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情

剧情片大陆1987

主演:裴艳玲,李保田,徐守莉,姬麒麟,村里,史原,邸力

导演:黄蜀芹

播放地址

 剧照

人·鬼·情 剧照 NO.1人·鬼·情 剧照 NO.2人·鬼·情 剧照 NO.3人·鬼·情 剧照 NO.4人·鬼·情 剧照 NO.5人·鬼·情 剧照 NO.6人·鬼·情 剧照 NO.13人·鬼·情 剧照 NO.14人·鬼·情 剧照 NO.15人·鬼·情 剧照 NO.16人·鬼·情 剧照 NO.17人·鬼·情 剧照 NO.18人·鬼·情 剧照 NO.19人·鬼·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1

详细剧情

  中国北方的五十年代,童年秋云(王飞飞 饰),其父母都是行走江湖的戏班子演员,搭档唱传统剧目《钟馗嫁妹》。唱花旦的母亲(王长君 饰)跟男人私奔,这件事给父亲(李保田 饰)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他自此认为唱花旦就是女人不正经的象征。就是小秋云聪明伶俐,暗地里偷着学戏。成长为少女的秋云(贡琳 饰)在一次救场演出中被众人发现是一块“天生唱戏的好料子”。可父亲老秋却担心女儿步她母亲的后尘,执意要女儿离开戏班,但秋云直言宁愿从此唱男角也要继续唱戏。无奈,老秋只好教她唱生角,她很快成了戏班的台柱。长成大姑娘进入省剧团的秋云(徐守莉 饰)暗自爱慕着恩师张老师(姬麒麟 饰),但张老师在乡下有老婆孩子。人言可畏,张老师为了秋云的前途,被迫离开了剧团。“文革”结束后,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秋云决心重返舞台,重唱《钟馗嫁妹》,终于以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但艺术上的成功却掩盖不了秋云情感上的痛苦......

 长篇影评

 1 ) 随便写点什么

看完黄蜀芹导演在87年拍摄的人鬼情,不免叹息,30几年过去,国内影视在女性题材上丝毫没有进步,反而可以说是退步。现代影视技术的丰富简直反衬了影视文本内容的空虚... 说回人鬼情,女主幼年母亲出走,在周遭社会舆论对于女性刻板定义的挤压下,选择以扮演男性来获取在群体中生长的力量,这里的扮演其实是指唱戏的反串。 (戴锦华老师指出这里其实变成了现代女性思想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因为五四在中国创造的现代女性这一概念是来源于西方女性反抗基督教性别差异的文化历史,但在中国本土是没有的,以至于乾旦坤生——戏曲里的反串是很自然的现象。而戴老师的西方同僚一致认为这是异装癖,是同性恋倾向。这简直就是研究比较文化内部都无法避免的文化认知差异。这一点确实没有戴老师点出我是认知不到。) 后来女主穿男装剪短发在女厕所门口被当成流氓指责,又被即将成为她老师的男性拯救,是又一次转折。是内心的性别认同与生理的性别事实所产生的迷惘,她的老师在厕所指出,外表像男生就是男生吗,并以梅兰芳举例来反驳群体认知。这位老师后来也成为她的情窦初开的对象。在这个阶段中,她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同一步步被激活。 但与已婚生子男老师的情感萌动,包括老师因此的调离岗位——即便剧团几乎所有其他女孩子都爱慕着那位老师,使周遭的群体舆论力量再一次汇成一根具象的针扎入她的手掌。在这刚刚体认到女性身份的时候,她再一次被刺痛。 这之后她成为了河北梆子艺术家,并且在丈夫的反对下,反串演绎了享誉国内外的钟馗一角,而报道里却将丈夫的所谓支持和投资覆盖在她的艺术水平之上。 这个女人在她人生中几乎所有的女性特有身份的阶段,都受到了尖锐不可治愈的伤害,她作为一个女儿时,她认识到对男性的爱恋时,她作为一个妻子时... 唯独她在她的事业中扮演钟馗时,她被自己拯救。 这部电影最终的结局不是什么大团圆,不是什么大女主逆袭打脸,女主角到最后都不一定被完全地治愈,而导演她只是让人们看到这个直到现在都未曾消失的课题,像平静湖面(生活)之下深潜的锐意,不知在什么时候被翻搅起来,成为可能在所有女性生命中能刺痛她们的一根针,或者一根根针。 一根针或许是那么不足为外人道,那难道就只能以闭口咬牙的姿态去承受一根又一根吗。 ps居然有人提霸王别姬,恕我也没怎么记住霸王别姬,所以没想到这两部电影的种种镜像,不过即便人鬼情早出生几年,演员上多么不豪华,也不至于两部影片知名度天差地别,只能说现实中两部影片的知名度差异+影片主角的性别认知镜像——再次令人绝望地映射了人鬼情这个影片所表达的内核的真实程度吧...

 2 ) 评

     中国电影制片厂时代的电影普遍叙事较差,尤其是文革后八十年代左右的一批艺术电影,在历史的批判当中思考人性、思考社会,但是又因为过往的经历和中国电影的制度,显得暧昧不清。比如说这部电影就特意淡出了文革,模糊了那个年代对京剧国粹艺术的政治定义,通过一个人的京剧生活,谈到个人在那个年代里,关于情欲、关于梦想、关于黑白、关于是非的界定。
    因为太暧昧,又没有隐喻的诗情画意,所以电影不美、不艺术。反复出现的傻子,联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

 3 ) 中国的女性电影,它如果不是最好的,也一定是最动情的

北京大学的电影学者戴锦华说,“中国若有女性电影的话,就是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

《人·鬼·情》是一部拍摄于1986年的国产老片,讲述了一位著名戏曲女伶秋芸的成长经历。片中主人公秋芸的故事以我国著名河北梆子、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为创作原型,并由裴艳玲特别出演片中的"钟馗"。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人·鬼·情》讲述了秋芸的学艺经历和女扮男装的粉墨春秋,故事非常平淡,结合传统戏曲的表现方式也显得似乎老气横秋。然而,在笔者看来,80年代的许多老片,其影像语言和表达方式,要远比当下的许多影片,甚至比之后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显得现代。

《人·鬼·情》的导演,是我国第四代导演中的重要人物黄蜀芹。提起这个名字和这部电影,现在的观众未必熟悉,但黄蜀芹导演还有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就是电视剧《围城》。说起中国第四代导演,真可谓是一把辛酸泪,说他们是中国最委屈的一代导演,毫不为过。

所谓第四代导演,是指在60年代已经接受了专业的电影教育,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80年代初才有机会独立执导电影的一代电影导演,包括导演了《城南旧事》的吴贻弓、导演了《百鸟朝凤》的吴天明、导演了《本命年》的谢飞等等。他们本来是新中国第一批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电影人,英姿勃发,称得上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但是,当他们真正能够拍电影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而且,作为高考恢复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的第五代导演(即陈凯歌、张艺谋一代),也在80年代初完成了他们的大学教育,并几乎在同时以先锋与革命的姿态推翻了前辈们的创作理念。第五代的影像风格太过犀利与引人注目,相比之下,第四代仿佛还没有找回遗失的青春,就老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几乎没有为第四代导演留下一个专属于他们的时代,但他们依然用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一生不辍的创作事业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着绝对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在环境的冲击下,有些第四代导演转向了电视剧的创作,《围城》和由郭宝昌编导的著名电视剧《大宅门》都是这其中最光辉的代表。

说回电影。第四代导演虽然生不逢时,但是他们的创作能力绝对不输给他们的任何一代同行。而且,作为最早接受和实践西方现代电影创作观念的一代中国电影人,他们的影像语言表现出了令人难忘的现代性。而相比钟情于抽象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寓言的第五代,第四代的创作显得更加细腻与沉稳。也许是因为对疯狂的年代有着切肤的记忆,也或许是内心深处的恐惧并未完全消除,他们更愿意将关注的视角转向人物的内心,探寻波诡云谲的时代背景中,作为个体的人物心灵深处的感受与创伤。与此前专注于戏剧化叙事的第三代和此后奔放外向的第五代相比,第四代平静地关注人物内心的人文关怀,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一抹细腻而忧伤的别样风情。

《人·鬼·情》正是这样体现人文关怀的影片的杰出代表。同样作为表现戏曲演员的性别困境的影片,《人·鬼·情》与后来的《霸王别姬》风格迥异。虽然《霸王别姬》几乎已经被观众推崇为陈凯歌最经典的作品,但其实,对于在第五代导演中最具备哲学思考的典型代表的陈凯歌来说,伟大的作品另有不少,《霸王别姬》已经意味着他向市场化转型的脚步。《霸王别姬》极力铺陈程蝶衣的美,和他不疯魔不成活的悲剧性,其中强大的戏剧张力完全来自于程蝶衣与外界的剧烈冲突,尤其是对于特殊时期的那段表现,将这种冲突强化至最高点。当然,我们不否认《霸王别姬》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卑劣,并非一部流俗的商业片。但是片中一切对美的铺张和对戏剧冲突的追求,都意味着这部电影是外向的,通过给予观众的视觉和情感以强烈的刺激而吸引关注。

而《人·鬼·情》是内向的。它对于戏曲的表现,不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吸引眼球的"美",而是它粗鄙但真实的原始样态,和它的"丑"。作为影片贯穿线索的京剧《钟馗嫁妹》,其中的钟馗一角,几乎是中国戏曲中一个"丑"的代表。女主人公扮演并热爱着这个角色,但从钟馗的扮相中,电影的观众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传统戏曲的美感。导演和女主人公选择了这个角色,是因为看到了他的内心,导演拍这部电影,也将视角对准了人物的内心。影片用极具创造性的方式,利用戏曲元素,构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空间。每当她遭遇艰难困苦,孤立无援时,钟馗就会出现,那是一个天地浑然一体、境界幽深浩渺的空灵的写意世界,作为她内心情绪的外化,或作为对她的拯救。主人公期待有一个像钟馗一样理想的男性来关爱、拯救他,但没有,她只能自己扮演这个角色。但她扮演的钟馗,永远无法与她同时在场,因此也永远无法将她从现实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影片表现了对于人情世态的深切悲哀和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更表现出了同为女性的导演,对于主人公的切身同情和爱怜。在平淡的叙事中,偏偏隐含着催人泪下的情感表达;没有什么深刻而艰涩的哲学式的抽象思考,只是温柔而细腻地关切人物内心的感受。这就是第四代电影的特点。

而如果说除了《人·鬼·情》之外,中国还有什么优秀的女性主义影片的话,笔者私下以为,《七月与安生》是近年出现的较好的一部,希望有机会的话,可以再聊聊这部片子~

 4 ) 秋芸

-----------------------------------17.MAY.2019

影片所塑造的秋芸是多重意义上的女性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形象。

秋芸自我表达并获得成功的开始便是以女性身份在舞台上扮演男性角色。她扮演的赵云、诸葛亮、关羽都称得上是中国传统世界中的理想男性形象,钟馗更是充当了秋芸理想中的女性庇护者。

以“钟馗现身”的经典片段为例,被刺伤手掌的秋芸用代表钟馗的红黑油彩抹花了脸,哭喊近似求救,向她的“钟馗”求一条生路。京剧扮相的钟馗在此时作为实体出现窥探秋芸,他的唱词与热泪充分表现了秋芸内心的挣扎与郁结。

两性形象中的一方往往会在秋芸的行为表达中缺失。当她以完整的男性形象出现,会以男性的口吻表达自我作为女性的诉求;当秋芸作为女人,因为缺少男性庇护者,她的女性话语主体性又模糊不清。

这种丰富的感性的呈现正说明影片所表现的性别刻板定位的困境不仅是单纯的戏剧化桥段,也是每位现代女性在生活中都可能陷入的艰难局面。因此,秋芸的迷茫和最终主动的自我选择对观众而言更具深刻的启发意义。


仅作个人存档。

是前段时间深焦发起的深交微影评大赛的参赛内容,字数上有严格限制。以后有机会再细写。

#本文整理收集于微信公众号“一瞧ONELOOK ”(onelooker44),欢迎关注。

 5 ) 一个并不华丽的乌托邦

这部电影,据戴锦华所说,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性电影。
的确如此,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做女性主义文本分析的电影。尽管导演说在拍摄的过程里,并没有主题先行的意识,它的情节设置却处处呼应着性别认知的主题,几乎每个镜头都有强烈的隐喻,且前后照应,连贯起一个没有哀怨与激愤,却极为深刻,充满批判意味的女性故事。
虚实交织的画面里,灯光下的炫目舞台与现实世界里的平实生活相互对照,作为戏中戏的《钟馗》回响着凄凉的唱腔,成功渲染人物心理,也暗暗深化影片主旨。
这不由地让人想起《霸王别姬》。那是乱世中一出悲凉的畸恋,是对沉重历史的深情回眸中所迸发的红尘往事,直指宿命之无常和人物之渺小。它改编于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其小说标志性的诡异浓艳元素,像没落贵族的脂粉生活,京味儿唱腔间的浓烈忧伤,与主流不合拍的性别认同,迷离眼神中的哀愁怨恨,因被导演放到了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而不显得空落,反而增添了一种反观文化的深刻意味。陈凯歌凭此成功进军戛纳,这恐怕也将是他难以超越甚至难以复制的高度。
《人•鬼•情》与之不同,一方面其主题所涉及的性别应该解释为“社会性别”,英语叫“gender”(指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区别于“sex”。另一方面,它淡化了历史背景,比如关于主人公在“文革”期间的遭遇,影片没有任何画面描写,只借杂志上的几个句子用他人之口简单陈述。它的表达重心几乎完全集中于秋云和她所饰演的钟馗,并无历史环境过多的干涉。它所讲的并不如《霸王别姬》那么丰繁复杂,这只是一个社会公认的成功女性的成长故事,但又不是一部简单的女性励志电影,因为它非常沉重地指出了一个现代女性在当今社会里的尴尬困境。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秋云”,从走江湖戏班里的小女孩成长为国家剧院舞台上的名角,终于如其父所愿“走了红,成了名”,在外国记者的闪光灯下被夸赞“你真是一位神奇的中国女性”,在文人的笔头下被赞许“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但是,并不是一切就此“顺当了”。

酒醉后的秋云对父亲说“你演钟馗,我演钟妹,你送我出嫁。”
这是长久以来埋藏在她心底最深切的渴望。
所以,她执意演一出《钟馗》,哪怕朋友不看好。因为只有钟馗才是她心中的 “一个最好最好的男人。”
幼时,当秋云遭遇男孩们的嘲弄时,原本青梅竹马的二哥也倒戈相向“你去找你的野爸爸吧!”后来,曾救她于重围之中的张老师,在说出“我总觉得永远也看不够你”的类似情话后,携带家小离开省城。再后来,嗜好赌博的丈夫欠下赌债,债主追讨到家,翻出一本描写她幸福婚姻的杂志,冷冷地说中她的心事。现实生活中,王子公主的经典模式里永远缺少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只有在舞台上,捉鬼归来的钟馗才为她热泪盈眶“来到家门前,门庭多清冷。有心把门叫,又怕妹受惊。未语泪先流,暗呀暗吞声”。
光环之下的她,也只有钟馗一个知音,“人世间,妖魔鬼怪,何其多也!”
幼年里,因为母亲头上的“红字”,她丧失了一群小伙伴的簇拥,还险些被父亲生拉硬拽出她钟爱的舞台。在父亲由衷的担心中,她终于妥协“那我不演旦角,我演男的。”她逃避着屈辱的身世,拒绝重复母亲的命运。
但是,即使在成长过程里恪守着不成文的信条,潜滋暗长的谣言还是伴随着嫉妒和猜疑在笑里藏刀的人群里传扬。
终于,在《三岔口》的舞台上,她一身武生扮相,翻身跃上案头,在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跟头后,被一根预谋中的钉子深深扎进掌心。在一幅幅貌似关心实则看热闹的嘴脸下,她不动声色地面众亮相,翻开手掌,镜头中映出流血的伤口。退到后台,各式各样的脸谱,掩藏着欣赏战果的得意表情,关切地问“这是谁干的呢?”。她喊疼的声音里还带着稚嫩的孩子气,潜伏在旁观者心中的无形恶鬼却依旧杀气腾腾。
看到此处,不由地感到心疼。
她需要钟馗,将这些邪恶的、隐形的鬼,一网打尽。
于是,影片的末尾,当与钟馗相对,秋云说“我从小就等着你,等你打鬼来救我。”
另一方面,作为嫁妹的钟馗还充当着父兄和“媒人”的角色。捉鬼归来的钟馗穿着红袍,带领驯服的小鬼们,欢天喜地地抬着花轿,走在婚嫁的路上。所以,钟馗这个传说中丑陋无比的鬼,在秋云的心中还象征了幸福与完满。
现实的结局是
 “我已经嫁给了舞台”
“我不后悔”

舞台上,秋云为自己架构了一个并不华丽的乌托邦,但在现实暗压的苍穹下,她只能隔着永恒的距离用向往的姿态张望。
这或许是一个反抗传统道路的女性无法逃脱的社会宿命。

另外,推荐这部影片的权威评论——戴锦华所著的《电影批评》中《第八章 影片分析举隅1:<人•鬼•情>》

 6 ) 做鬼容易,做女人难……

做女人真的很难。

有个性不行,明明是个女人,却非要扮演男人演着都嫌累的角色,这教人如何能不嫌弃?
有才华不行,一个假小子,抢尽诸位真姐妹的风采,也就难怪她们往人手上钉上一颗嫉恨的钉子;
有了爱情不行,君不知自古多情空余恨,既然爱了,就得担着闲言碎语以及人家不爱你或是脱不开身来爱你的风险;
有了事业不行,丈夫会吃味,男人会计较,没法子,谁教这世道便不容得风头盖过须眉的巾帼,老话叫“牡鸡司晨”。

那年秋芸还小,只是想学戏。养父说女戏子难为,她道,那好啊,我从此不演旦角只扮武生。
后来她长大了,情窦初开学艺初成。师傅爱上她女同行嫉妒她,硬生生地把她从舞台上的英俊武生逼成丑陋的钟馗。

做鬼还分甚男女?
秋芸把钟馗的脸谱图案挂在门上,她坦言,她想这个角色想了一辈子。
她对养父说,她同丈夫和孩子的生活过得好了,好的不能再好——个中滋味,却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钟馗嫁走的不是自己的妹妹,嫁走的就是秋芸自己。
她把身为女人的魂魄,永远地嫁给了艺术舞台……她不负钟馗,钟馗亦无负于她。

秋芸说:“我不后悔。”
我也相信,她不后悔。

PS:
有时候想想,诸位看官又哪位不是生活中的秋芸?至少,也都感受过秋芸的难为。
在众人眼中,有个性不行,有才华不行,有追求不行……一个什么都行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任何人都接受的没有棱角的人,其实本质又该如何呢?
模糊的,其实根本不是人与鬼、男与女的界限而已。

 短评

草堆后脑勺,幻灭独木桥,油条流浪狗,落地一碗枣;桌上藏钉,杂志勒索,自助餐上吃不到烙饼,倾家荡产八围酒席,钟馗嫁妹嫁出现代舞;既然不存在完美的男人,就嫁给舞台,让自己成为完美的男人;几年后,陈凯歌拍了一部性转版的《人鬼情》,叫《霸王别姬》。PS:李保田演技爆棚

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据戴爷说是她唯一一部哭成狗的电影。抛开从中爬梳关于性别的隐喻辞典,我特殊地为秋父感动,那并非生父的父亲,却依稀是这孱弱的男权社会中唯一一个正面形象,尽管不完美,但我的所有泪都是为他流,此外就是为秋芸在女厕所被指认为男人而被责骂那一段,这不仍是当下某少数群体时时伴随的阴影的性转版吗。

5分钟前
  • unidolphie
  • 力荐

一碰文革就失语。今天看来这片儿充满情欲张力,小孩子之间即已如此,再着就是秋芸与父亲之间。镜子用得出神入化(尤其片头,无怪戴爷狂赞之)。[霸王别姬]根本就是个倒转的[人鬼情]嘛……只是凯爷知道怎么拍成大片儿。最妙的是京剧[钟馗嫁妹]剪进去的那些段落产生的蒙太奇意义。

10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别忘了是先有人鬼情,才有霸王别姬的。一个是扮钟馗的裴艳玲,一个是扮旦角的张国荣,最后一个在肉体上自刎了,一个在精神上自焚了。讲尽了了女人的悲哀属性

11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力荐

"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1.以后台多重镜像,人鬼对视与互换起首,戏中戏作承转与互文,舞台人鬼对话结尾。2.女演男而获得话语权,达成自我拯救,却仍是在场的缺席者。3.男性作为缺席的在场者:"后脑勺"生父与夫君。4.扎钉子惩罚,化妆室里的嘶喊与晃烁之光,红与黑的油彩由截然两分,终至融为一片黑。(9.0/10)

1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8/10。秋云就是那个傻子,冲破了围困她的现实牢笼,文革后的丈夫在外打牌始终没出现在镜头里,生父不敢正脸见她只留下一个后脑勺的符号,父亲在酒席散后满屋子蜡烛的黑暗中捉不着鬼,男性没有力量拯救秋云,正如债主拿来讲她幸福婚姻的杂志,正如手掌扎了钉子后那个油彩的笑脸,她不看清人世间的真实面孔,更不晓得自己遭伤害的理由,她与童伴玩耍就任性地不愿当任何人的新娘,以至包括青梅竹马在内的男孩子都加入对立的阵营群攻她,注定一生极力挣脱女性命运,男装进女厕所被逮是秋云第一次在群嘲中被人解围,然而独自画上女装赢得张老师青睐的女性心理又一次被男性的逃避所抹杀,片中乌云密布向她压来,舞台上众多鬼纠缠的秋云只有无助的哭泣。忍受爱慕者的褪色和世俗流言的纠缠,结尾秋云和钟馗的对话揭露了真实心声:人心诡诈胜过阴间可以直面的鬼。

1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中国女性电影的代表作,秋芸这个角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程蝶衣,同样是戏台上的角儿,又都有对性别上的困惑。片中穿插了好几段钟馗打鬼和嫁妹,很好地将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出来,对镜子的几次运用也很妙,是人是鬼虚实难辨。两段草垛子旁的戏是命运的一种重合,慌张的主观镜头绝佳。

23分钟前
  • 超cute侠
  • 力荐

真牛,这性别认同跟《霸王别姬》倒是一种呼应。各种以戏剧片段的转场,人与鬼的指涉,以及片中透露出的哀怨与无奈。文革之后的故事略弱一些。但是徐守莉真不错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非常惊艳的女性电影,该分析的戴老师分析得透透的了,女性困境每一天如影随形。我自己很直接的观感是:成为女性就是缺失,一个女人永远在缺失些什么她好像本来应该有的东西,当然,这种缺失的定义包括了很多弥漫的社会规训,但这种缺失感是切肤的。如果要抗衡,就必须把自己甩入一个失真的语境里去表达:要么融合入男性权力机构里,为自身带上很多男性特质从而失真;另一种方法基本就是搞创作吧,间接表达,甚至永远驻扎在一个虚无缥缈的virtual world,就是片尾的那个舞台。同时也想到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女性创作女性视角的影片,都还是很fragmented,没有这一部这么comprehensive讨论问题的了。PS. 没有男性就没有缺失感的意思

30分钟前
  • 力荐

戴锦华:“秋芸是一个多重意义上的女性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她在表达的同时沉默。她扮演男人,以此表达自己,并借此获得了成功。然而,在她扮演男人的同时,她便以一个男性形象的在场造成了她作为女性角色的缺席。她作为一个女人而表达,却以女性话语主体的缺席为代价。”

32分钟前
  • 北时一
  • 推荐

秋云一生都在追求一个钟馗一样的男人,有力量、可靠,拯救那个承受人世间种种不堪的自己。然而她只能做自己的救世英雄。30年前的电影,超牛的。

35分钟前
  • pepper
  • 力荐

当她习惯对所有失望,她终于认识到唯有泯灭性别无关流言的舞台才是最终归宿。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果然名不虚传。男有程蝶衣,女有秋芸,人戏合一,中国的性别易装最早起源的确是在戏剧。越来越喜欢第四代导演的作品,看看现在商业的第五代和不知所云的第六代,第四代实在要好太多。

40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讲寓言的秘诀是只着重讲一个寓言,但这个电影讲了好几个,很不幸这些寓言都面目模糊,而且互相排斥对方。钟馗嫁妹是女性受支配的寓言,女主饰演钟馗是反转其地位的寓言,但她却说“钟馗是个好男人”重新承认了男性支配地位。然后这些寓言被统和成宿命论,男女都受其支配,前面的寓言全被消解了。

41分钟前
  • 艾弗砷
  • 还行

现实、传统、批判、个性、人道

45分钟前
  • lee
  • 较差

女版《霸王别姬》。全片以钟馗嫁妹作串场蒙太奇,令人惊艳。但叙事太过平铺直叙、人物情感刻画不深。3星半。PS:戴锦华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这种说法未免太牵强了。戴老师咱能不能有空多看点电影?别再把文学、社会学评论拿来充当电影评论,更别再瞎贴标签乱戴帽子了?

49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生为女人……

52分钟前
  • 堅定de錫兵
  • 力荐

电影根据戏曲家裴艳玲的真实故事改编

5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镜像场景的自我指涉主题,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本片与「霸王别姬」有着一体两面的微妙呼应:如果说程蝶衣断指(阉割)后拒绝男性性别认同,并终以「虞姬」成为艺术的化身;秋云则由于幼时对爱情幻灭而拒绝女性认同,并自觉选择男性角色(钟馗),但终束缚于女性身份中渴望却得不到爱情/男性的拯救。

60分钟前
  • A。
  • 力荐

男蝶衣,女秋芸,“中国唯一的女性电影”。一条线索(实)是秋芸一生的坎坷遭遇,是叙述性、情节性的;另一条线索(虚)是钟馗打鬼嫁妹等,是秋芸想象的、描绘性的;八场后台戏(半实半虚)完成虚实过渡与融合。片头秋芸扮钟馗照镜人鬼对视,片尾大全脸谱与秋芸叠在一起人鬼对话,首尾呼应结构浑圆。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