没有形象化的要求,反而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个慰安所要像一个年轻时样貌美丽的憔悴老妇人,容颜已经消亡却还试图用劣质脂粉厚厚的覆盖住脸庞,是残花摇摇欲坠的苍凉和无奈。对于战场城墙的要求是要没有硝烟的战场,冷冰冰到无生气,另类的战争,让人不曾见过又不寒而栗。


在充满冰冷绝望的死亡之城里,死反而变得不是最可怕的,关键是毫无尊严,人在时空之间,划出生命的轨迹,但是1937年南京城破之后的这个时间点却成为颤悸空间。安全只是承诺,日本人随时可以闯入,他们的生与死并不由自己掌握。而日本人的生与死,中国人又应该如何去关注呢?


  电影将要结束的时候,有日本人的祭祀仪式,再然后是一个日本人背负一些罪自杀。一个人能否就可以令观众的仇恨放下,绝对不可能,况且他崩塌的是他的内心,而不是普遍现象。法律上有追诉期的规定,但是历史真实、道德良心却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既然我们可以对夏桀、商纣、秦桧做出三四千年后的批判,《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所描写的历史也不过是75年而已,咱们中国人不要去哭诉,要以事实为准绳,做出全方位、大格局的呈现,宏观上日本人屠杀了30万中国军民,微观上那都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生命。他们可以从事于任何行业,只要他们自己愿意,然而日本人的到来,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向死而生。


没有记忆就是遗忘,遗忘过去就是背叛历史。72年前的战争,是关系中华文明是否存续的关键之战。文明的冲突,是根深蒂固存在于血脉之中的,遗传在深层次的文化密匙之中。日本人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只能以空间换取时间,做焦土抗战,做出最大之牺牲。拉长战线,将全中国都作为前线,而日本对南京以至于全中国的军民都采取无差别对待,即不遵守任何国际法和不成文习惯。事实上,中国人对于这场战争,早有了思想上的准备,无论将来是做了顺民、汉奸还是抵抗者,再或者是希望苟活于乱世做个灰色的小老百姓。但是,当年的亲历者和当下的观众对于那场战争的记忆绝对不是晦涩的印象。


谁在记忆?谁在遗忘?谁在反思?《南京!南京!》在还原真实历史,陆川的努力要在绝对角度上肯定。中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的视角是不会相同的,《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可以相互参照,彼此提供了他者的目光。小江的脚镣不再发出轻灵的声响,她的头发再也不能夺目,光华的身体被日本人践踏,在冷风中被抛弃,扔在一起的慰安妇死亡率达到93%以上,兽性和人性在此怦然相遇。是该让历史的真面目清晰起来了的时刻了,拂去历史的尘埃,让鲜活的、惨痛的历史重现。在过往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右翼对于历史的掩埋力度远远超过我们恢复的努力。

我们更不能以“反日”、“愤青”、“简单的爱国热情”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努力,也不应该以可能的外交纠纷而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人善于化妆历史,在当下国际形势下,中国尤其要站出来,《南京,南京》中日本军人的单兵作战能力如此之强,是在当年他们的强大国力、艰苦卓绝的训练和坚定如一的武士道精神为基础的,在电影的最后,日本人的祭祀仪式充满着足够的神道教风格,对于日本军人来说绝对是灵魂上的洗礼,将鼓舞他们继续战斗下去。


陆川对于《南京!南京!》抱定的决心和用其从打借条的一百万开始,完全颠覆了正常电影立项、引资、筹拍的流程,反而是在无资金、无立项的情况下断然用仅有的一百万着手拍摄,这种巨大的风险若不是导演对自己和影片的信心任谁都不敢轻易尝试。而开拍前十天电影剧本外泄;因恶劣的气候导致拍摄基地迟迟无法竣工投入使用;剧组中有人不顾资金紧张而投机取巧只为从中牟利;拍摄中资金链断裂导致停机四十余天之久;外界各种质疑的舆论之声从一开始都没停止过。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中的导演和主创团队犹如地狱之中行进,往前看不到微弱之光,左右又是险境丛生。



中国要超越日本,必然需要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的建立,当然我们不需要躁狂和迫害其他民族、国家,但需要从跬步、滴水做起。揭开那段充满伤疤的历史,为的是提醒国人不要忘记历史,特别是要铭刻历史的细节只有细节才能够让后世明白怎样到了今天。《南京,南京》中唯一活下来的小豆子,吹着蒲公英的花絮,走向明天。


在没有达成共识的基础之前的所谓宽容,不过是自我矮化和主动湮灭历史真相的无谓一厢情愿的“宽容”。岂能坐视,既然淞沪会战之后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都还有健在者发出昂扬的声音,“南京!南京!”断然就不会暗哑。站起来,说出我们的观点和态度,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可以愤怒,但不应该简单。当今的中国和日本,有着多种沟通渠道,即便是PK也是一种交流。政治层面、民间接触,但一定要先让真相大白,否则他国就是地狱,中日之间尤其做如是观。日本不给中国一个中国接受的说法,就始终难以逃脱被清算旧账的宿命。



我们如何反思,就是我们的态度,最终形成我们的记忆基因。

 2 ) 陆川的长征

带给了我远远多过电影本身的震撼——绝望和死亡的气味——这也证明了陆川果然有宏远却无大才。
但他的确是一个有理想,或者说更高追求的导演。一个有着浪漫英雄主义的文艺青年。决绝,敏感,死硬,以及无与伦比的自信。这也让他在片场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个人魅力。
至于那本鲜红封面下的《毛泽东自传》,犹如一剂强有力的精神鸦片,在他体内,让他沉醉,度过难关。

所以他才会无法理解《王的盛宴》的低分,他自信到顶点的基因会自动把这认定为一个恶意的行业竞争。这样的一个人,根本无可能去想观众是否会不喜欢这个电影,他只会认为,观众们到底有多喜欢。如果真的不喜欢,那么对不起,是你不明白。

 3 ) 电影人的长征—— 一部关于陆川的电影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讲了拍摄《南京!南京!》过程中导演组,尤其是陆川遇到的许多困难。记录片的名字《一个电影人的长征》,很恰如其分,其实,这部纪录片就是关于陆川的一部电影,他作为一个导演的成长史。我觉得“地狱之旅”不太合适,拍摄《南京!南京!》的过程对每一个参与制作的人来说,更像是一个凤凰涅磐的过程。

纪录片给人的感动,不亚于电影本身给我的触动。之前看《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也有这种感觉。观众更喜欢这类风格的纪录片,新鲜,也能了解一些幕后的电影故事,知道一部电影的拍摄出产要经历这么多重重险阻困难。同时也会更深刻的理解《南京!南京!》这部影片的意义。

有时候我们会问,这个地方为什么会这么拍,那么拍?我想看完此片后,观众会得到答案。就比如我之前一直觉得刘烨明明应该作为主演,为什么就那么突兀地死了,感觉这个地方没完,是个遗憾。

我喜欢陆川导演的一话:“一个历史它有很多很多面,像个多棱镜一样,它必须都得有,它才能立起来。那对于南京来说其实我们都知道被屠杀、然后我们放弃、投降。 这些东西其实你说错了吗,也没错。。。。。。其实我们在这个黑暗的这一面的对面,或者在它的背面,整个这个民族在被侵略的过程中间,它的抵抗,它的这种自我拯救,它的力量是很大的。他们挣扎过,可能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

或许你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也会得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4 ) 这片子推荐给所有想拍电影的导演们

亲历过《南京南京》在天津拍摄过的一天,光从教堂上的窗户撒进来,群众演员们一部分在里面等着下场戏,一部分穿着棉袄在外面晒太阳,摄影师曹郁在调机器,这场戏双机拍,副导演在指导外国演员拍戏。认识了一个制片老乡,他请我吃了午饭。

快上映的时候,看了这片子的场景图,刘强同学给我们拉过片为了让我们更了解导演的每一个镜头。

又过了很久,我知道了这部纪录片,但却迟迟没看到。

现在这片终于出来了,像已经过去好几个世纪,一下又把我拉回到2007年的冬天,看见圆圆在教堂,小江转身的那滴泪,还有站在高处冲我们挥手的陆川。

看过很多电影拍摄的纪录片,我觉得这部最有诚意,就像电影本身一样,不回避错误和问题,它像陆川一样一起挺了过来,还有那么多陪《南京!南京!》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团队。

这片子拍的不容易,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困难,导演和制片人的身份本身就有矛盾,但这是一个经验,就像陆川说的,不用再解释什么,一切都走过来了,我们共同收获了很多。

这片子推荐给所有想拍电影,一直坚持梦想的导演们。

 5 ) 一部电影诞生的惨痛记忆

文/叶小凯

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用惨烈的影像再现了七十几年前在南京发生的那段令国人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一座被战火隆重的沉沦之城,30余万同胞被残忍的屠杀,无数惨绝人寰的景象在大银幕上被展现,如何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是导演与影片主创们留给所有观众的一个沉重的课题。

陆川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大屠杀,而80后的纪录片女导演李北北则将镜头对准了陆川,当陆川用镜头去表现战火与屠杀中痛苦的南京城时,她也用镜头记录了陆川以及《南京!南京!》所有主创人员在拍摄这样一部沉重的题材电影背后的种种惨痛的经历,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就如同一座城遭到侵略与屠杀一样沉重,难怪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

“地狱之旅”这个词是主演刘烨形容拍摄《南京!南京!》的感受,但挪用到这部纪录片上确实恰到好处。这部耗资八千万的战争史诗大作从构想到建组、拉投资、立项,最后到拍摄与杀青,甚至到上映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我没有想到这样一部还原七十几年前地狱南京的电影拍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炼狱,导演陆川带领着一群电影人们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坚持下来确实是一件伟大的事情,看到纪录片中演员高圆圆说一般人遇到问题好比遇到一堵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绕路走或者翻过去,而陆川则选择把墙推倒。这显然是一种更决绝更玩命的方法,在旁人看起来也有些愚蠢。虽然耗时耗力,却一劳永逸,假如只是翻过去绕过去,墙依旧还是存在,而推倒就再无需担心,这显然也是最聪明的方法。

片中有无数的人在讲述自己在面对陆川,以及面对陆川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态度,从剧组的主创到投资、制片等各不同各位的人,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一个陆川固执、倔强,喜欢把自己逼向绝路的人,他会经常性的陷入愁苦中,也有牢骚也有困惑,但他绝不会放弃,有那么一个镜头给了白墙上的两个大字“死磕”,非常有震慑力,“死磕”,推倒挡在自己面前的墙,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一部电影的诞生是如此的艰难,一个导演风光的站在台上接受奖项的肯定背后却是如此的困苦,像生养一个孩子,打怀孕的那一刻就要接受另外一个生命带来的种种痛感,而生产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的痛苦更是让人毕生难忘,可一个健康的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所带来的幸福感却能抵消一切痛苦,《南京!南京!》赢得的口碑与票房,以及在各个电影节上所获得的荣誉都证明了,陆川以及《南京!南京!》主创们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回头看看那些孤立无援的时候、那些等待立项的漫长日子、那些资金短缺被迫停机的时刻、那些病痛那些恶劣的拍摄环境那些种种地狱一般的日子,不都坚持过来了。我想,就如同陆川拍摄《南京!南京!》般地狱的日子,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一定同样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即便一部电影的诞生是如此的艰辛,但我们都清楚,不会有哪一部电影百分百绝对的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南京!南京!》同样也充满了争议与质疑。《地狱之旅》起到的作用不仅仅的展现电影拍摄的艰辛,它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们重新认识了《南京!南京!》,认识了陆川的创作意图,一个充满的导演与一部充满争议的电影作品,在《地狱之旅》中显得如此鲜活真情,让人敬佩。

 6 ) 拍摄电影背后的故事——由演而入的洗礼

屠杀的本质是什么,陆导的理解是把被杀者物化的一种方式,成批地灭绝,像麦子一样被收割。一个军事化的集体对一个手无寸铁的群体进行的一次灭绝性的清洗 《可可西里》成批羊群被剃被杀的场景,犹如《南京南京》城墙下层层叠叠倒伏的尸体 中日关系,要有官方声音,也要有民间的声音,而且民间的声音不是随时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立项就是准备,希望通过立项。而这本应是执行制片人做的,编剧或者啥的都是陆导撑起 从外景地的选址在长春某县郊外,建筑都还没完全搭建,就准备开机拍摄,不知有多少困难在后头,只能一天天过完再说。开机后十天,剧本泄露在网上,投资方资金没落实,外景地施工方选择停工。突然下午最后一个投资方临时加入解决工程款的问题,但施工进度没达预期。而且剧本一直在调整修改,他的意思是原有的剧本在北京就完成了,来到长春我应该通过这些演员和这些场景让故事上升台阶,这样拍摄的进度就不可控了。而且资金不到位导致工期跟不上,只能找外景转场先拍长春以外的(长春郊外的南京外景占外景八成),不然就是等待导致成本超。而且成本控制没有节制,导致资金利用率浪费了(路灯一套3000多一条街几万,但南京夜晚无灯怎么还要买那么贵),群众演员一天的钱35块,群头拿了一半,回扣给副导演1个人5块,群众演员到手的不多那戏演的就出问题。而且报上去群演1千实际只有八百接近两百人的空头还有盒饭也是,而这些都只是一部分。自己本身身兼多职,应酬找赞助,成本财务压力,剧本调整等等,还急诊打点滴。但是只要是关联到电影,他就忘记疼痛,不想凑合,只想更好。而且这种艰难,让他更有信心去完成《南京南京》的拍摄。困难犹如长征,不仅是走出草地,还要找到归宿,找到方向。最终的杀青,一个人的果敢,一群人的冒险;一个人的天马行空,一群人的不加节制;一个人的地狱之旅,一群人的生死洗礼。或许过程有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但没死,克服了,那种成功的喜悦即使是短暂的也是从头顶到脚板底的兴奋的战栗,完完全全的释放郁闷、委屈以及脆弱。最后陆川那句“想有个家和孩子,爱自己的和自己爱的”是男人脆弱时想有的依靠,“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写照。 裁人:“我没有经过xxx,都是我个人的决定。但我已经观察很久了,有很多人都是我第一次合作,当然也有跟我合作过的清楚我的为人。我不想主动伤害任何人,但我有一个大目标,我不允许有人和事阻挡电影的完成。就比如人身上长的瘤子,继续给它供养的话,它会越长越大,我的做法就是把它割掉。这样也许会鲜血淋漓,但这样至少它会结疤。调养后它会结疤,然后我们会很轻松地往前走。” 其中一个投资方因为资金链问题撤出,停工、超期、超支、资金链断裂、不规范管理、宣传发行要尽快。 范伟教打麻将的人学日语,他的紧张与这群人在战乱时打麻将的场景的奇怪,反映出不同人的人性。 刘烨这么高怎么就能幸存?高圆圆拍的拧巴让陆川总觉得不妥,最终他决定多线而不是单纯他俩的主线撑起电影,也不是说要删减谁的虽然事实肯定少了,但电影角度宽了。最终刘烨怎么幸存的结局找不到自圆其说的点,就大的故事线改了人得死。 “一个历史它有很多很多面,像个多棱镜一样,它必须都得有,才能立起来。那对于南京来说其实我们都知道被屠杀,然后我们放弃、投降,这些东西(失败弃城屠杀负面的)其实你说错了吗?也没错,但是知道的太多了。其实我们在这个黑暗的这一面的对面,或者在它的背面,整个这个民族在被侵略的过程中间(这个中间必须去理解,不只是时间,还是整个负面的中间),它的抵抗,它的这种自我拯救,力量是很大的。他们挣扎过,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很多,不是全部)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 这部《南京南京》的纪录片的素材很不错,让我对于《南京南京》的期望拉满了,题材的主题拉宽了,展示黑暗的背面,有尊严,对于经历者是一次洗礼。而就拍摄的过程而言,同样是一次煎熬之后的畅怀。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江一燕、姚笛,这些曾经的实力派,如今都有点退居二线了,好像之前看的桂纶镁,江一燕,这里的高圆圆,哎一部电影的时长,很多素材都没有用上,电影的纪录片也是一个切面了解电影,演员以及整个团队。

 7 ) 。

  陆川在后来接受《时代周报》的采访时说:“《南京!南京!》搭景招标1000万元。后来我才知道应标的人全是制片主任家的亲戚,打着建工的名头,其实是三无企业。我在一笔款打给私人账户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当时很生气,直接把那个制片主任开了,但我犯了一个很低级的管理错误,你知道现在反腐败都是这种想法:要把贪官留在位上,因为新来的更贪。这个吃饱了,你换一个,他照样重来一次。你会觉得掉到一个洞里面。幸亏是我,多少导演就死在这事上,就是死磕。 ” 随着各种不可测的原因,包括剧本提前在网上泄露、中间遇到的停机事件、外景搭建的延期、演员档期到期的逼近等,多次修改的剧本最终放弃了此前的设定,并形成了现在成片的日方视角为主。 “我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我一定要穿墙而过,是这么一个人。我是一个拆墙的人,撞了墙我会拆墙。” ——陆川

 短评

此片当做是《南京》的花絮和未公映镜头与剧情来看的。。

7分钟前
  • Leann
  • 还行

中国想拍个片子,真是各种坑蒙拐骗,导演干着制片人的活,到处拉钱,还得说服海里的大领导,才能立项拍一个直面民族痛史的片子,拍完后,还得被各种爱国青年痛骂居然敢拍鬼子的人性,真是地狱之旅啊!

9分钟前
  • 马后炮
  • 推荐

在天朝想要做成点事情真难啊,但还得做,不然干嘛去?你选择这个,你就要承担它所带来的一切。

13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南京 南京》我依然认为是一个不成功的电影。但是,这部幕后纪录片可以打四分的。节奏的张弛 叙事结构都很有章法,拿捏的都很好。很喜欢的。

18分钟前
  • 张劳动
  • 推荐

在世界任何地方,拍电影是艰难的事情;在大陆,拍电影是玩命的事情。

20分钟前
  • 大壮
  • 力荐

素材的价值,精彩不输正片

24分钟前
  • ZArt
  • 推荐

拍摄这部电影过程的精彩程度,几乎已经可以和《南京 南京》相提并论了。它呈现一部艺术作品是怎样在现实的血泪泥泞中一点一点被塑造出来。在中国,一个艺术家要承担的现实似乎要比艺术还多,这是一种悲哀,也是另一种艺术与现实的调和。陆川是个了不起的导演,他的作品里有他性格的坚毅与灵性。

25分钟前
  • 旖桓。
  • 推荐

看完以后觉得中国缺少职业的电影经济人和公司,所有从业者还是以捞钱为目的。陆川这样的理想主义的艺术家最后不得不自己从事创作意外的经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发挥。

30分钟前
  • 冬鸟
  • 推荐

和陆川的困难比起来,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小太多了~

33分钟前
  • H.C.McTang
  • 推荐

感动!感动!敬佩这种为了目标坚持到底,排除万难的人。也能理解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商业烂片了。“他举着火把,执着地往前,从不回头,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跟着,跟着他逐渐步入那黑暗的核心…… 然后他把我们一个个带到光明之处。”或许这就是他说的长征一样,他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动机,帮大家找到归宿

37分钟前
  • 心洞渐盲
  • 力荐

太磨砺人了

41分钟前
  • 保持一点不确定
  • 推荐

梦想的价值在于在现实中实现的困难性,但其实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就已经很成功了。对于南京大屠杀体裁的电影来说,拉贝日记延续俗套;南京南京是有瑕疵的艺术品,但角度是有突破的;金陵十三钗就成华丽的工艺品了,纯属戏说。真正有历史还原感的只有南京南京。

43分钟前
  • daangel
  • 力荐

一部优秀的电影,其优秀会体现在电影制作的整一个阶段。陆川身上的坚持是很多中国导演所缺失的,也正是那种坚持,让《南京!南京!》能够成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的作品,让其能够得到世界影坛的尊重。

4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这部纪录片告诉你在中国想拍好一部电影是多么艰难,要抱着毋宁死的心态在制度和不健全的游戏规则中爬行。

50分钟前
  • 铁旦
  • 推荐

做这种民族灾难性的史诗片难度可想而知,我能想象到片子中陆川导演一边导戏,一边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就为了拍这部电影的劳累与无奈。《南京南京》是陆川导演以命相搏的作品,虽然电影看后很多东西不敢苟同,但我真心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

51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推荐

别的不说。在这片天空下,想做个有思想的行动者,除了死磕,还有些什么别的么?

53分钟前
  • Lynn
  • 推荐

太他妈难了

54分钟前
  • 董东武很羞涩
  • 力荐

鱼死网破

57分钟前
  • 王神爱
  • 推荐

一部电影的后面可以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是电影后的字幕所不能简简单单交代的,好与坏都不能说明背后故事的本质,就像纪录片,它的背后也是一个故事,是电影背后的故事。看完字幕,才是最后的尊重。但是有个前提,这得是部值得让我尊重的电影。

1小时前
  • 私房歌
  • 还行

挫折教育

1小时前
  • 魏小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