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鸡之味

剧情片法国2011

主演: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格什菲·法拉哈尼  玛丽亚·德·梅黛洛  马修·阿马立克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贾梅尔·杜布兹  埃德瓦·贝耶  埃里克·卡拉瓦卡  

导演:玛嘉·莎塔琵  文森特·帕兰德  

 剧照

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7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8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9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9

详细剧情

  因为妻子摔破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音乐家纳瑟·阿里(马修·阿马立克 Mathieu Amalric饰)决定自杀,绝食八天后他终于死去。在这八天里,躺在床上的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自己与弟弟的小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想起了自己失败的婚姻,想起了母亲临死前的场景。当然,他还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伊兰娜(格什菲·法拉哈尼 Golshifteh Farahani 饰)。  年轻时的他,音乐造诣并不高,被老师评价为只有技巧缺乏感情。有一次,他在一家钟表店邂逅了美丽的伊兰娜。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方向,他与伊兰娜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恋爱。然而,命运弄人,他与伊兰娜最终还是分开了……  《梅子鸡之味》改编自导演 玛嘉·莎塔琵的绘本作品。主人公原型是导演的伯父,是伊朗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长篇影评

 1 ) 伤之亦哂之

    梅子鸡是什么滋味?对于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来说,梅子鸡是味蕾唯一的慰藉,是彼此孤立的精神世界之间存在的交集,是维系紧绷夫妻关系的一根微妙的稻草。直至,连这份味觉都失去存在的意义。
    如同诸多狗血的情感故事一般,她爱慕他,但他不爱她。她等待多年满怀期待的嫁给他,却沦陷于现实的冷落、寂寞与痛苦之中,直至这求不得的爱之苦果越酿越酸涩,膨胀成一颗随时会爆破的气球,成为伤害彼此的利器,所有的兴致、乐趣、滋味都被其扼杀并摧毁的一干二净。
    懂得与理解、心灵的互通、精神上的同频共振等等这些形而上的词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有致命的影响力,也不具备任何现实性的意义,但是,对于那些被定义为“天资聪颖、敏感易怒、诙谐风趣、还忧郁到不行”具备艺术家特质的人来说,恰恰是这些抽象得不着边际的词汇,是宛如呼吸的生之养分。而他们往往需要的只是一个永远触不到却时刻萦绕于内心的“Soulmate”,一曲用生命全部的激情与光芒发出的咏叹调,以此绵延不绝的喂养艺术上的灵感与造诣。而想要与这样的艺术家在现实中共同生活,所需具备的觉悟是成为他的翼下之风,这包含着永久的崇拜、完全的自我牺牲、无条件的体恤与包容。
    电影中比之艺术家与心爱之人相遇又分离的情感遭遇,更让人如鲠在喉的却是这样一段一厢情愿的感情,一个没有做好觉悟的女人,一位艺术家与一位数学老师共筑的婚姻,一场艺术与现实之间的拉锯战,一幕注定从不幸走向毁灭的悲剧。
    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与场景颇具法式风情,倒叙、插叙、闪回等多种剪辑手法的运用将多个时间轴上的故事拼贴在一起,顺畅的衔接了积极乐观与消极悲观迥然不同的叙事情绪。母亲坟墓上的烟云、可爱的死神这些桥段的设置以及穿插其中的动画小短片,为本片压抑的底色增添了几分黑色幽默。而流畅的游走于明快与阴暗之间的色调转换,巧妙的展示了性格与命运之间玄妙且紧密的关联。叙述女儿成年后的经历时,红唇与红指甲醒目的呈现在大块的黑色背景之中,强烈的色彩张力彰显了女儿与父亲相似的戏剧化性格以及弥漫传奇经历的悲剧人生。叙述兄弟之间情谊与性格差异的片段时,运用画面中光影的明暗对比割裂出了二人迥异的人生轨迹。最有趣的是叙述儿子成年后的片段时,大量夸张的粉色系梦幻色调的运用好似一出爆米花剧,及其戏谑。最后一段碎片式的串联,色调由柔和渐变为鲜艳又转为忧郁的蓝直至最终由灰走向黑,补叙出完整故事的同时,也让艺术家攥在音符中的呼吸与叹息变成了绝望的暗哑,一切都重新归于静默,唯有自我终结才能成全灵魂的永生。
    相比同类型描述“艺术家之死”的其他剧作,《梅子鸡之味》细腻雅致且独具特色,好似是让-皮埃尔·热内的经典之作《天使爱美丽》与《黑店狂想曲》的结合。好诗好词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如是,好电影亦如此。一如电影中所述:“技巧每个人都能学会,重要的是艺术,透过艺术才能了解生命……”而关于生命,观完此片,莫名想起的是另一段法式情缘,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女孩Matilda问Leon:“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Leon回答她:“Always like this.。”
    写于28周岁来临之际,人生至此,悲苦多欢乐少。莞尔微情里,伤之亦哂之,如此而已。

 2 ) 你的梅子鸡不是他的梅子鸡

文/曼佳

这部法国文艺电影吧,叙述结构方式挺特别的。就是一个男人自杀前他的人生的重要阶段像电影一样地在他脑子里重放了一遍。是不是人死亡之前的各种重要片段都是像这样进行回放呢?

为什么设定是7天呢,大概是因为科学上说一个人7天不吃不喝,就会衰竭而死,所以这个人杀死 自己用了7天。

1、开始是他的少年时代,他学习不好,在学校被老师侮辱,看到那个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看了确实让人难过。他在学校里一直以坏孩子的样子和他的学习优秀的好孩子榜样的弟弟作为对比,看着那个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来侮辱他,毁灭他自尊的方式企图让他得到改变得到教训看了很让人心惊。未来又谁知道呢?坏孩子的哥哥和好孩子的弟弟,成年以后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似乎对于他们好与坏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完全逆转的改变。

2、青年时代从艺一个著名的音乐老师,但是老师听了他的演奏以后说技巧很不错,但是音乐听起来像狗屎。说小提琴只是工具,但利用工具怎么做,完全在于个人。他的音乐里没有灵魂,所以听起来就什么都不是。青年茫然无措在大街上游荡的时候,偶遇到一个天姿国色的姑娘,一番跟踪后,用了守株待兔的方法终于认识了这个姑娘,并开始了甜蜜的约会和恋爱。但是姑娘的父亲强烈反对,认为音乐人不仅仅容易移情而且会很穷无法很好的保障未来的生活,一对鸳鸯痛苦分手。

3、这让他心碎,他的痛苦升华了他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每个音符都像他的爱人在他身边呼吸、叹息和伤感,听了他的琴声会让人流泪。老师送他一把很著名的小提琴,正是用这个工具,和对情感的领悟,他成了一个音乐大师,二十年间在全世界各地演奏,功成名就。

4、他母亲认为他年过四十,应该结婚生子,他不愿意,但是母亲逼迫他就范。他娶了暗恋他十来年的一个女子,严谨的数学老师。他一点都不爱她,但是他们生了2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婚姻生活的琐碎,而毫无情感的组合,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世人只看到这个妻子的强横,认为这是他不幸的原因,但是不知道她背后的痛苦和无奈。丈夫失业了,经济重担纷至沓来,而完全冰冷的丈夫和散偶式教育的重担,让这个女人时常歇斯底里,不断奔溃。

5、虽然有2个孩子,但是还太年幼,他想留给他们一些警示名言,但是小孩子并不懂得这些,只知道无心无肺地在院子里嬉笑追逐,他甚至觉得他自己就像一个屁。他们对于他的意义也是寥寥,因为他也不曾带过他们,所以本身并没有很深厚的情感依恋,当然,在他寂静无声地追寻死神的路上,几岁的儿子一直在默默地对着夜晚为自己的父亲祈祷,可能年幼的孩子是最接近于天使的。

6、他的妻子也在其中成为一段叙事,她从少女时代就暗恋他,拒绝了有那么几个的追求的直到成为年过三十的大龄女青年,虽然貌不出众,但是有体面的工作,受教育水平高,看起来贤惠可靠,最后成为母亲为他钦点的妻子。她或许曾经也尝试用柔情用时间来打动他,成为他心灵上的那个伴侣,但是她最终发现,他的爱人只有那把小提琴。她到底知道他曾经的故事,和小提琴所承载的意义吗?也许并不知道,她只是按照本能认为小提琴是她的情敌,她毁灭它或许就可以让这种阻碍消失。她不是太天真,而是在情感上已经穷投陌路,愤怒得歇斯底里。

7、男人花费很多功夫去寻找新的小提琴,甚至得到了一把据说名人用过的小提琴,但是却完全拉不出原来的音色。是因为他在路上遇到二三十年前的初恋女孩,已经成为了银发的带着小孙子溜达的老奶奶,他呼唤她,但是她却说根本不认识他,他沮丧痛苦至极,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而她在转角之处,失声痛哭,因为她不能再认他,青春已逝,各自的生活轨迹已经南辕北撤,爱也只成为记忆中的那抹印象,相见相识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男人万念俱灰,他失去了小提琴,也失去了他的信仰——爱,他现在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而他失去信仰后他再也拉不出像样的音符,等于他在人世间已经生无可恋,他决定离去,不吃不喝绝食7天,在第8天,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死神带走。

我讲这个故事给 小鲜肉听,他觉得真没意义,说这个人活着太没劲了,是一个这么悲惨的结果。我说人生活着主要是看过程的意义,而不是只看最后一个所谓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最后结果都是死,那么人生就没有经历的必要了吗?当然年轻人总是不懂得,小时候他们只问电影里谁是好人和坏人,问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不是成功美满的大好结局,他们就会选择不看。所以年轻的时候更合适看美国电影,美国电影的最后结局都十分的正能量,好人不死且有好报。

其实这个故事,就这个人来说,他的每段人生自然都有他的意义,因为他恋爱的失败给他的人生增加了丰厚的体验感,所以让他的音乐有了灵魂,从而功成名就,就这一阶段的过程来说,其实这个结果就不算坏啊。这么多年他事业上的成功的快乐没有用主要的画面叙述出来,但是他充满激情的音乐之路,应该也是充实而幸福的,并不只是有那种琴声所诠释的感动和眼泪。因为人的一生,并非只有爱情才是生活的全部。

就恋爱和婚姻的结果上来说,他的确是不幸福的,只是就艺术家本身来说,平顺的生活也无法让他们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是生活中的某些特别的经历和感悟刺激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就像当代我们很多所不能理解的著名的艺术家,用匪夷所思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艺术、色情甚至恐怖的涂鸦艺术、各种骇人的材料组成的场景艺术等等表现他们对于人类世界各种现象的思考,对于光怪陆离的人性的探讨等等,表现了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不能达到的警示的作用,而艺术家自身的灵感来源,和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长中的过程不无关系,可以说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正是用自己的痛苦和感悟,完成了他们的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给人思考和启迪。他们完成了作品,也在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救赎,而那些依然不能得到救赎的艺术家,也只能用特别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永远走不出那种痛苦的吞噬。可以说艺术家当然更加敏锐,他们的脑细胞更加活跃,对于世界的本质领会得更加的透彻,所以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而因为这样,他们耗费了更多的脑细胞,从而也正是不断强力地消耗着他们的生物体的生命。

平常的人是不懂得艺术家的那种痛苦的,但是懂得平常人的痛苦,比如艺术工作者没有灵感展现自己的作品只能看到自己的平庸无能,作为普通人部分的的音乐家得不到自己爱人的痛苦,那位永远得不到爱和认可被陷在泥潭里的妻子的痛苦,以及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但是毫无办法的亲人们的痛苦等等。

涉及到死亡,这当然并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简介上说这是一部喜剧电影。只是死亡的意义通常都不是让我们了解死亡本身,反而是更加思考生且活着的本身的意义。死亡只是生活的最后的一个瞬间的点而已,它之前的漫长的过程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各种感觉,有快乐痛苦无聊迷惘失望沮丧愤怒希望绝望等等,感觉之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就像人的心电图一样起起又伏伏,某一个过程的感觉终将过过去,然后迎来下一段的感觉。在这人世间,快乐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基调,因为作为人来说,追求快乐是人一生中的目标,而快乐,本来就是孕育在各种其他的那些材料中的,比如艰难困苦愤怒绝望痛苦等,可能都是孕育快乐的土壤,因为有比较,各种感觉才有它自己本身的意义,终极的快乐本来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的所谓快乐也只会成为麻木的无聊而已。作为生物体的人,用脑电波生物神经等合成的感觉太复杂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几千年来,研究人本身的思想和情感,也是永远研究不够,也研究不透的。

回到这部电影的名称《梅子鸡之味》,源于无计可施的妻子面对正在绝食中的丈夫,突然想起他曾经唯一的一次露出过笑脸,是她做了梅子鸡给他吃的时候,于是她依然想用这个唯一的招数来满足他的胃希望能满足他的心。当然一心求死的丈夫拒绝了她的好意,最后依然大声的斥责是因为她才是他痛苦生活的来源,当然她是无奈的,而他也是自私的,现代故事中无所谓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设定,也不可能分出好人和坏人的故事,只是两个人,虽然职业不同,但是有各自弱点的两个普通人的故事,所以才让我们普通人看过也还是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和思考。

梅子鸡对于妻子来说,这是一种实物。但是对于丈夫来说,他的梅子鸡可能是街道上的那次心跳不已的悄悄跟踪,那次美女回头后的怦然心动,女孩面对他搭讪时候的灿烂笑容,女孩看电影的时候悄悄握住他的手,女孩听他拉小提琴时的欣赏姿态,他们在夏日一棵开满白色花朵的大树下的约会和海誓山盟,甚至是暴雨天女孩最后一次来和他告别时的热吻等等。。。

总之,你认为的梅子鸡,不是他认为的梅子鸡,这世界上很多的深情错付的案例,真相大抵不过如此。

还有,作为文艺电影,这男主角真丑,这女主角真美,难道想说艺术本身的魅力在于灵魂不在于载体本身?让人看下去的当然是故事本身。

 3 ) 如果你也搞艺术,你就知道此片多真实

    开头我以为是喜剧片,看着看着,我就看哭了。

关于琴

    如果你不拉小提,你不会知道琴有多重要。
    小提琴家的琴,别人不能碰,不能拉。小提可娇贵,每个人手法不一样,音色跟着变。一旦被别人的音色带去,要找回来可困难。碰不得水积不得灰,温度湿度对琴都有影响。

    插播1,弦乐类都是这样,比如杜普蕾那把琴在马友友手里,一样的埃尔加e小调协奏,感觉完全不同。
    插播2,当年我换琴,老师帮我搞了把法国琴,木质音色。一个月之后,几万的琴被我拉闷掉,拉成几千的音色,被老师差点给抽死。还好认识做琴的师傅,换了一把金属音色的。然后一见钟情电光火石,几万的琴拉出十几万的音色。之前那把木质音色,后来我知道老师用了半年才拉回来。。。= =。。。挑琴绝逼就跟挑情人一样阿!!!!气场不合不行阿!
    好了,插播完毕。

    所以在他到处寻觅一把新琴的时候,这种感觉尼玛太理解了。。。T T。。。。砸了他的琴,这不就杀了他的挚爱么。

    不经历苦逼,又怎么能牛逼。那把师傅的师傅传下来的琴,本身气场也就是苦逼~男主角失去挚爱,才终于合上了气场。功成名就,换来的代价却是永失挚爱。每个音符的悲伤,都是为她而奏。

关于情
    茫茫人海,一见钟情这事儿,多尼玛牛逼阿!简直跟被陨石砸了似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你看上了别人,别人当你是路人。一厢情愿。
    偏偏遇到了两情相悦,菇凉的亲爹出来阻止。活生生拆散了。
    菇凉最终嫁人生子,做了妈妈还做了奶奶,平凡的过完一辈子。
    可是那种明明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的悲伤,化成男主角心头一根刺。
    
关于生活
    多牛逼的艺术家,终究也是肉身铸造,经不起世俗摧残。
    当生活落实到了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还清高个p。
    例子数不胜数,多少文青搞艺术,多少艺术搞死人。
    记得当年和别人开玩笑~画家出疯子,音乐家很多来不及疯,直接死了。。。没几个活的过50岁。。。
    搞艺术,还不是别人说你牛逼,你就牛逼,别人说你傻逼,你就是一个p。。。。典型例子参见梵高,参见舒伯特,参见n多数不胜数苦逼一生死后却流芳百世的艺术家~不管画家音乐家,能在有生之年功成名就,都是人中牛魔王,奇葩中的战斗机。

    文艺青年一直就是一个苦逼的存在。如果你不做出高于生活的东西,那就不是艺术。。。太高了,群众理解不了,潦倒一生郁郁而终。例子多的数不过来了。。。音乐家基本日子都不好过~~莫扎特这种神童年少成名的,不还遭遇过打击只得出来单干。。。
    扯远了。。。扯回来= =

    就算你再清高,就算你扬名世界,终究还是一个人类。有世俗的压力。
    菇凉的爸爸没有错,嫁给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男青年,自己女儿受苦去么?真的当年他俩成了,估计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个悲剧:男主角木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苦永远演奏不出感情,然后出不了名就赚不了钱,菇凉忙里忙外最终也男主角的老婆也是一样会咆哮,会发飙。然后不欢而散,童话破灭。我一直觉得这就是为毛童话的结尾永远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然后就木有然后了。因为然后的情节不是av,就是王子秃顶发福变成中年大叔公主柴米油盐淬炼成一朵黄脸婆。

    男主的妈妈也没错。自己儿子事业有成,都演奏家了,周游世界20年,总不能做个老光棍吧。也41了,还不结婚也不搞基,那搞毛。来个菇凉死心塌地,工作稳定,有教养懂礼貌,长得也不错,为毛不结婚。多好的事儿阿。还当自己16岁玩纯爱哪~结婚不就找个差不多的人搭伙过日子么?再电光火石的爱情,最后还不沦为亲情。所以这么门当户对这么般配的菇凉,怎么就不行了,怎么就不能培养感情了。

    男主的老婆也不容易。暗恋一个男人这么久。如果当年一见钟情的是他们,哪怕青梅竹马也可以,那就是另外一个童话了。所以换个角度来说,不要找不爱你的男人,因为你花费再多心思,得到人得不到心。

    琴没了,事业没了,心爱的菇凉嫁人了,多年之后相遇了,连句心酸的“好久不见”都没有,而是直接路人不认识了,这还不得死阿。

关于艺术

    艺术这玩意儿,真尼玛不是普通人搞的。技巧神牛逼,一句没感情,就是出不了师。
    记得我的导师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你的人生太顺利,没有任何的苦难,所以你根本做不出有深度的作品。
    这玩意儿太玄乎。不像数学题目,总有逻辑总有答案。什么叫感情?什么又叫没感情?同样的问题,我小提老师也很欢乐的跟我来过一句:你拉琴感情太外露,超越了你的技术可以掌握的范畴,所以到了爆点会失控。要不你转行搞作曲去吧。我转了,然后尼玛又换来一句没感情,没苦难,没深度。wtf。

    如果你也搞艺术,你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在追求的路上,很可能被艺术挫骨扬灰,尸骨无存。大学导师和我说过:音乐学院总共1000来个学生,其实都是陪读。这1000个人里面,可以出一个音乐家,就已经很奇迹了。。。其余的都是炮灰。每个人在来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那一个,最后发现,原来所有人都是炮灰。无一例外。
    现在的导师找我谈心的时候也说过,我们培养的是艺术家。当然很可能没有一个学生出来了,但如果我们不去做,时代就不会进步。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如果没有把一身奉献给艺术的心,绝对成不了。
    怂逼最后选择退学。怂逼没有那么强大,怂逼只想混口饭吃。

    所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男主角其实什么都有了。作为一个拉琴的,你都这么出名了,你还求个啥?作为男人,自己老婆那么爱你给你生了俩娃,还有一个初恋情人挂念你一辈子,人生赢家了阿。
    世界上有两种痛苦:得到和得不到。
    男主角都经历了。。。所以,生又何哀,死又何苦。就这么去了。

关于黑色幽默
     其实这片儿情节一点不复杂,要清新要文艺了,那也就一小清新文艺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导演的叙事手法真心很牛逼。倒叙都可以说的那么有层次。结尾大亮。笑着笑着,就哭了。

    艺术家注定得孤独。得苦逼。因为不经历,你就永远不牛逼。
    插叙的他俩孩子的故事也特别真实。莫扎特那俩儿子都没从了爹搞音乐。何况男主的娃。这点很真实阿~

    反正这是一部很伤感的片。至少开头还没有任何回忆,男主角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琴想去死的时候,我就贼吧理解。加上后面的层层倒叙,真是太感伤了。

    最后,画面真的很赞~男主角喜欢那菇凉,太pl了。
    
    
    
    

 4 ) 不是不爱,而是爱到无法彼此面对


第七第八天是精髓,这里才开始是正叙:男主一开始练小提琴但不得其道,(白发老头的对话中体现)那段时间他邂逅了自己的初恋就是开头街上偶遇的妇女,见过家长后女主的父亲不认可男主,并且强行安排了女儿的婚姻。

在极度失意之后男主的悲愤化为了音乐方面的才华,这时候白发老人满意地点头,将自己的珍藏小提琴赠给男主。因为男主的才华横溢他的仰慕者(妻子)成为了他的妻子,并对他照顾备至,一切家务活一切生活上的事务都是妻子在扛。

然而妻子发现丈夫从来就不曾真正感激过自己的付出从来不曾真正接纳过自己的爱,她最仰慕丈夫的提琴技艺最终竟然是丈夫对初恋从未断绝的思念,恼怒成羞受到极大挫败的妻子摔碎了丈夫的提琴(对应片头换琴,但永远找不回曾经的琴音了

到最后故事把男主自杀的原因如数串联起来了:始终摆脱不去对初恋的思念+对现有的家庭丝毫没有温暖和爱的感觉+自己的精神寄托提琴已碎+母亲离世+长时间的积郁成疾…… 原本其实男主离自杀还差一步,因为儿子的祈祷,也因为他始终不忍就这么抛弃年幼的子女

但当街头重逢被那个妇女拒认之后,男主的最后一丝求生欲望已经彻底断了。特别悲的一个故事,那个妇女其实心里也还记着男主。不是不爱,而是爱到无法面对彼此。


昨天刚看完这部片,以上是和友人聊天时我自己的看法。先贴上来占个坑,放假了补上影评嗯~!

 5 ) 怎样的梅子鸡味道

      很多人看完一部电影都会到豆瓣上找找同类,我没找到有大面积写纳沙阿里和依兰的爱情的,于是我又来用上我拙劣的文笔了。

      这个寒假我家的电视新装了一个某猫的盒子,可以连上WiFi,给免费试用三天。我一看,卧槽这么多电影!于是我在沙发上卧了一整天,收藏了几部片子,看了三部电影《玻璃兔》、《幸运卢克西行记》,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感情点开了《梅子鸡之味》,一些零碎的就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大力水手菲力猫兔八哥(啊被发现了我喜欢看动画片

      在开头,纳沙阿里在路上叫住了一个灰白头发的女人,这段开始让我有些不解,但也不以为意。全片色彩偏暗,而依兰的回眸一笑则是本片为数不多的亮色中的一抹,更衬托出这一画面的惊艳:深邃水灵的一双眼睛,洁白整齐的牙齿,是真的美,尤其是笑起来从两边鼻翼到嘴角有弧度的两条线,使脸庞有层次而立体。是真正的第一次心动的感觉

      话说纳沙阿里这一见钟情还真挺神奇,先听见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还没看到脸的情况下,便追了上去,这样来说,这是对依兰的腿一见钟情,又或者,是对依兰走路的节奏。
      
      到了片尾,我明白了那个灰白头发的人就是依兰,她的故作冷漠,她一转过身就忍不住的泪水,她背靠墙哭泣,都让我心疼。

      她拉着的外孙没在镜头内,但他或许觉得很奇怪,吓坏了,不停地拉着外婆的衣襟,不停的说,说外婆,外婆,你怎么哭了呀。
  
      她真的心碎到了疲惫到了无法分出心来安抚外孙。

      我可以相信,这部电影所改编的原作绘本作者是真实经历过纳沙阿里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的,譬如孤独,譬如无人理解,导演也很好的呈现了这种感觉,从事演艺、导演这类艺术行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同身受,所以情感表现的很真实。
      
      为什么这部片子要叫“梅子鸡之味”呢?本片更重点的不是与依兰的爱情吗?看的时候我一直有这疑问,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其实,本片的根本是在表现艺术家们的生活,不为人所理解的心灵,自古艺术家多没好下场。这次的“梅子鸡之味”不是纳沙阿里心情好时喜欢吃的、妻子做的梅子鸡味道,而是他躺在床上时,妻子端来的那盘梅子鸡的味道,他没有吃。他已对生活几乎失望,但梅子鸡的味道对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梅子鸡之味也在诱惑着他,但死的决心是大于这种诱惑的,哀莫大于心死啊。梅子鸡的味道,是一种无奈、苦涩、绝望的味道。

 6 ) 我心疼妻子

从电影的角度,我愿意打4.5分,这是部很棒的电影,结构精巧,配乐出色,故事完整。 从故事人物的角度,我只能说,男主真的无可救药,毁了妻子的一生。这部电影中三个主要角色,我认为法兰姬是最勇敢的,她愿意为了自己的爱付出等待,抛弃羞涩,勇敢追寻。依兰不那么勇敢,但懂得责任,为了父亲放弃爱情,也在婚后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任自己的爱情伤害家庭。 而男主,无疑既没有勇气又不负责任。他爱依兰,但从未更加努力地去争取,放弃后遇到他不爱的法兰姬,也没有勇气与母亲抗衡坚定不与法兰姬结婚。婚前他没有告诉法兰姬他永远不会爱她、不会承担家庭责任,让法兰姬自以为嫁给了爱情。婚后,他享受着法兰姬的照顾,却以“艺术”或者“传统观念”的名义拒绝承担家庭责任。 再者说,即使男主和依兰结婚了又能怎样,他能提供依兰优越的生活吗?他的艺术成就来源于与依兰的爱情悲剧,他们结合后,他还能有如此的艺术成就吗?他可以保证与依兰结婚后,爱情不会在生活中磨灭吗? 本片全程男性视角,可悲的是评论也有很多如此,希望大家记住,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

 7 ) 艺术家是个害人精,女文青的自杀方式---一个俗人的《梅子鸡之味》影评

         奇怪的电影名字,我以为它是魔幻片,结果是爱情片,好吧,是文艺片。用很特别的方式讲述一个很文艺的爱情故事,男主家是小提琴家,所以,很容易被称为“哀伤的爱情挽歌”。

      自杀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嫁给艺术家,这话是在念书的时代不知在哪里看到的。说的是梵高和莫扎特那种真正的艺术家,不是现在四处露脸做广告的二三流钢琴家,或者在百家讲坛上贩卖国学的大神,这些人嫁了不是自杀,是满谷满坑的LV。

     成为一位艺术家,必要条件是:天赋、专注,痴狂,执着、激情还有自私,这自私尤其是对待家人,大有妻儿饿死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家风范。然而,艺术家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家,他的身上总有着凡夫俗子不可企及的灼热光芒,艺术范是女文青的死穴,她们纷纷奋不顾身的扑向这诱人的光和火,直到青春与美貌燃成灰烬,同时毁灭的还有当初吸引艺术家的清雅灵气。毕竟,艺术家尽管君子远包厨,却吃得并不比一般人少,同时,艺术家都是对生命有巨大激情的人,于是,无数伟大作品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人数多于普通人家的许多婴儿的诞生,他们创造的两种产物命运有天壤之别,艺术作品得到全身心的父爱和世人的景仰,而婴儿就惨淡得多,是否要被饿死,全看蓬头垢面的前女文青是不是足够庸俗强悍可以独立觅食。当然,艺术家不分性别,他们的都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比如,杜拉斯,就有二十岁的花样美男就偏要爱他“布满皱纹的容颜”,心甘情愿被他折磨奴役,让那些拉皮丰胸扮少女的老玉女们情何以堪。

      伊莲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中缅怀差点带来毁灭性的初恋,这颇像是7、8十年代去了欧美的华人们的怀乡症,魂牵梦萦的故乡,终于回来了,不过,上完爬满苍蝇BABY的茅坑之后,他们的故乡初恋大约破灭了。伊莲懂得相见不如怀念的美感。

      伊莲,是个彻头彻尾的伪文青,在父亲和恋人,在艺术和生活,在梦幻和现实之间,她用理智做了最有利的选择,而用情感来点缀无聊的阔太太生活,性格决定命运,情商高于智商,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真正的文青是他的老婆,在30岁终于嫁个了少女时代的暗恋,从此就毫无悬念的往“庸俗、唠叨、势利、吝啬、嫉妒、神经质…..”的艺术家老婆的旧路上一路狂奔,前辈们殊途同归,却唤不醒货真价实的女文青,罗丹的卡米尔,托尔斯泰的索菲亚、还有那个写《日瓦戈医生》的叫什么的原配,更有毕加索那些画的奇形怪状的各路情妇们。她会做好吃的梅子鸡,这充分说明艺术家要吃饭,但是,梅子鸡代表的生活,输给了小提琴代表的梦想,女人摔烂了小提琴,。。。。。。

     所以,女儿要富养,一个靠谱的老爸是多么重要。只有情感极度饥渴的女人才会把狂乱荒诞的爱情当成日常生活,可是,要被一位名垂千古万世景仰的大师给毁掉,这就好像乘外国的航班飞机失事,虽可悲但是千载难逢,(如果必须死,谁敢说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你得有相当的才情,美貌,家世,还有足够的倒霉,参见所有大师的女人们。不过缺爱的女文青不会放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的宿命,她们在遇不到艺术家的情况下,很可能去找痞子,只要他足够带给她灾难,比如被嫌弃的松子。她们的爱情不是手拉手看电影,也不是洗衣做饭生孩子,是光是电是信仰,对,信仰,是自杀性爆炸,是历经磨难宁死不屈。信仰破灭,她们就疯了,死了,凋零了,不是艺术家毁了她们,是她们内心巨大阴冷的空洞把她们吞噬了,这是爱的空洞,这是,成年之后永远填不满的地狱,永远大张著嘴。

       愿意为艺术家献身的女文青,不分朝代国际,后浪推前浪,问题在于,愿意为艺术献身的所谓艺术家却日益减少,这对于女孩子的家人是个好消息,但是,新一代的害人精如雨后春笋,凤凰男,IT男。。。。。。。

 8 ) 最凄美纯粹的爱情电影

绝妙不凡的爱情叙事 8天的时间 一生的经历 这是我看过的最凄美的爱情电影 没有海誓山盟 没甜言蜜语 质朴 深厚 浓烈 纯粹 荒诞喜剧的人生背后原来是如此炽烈如此伤心欲绝的爱情和痛苦至极的人生

 短评

没有期待的那般好,当仍旧喜欢

4分钟前
  • 水星王阳台
  • 推荐

大抵只有经历过天各一方的怀念,才会迎来泪流满面的重逢。

8分钟前
  • phenomenon
  • 力荐

爱比恨更难

11分钟前
  • 暴君多肉
  • 力荐

玛嘉·莎塔琵的电影都是这种私人自传似的风格,叙事方式和漫画风格使其优美隽永,最后男女主角的交叉剪辑直接泪奔了,也只有非科班化的原始创作力才能保有这种灵性吧。PS:讽刺浅陋的美国佬那段笑喷了:)

12分钟前
  • A。
  • 推荐

法国人真是浪漫死的

15分钟前
  • lolomomo
  • 力荐

都是因为爱情,失去一生挚爱,换来音乐的灵魂,彻底对爱情死心,任什么乐器都再也演奏不出灵魂,他安然的选择了自杀,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看点是那些漫画式多种多样的叙事风格。一个虚构的城市,一场唯美却不沉重的爱情,这就像一部真人版的卡通片,一段浪漫的成人童话。★★★☆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能看出是绘本改编,影片的色调以及天马行空的情节都带着动漫风。最终则回到了爱的话题。女主很眼熟,最后才发现是演过《关于伊丽》的那个伊朗演员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很巧几年前看过这本漫画,正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原作故事简单,能改编得如此丰富已属不易。一脉相承的风格让人不免与「我在伊朗长大」比较,本片则显得深度欠奉。但仍不失为非常成功的真人+动画尝试。ps:讽刺美国人生活的那段太逗了,充分表现了法国人对美国人的一贯看法。

23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他不爱你 怎么努力都没用。他爱你,你轻易的就在他心里活到他死。 悲哀的是,我不能让你爱我、你也没有跟你心爱的人厮守。

26分钟前
  • 妄想代理7
  • 推荐

艺术是披着纯粹外衣的唯心主义,产生于个体独立,赋予作品特定的美。比起信手拈来的谦逊,孤傲和封闭更能作为艺术家的标签,你可以无限接近地感知他的乡愁,但你永远无法切实地看见他眼中的故乡—— 一棵树,一座房屋,一条小路或者一个熟识面孔的偏差都是不可修复的。以死亡成全偏执比这容易得多。

2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难以置信…… 这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目前看过的最佳影片,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是什么风格,我一定会明确地告诉你无法形容:古典、奇幻、文艺、喜剧、飘渺、伤感、唯美…… 太个性鲜明的一部独立电影,杂糅了如此多的题材却又如此清晰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能说,不可思议。我是一定会为它写评的。

32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力荐

非常漫画风格的叙事方法,想必原作一定很可爱。“多年后,你已不识我,我便再无继续在尘世漂泊的理由。”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爱如夏花的微笑,死如秋叶的叹息。

3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因为你们从未结婚,所以你们始终相爱。

42分钟前
  • 踏破天涯8848
  • 还行

伊朗姑娘就是天使的模样。法国人总能用荒诞、玩味、夸张的手法来诠释爱情、亲情与生死存亡。观影的大部分过程是心情愉悦的,但死亡的倒计时牌只有8天,妻子砸了他师父的师父传给他的小提琴;偶遇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她却不认得自己,这2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苦逼艺术家必死无疑。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44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看来范冰冰在伊朗也吃得开

49分钟前
  • Neil.尼爾
  • 还行

纯情,忧郁,幽默,伤感。真爱,大概会是电影永远的主题吧。比起故事线——那根本不算是包袱好么亲,看过十部浪漫爱情电影的人都立马看穿了,绘制的背景,异国的情调,各种奇幻色彩的镜头,和可爱的细节才是本片的趣味。

51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他的生命是她和艺术。她不爱了,一半的他死了,成就了他的艺术。后来当他不能再次演奏时,艺术死在被爱里,于是他选择消失。依恋,在生命最后八天的回忆。最后那段闪回好感人,影片的海报也是一副美丽的艺术品。

52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充满奇妙感性和诗意的画面,以及很多你猜不到意义的片段;据说导演也是天蝎;bd-MSD-0day

56分钟前
  • 力荐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60分钟前
  • 董小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