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

大陆剧大陆2010

主演:吴秀波,林永健,陆剑民,田小洁,张晞临,任正斌,吴晓东,海清

导演:刘江

播放地址

 剧照

黎明之前 剧照 NO.1黎明之前 剧照 NO.2黎明之前 剧照 NO.3黎明之前 剧照 NO.4黎明之前 剧照 NO.5黎明之前 剧照 NO.6黎明之前 剧照 NO.13黎明之前 剧照 NO.14黎明之前 剧照 NO.15黎明之前 剧照 NO.16黎明之前 剧照 NO.17黎明之前 剧照 NO.18黎明之前 剧照 NO.19黎明之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1 15:23

详细剧情

1948年,国共两党的抗争已达到白热化阶段,天下大势虽初现端倪,却也恰恰处在极为凶险,丝毫容不得有任何闪失的关键时刻。九月的一天,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沪落网并叛变,为求自保其意欲向时任上海国民政府中央情报第八局的局长谭忠恕(林永健 饰)供出一名重要卧底,此举无疑关系着我党革命的成败。谭此前和我党传奇特工水手有过多次交手经历,此番他胜券在握,而一连串的变故令其意识到敌我双方泥潭之凶险。与此同时,谭为了阻止药品大亨庄文清手中的药品落入解放军之手,透过儿子的校长段海平(陆剑民 饰)实施摩西计划;极富野心的第八局行动处长李伯涵在疯狂追查共党卧底的过程中,则将矛头指向谭最信任的总务处处长刘新杰(吴秀波 饰)。   你来我往,明枪暗箭,黎明前最凶险的棋局悄悄布开……

 长篇影评

 1 ) 有的人死于人品,有的人活于人品

被N个朋友推荐后,开始了这部片子的第一集,就如看美剧一样停不下来了,今天终于看到大结局。一直看得特别紧张,今天竟被最后一集笑翻。看到谭忠恕的小群体集体有理有据地把猴脸李伯涵洗成共产党,听着李猴脸崩溃的大叫,觉得又解气,又好笑,第一次觉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如此的解恨。

笑过之后,有一点惆怅。在最后一集,齐佩林和孙大浦帮刘新杰平反后,露出真诚的笑容,很为我们的刘同学纠结了一下,这些哥们啊,始终还在保护你这个敌人。。。还有最后的字幕打出谭忠恕的半生不自由,实在太不幸了,小刘你成功了,谭大哥在台北却好惨啊。。。

小时候拍国共的片子,黑白分明。现在的片子终于中肯一些了,党国的官兵不再个个面目狰狞,阴险狡诈,他们也有我们身边人真实的影子,只是有不同的信仰和身份;我方也不再始终坚贞不屈,只只神勇无比,也会在严刑和亲情面前低头,也有很多流血牺牲。其实好坏参半的人才更经得起推敲,势均力敌的比赛才更有吸引力。

到片子结尾,我是真的是喜欢上了这几个敌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小可爱,谭忠恕私下里也是个好丈夫好儿子,偶尔爱拿人名字开几句玩笑;孙大浦单纯可爱,憨厚贪吃;那样油滑的齐佩林,竟是那样讲义气!!!

很多人质疑最后三人联合洗白刘新杰、洗黑李伯涵的原因。是的,我开始看到大家摆事实、讲道理,把电话那头的李猴脸气得吐血,觉得很好笑,初初以为貌似精明的大家都受到了蒙骗。仔细想想,其实觉得大家最终目的根本是联合在一起蒙骗那个欧阳,达到复职并救兄弟的共赢而已。

到最后,究竟谁是共产党已不重要。大家更怀疑的刘新杰在被齐、孙发现之后,毕竟手下留情。无甚可疑的李猴脸却背后放暗箭,端了大家饭碗。这样的人品,一起把他做掉那是民愿所归,人心所向。大家宁可顺着水手的思路,做一次棋子,也不能让这样的小人得志快活了。

李伯涵输在人品太差了,对丁三的绝,对顾晔佳的狠,对同事的打压。。。早在最初大家什么证据都没有的时候,齐佩林其实就一直挖空心思的想找证据陷害他了。更不要说后来他出卖大家。而刘新杰对同事的好,你可以说是伪装,是为了掩护自己,但如果没有本性的善良会做人,也难以做到如此自然逼真恰到好处。

刘新杰和共产党兄弟是一种同志情,是为共同的信仰,和八局的同事却是一种在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温暖感情。记得看潜伏时特别害怕担心,觉得孙红雷一旦暴露,就要走那一套可怕的程序,会死的很惨。而这个片子里,看到后面我甚至不是很担心,即使暴露,大家也不忍伤害,就算死也会让他死的舒服。谭忠恕的多次考验,只是想说服自己相信。大浦和齐佩林也是一样的思路,他们都是那样怀疑,但又是那样不愿意相信,所以绞尽脑汁的去证明去推理,去逼迫自己相信。在他们心里:第一,最好刘新杰不是,第二,如果是,那也是兄弟,不会害自己吧。

这个片子,吴秀波很出彩很到位,身体语言,眼神传递,估计很多粉已经出来了吧。还特别的喜欢演齐佩林和大浦的演员,都演的非常出色,举手投足,都不马虎。倒是海清演的吃力,这个纯情女共,似乎觉得大气不敢出就是温柔了,年龄也不合适,估计是拉进来做宣传用的。倒是不时出现的几个女二女三女龙套都身材高挑,端庄典雅,很有气质(导演的眼光我很满意),让我怀念那个年代的旗袍大波浪时尚。。。还漏了丁三,也是绝顶聪明的灰色人物,没什么主义,但至少恩怨分明,为我们开了关键的几枪,也赞一个!

 2 ) 黎明,就要到了

1948年秋的上海,“水手“段海平领导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了获取国民党的潜伏计划,在卧底多年的中共党员刘新杰的暗中帮助下,与谭忠恕为首的国民党第八情报局特务斗智斗勇,展开了生死较量。地下党组织接连被破坏,水手的部下被捕和牺牲,刘新杰被怀疑,奉命指挥一次次的抓捕行动,也处于危险境地。最终段海平设计反间计,用自己的被捕和大量细节使谭忠恕上当,以生命的代价破坏了敌人的木马行动,而刘新杰继续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迎接黎明的到来。

《黎明之前》叫人看得很过瘾,整部剧,就象编导摆出的一副珍珑棋局,让观众去自行破解。仿如《毒巧克力案》的多重解答,又似《罗生门》多版本讲叙,《黎明之前》的创作者,以开放的心态,为观众提供了很多扇门,你选择走进的门不同,你可以得到的故事,便将以不同的面貌呈现。

 3 ) 《黎明之前》编剧自述:我的《黎明之前》(二)

四、创作中和当下一些片断式的想法

1、对历史的幻想
从前,在策划一部年代剧时,有个同事说到一个概念:“对历史的幻想”。我深以为然。
我们常常要找寻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故事,要结识很多与自己时空相隔的人物。我认为,有依据的幻想,才是正确的方法。
在这样的体验中我总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说:“那个时候的人是怎样的,那个时候的事应该是如何……”
在这样的体验中,我只能幻想。
这种“对历史的幻想”绝非孟浪,而是敬畏。
我认同的结论只有一种:“那个时候,可能有这样的事发生着,可能有这样的人生活过……”。

2、人物原型
《黎明之前》这部戏中的角色,无论主要次要,统统没有一一对应的真实人物原型。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综合了很多人的特点、性格和事迹。我不认为作者必须要参照某一个真实人物来创作,除非是传记类的作品。我也不认为作者有权力摁着某个历史人物当原型。这是个尊重的问题。

3、真实、可信和虚构
人们常常说“真实可信”,说顺嘴了之后,这个词组显得无比自然。但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真实”与“可信”之间,不是总能划等号。
我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找寻“真实”是南辕北辙,衡量文艺作品的标准,应该是“可信”。这种“可信”是建立在设定和假定性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存在于作品自有的逻辑中的,另一种真实。
我们在形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细节时,常用一个词“逼真”。我理解,逼真就是接近真实、迫近真实,但绝不能等同于真实。
我对于“虚构”,有这样的理解:虚构不仅仅是创作的手法,有时候它甚至是对创作的一种要求。虚构不仅是作者有权利使用的手法,同时也是有义务遵守的条规。
这既是尊重真实,也是尊重创作。


4、美剧
关于《黎明之前》有一种说法,“美剧本土化”。有人说这位“70后”编剧是个美剧迷,所以《黎明之前》具有美剧的味道。我知道这是褒奖,但还是想说说我的看法。
其实咱们很多人都是美剧迷,多到你不敢相信。“70后”、“80后”不必说,“60后”、“50后”、“40后”中,也不在少数,只是很多人都没想起来。咱们全民看美剧,是从《加里森敢死队》开始的,想起来了吗?后来还有《斯蒂尔传奇》、《蓝色月光》、《成长的烦恼》、《神探亨特》、《侠胆雄狮》……曾几何时,各大译制片厂跟现在的字幕组一样给力。
其实我想说的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部分观众看《黎明之前》时感觉到的“像美剧”,其实感受到的是一种标准。因为只要想像一下创作的状态就能知道,照着美剧写,是写不出美剧味道的——这种尝试不是没有人做过。

5、一个故事
《黎明之前》是个故事。它源自一个梦,用幻想补全。
它不是历史、不是现实、不是教科书、不是特工手册、不是科普读物、不是人际关系大全、不是职场秘笈、不是恋爱宝典、不是笑话集、不是心理分析指南、不是里程碑、不是奠基石、不是剃须刀、不是挖掘机、不是软炸里脊、不是清凉油……除了一个故事,它什么都不是。
可是作为一个故事,它很好看、很精彩,用来打发时间应该很不错。娱乐,就是娱乐。
“讲一个好故事”——就是我的信仰,我一直尽力而为。



附:剧中人物姓名不完全揭秘

谭忠恕
来自《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谭国彬(谭忠恕上军校时的曾用名):有一位亲族长辈,出身于宗教家庭,原名是按圣经中使徒来取的,叫做“约翰”,抗战时瞒着家里参了军,自己改名就叫“国彬”。
刘新杰
我的一个同学,睡上铺的兄弟,湖南岳阳人。这名字真像当年的军校生自己起的。
齐佩林、卫克利
也是来自于亲族长辈,觉得人家名字好,直接用的。
边日南
这个名字来自于好友的同学,朝鲜族。边日南和“图们江”酒馆的设置,参考上海当年朝鲜人聚居区的情形。
毕玉海
我的小学同学。
钱 宇、孙大浦、李伯涵
这一串一块儿起的,“赵钱孙李”。没有赵。
钱宇是我大学同学,是个导演。
孙大浦来自于“鼎盛佳作”的剪辑师张大朴,正巧他也是《黎明之前》的剪辑。
李伯涵,当年有过一部戏《天一生水》是我起的名字,伯清、仲淇、叔涵,换了个次序得到“伯涵”。
段海平
段姓来自摄影师段正军。当年我们一块儿在浙东转悠,到了个地方叫“海宁”,是徐志摩故乡,变个字得到“海平”。又联想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所以段海平真名叫做李潮生。“李潮生”没用上,下次用。
顾晔佳
我大学同学,录音师。


                                 (文/《黎明之前》编剧黄珂)
                                            2010-10-24

 4 ) 温情而残酷的黎明之前

该怎么评价这个剧?当时是无意中点到这个剧的,7年后依旧是大爱。

它极好,却极少有重播率。它没有很多人知道,可是喜欢的人能看它30多遍。它使吴秀波开始得到奖项与关注,可它还是很少很少被重播。
可它依旧是我觉得最好看的、最烧脑的、最不侮辱观众的、最真实的谍战剧。

它好看,是因为人物养眼。主演是一个已经40多岁的男人,在剧里活生生就是30岁的性情。刘新杰军装时帅气、开枪时英气、撒娇时宝气、无赖时痞气。关键是那一众女配们,个顶个的都满满的漂亮与气质啊。而一众男配们虽不以颜值取胜,可若想不喜欢他们这些男人,是绝对不可能滴!

它最烧脑,是因为它有《碟影重重》的风格。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它就以快节奏的情节、碎剪辑的画面,让人只能不错眼的盯着看。一个小细节漏过去,你就会看不懂后面的故事。紧张的猜疑感,贯穿整个剧。特别是水手牺牲的那个情节反转,甚至李伯涵的死亡的反转,都让人意想不到。整个剧情极紧凑,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就是一个伏笔。只能不停地跟着画面走,跟着对白走,这些都与将来的故事走向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很多习惯了韩剧的人,都叫着看不懂。倒是爱看美片的,大呼过瘾。
是的,它很烧脑。因为从第一集开始,观众就很明确的知道哪个是潜伏者,而且是个漏洞百出的潜伏,却只能看着狩猎人步步逼进,把他逼到山穷水尽。看得提心吊胆。

是的,它最不侮辱观众的智商。因为对手是那么的出色,没有一个是傻到不称职的,没有一个是能让你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人物。故事的逻辑性很强,一切铺垫又合情合理,实在对得起观众的正常思维,不担心会被雷成内焦外糊的状态。

为什么只有它才是最真实的? 人性真实
它真实地还原着当年那些“钉子”们的日常状态。 是的,双方立场不同,信仰不同,可是这不妨碍双方成为朋友。当没有冲突时,当脾气相投时,他们很自然会亲近。也许开始只是为了掩护身份,也许后来是为了利益相关,可相处多年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必定真切!
这里没有无往不胜的“我方”。水手及战友们,一个一个被发现,一个一个牺牲。看着“敌方”缩小的包围圈,逃不出去。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亲人陆续地在眼前倒下,刘新杰不能伸手援救,痛彻心扉,怎么才能掩饰?
这里没有无能的“敌方”。他们也是慎密的分析,排除一个一个嫌疑人,张开罗网抓捕了那么多对手。
刘新杰没有永远地“坚定不移”,他有面对失败时的迷茫、他需要水手来指引,最终才成为一个“烂死在朽木里的钉子”。谭处长是他的上司、又是敌人可也如同亲生兄长,是会庇护他?还是告发他?
各种情绪的交错起伏、敌友共存,才是真实的人性。
没有永远无敌的“我方”,没有随意可以被阴掉的“敌方”,才是真正的残酷的战场。



非常喜欢这个剧,在看过的众多谍战剧里,它一直是我心里的第一(虽然当年潜伏我也看了5次)。 接下来的〈一触即发〉与〈潜伏〉并列,各有千秋。
多一句,这三个剧里的通病是:全在一个地方拍的,各个街道看着实在太眼熟了。哈哈哈

 5 ) 转载:《黎明之前》之信仰:刺破黑暗的理想光芒

(2010-08-26 16:17:31)转载标签:杂谈黎明之前电视剧吴秀波林永健 分类:声色光影
——————————————————————剧透,慎入————————————————————

信仰这个词,对于现在的很多人而言,就像天边的云朵那么飘渺,或许,这是一件好事,庸常生活里,人人本来就应该为着自己活着,一个理性的社会总是胜于狂热的;但曾几何时,我们的精神土壤越来越稀薄,我们身边和心底的感动越来越少,我们渐渐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平静和幸福。

我无意把一部电视剧的意义拔得太高,还是那句话,是否喜欢是否感动,存乎一心,并不能普适众人,更不能强迫他人。不过至少,它打动了我,就是这样。

 

读大学的时候,看过冷梦的两本小说:《天国葬礼》和《特别谍案》,讲述的都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特工斗争的故事,尤其是《天国葬礼》,至今想来,仍然会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悚惕——不是为了谍战中的手段有多么残酷,只是因为书中人的心灵有多么痛苦。

 

刘新杰,也一样。十年的潜伏,他是不是快要忘记自己究竟是谁?爬过尸山趟过血海,对他来说,抗战时的共御外侮甚至是一种快活吧?因为不久之后,他就进入了中情八局。黑与白的世界,在他的眼前倒转,从此,便是等待,等着一个召唤,唤醒他,去死亡。

在这些日子里,他就像一个演员,要演好一个叫作“刘新杰”的人,那个人开朗爱笑,和谁都处得很好,那个人混不吝,受人欺负就一定要找回场子,那个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像没有机心,却又厉害能干。十年啊,刘新杰要每一天每一刻地做一个演员,做一个好演员,就要与剧中人合而为一,剧中人似乎渐渐上身成了自己,可那毕竟不是自己啊,也不能成为自己,于是,他每每一句“撒扬那拉”来区别两个“我”,用酗酒按下孤寂,午夜被梦魇惊醒,甚至,他不敢爱,哪怕心动了,也不能承认……(其实观众是喜欢臆想的,而且,我有点被吴秀波的访谈误导了……和石头聊戏,我认同她的观点,白天的刘新杰也是真实的刘新杰,那个洒脱的刘处身上一定也有着刘新杰的本色,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前期有些纠结过度了,呵呵。注于9月2日)

十年了,他每天都要做报纸上的九宫格,是希望那个命令到来,还是永远不要?终于,休眠者被唤醒,接下来的痛苦与考验,却是更甚的,表面上的平静被打破,让他感受到更深的恐惧。军情局里,他裙带稳固,似乎如鱼得水,但是,请别说他只是一个逍遥派,梁山好汉还要纳个投名状呢,何况,从一开始,他就陷入了怀疑的漩涡。沈明铮、毕玉海、边日南……这些人一个个直接或间接地死在他的手上,还有他的弟弟,他嫡亲的弟弟,他几乎是亲手放弃了他的生命。那是他的战友,是他的兄弟,他,是一个人,不是机器啊!

面对着沈明铮举枪自尽的微笑,他什么都不能说,面对着毕玉海的尸体,他失去理智地挥拳砸向开枪者,面对着边日南的牺牲,他只能含泪用摩司密码轻敲桌面致以哀悼,而失去阿九的时候,尽管他早就已经料到,但那一刻,他就像放弃了自己一样,眼神发直地走过,然后折断一样地倒下。敏仪离开的时候,问他:阿九告诉我,他也姓刘,他是你的亲弟弟,对吗?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就像一记重拳击中了心脏,原来,原来是这样!她说:给阿九的孩子取个名字吧,你是他的亲大伯啊。他却只能讷讷着:我还不知道是男孩女孩呢……如果有一天孩子长大了问你,他爸爸在哪儿,你就说他爸爸和我在一起……

那是什么意思呢,要在一起的话,只有死亡吧?在接到苏醒命令之后,刘新杰已经很多次地想到自己会死,但是,死前也要多做一点,尽可能地多做一点,像一根钉子,哪怕烂,也要烂在这根木头里——十年了,他一直没有忘记,他一直坚持着自己当初的信念,哪怕再痛苦,哪怕,再分裂。

 

在全剧的大部分时间里,水手组织要比刘新杰更为被动,面对实力强劲、资源丰厚的军情八局,他们昔日的神奇不再,就像被绞绳渐渐勒住抽紧,直至无法呼吸。如果没有水手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为刘新杰重新赢得了入场券,那么,可以说他们一直在走着麦城。

每一位地下党,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次死亡,都不一样。毕玉海的鲁莽、周汉亭的轻信,都使水手组织遭受了重大损失,也使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地下党人也有自己的个性,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毫无缺陷战无不胜。而边日南被击中后,以剧烈呼吸引发大出血,阻止了敌人从他口中得到进一步的情报,这样的牺牲方式,让我震撼莫名。甚至,还有董乾坤,泯然众人的他,一直以来的工作就是卖卖报作作观察哨,谁知道,竟遇到了如此精细的对手,被捕后,敌人用他长年不敢与之联系的母亲和幼子相威胁,他只好攀出了战友……最后,董乾坤被枪决,临死前,他的眼眸,已经不能再以痛苦或者绝望来形容——哪怕死亡,也不能让他平静了吧?无论是坚持到底,还是中途放弃,他们都付出了许多,甚至生命。

至于水手,我当然会记得他敲击摩司密码时眼中的热泪,河边求恳刘新杰的无奈,我还会记得面对敌人审问时的淡定,中毒时双目皆盲,眼神却如此清澈,但更加记得的是,他托着下巴微笑的样子:“我希望被埋在一个有风景的地方,在我的墓碑上不必留下名字……”那一瞬间,我想起了瞿秋白。在那个追捕水手组织、钟点打在屏幕上的的夜晚,我一度觉得革命真是一件特别特别残忍的事情,地下党,或者说特工,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血肉、情感、生命、梦想、正常的生活……都会被绞成碎片,刘新杰如是,水手们亦如是。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平静的结尾,我终于深切地感受到,这部连环夺命整整三十集的电视剧,原来并不仅仅只想讲好一个谍战故事,故事里的鲜血和死亡并不是最终的叙述对象。

 

告诉我这个的,不仅仅是我党人士,还有中情八局,谭忠恕。

有理由相信,谭忠恕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水手看得很清楚,他不是一个政客。面对欧阳次长这样的权贵,他不卑不亢,坚持将其亲戚收押,因为不媚上,他和他的中情八局成了政客们打压的对象。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他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这样勾心斗角的生活里,他曾无数次地想起那些在血与火中淬砺的军中岁月吧?和刘新杰一样,那一曲陆军军歌,唱的是荡气回肠。在审讯董乾坤的时候,他把脸埋在了手掌里,自己也有父母妻儿,居然要拿人家的母亲和孩子来威胁逼供,真脏啊,尤其是,那个人也曾是军中战士、抗日男儿,也曾和他一样,血里来枪里去,保家卫国!还有,那26个政治犯,他同样不愿下手,原因依然是那两个字:真脏!和水手的对决,谁胜了?哪怕在自以为得计的时候,谭忠恕也并不认为自己是胜利者吧?因为眼前的人,这么淡定,这么沉稳,甚至有些欣慰的样子,他并不看轻自己,但是,谭忠恕却觉得水手似乎超然物外,他为信仰的殒身不恤,征服了这个口称信仰党国、实际上信仰正在垮塌的男人——这样的坚定与平静,自己和自己的党国身上,还有吗?

我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在水手的坟前,谭忠恕让刘新杰自由地追随信仰而去,他说,人没有信仰怎么活下去,我也会找到的,他说,墓碑上应该刻下水手的名字,国家、民族会记住他……两辆汽车,分道而行,但他们的心,也许靠得从未如此之近。

 

什么是信仰?某些信仰也许是会过时的,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并不能包打天下万世不朽,但那些最朴素的信仰,或者说“信念”,应该永远存在人们的心里吧?比如国家,民族,公平,正义,民主,和平,善良,美好,人性,希望……

又想起《红色浪漫》了,想起了另一个共产党人、地下工作者在死牢里满怀憧憬的吟唱:

 

我有一个梦想,

一个美好的梦想——

阳光公平地洒在每张脸上,

人世间,再也没有欺凌和压迫,

蓝天下自由之神纵情飞翔。

 

我有一个梦想,

一个美好的梦想——

有一天,

温饱再也不是穷人的奢望,

孤寡人都得到妥善的照料,

苦孩子也能够走进学堂。

……

 

我有一个梦想,

一个美好的梦想——

有一天,

祖国巨人般屹立东方,

江河中再没有屈辱的呜咽,

欢歌声响彻那每一座山岗!

 

这就是我的追求和向往,

为了这我已把生死荣辱抛一旁。

只要这美好的梦想能实现,

纵然是粉身碎骨又何妨

……

 6 ) 黎明之前,一个关于国共两党的寓言

花了三个晚上,终于看完了谍战片《黎明之前》,然后迅速打开豆瓣看影评,这一次却大失所望地发现没一个与我对此片的理解相吻合的。多数帖子都停留在谍战片的基础上赞美此剧的技术。

不知道是否因我对海峡两岸关系太敏感,总认为此剧在谍战的外衣下,隐藏着关于两岸、两党血缘情深的寓意。

 

首先,谍战双方的关系很特殊,谭忠恕和刘新杰是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打仗、出生入死、血浓于水的兄弟,亲密到甚至由一个娘养大,而非传统谍战在信念、情感上都敌对的关系。

这是否在影射国共双方都出自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民族感情、血缘亲近,又曾有过一次二次合作的历史,并一起抗日。

只是信仰的不同让二者走向不同道路,但同出一脉的血缘却始终强大地影响着双方的心理。

 

单纯看剧情,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谍战片,我们抛开技术推测下编剧的感情倾向。

近20多集双方的交锋,整体上是国民党占上风,显示出编剧并不是未单纯要宣扬我党无比正确、他党无比愚蠢的传统思路,编剧对双方人物的形象给予了同样的尊重,我党有意志坚定者,也有亲情战胜信仰者,他党也有信念坚定、兢兢业业的追随者。

也就是说编剧实则把两党放在左右两手平等描述,并无东风绝对压倒西风之势。

还有一个细节,编剧狠狠地挖苦了一个极端左派组织”青年铁血联盟“,不过以极端左派的思想蛊惑年轻人,以暴力为勾当。第一次在影视剧中见到描写极端左派的片段,小兴奋下~~~

 

这个寓言最明显的是在结尾

编剧煞费苦心地颠覆了前面28集的所有推论,目的仅是为给大家一个”不可思议“吗?

为什么水手最后能让精明谨慎的谭忠恕掉进如此大的一个陷阱?以致他要用后半生的自由来弥补他的过失?为什么谭忠恕从头到尾最最怀疑刘新杰,却偏在一切似已水落石出时,要冒那么大风险帮刘新杰洗白?从结尾看,老谭其实非常明白真相究竟是什么。

所以在我看,编剧并非为一鸣惊人,而是完成他的两党寓言。

国共两党因信念不同而相互敌对,但始终都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所以谭忠恕宁愿背叛事实,也要为自己的兄弟洗白。

两人在水手墓前一起向水手敬礼,是一次超越政治、敌对关系、信仰的行礼,而唯一能超越这一切的就是民族感情,墓葬中的水手正代表着为民族事业奋斗的人士。

老谭说一切结束了,意味着曾经的敌对都已结束。

两人的车奔向不同的方向,是信仰不同依然存在,但临别的依依不舍正显示血脉情深。

老谭结局的凄凉寓言着两岸的割裂使兄弟难相见、使民族感情受伤害。

 

总之,这部剧在谍战的技术背景下,埋藏着一个寓言:民族感情高于信仰、政治

 7 ) 黎明突袭(2)

5

与其说谭局掌握刘新杰的生死掌握了29集,不如说刘新杰以及水手用自己的坚持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他的信念征服了30集,不是成王败寇的那种信念,而是相对符合更多人利益的历史选择,2集刘谭同唱陆军军歌后接着唱长亭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正预示着这兄弟二人最终在水手墓前一致敬过礼后,分道扬镳的结局。从埋钱宇到埋26个假尸,可以肯定这属于刘处的工作范围,那么遵从水手的遗愿把他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刘处应该能办得到,至于谭局同来墓前道别,倒是有点费思量,以后再说。

谭局和水手的对弈过程可以看做国共合作分歧来来回回的缩微展现,2集里齐处分析谭局的心病问题时说得很明白,zg渐成气候,jiang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在谭局身上得到具体体现。当然其中隐情并非一句两篇说得清楚的,《沧桑》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钢刀归钢刀的说法还可以接受。但有趣的是360的周鸿祎曾经对gd如何迅速结束gmd打过一个比方:蒋是个不称职的产品经理,天天就是身边的小圈子,他不知道真正的用户是几亿农民,天天搞政治阴谋,撑死搞个暗杀民丅主党派,完全不了解(我说可能也顾不上)真正的用户在想什么。gd却关注真正的用户,而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商业公关和合作做得好。你看马处被刘处倒腾过来,齐处也从不是坚定的要打倒刘处,孙处更别提。还有刘处在回答谭局说不能抓庄云清的时候,那些关于美龄号和四大家族的议论,以及谭局叹息腐败不除亡丅党亡国,这些都是对当时的真实时局有更深的影射和理解。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一个党一个国家也好,拥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不是说完全不犯错误,像水手和刘新杰那样也犯差错,及时纠错,任何情况下都勇于献身,这种能力集中起来就很可观了。谭局首肯刘新杰处决26政治犯的恶劣计划,但接下来问答话是什么?新杰呀,我们干这么多这样的事,都是为了国家吧?刘新杰像个不忍看到情人苦恼的人巧笑了下,说我们不干这事就不下地狱了吗?咱妈在你身上刻了精忠报国了?我是牛皋。其实说到底天堂地狱都在个人心中,关键是你信哪个?

6

三联评论《沧桑》的《情感与主义》文章里曾经这么说:“gсd人显然已经清楚认识到,资产阶级利益与无产阶级利益,在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社会背景下,根本无法调和,也就是说,在主义选择的后面,是中国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对当时的蒋而言,又要钱又要利,这无疑是一种实用主义选择,它显然必须背叛孙中山制定的基本政治立场”,而孙中山的三民丅主义应该是其建党建国的根本。谭局所信奉的当属此种。那么,奉蒋命为圭臬的谭局,其信念究竟是得而复失还是失而复得呢?这得看他个人的信仰建立在哪个基础之上。如果的确是救国救民修身齐家平天下,那他在30集的喟叹就不过是在八路纵队合围上海,仓皇赴台一时的心情之语,像杨立仁一样,他所毕生追寻的理想道路迅速坍塌,他为之奋斗的追求并非要退避孤岛。这种失败不单纯是一种信念的崩盘,也是一种信仰在某一个历史时期里的某种方向性的选择失败。我想,身为中情8局局长的谭忠恕,其信念恐怕是得而复失在先,能否失而复得,剧终给谭局留了一个光辉的小尾巴。


换句话说,这段直到现在都未必说得清楚的历史,究竟是以“术”代“道”的失败,还是以“道”取“术”的成功,这个胜负结果,对gmd而言,究竟是属于信仰的回归本源还是继任者改弦更张的失利,这取决于它是否真的坚持了其最初的开国之宗,也就是“天下为公”的理念。


那么,具体到个人品质影响大局的具体问题上,最近一篇关于《宋庆龄眼中的蒋介石:独裁者》文中很有意思地提到,宋庆龄初期对蒋的厌恶的确是出于对蒋个人品行的判断,因而其反蒋也是局限在非官方事务的家事上(另有早先公布的蒋公日记佐证)。但她作为孙先生的遗孀,“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丅主,这是宋庆龄衡量蒋介石是否能最终解决民生问题的两个重要因素,政治性的原因决定了政治性的结果。”


可是,蒋公又是怎么做的呢?“实用主义的蒋集团必须速战速决,消灭浪漫主义的zg,以阻止gd人对最广泛民众的发动,因为一旦最广泛民众被发动,中国的政治格局就会被彻底改变,在这场道路选择中,传统伦理道德所经历的撕裂与煎熬,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场,gсd人为全民族劳苦大众谋解放,往往需要需要背叛自己的家族、亲人,这是一种“家国”,gmd人要维护自己的家族、亲人的利益,为不被劳苦大众夺去,不惜动用残杀亲人的手段,也认为此乃“家国”。一个是为民众甘愿牺牲个人,一个是为个人甘愿牺牲民众,不同利益驱使了牺牲自己与牺牲他人之间的你死我活,这也确属中国革命的特殊境遇之一——中国的政治革命发生在列强掠夺中国的紧迫危机中,社会格式则还处于中国传统中,情感方式往往还属原有社会格式的理解和感受方式:重家庭(就算老谭不拿我当弟弟,他妈妈却拿我当儿子),认血亲(阿九是刘新杰最信得过的人),讲义气(齐孙刘堪称8局铁3角),尊师长(刘齐孙对谭局的恩威言听计从),这导致中国最初的革命者其实都经验着双重的精神生活,他们的政治生活是现代主义的,社会生活却是传统的”,这种双重的考验在卧底刘新杰身上尤其明显,当然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的折磨也并没有放过谭忠恕。

7

传统刺绣界有一种巧夺天工的手艺叫双面绣,就是在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可以绣出正反两面的图案,比如一面是猫,另一面却是狗,双面绣是苏绣名家的象征,也是经常馈赠国际友邦的国礼之一,所谓姑苏绣,绣天下。丝线只有一根,分毫之间的色料运用就在底料的厚度之内转换,飞针走线,一正一反同时勾勒出两种形象,非心思极巧手艺极精者不能想象。吴秀波以双面间谍之名称呼刘新杰,其中奥妙应属此类,拿吴秀波本人的身体形象做底料,一句话一个行动一个事件做双面的丝线穿插,观者接收到的讯息和演员要表达的意思无缝对接,这是一种非常精准顺畅的沟通,也是愿意为欣赏这部剧花点心思的我们乐意享受到的沟通。

刘处在8局处长级会议上面对各种事件消息的反应都能划到这个范围里去,不该乱问的绝不问,该表态的也不打马虎眼。比如讨论边日南的审讯时间问题,刘处陪着小心笑说,别我好不容易抓一活的,回头再让你们给审死,双层话意一目了然,给屏幕两边的人都带来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受。8局在座人听了,这是留下审讯的活口,我们听了,这是给边日南保命,同样例子还有手指打摩斯电码那个。还有,射击场上练手枪,谭局随口拉家常一样的试探被刘处轻松化解,同时接受调查李处的秘密任务,“我跟杀手用的枪一样,所以我(知道)“他”是高手,而我们观者也觉得非如此说法不能圆场,何止圆场,是无懈可击的刀切豆腐两面光,谭局你只管心存怀疑,我只管说我的正当理由。刘处射杀叛徒和敌人的时候身形鬼魅,面色冰冷沉静,弹不虚发,比顶尖杀手都酷,可是他当着谭局打枪就张牙舞爪,带顾小姐逃跑时搞那顿说辞就更张牙舞爪,摆明是假动作想要掣肘局面。吴秀波不但擅于把自己的性格融化进角色性格里,他在刘新杰和自己之间扫出了一片真空的交流地带,就像那层绣品底料,将这种双重压抑的双层透视效果贯穿始终展给我们看,每一个动作都有三层含义,刘新杰的,031的,老吴的,而且以局内人和局外人的眼睛看去,一个猫一个狗,还有一个就是干出这种活计的匠人。赞叹哪个随你挑。

比如顾小姐问刘处,如果段校长是“那个你们8局要抓的人”会怎么样?刘处想想回答“我们放错了?”这句对话包含着不止四个回合,也不止四层伏笔和景深,顾小姐到15集才暴露的gd身份,水手和谭局擦身而过的玄机,谭局设宴而段校长说我们三个迟早要见面,刘处对心上人不能展现的喜爱和顾虑,加上要扮演好刘处在顾小姐心理应该有的中情局处长的正当责任心,直到顾小姐牺牲那场戏他出现的神来之笔,等等等等我们被这么多信息冲击过一遍以后,越看到最后越回想一下前面的某一片段,那个片段却又以另外的面目和涵义出现。

所谓纯导体的说法出自吴秀波,不知为什么这话内含着一丝通透的冷冽的手术刀气质。那些内心过于敏感细腻的人,当然完全可以达到普通人所达不到的心理区域,用成熟的技艺去诠释甚至创造出一种也许根本无法再复制的状态,但对于他自己而言,懂得找到一条本能的保护通道非常必要,让别人的病痛或角色的强烈情绪流过自己,又流出去,巨大的冲击过后,表达完了,就疏离开去,这样表演者的力量不会被消失殆尽,是一种情感上的自我安全保护,看得出吴秀波已经找到这个足以藏身的缓冲带,完全懂得释放角色的威胁和支配,这对一个以此为职业的人非常重要。人认过了真才知认真的滋味,慢慢也你会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认真到底。

 8 ) 《黎明之前》的总结

齐佩林/孙大浦的关系:他好,我也好。
刘新杰/李伯涵的关系:他好,我不好。
段海平/谭忠恕的关系:他不好,我好。
谭忠恕/刘新杰的关系:他不好,我也不好。

观众都说这剧像《潜伏》。
刘新杰:口胡,余则成有我眼睛大吗?
谭忠恕:坑爹呢?吴敬中有我年轻吗?
齐佩林:勒个去,陆桥山有我忠诚吗?
王翠平:扯,顾晔佳有我嘴巴大吗?

《潜伏》和《黎明之前》的关系:
余则成的小眼睛挪到了谭忠恕身上。
穆晚秋的大眼睛挪到了顾晔佳身上。
廖三民的英俊挪到了刘新杰身上。
吴敬中的肚子挪到了孙大浦身上。
——综上所述,《黎明之前》是《潜伏》的毕加索版。

阿九拥抱着刘新杰:我们十年没见了……
阿九深情看着刘新杰:我一直跟着你……
阿九胆怯的告诉刘新杰:我结婚了……
阿九愧疚的告诉刘新杰:我媳妇怀孕了……
阿九决然告诉妻子:我必须去找他……
最后刘新杰痛哭:阿九是我弟弟……
——综上所述,编剧的目的是想玩死腐女。

顾晔佳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倒在刘新杰怀中。
刘新杰:我是共产党……
顾晔佳:我已经知道了……
刘新杰:我是031……
顾晔佳:我也知道了……
刘新杰:你还不知道我去黄埔之前的真名……
顾晔佳:现在我知道了……
刘新杰:我还有个小名……
顾晔佳:……我可以死了吗?

《黎明之前》的隐性线索。
马蔚然:这叫变质岩。
——所以他变质了。
庄云清:我姓庄。
——所以他装(庄)死了。
段海平:我的代号是“水手”。
——所以他死于喝水。
边日南:我是朝鲜人。
——所以朝鲜日了南朝鲜。

《黎明之前》和美剧的关系:
导演是看过《24小时》的。
编剧是看过《数字追凶》的。
丁三是看过《秘密部队》的。
齐佩林和孙大浦是看过《兄弟连》的。
段海平是看过《犯罪心理》的。
刘新杰是看过《人人都爱雷蒙德》的。
李伯涵看的肯定是英剧:《新福尔摩斯》,不仅学着破案,还学着吸毒。

水手和媳妇都是地下党,于是水手媳妇挂了。
阿九和媳妇都是联络员,于是阿九挂了。
顾晔佳和刘新杰都是潜伏人士,于是顾晔佳挂了。
周汉亭和何秀宁假扮夫妻,于是何秀宁挂了。
——所以,共产党的夫妻政策是:二丁抽一。

 短评

潜伏是剧集,黎明之前是抻长的电影。

6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吴秀波有陈道明的气质,强大的孤独感近年荧屏难得一见

9分钟前
  • JFN
  • 推荐

“我是一个钉子,就算烂,也得烂死在这块木头里。”

14分钟前
  • 小叽仔
  • 力荐

不同于其它的冷血谍战片,“黎明之前”实在太有生活气息了。不管民国还是共和国,搞好办公室政治,关键时候总是能救命的。这不是谍战片,是刘拉拉保命记……另外,孙大浦够Q的......

19分钟前
  • 苇间疯
  • 推荐

讲述一个小白脸骗得所有苦命大叔心甘情愿被他害的故事。(喂

23分钟前
  • Akira Sensei
  • 推荐

——你太没人性。。。——我有党性啊~~~

28分钟前
  • 暮牧
  • 推荐

我好爱吴秀波

30分钟前
  • spielmann
  • 力荐

我喜欢上了又一个大叔 \(≧▽≦)/

33分钟前
  • 戴金链的兔子
  • 推荐

向031号从容淡定嬉笑怒骂的气质学习

37分钟前
  • 春秋亭外*联吟
  • 力荐

难得一见的不把观众当弱智的好剧,情节紧张节奏紧凑,多条线索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故事开始就告诉观众谁是卧底,却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结局置之死地而后生。主次要演员功底很深,每个角色都很出彩。

40分钟前
  • 枝桠小树枝
  • 力荐

“当信仰无比崇高,就值得为它牺牲一切,这是水手和刘新杰的选择。当旧的信仰坍塌,至少还有一份真正的情义值得守护,这正是谭忠恕的选择。”

45分钟前
  • K
  • 力荐

就这么结束了,好失落。关于同志和兄弟,如果必须纠结,我知道什么更打动我。我还是喜欢并肩作战多过棋逢对手。

50分钟前
  • 享受阳光的葵
  • 力荐

非常精彩。相比之下,《潜伏》几乎不值一提了。

53分钟前
  • jediant
  • 力荐

真心的为刘新杰、谭忠恕、齐佩林、孙大浦、段海平鼓掌。

55分钟前
  • 孩儿红
  • 力荐

这是继《士兵突击》以来我看过的最好的国产剧了。无论是剧情还是导演、演员的功力都相当深刻。情节紧凑,感情细腻深刻。相比起其他谍战剧磨磨唧唧的感情,这部戏更体现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的信仰、人性与兄弟、同事之情的交缠纠葛。尤其是吴秀波把刘新杰的复杂的内心性格演绎的特别好。

59分钟前
  • ldb7
  • 力荐

不容易了 现在不把观众当弱智的反特片 的确很少

1小时前
  • emi大牙
  • 力荐

他的脸很英俊,他的笑容很纯真,他的气味很好闻,他是个很容易让女孩子动心的男人

1小时前
  • 豪森布劳斯
  • 力荐

这一切都像是个骗局,筹码是你的生命。而我,就是你的入场券。

1小时前
  • 力荐

齐佩林/孙大浦的关系:他好,我也好。 刘新杰/李伯涵的关系:他好,我不好。段海平/谭忠恕的关系:他不好,我好。 谭忠恕/刘新杰的关系:他不好,我也不好。

1小时前
  • Jeson
  • 力荐

绝对超越"潜伏"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